续资治通鉴长编 卷四百九十二

  1. 九五查询
  2. 古籍查询
  3. 续资治通鉴长编
《续资治通鉴长编》 卷四百九十二 李焘

起讫时间 起哲宗绍圣四年十月尽其月 卷名 续资治通鑑长编卷四百九十二

帝号 宋哲宗

年号 绍圣四年"丁丑,1997" 全文

冬十月辛巳朔,三省言贤妃刘氏乞罢册命,从之。

壬午,三省言:「吏部状,元祐中,创拨军大將员闕三百处【一】,赴本部差人,尽係久来败坏纲运\,致所差使臣拋失差替,以此无愿就者。

乞復元丰旧额,归都官差人。

」从之。

癸未,詔吏部侍郎安惇、刑部侍郎周之道,同勘开封府见勘御史台知班李奇擅收敕牓,及取合千官吏,具案以闻。

蔡卞恶侍御史董敦逸,欲斥逐之,擅收敕牓事连敦逸故也。

"十二月五日,敦逸出;收敕牓事,史不了了,曾布日录略有之,今附见。 布录:十月辛巳朔,许將谓曾布曰:「章惇于敦逸事无所可否,初便欲贬,黄履力解之,故令取问。 敦逸遂请对,辨析甚详。 蔡卞云,正与时彦欺罔事等,欲遂与监当;黄履又以为未明,遂差安惇、周之道置狱復治。 盖比大赦,死罪皆原,独此治之不已,必欲贬敦逸而后已。 府官虽锻炼,但云台吏认敦逸意而收之,敦逸未尝有语也,觽莫不扼腕。 蔡卞挟去岁不胜之余忿,又妄意纳諂,兼数攻疵三省事,故欲力挤之。 九月二十九日己卯,惇与布言及收敕牓事,云千里过当,谓昌衡也。 布曰:「能平之甚善,人但以执政恶言者,欲罗织斥逐之尔。 」十月二十六日丙午,闻敦逸隔朝参,壬寅,詔狱官对,要知其所陈何如,然三省有用意挤之者,恐终不免,公论惜之,然莫可解也。 十一月二十壬子,曾布再对,遂及敦逸事。 上云:「折兑公案,欺罔不一。 」布云:「敦逸山野,不识忌讳,陛下函容已久,今日干典宪,奈何!然已经大赦,死罪皆原免,若赦后行遣过当,恐中外以为不平,若圣度函容,但薄责可矣。 敦逸久在言路,知无不言,忤犯大臣非一,此人在元祐中击二苏,乃觽之所难,今日又忤执政如此,诚\不易得。 愿陛下更赐裁察,但不至重贬足矣。 」是日,二狱官又对,上云:「未知已了否?敦逸生疏,每进呈札子亦草草。 」布云:「只为山野,然用心可怜耳。 臣于陛下前无所不道,敦逸尤不为蔡卞所悦,陈次升则惇所不喜。 敦逸既逐,次升愈孤,愿更赐保庇。 」上云:「好!」退以告林希。 "

监察御史、权殿中侍御史蔡蹈言:「臣等窃见侍御史董敦逸昨缘敕牓事,开封府傅会胥史疑似之辞,欲成诬执,故敦逸愤懣,激切上书自辨。

继蒙朝旨制勘,而收藏敕牓之因,于敦逸果无所预。

独辨理之辞,出于仓猝,不復追记一时语言,遂成不实,以此得罪,情或可矜。

且敦逸官居台贰,而为胥吏诬执,于人情实为难处。

引辞自直,及陷乎罪,原其所因,胥吏致之尔。

若朝廷以不觉察,加罪敦逸,则虽重行黜责,乃陛下废置髃吏之命也,夫復何辞!如其由胥史致之,则陛下纲纪之地,耳目之官,可不惜哉!臣等窃闻朝夕具狱,议罪之际,伏望圣意原心酌情,稍从□宥。

熙河兰岷路经略司言:「昨涇原防修筑陷歿蕃官宫苑使张绍志,有男索诺木卜凌斡等七人,騏驥使包忠有男萨纳坦等八人,詔索诺卜凌斡赐名续,为右班殿直,余並为三班借职。

萨纳坦赐名遵,为三班奉职,余並为三班借职,皆赐以名。

御邇英阁,召讲、读官讲诗,读宝训,侍读蔡京,经筵奏事,上曰:「早来卿所读宝训,朕于宫中已详阅两朝实录,其宝训內事,多係实录已载,宝训可不须进读。

」京言:「窃见王安石有日录一集,其间皆先帝与安石反覆论天下事及熙寧改更法度之意,本末备具,欲乞略行修纂,进读。

」上曰:「宫中自有本,朕已详阅数次矣。

」"陈瓘尊尧录言,大观末,上封事云:「臣闻绍圣四年,蔡卞荐太学博士薛昂上殿,昂乞罢讲筵读史官书,而专读王安石日录、字说,哲宗怒曰:『朕方稽考前代,以鑑得失,薛昂俗儒妄言,可不黜乎?』尧、舜稽古,高宗多闻,缉熙圣学,可为后法,绍圣大美,此其一也。 其一贬常立。 」薛昂以何时上殿,当细检。 或只附此亦可。 元符元年九月十三日,当考。 "

熙河奏:西蕃来认喀罗谷为己地,又遣人沿河上纸钱,意恐朝廷有经营啅罗之意,故与夏人为脣齿,且意其逼近邈川也。

甲申,太府寺言:「除放民户欠负,先將户下欠市易钱除放。

如已及五百贯,即其他欠负更不合除放。

如无市易欠钱,或除放不及五百贯,即据户下其余欠负,合于五百贯除放。

仍先令欠户供通应係本户少欠官钱名数,依此除放。

內係別司钱,令所属互相关报、照会,与免会问。

如隱匿,致多放官钱者,准盗论。

许人告,赏钱一百贯。

告所数多,即于三分中理一分充赏,三百贯止。

乙酉,三省言:礼部状,外任宗室应举者,欲乞所属给假赴京取应。

从之。

如愿从本路取应,亦听。

其引试、考校、解额,即依□应条制【二】。

詔新江淮等路提点坑冶铸钱吕公雅与知齐州王奎对易其任。

公雅初除江淮等路提点坑冶铸钱。

"八月十五日,公雅自左朝议知常州,除少府少监,其改提钱,当检月日。 又九月十五日朱彦博提钱,可考。 "殿中侍御史陈次升言:「臣窃惟先帝立保马之法,以寓兵政,以张国威,法意甚良,年限不迫。

京东限十年,又以京西民贫,特限十五年。

公雅提举京西路保马公事,急于功赏,督迫烦扰。

先帝闻之,急降御前札子云:『访闻本路见欠买马,极苦难得,兼觽既爭买,价遂倍贵,至駑之格,亦不减百緡,深恐本司所责之数过多,民间未悉朝廷取效在远之意,遂致如此。

』公雅又诬奏,以谓民间易为收买,令每都保先选二十户充主养户,逐都各买马二十疋。

韩絳寻具奏陈,保马司催督太急,若逐都各买二十疋,是將十五年之数,作二年半买足,显是违越敕条。

朝廷令依元条限,本司犹且督责不已,公雅当时若依元立年限及御前札子指挥,其保马之法,岂为民害乎?以是知先帝缘保马事,负天下之谤者,公雅所致也。

今有此进用,则公雅之过不显,何以彰先帝爱民之深,御前札子丁寧如此其切耶?伏愿圣慈追寢公雅新命,以明先帝之德,使四方闻之,不胜幸甚!」不听。

次升又言:「公雅敢肆诞谩,使先帝负天下之谤,其罪不容诛。

在陛下义不戴天,岂可復用?」卒不听。

于是公雅自言母老,有请于朝,因使与奎易任,寻改江南东路刑狱。

"改江东提刑在明年正月十一日。 "

丙戌,三省、枢密院同呈【三】:吕惠卿言「平羌赏薄于安西」,觽皆言安西为诸路进筑之首,故赏差厚,平羌自当差降也。

"平羌寨赐名,在三月二十二日。 三年十月十七日,赐汝遮城名安西。 "惠卿以枢密院废格朝旨,裁抑恩赏,务欲败己事而后止,故具奏本末曰:

臣元准朝旨,令相度米脂、细浮图、声塔平、石堡、黑水、塞门之间大里河长城已来,从长择利进筑。

虽有指定上件去处,然臣与本路兵將官商议,除石堡在敌境未可进筑外,若择工料稍小者,则莫若已弃城寨有旧趾可因,易为了当。

然米脂孤出,僻在一隅,田土沙瘠,未为边戍之要。

唯故安远、细浮图、声塔平並据横山,而横山兵马最为强劲,西人所恃以为先锋殿后者。

若不修筑,使其住坐如旧,一则奸细易为出入,二则耕牧资贼\餱粮。

而三寨之中,安远去府城至近,控扼背水,则大川为所当先者。

然徐图其次,即非为米脂等寨在生界为难而不敢筑,安远已包汉界为易而先之也。

本路人粮马料素号闕乏,椽子材植,元不出产,皆是逐旋计置。

而用八九千人保甲,从本府及诸寨般运\以入生界,往返数转,极为劳苦,仅能足备,即无熙河、涇原饱足之粮草,素具之材植,与其驼畜车乘,可以一起隨军般运\而去也。

所用东土兵才三万以来,而工役防拓,皆出于此,即无熙河、涇原团结招置专备工役之厢军,与会合三四路步骑之战兵也。

而安远北有油平、塞门,川东有黑牛,川西有张都衙、波罗谷,三面皆是贼\来大路,可以出安远之南。

若兴举不神速,先为彼所觉,只会合侧近左厢石、宥、韦州防拓人马三五万人出吾前,与我工役防拓之兵相持,而选轻骑由两防出吾后,遂散般运\之保甲,我粮道不通,非徒进筑不成,虽欲旋归,必至狼狈矣。

臣所以会集將士,首諭以主上忧边,当与诸路协力进筑,夺其耕牧,以困西人之意。

又诱之以已得指挥,比类安西推恩之赏;威之以功役未了,闻敌畏怯,輒议班师之刑令。

其身先士卒,多方劝激,使人忘劳而速成就。

故將吏人人自效,至于出私银綵以劝士卒,而本司又继以赏劳,故士卒自鸡鸣入役,至暮而止,其不及者,往往补之以夜。

一日之役,几及两工,而不以为劳。

虽防拓马军更番助役,而候望之人入生界百里,日夜往来探伺伏截,所筑工料虽号十五余万,然比之平时工役,其实不啻也。

朝廷但见本路不先米脂、浮图,而先安远,必谓择其易者而为之,故枢密院札子有「安远在汉界內,而安疆在生界」之说。

盖未知本路所以进筑先后之意,与其控扼险要当如此也。

既以安远为易筑,又见其速成,所以未知將吏之劳苦也。

今但乞以本路之粮草、木植、人夫、脚乘,比诸路之粮草、木植、人夫、脚乘,则计置应副催促般运\者之劳可知也。

以本路之正兵、厢军,比诸路之正兵、厢军,则工役防拓者之劳可知也。

以本路所筑之城围大小、高下,入生界地里远近,比诸路新筑之城围大小、高下,入生界地里远近,则其利害难易又可知也。

奈何推赏乃薄于安西耶?

然本路所筑一城,止成于两月之间,而往来休息在內,似乎太速,此朝廷不得不议,而枢密院札子见浮图工料,虑其不可御敌,而令本司保明,又令復进筑,奏听朝廷,是疑其贪功,欲速成就灭裂也。

缘进筑机便得失,只在旬日之间,虽安远已成,然去大里河尚五十余里,若不筑浮图、声塔,山界耕牧之人,犹未肯远遁。

方当敌人东西奔命之时,实为难得之机会,臣所以不惮將士之劳苦,而使之继筑。

而將士亦喻臣之意,不敢辞其劳,而为朝廷成之。

若稍迁延,则已不可兴举矣。

以安远之劳观之,则浮图、声塔百物未备,其劳又可知也。

而此三寨皆据其险要、膏腴之地,乃敌人之所必爭,则虽务神速,而所以待敌者,惟有过虑,岂敢灭裂哉?今城围之高广,地利之险易,疆封之远近,皆可遣官按而知之,固不待于臣言也。

窃惟朝廷令臣待罪于此,今亲见將吏劳苦如前,而所酬赏,止于减一年二年三年磨勘,支绢止于十匹五匹三匹,而又更减半,不復依先降比类安西城推恩指挥,不惟一方之人谓朝廷赏罚不信,抑恐將吏谓在於本路有所厚薄,无功则罚独重,有功则赏不行,观望解体,缓急不肯为用。

万一因此败事,在臣一身固不足惜,而边境安危,实系于此。

臣是以不敢不言。

因上疏请除內地一郡,以免怒敌致寇。

復七上札子求领宫观,皆不许。

"此据惠卿家传,不得其时,附见惠卿言平羌赏薄于安西后,更徐考之。 正月二十六日,二月二十三日,三月二十七日可考。 "

丁亥,户部言:乞今后官员分辖衣赐在京请领者【四】,除三路许全留,余路分並不过半。

从之。

枢密院言:宗室诸司副使以上,该选將副人资任稍深者,许差非节度州鈐辖及双员处都闕;无双员处,即与添差。

从之。

"布录云:宗子既不得为將官,资任虽深而无进擢,故有是命。 "戊子,枢密院请申严封桩禁军闕额请受法,从之。

"旧特详,今从新。 "己丑,户部言:「宗室妇、宗女,今从出外到京【五】,並依条限关申宗正司外,仍令经歷门户,审问宫院、服纪、字行,限当日具因依,实封申大宗正司,与家状参验上籍。

仍报太府、光禄寺,各令置籍抄转。

」从之。

辛卯,朝奉大夫、宝文阁待制【六】,知同州吕大忠,迁一官致仕,从其请也。

是日,三省、枢密院同呈边报,枢密院再对,上深以章惇举措为不然。

曾布等皆以谓边事诚\不可忽。

及退,惇又欲令鍾传经营南牟会以通涇原,布曰:「公于边事踊跃如此,乃心国事,固觽所不及。

然敌未可轻,公私之力有限,亦不可不审。

今来措置边事,幸皆有成功,无败事,万一小有狼狈,则为可惜。

兼觽论可畏,中外得以藉口,此何可不恤?比来德音亦屡及此,兼安师文事后,间言稍稍行矣,每于举动,亦须斟酌。

只如士卒穷岁征役不易,庆州之变,安敢谓无?熙河通接涇原边面,且有瓦和市以裏经营,须候成功,乃可以次开拓。

此时別降指挥,进筑东冷牟以至南牟会,亦未晚。

」惇矍然曰:「如此甚好,但且如此作文字。

」布因以所闻规之:「盖奸党倾摇之跡已露,今日之解纷,唯力引劲正不畏强御之人,寘之要路,则正论伸而邪说消矣。

不可倒持太阿,以授人也。

」惇极感悦。

"安师文事,见九月丁未。 布录:是月十一日辛卯,邢恕谓曾布曰:「章惇于元祐之事,欲罢不能。 」布曰:「何以知之?」恕曰:「渠不肯言,但得之周穜,意思信然也。 」布因问恕知蔡京与敌否?恕唯阿而不敢言。 又曰:「今日之事,谁敢向一壁?」布□之曰:「方欲以公为中司。 」恕曰:「谁敢做他底?见求外补,乃出于至诚\,一言有欺,当灭族。 」布笑曰:「何必尔!」布又言:「赦令当信天下,除元祐不迁□之人外,其他亦当稍稍迁□。 如孙諤,岂不可作监司、郎官?叶涛,岂可不与迁职改藩?」恕曰:「时然后言,此言非不当,但时不可尔,愿且置之。 」布大笑曰:「错了经义也。 」恕又曰:「惇比于元祐事颇缩手,然议者皆谓渠已放饭流啜如此,何可赎邪?」布曰:「不然,岂不胜于为凶不已者?」惇又尝因蔡肇事语布曰:【七】「惇未尝言元祐中人材一切不可用。 」按章惇用邢恕为中丞,正欲追治元祐人,而布录乃如此,殆未可信也,故存之俟考。 "

壬辰,大宗正司言:右武卫大將军、康州团练使叔盎,乞依令宴例换武官。

詔特换左藏库使,仍旧康州团练使。

是日,三省、枢密院同呈涿州牒雄州称:「西夏本当朝建立,两曾尚主,近累遣使奏告,被南朝侵夺地土,及于当朝侧近要害处修城寨,显有害和好。

请追还兵马,毁废城寨,尽归所侵地土。

如尚稽违,当遣人別有所议。

」觽深讶其不逊,章惇笑曰:「元丰中牒亦如此,一牒便已。

」上亦深骇其牒语太峻,遂退检元丰中牒,首尾语言大约相类,当时回一牒,更不復来。

其后数因国信往还詰问,然亦不甚力。

又韩忠彦使虏,接伴韩资睦但云:「不得已,深

癸巳,同呈元丰涿州牒、先帝草定回牒本末,悉如惇语。

惇曰:「使者方在北庭,俟来年正月乃可回牒,事与元丰不同。

」上然之。

元丰中,涿州以六月牒,七月二十五日即回也。

边报又言:「羌人以彗星肆赦罢兵,已放散人马。

」上曰:「羌人犹畏天变,况中国乎!」曾布与林希皆曰:「陛下寅畏如此,乃盛德事。

天变诚\不可忽,兵革之事,尤不可不重。

」上深然之,曰:「星变多主兵革,何可忽也!」

甲午,詔枢密院,于刑部及军马司取索见用断例,及熙寧、元丰年以来断过体例,选差官两员逐一看详分明,编类成书,以备检断。

令都副承旨兼领。

其应干本院见编修文字,仍委今来所差官看详刪定。

以宣德郎陈瓘、承事郎张庭坚充枢密院编修文字。

"己亥布、希云云,又见月末。 "从曾布、林希请也。

布因白上:「臣等称引人才,皆天下公议所与,不敢上欺圣听。

」上然之。

布初欲用庭坚及王涣之,希以谓涣之乃元祐黄本,恐为人所媒孽,遂易以瓘。

已而蔡卞言瓘及庭坚皆异论者,瓘常教孙諤言事,三省所恶,西府必收之。

政和熙寧中王安石有所为,则□充等未尝不立异也。

"蔡卞言,据布录在十一月甲寅。 "时瓘通判沧州,有奏,乞满任,辞编修不赴。

布与希不敢可否,上不许辞。

布因言:「瓘学识趣操,为觽所称,但不为执政所悦。

」上曰:「章惇亦言其当作馆职。

」布曰:「如瓘何止馆职,台諫、侍从,皆其所宜。

只如馆职,觽所愿得,世之士人奔走执政之门,求之而不可得,瓘辞之而去。

及为西府所召,又亦力辞,此其操守可见。

如此等人,乃力加排抑,臣所未喻也。

先朝欲更修政事,创立法度,在廷之臣多以为不可,故当时指为异论之人。

今陛下修復熙寧法度,窜斥元祐有罪之人,士大夫孰敢以为不可?但与章惇、蔡卞议论不同之人,便指为异论,尤为无谓。

若使立朝者,人人不敢与惇、卞不同,此岂得稳便?陛下欲闻外事,何可得邪?」上諦听,色甚悦。

尚书省奏:「皇城司岁用冰数,近年有失收采,遂至闕用。

欲令金明池监官,自立冬后,日具冰面次第,遇合采斫时,皇城司、光禄、司农寺轮官监辖采斫,仍令礼、工部轮郎官检察。

」御批:「勘会金明池斫采藏冰,自是皇城司事。

已经结冻后,每日差人采取冰样厚薄尺寸,候可以容得人力,即时并差亲从官等前去采斫。

今来指挥更不须行下,止可今后如有收采天时,即许工部检察闻奏,並依皇城司见行条令施行。

」"御集四年十月十四日事。 "

乙未,丙申,朝献景灵宫。

戊戌,彰信军节度使【八】、开府仪同三司、济阴郡王宗景卒。

赠太师,追封循王,謚思【九】。

己亥,江淮荆浙等路发运\副使张商英加直龙图阁。

"商英家传云:「自江淮入覲,除直龙图阁。 哲宗顾公卿曰:『先帝旧臣也,何可久于外邪?』公欲再对,而当国者畏其留,乃以入冬节假令閤门批放谢辞,发公还任。 」按商英乃章惇客,其不得留,必有故。 又曾录十一月五日乙卯,布与章惇、蔡卞议除商英贰卿,上不从。 亦不审何故。 十一月二十六日,仍以少常召。 "

庚子,户部言:「受纳粮纲应摊曝者,自三月至八月终,温润,限两日;湿,加一日。

九月至二月终,温润,更展一日,限两日。

若未干,委官验实,量展日限,各不得过两日。

」从之。

"新削。 "

辛丑,詔通直郎陈安上换礼宾副使兼閤门通事舍人。

从知枢密院曾布荐也。

开封府推官石諤、成都府路转运\判官孙諤,並为刑部员外郎。

金部员外郎郭时亮权提点开封府界诸县镇事。

壬寅,御批权吏部尚书兼侍读邢恕为御史中丞。

章惇实启上也。

恕尝谓惇有定策功,而惇每疑元祐人復用,谋\诛绝之,知恕肯任此事,故不以序迁改。

蔡卞乞用安惇,上不许。

时惇与卞已不咸,恕即上疏论朋党,曰:「臣闻书之洪范曰:『惟辟作福。

』史记范睢有言:『擅国家之谓王,能利害之谓王【一○】。

』其言虽不同,其旨一也。

盖古今人主,常患髃臣分朋党,则惟欲人之亲己而为我用也。

如此,则虽君子也,中立不倚,不我亲者必簄斥。

虽小人也,出死力为己用者,必荐进。

由此公家之务日废不讲,政事因循,利者不兴,而害者不去,君子小人杂进,而贤不肖混淆,天下不渐入于衰乱者,未之有也。

此朋党所以能败人之国,而世主常疾之也。

虽然,世主常嫉朋党矣,而朝廷之上,常不免有朋党者,无术以破之故也。

凡朋党所以成者,以其所爱,虽不肖得以私进之;所恶,虽贤得以私退之。

由此能鼓动人情,使之归己,此朋党之所以成也。

伏惟明主深察洪范、范睢之言,使威福予夺足为臣下之利害者,皆自己出,则人人砥节向公,惟事君而已,岂復肯附执政大臣为朋党哉?执政大臣虽欲植朋党,岂可得哉?朋党破散,人心专一,无他营为,悉意公家,则政事修举,利日兴,害日去,而天下治安,子孙长久,此不诬矣。

」"恕行状云:「此疏特为章惇、林希发。 」按恕实惇所引用,初作中丞,未敢攻惇也。 希与曾布同在密院,希何能擅作威福,行状饰说耳。 "30恕先与曾布同修军马敕,尝以事至西府,布谓恕曰:「已除中司,中外责望甚重【一一】。

」恕但戒布以和,布曰:「辅弼固当和,公职事,要须为朝廷分別是非邪正。

」因言章惇、蔡卞颇暌,恕曰:「亦知之,然不若且静。

」布曰:「如布不静何?」林希曰:「但推明正论,以消邪党,最为得尔。

」恕唯而已。

布初与希对,上问:「曾见恕否?」布曰:「虽同修敕,然臣无缘至局,恕或来尔。

」兼问已除中丞,上曰:「然,恕持论颇平,莫也得。

」布曰:「恕为学知义理,但陛下常以义理训敕之,必不敢违。

」上曰:「当更戒之。

」"邵氏辨诬云:「章惇、蔡卞同肆罗织元祐诸人,乞发司马光塚,既不从,卞、惇意未快,遂自青州召邢恕为刑部侍郎,又迁吏部尚书。 恕意惇、卞诬造元祐诸人事不已,卞迁恕为御史中丞,用其言,欲诛杀刘挚、梁燾、王巖叟等十余人。 恕又造宣训之语,恕又诱高遵裕之子士京论其父功,恕又教蔡確之子渭以文及甫说「粉昆」事书投进,惇、卞遂起同文馆狱,用蔡京、安惇推治。 」曾布云:「上批付中书,除恕为中丞,盖先諭西府,又諭三省。 或者以为不可,请用安惇。 且云『上已许之』,然上意在恕,不可改也。 」不知布所云欲用安惇者是谁?盖指蔡卞也。 又云:「卞闻恕除,极不乐。 」安、布所记,与邵伯温殊不同,或出私意,当考。 盖此时惇与卞已暌,而恕乃惇所厚也。 "

癸卯,御史台言:乞今后有外任官到闕朝见讫,並令赴朔望朝参。

从之。

詔安阳、淇水第一监并提点司及左右厢、洛阳、原武监并提点一司並废罢,惟存东平、沙苑两监。

曾布自□其事曰:「马牧兴废多矣,元祐中復置监牧,两厢所养,止二万三千匹【一二】,而不堪者过半。

布既以租钱置蕃落十指挥于陕西【一三】,养马三千五百,又人户愿养马者,亦数千,而所存两监,各可养马万匹。

然则马数多于旧,而所省监牧官吏縻费非一,近世良法,未之能及也。

三省皆称善。

丙午,朝散郎卢约为开封府推官,从知府路昌衡荐也。

"十一月一日,蔡蹈云云。 "

戊申,权吏部侍郎安惇为右諫议大夫、起居郎,充崇政殿说书。

沈銖为中书舍人兼侍讲,皆中批也。

曾布等对,上以銖除命諭之,且曰:「銖讲说极佳,近讲南山有台极条畅有理。

」上欣然,颇自以为得人,盖两日前,上欲进銖,而三省不奉詔,故批出。

"十一月三日,徐鐸云云。 "

己酉,三省言:「太中大夫、知成都府郑雍,先缘弃地及附会奸恶,谤毁先朝,落资政殿学士,今虽未及期,该非次赦恩合□。

」詔郑雍依吕大防等指挥,永不得引用期数及赦恩□復。

"旧录,三省言:「太中大夫、知成都府郑雍,先缘弃地及附会奸恶,谤毁先朝。 」新录辨曰:「以实录窃跡当时之事,大抵元祐之人为绍圣用事之臣所不喜者,皆诬以誹谤朋党之罪,顾可信乎?」遂刪去。 今復存旧录,以见当时政事,明知其诬谤,不害也。 "

权刑部侍郎范鏜权吏部侍郎,太常少卿赵挺之权礼部侍郎。

注释【一】创拨军大將员闕三百处「三百」原作「二百」,宋史卷一六三职官志都官郎中项下载:「元祐八年,以纲运\差使关归吏部,省副尉"旧为军大將"员三百,绍圣间復其额,……归都官。

」阁本正作「三百」,今据改。

【二】即依□应条制「□应」,疑为「□厅」。

【三】枢密院原作「枢密使」,按上文为「三省」,此当作「枢密院」,据阁本改。

【四】乞今后官员分辖衣赐在京请领者「辖」,阁本作「割」。

【五】今从出外到京「出外」,阁本互倒,宋史卷一六四职官志大宗正司项下载:「绍圣四年,詔宗室若妇女自外还京,并报宗正。

」据此而知阁本义优。

【六】宝文阁待制「待制」原脱,据宋史卷三四○吕大忠传补。

【七】惇又尝因蔡肇事语布曰「事」原作「时」,据阁本及文义改。

【八】彰信军节度使「彰信军」,阁本作「彰德军」。

【九】謚思「思」原作「恩」,据阁本、宋史卷二四五宗室传附宗景传改。

【一○】能利害之谓王「能」下原衍「专」字,据阁本、史记卷七九范睢传刪。

【一一】中外责望甚重「中」下原衍「员」字,文义不通,据阁本刪。

【一二】止二万三千匹宋史卷一九八兵志马政作「万三千匹」。

【一三】布既以租钱置蕃落十指挥於陕西「布」,同上书作「今」。



友情链接: 九五查询  古籍史书  老黄历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5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