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九五查询
古籍史书
老黄历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4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4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
起讫时间 起哲宗元祐四年七月尽其月 卷名 续资治通鑑长编卷四百三十 帝号 宋哲宗
年号 元祐四年"己巳,1089" 全文秋七月己巳朔,冀州南宫等五埽危急,詔拨提举修河司物料一百万应副。
庚午,朝奉大夫岑象求为考功郎中。
辛未,中书省言:「內外官再任,及六曹郎官於本曹易部,並係降誥,缘元除已给,请今后止降黄牒。
」从之。
壬申,吏部言:「祕书省官三年为一任,復置馆阁校勘。
正字,四年成任,任满除祕阁校理,校书郎任满除集贤校理,並谓陞朝官、知县已上资序之人。
余且除馆阁校勘,候及上项官资序改校理。
校理以上资任,依官制以前法,到馆一年与通判;一任回,并到馆三年,与知州;已係通判资序,即二年与知州。
祕书省官关陞,不用举主。
著作郎、佐郎、祕书郎,並除陞朝官、知县已上资序人,余如旧制。
任满日,著作郎除直集贤院,佐郎、祕书郎除集贤校理。
」从之。
枢密院言:「新復诸监牧马,元祐三年经春大雪苦寒,已特免一年比较。
其人员兵级,欲取死亡最多最少者赏罚。
」从之。
詔:「三京缘贼\盗按举许留守司行遣外,其缘军马將兵按举及差官事,令逐路安抚司行遣。
」从京西安抚司请也。
甲戌,右諫议大夫范祖禹为中书舍人兼侍讲。
左諫议大夫梁燾、左司諫刘安世、右司諫□安诗同奏,乞留祖禹依旧供諫职,而祖禹亦请追还告命。
詔其告命令閤门缴纳。
"从祖禹等所乞,在十二日,今并书。 "
步军都虞候姚麟权殿前司事,其马军司并新旧城巡检,令以次官分领之。
明堂礼仪使、知枢密院事安燾奏:「近为母患病,乞罢明堂礼仪使及知枢密院事,除一在京宫观差遣。
」詔特给假,候母疾稍安日供职,其礼仪使司公事,令就家行遣。
右諫议大夫范祖禹言:「臣伏闻安燾以母疾在假,孙固以老疾求退。
闻燾母病已危惙,固年逾七十,必是筋力渐难支持。
臣窃虑执政又有闕员,不敢不先事而言。
执政与人主同执天下之权,其任至重,必有才德公正无邪,可保其不欺谩,为天下所服者,乃可登用,不可止以勋旧,亦不可止以科第进也。
枢密院必得晓知边事,多所更歷之人;门下侍郎资任最隆,皆次宰相。
伏乞深留圣意,详加选择。
陛下自去年以前,所用执政,多协人望,其间虽非全德,亦有所长可称。
惟近日所用二人,殊不类前后差除,臣昨於帘前奏陈,料陛下必尽记忆。
今若有闕,不可更不得人,重失天下所望也。
此奏仍乞留中。
」乙亥,左諫议大夫梁燾言:「臣窃以都城之役,程工浩瀚,开广池隍,最为大事。
全如受敌边备,动摇人心;尽发封桩官钱,蠹耗国力。
毁撤庐舍,生者不得安;掀剔坟陇,死者不得息。
弃土山积,旁无旷地,稍已堙没园林,浸至壅閼道路。
近郭居民,深以为劳,兼冒寒暑,怨通幽明,累德损政,莫甚於此。
言者相继指擿明白,日听蠲罢,邈未蒙省。
弊病之跡,横在十目,愁怨之声,达於四聪,未諭朝廷何惮不革。
且以纠殊异之情,久则难齐;任困苦之事,极则生变。
髃疑不解,理有可虞。
今若但省工料,別议岁月,未免久劳,终是无益。
臣愚欲乞圣慈特降指挥,放散见僱人夫,只留广固军兵;壕堑据已开处,令结绝了当;城壁据未坚处,令渐次修筑。
除□费之患,去妄作之扰,使民情安悦而气和,人力舒暇则功倍。
輦轂之下,先见安静,诚\今日圣政之所宜为也。
伏望深留宸念。
」贴黄:「城围既竣三面,自合周全;壕池已开两隅,不须通凿。
况丈尺甚广,用力艰难,未见一利,已集觽害,虽欲遂成,势亦不可,苟於就功,终恐生事。
伏望圣慈断在不疑,罢此烦役,已行之后,乞赐採听,当知远近人情,上下安悦。
臣闻先帝朝,知开封府王安礼以修城发掘民间坟墓数多,髃情愁怨,因此建言,先帝惻然,即日指挥裁罢,人用安寧,惠浹幽显。
以此见先帝圣意爱民深切,但臣下蒙蔽不言,故有所不知,知则未尝不曲軫念虑,亟为措置也。
若闻今日之事,当立有处分。
如陛下纳用忠言,悯恤民害,能罢得开壕,以慰都人,是能承先帝之意,何嫌而不为也?伏望圣慈早赐指挥。
广固指挥自有三千余人,每年更有差到厢军一千人,自是入役四年,千余人已为不少,可以责办工役,渐次修治,元管使臣十员,可以分头管勾。
」"寿奏此以七月六日,先奏以六月六日。 范祖禹云在五月末。 十月十八日,开浚壕河事拨属京城所。 "
是日,知枢密院事安燾以母丧去位。
"此据政目增入。 "丙子,天章阁待制、枢密都承旨刘奉世为户部侍郎,光禄卿、直龙图阁范育为枢密都承旨。
左諫议大夫兼权给事中梁燾言:「刘奉世除户部侍郎,范育除枢密都承旨。
窃以西羌纳□,奉世首豫此事,习知本末,不可更易。
育权领户部,颇能尽心,阅日寖久,宜见成效。
二臣之才,各有所用,使安其职,足以济物。
所有录黄,谨具封还。
」詔刘奉世先次依前降指挥行下。
"奉世先次依前詔,事在十二日,今併书。 "
右正言刘安世言:「范育昨知河中府,尝有闕行。
嬖人用事,干挠政刑,子弟失教,闺行不肃,丑声流闻道路。
君臣之间有不可言者,使育实有过人之才,义难终弃,犹抑之散地,更加岁月,磨涤瑕垢,渐次任用,或为清议所容。
今育之学术知能,无以异觽,而前日之恶,播在僉言。
此方外除,已玷卿列,曾未席煖,擢寘宥密,臣恐修洁之士耻与比肩,流荡之徒无所惩戒,甚非所以称陛下旌別淑慝,长育人才之意。
伏望圣慈深赐省察,罢育新命,以允公议。
」詔育权发遣熙州。
"改育熙州,在十一日,今并书。 "朝请郎、比部郎中刘宗杰知郢州,放谢辞,令御史台差人押出门。
宗杰旧以狱事坐废,任郎官后,累状闻奏。
大赦前,制院事已除落元断私罪,輒於別司案內录元文字,再將大赦前事论奏,故有是责。
"孙升云云,在明年三月二十九日。 "
亳州司户参军、徐州教授陈师道,候太学正有闕日差,从左諫议大夫梁燾荐也。
詔復置外都水使者,令河北路转运\使谢卿材兼领。
"六月二十四日,卿材再任河北。 二年二月末,曾肇言,四年二月四日,范百禄言,可考。 "
殿前都虞候、寧国团练使、知熙州刘舜卿为徐州观察使、步军副都指挥使、知渭州。
"七月十五日,梁燾云云。 "马军都虞候【一】、忠州防御使李浩为黔州观察使、永兴军路总管。
步军都虞候、威州团练使姚麟为殿前都虞候。
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康州团练使和斌为步军都虞候。
皇城使、果州团练使、带御器械吕真为卫州防御使、捧日天武四厢都指挥使,依旧鄜延副总管。
皇城使、廉州团练使刘斌为信州团练使、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
詔:「陕西、河北、河东路逐年封桩保甲冬教赏物,自今后免封桩,其合用赏物,令转运\使应付;仍令保甲司秋季约度钱数,关转运\司预排办,於教前足备。
如违,保甲司以闻,当议重行黜责。
」
丁丑,辽国遣使保静军节度使萧寅,副使朝议大夫、太常少卿、充干文阁待制牛温仁,来贺坤成节。
殿中侍御史孙升言:「臣窃以前殿三帅之任,所以侍卫禁严,统率士旅,维威名足以弹压髃觽,维勇健足以慑伏悍强,苟非其人,难受兹寄。
伏见殿前副都指挥使苗授久艰步履,屡废朝参,乃即家居,以治军政。
且侍卫禁严,岂宜安坐燕私而统率士旅?不当自负至此,况明堂日近,伏望圣慈早赐处分,以安中外。
」"苗授,三年七月十二日,为殿副。 "
己卯,殿前副都指挥使、武泰军节度使苗授为保康军节度使、知潞州,步军副都指挥使、冀州观察使刘昌祚为武康军节度使,充殿前副都指挥使。
詔诸司应奉明堂,限八月中旬以前申请毕,从大礼使之请也。
范祖禹言:「臣窃闻韩嘉彦已选尚公主,此先帝遗意,而陛下成之。
韩琦勋在王室,其子尚主,天下之人,谁曰不宜?此於太皇太后陛下为至慈,在皇帝陛下为至孝。
然臣伏见国朝以来,祖宗诸公主婚姻之家,皆无预政事者。
今嘉彦已选定宣系,而忠彦执政,此非祖宗故事,不可为子孙法,使后世姻戚预政,自陛下始,臣窃惜之。
陛下一言一动,当以祖宗为法,况执政系安危治乱,最为大事,一开此例,后不可止。
陛下自听政以来,於亲戚无毫发之私,天下之人,无不服陛下之至公。
今独於韩琦家如此,非所以报功也【二】。
陛下念琦之功,富贵其家可也,至於执政,必选天下之望,不可止以勋旧。
如赵普、曹彬之孙,何尝执政?岂是祖宗不念功乎?自用忠彦以来,外议藉藉,至今未已。
今国家既与之为婚,罢之有名,陛下欲富贵之,但使曾歷执政,与之前执政官,无所不可。
若必待其有过,然后黜之,则已伤恩,是欲厚韩琦之家,反薄之也,不若保全忠彦,无使致於满盈顛覆。
臣今已蒙除新职,罢言职,不当更论执政,然臣前上殿,已尝面论,今又变祖宗故事,所系甚大,虽已去职,不敢不为陛下一言。
臣与忠彦是亲,素无嫌隙,但不忍上负陛下任使,不欲陛下有所不知耳。
今在朝廷之人,多出於韩琦之门,虽知忠彦不协人望,以琦之故,皆莫肯言,亦乞陛下知察。
祖宗以来,无强族根据朝廷,今忠彦执政,弟尚公主,恐权威太盛,宜防其渐。
」"此据祖禹家所藏奏稿,盖七月十一日所上。 "
御史中丞傅尧俞言:「伏见近除韩忠彦为尚书左丞,继又以其弟嘉彦尚主,物议藉藉,以为未当。
臣不敏,不敢臆度其是非。
臣窃谓李德裕实唐之名相,建言:『旧制,駙马都尉与要官禁不往来,开元中,訶督尤切。
今乃公至宰相及大臣私第是等无他,直泄漏禁密交通中外耳。
请白事宰相者,听至中书,无輒诣第。
』当时防禁如此,今乃萃於一门,议者之言,良可取也。
况君举必书,而书事必谨其始。
陛下自临御以来,励精政事,未有过举,而首开此涂,异日援以为比,其弊將深,且书於史册云始於陛下,使后世指为讥议,顾不惜哉,愿陛下深思之。
陛下用臣辈为聪明,臣苟知而不言,负陛下之罪,不容诛矣。
」"尧俞言附祖禹后。 八月一日,忠彦乞罢,不许。 "庚辰,夏国遣使贺坤成节。
门下侍郎孙固为明堂礼仪使,中书侍郎刘挚为仪仗使,同知枢密院事赵瞻为卤簿使,尚书左丞韩忠彦为桥道顿递使。
以礼仪使、知枢密院事【三】安燾丁母忧故也。
后十日,詔安燾候卒哭起復,特给宣借兵士十二人。
左司諫刘安世言:「臣窃谓国朝以来,初革五代之弊,用宰相以主文事,参知政事以为之贰;命枢密使掌武备,则设副使、签书以为之佐。
虽员数、名品时或不同,而文武二柄,未尝专付於一人也。
今安燾以母忧去职,本兵之地,惟有赵瞻,窃闻又以私故,见在式假。
方西戎纳款,南蛮入寇,边防兵略,正务讲求,差之毫釐,遂失机会,所系甚重,恐不可全然闕官。
伏睹英庙亦尝命宰相韩琦兼枢密院事,国史具载,最为近例。
若陛下谨择人才,未欲轻授,伏乞且依故事,命大臣兼领,所贵缓急不误大计。
」
左諫议大夫梁燾言:「臣窃以枢密院朝廷机要之地,兵政边事,所系尤重。
今但以独员领之,於国体诚\未为安。
伏望圣慈特出中旨,委一执政兼权。
事干大计,愿留宸念。
」贴黄:「若以目前浅\近言之,则偶闕一大臣,未必便有闕政,似不足议论;若为国家深远计虑,则事体至大,不可不言。
盖密院之政,动干机要,祖宗以来,多用三二员执政,谋\謨详博,处置精审。
仰惟聪明,洞照至理,伏望深加省察,早赐指挥。
宰相以下至右丞,同是执政,皆可兼枢,只在圣意所命,不须全用故事。
但得密院常有两员执政,便是朝廷法制。
枢机之地,直须谨重,伏乞圣明俯加採纳。
此事合自清衷处置,不须更有访问外臣,或致牵制难行,有损国计。
」
右諫议大夫范祖禹荐冯京、赵□可任枢密,曰:「臣伏见冯京在神宗朝为参知政事,与王安石论议不合,其后与吕惠卿同执政,为惠卿所倾,因郑侠狱罢政事。
及安石与惠卿为仇,惠卿缴进安石私书,其一纸云:『勿令齐年知。
』京与安石同岁,故安石谓之齐年。
神宗因此知京不欺,故安石再相之日,即召京於成都,知枢密院。
赵□守边,素有威略,神宗一见□,委以西边之事,討伐安南,虽无大功,然处置南事,多□之力。
今□久在延州,於国实有勤劳,若置在枢密,则西北二边及蛮夷之事,皆可访问。
臣僚中,熟知边事,实未有如□者。
京虽有女嫁蔡確,然趋向各异,如文彦博亦与蔡確为婚姻,吴充亦与王安石为亲家,何尝相党?若趋向皆同,纵不为亲,自是党也。
」
祖禹又言:臣伏见陛下罢免范纯仁,独任一相。
古者三公官不必备,盖充此位者,未易得人。
陛下重惜如此,古圣帝明王之意也。
然窃恐自此天下之事,未免益劳圣虑,太平之期,未可望也。
何以言之?臣观今日大臣,未有可副陛下任使,倚信而不疑,如司马光、吕公著者也。
吕大防未为执政以前,人望不及纯仁,自居大位,纯仁顿失人望,是以大防比之差少过失。
然其为人,粗簄果敢,好立崖岸,简於接物,士大夫多不亲附。
夫自六曹尚书、侍郎、两省、侍从,皆朝廷所与共为治者也。
天子所赖者大臣,大臣所赖者贤士大夫、百官。
昔司马光为相,欲知选事,问吏部;欲知财利,问户部。
凡事皆於觽人讲求,便者存之,不便者去之,此天下受其惠也。
比年以来,未闻宰相召一人,问一本职事,亦未闻召一贤士大夫,问以政事得失、人民疾苦。
其监司、知州自外来者,亦未闻召一人,问以州县利害。
文书成於吏手,官曹不敢爭执,物情不接,上下相蒙,但闻专任吏人而已,若有差失,为害必甚。
臣望陛下特出圣断,以儆飭辅臣,无使大防得专制朝权,无使臣下得乘间窥圣意。
陛下深居帷幄,皇帝未亲庶政,尤不可使宰相权重,宜防其渐。
刘挚本以鯁直敢言,陛下所自拔擢。
自居中书,人多言其有窥伺相位之心,与同列议论,多泄其语,与言事官相表裏。
范纯仁好用亲戚,挚不与之爭,泄其语於言事官,使攻之。
吕公著尝与臣言:「挚若进德脩业,何患不为宰相,何须如此?」挚之此心,同列亦多觉之。
夫宰相者,不得已而为之,当以为忧,若以此心得之,必无善政矣。
然则朝廷何所赖,天下何所望哉?又鉴別人物,更不及纯仁。
纯仁上则为大防所制,下则数为挚所中,懦而不立,以至於罢。
夫陛下极天下之选,取於千万人之中,得此数人,而犹如此,臣以此知人才之难也。
昔神宗以陈升之有才智,既用为相,问於司马光。
光言:「升之才智,诚\如圣旨,但恐不能临大节而不可夺尔。
」昔汉高祖论相,以陈平智有余,然难独任。
真宗用王钦若、丁谓,亦以马知节参之。
凡才智之人,必得忠直之人从傍制之,此明主用人之法也。
今陛下专任大防,而刘挚有欲相之心,必与大防协同,此非相参之人也。
近用左右丞二人,又皆人望素轻,风节不立。
陛下临御以来,所用执政,惟韩縝作相不合公论,余皆大愜天下之望。
其间虽非全德,亦皆有可称。
近所用二人,殊不类前后差除。
以臣料之,自此庙堂议论,必无异同,朝廷政事,一决於大防与挚,无有敢违之者。
如此,则公道何由得立?臣权安得不盛?恐非国家至计,此臣之所深忧也。
惟陛下稍自揽权纲,无使威福之柄渐移於下。
臣非敢离间君臣,陛下以諫官为耳目,若有所闻见,不以告陛下,则上负任使。
若朝廷政事,自此日胜一日,岂独大防有贤相之名,乃祖宗生灵之幸。
万一如臣所虑,岂不可使陛下预知之哉?臣不胜忧国惓惓之心。
又言:「蔡確罪恶初达朝廷,大臣自不以为意,及諫臣论奏,陛下已怒,然后大防奉而行之。
纯仁与王存则固执,议论立异,此所以不同耳。
夫大臣乘人主喜怒,以起势立威,则皆畏之,人主惟见其顺己,而不自觉权移於下。
古之强臣,皆成於此。
惟陛下深戒喜怒,无使臣下得乘其便而作威福也。
」"祖禹本章如此。 或为刘挚隱,輒有刪削,祖禹家传又从而增饰,央釭禹意甚矣。 今具载本章,仍以家传所录附见。 此后刘挚终为贤相,虽具载此,瑜瑕固不相掩云。 时吕大防独当国,眷注甚重,祖禹因言:「吕大防未为执政以前,人望不及范纯仁,自居大位,纯仁顿失人望,是以大防比之差少过失。 然其为人,粗簄果敢,好立崖岸,简於接纳,士大夫多不亲附。 夫自六曹尚书、侍郎、两省、侍从,皆朝廷所与共为治者也。 天子所赖者宰相,宰相所赖者士大夫。 比年以来,未闻宰相召一人,问以本职事。 陛下深居帷幄,皇帝未亲庶政,尤不可使宰相权重,宜防其渐。 夫以陛下极天下之选,取於千万人之中,得此数人,而犹如此,知人才之难也。 昔神宗以陈升之有才智,既用为相,问於司马光。 光言:『升之才智,诚\如圣旨,但恐不能临大节而不可夺耳。 』昔汉高祖论相,以为王陵少戇,陈平可以辅之;平智有余,然难独任。 真宗用王钦若、丁谓,亦以马知节参之。 凡才智之人,必得忠直之人从傍制之,此明主用人之法也。 今陛下专任大防,而刘挚与大防协同,此非相参之人也。 近用左右丞二人,又皆人望素轻。 陛下临御以来,所用执政,惟韩縝作相不协公论,余皆大愜天下之望。 其间虽非全德,亦皆有可称。 近所用二人,殊不类前后差除。 以臣料之,自此庙堂议论,必无异同,朝廷政事,一决於大防与挚,无有敢违之者。 如此,则公道何以得立?臣权安得不盛?恐非国家至计。 惟陛下稍自揽权纲,无使威福之柄渐移於下。 陛下以諫官为耳目,臣有所闻见,何可不以实告?若朝廷政事,自此日胜一日,岂独大防有贤相之名,乃宗社生灵之福。 万一如臣所虑,岂可不使陛下预知之哉?」左右丞,乃韩忠彦、许將也。 范祖禹子冲作家传云:「谨按:晋赵孟问秦医和曰:『谁当良臣?』和曰:『子相晋国,於今八年,晋国无乱,诸侯无闕,可谓良矣。 』汲郡吕公在元祐为相八年,四夷无事,中国晏然,年谷丰登,家给人足,可谓有功社稷矣。 至於减任子,省吏额,严资格,抑侥倖,身当天下之怨而无私焉,亦已难矣。 忠宣范公,熙寧、元丰间,数与王荆公爭新法,流落在外。 逮元祐初,以公议人望,爰立作相。 蔡確之贬,忠宣以谓不宜长告訐之风。 及绍圣中,大贬元祐诸公,忠宣独以救確得免,乃上表乞放还大防等,其言哀切,闻者无不感动,坐是謫置永州。 呜呼!仁人之用心也。 先公之於二公,非故相戾也,而当时数论列其过失者,不唯责备,以谓宰相所为,人主不可不尽知之,要当察其不善,而成就其贤宰相之业,盖为朝廷计也。 后之人当知先公之意,盖出於此。 」"
左諫议大夫梁燾、左司諫刘安世、右司諫吴安诗言:「臣等伏见章惇在苏州日,强以贱价买朱迎等抵当田产。
自去年十二月后来,右正言刘安世累次论列,蒙朝廷下江、淮发运\司体量,皆有实状。
近日窃见敕断罚铜十斤,臣等按:惇尝备执政,固宜奉法循理,尊君爱民,而气燄凶悖,劫持州县,贪利无厌,使人失职,原其不畏国法之意,盖有陵蔑朝廷之心,而所责太轻,未厌公议。
况惇与蔡確、黄履、邢恕素相交结,自谓社稷之臣,天下之人指为四凶。
若不因其自致人言,遂正典刑,异日却欲窜逐,深恐无名。
伏望圣慈深赐详察,明降指挥,候惇服闋,特行废置,所贵奸豪屏息,永绝后患。
」不报。
"新录因旧录,以此章系之七月十二日,且□加刪润,所云「无恤反汗之嫌,自遗养虎之患」,按刘安世集此章具存,初无此二句也,其意则固然矣,今仍用安世本章。 实录云「詔留候」,然安世等后数上章,云「累月未蒙施行」,则留候之詔元不降出也,今但云不报。 六月二日,已尝辨之。 八月二十二日,候惇服闋与宫观。 "
詔:「內外文武官及宗室、內侍官,应支赐賻赠绢、布、米、麦、钱、羊,並四分减一;应官员丁忧、亡歿,式令无賻赠者,不得引旧例陈乞,所属亦不得奏请。
」从户部请也。
辛巳,宣义郎韩嘉彦以选尚温国长公主,为左卫將军、駙马都尉。
祕书少监、直龙图阁叶均提举洞霄宫,以疾自请也。
右司郎中林旦为祕书少监。
吏部郎中晁端彦为左司郎中,考功郎中孙路为吏部郎中。
"三年十月十八日,路为考功;六年十月二日,改徐讲也【四】。 "承议郎、祕阁校理、提点秦凤路刑狱张舜民为考功员外郎。
中散大夫、集贤校理、蔡河拨发王哲为直祕阁、提举崇福宫。
壬午,中书省言:「三班奉职陈永和状,亲妹美人出殯开圣院,永和与弟、姪等係期亲,乞掛服守灵。
」詔不允。
癸未,左諫议大夫梁燾言:「臣风闻刘舜卿知熙州,威信行於羌虏,边部赖之以安,盖今日之良帅也。
伏见除授步军副都指挥使、知渭州。
渭城帅府,然未若熙河之冲要,用材所先。
蕃汉素服舜卿之名,况今黠羌款寨,变诈不易窥测,舜卿思虑深密,皆得贼\人虚实,必有擒纵谋\画,以夺其奸心。
当此之际,未可移易。
虽朝廷加意抡选,得人代之,后来者初至,未练情偽,不如久居之安习其事也。
伏望圣慈详酌指挥,加以新恩,且仍旧治,以重国体,以固边计,上□清衷西顾之忧。
」贴黄:「舜卿治边,诚\为有劳,然歷岁未久,累有恩除,朝廷待之固已厚矣。
且令控守冲要,更责后效,俟羌人纳款,三二年间,贡奉如礼,西略安静,即別加任使,亦未为晚。
」
甲申,坤成节,髃臣及辽使上寿於崇政殿。
詔:「除三省、枢密院外,其六曹等处,不得押贴子勾唤人吏;如有合会问事,许押贴子取索,仍令实封齎还。
御史台合要人吏指说,即依原条。
」
丁亥,枢密院言:「湖南安抚鈐辖司奏,邵州城步寨蛮人劫掠人户,乞添差兵甲。
」詔逐司体度,如蛮人尚敢潜伏结连,令多方捕杀;若结集数多,攻围城寨,即选兵將分头掩杀,勿令深入。
己丑,枢密院言,湖南蛮贼\攻围邵州关硤城步寨。
詔安抚鈐辖司体度,差兵將官救援,仍措置以闻。
庚寅,权吏部侍郎王巖叟为天章阁待制、枢密都承旨,朝散大夫、权江、淮、荆、浙等路制置发运\使范纯礼为光禄卿,將作监赵令鑠兼权太仆卿,新两浙转运\使、朝散郎、直龙图阁孙觉为发运\副使,朝散大夫、度支郎中叶温叟权两浙路转运\副使,朝奉郎、知大宗正丞事燕若古为度支员外郎。
权给事中梁燾言:「臣窃闻□居厚为京东都转运\使,以聚敛刻急害民,至今疮痍未补。
若古实附其事,得罪清议。
方朝廷判白善恶,清明政体,斥远居厚,奸吏济恶之党,不当甄用。
况今吉士盈庭,流滯者觽,郎闈高选,宜任端良,轻以授人,未协舆论。
所有录黄,谨具封还,其录黄內有范纯礼等差除,乞依例先次行下。
」詔若古別取旨。
寻改权发遣开封府推官。
"改府推在二十八日,今併书。 別取旨,据政目增入,乃二十四日事。 "
詔京城五龙庙以「会应」为额。
辛卯,吏部言:「选人任知县、县令,事务繁重。
旧法,令监司、知州、通判每岁限定人数举充,已是暗陞一资;若到任有改官举主二员,又得循资;及比常调,復减举主一人改官。
近有不由县道,仍带奏举资序,如诸州教授之类,显属侥倖。
欲今后教授并特许奏辟差遣,如係奏举职官知县、县令资序,候得替合该磨勘,並依常调本资、考第、举主升改官资。
如愿罢,只就奏举知县、县令者听。
其吏部选注奏举职官知县、县令人所充差遣条,更不施行。
」詔:「除县丞及开、祥两县尉係县官外,其帐司官及江宁府等处八十九员录事参军,非元举职事,並依格注常调令、录,其应差奏举职官知县、县令条贯並罢。
」"县令到任有改官举主二人,又得循资,比常调復减举主一人改官【五】,要见此指挥自何月日始。 "壬辰,詔:「监司、帅守今后荐举官,並於状內具在任事跡及素来行业,方与上簿记录;或有任用,更加详察。
」从太师文彦博请也。
改新除国子监丞王讜为少府监丞。
讜,宰臣吕大防子貋,諫官言其不协公论,而大防亦自请改除故也。
"据五年六月末苏辙奏,则论讜不当进用者,諫官□安诗也。 安诗甲子罢諫官。 按:是年十月十四日,为直集贤院兼侍讲,犹带右司諫,或自此遂罢。 "
枢密院言:「阿里骨妻溪尊勇丹已封安化郡君,男邦彪籛、弟南纳支並为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国子祭酒、兼监察御史、武骑尉,充本部都军主;鬼章男结□齪为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工部尚书、镇州刺史,月给茶綵有差。
今以进奉人未到,请给宣告下经略司,差人持入蕃,令阿里骨给付,仍別写蕃字告諭结□齪已有恩命之意。
」从之。
"五年六月末,范育奏可考。 "
甲午,修实录院检討官、朝奉郎、行著作郎黄庭坚为集贤校理。
丙申,龙图阁直学士、工部侍郎蔡延庆为吏部侍郎。
龙图阁待制、知扬州蔡卞知广州。
新江、淮、荆、浙等路制置发运\使、龙图阁待制蔡京知扬州。
宝文阁待制、提举崇福宫何正臣知洪州。
言者论正臣为吏酷虐,罢之。
"罢洪州在八月二日,今并书。 八月二十四日,又除饶州。 "
左司諫刘安世言:「臣昨以王子韶、路昌衡差除不当,前后十三次论列,日近虽蒙朝廷以子韶出守沧州,而昌衡新命犹未追改。
臣既有言责,实畏公议,累烦天听,盖非获已。
窃谓二广之地,控制百蛮,祖宗以来,选委尤重。
然岭外瘴毒,人所惮行,故凡命帅,恩例特厚,或贴以职,或进以官,悉有旧章,可以推考。
今昌衡为子不孝,为吏酷虐,附会王珪、蔡確,屡兴大狱,违经乱法,天下怨疾,得免废弃,已为厚幸。
比叨擢任,寻致人言,既罢五羊之行,犹冒直阁之宠,舍烟瘴之远,得湘潭之便,使昌衡自为之计,不过如此,况因弹劾,而所授反优於前日,轻重倒置,何所惩劝?臣闻惟名与器不可以假人,今馆职、帅权,世谓高选,若容邪党輒尔滥处,臣恐邪党髃小以苟得相矜,而正人端士以同受为耻,陛下励世磨钝之具,遂为虚名,此尤不可以不谨也。
伏望圣慈检会臣累奏事理,追寢昌衡过岭贴职,处之散地,非惟使不孝酷虐之类,无以覬幸误恩,亦足以示朝廷好恶,风化天下。
」詔朝散郎路昌衡依旧江、淮、荆、浙等路发运\使,其新除直祕阁、知潭州告缴纳。
朝议大夫、新除直龙图阁、知广州谢麟再任知潭州。
都水监言:「黄河为中国患久矣。
自小□决口后来,泛滥未著河槽,朝廷前后遣官相度非一,终未有定论。
盖新河隄防与故道金隄殊绝,若以为北流无患,则前二年河决南宫下埽去,三年决上埽,今四年决宗城中埽,岂是北流可保无虞?以为大河臥东,则南宫、宗城皆在西岸;以为臥西,则冀州信都,恩州清河、武邑,或危或决,皆在东岸,显是大河千里未见归纳经久之计。
所以昨来相度第三、第四铺分决涨水,少紓目前之急,而继又宗城决溢向下,包蓄不定,虽欲不为东流之计,不可得也。
河势未可全夺,故为二股之策。
今监勾当公事李伟状,相视新开得第一口水势湍猛,发泄不及,已不候功毕,更拨沙河隄第二口,减泄大河涨水,因而二股分行,以紓下流之患。
虽未保冬夏常流,已见有可为之势,在国家为无穷之利。
必欲经久遂作二股,仍须增添役夫,乃为长利,然未下监司、州郡、外使者、北外丞司看详,即今所修【六】较之利害孰为轻重。
」詔令河北路安抚司、监司、外使者,北外丞司,限十日具析保明以闻。
"八月九日,苏辙言李伟张皇申报。 二十八日,置修河司。 "著作佐郎兼侍讲司马康言:「王者以民为天,民以食为天。
自古祸乱之兴,皆由饥饉,为国必有九年之蓄,乃可以备水旱。
比年以来,旱暵为虐,民多艰食,若今秋不稔,则公私困竭,盗贼\可虞。
昔魏李悝为平糴之法,国以富彊。
东汉永平初以后,水旱十年,和熹邓太后临朝,用征和故事,徙置饥民於丰熟诸郡,躬自减省,以救灾厄,故天下復平。
唐太宗贞观初,天下连岁灾害,太宗勤而抚之,民虽东西就食,未尝嗟怨;至四年,天下大稔,流散者咸归田里,米斗不过三四钱。
自古圣贤之君,非无水旱之灾,惟有以待之,则不为甚害。
如汉、唐之策,已非处处皆有蓄积,故令东西就食,此策之下者也;魏文侯举国四境悉令平糴,所以有储,此策之中者也;三代而上,国有九年之蓄,此策之上者也。
今臣愿陛下先为汉、唐之下策,以济目前之艰;俟及丰穰,乃为魏文侯之中策;积以岁月,渐及三代之上策。
乘今秋熟,令州县广糴民食所余,悉归於官,今冬来春,令饥民就食,俟乡土丰穰,乃还本土。
夫国家积财,惟以安国,民安则国安。
故凡为国者,一丝一毫,皆当爱惜,惟於济民,则不当吝。
陛下诚\能捐数十万金帛,以为天下大本,则四海幸甚!夫实仓廩,使百姓足,非独可以消患,太平之化,由是而兴,措刑之本,无先於此矣。
」
左司諫刘安世等言:「臣闻国无九年之畜曰不足,无六年之畜曰急,无三年之畜曰国非其国。
盖先王之制,三年耕,必有一年之食。
以三十年之通,则可以有十年之备,故尧、汤水旱至於累年,而无捐瘠之民者,用此道也。
三代以下,井田废缺,利民之法,无善於常平,由汉迄今,莫能变易。
惟自近世,有名无实,凡所以养民之具,日计不足,何暇议一年之畜哉?是以岁或不登,民輒菜色,强者转而为贼\盗,弱者不免於饿莩。
保民之术如此,亦已簄矣!臣等窃谓自罢青苗钱,后来天下州县皆有积鏹,朝廷虽更立常平之制,条目甚详,而上下因循,未尝留意。
既无统属,以纠其乖繆;又无赏罚,以为之劝沮。
加之转运\司苟紓目前之急,多端借贷,日朘月削,殊无偿足之期。
非有惩革,將不胜弊。
伏望圣慈特降睿旨,取今日已前应干常平敕令。
严责近限,专委户部刪为一书,付之有司,悉俾遵守。
仍先行指挥,將天下见在常平钱,乘今秋丰稔之时,令五路糴粟一色,其余路分,並相度逐处可以久留斛斗,广行收糴,仍以本司钱修盖合用仓廩,將一路所有钱滚同应副。
一路之中,不得偏聚一州;一州之境,不得偏聚一县。
各隨户口之多寡,以制糴之大数。
每遇凶歉,依法出糶。
糴糶之法,常比市价增减。
如此,则官本常存,物价不能翔踊,或遇旱干水溢之灾,则民有所济,不至流散,朝廷之惠泽可继,而无乏绝之患,相因日久,渐至九年之蓄,太平之策,莫大於此。
惟陛下推至诚\惻怛之意,明詔执政,协力施行。
所有官吏殿最,亦乞参酌修定。
將来颁降之后,或有违犯,州县委监司,监司令户部、御史台觉察奏劾,庶使二圣恤民之仁,不为徒善之政,传之万世,天下幸甚!」"刘安世尽言集此章注云:「与右諫议大夫朱光庭同上。 」按:安世以四年六月自右正言迁左司諫,十月,自左司諫为諫议大夫;朱光庭以四年九月自侍御史为右諫议大夫。 若如集注,则此章当在九月后,然七月二十八日,詔令诸路提刑司下丰熟州县,依条量添钱,广行收糴,及觉察违慢;又令诸路封桩斛斗,若转司要用,先封桩钱,方许兑发;并闕少本钱处,令提刑司於木路那移,及以头子修盖仓牔;大□与此章陈请一般。 然则此詔必因此章也。 集注恐误,今不取,若云御史朱光庭则可。 "
右諫议大夫范祖禹亦言:「今岁秋成可望,收熟之处必多。
年谷稍丰,则公私逋负督迫,民间速欲得钱,必至甚贱,此农民所以丰凶皆困也。
今诸路提刑司积常平钱犹多,窃恐自罢散青苗钱以来,常平之法尚未修復如旧,欲乞速降指挥诸路提刑司,尽以所有之钱,增价收糴,使不至於甚贱伤农,来春谷贵,则减价出糶,使不至於甚贵伤民。
若止以常平钱收糴,亦恐未广,陛下诚\能出內库金帛数万,以为糴本,以专备水旱凶荒,发敛以时,则官本常存,而民被惠泽无穷。
祖宗置內藏库,本以备军旅非常之用,仁宗常出钱一百万,以助常平糴本。
夫财出於民,復以济民,但使民存,不至流亡,今年散之,明年復有,何患乎无财也?」
詔:「户部指挥诸路提刑司下丰熟州县,依条量添钱,广行收糴,仍觉察违慢。
」又詔:「永兴军、秦凤、河北、河东、京东、京西、淮南、两浙提刑司,据见管封桩钱,除已係计置糴粮草,并合起发上京,及朝旨指定窠名指使钱数外,將的实见在钱支拨一半,於本路趁此秋成,及今后遇丰熟去处,广谋\计置米、麦、谷、豆,內淮南、两浙路只於沿流,其余路於沿流及要便,并屯聚军马去处,別项封桩,以封桩斛斗为名。
若內有收糴得处缺少本钱,许逐司於本路有钱去处那移。
於转运\司要用,许依元糴价先桩钱讫,据数兑拨提刑司,候到,具见在合糴买钱数,计置次第申尚书省。
其头子等钱亦於帐內別收,如有仓牔损处,即以头子钱修,仍令户部立法。
」"政目云:「三路,京东西、淮、浙七路封桩钱,以一半糴谷,为封桩斛斗,为永法。 」"
枢密院言:「邵州蛮人作过,已令湖南安抚鈐辖司处置,应去邵州遥远。
」詔:「谢麟体度蛮事,如尚未宁息,即交割潭州公事与次官,量带兵甲前去邵州,专一措置,候事平日归任。
」
詔:「刑部今后有覆大辟不当,並先次下本处分析,候到,开具以闻。
」丁酉,以故知溪峒顺州彭儒福男仕诚\为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国子祭酒、知顺州、兼监察御史。
武骑尉曹佾子諭言:「佾於亲孙女貋、太学內舍生黄持,欲乞於遗表骨肉恩泽十人內与文资,依都承旨张山甫奏女夫陶临例,授持假承务郎。
」詔持于佾係异姓无服,兼所引並难行。
"御集七月二十九日。 "
是月,詔令保安军牒宥州,应立界处,恐山斜不等,仰所委官隨宜分画。
"政目有此,当考详。 "
殿中侍御史孙升言:「臣闻法待人而后行,此古今不易之理也。
先帝患百司职事不举,故建三省、六曹,以治庶政。
然人乐因循,觽习苟且,弊隨事生,苟无按覈鉤考之术,则必至於颓坏,又置六察,考察六曹行遣稽违,及轮委御史,点检三省簿书差失,可谓详且尽矣。
盖六曹、寺、监二百四十余案,胥吏一千七百余人,其他官司二百七十余处,內外之事填垒纷委,而旧以察官六员、书吏十有四人鉤考按覈,虽使人人心力强明,智术精敏,安能周见其故?而六曹百司之事不至於颓弊者,赖有六察以为之警察尔。
兹所以见先帝规模宏远,追跡三代也。
朝廷近年察官既不补足,而比因浮费所建言,更不自本台立法,直行减罢书吏六人,止存八人,分治六察。
吏员既少,则所择尤须精审,且以八人按察二百余案、千有余人胥吏、二百余处官司,而又更不精所择,若止欲名存实亡则可矣,必欲救六曹之弊,成先帝之志,则臣虽甚愚,知其无益也。
近准七月十六日朝旨,改修到本台令,乃止因一察案贴司陈述,务欲自便,遂为改法。
书吏旧法满六年,通入仕及十五年出借职,试贴司及四通者方收补。
今来改法,贴司试及二通,便补察书吏;吏满十年,通入仕及二十五年,方得出职。
出职既艰,则內外已有名目、晓法令、廉勤谨畏之人,不乐就此,別图进身。
所试贴司既易,则见在钞写无能无过之人,例皆应选,適所以为六曹百司人吏废弛相容之地,非所以为朝廷补救颓弊之术也。
伏望圣慈详察,深惜六察乃先帝补救六曹颓弊之志,特降指挥下中书省重行立法,中外幸甚!所有新旧令文,谨录白连粘在后。
」贴黄:「六察官吏,係点检三省、六曹文书稽迟差失,觽所嫌怨,惟务废坏其法,伏望陛下详察,早赐施行。
」"升奏称七月十六日朝旨,因附月末,其从违当考。 "升又言:「臣闻法行自贵近始者,先王之政也。
伏见朝廷患入官之□,则上自至尊外戚,减损恩例;惩吏禄之浮,则下至库务胥吏,裁去□占,可谓至公矣。
独三省、枢密院添溢吏员,暗增恩例,多带请给,人人知其侥倖,莫敢谁何。
执政官姑息而莫问,言事者畏避而不论,中外愤郁,为之不平。
安有盛明之时,至尊以身率天下,躬自减损,乃容此曹挟朝廷之势,自肆如此!臣诚\孤微,忝耳目之寄,遭遇圣明在上,窃不自量,为陛下言之。
且旧中书提点堂后官、主事共十七人,今三省录事、都事、主事共三十人;旧录事、主书、守当官二十九人,今三省令史、书令史、守当官共一百四十三人;旧守闕守当官四十二人、私名八十五人,今三省守闕守当官二百六十四人,破食贴房近五百人,不在其数。
入流之滥,近世所未有也。
其间多带请给,暗增恩例,根源深密,在外官司不可得而知。
近者在京诸司推究违法带请给过两处者,皆行根治,独三省人吏【七】多带请给,有至数处。
既知物议不平,中外汹汹,近於今月十六日降指挥下户部申明:比诸司事体稍异,其新旧请给不得过三处,其见破添给三处以上者,依旧支破。
既言稍异,则三处已上者合裁减,岂有诸司过两处则行勘治,三省人吏三处以上,却依支破?则是朝廷命令与夺,皆徇此曹私意而出,何以示至公於中外?臣深为陛下惜之。
伏望圣慈少加省察,出自睿断,差委諫官、御史之长各一人,专一取索裁定。
或有藏隱漏落事件,厚立赏钱,许知次第人陈告;仍与犯人名额內便行收填,候裁定人吏请给恩例编修成册进呈,禁中留一本,三省、枢密院各付一本,户部、吏部、御史台各一本。
今后应有增损,並须相关,朱书批凿,著为永式,昭示至公,以绝侥倖,以慰中外人心。
」又言:「臣近曾论列三省人吏多带请给等事,以谓朝廷命令与夺,皆徇此曹私意而出,窃恐天听高邈,未赐省察,今录白到今月十六日申明行下户部白札子签贴在前,可见三省人吏挟情自肆之意。
伏望圣慈详察,出自睿断,早赐指挥施行。
」"孙升言不得其时,今附七月末。 傅尧俞云云,在八月十六日。 "
升又言:「臣闻书曰:『威克厥爱允济,爱克厥威允罔功。
』此先王治军之法也。
盖军令严肃,则恩信易感,而事可济;军政姑息,则骄惰无厌,而功罔成。
恭惟祖宗深得治军之法,设三卫管军之官,付以流配之权,自非死刑,不付有司按覆。
故朝廷抚养此曹,易於怀悦,绝骄惰无厌之心,是以威行於下,而恩归於上。
如郝质辈治军严肃,作过军人一经徒流,鲜有生者。
质所坐臥,寂不闻人喘息声,其严惮如此。
臣访闻管军自苗授相承习为姑息以收恩,而和斌、刘斌繆懦为甚,诸军骄惰自肆,无所忌惮,其渐不可不戒也。
伏望圣慈详察,密諭大臣:其管军之官,相承姑息者,则戒飭之;繆懦纵弛者,则更易之。
使威行於下,而恩归於上,以绝骄惰无厌之患,则中外幸甚!」贴黄:「日近虎翼军人退嫌小麦,敢尔轻率,良由军政不肃、统辖不严所致,其弊不可滋长也。
」"四年七月八日,和斌为步虞,刘斌为龙神厢主。 升言不得其时,今附於七月末。 "
注释
【一】马军都虞候「军」原作「步」,据阁本及宋史卷三五○李浩传改。
【二】非所以报功也「功」原作「公」,据阁本、活字本改。
【三】知枢密院事「事」原作「言」,据阁本改。
【四】改徐讲也「徐」原作「除」,据阁本改。
按本书卷四六七元祐六年十月丁巳条,孙路为徐王府侍讲。
【五】减举主一人改官「主」字原脱,据正文补。
【六】即今所修「今」原作「令」,据阁本改。
【七】三省人吏「省」原作「司」,据阁本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