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资治通鉴长编 卷四百十九

  1. 九五查询
  2. 古籍查询
  3. 续资治通鉴长编
《续资治通鉴长编》 卷四百十九 李焘

起讫时间 起哲宗元祐三年闰十二月癸卯尽是月丁卯

卷名 续资治通鑑长编卷四百十九

帝号 宋哲宗

年号 元祐三年"戊辰,1088"

全文

闰十二月癸卯朔,尚书省言:「未行官制以前,凡定功赏之类,皆自朝廷详酌,自行官制,先从六曹用例擬定。

其一事数例,轻重不同,合具例取裁,事与例等,不当輒加增损。

若不务审察事理,较量重轻,惟从减损,或功状微小,輒引优例,亦当分別事理轻重及已未施行,等第立法。

今以旧条例增修,凡事与例同而輒增损漏落者杖八十,內事理重,已施行者徒二年,如数例重轻不同或无例而比类他例者,並具例勘当擬定奏裁。

」从之,仍增三省、枢密院相干事,並同取旨。

詔颁元祐敕令格式。

迁大名府南乐县于金堤东曹节村,从河北转运\司之请也。

"新无。 要考河事【一】,姑存之。 "

端明殿学士、银青光禄大夫致仕范镇卒。

甲辰,京西北路都监杨安道管押范镇所定铸成律十二、编钟十二、鎛钟一、尺一、斛一,响石为编磬十二、特磬一,簫、笛、塤、箎、巢笙、和笙各二,较景祐中李照所定又下一律有奇,並书及图法上进。

詔送太常寺,乐法有可行事件,令尚书礼部、太常寺参定以闻,仍令尚书、侍郎、学士、两省、御史台、馆职、祕书省官赴太常寺观听。

翌日,赐詔曰:「朕惟春秋之后,礼乐先亡,秦、汉以来,韶、武仅在。

散乐工於河、海之上,往而不还;聘先生於齐、鲁之间,有莫能致。

魏、晋以下,曹、鄶无讥,岂徒郑、卫之音,已杂华戎之器。

间有作者,犹存典刑,然銖、黍之一差,或宫、商之易位。

惟我四朝之老,独知五降之非,审声知音,以律生尺。

览诗书之来上【二】,阅簨虡之在廷,君臣同观,父老太息。

方詔学士、大夫论其法,工师、有司考其声。

上追先帝移风易俗之心,下慰老臣爱君忧国之志,究观所作,嘉叹不忘。

」又詔范镇与一子有官人陞一任差遣,制造人等第支赐。

詔下,镇已卒。

"新、旧录载范镇新乐殊不详,当检討別修。 新录云:「旧录范镇传多载王安石日录所记语,至镇力论青苗事,乃载安石语曰:『若非陛下明见周礼有此,则焉得不以为愧。 』此可谓假六艺以文奸言矣。 镇欲告老,安石曰:『镇行能无取,虽致仕何足惜。 』又曰:『但欲陛下知此曹不足惜。 』镇自仁祖朝任言责,首论立嗣事,风节耸动中外。 至谓其行能无取,又曰此曹不足惜,可乎?如镇致仕疏有云:『陛下有纳諫之资,大臣进拒諫之计;陛下有爱民之性,大臣用残民之术。 』此正安石所深恶,亲草制力詆之,乃云神宗恶之,此尤诬罔。 至上初政,诸老更起以扶王室,镇屡召不至,此亦各行其志尔。 至谓镇有『臣之事君,岂可幸祸』之语,镇之不以此疑诸老必矣。 此皆前史官私意,今有镇墓誌文,重行修正。 "

丙午,翰林学士兼侍读苏軾言:「臣近以目昏臂痛,坚乞一郡,盖亦自知受性刚褊,黑白太明,难以处觽。

伏蒙圣慈降詔不许,两遣使者存问慰安,天恩深厚,沦入骨髓。

臣谓此恩当以死报,不当更计身之安危,故復起就职。

而职事清闲,未知死所【三】,每因进读之间,事有切於今日者,輒復尽言,庶补万一。

昨日所读宝训有云,淳化二年,上谓侍臣,诸州牧监马多瘦死,盖养饲失时,枉致病毙,近令取十数槽置殿庭下,视其芻秣,教之养疗,庶革此弊。

臣因进言,马所以病,盖將吏不职,致圉人盗减芻粟,且不□其飢饱劳逸故也。

马不能言,无由申诉,故太宗至仁,深哀怜之,置之殿庭,亲加督视。

民之於马,轻重不同,若官吏不得其人,人虽能言,上下隔绝,不能自诉,无异於马。

马之飢瘦劳苦,则有毙踣奔逸之忧,民之穷困无聊,则有沟壑盗贼\之患。

然而四海之觽,非如养马可以置之殿庭,惟当广任忠贤,以为耳目。

若忠贤疏远,諂佞在傍,则民之疾苦,无由上达。

秦二世时,陈胜、□广已屠三川,杀李由,而二世不知。

陈后主时,隋兵已渡江,而后主不知。

此皆昏君不足道。

如唐明皇亲致太平,可谓明主,而张九龄死,李林甫、杨国忠用事,鲜于仲通以二十万人没於云南,不奏一人,反更告捷,明皇不问,以至上下相蒙,禄山之乱,兵已过河,而明皇不知也。

今朝廷虽无此事,然臣闻去岁夏贼\犯镇戎,所杀掠不可胜数,或云至万余人,而边將乃奏云野无所掠。

其后朝廷访闻,委提刑司体量,而提刑孙路止奏十余人【四】,乞朝廷先赐放罪,然后体量实数。

至今迁延二年,终未结绝闻奏。

凡死事之家,官所当恤,若隱而不奏,则生死衔冤,何以使人?此岂小事,而路为耳目之司,既不隨事奏闻朝廷,既行蒙蔽,又乞放罪,迁延侮玩,一至於此。

臣谓此风渐不可长,驯致其患何所不有【五】,此臣之所深忧也。

臣非不知陛下必已厌臣之多言,左右必已厌臣之多事,然受恩深重,不敢自同觽人,若以此获罪,亦无所憾。

」"苏辙誌軾墓云:「因读宝训,歷言今赏罚不明,强河使东,夏人寇掠镇戎,朝廷不问,当轴者恨之。 軾知不见容,乞外任。 」赏罚不明,强河使东,乃九月五日奏,镇戎事即非闰十二月四日奏也。 十月十七日奏乞郡,则论与台諫为怨仇。 "

御史中丞兼侍读李常言:「臣伏见今月二日苏軾讲筵进读间奏,昨镇戎军西人入寇,杀万余人,有司止奏二千。

窃缘边防奏报苟容失实【六】,则朝廷赏罚何所据凭?赏罚苟差,何以惩劝功罪?軾既已面奏,臣职在伺察奸罔,仍復预闻,理当纠正。

伏望圣慈特降指挥,密切根究,以正典刑。

臣居耳目之司,不时体访,稽於论例,不敢逃责。

」"此据李常集,附见。 "

承议郎、祕阁校理、权通判虢州张舜民提点秦凤路刑狱。

丁未,三佛齐遣使入贡。

校书郎盛次仲为集贤校理。

崇信军留后、赠开府仪同三司、英国公、諡孝僖仲论卒。

戊申,延福宫使、降授宣州观察使、提举明道宫李宪除右千牛卫上將军,分司南京,陈州居住。

宪明道宫任满告老,故有是命。

泰寧军留后、知相州李珣以疾乞归,许之。

三省言:「官制之行,三省並建,宰臣、执政官迁除颇频,其锡赐物在一年內者,请减半给。

」詔虽一年外,並减四分之一。

又詔:「太中大夫以上知判州府,添赐公使钱。

正任团练使、遥郡防御使以上至观察使,並分大郡、次郡,初除次郡,俸银各减四分之一,移大郡全给。

留后、节度使分大镇、次镇、小镇、俸钱递减五万。

刺史以下,使相以上,不减。

其刺史至节度使公使钱,依俸钱分数裁减。

」"绍圣二年六月二十一日,靖国元年三月二十五日可考。 玉牒云:「詔留后以上镇分三等,遥郡以上郡分二等,公使、俸钱裁减有差。 」"

詔荆湖北路都鈐辖、转运\、提点刑狱司,诫敕沅州城寨官吏,各加抚辑,仍觉察希功生事之吏,对移讫,奏行降黜。

其诸色人如有架造事端,扇摇人户,情涉凶狡,亦禁勘奏裁"新无。 "

荆湖北路鈐辖司言:「夔州路蕃夷都巡检菊曩迁申播州礼宾副使杨光震点集,今曩迁与光震有隙,罗杜肆等是別部□贼\,虑边吏不与判决,別乘用兵之际,使之自疑,边患未测。

」詔:「瀘南沿边安抚司、夔州路提刑司体究□贼\作过何人部族,如係光震部下,即移问缘由,以理晓諭。

有所屈抑,许为受理,且勿侵省地。

若是別族,与光震邻接,亦諭使防遏,及索掳去人口,俾通知朝廷恩意。

仍觉察光震、曩迁,毋令挟私生事。

」"新无。 "

己酉,詔:「湖南安抚鈐辖谢麟诫约救应邵州临口寨兵將官,如蛮寇遮路烧围寨堡,拒捍官军,即隨宜掩杀。

其余即驱逐退散,使之畏惧,勿专务杀戮,滥及无辜。

」"新无。 "

又詔瀘南沿边安抚司审度□贼\首领,如诫諭杨光震等,密引收捕赴官。

詔太常寺修四孟释菜仪。

庚戌,詔:「今后小使臣磨勘转崇班,每岁不得过八十人,其以功赏特恩迁转,不在此限。

令吏部立法。

三省言:「职事官俸禄,比官制以前虽减,而公使增添颇多,治平岁支一十六万余緡,今支七十五万余緡。

」詔户部取索比类旧制,各行裁减。

"旧录云:「嘉祐、治平中,官吏仰给公使,皆出衙前民破产纳官,吏所入至厚。 熙寧以来,一切罢去,以□民役,而官吏俸给悉从官给,名虽增而实减也。 至是乃以为增而裁损焉。 」新录辨曰:「裁减冗费,此朝廷政事所当急者,元祐中以官制之行,俸禄既减,而诸州公使颇增,故议裁损,以协中制。 旧录乃引罢差衙前以□民力为说,以为名增而实减,殆曲为之说,以破当时裁省之议尔,今刪去。 」"

户部尚书韩忠彦,侍郎苏辙、韩宗道言:「臣等窃见本部近编元祐会计录,大抵一岁天下所收钱谷、金银、幣帛等物,未足以支一岁之出。

今左藏库见钱费用已尽,去年借朝廷封桩末盐钱一百万贯以助月给,举此一事则其余可以类推矣。

臣等闻古者制国之用,必量入为出,使三年耕必有一年之蓄,故三十年之间而九年之蓄可得而备也。

今日文武百官宗室之蕃,一倍皇祐,四倍景德,班行、选人、胥吏之觽,率皆广增。

而两税、征商、榷酒、山泽之利,比旧无以大相过也。

昔祖宗之世,所入既广,所出既微,则用度饶衍,理当然尔。

今时异事变,而奉行旧例,有加无损。

今天下已困弊矣,若更数年,加之以饥饉,因之以师旅,其为忧患,必有不可胜言者。

臣等备位地官,与闻朝廷大计,而喑默不言,异日虽被诛戮,何补於事。

故臣等愿及今日明敕本部,取见今朝廷政事应干费用钱物者,隨事看详,量加裁损,使多不至於伤财,少不至於害事。

二圣以身率之,大臣以身先之,使天下晓然皆知事之当然,而非朝廷有所靳惜,则谁不信伏。

昔治平、熙寧之间,因时立政,凡改官者,自三岁而为四岁;任子者,自一岁一人而为三岁一人,自三岁一人而为六岁一人;宗室自袒免以上,渐杀恩礼。

天下晏然,莫以为言,此则今日之成法也。

臣等伏乞检会宝元、庆历、嘉祐故事,於本部置司,选择近臣,共议其事,严立近限,责以实效。

法度一成,数岁之后,费用有节,府库渐充,传之无穷,久而不弊,则其於圣德实非小补也。

臣等愚拙,不能修明职业,以广财赋,冒昧献言,罪当万死。

贴黄称:「勘会顷降朝旨,令本部裁减浮费,前后所减三十余事,率皆浮费之小者,然所减已约及二十余万贯,不为无补。

今若事无大小,並皆量行参酌裁损,则其为利必大。

伏乞圣慈早赐施行。

」詔户部取索应干财用,除诸班诸军料钱、衣粮、赏给、特支依旧外,其余浮费並行裁省,节次以闻。

"元年二月十八日,户部状:「准敕取索看详裁省浮费,勘会浮费事件不一,理当要见更改添置官局所主事务、官吏及应係公人增减数目,并但干支费钱物新旧条制、禄粟则例,方可详究事务要切紧慢,勘酌裁省。 所有今来取索內外官司合供报日限约束等,已差旧行浮费人吏行遣外,更添差书表司一名充贴司钞写中奏文字,余欲乞並依前来已得指挥施行。 尚虑內外官司具析未尽,使存留裁减失当,仍许官吏诸色人具可减利便陈献,在京经本部,外路经所在官司申陈,具状缴进实封,径申户部尚书厅相度施行。 」今检会下项前来已得指挥,元祐元年五月五日敕节文:「户部申请事件,奉圣旨依。 一、乞应官司被受取索,候见本部公文,限五日內尽行供报,如有未明,许暂唤吏人整会,如违限漏落不实,从本部送所司根勘施行,事理重害者申取朝廷指挥。 一、乞取索在京官司事件外,有府界欲乞委自府界提点司,诸路委转运\司,令勾当公事或本司管勾官员,依今来朝廷取索本路应係浮费钱物,委有未尽未便事状,逐旋保明,申户部相度施行。 其被受取索官司,委转运\、提点司责立近限回报,如有违限隱漏不实,即便依法施行。 一、今来裁减利害,委逐路转运\、提点司遍下本路州县官吏,如有所见利害可以裁减浮费,即具条画实封,一面附递直申户部,以凭看详施行。 在京官司亦乞依此,下所辖施行。 」元祐元年六月十五日敕节文:「在京官司供报文字,虽有上项日限,切虑实有事繁去处,於限內供报未得,及恐为见日限逼窄,供报不得详尽,乞从本部相度事务繁简,量与展限,累展不得过三次。 一、勘会昨来裁省浮费,准朝旨专委本部尚书、侍郎,即不干预郎官,今来未敢依前降朝旨施行,合取自朝廷指挥。 一、今来裁省事务內,有合要官局去处,取到案踏修成条目等照用,欲並许本部权借【七】,如敢隱漏,乞从本部勾勘施行。 取到户部状置局去处勾勘一节,亦係本部辖下去处,若非所辖,並合申取朝廷指挥。 尚书省勘当,欲第一项、第三项依所申並供到事理施行,第二项依前降指挥。 並从之。 」编录册闰十二月二十二日圣旨【八】,今附注此。 "

御史中丞李常言:「先帝以人吏无禄,为不足以责其廉,遂重其罚而禄之。

今台省寺监人吏,无虑二千四百余人,百司库务,又二千三四百人,岁费钱斛举数十万。

当时利源指以充吏禄者,实无一在,至侵县官常费以足之。

向已命官覈实而汰□,迟久未上,请督责成书。

」詔门下、中书后省疾速立法。

枢密院言:「荆湖北路转运\判官毛渐奏,沅州并黔阳县,因蛮寇於丰山诸处杀伤民口凡二十八次,唐义问初不以闻。

」詔义问体度如何措置及追索见存人口,毋令上下因循,蔽匿久远,含养边患。

辛亥,朝奉郎孙升为金部员外郎。

户部言:「夏人入贡,將物货於沿路州军估价出卖者,先以封桩钱借给,仍责元估贾人等同一季变卖【九】。

」从之。

癸丑,三省言:「元丰旧条,诸司文字稽违,职级两该上簿。

官员上簿,即是六曹长贰均任其责。

今新法职级再经决,官员方上簿,而六曹长贰不坐,恐非立法意。

」詔事理重者取旨。

2028甲寅,太皇太后宣諭辅臣曰:「近已降指挥,裁减入流,本家所得恩泽,亦宜减四分之一。

」吕公著等言:「陛下临朝听政,本殿恩泽自不当限数,向来止用皇太后例,岂可更有裁损。

」再宣諭曰:「今来官□,自宰执已下恩泽,皆有减损,本家亦须裁定,要自上始,则均一矣。

」公著曰:「此盛德之事,当计究本末以闻。

」已而詔曰:「官□之患,所从来尚矣,流弊之极,实萃於今。

以闕计员,至相倍蓰。

上有久闲失职之吏,则下有受害无告之民,故命大臣考求其本,苟非裁损入流之数,无以澄清取士之源。

吾今自以眇身,率先天下。

永惟临御之始,尝敕有司,荫补私亲,旧无定限,自惟薄德,敢配前人?已詔家庭之恩,止从母后之比,今当又损,以示必行。

夫以先帝顾託之深,天下责望之重,苟有利於社稷,吾无爱於发肤。

矧此恩私,实同毫末,忠义之士,当识此诚\,各忘內顾之心,共成节约之制【一○】。

今后每遇圣节、大礼、生辰,合得亲属恩泽,並四分减一,皇太后、皇太妃准此。

」"上官均云云,附见二年三月末。 "

韩忠彦【一一】、苏辙、韩宗道言:「臣等近奉敕裁减□费,上自宗室贵近,下至官曹胥吏,旁及宫室器械,凡无益过多之用,皆得量事裁减,惟独宫掖浮费,名件不少,有司不得尽见,未敢輒议。

窃见近降詔书,以方將裁损入流,以清取士之路,命今后每遇圣节、大礼、生辰,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太妃所得恩泽,並四分减一,欲以身先天下。

詔书既出,中外臣庶皆知圣明以私徇公,至有感激流涕者。

臣等仰测圣意,克己为人,无所不至,其欲裁损宫掖浮费,与裁损私门恩泽何异,然而至今未见施行者,盖有司失於建明,则臣等之罪也。

臣谨案宝元二年尝命近臣详定裁损□费,时諫官琦建言【一二】,请令三司取入內內侍省並御药院、內东门司先朝及今来赐予支费之目,比附酌中减省,其无名者一切罢去。

时有詔,禁中支费只令入內內侍省、御药院、內东门司相度减省,报详定所,其臣僚支赐即许会问入內內侍省等处施行。

及庆历元年,又詔入內內侍省等处,取先帝时帐籍,比较近年內中用度之数以闻。

是时所损浮费数目极多,为益不细。

臣等欲乞陛下推广前日减省恩泽已行之心,仰法宝元、庆历祖宗已试之效,使天下明知陛下节用裕民自宫禁始,则凡有裁损,谁不心服。

臣等不胜区区,干犯鈇鉞。

詔大臣监司、武臣路分都监以上,不许奏举充十科。

录故皇城使、荣州刺史、权太原府路鈐辖张世矩子天锡为三班借职。

詔以世矩於条虽不该遗表,缘世矩累立战功,素为得力將官,天锡特依遗表条降等与借职。

"正月末坐漏失夏寇,落荣刺,免勒停在职。 实录於彼误书知镇戎军、皇城、荣刺,合改正。 "

丙辰,枢密院言:「在京诸军兵额多闕,而京东西路就粮禁军往往溢额。

」詔差內殿承制刘子方、左藏库副使王修己,往逐路与长吏当职官拣选发遣上京,添填闕数。

詔:「陕西、河东蕃官兵,三路广西、川峡、荆湖民兵及敢勇、效用之属【一三】,並隶枢密院,兵部依旧主行。

其余路民兵,令兵部依旧上尚书省。

应小使臣初补及改转,並隶兵部,擬钞画闻讫,送枢密院降宣。

其定州北平军使,瀛州知肃寧城,雄、霸州沿界河及海口巡检、都监,青涧、绥德、大顺、水洛、甘谷、定西知城,並枢密院差人。

雄、霸州沿界河同巡检,归信、容城知县、县尉,河东、河外六巡检,忻、代州都巡检使,寧化军天池、岢嵐军草城川都巡检使,沅州渠阳寨、邵州蒔竹县、广西左、右江都巡检,左、右江四都同巡检【一四】,宜、融溪峒都巡检,朱崖军使,吏部依格擬差,申枢密院銓量降宣处分,在京者引验。

河东、陕西、川峡、荆湖、广西极边及接连溪峒巡检、城寨大小使臣,即吏部先条具差举窠名,申枢密院看详,指定要切处,別具取旨銓量。

」"旧录云:「初,官制循唐旧典,以名实釐正,由是三省、枢密院旧所领事,各隨名分隶。 至是因枢密院请改焉。 」新录辨曰:「祖宗旧制,大使臣皆枢密院选除,小使臣则在三班院。 熙寧中,王安石为相臣,故相文彦博使枢密院府,安石建议置审官西院注擬大使臣差遣,以分右府之权。 至元丰官制以三班院为侍郎右选,西审官院为尚书右选,令诸路要害处兵官,除枢密自选外,余自銓部依格擬差,申枢密院銓量降宣。 与熙寧置西审官院,元丰定四选之意,盖无相妨。 今必以紊官制为说,初不知枢密院在唐乃中人传导命令之地,三省、密院分领诸事,岂可谓循唐之旧典哉?旧录其言之诬,又无所稽考如此,今刪去。 」元祐三年闰十二月十六日【一五】枢密院札子:「勘会诸路民兵及蕃官蕃兵,旧例属枢密院,自官制举行,分属尚书兵部主行,合取旨申稟者,止申都省。 缘蕃官及汉弓箭手之类,本备战守,与正兵事体一般,弓箭手见属诸將,峒丁见戍城寨。 而自分隶以来,缓急边事差移团结,及常日更张措置,不復关由枢密院,有司但循格例,亦无所建明。 深虑边防武备因循,失於完整。 」三省、枢密院同奉圣旨:「陕西、河东蕃官蕃兵,三路广西、川陕、荆湖民兵及敢勇、效用之类,今后更不隶尚书省,並拨隶枢密院,兵部依旧主行,应合取旨及申稟事件,即依例勘当上枢密院,应奏钞者止具申状。 其余诸路民兵,令兵部依旧上尚书省。 」此编类录册所载,今附注此。 "

右正言刘安世言:「看详扑买场务,其弊莫大於实封投状,盖无知之民利於苟得,竞立高价,务相倾夺,止快目前之欲【一六】,不为后日之计。

然而一界之內,丰凶不常,或遇水旱之灾,即有败闕之弊【一七】,往往破家竭产,不偿逋欠,身陷刑禁,家族流散。

至於抵当之物,亦多假於亲知,因缘同保,沦胥失业。

若此之类,不可胜数。

朝廷比用言者之奏,遂罢实封之法,参酌中道,立为定额,不使愚民贪得忘患【一八】。

而又两人以上下状,惟给己业抵当最多之人,盖因其有自爱之心,必能生防患之虑,委之场务,可无他虞。

卹民省刑,德泽深厚,公私之利,莫大於此。

行之二年,幸已就绪,而今岁九月二十九日用户部申请,遽然变法,许人明状增钱收买。

臣详观户部状称,若只以酌中定额,即沽卖兴盛之处,过贏厚利,此乃聚敛诛剥,损下害民之论,非圣朝之所宜行也。

且实封投状虽非善法,然所添之直,人不相知,惟至限满启封,方见合给之主。

今则明书钱数,觽各见闻,又择价高之人便行给付,民既是贪得,无有远图,並驱爭先,更进迭长,惟恐失之,岂念后患。

臣窃谓坊场、河渡之类,既许民间承买,输纳官课之外,必有余得,乃可为生。

今若復开爭端,明状买价,人知无益,谁肯徒劳。

惟是贪迫之人苟求侥倖,一遭凶岁,鲜不破家,赏纳不充,累及同保,则明状之害,有甚於实封者矣。

臣昨於领职之日,首论命令数易之弊,今前詔方下,普天受赐,遂徇邪说,轻废成法,使朝廷救弊之仁未及周浹,而细民失职之害旋踵復生,臣虽至愚,窃为陛下惜之。

况国家赋役之总於地官,方二圣崇尚□大,仁民爱物,宜得疏通知治体之士以司大计,而右曹官吏不能广推上意,惟欲尽民之利,州县监司畏省部之势,无敢指言其非者【一九】,因循日久,上下相蒙,妄更法度,民受其弊,甚非所以称陛下仁爱元元之意。

伏望圣慈特降睿旨,应天下承买场务,並用元祐元年六月七日之法,所有今年九月二十九日指挥,欲乞更不施行。

所贵民被仁政,不致失业。

」从之。

"户部右曹苏辙主之,当考。 编录册三年闰十二月十五日:「臣僚上言:『伏望圣慈特降睿旨,应天下应承买场务,並用元祐元年六月七日之法,所有今年九月二十九日指挥,欲乞更不施行。 』闰十二月十四日三省同奉圣旨依奏,仍先次施行。 一、检准元祐元年六月七日敕节文,臣僚上言乞罢实封投状之法,奉圣旨令韩维等相度闻奏。 今相度罢实封投状,將前界买扑名钱数委本州看详【二○】,若累有增无减,即取累界中次高一界为额【二一】;如增亏不常者,即取酌中一界为额。 前后拖欠数多,及累限无人陈状【二二】,虽有人承买,比最高价亏及五分已上者【二三】,县相度减定,保明申州,州委官体量,保明申转运\司,转运\司体量得实,依所减定施行讫,保明申省。 如界满前一年,见买扑人不拖欠,即先限一月取问愿与不愿接续承买,如不愿即出榜,限一季內许人投状,仍坐家业抵当数目承买。 两人已上,给家业抵当最多之人,其所通抵产不得出邻州之外。 限满无人投状,再限两月,依上法,余並依旧条。 三省同奉圣旨依。 一、检准元祐三年九月二十九日敕节文,户部状:看详买扑场务,巧弊百端,若只以酌中定额,即沽买兴盛之处,过贏厚利,並不增长价钱,偶值界满未有人承买,却便节次裁减官钱,深虑浸久大段亏减岁入。 若许人明状添钱,承买人户自然酌度合直价钱投状,若数人下状价同,並择抵当最多人给付,即其弊自革。 本部今修立到条【二四】,仍先次施行。 奉圣旨依。 一、承买场务,三年为界,於界满前一年,本州录合用条及一界额钱【二五】,榜要害处,限六十日召人於额钱上添钱承买,仍具抵当家业物数,所坐见在地望,召主户一名委保【二六】,不是假名,同诣州投状,限满取著价最高钱数。 再榜限三十日,召人添价【二七】。 候满限三十日,先取问见承买人【二八】,如无拖欠官钱,听依所添价接续別立界承买,不愿或有拖欠,即勘会鴲价最高人户名及抵当所有【二九】,诣实检估,出帖给付。 若二人已上价同,並择己业抵当最多之人,依所著价给买,限外即不得增价爭买。 无人投状,再限六十日,依上法。 每经限满,又无人投状者【三○】,准此。 」"户部状:「欲乞应诸路乡户差充公人,若有犯应勒停者,並令別丁充役,若別丁不堪,即许雇人补满年限。

」从之。

"此据编录册进入。 "

戊午,朝奉郎、左司諫韩川为太常少卿,川固辞,许之。

"听川辞免,在二十六日。 刘安世劾胡宗愈最后疏云:「川以言不用,自十一月后坚求外补,明年正月十三日知潁州。 」"

詔涇原路经略使刘昌祚特罚铜三十斤,知镇戎军张之諫特展五年磨勘,以夏贼\犯边杀掳民兵,奏不以实也。

"张舜民誌刘昌祚墓云:「二年九月,夏人寇镇戎两寨,以至城下,觽五十万,声言国毋自將。 昌祚寢疾,不能兴,欲舁行,朝廷不从,有旨令知镇戎军张之諫权统制军马。 昌祚素知之諫不能,乃夙夜驰授方略,尽兵力而属之十一將,总十万余人。 之諫得之,懦不敢战,来即纳之羊马城中,至人身不能转侧。 城中兵望贼\焚室庐,掘冢墓,号哭,唾手欲战【三一】。 之諫以剑加之,不得出。 贼\留二日,攻三川,不拔而去。 昌祚每闻军前报,即拊席大骂。 之諫又重赂走马王绅,使为文字游谈京师,既而果以之諫为有功,除西上閤门使。 物论譁然,復遣监司体量,展之諫磨勘。 昌祚病起,欲有所伸,会之諫死,但以赃贬王绅而已。 」此事当考,事在二年九月十日、十一月二十四日。 "詔封州曹覲、康州赵师旦庙载在祀典。

以广南东路经略司言,向邕寇儂智高犯二广,覲与师旦为封、康守,能率州兵力战以死,稽留数日,广城得以设备,卒不可破,请旌其忠故也。

己未,左中散大夫、太常少卿、直祕阁王汾为右諫议大夫,既而御史中丞李常等论汾口吃滑稽,不任諫职,而汾亦自恳辞。

从之。

"听汾辞免,在二十六日,今並书。 刘安世击李常、盛陶章可考。 汾所以罢,章在明年三月末。 绍圣元年六月五日周秩云云,可考。 "

庚申,置六曹尚书权官,俸赐依六曹侍郎守法,□班在试尚书之下,杂压在左右常侍下,满二年取旨。

癸亥,西南莫蕃遣人入贡。

甲子,詔诸路监司勿荐侍从官以上及帅臣,从左司諫韩川请也。

乙丑,詔湖南安抚鈐辖谢麟多方经画临口寨蛮寇,凡可腹背牵制,应干机略,並隨事从长措置,勿令诸將淹延观望,仍量度於行司所在,留兵以为应援。

丙寅,詔门下省班簿房籍记初入流官。

"十一月二十三日【三二】、十二月末並合参照。 "

詔吏部详定六曹、寺、监重复稽滯利害以闻,从监察御史王彭年请也。

录故西头供奉官郝普男忠为三班奉职,义为三班借职,以鄜延经略司言普与西贼\战塞门寨死之故也。

丁卯,辽国遣使兴復军节度使萧京、永州管內观察使耶律睦,副使中大夫、守卫尉卿刘泳,东上閤门使、海州防御使刘彦昇来贺正旦。

宝文阁直学士、知扬州谢景温为权刑部尚书【三三】,龙图阁待制、知江寧府蔡卞知扬州。

右正言刘安世言:

臣窃闻除谢景温权刑部尚书,臣睹吏部关到今月十八日敕节文,六曹尚书並置权官,俸赐依侍郎守法,新制既下,觽谓未安。

臣窃惟用人之法,固有资级,是以两省、卿监之中,择久次而选执政【三四】,歷试於职,足以见贤。

议者比患两省、卿监难得资高之人,故向者立权侍郎之制,约用昔日三司副使资序任之,二年取旨正授,所以重近臣之选,难其进用之路也。

尚书之官则异於此,位既崇重,实亚执政。

若才德兼茂,资望並隆,处之八座,乃为宜称。

况隨其阶职之高下,已有行、守、试之定规,苟未得其人,则官不必备。

兼自来诸部之无长官,止命侍郎主行,未闻妨闕。

又先朝建官已来,除吏部之外【三五】,他曹尚书多不並置。

今朝廷创为新意,特设权官,搢绅之间,极有异论,皆谓必將援引资浅\望轻不协舆议之人,假此藉口,欲以弭谤。

臣方欲具士大夫之言,上达圣听,乞罢新法,以杜侥倖,而遽闻景温除目,则觽人所料果为不谬。

按景温在先帝时为湖南安抚使,附会章惇,先於徽、诚\等州建置城寨,以开边隙。

十年之內,所费不貲,湖北及广西並边之地常被杀掠,无有寧岁,蠹国残民,莫此为甚。

近日朝廷知其无益有害,已令废罢渠阳等军,而景温係首事之人,未闻议罪,今反召用,何以示惩?况景温昨治开封,殊无善状,方二圣临御之日,輒以秽恶公议,上□天聪,止令罚金,已免斥逐。

又自高阳关將带女巫置之都下【三六】,景温侥倖大任,日使子弟就其家考问,以至崇此妖人,目为圣母,輦轂之下,惑乱觽听。

及以婢妾之子用为左右之吏,吏輒恃势以醉殴人,景温殊无畏惮,释而不问,遂致言者弹劾,出之近藩。

然是时景温亲党方据权要,故知蔡州未几即徙潁昌,又权守成都,而偃蹇不行,无人臣恭顺之礼。

陛下过示包容,不加黜责,曲从其请,改守扬州。

故其后王安礼被命守蜀,不能无辞,攀援景温以为比例,意谓朝廷既已听景温之免,则必难加罪於己,然犹以人言之故,遂有宫观之命。

安礼以前执政辞,尚得宫观,景温以两制辞,则不失名藩。

物论喧然,为之不平。

在扬州未久,而又不因省部闕官,忽有今日不次之擢。

陛下详此数节,则景温詔除之下能允公议乎?伏望圣慈特垂省察,速降指挥,收还景温之命,且与外任差遣,仍詔三省罢尚书权领之法,以塞滥进之门。

注释

【一】要考河事「河」原作「何」,据阁本改。

【二】览诗书之来上「来上」原作「已缺」,据阁本及宋大詔令集卷一四九赐范镇进新乐詔、宋史卷一二八乐三改。

【三】未知死所「未」原作「末」,据阁本改。

【四】而提刑孙路止奏十余人「止」原作「上」,据阁本及苏东坡集奏议集卷五论边將隱匿败亡宪司体量不实札子改。

【五】驯致其患何所不有「其」原作「有」,据同上书改。

【六】窃缘边防奏报苟容失实「防」原作「附」,据阁本改。

【七】欲並许本部权借「许」原作「详」,据阁本改。

【八】闰十二月二十二日圣旨「二十二日」阁本作「二十三日」。

【九】仍责元估贾人等同一季变卖「卖」原作「买」,据阁本改。

【一○】共成节约之制「制」上原衍「志」字,据阁本刪。

【一一】韩忠彦「忠」原作「宗」,据阁本及本书本卷上文庚戌条改。

【一二】时諫官琦建言「言」原作「令」,据阁本及欒城集卷四一再论裁损浮费札子改。

又,欒城集「琦」作「韩琦」。

【一三】效用之属「用」原作「力」,据阁本及本条注文、宋会要职官五六之一八改。

【一四】左右江四都同巡检「同」字原脱,据宋会要职官五六之一八补。

【一五】闰十二月十六日「六」阁本作「七」。

【一六】止快目前之欲「快」原作「假」,据尽言集卷二论买扑坊场明状添钱之弊改。

【一七】即有败闕之弊「败」原作「欺」,据阁本及同上书改。

【一八】不使愚民贪得忘患「患」原作「忠」,据同上书改。

【一九】无敢指言其非者「非」原作「罪」,据同上书改。

【二○】將前界买扑名钱数委本州看详「扑」字原脱,据本书卷三七九元祐元年六月癸巳条及同上书补。

【二一】即取累界中次高一界为额「中」原作「申」,据同上书改。

【二二】及累限无人陈状「累」原作「界」,据阁本、活字本及同上书改。

【二三】比最高价亏及五分以上者「最高价亏及」原作「最价高及」,据本书卷三七九及同上书乙补。

【二四】本部今修立到条「到」原作「小」,据阁本及同上书改。

【二五】本州录合用条及一界额钱「合」原作「令」,据同上书改。

【二六】召主户一名委保「主」原作「生」,据同上书改。

【二七】召人添价「人」原作「不」,据同上书改。

【二八】先取问见承买人「取」原作「次」,据同上书改。

【二九】即勘会鴲价最高人户名及抵当所有「鴲」原作「看」,据阁本改。

【三○】又无人投状者原作「又无投状人者」,据阁本及尽言集卷二论买扑坊场明状添钱之弊乙正。

【三一】唾手欲战「唾」原作「徒」,据阁本及本书卷四○五元祐二年九月己未条注文改。

【三二】十一月二十三日「三」原作「二」,据阁本及本书卷四一七元祐三年十一月乙丑条改。

【三三】谢景温为权刑部尚书「刑」原作「兵」,据阁本及尽言集卷七论谢景温权刑部尚书不当及宋史卷二九五谢景温传改。

【三四】择久次而选执政同上书此句作「择久次者以为侍郎,侍郎久次而为尚书,尚书,尚书久次而选执政」,疑此处有脱文。

【三五】除吏部之外「部」,同上书作「户」。

【三六】又自高阳关將带女巫置之都下「都」原作「郡」,据同上书及宋史卷二九五谢景温传改。



友情链接: 九五查询  古籍史书  老黄历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5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