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 先秦诗卷二

  1. 九五查询
  2. 古籍查询
  3. 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
《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 先秦诗卷二 逯钦立辑校

【歌下】〖附《孔丛子》等书传闻依托之作。

〗【狐裘歌】〖《诗纪》云。

一作狐裘诗。

〗〖《左传》曰:晋侯使士蒍为二公子筑蒲与屈。

不慎。

置薪焉。

夷吾诉之。

公使让之。

士蒍封曰:臣闻之。

无丧而戚。

忧必仇焉。

无戎而城。

仇必保焉。

寇仇之保。

又何慎焉。

《诗》云:怀德惟宁。

宗子惟城。

君其修德而固宗子。

何城如之。

三年。

将寻师焉。

焉用慎。

退而赋曰:〗

狐裘尨茸。

一国三公。

吾谁适从。

"○《左传·僖公五年传》。 《白帖》十二。 《诗纪前集》二。 "

【暇豫歌】

〖《国语》曰:骊姬告优施曰:君既许我杀太子而立奚齐矣。

吾难里克。

使优施饮里克酒。

中饮。

优施起舞。

谓里克妻曰:主盍啖我。

我教兹暇豫事君。

乃歌曰云云。

里克笑曰:何谓苑。

何谓枯。

优施曰:其母为夫人。

其子为君。

可不谓苑乎。

其母既死。

其子又有谤。

可不谓枯乎。

枯且有伤。

优施出。

里克不餐而寝。

夜半。

召优施曰:曩而言戏乎。

抑有所闻之乎。

曰:然。

君既许杀太子而立奚齐。

里克曰:中立其免乎。

优施曰:免。

〗暇豫之吾吾"《御览》作俉俉。 "不如鸟乌。

人"《文选》注作鸟。 "皆集於菀。

"《〈国语〉》作苑。 《〈御览〉》作蔚。 "己独集於枯。

"○《〈国语》·晋语二》。 《〈文选〉》二十九曹摅感旧诗注。 《〈御览〉》四百六十九。 《诗纪》前集二。 "

【龙蛇歌】〖《吕氏春秋》曰:晋文公反国。

介子推不肯受赏。

自为赋《诗》曰云云。

悬书公门而伏於山下。

文公闻之曰:譆。

此必介子推也。

○逯案。

龙蛇歌分见《吕氏春秋》、《史记》、《说苑》、《新序》、《淮南子》注及琴操等。

辞各有异。

《诗纪》均入古逸。

今分别编此及汉诗中。

有龙于飞。

周遍天下。

五蛇从之。

为之承辅。

龙返其乡。

得其"《类聚》作既得。 "处所。

四蛇从之。

得其露雨。

一蛇羞"《御览》作著。 "之。

槁"《吕氏春秋》作桥。 《诗纪》同。 《御览》无此字。 "死於"《类聚》无於字。 "中野。

"○《吕氏春秋》介立篇。 《类聚》九十六。 《御览》九百二十九。 《诗纪前集》二。 "

【龙蛇歌】〖附〗

〖《史记》曰:晋国复而文公以得归。

赏从亡者。

未至介子推。

推亦不言禄。

从者怜之。

乃悬书宫门曰云云。

文公出。

见其书曰:此介子推也。

使人召之。

则亡。

入绵上山中。

於是文公环绵上山而封之。

以为介推田。

号曰介山。

龙欲上天。

五蛇为辅。

龙已升云。

四蛇各入其宇。

一蛇独怨。

终不见处所。

"○《史记》晋世家。 《乐府诗集》五十七。 《诗纪前集》二。 "

【龙蛇歌】〖附〗

〖《说苑》曰:文公即位。

赏不及推。

推且出怨言。

不食其食。

推从者怜之。

乃悬书宫门曰云云。

文公出。

见书。

曰:嗟。

此介子推也。

使人召之。

则亡。

入绵上山中。

於是文公表绵上山中而封之。

以为介推田。

号曰介山。

有龙矫矫。

顷失其所。

五蛇从之。

周遍天下。

龙饥无食。

一蛇割"《书钞》作刘。 "股。

龙返其渊。

安其壤土。

四蛇入穴。

皆有处所。

一蛇无穴。

号於中野。

"○《说苑》复恩篇。 《书钞》百五十八。 《乐府诗集》五十七。 《诗纪前集》二。 "

【龙蛇歌】〖附〗

〖《说苑》曰:晋文公出亡。

舟之侨去虞而从焉。

文公反国。

擢可爵者而爵之。

擢可禄者而禄之。

侨独不与焉。

文公酌诸大夫酒。

酒酣。

文公曰:二三子盍为寡人赋乎。

侨曰:君子为赋。

小人请陈其辞。

辞曰云云。

遂历阶而去。

○《诗纪》作舟之侨歌。

有龙矫矫。

顷失其所。

一蛇从之。

周流天下。

龙反其渊。

安"《御览》作蛇。 "宁其处。

一蛇耆干。

独不得其所。

"○《说苑》复恩篇。 《诗纪前集》二作舟之侨歌。 又《御览》百九十八引所、下、干三韵。 ○逯案。 自上诸龙蛇歌观之。 西汉人之著录先秦诗章。 率皆有据。 匪出臆造。 特传闻异辞耳。 "

【河激歌】

〖《〈列女传〉》曰:女娟者。

赵河津吏之女也。

简子南击楚。

津吏醉卧不能渡。

简子怒。

欲杀之。

娟惧。

持楫走前曰:愿以微躯易父之死。

简子遂释不诛。

将渡。

用楫者少一人。

娟攘拳操楫而请简子。

遂与渡。

中流为简子发河激之歌。

简子归。

纳为夫人。

升彼河"《列女传》作阿。 "兮而"《列女传》作面。 《书钞》、《御览》作西。 "观清。

水扬波兮冒"《文选》注作杳。 《御览》同。 "冥冥。

"《书钞》、《御览》不迭冥字。 "

祷求福兮醉不醒。

诛将加兮妾心惊。

罚既释兮渎"《书钞》作河。 "乃清。

妾持楫兮操其维。

蛟"《文选》注作交。 "龙助兮主将归。

呼来[□翟]"《御览》作棹。 "兮行勿疑。

"○《列女传》辨通篇。 《书钞》百六。 《文选》二十二车驾幸京口诗注。 《诗纪前集》二。 又《御览》五百七十二引清、冥、醒、惊、归、疑六韵。 "【鼓琴歌】〖一作鼓瑟歌。

〖《史记》曰:赵武灵王梦见处女鼓琴而歌《诗》曰云云。

异日王饮酒乐。

数言所梦。

想见其状。

吴广闻之。

因夫人而内其女姓嬴孟姚也。

孟姚甚有宠於王。

是为惠后。

美人荧荧"荧荧《御览》写作{艹冗}。 "兮颜若"《御览》若下有舜荦二字。 "苕之荣。

"《书钞》作生。 "命乎命乎。

"《列女传》作命兮命兮。 《御览》写作命兮二字。 "逢天时而生。

"《史记》无此五字。 《御览》同。 "曾无"《列女传》作莫。 "我嬴。

"○《史记》赵世家。 《列女传》七。 《御览》五百七十。 《诗纪前集》四。 "【段干木歌】〖《吕氏春秋》曰:魏文侯过段干木之闾而轼之。

其仆曰:君胡为轼。

曰:此非段干木之闾欤。

段干木盖贤者也。

吾安敢不轼。

其仆曰:然则君何不相之。

於是君请相之。

段干木不肯受。

则君乃致禄百万而时往。

馆之。

国人相与诵之曰:〗吾君好正。

段干木之敬。

吾君好忠。

段干木之隆。

"○《吕氏春秋》期贤篇。 《新序》杂事篇五。 《诗纪前集》二。 "

【邺民歌】〖《诗纪》云。

一作魏河内歌。

一作漳水歌。

〖《史记》曰:魏襄王以史起为邺令。

引漳水溉邺。

以富魏之河内。

而民作歌云。

邺有贤"《吕氏春秋》作圣。 《书钞》、《类聚》、《御览》同。 "令兮"《吕氏春秋》、《书钞》、《类聚》、《御览》无兮字。 下仿此。 "为"《御览》或作曰:《吕氏春秋》为上有时字。 "史公。

决"《白帖》或作引。 《书钞》决下或有反字。 "漳水兮灌邺旁。

"《白帖》或误作田。 "终"《白帖》或作千。 "古舄"《吕氏春秋》作斥。 《书钞》、《类聚》、《白帖》、《御览》同。 "卤"舄卤二字《白帖》或写作岸。 "兮生稻粱。

"○《吕氏春秋》乐成篇。 《史记》河渠书。 《汉书》沟洫志。 《书钞》三十九、百五十六。 《类聚》十九。 《御览》六十四、四百六十五、八百三十九。 《诗纪前集》二。 又《白帖》二十三凡三引旁、粱二韵。 "

【楚人诵子文歌】

〖《说苑》曰:楚令尹子文之族有干法者。

廷理闻其令尹之族也。

释之。

子文召廷理而责之。

遂致其族人於廷理曰:不是刑也。

吾将死。

廷理惧。

遂刑其族人。

国人闻之。

曰:若令尹之公也。

吾党何忧乎。

乃相与作歌曰:〗

子文之族。

犯国法程。

廷理释之。

子文不听。

恤顾怨萌。

方正公平。

"○《说苑》至公篇。 渚宫旧事一。 《诗纪前集》二。 "

【楚人为诸御己歌】〖《说苑》曰:楚庄王筑层台。

延石千里。

延壤百里。

大臣谏者七十二皆死矣。

有诸御已者。

违楚百里而耕。

谓其耦曰:吾将入谏王。

委其耕而入见庄王。

遂解层台而罢民。

楚人歌之曰:〗

薪乎菜"《御览》作莱。 "乎。

无诸御己讫无子乎。

菜"《御览》作莱。 "乎薪乎。

无诸御己讫无人乎。

"○《说苑》正谏篇。 《御览》四百五十五。 《诗纪前集》二作楚人歌。 "

【优孟歌】

〖《史记》曰:楚相孙叔敖病且死。

属其子曰:若贫困。

往见优孟。

居数年。

其子贫困负薪。

逢优孟。

曰:我孙叔敖子也。

父死时。

属我贫困往见优孟。

孟即为孙叔敖衣冠。

抵掌谈语。

岁余。

像孙叔敖。

楚王置酒。

优孟前为寿。

庄王大惊。

以为孙叔敖复生也。

欲以为相。

优孟曰:楚相不足为也。

孙叔敖为楚相。

尽忠为廉。

王得以伯。

今死。

其子贫困负薪以自饮食。

必如孙叔敖。

不如自杀。

因歌曰云云。

庄王乃召孙叔敖子。

封之寝丘。

山居耕田苦。

难以得食。

起而为吏。

身"风雅逸篇无身字。 《诗纪》同。 "贪鄙者余财。

不顾耻辱。

身心家室富。

又恐受赇枉法为奸触大罪。

身死而家灭。

贪吏安可为也。

念为廉吏。

奉法守职。

竟死不敢为非。

廉吏安可为也。

"《诗纪》云。 风雅逸篇曰:按此地音韵章句。 而史以为歌者。 不可晓。 岂当时隐括转换借歌声以成之欤。 史不能述其音。 但记其义也。 又曰:刘子玄讥此事之妄幻。 然此传以滑稽名。 乃优孟自为寓言尔。 ○《史记》滑稽列传。 风雅遗篇六。 《诗纪前集》二。 "

【慷慨歌】〖《诗纪》云。

一作楚商歌。

〖孙叔敖碑曰:楚相孙君讳饶。

字叔敖。

临卒。

将无棺椁。

令其子曰:优孟曾许千金贷吾。

孟。

楚之乐长。

与相君相善。

虽言千金。

实不负也。

卒后数年。

庄王置酒以为乐。

优孟乃言孙君相楚之功。

即慷慨商歌曲曰云云。

涕泣数行。

王心感动。

即求其子而加封焉。

〗贪吏而可为而不可为。

廉吏而可为而不可为。

贪吏而不可为者。

当时有污名。

而可为者。

子孙以家成。

廉吏而可为者当时有清名。

而不可为者。

子孙困穷被褐而负"碑作卖。 "薪。

贪吏常苦富。

廉吏常苦贫。

独不见楚相孙叔敖。

廉洁不受钱。

"○《隶释》三。 《风雅逸篇》六。 《诗纪前集》二。 ○逯案。 《隶释》所载孙叔敖碑,立於后汉延熹三年五月二十八日。 "

【楚狂接舆歌】

〖《论语》曰: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

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

"《史记》谏下有兮字。 "来者犹可追。

"《史记》追下有也字。 "已而已而。

今之从政者殆而。

"○《论语》微子篇。 《史记》孔子世家。 《御览》五百七十。 《诗纪前集》二作接舆歌。 "

【同上】〖《庄子》曰:孔子适楚。

楚狂接舆游其门曰:〗

凤兮凤兮何德之衰也。

来世不可待。

往事不可追也。

天下有道。

圣人成焉。

天下无道。

圣人生焉。

方今之时。

仅免刑焉。

福轻乎羽。

莫之知载。

祸重乎地。

莫之知避。

已乎已乎。

临人以德。

殆乎殆乎。

画地而趋。

迷阳迷阳。

无伤吾行。

吾行却曲。

无伤吾足。

"○《庄子》人间世篇。 《诗纪前集》二。 ○《诗纪》云。 困学纪闻曰:胡明仲云。 荆楚有草。 丛生荆条。 野人呼为迷阳。 其肤多刺。 故曰无伤吾行。 无伤吾足。 "

【孺子歌】〖《诗纪》云:文章正宗作沧浪歌,《楚辞》载此作《渔父歌》。

〖《孟子》曰:有孺子歌曰云云。

孔子曰:小子听之。

清斯濯缨。

浊斯濯足矣。

自取之也。

沧浪之水清兮"《文选》注、《白帖》无兮字。 《御览》或同。 "可以濯我缨。

沧浪之水浊"《文选》注作渌。 "兮"《文选》注、《白帖》无兮字。 《御览》或同。 "可以濯我足。

"○孟子离娄篇。 《楚辞》渔父作渔父歌。 《文选》十五归田赋注、《乐府诗集》八十三俱作渔父歌。 《白帖》二。 《御览》五十九、三百七十二引《楚辞》。 又五百七引《高士传》。 又五百七十二。 《诗纪前集》二。 ○逯案。 《诗纪》於此篇后又有一篇。 题云《文子》载沧浪歌。 辞云。 混混之水浊。 可以濯我足乎。 泠泠之水清。 可以濯我缨乎。 查《文子》上卷载此。 并不谓歌。 盖转引以论其道耳。 今不再编入。 "【被衣为啮缺歌】

〖《庄子》曰:啮缺问道乎被衣。

被衣曰:若正汝形。

一汝视。

天和将至。

摄汝知。

一汝度。

神将来舍。

神精将为汝美。

道将为汝居。

汝瞳焉如新生之犊而无求其故。

其言未卒。

啮缺睡寐。

被衣大说。

行歌而去之。

〗形若槁骸。

心若死灰。

真其实知。

不以故自持。

媒媒晦晦。

"《淮南子》作墨墨恢恢。 "无心而不"《淮南子》无而不二字。 "可与谋。

彼何人哉。

"○《庄子》知北游篇。 《淮南子》道应训。 《诗纪前集》二作被衣歌。 "

【子桑琴歌】

〖《庄子》曰:子舆与子桑友。

而霖雨十日。

子舆曰:子桑殆病矣。

裹饭而往食之。

至子桑之门。

则若歌若哭。

鼓琴曰云云。

子舆入。

曰:子之歌声。

何故若是。

曰:吾思夫使我至此极者而不得也。

父母岂欲吾贫哉。

天地岂私贫我哉。

然而至此极者。

命也。

父邪母邪。

天乎人乎。

"○《庄子》大宗师篇。 《诗纪前集》四。 "【相和歌】

〖《庄子》曰:子桑户、孟子反、子琴张三人相与友。

子桑户死。

未葬。

孔子使子贡往侍事焉。

或编曲。

或鼓琴。

相和而歌曰:〗

嗟来桑户。

"《白帖》作扈。 "乎。

嗟来桑户乎。

"《白帖》不迭句。 "而已反其真。

而我犹为人猗。

"《白帖》无猗字。 ○《庄子·大宗师篇》。 《白帖》十。 《诗纪前集》四。 "【杨朱歌】

〖《列子》曰:杨朱之友曰季梁。

疾大渐。

其子环而泣之。

请医。

季梁谓杨朱曰:汝奚不为我歌以晓之。

杨朱歌曰云云。

俄而季梁之疾自瘳。

天其弗识。

人胡能觉。

匪佑自天。

弗孽由人。

我乎汝乎。

其弗知乎。

医乎巫乎。

其知之乎。

"○《列子》力命篇。 《诗纪前集》二。 "

【申叔仪乞粮歌】

〖《左传》曰:哀公十三年。

公会单平公、晋定公、吴夫差于黄池。

吴申叔仪乞粮於公孙有山氏曰云云。

有山氏对曰:粱则无矣。

粗则有之。

若登首山以呼曰庚癸乎。

则诺。

〗佩玉蕊兮余"《白帖》作子。 "无所"《御览》无所字。 "系之。

旨酒一盛"《御览》作盏。 "兮余"《白帖》作子。 "与褐之父"《白帖》作人。 "睨之。

"○《左传》哀公十三年传。 《白帖》十五。 《御览》六百九十三。 《诗纪前集》二作庚癸歌。 "【徐人歌】

〖《新序》曰:延陵季子将聘晋。

带宝剑以过徐君。

徐君观剑不言而心欲之。

季子未献也。

然其心已许之。

使反而徐君已死。

季子於是以剑带徐君墓树而去。

徐人为之歌曰:〗延陵季子兮"《类聚》无兮字。 《御览》同。 "不忘故。

"《类聚》故上有旧字。 《御览》同。 "脱"《御览》无脱字。 "千金之剑带"《类聚》作挂。 《御览》带上有以字。 "丘墓。

"《类聚》作树。 ○《新序》节士篇。 《类聚》三十四。 《御览》四百六十五。 《诗纪前集》二。 "【越人歌】

〖《说苑》曰:襄成君始封之日。

楚大夫庄辛过而说之曰:君独不闻夫鄂君子皙之泛舟於新波之中也。

越人拥楫而歌。

歌辞曰:滥兮抃\草滥予?昌桓泽予?昌州州湛。

州焉乎秦胥胥,缦予乎昭澶秦逾渗。

惿随河湖。

鄂君子皙曰:吾不知越歌。

子试为我楚说之。

於是乃召越译。

乃楚说之曰云云。

於是鄂君子皙乃揄修袂行而拥之。

举绣被而覆之。

鄂君子皙。

亲楚王母弟也。

官为令尹。

爵为执圭。

一榜枻越人。

犹得交欢尽意焉。

今夕何夕"《御览》或无何夕二字。 "兮"《类聚》误作子。 《书钞》无兮字。 "搴洲"《书钞》作舟。 是。 "中流。

"《类聚》作褰州水流。 《御览》或作寨流水洲。 《说苑》作搴中洲流。 皆误。 "今日"《御览》或无今日二字。 "何日兮"《类聚》无兮字。 "得"《书钞》无得字。 "与王子同舟。

蒙羞被好兮不訾诟耻。

心几烦"《说苑》作顽。 乐府同。 "而不绝兮得知"《说苑》作知得。 "王"《御览》或无王字。 "子。

山有"《御览》有下或有树字。 "木兮木有枝。

心说君兮君不知。

"○《说苑》善说篇。 《乐府诗集》八十三。 《诗纪前集》二。 又《书钞》百六引流、舟二韵。 《类聚》七十一、《御览》五百七十二并引流、舟、枝、知四韵。 《御览》七百七十一引洲、舟、枝、知四韵。 "

【荆轲歌】〖《诗纪》作渡易水歌。

注。

一曰荆轲歌。

〗〖《史记》曰:燕太子丹使荆轲刺秦王。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皆白衣冠以送之。

至易水之上。

既祖取道。

高渐离击筑。

荆轲和而歌。

为变征之声。

士皆垂泪涕泣。

又前而为歌曰云云。

复为羽声慷慨。

士皆目。

发尽上指冠。

於是荆轲就车而去。

〗风萧萧兮易水寒。

壮士一去兮"《类聚》无兮字。 "不复还。

"○战国策燕策三。 《史记》刺客列传燕丹子下。 《文选》二十八。 《书钞》百六。 《类聚》四十三。 《初学记》一、十五。 《御览》六十四、五百七十二。 《诗纪前集》二。 "

【讽赋歌】

〖讽赋曰:主人之女。

翳承日之华。

披翠云之裘。

来排臣户曰:无乃饥乎。

为臣炊凋胡之饭。

烹露葵之羹。

来劝臣食。

以其翡翠之钗。

挂臣冠缨。

臣不忍仰视。

为臣歌曰云云。

臣复援琴而鼓之。

为秋竹积雪之曲。

主人之女。

又为臣歌曰云云。

岁将暮兮日已寒。

中心乱兮勿多言。

内怵惕兮"原注。 一本作怵惕之心兮。 "徂玉床。

横自陈兮君之傍。

"○古文苑一宋玉讽赋。 "

【附·楚聘歌】〖《诗纪》云。

一作大道歌。

〖《孔丛子》曰:楚王使使奉金{敝巾}聘夫子。

宰予、冉有曰:夫子之道。

至是行矣。

遂请见。

问曰:太公勤身苦志。

八十而遇文王。

孰与许由之贤。

子曰:许由独善其身者也。

太公兼利天下者也。

然今世无文王。

虽有太公。

孰能识之。

乃歌曰:〗

大道隐兮礼为"《书钞》作有。 《御览》同。 "基。

贤人窜兮将待时。

天下如一兮"《孔丛子》无兮字。 "欲何之。

"○《孔丛子》记问篇。 《书钞》百六。 《御览》五百七十一。 诗记前集一。 "

【丘陵歌】〖《诗纪》云。

陆贾新语作丘公陵歌。

〗〖《诗纪》此注本之风雅逸篇。

案。

陆贾新语慎微篇言孔子作公陵之歌。

然无歌辞。

○《孔丛子》曰:哀公使以璧如卫迎夫子。

而不能赏用也。

故夫子作丘陵之歌曰:〗

登彼丘陵。

峛崺"《御览》作山施。 误。 "其阪。

仁道在迩。

"《诗纪》云。 一作近。 "求之若远。

遂迷"《文选》注作迩。 《御览》作迷而。 "不复。

自婴屯蹇。

喟然回虑。

题彼泰山。

郁确其高。

梁甫回连。

枳棘充路。

陟之无缘。

将伐无柯。

患兹蔓延。

惟以永叹。

涕霣潺湲。

"○《孔丛子》记问篇。 《诗纪前集》一。 《文选》二十三临终诗注引蹇一韵。 《御览》五百七十一引阪、远、蹇三韵。 "

【获麟歌】〖《孔丛子》曰:叔孙氏之车子Θ商樵於野而获麟焉。

众莫之识。

以为不祥。

弃之五父之衢。

冉有告曰:麇身而肉角。

岂天之妖乎。

夫子往观焉。

泣曰:麟也。

麟出而死。

吾道穷矣。

乃歌云。

唐虞世兮"《论语》摘衰圣作之世。 "麟凤游。

今非其时来"《孔丛子》作吾。 "何求。

"《论语》摘衰圣作由。 "麟兮麟兮我心忧。

"○《孔丛子》记问篇。 古微书《论语》摘衰圣。 《御览》五百七十一、八百八十九。 《诗纪前集》一。 "【琴歌】

〖风俗通曰:百里奚为秦相。

堂上乐作。

所赁浣妇自言知音。

因援琴抚弦而歌曰云云。

问之。

乃其故妻。

还为夫妇也。

○《诗纪》从《乐府诗集》於题下注云三首。

然后引风俗通叙其本事。

逯案。

此三首歌辞大同小异。

一见典略。

一见《颜氏家训》。

并不全出风俗通。

《乐府诗集》、严氏全后汉文以为皆出风俗通者。

非是。

今以风俗通所载为正文。

而以他二首附之。

百里奚。

初娶我时五羊皮。

临当相"《御览》无相字。 乐府同。 "别时"《御览》作行。 "烹乳鸡。

今适富贵忘我为。

"○《御览》五百七十二。 《乐府诗集》六十。 《诗纪前集》四。 "

【琴歌】〖附〗

百里奚。

百里奚。

"《御览》不迭句。 "母已死。

葬南□。

"《御览》作溪。 "坟以瓦。

"以瓦《御览》写作已。 "覆以柴。

"《御览》误作紫。 "舂黄藜。

"《御览》误作春莫黎。 "搤伏鸡。

西入秦。

五羖皮。

今日富贵捐我为。

"○《御览》五百七十六引典略。 《乐府诗集》六十。 《诗纪前集》四。 "

【琴歌】〖附〗

百里奚。

五羊皮。

忆别时。

烹伏雌。

炊扊扅。

今日富贵忘我为。

"○《颜氏家训》书证篇作古乐府歌百里奚词。 《乐府诗集》六十。 《诗纪前集》四。 "

【渔父歌】〖《诗纪》云。

一作渡伍员歌。

〖《吴越春秋》曰:伍子胥逃楚。

与楚太子建奔郑。

晋顷公欲因太子谋郑。

郑知之。

杀太子建。

伍员奔吴。

追者在后。

至江。

江中有渔父。

子胥呼之。

渔父欲渡。

因歌曰云云。

子胥止芦之漪。

渔父又歌曰云云。

既渡。

渔父视之有饥色。

曰:为子取饷。

渔父去。

子胥疑之。

乃潜深苇之中。

父来持麦饭鲍鱼羹盎浆。

求之不见。

因歌而呼之曰云云。

子胥出饮食毕。

解百金之剑以赠渔父。

不受。

问其姓名。

不答。

子胥诫渔父曰:掩子之盎浆。

无令其露。

渔父诺。

胥行数步。

渔者覆船自沈於江。

日月昭昭乎"越绝书、《书钞》写作日昭昭。 《御览》或写作□□兮。 或写作灼灼兮。 案作日昭昭是。 "寝已驰。

"越绝书作侵以施。 《书钞》作侵已施。 《御览》或作侵已施。 或作侵已私。 "与子期乎"越绝书、《书钞》作甫。 《御览》或作甫。 或作兮。 "芦之漪。

"越绝书、《书钞》作漪。 《御览》或字缺或作崎。 案作漪是。 ○《吴越春秋》上。 越绝书一。 《书钞》百六引越纪。 《御览》六十九引舆地志。 又五百七十一。 《诗纪前集》二。 "日已夕兮予心忧悲。

月已驰兮何不渡为。

事浸急兮将奈何。

"越绝书作心中目施。 子可渡河。 何为不出。 船到即载入船而伏。 《书钞》引越纪、《御览》引越绝书略同。 ○《吴越春秋》三。 "

芦中人。

芦中人。

岂非穷士乎。

"○同上"

【河上歌】

〖《吴越春秋》曰:楚白喜奔吴。

吴王阖闾以为大夫。

与谋国事。

吴大夫被离问子胥曰:何见而信喜。

子胥曰:吾之怨与喜同。

子不闻河上歌乎。

同病相怜。

同忧相扌求。

"《吴越春秋》作救。 "惊翔之鸟相随而集。

濑下之水因复俱流。

"《诗纪》此下有胡马望北风而立。 越燕向日而熙。 谁不爱其所近。 悲其所思者乎数句。 案此已非歌诗本文。 不应阑入。 今删。 ○《吴越春秋》四。 《诗纪前集》二。 "【申包胥歌】〖《吴越春秋》曰:子胥以吴兵伐楚。

入郢。

昭王出奔。

申包胥乃之秦求救。

倚哭於秦庭。

七日七夜。

口不绝声。

哭已。

歌曰云云。

桓公大惊曰:楚有贤臣若此。

吴犹欲灭之。

寡人无臣若斯者。

其亡无日矣。

为赋无衣之诗。

出师而送之。

〗吴为无道。

封豕长蛇。

以食上国。

欲有天下。

政从楚起。

寡君出自草泽。

使来告急。

"○《吴越春秋》四。 《诗纪前集》二。 "【穷劫曲】

〖《吴越春秋》曰:楚乐师扈子非荆王信谗佞杀伍奢、白州犁而寇不绝於境。

至乃掘平王墓。

戮尸奸喜。

以辱楚君臣。

又伤昭王困迫。

几为天下大鄙。

乃援琴为楚作穷劫之曲。

其词曰:〗王耶王耶何乖劣。

"《吴越春秋》作烈。 注云。 疑当作劣。 "不顾宗庙听谗孽。

任用无忌多所杀。

诛夷白氏族几灭。

二子东奔适吴越。

吴王哀痛助忉怛。

重涕举兵将西伐。

伍胥白喜孙武决。

三战破郢王奔发。

留兵纵骑虏京阙。

楚荆骸骨遭掘发。

"《吴越春秋》作发掘。 "鞭辱腐尸耻难雪。

几危宗庙社稷灭。

庄"《吴越春秋》作严。 "王何罪国几绝。

卿士凄怆长恻悷。

吴军虽去怖不歇。

原王更隐抚忠节。

勿为谗口能谤亵。

"《吴越春秋》四。 《诗纪前集》四。 ○逯案。 渚宫旧事二曰:昭王反郢。 乐师扈子侍坐。 引琴而歌曰:王兮王兮听谗邪。 枉杀左右冤伍奢。 二子怀恨东奔吴。 创仇构祸破国都。 鞭尸戮骸邱墓屠。 赖申包胥人获苏。 王虽反国忧未徂。 与此互有异同。 "

【乌鹊歌】

〖《吴越春秋》曰:越王句践与大夫种、范蠡入臣於吴。

群臣皆送至浙江之上。

越王夫人乃据船哭。

顾乌鹊啄江渚之虾。

飞去复来。

因哭而歌之曰云云。

又哀吟曰云云。

〗仰飞鸟兮乌鸢。

凌玄虚兮"《吴越春秋》无兮字。 "号"《吴越春秋》注云。 号当作兮。 "翩翩。

"《诗纪》不迭翩字。 "集洲渚兮优恣。

啄虾矫翮兮云间。

任厥性"《吴越春秋》缺性字。 注云。 此阙一字。 "兮往还。

妾无罪兮负地。

有何辜兮谴天。

颿颿"《诗纪》不迭颿字。 昆阳子按,颿为帆之繁体字之一"独兮西往。

孰知返兮何年。

心惙惙兮若割。

泪泫泫兮双悬。

"○《吴越春秋》七。 《诗纪前集》二作乌鸢歌。 "

彼"《书钞》作两。 《御览》同。 "飞鸟兮鸢"《御览》误作载。 "乌。

已回翔"《书钞》误作哭回乡。 "兮翕苏。

心在专兮素虾。

何居食兮江湖。

徊复翔兮游颺。

"《书钞》作水中虫兮白虾。 《御览》作水中虫子曰虾。 "去复返"《书钞》作还。 "兮於乎。

"《书钞》作呜呼。 《御览》同。 "始事君兮去家。

终我命兮君都。

终来遇"《御览》作中年过。 是。 "兮何辜。

"《吴越春秋》作幸。 注云。 幸当作辜。 "离我国兮去"《御览》作入。 "吴。

妻衣褐兮为婢。

夫去冕兮为奴。

"二句《御览》作妻为婢兮夫为奴。 "岁遥遥"《御览》作昭昭。 "兮难极。

冤悲痛"《御览》作痛悲。 "兮心恻。

肠千结兮服膺。

於乎"《御览》作呜呼。 "哀兮忘"《御览》作不。 "食。

愿我身兮如鸟。

身翱翔兮矫翼。

去我国兮心摇。

"《诗纪》作遥。 "情愤惋兮谁识。

"○《吴越春秋》七。 《诗纪前集》二。 又《书钞》百六引乌、苏、湖、虾、呼五韵五句。 《御览》五百七十一引乌、湖、虾、呼、家、都、辜、吴、奴、极、侧、食十二韵十二句。 ○《诗纪》引风雅逸篇注曰:《吴越春秋》作於后汉人。 所载事多不实。 此歌依□无疑。 "

【采葛妇歌】

〖《吴越春秋》曰:越王句践归越。

念复吴仇。

苦身劳心。

夜以接日。

悬胆於户。

出入尝之。

乃使国中男女入山采葛。

以作黄丝之布。

吴王得葛布之献。

乃增越之封。

赐羽毛之饰机杖诸侯之服。

越国大悦。

采葛之妇伤越王用心之苦。

乃作苦何之《诗》曰:〗

葛不连"《诗纪》云。 一作延。 "蔓棻"《御览》或作叶。 "台台。

我君心苦命更之。

尝胆不苦甘如"《御览》作味若。 事类赋同。 "饴。

令"《御览》或作今。 事类赋作今。 "我采葛以作丝。

女工织兮不敢迟。

弱於罗兮轻霏霏。

号絺素兮将献之。

越王悦兮忘罪除。

吴王欢兮飞尺书。

增封益地赐羽奇。

机杖茵蓐诸侯仪。

群臣拜舞天颜舒。

我王何忧能不移。

"○《吴越春秋》八作苦之诗。 《诗纪前集》二。 又《御览》五百七十一引饴、丝二韵。 九百九十五引台、饴、丝三韵。 又事类赋十一作若何之歌。 引饴、丝二韵。 "饥不遑食四体疲。

"○《文选》二十曹植应召诗注引吴越记采葛妇人诗。 ○佚句。 "

【离别相去辞】〖《吴越春秋》曰:越王伐吴。

国人各送其子弟於郊境之上。

作离别相去之辞曰:〗

跞躁摧长恧兮擢戟驭殳。

所离不降兮以泄我王气苏。

三军一飞降兮所向皆殂。

一士判死兮而当百夫。

道佑有德兮吴卒自屠。

雪我王宿耻兮威振八都。

军伍难更兮势如貔貙。

行行各努力兮於乎于乎。

"○《吴越春秋》十。 《诗纪前集》二。 "

【河梁歌】

〖《吴越春秋》曰:句践已灭吴。

乃以兵北渡江淮。

与齐、晋诸侯会于徐州。

致贡於周。

号令齐、楚、秦、晋皆辅周室。

血盟而去。

秦桓公不如越王之命。

句践乃选吴越将士西渡河以攻秦。

军士苦之。

会秦怖惧。

逆自引咎。

越乃还车。

军人悦乐。

遂作河梁之《诗》曰:〗

渡河梁兮渡河梁。

举兵所伐攻秦王。

孟冬十月多雪霜。

隆寒道路诚难当。

阵兵未济秦师降。

诸侯怖惧皆恐惶。

声传海内威远邦。

称霸穆桓齐楚庄。

天下安宁寿考长。

悲去归兮河无梁。

"○《吴越春秋》十。 《诗纪前集》二。 ○逯案。 《吴越春秋》原注云。 案《史记》年表。 句践二十五年。 是为秦厉共公六年。 此书为秦桓公不如越王之命。 非也。 由句践二十五年上距秦桓公之卒。 盖一百有六年矣。 桓公当作历共公云云。 《诗纪》即据此直改秦厉公。 ○逯案。 《吴越春秋》。 后汉时短书小说。 本不注意年限。 勿庸为之改正。 今仍照原文作秦桓公。 "

【丰歌】

〖《尚书中候》曰:周文王作丰。

一朝扶老至者八十万户。

草居陋然。

歌曰:〗

凤皇下丰。

"○诗经大雅文王篇疏。 《御览》九百一十五。 "

【秦始皇时民歌】〖杨泉《物理论》曰:秦筑长城。

死者相属。

民歌曰:〗

生男慎勿举。

生女哺用脯。

"意林作□。 "不见长城下。

尸骸"意林作白骨。 "相支拄。

"意林作撑拄。 注云。 一作枨拄。 ○水经河水注三。 意林五。 《诗纪前集》二。 "

【甘泉歌】

〖三秦记曰:始皇作骊山陵。

周回跨阴盘县界。

水背陵障。

使东西流。

运大石於渭北渚。

民怨之。

作甘泉之歌曰:○逯案。

二酉堂丛书本辛氏三秦记载此。

张氏谓出太平《御览》。

今检《御览》无此条。

运石甘泉口。

渭水不敢"关中记作为不。 博物志同。 "流。

千人唱。

"关中记唱上有一字。 "万人讴。

"博物志作钩。 关中记讴作相钩。 《御览》同。 "金陵余石"关中记余石上有下字。 "大如塸。

"关中记作大如塸土屋。 ○逯案。 土屋二字博物志属下文。 ○博物志四。 关中记。 《御览》五百五十九引流、钩二韵。 《诗纪前集》二。 "【琴女歌】

〖燕丹子曰:荆轲刺秦王。

右手执匕首。

左手把其袖。

秦王曰:乞听琴声而死。

琴女奏曲云云。

王从其计。

轲不解。

故及於难。

罗縠单衣。

可裂"燕丹子作掣。 《诗纪》同。 "而绝。

三"燕丹子作八。 《书钞》、《类聚》、《史记》正义、《御览》同。 "尺屏风。

可超而越。

鹿卢"意林作辘轳。 "之剑。

可负而拔。

"《类聚》作伏。 ○燕丹子下。 《类聚》八十五。 《史记》刺客列传正义引燕太子篇。 意林二。 《御览》三百四十四。 《御览》五百七十七引《史记》。 《诗纪前集》四。 又《书钞》百二十八引绝一韵。 又《御览》七百一引三秦记引三尺罗衣何不掣。 四面屏风何不越二句。 与本辞异。 "



友情链接: 九五查询  古籍史书  老黄历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5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