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家注昌黎文集 卷二十一·序三

  1. 九五查询
  2. 古籍查询
  3. 五百家注昌黎文集
《五百家注昌黎文集》 卷二十一·序三 韩愈撰 魏仲举编

送区册序"洪谓区册即区弘,考其始末,非也。 贞元十九年冬,公自御史出为阳山令,此序在阳山作,其曰"岁初吉",当在明年正月也。 "

阳山,天下之穷处也。

"阳山,县名,属连州。 "陆有丘陵之险,虎豹之虞,江流悍急,横波之石,廉利侔剑戟,舟上下失势,"江上或有水有字。 廉或作其。 "破碎沦溺者,往往有之。

县郭无居民,官无丞尉,夹江荒茅篁竹之间,""荒茅篁竹",蜀本作"荒榛茅竹"。 篁,诸本作丛,《汉书·严助传》:"溪谷之间,篁竹之中。" 颜曰:"竹田曰篁。" "小吏十余家,皆鸟言夷面,始至言语不通。

"语或作说,不下有相字。 川本、北本,又作"言语不相通"。 "画地为字,然后可告以出租赋,奉期约,是以宾客游从之士,无所为而至。

"士或作事。 "

愈待罪于斯,且半岁矣。

"贞元二十年,公贬阳山令。 或无矣字。 "有区生者,誓言相好,自南海舟而来,升自宾阶,仪观甚伟。

"观或作冠。 "坐与之语,文义卓然。

庄周云:"逃空虚者,闻人足音跫然而喜矣。"

"见《庄子·徐无鬼篇》。 跫,许恭切。 "况如斯人者,岂易得哉。

"虚或作谷,斯或作其,或无斯字,皆非是。 "入吾室闻《诗》、《书》仁义之说,欣然喜,若有志于其间也。

"欣然下或有以字。 于或作乎。 间或作闻。 "与之翳嘉林,坐石矶,投竿而渔,陶然以乐,若能遗外声利,而不厌乎贫贱也。

"乐上方无"以"字,"厌"下方无"乎"字。 今按:"欣然喜","陶然乐",当为一例,故诸本皆有以字,而方本皆无,然窃详其文势之缓急,恐上句应无,而下句应有也。 故定从此本。 "

岁之初吉,"或作"告"。 毛氏《诗传》云:"初吉,朔日也"此盖通言岁首也。 "归拜其亲。

"拜或作觐。 "酒壶既倾,序以识别。

"识音志。 "

送张道士序"公逸诗有"饮城南道边古墓上逢中丞过赠兵部卫员外少室张道士",岂此道士耶?"

张道士,嵩高之隐者。

"高或作南,下同。 隐或作有道。 今按:有道,语似太重,当且作"隐"。 "通古今学,有文武长材,寄迹老子法中,为道士,以养其亲。

九年,闻朝廷将治东方贡赋之不如法者,"方下或有诸侯字。 "三献书不报,长揖而去。

京师士大夫多为诗以赠,而属愈为序,诗曰:

大匠无弃材,寻尺各有施。

况当营都邑,杞梓用不疑。

张侯嵩高来,面有熊豹姿。

开口论利害,剑锋白差差。

"白,或作自,非是。 "恨无一尺捶,"或作{垂}。 "为国笞羌夷。

诣阙三上书,臣非黄冠师。

臣有胆与气,不忍死茅茨。

又不媚笑语,不能伴儿嬉。

乃著道士服,众人莫臣知。

臣有平贼策,狂童不难治。

"平声。 "其言简且要,陛下幸听之。

天空日月高,下照理不遗。

或是章奏繁,裁择未及斯。

"或从阁、杭作"期",非是。 "宁当不俟报,归袖风披披。

答我事不尔,吾亲属吾思。

昨宵梦倚门,手取连环持。

今日有书至,又言归何时。

霜天熟柿栗,收拾不可迟。

岭北梁可构,寒鱼下清伊。

"或作漪。 今按:伊水在嵩北,若前两处作"嵩南",即此处不可作"伊";若彼作"嵩高",则此乃可作"伊"耳。 漪字虽可通用,然本不从水,只是语助辞,如《书》断断猗,《大学》作兮,《庄子》犹为人猗,亦是此类,故《说文·水部》无之,但因《伐檀》,涟漪沦漪,故俗遂加水用之,而韩公亦有含风漪之句,则此作漪,亦未可知。 今上文既作嵩高,则此且作伊亦无害。 若有他证见得上文果当作南,则此却当改为漪矣。 "既非公家用,且复还其私。

从容进退间,无一不合宜。

时有利不利,虽贤欲奚为?但当励前操,富贵非公谁。

送高闲上人序"赞宁《高僧传》云:闲,乌程人,克精书字。 宣宗尝召入,对御草圣,遂赐紫衣,后归湖州开元寺终焉。 闲尝好以川白书真草,为世楷法。 "

苟可以寓其巧智,使机应于心,不挫于气,则神完而守固,虽外物至,不胶于心。

尧舜禹汤治天下,养叔治射,"史记:养由基善射,去柳叶百步射之,百发百中。 "庖丁治牛,"《庄子》养生篇: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文惠君曰:譆,善哉,技盖至于此乎。 "师旷治音声,"旷字子野,晋平公时人。 "扁鹊治病,"扁鹊即秦越人,晋昭公时人。 "僚之于丸,"《庄子》:市南宜僚弄丸,而两家之难解。 "秋之于弈,"《孟子》: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伯伦之于酒,"刘伶字伯伦,晋人。 "乐之终身不厌,奚暇外慕?夫外慕徙业者,"徙或作从,非是。 "皆不造其堂,不哜其者也。

"哜音剂。 ,侧吏切。 "往时张旭善草书,"旭,苏州吴郡人。 时或作者,善或作喜,非是。 "不治他伎。

喜怒窘穷,忧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无聊不平,有动于心,必于草书焉发之。

"喜怒,《文苑》作:"喜焉草书,怒焉草书。" 不平,监本作"平生",皆非是。 或无焉字。 "观于物,见山水崖谷,鸟兽虫鱼,草木之花实;日月列星,风雨水火,雷霆霹雳,歌舞战斗,天地事物之变;可喜可愕,一寓于书。

故旭之书,变动犹鬼神,不可端倪。

"或无犹字,非是。 "以此终其身,而名后世。

今闲之于草书,有旭之心哉?不得其心,而逐其迹,未见其能旭也。

为旭有道,利害必明,无遗锱铢;情炎于中,"情,或作精。 "利欲斗进;有得有丧,勃然不释,然后一决于书,而后旭可几也。

"或无后字。 "

今闲师浮屠氏,一死生,解外胶。

"诸本并作胶,杭、欧、谢本作缪,莫侯切,犹绸缪也,《庄子》"内者不可缪而捉",义盖同此。 今按:胶者,黏著之物,而其力之溃败不黏为解。 今以下文"颓堕溃败"之语反之,当定作"胶"。 "是其为心,必泊然无所起;其于世,必淡然无所嗜。

"二"所"下,方从杭本皆有"于"字,非是。 "泊与淡相遭,颓堕委靡,溃败不可收拾,"败,或作散。 "则其于书得无象之然乎?"东坡《送参寥诗》云:退之论草书,万事未尝屏。 忧愁不平气,一寓笔所骋。 颇怪浮屠人,视身如丘井。 颓然寄淡泊,谁与发豪猛。 正谓此一段文意也。 "然吾闻浮屠人,善幻多技能。

""善",或从阁本作"喜"。 今按"善幻"说已见第四卷《酬崔少府诗》。 "闲如通其术,则吾不能知矣。

"闲下或有师字。 方云:此篇用意皆本于《庄子》,所称"宋元君画图,有一史后至,解衣礴[B18A]",郭注云:"内足者神闲而意定。" 又云:王彦法谓退之此数语,乃深得祖师向上休歇一路,其见处胜裴休远甚。 今按:韩公本意,但谓人必有不平之心,郁积之久而后发之,则其气勇决,而伎必精。 今高闲既无是心,则其为伎,宜其溃败委靡,而不能奇,但恐其善幻多伎,则不可知耳。 此自韩公所见,非如画史祖师之说也。 "

送殷员外序"一作《殷侑员外使回鹘序》,元和十二年也。 据《传》诏侑副宗正少卿李孝诚使回鹘,可汗骄甚,侑不为屈,虏责其倨,侑曰:"可汗唐婿,欲坐屈使者拜,乃可汗无礼,非使臣倨也。" 虏惮其言,不敢逼。 还迁虞部员外郎,皆与序合。 惟年次稍先后,当以序为正。 "

唐受天命为天子,凡四方万国,"阁、杭无"万"字,非是。 "不问海内外,无大小,咸臣顺于朝。

"杭本无"于"字,非是。 "时节贡水土百物,大者特来,小者附集。

元和睿圣文武皇帝既嗣位,"宪宗元和三年正月,上此尊号。 "悉治方内就法度。

十二年,诏曰:"四方万国,惟回鹘于唐最亲,奉职尤谨,丞相其选宗室四品一人,持节往赐君长,告之朕意。 又选学有经法通知时事者一人,与之为贰。"

"法,或作术。 "由是殷侯侑自太常博士迁尚书虞部员外郎,兼侍御史,朱衣象笏,承命以行。

"杭本无"命"字,非是。 "朝之大夫,莫不出饯。

酒半,右庶子韩愈执盏言曰:"元和十一年五月,公为太子右庶子。 "殷大夫:"或作殷侯。 "今人适数百里,出门惘惘,有离别可怜之色,持被入直三省,"持,或作ゎ,入直三省,洪庆善谓唐无三省,"持被入直。" 当为句绝。 三,息暂反,省,息井切。 朱新仲云:唐以侍中两令为三省长官,张籍《寄白舍人诗》"三省比年名望重"。 说者以唐无三省,非也。 若不言"三省",不知入直何所。 以上下文考之,朱说为长。 "丁宁顾婢子语,刺刺不能休。

"刺刺,方云:洪庆善云,刺音虑达切,樊泽之云,刺七迹切。 若如洪读,则常以戾为义。 顾婢子语,何戾耶?潘岳《阁道谣》:"和峤刺促不得休",语意皆同此,当以七迹切为正。 "今子使万里外国,独无几微出于言面,岂不真知轻重大丈夫哉!丞相以子应诏,真诚知人。

"下或有"矣"字。 "士不通经,果不足用。

于是相属为诗,以道其行云。

送杨少尹序"一有"巨源"二字,《新、旧史》无传,《艺文志》云:字景山,贞元五年第进士,以能诗名,尝有"三刀梦益州,一箭取辽城"之句。 白乐天赠诗云:"早闻一箭取辽城。" 以此诗遂知名。 既引年去,命为其都少尹。 盖公河中人,即其乡也。 张籍有诗送云:"官为本府当身荣,因得还乡任野情。" 意盖指此。 二疏事,见《前汉》。 此序长庆中公为吏部侍郎时作,故序谓"余忝在公卿后"云。 "

昔疏广、受二子,以年老一朝辞位而去,"疏或作疏,《汉书》作疏。 今按:疏正字,疏俗体也。 "于时公卿设供张,祖道都门外,"张或作帐,谓供具张设也,音竹亮切,送公《石弘序》,"张上东门",只用张字,况二疏本传自可考,《汉书》如高祖留沛张饮,《黥布传》"张御食饮",皆谓张设也。 "车数百两,道路观者,多叹息泣下,共言其贤。

汉史既传其事,而后世工画者,又图其迹,至今照人耳目,赫赫若前日事。

国子司业杨君巨源,方以能诗训后进,"《因话录》云:杨巨源在元和中,诗韵不为新语,体律务实,工夫颇深,以高文为诸生所宗。 "一旦以年满七十,"或无"一旦"二字。 "亦白丞相去归其乡。

世常说古今人不相及,今杨与二疏,其意岂异也?""及",阁、杭本作"方"。 "及"上或别有"方"字。 "其意岂异也",或作"岂其异意邪",皆非是。 "予忝在公卿后,遇不能出,不知杨侯去时,城门外送者几人、车几两、马几疋,"或无"几人字"。 "疋",或作"驷"。 "道边观者亦有叹息知其为贤以否?"以、与通用。 "而太史氏又能张大其事,为传继二疏踪迹否?"阁本无"踪迹否"三字,非是。 或但无"否"字,亦非。 "不落莫否?见今世无工画者,而画与不画,固不论也。

然吾闻杨侯之去,丞相有爱而惜之者,""惜下"阁、杭本无"之"字。 "白以为其都少尹,""白"或作"署",或无"白"字。 "不绝其禄。

又为歌诗以劝之,京师之长于诗者,亦属而和之。

又不知当时二疏之去有是事否?古今人同不同未可知也。

""不"下或无"同"字。 "

中世士大夫以官为家,罢则无所于归。

"或无"于"字,非是。 "杨侯始冠,举于其乡,歌《鹿鸣》而来也。

""乡"或作"家"。 "今之归,指其树曰:"某树,吾先人之所种也;某水某丘,吾童子时所钓游也。"

乡人莫不加敬,诫子孙以杨侯不去其乡为法。

古之所谓"乡先生没而可祭于社"者,其在斯人欤,其在斯人欤!"二语阁、杭本皆无"在"字。 "送权秀才序"公时佐汴州,权自汴举进士京师,送以此序。 "

伯乐之厩多良马,"孙阳字伯乐,秦穆公时人也,事见《战国策》。 "卞和之匮多美玉,"卞和献玉事见《韩非子》。 "卓荦瑰怪之士,"怪或作奇。 "宜乎游于大人君子之门也!相国陇西公既平汴州,"西下或有董字。 贞元十二年七月,以陇西公董晋为宜武军节度使,平汴州之乱。 "天子命御史大夫吴县男为军司马,"县或作郡,非也。 《董晋祭文》石本可考,下同。 是年八月,以汴州刺史御史大夫吴县男陆长源为节度行军司马使。 "门下之士权生实从之来。

"下或有观字。 "权生之貌,固若常人耳。

其文辞引物连类,穷情尽变,宫商相宣,金石谐和,"和,方从阁、杭、蜀、《苑》作声,云:晋范启谓孙绰《天台山赋》曰:"恐此金石非中宫商",故文章以谐声为尚。 公《进平淮西表》曰,"丛杂乖戾,律吕失次",亦谓此也。 今按:谐和,即谓其声之和耳,若作谐声,却犯本字,而语意亦不活,方说非是。 "寂寥乎短章,舂容乎大篇,如是者,阅之累日而无穷焉。

"阅或作闻。 "愈常观于皇都,每年贡士至千余人,或与之游,或得其文,若权生者,百无一二焉。

如是而将进于明有司,重之以吴县之知,其果有成哉!于是咸赋诗以赠之。

送湖南李正字序"或作《送李础判官正字归湖南》。 础之父仁钧也。 贞元十九年登进士第,元和初为秘书省正字,湖南观察推官。 公分司东都,础自湖南请告来觐其父,于其还,公以诗及序送之。 诗见第四卷末。 "

贞元中,愈从太傅陇西公平汴州,"贞元十二年七月,以董晋镇宣武。 "李生之尊府,以侍御史管汴之盐铁,"府或作父,"日为酒杀羊享宾客。

李生则尚与其弟学读书,习文辞,以举进士为业。

愈于太傅府年最少,故得交李生父子间。

公薨,军乱,军司马从事皆死,"贞元十五年二月,晋卒,军乱,杀行军司马陆长源、判官孟叔度等。 "侍御亦被谗为民日南。

"日或作由。 仁钧以谗流爱州。 "其后五年,愈又贬阳山令,今愈以都官郎守东都省。

"官下或有员外字。 王下或有府字。 此谓东都,盖李亦分司也。 "侍御自衡州刺史,为亲王长史,亦留此掌其府事。

"亦留此,或无亦此二字,留作收,皆非是。 "李生自湖南从事,请告来觐。

于时,太傅府之士,惟愈与河南司录周君独存,"周君名愿,字君巢,时为河南府司录参军。 君下或有巢字。 "其外则李氏父子,相与为四人。

"外下或无则字。 子下或无相字。 "离十三年,"时元和六年,自贞元己卯,至元和庚寅,才十二年耳,此言十三年,岂退之与础别在戊寅岁乎。 "幸而集处,得燕而举一觞相属,此天也,非人力也!

侍御与周君,于今为先辈成德。

"成或作盛。 "李生温然为君子,"李上或有若字。 "有诗八百篇,传咏于时。

惟愈也业不益进,行不加修,顾惟未死耳。

往拜侍御,谒周君,抵李生,退未尝不发愧也。

"或无退字。 "

往时侍御有无尽费于朋友,及今则又不忍其三族之寒饥,聚而馆之,疏远毕至,"寒饥,或作饥寒。 至,《文苑》作在。 今按:在乃至字之误,书史多互用者,如此则当作至,而治道不至多言,不至学古兵法之类,以他书所引考之,却当作在也。 "禄不足以养;"下或有为字。 "李生虽欲不从事于外,其势不可得已也。

"已或作止。 "重李生之还者,皆为诗,愈最故,故又为序云。

"或作序之,或作之序。 "

送石处士序"或有"赴河阳参谋"字。 谋或作谟。 或有诗字。 洪字川,洛阳人,罢黄州录事参军,退居于洛,十年不仕。 及是为河阳参谋。 欧公云:洪始终无可称,而名重一时,以尝为退之称道耳。 洪之河阳幕府之明年,召为京兆昭应尉、集贤校理,又明年六月卒,于是公志其墓。 "

河阳军节度、御史大夫乌公为节度之三月,"元和五年四月,诏用乌公重胤为河阳军节度使、御史大夫,治孟州。 其曰"节度之三月",则是岁六七月间也。 "求士于从事之贤者,有荐石先生者,公曰:"先生何如?"曰:"先生居嵩邙谷之间,"嵩邙,山名。 谷,水名,皆在洛阳之境,谷,即涧水,《书》云:“卜涧水东"是也,后改名涧。 "冬一裘,夏一葛,食朝夕饭一盂,蔬一盘。

"或无食字。 "人与之钱,则辞;请与出游,未尝以事辞;劝之仕,不应。

"事辞,或作事免。 不上或有则字。 "坐一室,左右图书。

与之语道理,辨古今事当否,论人高下,事后当成败,若河决下流而东注,若驷马驾轻车就熟路,而王良、造父为之先后也,若烛照数计而龟卜也。

"东上或无而字。 或并无"下流而东注"五字。 熟或作夷,卜或作兆。 "大夫曰:"先生有以自老,无求于人,其肯为某来邪?"从事曰:"大夫文武忠孝,求士为国,不私于家。 "或作为家。 "方今寇聚于恒,师环其疆,"元和四年三月,成德军节度王士真卒,其子承宗叛。 十二月,诏吐突承璀率诸道兵讨之。 《地理志》:镇州恒山郡,本恒州,天宝元年,更名镇,成德军所治也。 "农不耕收,"收,蜀本作牧。 "财粟殚亡。 吾所处地,归输之涂,"归,阁、杭本作师。 今按:当从诸本作归,而读作馈,谓漕运也。 "治法征谋,宜有所出。 "所出,阁、杭本作主出。 "先生仁且勇,若以义请,而强委重焉,其何说之辞?"于是撰书词,具马币,卜日以授使者,求先生之庐而请焉。

先生不告于妻子,不谋于朋友,"朋友,阁、杭本作其月。 "冠带出见客,拜受书礼于门内。

宵则沐浴戒行事,"或无则字。 事或作李。 "载书册,问道所由,告行于常所来往。

晨则毕至,张上东门外。

""张"下或有"筵于"二字,或只有"别"字。 "酒三行,且起,有执爵而言者曰:"大夫真能以义取人,先生真能以道自任,决去就。 为先生别。"

"真,阁作其,非是。 方从阁、杭本,无"为先生别"以下十二字。 今按:此阁、杭本由有二"去就"字,而脱其中字,遂使下句全无文理,方从之误矣。 "又酌而祝曰:"凡去就出处何常,惟义之归。 遂以为先生寿。"

又酌而祝曰:"使大夫恒无变其初,无务富其家而饥其师,无甘受佞人而外敬正士,无味于谄言,惟先生是听,以能有成功,保天子之宠命。"

"或无敬字。 谄或作诤。 皆非是。 或无是字。 "又祝曰:"使先生无图利于大夫,而私便其身。"

"图,阁本作固。 "先生起拜祝辞曰:"敢不敬蚤夜以求从祝规。"

"不下或有祗字。 "于是东都之人士,咸知大夫与先生果能相与以有成也。

遂各为歌诗六韵。

退,愈为之序云。

"退或作遣。 蜀本云送。 诗元本具于此,今附第四卷末。 "

送温处士赴河阳军序"温造,字简舆,大雅之五世孙。 文宗朝,终礼部尚书,公前年送石洪,今又送造。 二生皆东都处士之秀者,公时为河南令。 "

伯乐一过冀北之野,而马群遂空。

夫冀北马多天下,"多下或有于字。 "伯乐虽善知马,安能空其群邪?"能下或有遂字。 "解之者曰:吾所谓空,非无马也,无良马也。

伯乐知马,遇其良辄取之,群无留良焉。

苟无良,虽谓无马,不为虚语矣。

"苟无下或有"留其"二字,虽下阁、杭本无"谓"字。 "东都,固士大夫之冀北也。

恃才能深藏而不市者,"恃或作怀。 市或作买。 "洛之北涯曰石生,"石洪也。 "其南涯曰温生。

"即造也。 二处士皆居洛阳南北之涯,即《赠庐仝》诗所谓"水北山人"、"水南山人"是也。 "大夫乌公,以钺镇河阳之三月,以石生为才,以礼为罗,罗而致之幕下。

未数月也,以温生为才,于是以石生为媒,以礼为罗,又罗而致之幕下。

东都虽信多才士,朝取一人焉,拔其尤;暮取一人焉,拔其尤。

自居守、河南尹以及百司之执事,"居守,谓东都留守郑余庆。 "与吾辈二县之大夫,"东都郭下二邑,洛阳、河南也。 "政有所不通,事有所可疑,奚所谘而处焉?"谘或作咨,处或作取。 "士大夫之去位而巷处者,谁与嬉游?小子后生于何考德而问业焉?缙绅之东西行过是都者,无所礼于其庐。

若是而称曰:大夫乌公一镇河阳,而东都处士之庐无人焉,岂不可也?夫南面而听天下,其所托重而恃力者,惟相与将耳。

相为天子得人于朝廷。

"或无朝字。 "将为天子得文武士于幕下,求内外无治,不可得也。

"阁、杭、蜀本无"内外"二字,或作"内外求无理",皆非是。 "

愈縻于兹,不能自引去,"或无自字。 "资二生以待老;今皆为有力者夺之,其何能无介然于怀邪?"阁、杭本无之字。 "生既至,"或无至字。 "拜公于军门,其为吾以前所称为天下贺;"其或作具。 "以后所称,为吾致私怨于尽取也。

留守相公首为四韵诗歌其事,愈因推其意而序之。

"或作焉。 "

送郑尚书序"郑权,汴州开封人,贞元六年举进士第。 "

岭之南,其州七十,其二十二隶岭南节度府,其四十余分四府。

"《通典》曰:岭南五府经略使治广州,领州二十二;邕管经略使治邕州,领州十三;容管经略使治容州,领州十四;桂管经略使治桂州,领州十四;镇南经略使安南都护府治交州,领州十一。 至德元年,升五府经略使为岭南节度使。 "府各置帅,然独岭南节度为大府。

大府始至,"阁、杭本无下"大府"字。 "四府必使其佐启问起居,谢守地不得即贺以为礼。

岁时必遣贺问,致水土物。

大府帅,或道过其府,府帅必戎服,左握刀,右属弓矢,帕首裤靴迎郊。

"郊上或有于字。 帕,莫辖切。 靴,许戈切。 "及既至,大府帅先入据馆,"或无先字。 "帅守屏,"必郢切。 "若将趋入拜庭之为者;大府与之为让,至一再,"一下或更有至字。 "乃敢改服以宾主见;适位执爵,皆兴拜,不许乃止,虔若小侯之事大国。

有大事,谘而后行。

"谘或作咨。 "隶府之州,离府远者,至三千里,悬隔山海,使必数月而后能至。

蛮夷悍轻,易怨以变,其南州皆岸,大海多洲岛,风风一日踔数千里,"风与帆同,风或作飘。 踔音,又敕教切。 "漫澜不见踪迹。

控御失所,依险阻,结党仇,"或作仇党。 "机毒矢以待将吏;"或无将字。 "撞搪呼号,以相和应;蜂屯蚁杂,不可爬梳;"或作把疏。 "好则人,怒则兽。

故常薄其征入,简节而疏目,时有所遗漏,不究切之,长养以儿子,至纷不可治,乃草而禽猕之,"音雉,芟也。 猕,息浅切。 "尽根株痛断乃止。

其海外杂国,若浮罗、流求、毛人、夷之州、"或作洲。 "林邑、扶南、真腊、于陀利之属,"浮罗国、流求国、毛人国、夷州、州、林邑国、扶南国、真腊国,皆海外蛮夷之国云。 林邑,一曰环玉,在交州南,海行三千里。 真腊一曰吉蔑,在林邑西北,去京师二万七百里。 音耽。 "东南际天地以万数,或时候风潮朝贡,蛮胡贾人,"胡或作夷。 "舶交海中。

若岭南帅得其人,则一边尽治,不相寇盗贼杀,无风鱼之灾,水旱疠毒之患。

外国之货日至,珠香象犀玳瑁奇物,溢于中国,不可胜用。

故选帅常重于他镇。

非有文武威风,知大体,可畏信者,则不幸往往有事。

长庆三年四月,以工部尚书郑公,为刑部尚书,兼御史大夫,往践其任。

"长庆三年四月,权为岭南节度使。 "郑公尝以节镇襄阳,"尝或作常。 元和十一年七月,权为山南东道节度使。 "又帅沧景德棣,"十三年四月,权为德州刺史、德棣沧景节度使。 "历河南尹、华州刺史,"初,权自河南尹帅山南东道,为华州刺史。 "皆有功德可称道。

入朝为金吾将军,散骑常侍。

"元和十四年十一月,权为右金吾卫大将军,充左街使。 穆宗即位,改左散骑常侍。 "工部侍郎、尚书。

"长庆元年,权自河南尹入为工部侍郎,二年十月,迁本曹尚书。 "家属百人,无数亩之宅,僦屋以居,可谓贵而能贫,为仁者不富之效也。

""贵而能贫",此《左氏》襄二十二年语,权本传云:"用度豪侈",复与此异,何邪。 今按《通鉴》:权家多姬妾,禄被能赡,因李训干王守澄求节镇,得广州。 此语盖讥之也。 及是命,朝廷莫不悦。 将行,公卿大夫士苟能诗者,咸相率为诗,以美朝政,以慰公南行之思,韵必以来字者,所以祝公成政而来归疾也。 (祝上或无以字,或祝下有使字。 "送水陆运使韩侍御归所治序"考《食货志》,宪宗用李绛议,以韩重华为振武京西营田和籴水陆运使,振武乃单于大都护府故地,后改名振武。 重华后名约,预甘露之祸,洪谓《唐志》无所考,非也。 今按:《汉书·王尊传》,有"治所"字,此"所治"字当乙。 "

六年冬,振武军吏走驿马诣阙告饥,公卿廷议,以转运使不得其人,"或无转字。 "宜选才干之士往换之,吾族子重华适当其任。

"元和六年四月,以卢坦为户部侍郎判度支,会振武告饥,时薛謇为代北水陆运使,坦以重华代謇也。 "

至则出赃罪吏九百余人,脱其桎梏,给耒耜与牛,使耕其傍便近地,以偿所负;释其粟之在吏者,四十万斛不征。

吏得去罪死,假种粮,齿平人有以自效,莫不涕泣感奋,相率尽力,以奉其令,而又为之奔走经营。

"为下或无之字。 "相原隰之宜,指授方法,故连二岁大熟,吏得茎其所亡失四十万斛者,而私其赢余,"私其下或有"有"字,其或作有。 皆非是。 "得以苏息,军不复饥。

君曰:"此未足为天子言。 请益募人为十五屯,屯置百三十人,而种百顷。 令各就高为堡,东起振武,转而西,过云州界,极于中受降城,出入河山之际,"或作险。 "六百余里,屯堡相望,寇来不能为暴,人得肆耕其中,少可以罢漕挽之费。"

朝廷从其议,秋果倍收,岁省度支钱千三百万。

八年,诏拜殿中侍御史,锡服朱银。

"或作"朱金银绯",唐五品服。 "其冬来朝,奏曰:"得益开田四千顷,则尽可以给塞下五城矣。 "五城,东西中三受降城,朔方、振武二军也。 "田五千顷,法当用人七千,臣令吏于无事时,督习弓矢,为战守备,因可以制虏,庶几所谓兵农兼事,务一而两得者也。"

"或无几字。 务一,或作一务。 两得,或作得两。 "大臣方持其议。

"八年冬,重华入朝,会宰相李绛已罢,后宰相持其议而止。 语见《食货志》。 《志》所载营田事,大抵与公此序相表里。 "吾以为边军皆不知耕作,开口望哺,有司常僦人以车船,自他郡往输,乘沙逆河,远者数千里;人畜死,蹄踵交道,费不可胜计,中国坐耗,""坐耗"或作"坐见耗虚",或作"坐耗虚",今从阁、杭本定。 "而边吏恒苦食不继。

今君所请田,皆故秦汉时郡县地,其课绩又已验白,若从其言,其利未可遽以一二数也。

今天子方举群策,以收太平之功,宁使士有不尽用之叹,怀奇见而不得施设也。

君又何忧?而中台士大夫,亦同言侍御韩君前领三县,纪纲二州,奏课常为天下第一;行其计于边,其功烈又赫赫如此,使尽用其策,西北边故所没地,可指期而有也。

闻其归,皆相勉为诗,以推大之,而属余为序。

送郑十校理序"《旧史》云:郑余庆之子瀚,本名涵,以文宗藩邸时名同,改名瀚,贞元十年,举进士,以父谪官,累年不仕,自秘书省校书郎迁洛阳尉,充集贤院修撰,改长安尉,集贤校理。 公以元和四年六月,为都官员外郎,分司东都。 涵求告来宁,公于其行,作是序以送之。 盖五年春也,故有"归骑春衫薄"之句。 "

秘书,御府也,天子犹以为外且远,不得朝夕视,始更聚书集贤殿,别置校雠官,曰学士,曰校理。

"士下或无曰字。 "常以宠丞相为大学士。

"开元十三年,改集仙殿为集贤殿,聚四部书其中,置修撰、校理官,五品以上为学士,六品以下为直学士,以宰相张说为大学士。 "其他学士皆达官也。

校理则用天下之名能文学者,苟在选,不计其秩次,惟所用之。

"名下或有士字,又或有而字。 "由是集贤之书盛积,尽秘书所有,不能处其半;书日益多,官日益重。

四年,郑生涵,始以长安尉选为校理,"为,一作授。 "人皆曰:是宰相子,能恭俭,守教训,好古义,施于文辞者,如是而在选,公卿大夫家之子弟,其劝耳矣。

"家下或有选字,非是。 "

愈为博士也,始事相公于祭酒,分教东都生也,事相公于东太学。

今为郎于都官也,又事相公于居守。

"居上或无于字,按《旧史》元和元年,郑余庆罢相,为太子宾客,迁国子祭酒,冬十一月庚戌,迁河南尹。 三年夏六月甲戌,自河南尹拜东都留守。 六年十月,除吏部尚书。 唐制:东都置六馆学,与京师同,故掌其职者,谓之分教。 而《旧史》又云:愈始举进士,投文于公卿间,故相郑余庆为之延誉,由是知名于时。 "三为属吏,经时五年,观道德于前后,听教诲于左右,可谓亲薰而炙之矣。

"或无后字。 炙,之石切。 "其高大远密者,不敢隐度论也;其勤己而务博施,以己之有,欲人之能,不知古君子何如耳。

"或无耳字,或作尔。 "今生始进仕,获重语于天下,而慊慊若不足,真能守其家法矣。

其在门者,可进贺也。

"门下或有下字。 "

求告来宁,"涵以元和四年为校理,五年宁亲东都,时余庆为东都留守。 "朝夕侍侧,东都士大夫不得见其面,于其行日,分司吏与留守之从事,"司下或有郎字。 "窃载酒肴,席定鼎门外,"《古今地名》曰:河南有鼎门,九鼎所定也,即成王定鼎于郏辱阝之所。 "盛宾客以饯之。

既醉,各为诗五韵,且属愈为序。

诗洛字。

"诗下或有曰字。 注:洛上或有得字。 "相公倦台鼎,分正新邑洛。

"正或作政。 "才子富文华,校雠天禄阁。

寿觞佳节过,归骑春衫薄。

"衫或作和。 "鸟ミ正交加,杨花共纷泊。

亲交谁不羡,去去翔寥廓。

"亲交或作交亲。 "

韦侍讲盛山十二诗序"讲或作御,或作《盛山唱和诗序》。 《唐史》:韦处厚,字德载,京兆万年人。 中进士第,又擢才识兼茂科,贤良异等。 宪宗时,历考功员外郎,坐与宰相韦贯之善,出为开州刺史。 穆宗立,为翰林侍读学士,再迁中书舍人。 文宗时为相。 初在开州,有《盛山诗》十二篇,一宿云亭,二隐月岫,三茶岭,四梅溪,五流杯渠,六盘石磴,七桃坞,八竹岩,九琵琶台,十胡卢沼,十一绣衣石塌,十二上士瓶泉。 盛山,开州也。 开州随巴东郡之盛山县,武德元年改为开州。 "

韦侯昔以考功副郎守盛山。

人谓韦侯美士,考功显曹,盛山僻郡;夺所宜处,纳之恶地,以枉其材。

韦侯将怨且不释矣。

或曰:不然。

夫得利则跃跃以喜,不利则戚戚以泣,"跃跃,阁、杭本无下跃字,以下句偶之,非是。 不利,不下或有得字。 "若不可生者,岂韦侯谓哉?"谓哉上或有之字。 "韦侯读六艺之文,以探周公孔子之意;"艺下或无之字。 探,杭作深。 子下或无之字,皆非是。 "又妙能为辞章,可谓儒者。

夫儒者之于患难,苟非其自取之,其拒而不受于怀也,若筑河堤以障屋ニ;其容而消之也,若水之于海,冰之于夏日;其玩而忘之以文辞也,若奏金石,以破蟋蟀之鸣,虫飞之声,况一不快于考功、盛山一出入息之间哉!

未几,果有以韦侯所为十二诗遗余者,其意方且以入溪谷,"或无方字。 "上岩石,追逐云月,不足日为事。

读而歌咏之,"歌咏或作咏歌。 "令人欲弃百事,往而与之游,不知其出于巴东以属朐忍也。

"朐忍,《说文》虫名。 汉中有朐忍县,地下湿多此虫,因以为名,朐从肉,句声。 考其义,当作润蠢。 《唐韵》音蠢闰,刘禹锡音屈忍。 《汉书》朐音劬,《通典》曰:开州,汉之朐忍地也。 于时应而和者凡十人。 (樊谓考下文只六人,一曰:"和者十人,而时集阙下者六人耳。" "及此年,韦侯为中书舍人,侍讲六经禁中。

"诸本作"及此年",阁本作"明年",杭本作"时年",谓此时之年也。 韦以元和十一年刺盛山,韩以长庆二年作序,阁本作"明年",由"时"字讹也。 今按:作明年则非实,作时年则不词,当从诸本作及此年,则无可疑矣。 诸本禁中下有名处厚字。 元和十五年三月,处厚以侍讲学士讲《诗·关雎》、《书·洪范》于太液亭。 长庆二年四月,为中书舍人。 "和者通州元司马为宰相,"元和十年三月,稹为通州司马。 长庆二年二月,同平章事。 "洋州许使君为京兆,忠州白使君为中书舍人,"元和十三年十二月,居易为忠州刺史。 长庆元年十二月,为中书舍人。 "李使君为谏议大夫,"景俭字宽中,元和中为忠州刺史。 长庆元年八月,为谏议大夫。 不言某州使君者,连上忠州文也。 泽之云:"景俭时为楚州,疑有脱误。" "黔府严中丞为秘书监,"元和十四年二月,以商州刺史严谟为黔中观察使。 长庆元年入为秘书监,卒。 "温司马为起居舍人,"温造时为武陵司马。 今诸本皆亡州名,亦疑脱误。 "皆集阙下。

"和者下六人,诸本亦各书其名云:"元司马名稹,许使君名康佐,白使君居易,李使君景俭,严中丞武,温司马造。" 方从阁、杭本并上文名处厚,共删十四字,云:蜀本侧书:稹,康佐,居易,景俭,造,五名,独严不书其名,今考严谓严谟,时为秘书监,乐天集有制词可考。 诸本改作严武,蜀本又作少监,皆非也。 李景俭自楚州召还,温造自朗州召还,今皆不著其郡,亦阙文也。 "于是《盛山十二诗》,与其和者,"山下或有之字。 "大行于时,联为大卷,家有之焉;慕而为者,将日益多,则分为别卷。

韦侯俾余题其首。

石鼎联句诗序"阁本无此篇,洪庆善曰:"张文潜本校与诸本特异,盖原于蔡文忠也。 然增损太多,不知得于何本。 今姑以杭、蜀本为正。" 今按:张本多可取,当附见以备参考。 洪兴祖云:《石鼎联句诗》,或云皆退之所作,如《毛颍传》以文滑稽耳。 轩辕寓公姓,弥明寓公名,侯喜、师服,皆其弟子也,余曰不然。 公与诸子嘲戏,见于诗者多矣,皇甫不能诗,则曰"掎摭粪壤间",孟郊思苦,则曰"肠肚镇煎刍",樊宗师语涩,则曰"辞悭义卓阔",止于是矣,不应讥诮轻薄如是之甚也。 且序云:衡山道士轩辕弥明貌极丑,白须黑面,长颈而高结喉中,又作楚语,年九十余。 此岂亦退之自谓邪?予同年李道立云:尝见唐人所作《贾岛碣》云:"《石鼎联句》所称轩辕弥明,即君也。" 岛,范阳人,弥明,衡山人,岛本浮屠,而弥明道士,附会之妄,无可信者。 独《仙传拾遗》有《弥明传》,虽祖述退之之语,亦必有是人矣。 《联句》若以为公作,则若出一口矣。 今读其刘侯句,不及弥明远甚,何至是邪?盖闻君子损己以成人之美,未闻抑人以取胜也。 其曰"吾不解世俗书",见孔武仲《杂记》。 "

元和七年十二月四日,衡山道士轩辕弥明,自衡下来。

"下或作山。 "旧与刘师服进士衡湘中相识,将过太白,知师服在京,夜抵其居宿。

"知下师服,张本作刘,或无夜字。 "有校书郎侯喜,新有能诗声,夜与刘说诗,弥明在其侧,貌极丑,白须黑面,长颈而高结喉中,又作楚语。

"蔡、张本皆作长颈而结喉,无高与中字。 唐子西曰:结,古髻字也,高结当句断,汉《陆贾传》:尉佗魁结。 颜曰读为椎髻云。 一撮之髻,其形如椎,高结语原此。 今按:古语自有城中好高结,不必引椎结也。 但道士之首加冠,不作椎结,读结为髻,而以喉属下句者,虽有据而非是。 盖长颈故见其结喉之高,而此高结喉中,又作楚语也。 不然,则当从蔡张本删高中二字。 "喜视之若无人。

弥明忽轩衣张眉,指炉中石鼎谓喜曰:"子云能诗,能与我赋此乎?""云或作之,又无能诗二字,非是。 "刘往见衡湘间人说云,年九十余矣,"张本年上有其字,无矣字。 "解捕逐鬼物,拘囚蛟螭虎豹,不知其实能否也。

"方无解字。 解,张作能。 拘囚,张作罔两。 不上方有然字,而无其字,或无否字。 "见其老,颇貌敬之,不知其有文也。

闻此说大喜,即援笔题其首两句。

"张无说字。 即,方作既。 "次传于喜,喜踊跃即缀其下云云。

"于下两喜字,张本并作侯。 方无下字。 "道士哑然笑曰:"哑,乌格切。 ""子诗如是而已乎!"即袖手竦肩倚北墙坐,"袖,杭、蜀本作抽。 倚或作旁。 或无坐字。 "谓刘曰:"吾不解世俗书!子为我书。"

"解或作能,后同。 子为上或有弟字。 我书下有吾句字。 "因高吟曰:"龙头缩菌蠢,豕腹涨彭亨。"

初不似经意,"不似,张本作似非,疑当乙作似不。 "诗旨有似讥喜,二子相顾惭骇。

"二子张作一人。 "欲以多穷之,即又为而传之喜,喜思益苦,"或无思字。 "务欲压道士,每营度欲出口吻,"或无欲字。 "声鸣益悲,操笔欲书,"张作而书。 "将下复止,竟亦不能奇也。

毕,即传道士,道士高踞大唱曰:"刘把笔,吾诗云云。"

"或无诗字,张本作"刘进士把笔。 则又高吟"云云。 "其不用意而功益奇,"此从张本下四字或作益切奇出,非是,或疑其当作若。 "不可附说,语皆侵刘、侯,"或无侯字。 "喜益忌之。

刘与侯皆已赋十余韵,弥明应之如响,皆颍脱含讥讽。

夜尽三更,二子思竭不能续,因起谢曰:"尊师非世人也,某伏矣,愿为弟子,不敢更论诗。"

"夜尽三更,诸本在不能续之下,下更有二子二字,此从张本。 方从杭、蜀本,《文粹》无"益忌"至"讥讽"二十四字,及"思竭不能续"五字,但有"喜"字,属上句,又"尽"作"益","二子"二字下便连"因起谢"。 张本又以尽为盖,而一本并无尽益盖三字。 今按:方本简严,诸本重复,然简严者似于事理有所未尽,而重复者乃得见其曲折之详。 但今恐有漏落,故且从诸本及张本,而方本固在其中,但方本语侵刘喜,刘既书姓,喜不当独书名,恐刘下本有侯字,而下文别有喜字之误也。 诸本"喜益忌之"之下,复云:"刘与侯皆已赋十余韵",语亦太冗。 张本"夜尽三更"四字,属于"含讥讽"之下固善,然似不若移于"喜益忌之"之下,此皆未敢自以为然。 读者详之。 非世人也,或无世字,或作"非世人能出也"。 张本某下有等字,伏或作服。 "道士奋曰:"奋下或有髯字,或有目字,或有然字。 今按:恐或有髯字。 ""不然,章不可以不成也。"

又谓刘曰:"把笔来,吾与汝就之。"

"或无"来"字,或无"吾与汝就之"五字。 "即又唱出四十字,为八句。

书讫使读,读毕,谓二子曰:"章不已就乎?"二子齐应曰:"就矣。"

"张无即字。 出或作书,非是。 讫使,方作止即。 下读字张本作"之",属上句,方无"不"字。 "道士曰:"此皆不足与语。 "此或作子。 "此宁为文邪?吾就子所能而作耳,"就下或无子字,作下或有之字,耳或作矣。 "非吾之所学于师而能者也。 吾所能者,子皆不足以闻也,独文乎哉?吾语亦不当闻也。 "吾所能,或作吾所闻。 语下张本有子字。 "吾闭口矣。"

二子大惧,皆起立床下拜曰:"张无皆字。 ""不敢他有问也,愿闻一言而已。 先生称吾不解人间书,敢问解何书?请闻此而已。"

道士寂然,若无闻也,"方无"敢问解何书"五字,"请闻"下十三字,张本但存"寂然"二字,无十一字。 "累问不应,二子不自得,即退就座,道士倚墙睡,鼻息如雷鸣,二子怛然失色不敢喘。

"喘上张本有少字。 "斯须,曙鼓动冬冬。

"音彤。 "二子亦困,遂坐睡。

"或无遂坐睡三字。 "乃觉,日已上,惊顾,觅道士不见。

"上张本作出,方无惊字。 "即问童奴,奴曰:"童,张本作僮,奴曰上张有僮字。 ""天且明,道士起,出门,若将便旋然,奴怪久不返,即出到门觅,无有也。"

"张无到门字。 觅下有之字。 "二子惊惋自责,若有失者。

闲遂诣余言,余不能识其何道士也。

尝闻有隐君子弥明,岂其人耶?韩愈序。

△石鼎联句诗"或无此题。 "

巧匠斫山骨,刳中事煎烹。

"师服。 "直柄未当权,塞口且吞声。

"喜。 "龙头缩菌蠢,豕腹涨彭亨。

"弥明。 "外苞干藓文,中有暗浪惊。

"师服。 "在冷足自安,"方从杭、蜀、《文粹》作"安自足",既无文理,对偶又差。 方本误改多类此。 "遭焚意弥真。

"喜。 "谬当鼎鼐间,妄使水火争。

"弥明。 "大似烈士胆,圆如战马缨。

"师服。 "上比香炉尖,下与镜面平。

"喜。 "秋瓜未落蒂,冻芋强抽萌。

"弥明。 "一块元气闭,细泉幽窦倾。

"师服。 "不值输写处,焉知怀抱清。

"喜。 "方当洪炉然,益见小器盈。

"弥明。 "脘脘无刃迹,"《庄子》:脘脘然有纟墨缴之中。 注视貌,华绾切。 "团团类天成。

"师服。 "遥疑龟负图,出曝晓正晴。

"喜。 "旁有双耳穿,"双或作只。 "上为孤髻撑。

"诸本此下无"弥明"字。 今按:此似二子讥道士之词,恐实非弥明语。 "或讶短尾铫,又似无足铛。

"师服。 "可惜寒食球,掷此傍路坑。

"喜。 "何当出灰也,"徐也切。 "无计离瓶罂。

"弥明。 "陋质荷斟酌,狭中愧提擎。

"师服。 "岂能煮仙药,但未污羊羹。

"喜。 "形模妇女笑,度量儿童轻。

"弥明。 "徒示坚重性,"示或作弥。 "不过升合盛。

"师服。 过或作合,合或作斗,盛或作成。 "傍似废毂仰,"傍或作仍。 "侧见折轴横。

"喜。 "时于蚯蚓窍,微作苍蝇鸣。

"弥明。 "以兹翻溢愆,"以兹,或作忽罹。 "实负任使诚。

"师服。 "常居顾眄地,敢有漏泄情。

"喜。 "宁依暖热弊,不与寒凉并。

"弥明。 "区区徒自效,琐琐不足呈。

"喜。 诸本此下无喜字。 "回旋但兀兀,开阖惟铿铿。

"师服。 铿,丘耕切。 "全胜瑚琏贵,空有口传名。

岂比俎豆古,不为手所扌登。

"除庚切。 《博雅》曰:扌登也。 《淮南子》:"子路扌登溺而受牛。" 谢注:"扌登",举也,平上声通。 洪本一作振。 "磨砻去圭角,浸润著光精。

"著,附也。 "愿君莫嘲诮,此物方施行。

"四韵并弥明所作。 又《年谱》云:或谓轩辕寓公姓,弥明寓公名。 盖以文滑稽耳。 是不然。 刘、侯虽皆公门人,然不应讥诮如是之甚,且言弥明形貌声音之陋,亦岂公自谓耶?而《列仙传》又有弥明传,要必有是人矣。 今按此诗句法,全类韩公。 而或者所谓寓公姓名者,盖轩辕反切近韩字,弥字之义,又与愈字相类,即张籍所讥与人为无实驳杂之说者也。 故窃意或者之言近是。 洪氏所疑容貌声音之陋,乃故为幻语,以资笑谑,又以乱其事实,使读者不之觉耳。 若《列仙传》,则又好事者因此序而附著之,尤不足以为据也。 "



友情链接: 九五查询  古籍史书  老黄历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4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