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雕龙译注 三、宗经

  1. 九五查询
  2. 古籍查询
  3. 文心雕龙译注
《文心雕龙译注》 三、宗经 陆侃如 牟世金

《宗经》是《文心雕龙》的第三篇。

它和上一篇《征圣》有密切的联系;因为圣人的思想是通过经典表现出来的,所以学习经典就是学习圣人的必要的途径。

"征圣"和"宗经"是刘勰进行文学评论的基本观点。

全篇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概述经书的基本情况,特别强调其巨大的教育意义。

第二部分介绍五种经书的主要写作特点及其成就。

第三部分说明必须宗经的原因:从经书和后代作品的关系来看,刘勰认为各种文体都从经书开始;文能宗经,就有六种好处,否则就会出现楚汉以后过分追求形式的流弊。

刘勰对儒家经典推崇备至,认为经书的内容是永恒不变的真理,显然是错误的;认为各种文体都源于经书,只要向经书学习,写文章就有六大优点,这些说法也是不完全正确的。

但他强调儒家经典的教育作用,把经书的写作特点归结为"辞约而旨丰,事近而喻远",以及以内容为主的"六义"说,对于当时趋于华靡的文坛风气,是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的。

"一"

三极彝训1,其书言"经"。

"经"也者,恒久之至道,不刊之鸿教也2。

故象天地3,效鬼神4,参物序5,制人纪;洞性灵之奥区6,极文章之骨髓者也7。

皇世《三坟》8,帝代《五典》9,重以《八索》,申以《九邱》10;岁历绵暧11,条流纷糅12。

自夫子删述13,而大宝咸耀14。

于是《易》张《十翼》15,《书》标"七观"16,《诗》列"四始"17,《礼》正"五经"18,《春秋》"五例"19。

义既极乎性情20,辞亦匠于文理21;故能开学养正,昭明有融22。

然而道心惟微23,圣谟卓绝24,墙宇重峻25,而吐纳自深26。

譬万钧之洪钟27,无铮铮之细响矣28。

〔译文〕

说明天、地、人的经常的道理的,这种书叫做"经"。

所谓"经",就是永恒的道理,不可改易的伟大教训。

经书取法于天地,征验于鬼神,深究事物的秩序,从而制订出人类的纲纪;它们深入到人的灵魂深处,并掌握了文章最根本的东西。

三皇时产生了《三坟》,五帝时出现了《五典》,又加上《八索》、《九邱》等古书;它们经过长期的流传而不清楚了,后来的著作越来越错综复杂。

自从经过孔子对古书的整理,它们的精华都放射出光芒。

于是,《易》的意义有《十翼》来发挥,《书》中指出了"七观",《诗》里分列出四部分作品,《礼》明确了五种主要的礼仪,《春秋》中提出五种记事条例。

所有这些,在义理上既有陶冶性情的作用,在文辞上也可称为写作的典范;因此能够启发学习,培养正道,这些作用永远历历分明。

但是自然之道的基本精神十分微妙,由于圣人的见解非常高深,加之他们的道德学问也很高超,因此他们的著作就能深刻地体现自然之道。

这就像千万斤重的大钟,决不会发出细小的声音来。

〔注释〕

1三极:就是三才,指天、地、人。

彝"yí宜"训:经常的道理。

彝:经常的。

2刊:削除。

不刊:就是不可磨灭。

3象:取法。

4效:验证。

5参:参入,干预。

序:秩序,引申指规律。

6洞:通达。

奥区:深秘而不易窥见的地方。

7极:追究到底,引申为彻底掌握。

骨髓:指文章的主要成分,和只用一个"骨"字而与"风"字并列的含意有所不同。

8皇:指三皇。

三皇的解释很多,较普通的说法是指伏牺、女蜗"wā挖"、神农。

见司马贞《三皇本纪》"附《史记》后"。

《三坟》:古书名,传为三皇之书。

坟:大道。

9帝:五帝。

五帝的说法也很多,较普通的说法是指黄帝、颛顼"zhuānxū专需"、帝喾"kù库"、唐尧、虞舜。

见《史记·五帝本纪》。

《五典》:传为五帝的书。

典:常道。

10重、申:都有加的意思。

《八索》:相传为关于八卦的书。

索:探索。

《九邱》:相传为关于九州的书。

邱:积聚。

11绵:长远。

暧:不明。

12纷:众多。

糅:复杂。

13删述:相传孔子序《书》删《诗》,又自称"述而不作""《论语·述而》"。

14大宝:比喻最有价值的东西。

15张:发挥。

《十翼》:指《彖"tuán团去"辞》上下、《象辞》上下、《系辞》上下、《文言》、《说卦》、《序卦》、《杂卦》,相传为孔子解释《周易》而作。

16标:显出,七观:《尚书大传》载孔子的说法,认为从《尚书》的某些篇章中可以观义、观仁、观诚、观度、观事、观治、观美。

17列:分布、陈列。

四始:《毛诗序》中说《诗经》中的《国风》、《小雅》、《大雅》和《颂》四个部分,叫做"四始"。

18五经,指吉礼"祭祀等"、凶礼"丧弔等"、宾礼"朝觐(jìn进"等)、军礼"阅车徒、正封疆等"和嘉礼"婚、冠等"五种主要的礼仪。

见《礼记·祭统》郑玄注。

19五例:《春秋》的五种记事条例:"一曰微而显","二曰志而晦","三曰婉而成章","四曰尽而不汙","五曰惩恶而劝善""杜预《春秋左氏传序》"。

20极:一作"埏""shān山","埏"是和泥做瓦,这里比喻文章的教育作用。

21匠,技巧或能掌握技巧的人。

这里指善于掌握文理。

文理:写文章的道理。

22有:语词。

融:长。

23道心:自然之道的基本精神。

24谟"mó蘑":谋议。

25墙宇:孔子的学生子贡曾说:"夫子之墙数仞。"

"《论语·子张》"古八尺为一仞,"数仞"是形容孔子的墙很高。

这里用"墙宇"喻指圣人的道德学问。

峻:高。

26吐纳:言论。

这里指著作。

27钧:古三十斤为一钧。

洪:大。

28铮铮"zhēng争":金属的声音。

"二"夫《易》惟谈天1,入神致用2,故《系》称3:旨远、辞文,言中、事隐4。

韦编三绝5,固哲人之骊渊也6。

《书》实记言,而训诂茫昧7;通乎"尔雅"8,则文意晓然。

故子夏叹《书》9:"昭昭若日月之明10,离离如星辰之行。"

11言昭灼也12。

《诗》主言志,诂训同《书》;摛《风》裁"兴"13,藻辞谲喻14;温柔在诵15,故最附深衷矣16。

《礼》以立体17,据事剬范18;章条纤曲19,执而后显;采掇生言20,莫非宝也。

《春秋》辨理,一字见义;"五石"、"六鷁"21,以详略成文22,"雉门"、"两观"23,以先后显旨;其婉章志晦24,谅以邃矣25。

《尚书》则览文如诡26,而寻理即畅;《春秋》则观辞立晓,而访义方隐。

此圣人之殊致27,表里之异体者也28。

至根柢槃深29,枝叶峻茂30,辞约而旨丰,事近而喻远。

是以往者虽旧,余味日新;后进追取而非晚,前修文用而未先31。

可谓太山遍雨,河润千里者也。

〔译文〕

《易经》是专门研究自然的道理的,讲得精深微妙,可以在实际中运用;所以《系辞》中说:《易经》的意旨深远,辞句有文采,说的话符合实际,讲的事理却比较难懂。

孔子读这部书时,三次翻断了系竹简的皮绳,可见这部书是圣人深奥哲理的宝库。

《尚书》主要是记言的,只是文字不易理解;但如懂得古代语言,它的意义也就很明白了。

所以子夏赞叹《尚书》说:"它像日月那样明亮,像星辰那样清晰。"

这无非是说,《尚书》记的很清楚明白。

《诗经》主要是抒发作者思想情感的,它的文字和《尚书》一样不易理解;里边有《风》、《雅》等不同类型的诗篇,又有"比"、"兴"等不同的表现方法,文辞华美,比喻曲折;讽诵起来,可以体会到它温柔敦厚的特点,所以它最能切合读者的心情。

《礼经》可以树立体制,它根据各种事务来制订法度,其中的条款非常详细周密;执行起来,有明显的效果;任意从中取出一词一句,没有不是十分可贵的。

《春秋》这部书在辨明道理上,一个字就能显示出赞美或批评来。

例如关于"石头从天上落到宋国的有五块"、"六只鷁鸟退着飞过宋国都城"等记载,是以文字的详尽来显示写作的技巧;又如关于"雉门和两观发生火灾"的记载,是以排列先后的不同来表示主次的意思。

其中有些记载,用婉转曲折、含蓄隐蔽的方法写成,那的确是相当深刻的。

总起来看,《尚书》的文字看起来似乎古奥一些,只要寻找出所讲的道理,还是易于领会的;《春秋》的文字很容易明白,但要探索它的含义,却又深奥难懂。

由此可见,圣人的文章丰富多采,文辞和内容各有特色。

经书和树木一样,根深抵固,枝大叶茂;文辞简练而意义丰富,所举事例很平凡而所暗示者却很远大。

所以,过去的经书历时虽已久远,但它们遗留下来的意义却永远新颖。

后世的人向它们学习,一点不嫌太晚;前代学者用了很久,也并不嫌过早。

经书的伟大作用,可以说像泰山上的云彩能使普天之下都下到雨,像黄河的大水可以使周围千里都得到灌溉。

〔注释〕

1天:天道,就是自然的道理。

2神:精妙。

3《系》:指《周易·系辞》。

下面所说的原文是:"其旨远,其辞文,其言曲而中,其事肆而隐。"

"见《系辞》下"

4中"zhòng众":恰当,隐:深奥。

5韦:熟皮,古代未发明纸以前的书,是写在一条一条的竹简上,用绳编联起来。

韦就指这种皮绳。

绝:断。

6哲人:有智慧的人,这里指圣人。

骊"lí离":骊龙。

渊:深水。

《庄子·列御寇》中说,藏在深渊中的骊龙,其颔"hàn汉"下有珍贵的珠。

这里用来比喻《周易》中深藏着精妙的道理。

7训诂:对古书文字的解释。

8尔雅:指古代语言。

尔:近。

雅:正。

9子夏,孔子的学生。

他的话见于《尚书大传》。

10昭昭:明白。

11这两句话的原文是:"昭昭如日月之代明,离离若参辰之错行。"

离离:清楚。

12灼"zhuó浊",明亮。

13摛"chī吃":发布。

这里指《风》、《雅》等诗篇的写作。

裁:制。

这里指"比"、"兴"等手法的运用。

14藻:文采。

谲"jué决":变化不测。

15温柔:即温柔敦厚。

儒家强解这是《诗经》中一切作品的特点。

16附:接近。

17《礼》:指《仪礼》。

体:体统、体制。

18剬"zhì志":即制。

19纤"xiān先":细。

20掇"duō多":取。

生:唐写本作"片"。

译文据"片"字。

21五石、六鷁"yì意":《春秋·僖公十六年》载:"陨"yǔn允,落"石于宋五。"

"六鹢退飞过宋都。"

鷁:鸟名。

22略:一作"备"。

译文据"备"字。

23雉"zhì志"门、两观:《春秋·定公二年》载:"雉门及两观灾。"

雉门:鲁宫的南门。

两观:宫门外左右二台上的楼。

"灾"指火灾。

失火的主要是两观,但两观附属于雉门,所以先说雉门。

24婉章:即上文所说"《春秋》五例"中的"婉而成章"。

"志晦":即"五例"中的"志而晦"。

"见本篇第一段注19"

25谅:确实。

邃"suì岁":深远。

26诡"guǐ轨":反常、奇异。

27圣人:唐写本作"圣文"。

译文按"圣文"。

殊致:种种不同的情致。

28表:外表,指文辞。

里:内容。

29柢"dǐ底":也是根。

槃"pán盘",一作"盘",与"蟠"通,是弯曲的意思。

30峻:高。

31文:唐写本作"久"。

译文据"久"字。

这句的意思是说,经书内容丰富,用之不尽,取之不竭。

"三"故论、说、辞、序1,则《易》统其首2;诏、策、章、奏3,则《书》发其源;赋、颂、歌、赞4,则《诗》立其本;铭、诔、箴、祝5,则《礼》总其端;纪、传、铭、檄6,则《春秋》为根。

并穷高以树表7,极远以启疆8;所以百家腾跃9,终入环内者也10。

若禀经以制式11,酌雅以富言12,是仰山而铸铜13,煮海而为盐也。

故文能宗经,体有六义14:一则情深而不诡15,二则风清而不杂16,三则事信而不诞17,四则义直而不回18,五则体约而不芜19,六则文丽而不淫20。

扬子比雕玉以作器21,谓五经之含文也。

夫文以行立22,行以文传;四教所先23,符采相济24。

励德树声25,莫不师圣;而建言修辞,鲜克宗经。

是以楚艳汉侈26,流弊不还;正末归本27,不其懿欤28!

〔译文〕所以论、说、辞、序等体裁,都从《周易》开始;诏、策、章、奏等体裁,都发源于《尚书》;赋、颂、歌、赞等体裁,都以《诗经》为本源;铭、诔、箴、祝等体裁,都从《礼经》开端;纪、传、盟、檄等体裁,都以《春秋》为根本。

这些经书都为后世树立了最好的榜样,替文章的发展开辟了极为广阔的领域。

因此,在创作上任凭诸子百家怎样驰骋活跃,归根到底总是超不出经书的范围。

如果能根据经书来制定文章的格式,学习经书中的词汇来丰富语言,这就如同靠近矿山来炼铜,煎熬海水来制盐。

所以如果能够学习圣人经典来写文章,这种文章就能基本上具备六种特点:第一是感情深挚而不欺诈,第二是教训纯正而不杂乱,第三是所写事物真实而不虚妄,第四是意义正确而不歪曲,第五是风格简练而不繁杂,第六是文辞华丽而不过分。

扬雄用玉必雕琢然后才能成器作比喻,说明五经里面也必须有文采。

人的德行决定着文章的好坏,而德行又是通过文辞表现出来的。

孔子用"文、行、忠、信"四项来教育学生,而把"文"放在首要地位;正如美玉必须有精致的花纹一样,"文"是和其他三项相配合的。

后世的人在勉励德行、建树功名上,都知道要向圣人学习,只有在文章的写作上,很少学习圣人的经典。

因此,楚国宋玉等人的作品就比较艳丽,汉代更出现了许多过分铺排的辞赋。

这种偏向越发展越严重。

纠正这种错误,使之回到经书的正路上来,不就好了吗?

〔注释〕

1论、说、辞、序:四种文体。

《文心雕龙》所论各种文体,无"辞"、"序"两种。

2统:总起来。

3诏、策、章、奏:这四种都是政治性文件,前二者是上对下的,后二种是下对上的。

4颂:歌颂功德的韵文。

赞:颂的变体。

史书中的"赞",有褒有贬。

5铭:刻在器物上记功或自警的作品。

诔"lěi垒":哀悼死者的作品。

箴"zhēn真":对人进行告诫规劝的作品。

祝:祷告神明的作品。

6铭:上面已讲到这种文体,这里应为"盟"。

"盟"是会盟的誓辞。

檄"xí习":征召或声讨的文书。

7表:标。

8启疆:开拓疆土,这里指扩大文章的范围。

9腾跃:比喻文坛上的活动。

腾:跃起。

10环:范围。

11禀经:接受经书的榜样。

禀:接受。

12酌:取。

雅:指经书中雅正的语言。

13仰:唐写本作"即",译文据"即"字。

14体:主体,这里指文章的基本方面。

义:意义,好处,这里指文章的特色。

15诡:这里指虚假。

16风:风化,指作品的教育意义。

17诞"dàn但",虚妄,荒诞。

18直:唐写本作"贞",译文据"贞"字。

回:奸邪。

19体:风格。

约:简练。

芜:繁杂。

20淫:过度。

21扬子:扬雄,西汉末年的作家。

他的话见于《法言·寡见》篇。

22文:文辞。

行:德行。

23四教:《论语·述而》中说:"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24符采:玉的横纹。

济:帮助。

这里以玉与纹的关系比喻"行、忠、信"与"文"的关系。

25声:名声。

26楚:指《楚辞》。

在《文心雕龙》全书中对屈原的评价是很高的,而对宋玉则时有指责"如《诠赋》篇中说"宋发巧谈,实始淫丽",《夸饰》篇中说"自宋玉、景差,夸饰始盛"等等",所以这里批评的不会是《楚辞》全部,主要是宋玉等人的作品。

27末:指后代作家在写作上的错误。

28懿"yì意",美。

欤:句末助词。

"四"赞曰:三极彝道,训深稽古1。

致化归一,分教斯五2。

性灵熔匠3,文章奥府4。

渊哉铄乎5!群言之祖。

〔译文〕

总之,经书上阐述了天、地、人最经常的道理;要从这里吸取教训,便应深深地钻研经书。

它们本着一个总的教育目的,具体进行教育则分为五经。

它们不仅有培养人的精神的作用,而且是文章的巨大宝库。

经书是这样的精深和美好呵!真是一切文章的祖宗。

〔注释〕

1稽:查究。

2斯:则,就。

五:指五经。

3性灵:指人的精神。

熔:熔化金属,这里比喻陶冶性情。

4府:储藏之所,府库。

5渊:深,铄"shuò朔":美。



友情链接: 九五查询  古籍史书  老黄历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4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