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经注疏 卷八 事君章第十七

  1. 九五查询
  2. 古籍查询
  3. 孝经注疏
《孝经注疏》 卷八 事君章第十七 李隆基、邢昺

[疏]正义曰:此章首言君子之事上,又言进思尽忠,退思补过,皆是事君之道。

孔子曰:"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

前章言明王之德、应感之美,天下从化,无思不服。

此孝子升朝事君之时也,故以名章,次《应感》之后。

子曰:"君子之事上也,上,谓君也。 进思尽忠,进见於君,则思尽忠节。 退思补过,君有过失,则思补益。 将顺其美,将,行也。 君有美善,则顺而行之。 匡救其恶,匡,正也。 救,止也。 君有过恶,则正而止之。 故上下能相亲也。 下以忠事上,上以义接下。 君臣同德,故能相亲。 [疏]子曰至亲也。 ○正义曰:此明贤人君子之事君也。 言入朝进见,与谋虑国事,则思尽其忠节。 若退朝而归,常念己之职事,则思补君之过失。 其於政化,则当顺行君之美道,止正君之过恶。 如此则能君臣上下情志通协,能相亲也。 经称“君子"有七焉:一曰"君子不贵",二曰"君子则不然",三曰"淑人君子",四曰"君子之教以孝",五曰"恺悌君子"。

已上皆断章指於圣人君子,谓居君位而子下人也。

六曰"君子之事亲孝",故此章"君子之事上",则皆指於贤人君子也。

○注上,谓君也。

○正义曰:此对《论语》云:"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

彼"上"谓凡在己上者,此"上"惟指君,故云"上,谓君也"。

○注进见至忠节。

○正义曰:此依韦注也。

《说文》云:"忠,敬也。"

尽心曰忠。

《字诂》曰:"忠,直也。"

《论语》曰:"臣事君以忠。"

则忠者善事君之名也。

节,操也。

言事君者敬其职事,直其操行,尽其忠诚也。

言臣常思尽其节操,能致身授命也。

○注君有至补益。

○正义曰:案旧注韦昭云"退归私室,则思补其身过",以《礼记·少仪》曰:"朝廷曰退,燕游曰归。 《左传》引《诗》曰:“退食自公。"

杜预注:"臣自公门而退入私门,无不顺礼。"

室犹家也。

谓退朝理公事毕,而还家之时。

则当思虑以补身之过。

故《国语》曰:"士朝而受业,昼而讲贯,夕而习复,夜而计过,无憾而后即安。"

言若有憾则不能安,是思自补也。

案《左传》:"晋荀林父为楚所败,归,请死於晋侯。 晋侯许之,士渥浊谏曰:‘林父之事君也,进思尽忠,退思补过。 ’晋侯赦之,使复其位。"

是其义也。

文意正与此同,故注依此传文而释之。

今云君有过则思补益,出《制旨》也,义取《诗·大雅·烝民》云:"衮职有阙,惟仲山甫补之。"

毛传云:"有衮冕者,君之上服也。 仲山甫补之,善补过也。"

郑笺云:"衮职者,不敢斥王言也。 王之职有阙,辄能补之者,仲山甫也。"

此理为胜,故易旧也。

○注将行至行之。

○正义曰:此依王注也。

案孔注《尚书·太誓》云:"肃将天威,为敬行天罚。"

是"将"训为"行"也。

言君施政教有美,则当顺而行之。

○注匡,正也。

救,止也。

○正义曰:此依王注也。

"匡,正",《释言》文也。

马融注《论语》云:"救犹止也。"

云"君有过恶,则正而止之"者,《尚书》云"予违汝弼,汝无面从"是也。

○注下以至相亲。

○正义曰:此依魏注也。

《书》曰:"居上克明,为下克忠。"

是其义也。

《左传》曰:"君义臣行,如此则能相亲也。"

《诗》云:‘心乎爱矣,遐不谓矣。

中心藏之,何日忘之?’”遐,远也。

义取臣心爱君,虽离左右,不谓为远。

爱君之志,恒藏心中,无日蹔忘也。

[疏]诗云至忘之。

○正义曰:夫子述事君之道既已,乃引《小雅·隰桑》之诗以结之。

言忠臣事君,虽复有时离远,不在君之左右,然其心之爱君,不谓为远;中心常藏事君之道,何日暂忘之?○注遐远至忘也。

○正义曰:云"遐,远也。 义取臣心爱君,虽离左右,不谓为远"者,"遐,远也",《释言》文,此释"心乎爱矣,遐不谓矣"。

云"爱君之志,恒藏心中,无日暂忘也"者,释”中心藏之,何日忘之”。

案《檀弓》说事君之礼云:"左右就养有方。"

此则臣之事君,有常在左右之义也。

若周公出征,管叔、蔡叔、召公听讼於甘棠,是离左右也。



友情链接: 九五查询  古籍史书  老黄历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5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