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资治通鉴长编 卷一百四十

  1. 九五查询
  2. 古籍查询
  3. 续资治通鉴长编
《续资治通鉴长编》 卷一百四十 李焘

起讫时间 起仁宗庆历三年三月尽是年四月

卷名 续资治通鑑长编卷一百四十

帝号 宋仁宗

年号 庆历三年"癸未,1043"

全文

三月戊辰朔,詔刑部、大理寺,以前后所断狱及定夺公事编为例。

王子融传:判大理寺,建言:「法寺讞疑狱,前此猥多,艰於討阅,乃取轻重可为准者,类次为断例。

」当即是此事也。

子融前月已除待制、知荆南,更考之。

壬申,御延和殿阅卫士武技。

乙亥,交州献驯象五。

乙酉,右正言、直集贤院田况言:「西界遣贺从勖等持书至关,將许入见。

自昊贼\叛命以来,屡通书,今名分未定,若止称元昊使人,则从勖未必从,若以偽官进名,则是朝廷自开不臣之礼,宜且令从勖在馆而就问之。

右仆射、兼门下侍郎、平章事、兼枢密使吕夷简再辞位,帝御延和殿召见,敕乘马至殿门,命內侍取兀子舆以前。

夷简引避久之,詔给扶,毋拜。

戊子,罢相,为司徒、监修国史,军国大事与中书、枢密院同议。

附传云夷简再辞位,荐富弼等数人可大用,正传已削去。

恐夷简未必能荐弼也,今从正传。

户部侍郎、平章事、兼枢密使章得象加工部尚书、枢密使。

刑部尚书、同平章事晏殊依前官平章事,兼枢密使。

宣徽南院使、忠武节度使、判蔡州夏竦为户部尚书,充枢密使。

右諫议大夫、权御史中丞贾昌朝为参知政事。

右正言、知制誥、史馆修譔富弼为右諫议大夫、枢密副使。

弼以奉使,昌朝以馆伴有劳,故俱擢用之。

弼辞不拜。

此据富弼睳述前后辞免恩命辨谗谤札子。

辛卯,加枢密副使、保庆节度使王貽永为宣徽南院使。

枢密副使、刑部侍郎杜衍为吏部侍郎。

右諫议大夫、参知政事王举正,枢密副使、右諫议大夫任中师,並为给事中。

时吕夷简罢相,辅臣皆进官。

侍御史沈邈言:「爵禄所以劝臣下,非功而授则为滥【一】。

今戎马屡警,未闻庙堂之谋\有以折外侮,而无名进秩,臣下何劝焉。

」邈,弋阳人也。

癸巳,侍御史鱼周询为起居舍人,职方员外郎王素为兵部员外郎,太子中允、集贤校理欧阳修为太常丞,並知諫院。

周询固辞之,以太常博士、集贤校理余靖为右正言,諫院供职。

时陕右师老兵顿,京东、西盗起,吕夷简既罢相,上遂欲更天下弊事,故增諫官员,首命素等为之。

朱史修传云:「吕夷简罢相,夏竦除枢密使,既除復罢,更用杜衍。

又范仲淹、富弼、韩琦同时擢执政,收揽一时名士,增諫官员,而修首在选中。

」按修除諫官时,韩、范、富俱未入也。

据晏殊传,修乃殊所荐,朱史误矣。

时外人籍籍,言皇子生,將议大赦,进拜髃臣官及赏诸军。

素上疏言:「方元昊叛,契丹多所要求,县官财用大屈,谓宜惜费以宽民力,且將士久劳待赏,而臣下乃坐享无穷之奉【二】,皆非所以为国计也。

」其议遂格。

按是年无皇子生,而素附传及王珪誌素墓,並载諫疏,附传又即於拜諫官时载此,必非在此时也。

今姑从之,仍稍顛倒其辞,庶不失事实。

是年张修媛实生女,幼悟,但不知是何月。

五年四月卒,才三岁。

或所称皇子当作皇女,更须考详。

仁宗庆历中亲除王素、欧阳修、蔡襄、余靖为諫官,风采倾天下。

王公言王德用进女口事,帝初詰以「宫禁事,何从知?」公不屈。

帝笑曰:「朕真宗之子,卿王旦之子,有世旧,岂他人比?德用实进女口,已服事朕左右,何如?」公曰:「臣之忧,正恐在陛下左右尔。

」帝即命宫臣赐王德用所进女口钱各三百千,押出內东门,讫奏,帝泣下,公曰:「陛下既不弃臣言,亦何遽也!」帝曰:「朕若见其人留恋不肯去,恐亦不能出矣。

」少时,宫官奏宫女已出內东门,帝动容而起。

此据邵博见闻后录,当考之。

甲午,枢密副使、右諫议大夫富弼,改为资政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

弼时再上章,辞所除官,曰:「臣昨奉使契丹,彼执政之官,汉使所未尝见者,臣皆见之。

两朝使臣,昔所讳言者,臣皆言之。

以故得详知其情状。

彼惟不来,来则未易御也,愿朝廷勿以既和而忽之。

臣今受赏,彼一旦渝盟,臣不惟蒙朝廷斧鉞之诛,天下公论,其谓臣何!臣畏公论,甚於斧鉞,愿收新命,则中外之人必曰:『使臣不受赏,是事未可知,其於守备决不敢懈弛。

』非臣务飭小廉,诚\恐误国事也。

」上察其意坚定,特为改命焉。

丙申,詔太常礼院,诸小祠献官,皆常服行事,不合礼文,自今並服四品以下祭服,若非时告祭,用香幣、礼器者亦如之。

是月,上令內侍宣諭韩琦、范仲淹、庞籍等:「候边事稍寧,当用卿等在两地,已詔中书札记。

此特出朕意,非臣僚荐举。

」又令琦等密奏可代处边任者。

琦等言元昊虽约和,诚\偽未可知,愿尽力塞下,不敢擬他人为代。

据韩琦家传,內侍姓名李元亨【三】,范仲淹集,內侍姓名陈舜封。

候边事寧日,当除两府,庞籍、范仲淹、韩琦同被密詔。

据记闻乃籍自言,不得內侍姓名。

今附见。

詔权停贡举。

夏四月己亥,资政殿学士富弼言:「今元昊遣其偽官持书,欲议通好,而外皆传言元昊未肯称臣。

昨闻传宣下西人所过州郡,加迎候之礼,又令逐州通判就驛燕劳。

待之太过,深恐其后难为处置,失中国制御远人之术。

兼闻西使之来,盖因契丹所諭【四】,元昊既稟畏契丹,则朝廷可且持重。

纵使其议未合,亦有后图。

大凡制事在乎初,初若失宜,后难救正。

今日又闻西使入见,赐予甚厚,既许其偽辅之称,则元昊自谓得志。

臣去年使契丹,与馆伴刘六符语,將来若使元昊復称臣,则本朝岁增金帛之遗。

初既不避其名,今又未即如约,枉受前耻而不获后效,甚可惜也。

今朝廷过有许可,所忧有二事:若契丹谓中国既不能臣元昊,则岂肯受制於我,必將以此遣使来,未知以何辞答之;若契丹谓元昊本称臣於两朝,今既於南朝不称臣,渐为敌国,则以为独尊矣。

异日稍缘边隙,復有所求,未知以何术拒之。

臣晓夕思之,二者必將有一焉,不可不早虑也。

庚子,詔审官院、吏部流內銓,选人有同居之亲在川、广者,已许免远官,自今仍须召保官二人,乃听施行。

壬寅,上封者言:「窃见近日臣僚將所上封章、书疏,令人钞录出外,乃密遣浮薄之辈传诵称扬,务取己名,欲彰君过。

朝廷累行戒告,终未遵依,扇成浇风,无益圣化。

大抵为臣事主之道,必敦忠厚,靡尚激昂。

儻惟节行之自存,岂患功名之不立?苟亏祗戒,固有典章。

乞晓告中外,更有违犯,察访得知,重行贬降,以厉觽多。

」从之。

仍令御史台牓示朝堂。

此据会要,当考上封者名姓。

癸卯,著作佐郎、签书保安军判官事邵良佐假著作郎使夏州。

先是,良佐与贺从勖诣闕,馆於都亭西驛,承受使臣取元昊书至中书、枢密院,諭从勖以「所齎来文字,名体未正,名上一字又犯圣祖讳,不敢进,却令齎回。

其称男,情意虽见恭顺,然父子亦无不称臣之礼。

自今上表,只称旧名,朝廷当行封册为夏国主,赐詔不名,许自置官属。

其燕使人,坐□殿之上,或遣使往彼,一如接见契丹使人礼。

如欲差人於界上承领所赐,亦听之。

置榷场於保安军,岁赐绢十万匹、茶三万斤,生日与十月一日赐賚之。

许进奉干元节及贺正。

其缘边兴復寨柵,並如旧。

」仍命良佐与从勖等同往议定以闻。

詔天庆等五节,自今流以下罪听决之。

甲辰,以陕西四路马步军都部署、兼经略安抚招討等使、枢密直学士、右諫议大夫韩琦、范仲淹,並为枢密副使;知永兴军、资政殿学士、给事中郑戩为陕西四路马步军都部署、兼经略安抚招討等使,驻军涇州。

琦、仲淹凡五让,不许,乃就道。

资政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富弼言:「臣伏闻近降敕命,韩琦、范仲淹並受枢密副使,仰认圣意,只从公论,不听谗毁,擢用孤远。

天下之人皆谓朝廷进用大臣,常如此日,则太平不难致也。

然议者惟云进用大臣虽则美矣,其西寇未殄,亦须籍材,若二人俱来,或恐闕事。

髃论皆愿一名召来,使处於內,一名就授枢密副使之命,且令在边,表裏相应,事无不集。

以臣愚虑,亦谓髃觽所说,甚得允当。

然近日或闻有异议者,谓枢密副使不可令带出外任,恐他时武官援此为例,深不稳便。

此乃横生所见,巧为其说,沮陛下独断之明,害天下至公之论。

自谓立此异议者,必知韩琦、范仲淹以西事方急,坚辞此职,既未肯从命而来,又不令带出外任,是欲惑君听,抑贤才。

奸邪用心,一至於此。

况先朝累曾有大臣带两府职任,应急出外,事毕还朝,不闻后来有武臣援此为例。

臣愿陛下无信异说,专采公论,一名召来,使处於內,一名就授枢副之职,且令在边。

或二人一岁一更,均其劳逸,亦甚稳便。

內外协济,无善於此。

如闻韩琦、范仲淹已有奏报,以西事未了,恳辞恩命,朝廷乘此处分,深合事宜。

臣不胜恳切之至。

陕西都转运\使、龙图阁直学士、兵部郎中□遵路知永兴军,陕西转运\使、起居舍人孙沔为天章阁待制、本路都转运\使。

录大名府经城县【五】尉东方朝宗兄幸为登州黄县主簿,从子友之为郊社斋郎,以朝宗与贼\力斗而死也。

乙巳,枢密副使、吏部侍郎杜衍依前官充枢密使,宣徽南院使、忠武节度使夏竦赴本镇。

先是,以枢密使召竦於蔡州,台諫交章论「竦在陕西,畏懦苟且,不肯尽力,每论边事,但列觽人之言,至遣敕使临督,始陈十策。

尝出巡边,置侍婢中军帐下,几至军变。

又元昊尝牓塞下,得竦首者予钱三千,为贼\所轻如此。

卒於败丧师徒,略无成效。

今而用之,则边將之志怠矣。

」且言:「竦挟诈任数,奸邪倾险,与吕夷简不协,夷简畏其为人,不肯引为同列,既退而后荐之,以释宿憾。

方陛下孜孜政事,首用怀诈不尽忠之臣,何以求治?」侍御史沈邈又言竦阴交內侍刘从愿【六】,內济险譎,竦外专机务,奸党得计,人主之权去矣。

其言尤切。

会竦已至国门,言者益急,请毋令入见。

諫官余靖又言:「竦累表引疾,及闻召用,即兼驛而驰。

若不早决,竦必坚求面对,敘恩感泣,復有左右为之解释,则圣听惑矣。

」御史中丞王拱辰对上极言,上未省,遽起,拱辰引上裾毕其说。

前后言者合十八疏,上乃罢竦而用衍代之。

此段当广求台諫章疏,一一出其姓名,乃善。

石介圣德诗,云用御史中丞拱辰、御史平、邈【七】、諫官修、靖【八】凡十一疏追竦敕,而竦正传云【九】十八疏,今从正传。

御史平,盖席平也。

平寻以不才逐,独能言竦,可怪也。

沈邈所言,据邈传。

拱辰引帝裾,据刘挚所作拱辰行状。

丙午,以右侍禁蒙守中为大理评事。

守中本干寧人,景德初,陷契丹,尝举进士及第。

归朝补右侍禁,监和州税。

至是,自陈不愿为武吏,故改命之。

戊申,契丹国母遣归义节度使耶律希烈、威卫大將军马貽教,契丹主【一○】遣朔方节度使萧日休、鄜州观察使赵为节等,来贺干元节。

吕夷简既罢相,命其子工部员外郎、直集贤院公绰为史馆修撰。

公绰以夷简虽谢事,犹领国史,固辞修撰之命。

己酉,命公绰復直集贤院。

著作佐郎、馆阁校勘蔡襄为祕书丞、知諫院。

初,王素、余靖、欧阳修除諫官,襄作诗贺之,辞多激劝。

三人者以其诗荐於上,寻有是命。

此据记闻。

丙辰,遣官诣五岳、四瀆祈雨。

戊午,权三司使、龙图阁直学士、礼部郎中姚仲孙知蔡州,户部副使、兵部郎中李宗咏知徐州,户部判官、司封员外郎李鉞知相州,並坐不觉察省吏崔班等偽为使副判押文书,以规取商人财物也。

仲孙传云:西北备边,募兵益屯及赏赐聘问之费,不可胜计。

仲孙悉心移度,虽病,未尝輒废。

坐小吏诈为文符,出知蔡州。

按小吏敢诈为文符,仲孙何悉心之有?今不取。

己未,翰林学士、兼龙图阁学士、兵部员外郎王尧臣为户部郎中,权三司使事。

尧臣始受命,言於上曰:「今国与民皆弊矣,在陛下任臣者如何。

」因请自择僚属,上纳其言,尧臣果以治办闻。

是岁,尧臣取陕西、河北、河东三路未用兵前及用兵后岁出入财用之数,会计以闻。

宝元元年未用兵,三路出入钱帛粮草:陕西入一千九百七十八万,出一千五百五十一万【一一】;河北入二千一十四万,出一千八百二十三万;河东入一千三十八万,出八百五十九万。

用兵后:陕西入三千三百九十万,出三千三百六十三万;河北入二千七百四十五万,出二千五百五十二万;河东入一千一百七十六万,出一千三百三万。

又计京畿出入金帛:宝元元年,入一千九百五十万,出二千一百八十五万。

是岁郊祀,故出入之数视常岁为多。

庆历二年,入二千九百二十九万,出二千六百一十七万,而奇数皆不与焉。

以此推之,军兴之费广矣。

庚申,盐铁判官、司勋员外郎吕绍寧为淮南转运\使。

绍寧至淮南,亟上羡钱十万。

諫官欧阳修请却所上钱,□治绍寧欺罔之罪,以戒奸吏刻剥。

此据欧阳修諫疏,其从违当考。

壬戌,发康定军粟以济饥民。

吕夷简虽罢相,犹以司徒豫议军国大事,上宠遇之不衰。

於是諫官蔡襄疏言:

夷简被病以来,两府大臣,累至夷简家諮事。

又闻夷简病时,陛下於禁中为之祈禳,锡与致多,眷注无比。

臣窃谓两府大臣,辅陛下以治天下者,今乃並笏受事於夷简之门,里巷之人,指点窃笑。

案夷简谋\身忘公,养成天下今日之患。

陛下即位之初,夷简即为参知政事,遂至宰相,首尾二十余年,所言之事,陛下一皆听信而施行之,固当敦风教、正庶官、镇敌国、安百姓,而乃功业无闻,但为私计。

执政以来,屡贬言者,如曹修古、段少连、孔道辅、杨偕、孙沔、范仲淹、余靖、尹洙、欧阳修等,或謫千里,或抑数年,或缘私恨,假託人主威权以逐忠贤,以泄己怒,殊不念虚受恶名。

立性不臧,欲人附己,见为介特而自立者,皆以好名、希求富贵汙之。

善人耻此,往往退缩,以避好名、干进之毁。

是以二十年来,人人不肯尚廉隅、厉名节。

浅\者因循闒茸,深者靡恶不为,都无愧耻。

但能阿附,夷简悉力护之,使奸邪不败,寖成此风,天下习以为俗。

以逐利为知能,远势为愚钝,废廉耻之节,成奔竞之风。

一恩之施,皆须出我门下,或先漏露其事,使人豫知;或先抑其事,后与行之。

若不可行者,小则归怨同列,大则称奉圣旨。

文武銓院,□官至多,而曾不裁损,奇材异绩,不闻奖拔。

贪墨昏耄之人,曾经免罢责罚,乃为雪理【一二】,务施小惠,多与收录。

贪廉混淆,善恶无別。

自关陕兵兴以来,修完城垒,馈运\芻粟,科配百端,悉出州郡。

內则帑藏空虚,外则民财殫竭,嗟怨嗷嗷,闻於道路。

不幸有水旱之灾,其变不可量也。

盖由不选材贤,充三司使副,发运\、转运\,使非其人,但务收取人情,用为资歷,纔至数月,即又迁移,循环奔走,日求升进。

欲以兴财利、宽民力,其可得乎?

夷简当国之后,山外之败,任福以下,死者数万人。

丰州之战,失地丧师。

镇戎之役,葛怀敏以下,死者又数万人。

庙堂之上,成算安在?西师败没之后,契丹乘隙,遣使入朝,輒违先帝之盟,妄请关南之地,岁增金帛竟二十万,而犹勒兵压境,坚求「纳」字,凌胁中国,大为耻辱。

度其祸患,譬若疽疮,但未溃尔。

夷简出入中书,且二十年,不为陛下兴利除害,苟且姑息,万事隳坏如此。

今以疾归,尚贪权势,不能力辞。

或闻乞只令政府一两人至家商议大事,足验夷简退而不止之心也。

伏乞特罢商量军国大事,庶使两府大臣专当责任,无所推避。

甲子,夷简请罢豫军国大事,从之。

襄又言:

伏见陕西路招討使韩琦、范仲淹等各除枢密副使,並以西寇未寧,恳辞恩命,朝廷再赐手詔,督令赴闕。

臣窃料琦等必再有陈论,辞让於未决之间,而异同之说有三焉:曰使琦、仲淹偕来也;曰一处乎內,一处乎外也;曰皆留在边也。

使之偕来,此朝廷之本意。

盖陛下推独断之明,採至公之论,以二人久处边陲,详知本末,致之宥密,思有变更,將以求破贼\之计尔。

然论者之说曰,边臣最苦者奏报文字,或有稽缓,或即裁制,动不如意,所以久无成功。

今得边臣而任之,则细大可知,表裏相应也。

用兵不胜,由军制未立,无部分统辖之法,若不更变,未见可胜之期。

今得边臣而任之,可责以更变之术,所以宜一处乎內也。

西寇虽已请盟,而戎心不可倚信,琦等素习兵事,上下之情通浹,今尽还朝,新帅郑戩,山川之险易未知,军旅之部伍未练,若贼\乘我机便,忽有奔突,必难制御。

此所以宜一留於外也。

曰皆留在边者,此沮抑之论也。

恶琦、仲淹者,若於陛下前百般毁短之,陛下必不信矣。

若称其材德而言之,陛下不得而疑也。

必谓仲淹等威名已著,羌戎甚畏,今將去边,必有侵扰。

臣谓不然,仲淹作招討使,羌戎既畏其威名,今在枢府,正议兵谋\,其畏必甚。

若谓关中民情素所倚赖,今既还朝,觽失所望,臣又谓不然。

在陕西,民既倚赖,今在枢府,必陈利病而行之,所赖者愈大。

以是校之,情偽甚明。

然或者谓二人孰宜处於內外,以物议言之,二臣之忠勇,其心一也。

若以材谋\人望,则仲淹出韩琦之右。

处內者谋\之,而处外者行之,故仲淹宜来,琦当留边,於理甚当。

其韩琦、范仲淹,伏乞朝廷不听辞让,各授恩命【一三】。

上以明陛下任贤之坚意,下以协觽庶之公论也。

乙丑,詔如闻天下科役不均,其令乡村及坊郭户均差率之。

是月,太子中允、国子监直讲石介作庆历圣德诗。

注释

【一】非功而授则为滥「授」原作「受」,据宋本、宋撮要本及宋史卷三○二沈邈传改。

【二】坐享无穷之奉宋本、宋撮要本作「坐享无劳之奉」。

【三】李元亨韩魏公集卷一二家传作「李允亨」。

【四】盖因契丹所諭「因」原作「闻」,据宋本、宋撮要本改。

【五】大名府经城县「经」原作「涇」,据寰宇记卷五四魏州条、九域志卷一北京条及宋史卷八六地理志大名府条改。

【六】刘从愿「从」原作「仲」,据宋本、阁本及长编纪事本末卷三七夏竦事跡改。

【七】御史平邈「邈」字原脱,据上下文及同上长编纪事本末补。

【八】諫官修靖「靖」字原脱,据上文及同上书补。

【九】而竦正传云「竦」字原脱,据宋本及同上书补。

【一○】契丹主「主」字原脱,据阁本补。

【一一】出一千五百五十一万宋本作「一千一百五十一万」,编年纲目卷一二作「二千一百五十万」。

【一二】乃为雪理长编纪事本末卷三七夏竦事跡作「反为雪理」。

【一三】各授恩命「授」原作「受」,据宋撮要本及宋史全文卷八上改。



友情链接: 九五查询  古籍史书  老黄历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5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