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通考 卷三百二十四·四裔考一

  1. 九五查询
  2. 古籍查询
  3. 文献通考
《文献通考》 卷三百二十四·四裔考一 马端临

○东

《通典》、《总序》曰:覆载之内,日月所临,华夏居土中,生物受气正"李淳风云:"谈天者八家,其七家甘氏、石氏、浑天之类,以度数推之,则华夏居天地之中也。 历代史,倭国一名日本,在中国东,扶桑复在倭国东,约去中国三万里,近日出处。 贞观中,骨利国献马使云:"国在京师西北二万余里,夜短昼长,从天色暝时煮羊足,才熟而东方已曙,盖近日入处。 今崖州直南水行,便风十余日到赤土国。 其国到五月亭午,物影在南,一日三食饭皆旋炊,不然,逡巡过时,即便臭败,热气时特甚,盖去日较近。 其地渐远转寒,盖去日稍远。 则洛阳告成县土圭居覆载之中明矣。 唯释氏一家,论天地日月怪诞不可知也"。

人性和而才慧,地产厚而类繁。

所以诞生圣贤,继施法教,随时拯弊,因物利用。

三五以降,代有其人,君臣长幼之序立,五常十伦之教备,孝慈生焉,恩爱笃焉,主威张而下安,权不分而法一,生人大宝,实在於斯"三代以前,列国更相征伐,未尝暂宁。 陪臣制诸侯,诸侯陵天子,人毙锋镝,月耗岁歼。 秦氏罢侯置守,两汉及隋、唐,户口皆多於周室之前矣。 夫天生民而树君司牧,语治者固当以既庶而安为本也"。

昔贤曰:"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诚谓削厚为薄,散淳为浇。"

又曰:"古者,人至老死不相往来,不交不争,自求自足。"

盖疾时浇巧,美往昔敦淳,务以激励勉慕向也。

然人之常情,非今是古,其朴质事少,固信固可美,而鄙风弊俗,或亦有之。

缅惟古之中华多类今之夷狄,有居处巢穴焉"上古中华亦穴居野处,后代圣人易之以宫室。 今豕韦国及黔中羁縻东诸夷及附国,皆巢居穴处,诸夷狄处巢穴者非少,略举一二",有葬无封树焉"上古中华之葬,衣之以薪,葬中野,不封不树,后代圣王,易之以棺椁。 今国,父母死,弃之中野以哺貂。 流求国死无棺椁,草裹尸以亲土而葬,上不起坟。 诸夷狄殡葬,或以火焚,或弃水中。 潭、衡州人取死者骨,小函子盛置山岩石。 大抵习俗既殊,其法各异,不可遍举矣",有手团食焉"殷周之时,中华人尚以手团食,故《礼记》云"共饭不泽手"。 盖弊俗渐改,仍未尽耳。 今五岭以南,民庶皆手团食",有祭立尸焉"三代以前,中华人祭必立尸,自秦、汉则废。 案后魏文成帝拓跋时,高允献书云:"祭尸久废,今风俗,父母亡殁,取其状貌类者以为尸而祭焉,宴好如夫妻,事之如父母,败损风化,黩乱情礼。" 又周、隋蛮夷传,巴、梁风俗,每春秋祭祀,乡里有美鬓面人,迭迎为尸以祭之。 今都、道州人,每祭祀,迎同姓丈夫、妇人伴神以享,亦为尸之遗法",聊陈一二,不能遍举"夏商以前,臣不讳君名,子不讳父名,自有周方讳耳。 今夷狄则皆无讳。 如此之类甚众,不可殚论"。

其地偏,其气梗,不生圣哲,莫革旧风。

训诰之所不可,礼义之所不及。

外而不内,疏而不戚,来则御之,去则备之。

前代达识之士,亦已言之详矣。

历代观兵黩武,讨伐戎夷,爰自嬴秦,祸患代有。

始皇恃百胜之兵威,既平六国,终以事胡为弊。

汉武资文、景之积蓄,务恢封略,天下危若缀旒。

王莽获元始之全实,志灭匈奴,海内遂至溃叛。

隋炀帝承开皇之殷盛,三驾辽左,万姓怨苦而亡。

夫持盈固难,知足非易,唯后汉光武深达理源,建武三十年,人康俗阜,臧宫、马武请殄匈奴,帝报曰:"扌舍近而图远,劳而无功。 扌舍远而谋近,逸而有终。 务广地者荒,务广德者强。 有其有者安,贪人有者残"。

自是诸将,莫敢复言兵事。

於戏!持盈知足,岂特治身之本,亦乃治国之要欤"宋文元嘉中比西汉文、景,分命诸将经略河南,致拓跋瓜步之师,因而国蹙身弑。 陈宣令主,江明入安吕梁二十万卒,悉为周师所虏,由是力殚财竭,旋为隋氏削平。 是昏昧持盈,不能知足故也"。

我国家开元、天宝之际,宇内谧如,边将邀宠,竞图勋伐,西陲青海之戍,东北天门之师,碛西怛逻之战,南渡泸之役,没於异域数十万人"天宝中,哥舒翰克吐蕃青海,青海中有岛,置二万人戍之,旋为吐蕃所攻,翰不能救而全没。 安禄山讨奚、契丹於天门岭,十万众没。 高仙芝伐石国於怛逻斯川,七万众尽没。 杨国忠讨蛮ト罗凤,十余万众全没"。

向无幽寇内侮,天下四征未息,离溃之势,其可量邪?前事之元龟,足为殷鉴者矣!

○东夷总序东夷"《白虎通》云:"夷者,蹲也,言无礼仪。" 或云:"夷者,抵也,言仁而好生,万物抵地而出。 故天性柔顺,易以道御。" "有九种,曰畎夷,方夷,黄夷,白夷,赤夷,元夷,风夷,阳夷,于夷,率皆土著"迟略切",嘉"许利切"饮酒、歌舞,或冠弁衣锦,器用俎豆,所谓中国失礼,求之四夷者也"凡蛮、夷、戎、狄总名曰夷者,犹公、侯、伯、子、男皆号诸侯"。

昔尧命羲仲宅夷,曰谷,盖日之所出也。

夏后氏大康失德,夷人始叛。

其后知后发即位,宾於王门,献其乐舞。

桀为暴虐,诸侯内侵,商汤革命,伐而定之。

至於仲丁,蓝夷作寇。

自是或服或叛,三百余年。

武乙衰弊,东夷浸盛,遂分迁淮、岱,渐居中土。

周初,封商太师国於朝鲜"太师为周陈《洪范》。 其地今安东府之东,悉为东夷所据"。

时管、蔡畔周,乃招诱淮夷作乱,周公征定之。

其后徐夷僭号,穆王命楚灭之"徐偃王也"。

至楚灵王会申,亦来同盟。

后越迁琅琊,遂陵暴诸夏,侵灭小国。

秦并天下,其淮、泗夷皆散为人户。

其朝鲜历千余年,至汉高帝时灭。

武帝元狩中,开其地,置乐浪等郡。

至后汉末为公孙康所有,魏、晋又得其地。

其三韩之地在海岛之上,朝鲜之东南百济、新罗,魏、晋以后分三韩地。

新罗又在百济之东南,倭又在东南"倭,乌和反",隔越大海。

夫余在高丽之北,挹娄之南。

其倭及夫余自后汉,百济、新罗自魏,历代并朝贡中国不绝。

而百济,唐显庆中,苏定方灭之。

高丽本朝鲜地,汉武置县,属乐浪郡,时甚微弱。

后汉以后,累代皆受中国封爵,所都平壤城,则故朝鲜国王险城也。

后魏、周、齐渐强盛。

隋文帝时,寇盗辽西,汉王谅帅兵讨之,至辽水遭疠疫而返。

炀帝三度亲征,初度辽水败绩;再行,次辽水,会杨元感反,奔退;又往,将达涿郡,属天下贼起及饥馑旋师。

贞观中,太宗又亲征,度辽破之。

高宗总章初,英国公李遂灭其国。

古之肃慎,宜即魏时挹娄。

自周初贡苦矢、石"苦,音户",至魏常道乡公末,东晋元帝初,及石季龙时,始皆献之。

后魏以后曰勿吉国,今则曰焉。

大抵东夷书文并同华夏,其闽越之地,秦平天下以为郡,及秦乱,其帅又自称王於故地。

武帝元封初,杨仆灭其国,迁其人於江、淮,虚其地。

自后,虽人庶复集,遂为郡县矣。

范晔论曰:"《王制》云:‘东方曰夷。 ’夷者,抵也,言仁而好生,万物抵地而出"事见《风俗通》"。 故天性柔顺,易以道御,至有君子、不死之国焉。"

《山海经》曰:‘君子衣冠带剑,食兽,使二文虎在傍。

’《外国图》曰:‘去琅琊三万里。

’《山海经》曰:‘不死人在交胫东,其国人黑色,寿不死。

’并在东方。

昔箕子逢衰殷之运,避地朝鲜。

始其国俗未有闻也,及施八条之约,使人知禁,遂乃邑无淫盗,门不夜扃"扃,关也",回顽薄之俗,就宽略之法,行数百千年,故东夷通以柔谨为风,异乎三方者。

苟政之所畅,则道义存焉。

仲尼怀愤,以为九夷可居。

或疑其陋。

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亦徒有以焉尔。

其后遂通接商贾,渐交上国。

而燕人卫满扰杂其风"扰,乱也",於是从而浇异焉。

《老子》曰:"法令滋彰,盗贼多有。"

若箕子之述文条而用信义,其得圣贤作法之原矣!

○朝鲜

朝鲜"晋张华曰:"朝鲜者泉水、冽水、汕水,三水合为冽水,疑乐浪、朝鲜取名於此也"昔武王封殷太师箕子於其地,箕子教以礼义、田蚕,又制八条之教"《前书》曰:其法,相杀者,以当时偿杀,相伤者以偿;相盗者,男没入为其家奴、女子为婢,欲自赎者,人五十万。 《音义》曰:"八条不具见也。 ""。 其人终不相盗,无门户之闭,妇人贞信,饮食以笾豆。 其后四十余代,至战国时,朝鲜准亦僭称王。 始全燕时,尝略属焉,为置吏,筑障塞。 秦灭燕,属辽东外徼"秦辽东郡,唐安东府之东地",及秦乱,燕、齐、赵人往避地者数万口。 汉兴,为其远难守,复修辽东故塞,至氵贝水为界"氵贝,旁拜反"。 属燕王卢绾反,入匈奴,燕王卫满亡命,聚党千余人,"杜回反",结蛮夷服而东走出塞,度氵贝水,击破朝鲜王准,居秦故空地上下障。 《魏略》曰:昔箕子之后,朝鲜侯见周衰,燕自尊为王,欲东略地,朝鲜侯亦自称为王,欲兴兵遂击燕以尊周室,其大夫礼谏之,乃止。 使礼西说燕,燕止之不攻。 后子孙稍骄虐,燕乃遣将秦开攻其西方,取地二千余里,至满潘为界,朝鲜遂弱。 及秦并天下,使蒙恬筑长城到辽东。 时朝鲜王否立,畏秦袭之,略服属秦,不肯朝会。 否死,箕子准立。 二十余年而陈、项起,天下乱,燕、齐、赵民愁苦,稍稍亡往准,准乃置之於西方。 及汉以卢绾为燕王,朝鲜与燕界於氵贝水。 及绾反,入匈奴,燕人卫满亡命,为胡服,东渡氵贝水,诣准降,说准求居西界,故中国亡命为朝鲜藩屏,准信宠之,拜为博士,赐以圭,封之百里,令守西边。 满诱亡党,众稍多,乃诈遣人告准,言汉兵十道至,求入宿卫,遂还攻准。 准与满战,不敌也。 后稍役属真番、朝鲜诸夷及故燕、齐亡命者王之,都王险"在氵贝水之东"。 会孝惠、高后时天下初定,辽东太守即约满为外臣,保塞外,以故满得兵威、财物,侵降其旁小邑,真番临屯皆来服属,地方数千里,传子至孙右渠,所诱汉亡人滋多。 初,汉约朝鲜蛮夷君长,欲入见天子,勿得禁止,以闻。 右渠既未尝入见,真番、辰国谓辰韩也欲上书见天子,又雍阏弗通。 元封二年,汉使涉何谯谕,右渠终不肯奉诏,使裨王长送何至氵贝水,何刺杀之,归报曰:“杀朝鲜将。"

上为其名美,弗诘,拜何辽东东部都尉。

朝鲜怨何,发兵袭攻杀之。

汉遣楼船将军杨仆从齐浮渤海,兵五万,左将军荀彘出辽东,诛右渠,发兵距险。

汉兵不利,天子为两将未有功,乃使卫山因兵威往谕右渠。

右渠见使者顿首谢:"愿降,恐将诈杀臣,今见信节,请服降。"

遣太子入谢,献马五千匹,及馈军粮。

人众万余持兵,方渡氵贝水。

使者与左将军疑其为变,谓太子已服降,宜令人每持兵。

太子亦疑使者、左将军诈之,遂不度氵贝水,复引归。

山报天子,诛山。

会兵围之,右渠坚城守,数月未能下。

朝鲜王乃私约降楼船。

两将不相得,兵久不决,左将军执楼船并其军,因急击朝鲜王,不肯降。

元封三年夏,尼相参乃使人杀王右渠来降,遂定朝鲜为真番、临屯、乐浪元菟四郡"后悉为东夷之地"。

昭帝时,罢临屯、真番,以并乐浪元菟。

自内属以后,风俗稍薄,法禁亦浸多,至於六十余条。

○"音秽"

亦朝鲜之地,南与辰韩,北与高句丽、沃沮接,东穷大海,西至乐浪。

汉武帝元朔元年,君南闾等畔朝鲜,率二十八万口诣辽东内属,帝以其地为苍海郡,数年乃罢。

至元封三年,灭朝鲜,分置四郡。

昭帝时,并二郡入乐浪、元菟,复徙元菟居句丽。

自单大岭以东,沃沮、貊并属乐浪。

后以境土广远,复分岭东七县置乐浪东部都尉。

光武建武六年,省都尉官,遂弃岭东地,悉封其渠帅为县侯,皆岁时朝贺。

无大君长,自汉以来,其官有侯、邑君、三老,统主下户。

其耆旧自谓与高丽同种,言语法俗大抵相类。

其人性谨愿,少嗜欲,有廉耻。

男女衣皆著曲领,男子系银花,广数寸,以为饰。

其俗重山川,山川各有部分,不得辄相干涉。

同姓不婚。

多所忌讳,疾病死亡,即弃旧宅,更作新居。

知种麻,养蚕,作绵布。

晓候星宿,先知年岁丰约。

不以珠玉为宝。

常用十月祭天,昼夜饮酒歌舞,名曰"舞天"。

又祭虎以为神。

其邑落有侵犯者,辄相罚,责生口牛马,名之为"责祸"。

少寇盗。

作矛长三丈,或数人共持之,能步战。

乐浪檀弓出其地。

又多文豹,有果下马,高三尺,乘之可於果树下行也。

其海出班鱼皮,汉时常献之。

魏齐王正始六年,不耐侯等举邑降,四时诣乐浪、带方二郡朝谒"并今东夷之地"。

有军征赋调,如中华人焉。

○马韩

韩有三种:一曰马韩,后汉时通焉,二曰辰韩,三曰弁辰。

马韩在西,有五十四国,其北与乐浪,南与倭接。

辰韩在东,十有二国,其北与貊接。

弁辰在辰韩之南,亦十有二国,其南亦与倭接。

凡七十八国,百济是其一焉。

大者万余户,小者数千家,各在山海,地合方四千余里,东西以海为限,皆古之辰国也。

马韩最大,共立其种为辰王,都目支国,尽王三韩之地。

其诸王先皆是马韩种人焉。

马韩人知田蚕,作绵布。

出大栗如梨。

有长尾鸡,尾长五尺。

邑落杂居,亦无城郭。

作土室,形如冢,开户在上。

不知跪拜。

无长幼男女之别。

不贵金宝锦,不知骑乘牛马,唯重缨珠,以缀衣为饰,及县颈垂耳。

大率皆魁头露"魁头犹科头也,谓以萦绕成科结也。 音计",布袍草履。

其人壮勇,少年有筑室作力者,辄以绳贯脊皮,纟追以大木,呼为健。

常以五月祭鬼神。

昼夜酒会,群聚歌舞,舞辄数十人相随,蹋地为节。

十月农功毕,亦复如之。

诸国邑各以一人主祭天神,号为"天君"。

又立苏涂"《魏志》曰:诸国名有别邑,为苏涂,诸亡逃至其中,皆不还之。 苏涂之义,有似浮屠",建大木以县铃鼓,事鬼神。

其南界近倭,亦有文身者。

其国各有帅,大者自名为臣智,其次为邑借,散在山海,无城郭。

有爱襄国、牟水国、桑外国、小石索国、大石索国、优休牟涿国、臣沽国、伯齐国、速卢不斯国、日华国、古诞者国、古离国、怒蓝国、月支国、治离牟卢国、素谓干国、古爰国、莫卢国、卑离国、占离卑国、占衅国、支侵国、狗卢国、卑弥国、监奚卑离国、古蒲国、致利鞠国、冉路国、儿林国、驷卢国、内卑离国、感奚国、万卢国、辟卑离国、旧斯乌旦国、一离国、不弥国、友半国、狗素国、楼卢国、牟卢卑离国、臣苏涂国、莫卢国、古腊国、临素半国、臣新国、如来卑离国、楚山涂卑离国、一难国、狗奚国、不国、不斯邪国、爰池国、干马国、楚离国,凡五十余国。

大国万余家,小国数千家,总十余万户。

辰王冶月支国。

臣智或加优呼臣遣支报安邪支臣离儿不例拘邪秦支廉之号。

其官有魏率善、邑君、归义侯、中郎将、都尉、伯长。

初,朝鲜王准既为卫满所攻夺,将其左右官人走入海,攻马韩破之,自立为韩王"《魏略》曰:其子友亲留在国者,因冒姓韩氏。 准王海中,不与朝鲜相往来"。

其后绝灭,今韩人犹有奉其祭祀者。

准既灭,马韩人复自立为辰王。

建武二十年,韩人廉斯人苏马讠是等诣乐浪贡献。

光武封苏马讠是为汉廉斯邑君,使属乐浪郡,四时朝谒。

灵帝末,韩、并盛,郡县不能制,百姓苦乱,多流亡入韩者。

献帝建安中,公孙康分屯有、有盐县"屯有、有盐并汉辽东属郡,唐并为东夷地"以南荒地为带方郡,遣公孙模、张敞等收集遗民,兴兵伐韩、,旧民稍出,是后倭、韩遂属带方。

魏景初中,明帝密遣带方太守刘昕、乐浪太守鲜于嗣越海定二郡,诸韩国臣智加赐邑君印绶,其次为邑长。

其俗好衣帻,下户诣郡朝谒,皆假衣帻,自服印绶衣帻千有余人。

部从事吴林以乐浪本统韩国,分割辰韩八国以与乐浪。

晋武帝太康元年、二年,其王频遣使入贡方物。

七年、八年、十年,又频至。

太熙元年,诣东夷校尉何龛上献。

咸宁三年复来。

明年又请内附,其王来朝,自后无闻三韩,盖为百济、新罗所吞并。

又有州胡在马韩之西海中大岛上,其人差短小,言语不与韩同,皆髡头如鲜卑,但衣韦,衣有上无下,略如裸势。

养牛、豕,乘船往来,货市韩中。

○辰韩辰韩,耆老自言秦之亡人,避苦役来韩国,马韩割其东界地与之。

有城栅。

其言语有类秦人,由是或谓之为秦韩。

其王常用马韩人作之,世世相系袭,辰韩不得自立为王,明其为流移之人故也。

其名国为邦,弓为弧,贼为寇,行酒为行觞。

相呼皆为徒。

诸小邑各有渠帅,大者名臣智,次有险侧,次有樊秽,次有杀奚,次有邑借,皆其官名。

土地肥美,宜五。

知蚕桑,作缣布。

乘驾牛马。

嫁娶以礼。

其俗男女有别。

以大鸟羽送死,其意欲使死者飞扬。

国出铁,马韩、、倭皆从取之。

诸市买皆用铁,如中国用钱,又以供给二郡。

俗喜歌舞饮酒鼓琴瑟。

其瑟形似筑,弹之亦有音曲。

儿生便以石厌其头,欲其匾,故辰韩人皆匾头"匾音补典反"。

男女近倭,亦文身。

便步战,兵仗与马韩同。

其俗,行者相逢,皆住让路,晋武帝太康中,三来朝贡。

○弁辰

弁辰与辰韩杂居,亦有城郭。

衣服居处与辰韩同。

言语风俗相似,祠祭鬼神有异,施灶皆在户西。

其人形皆长大,美,衣服洁清。

而刑法严峻。

其国近倭,故颇有文身者。

○夫余

夫余国,在元菟北千里。

南与高句丽,东与挹娄,西与鲜卑接,北有弱水,地方二千里,本地也。

初,北夷索离国王出行""索"或作"橐"音度洛反",其侍儿於后{任女}身"{任女}音人鸩反",王还,欲杀之。

侍儿曰:"前见天上有气,大如鸡子,来降我,因以有身。"

王囚之,后遂生男。

王令置於豕牢"牢,圈者",豕以口气嘘之,不死。

复徙於马兰"兰即栏也",马亦如之。

王以为神,乃听母收养,名曰东明。

东明长而善射,王忌其猛,复欲杀之。

东明奔走,南至掩氵虎水"今高丽中有盖斯水疑此水是也",以弓击水,鱼鳖皆聚浮水上,东明乘之得度,因至夫余而王之焉。

於东夷之域,最为平敞,土宜五。

出名马、赤玉、貂┊"┊似豹,无前足,音奴八反",大珠如酸枣。

以员栅为城,有宫室、仓库、牢狱。

其人粗大︹勇而谨厚,不为寇钞。

以弓矢刀矛为兵。

以六畜名官,有马加、牛加、狗加,其邑落皆主属诸加。

食饮用俎豆,会同拜爵洗爵,揖让升降。

以腊月祭天,大会连日,饮酒歌舞,名曰"迎鼓"。

是时断刑狱,解囚徒。

有军事亦祭天杀牛,以占其吉凶。

"《魏志》曰:"牛解者为凶,合者为吉。" "

行人无昼夜,好歌吟,音声不绝。

其俗用刑严急,被诛者皆没其家人为奴婢,盗一责十二。

男女淫皆杀之,尤治恶妒妇,既杀,复尸於山上。

兄死妻嫂,死则有椁无棺。

杀人殉葬,多者以百数。

其王葬用玉匣,汉时常豫以玉匣付元菟郡,王死则迎取以葬焉。

建武中,东夷诸国皆来献见。

二十五年,夫余王遣使奉贡,光武厚答报之,於是使命岁通。

至安帝永初五年,夫余王始将步骑七八千人寇钞乐浪,杀伤吏民,后复归附。

永宁元年,乃遣嗣子尉仇台诣阙贡献,天子赐尉仇台印绶金采。

顺帝永和元年,其王来朝京师,帝作黄门鼓吹、角抵戏以遣之。

桓帝延熹四年,遣使朝贺贡献。

永康元年,王夫台将二万余人寇元菟,元菟太守公孙域击破之,斩首千余级。

至灵帝熹平三年,复奉章贡献。

夫余本属元菟,献帝时,其王求属辽东云。

汉末,公孙度雄张海东,威服外夷,夫余王尉仇台更属辽东。

时句丽、鲜卑︹,度以夫余在二虏之,妻以宗女。

尉仇台死,简位居立,无子,有孽子麻余。

位居死,诸加其立麻余。

牛加兄子名位居,为大使,轻财善施,国人附之,岁岁遣使诣京师贡献。

魏正始中,幽州刺史毋邱俭讨句丽,遣元菟太守王须诣夫余,位居遣犬加郊迎,供军粮。

季父牛加有二心,位居杀季父父子,籍没财物,遣使薄敛送官。

旧夫余俗,水旱不调,五不熟,辄归咎於王,或言当易,或言当杀。

麻余死,其子依虑年六岁,立以为王。

晋太康六年,为慕容所袭破,依虑自杀,子弟走保沃沮。

夫余库有玉璧、、瓒数代之物,传世以为宝,耆老言先代所赐也"《魏略》曰:"其国殷富,自先世以来,未尝破坏""。

武帝以何龛为护东夷校尉。

明年,夫余后王依罗遣使诣龛,求率见人还复旧。

国龛遣督护贾沈以兵送之,又要之於路,沈与战破之。

依罗乃得复国。

尔后每为掠其种人,卖於中国,帝又以官物赎还,禁市夫余之口,自后无闻。

○倭"即日本"

倭在韩及带方郡东南大海中,依山岛为居,去乐浪郡境及带方郡并一万二千里。

凡百余国。

自汉武帝灭朝鲜,使驿通於汉者三十许国,国主称王,世世传统。

其大倭王居邪马台国"按:今名邪摩维,音之讹也"。

乐浪徼去其国万二千里,去其西北界拘邪韩国七千余里。

其地大较在会稽东冶之东,与朱崖、儋耳相近,故其法俗多同。

土宜禾稻、麻、蚕桑,知织绩为缣布。

出白珠、青玉。

其山有丹土。

气温暖,冬夏生菜茹。

无牛马虎豹羊鹊""鹊"或作"鸡""。

其兵有矛、、木弓,竹矢或以骨为镞。

男子皆黥面文身,以其文左右大小别尊卑之差。

其男子皆横幅结束相连。

女人被屈,衣如单被,贯头而著之,并以丹朱分身"《说文》曰:"切,尘也。" 音蒲顿反",如中国之用粉也。

有城栅屋室。

父母兄弟异处,唯会同男女无别。

饮食以手而用笾豆。

俗皆徒跣,以蹲踞为恭敬。

人性嗜酒。

多寿考,至百余岁者甚众。

国多女子,大人皆有四五妻,其余或两或三。

女人不淫不妒。

又俗不窃盗,少争讼。

犯法者没其妻子,重者灭其门族。

其死停丧十余日,家人哭泣,不进酒食,而等类就歌舞为乐。

灼骨以卜,用决吉凶。

行来度海,令一人不栉沐,不食肉,不近妇人,名曰"持衰"。

若在涂吉利,则顾以财物。

如病疾遭害,以为持衰不谨,便共杀之。

建武中元二年,倭奴国奉贡朝贺,使人自称大夫,倭国之极南界也。

光武赐以印绶。

安帝永初元年,倭国王帅升等献生口百六十人,愿请见。

桓、灵,倭国大乱,更相攻杀,历年无主。

有一女子名曰卑弥呼,年长不嫁,事鬼神道,能以妖惑众,於是共立为王。

侍婢于人,少有见者,唯有男子一人给饮食,传辞语。

居处宫室楼观城栅,皆持兵守卫。

法俗严峻。

自女王国东度海千余里至拘奴国,虽皆倭种,而不属女王。

自女王国南四千余里至侏儒国,人长三四尺。

自侏儒东南行船一年至裸国、黑齿国,使驿所传,极於此矣。

会稽海外有东是人"是音达奚反。 分为二十余国"。

又有夷州及澶州。

传言秦始皇遣方士徐福将童男女数千人入海"事见《史记》",求蓬莱神仙不得,徐福畏诛不敢还,遂止此州,世世相承,有数万家。

人民时至会稽市。

会稽东冶县人有入海行遭风,流移至澶州者。

所在绝远,不可往来"《南史》:"倭西南海有海人,身黑眼白,裸而鬼,其肉美。 行者或射而食之。 文身国在倭东北七千里,人体有文如兽,其额上有三文,文直者贵,文小者贱。 土俗欢乐,物丰而贱。 行客不赍粮。 有屋宇,无城郭,国王所居,饰以金银珍丽,绕屋为堑,广一丈,实以水银,雨则流於水银之上。 市用珍宝。 犯罪轻者鞭杖,死罪则置猛兽食之,有枉则兽避而不食,经宿则赦之。 大汉国在文身国东五千余里,无兵戈,不攻战,风俗并与文身国同而言语异。 倭国有兽如牛,名日‘山鼠’。 又有大蛇,吞此兽,蛇皮坚不可斫,其上有孔,乍开乍闭,时或有光,射中之蛇则死矣。" "。

《魏志》曰:从带方郡至倭,循海岸水行,历韩国,乍南乍东,到其北岸拘邪韩国,七千余里,始度一海,千余里至对马国。

其大官曰卑狗,副曰卑奴母离。

所居绝岛,方可四百余里,土地山险,多深林,道路如禽鹿径。

有千余户,无良田,食海物自活,乘船南北市籴。

又南渡一海千余里,名曰瀚海,至一大国,官亦曰卑狗,副曰卑奴母离。

方可三百里,多竹木丛林,有三千许家,差有田地,耕田犹不足食,亦南北市籴。

又渡一海,千余里至末卢国,有四千余户,滨山海居,草木茂盛,行不见前人。

好捕复鱼,水无深浅,皆沈没取之。

东南陆行五百里,到尹都国,官曰尔支,副曰泄谟觚、柄渠觚。

有千余户,世有王,皆统属女王国,郡使往来常所驻。

东南至奴国百里,官曰兕马觚,副曰卑奴母离,有二万余户。

东行至不弥国百里,官曰多模,副曰卑奴母离,有千余家。

南至投马国,水行二十日,官曰弥弥,副曰弥弥那利,可五万余户。

南至邪马一国,女王之所都,水行十日,陆行一月,官有伊支马,次曰弥马升,次曰弥马获支,次曰奴佳,可七万余户。

自女王国以北,其户数道里可得略载,其余旁国远绝,不可得详。

次有斯焉国,次有已百支国,次有伊邪国,次有郡支国,次有弥奴国,次有好古都国,次有不呼国,次有姐奴国,次有对苏国,次有苏奴国,次有呼邑国,次有华奴苏奴国,次有鬼国,次有为吾国,次有鬼奴国,次有邪马国,次有躬臣国,次有巴利国,次有支惟国,次有乌奴国,次有奴国,此女王境界所尽。

其南有拘奴国,男子为王,其官有狗古智卑狗,不属女王。

自郡至女王国万二千余里。

魏景初二年,既平公孙氏,倭女王遣大夫难升米等诣郡,求诣天子朝献,太守送诣都,乃以金印紫绶封为亲魏倭王,升难米等并拜中郎、校尉,假银印青绶,劳赐优渥。

正始元年,太守弓遵遣使奉诏书印绶并赍诏赐金、帛、锦、刀、镜、采物,倭王国使上表谢诏恩。

其四年,复遣使上献生口、方物。

八年,太守王颀到官。

倭女王卑弥呼与狗奴国男王卑弥弓平素不和,遣使诣郡说相攻击状。

遣塞晋掾史张政等赍诏告谕之。

卑弥呼死,更立男王,国中不服,更相诛杀,复立卑弥呼宗女壹与,年十三为王,国中遂定。

壹与遣使送政等还,因献男女生口,贡白珠、青大句珠、异文杂锦。

晋武帝太始初,遣使重译入贡。

安帝时,倭王赞遣使入朝贡。

宋武帝永初二年,诏曰:"倭赞远诚宜甄,可赐除授。"

文帝元嘉二年,赞又遣使奉表献方物。

赞死,弟珍立,遣使贡献,自称使持节、都督倭百济新罗任那奉韩慕韩六国诸军事、安东大将军、倭国王,表求除正。

诏除安东将军、倭国王。

珍又求除正倭洧等十三人平西、征虏、寇军、辅国将军等号,诏并听之。

二十年,倭国王济遣使奉献,复以为安东将军、倭国王。

二十八年,加使持节、都督倭新进任那加罗秦韩慕韩六国诸军事、安东将军如故;并除所上二十三人职。

济死,世子兴遣使贡献。

孝武大明六年,诏授兴安东将军、倭国王。

兴死,弟武立,自称使持节、都督倭百济新罗任那加罗秦韩慕韩七国诸军事、安东大将军、倭国王。

顺帝明二年,遣使上表,言:"自昔祖弥,躬擐甲胄,跋涉山川,不遑宁处。 东征毛人五十五国,西服众夷六十六国,陵平海北九十五国,王道融泰,廓土遐畿,累叶朝宗,不愆於岁。 道径百济装饰船舫,而句丽无道,图欲见吞。 臣亡考济,方欲大举,奄丧父兄,使垂成之功,不获一篑。 今欲练兵申父兄之志,窃自假开府仪同三司,其余咸各假授以劝忠节。"

诏除武使持节、都督倭新罗任那加罗秦韩慕韩六国诸军、镇东大将军。

梁武帝即位,进武号征东大将军。

陈平,至隋开皇二十年,倭王姓阿,每字多利思比孤,号阿辈鸡弥,遣使诣阙。

上令所司访其风俗。

使者言倭王以天为兄,以日为弟,天明时出听政,跏趺坐,日出便停理务,云委我弟。

文帝曰:"此大无义理。"

於是训令改之。

王妻姓鸡弥,没官有女六七百人。

名太子谓利歌弥多弗利。

无城郭。

内官有十二等:一曰大德,次小德,次大仁,次小仁,次大义,次小义,次大礼,次小礼,次大智,次小智,次大信,次小信,员无定数。

有军尼一百二十人,犹中国牧宰,八十户置一伊尼翼,如今里长也。

十伊尼翼属一军尼。

其服饰,男子衣裙襦,其袖微小,屦如屦形。

漆其上,系之脚。

人庶多跣足,不得用金银为饰。

故时衣横幅,结束相连而无缝。

头亦无冠,但垂於两耳上。

至隋,其王始制冠,以锦采为之,以金银镂花为饰。

妇人束於后,亦衣裙襦,裳皆有。

竹聚以为梳,编草为荐,杂皮为表,缘以文皮。

有弓矢刀槊弩斧,漆皮为甲,骨为矢镝。

虽有兵,无征战。

其王朝会,必陈设仪仗,奏其国乐。

户可十万。

俗杀人强盗及奸皆死,盗者计赃酬物,无财者没身为奴。

自余轻重,或流或杖。

每讯冤狱,不承引者,以木压膝,或张强弓,以弦锯其项。

或置小石於沸汤中,令所竞者探之,云理曲者即手烂。

或置瓮中,令取之,云曲者即螫手。

人颇恬静,罕争讼,少盗贼。

乐有五弦、琴、笛。

男女多黥臂黥面文身,没水捕鱼。

无文字,唯刻木结绳。

敬佛法,於百济求得佛经,始有文字。

知卜筮,尤信巫觋。

每至正月一日,必射戏饮酒,其余节略与华同。

好博、握槊、樗蒲之戏。

气候温暖,草木冬青,土地膏腴,水多陆少。

以小环挂鸬鹚项,令入水捕鱼,日得百余头。

俗无盘俎,藉以槲叶,食用手之。

性质直,有雅风。

女多男少,婚嫁不取同姓,男女相悦者即为婚。

妇入夫家,必先跨火,乃与夫相见。

妇人不淫妒。

死者敛以棺椁,亲宾就尸歌舞,妻子兄弟以白布制服。

贵人三年殡,庶人卜日而瘗。

及葬,置尸船上,陆地牵之,或以小舆。

有阿苏山其石无故火起接天者,俗以为异,因行祷祭。

有如意宝珠,其色青,大如鸡卵,夜则有光,云鱼眼睛也。

新罗、百济皆以倭为大国,多珍物,并敬仰之,恒通使往来。

大业三年,其王多利思比孤遣朝贡。

使者曰:"闻海西菩萨天子重兴佛法,故遣朝拜,兼沙门数十人来学佛法。"

国书曰"日出处天子致书日没处天子无恙"云云。

帝览不悦,谓鸿胪卿曰:"夷书有无礼者,勿复以闻"。

明年,上遣文林郎裴世清使倭国。

度百济,行至竹岛,南望耽罗国,经都斯麻国,迥在大海中。

又东至一支国,又至竹斯国,又东至秦王国,其人同於华夏,以为夷洲,疑不能明也。

又经十余国,达於海岸。

自竹斯国以东,皆附庸於倭。

倭王遣小德何辈台,从数百人,设仪仗,鸣鼓角来迎。

后十日,又遣大礼奇多毗,从二百余骑郊劳。

既至彼都,其王与世清来贡方物。

此后遂绝。

唐太宗贞观五年,遣使入朝,帝矜其远,诏有司无拘岁贡,遣新州刺史高仁表往谕,与王争礼,不平,不肯宣诏而还。

久之,更附新罗使者上书。

永徽初,其王孝德即位,改元白雉,献琥珀、码瑙。

时新罗为高丽、百济所暴,高宗赐玺书令出兵援新罗。

未几,孝德死,子天丰财立。

死,子天智立。

明年,使者与虾夷人偕朝。

虾夷人亦居海岛中,其使者须长四尺许,珥箭於首,令人戴瓠,立数百步,射无不中者。

天智死,子天父立。

死,子总符立。

咸亨元年,遣使贺平高丽。

后稍习夏音,恶倭名,更号日本,使者自言,国近日所出以为名。

或云日本乃小国,为倭所并,故冒其号。

使者不以情故疑焉。

又妄夸其国都方数千里,南、西尽海,东北限大山,其外即毛人云。

长安元年,其王文武立,改元曰大宝,遣朝臣真人粟田贡方物。

朝臣真人者,犹唐尚书也。

冠进德冠,顶有华花四被,紫袍帛带。

真人好学能属文,进止有容,武后宴之麟德殿,授司膳卿,还之。

文武死,子阿用立。

死,子圣武立,改元曰白龟。

开元初,粟田复朝,请从诸儒授经。

诏四门助教赵元默,即鸿胪寺为师,献大幅巾为贽,悉赏物货书以归。

其副朝臣仲满慕华不肯去,易姓名曰朝衡,历左补阙,仪王友,多所该识。

久乃还。

圣武死,女孝明立,改元曰天平胜宝。

天宝十二载,朝衡复入朝。

上元中,擢左散骑常侍、安南都护。

新罗梗海道,更繇明、越州朝贡。

孝明死,大炊立。

死,以圣武女高野姬为王。

死,白璧立。

建中元年,使者真人兴能献方物。

真人,盖因官而氏者。

兴能善书,其纸似玺而泽,人莫识。

贞元末,其王曰桓武,遣使者朝,其学子橘免势、浮屠空海,愿留肄业。

历二十余年,使者高阶真人来请免势等俱还,诏可。

次诺乐立,次嵯峨,次浮和,次仁明。

仁明直开成四年,复入贡。

次文德,次清和,次阳成,次光孝,直光启元年。

其东海屿中,又有邪古、波邪、多尼三小王,北距新罗,西北百济,西南直越州,有丝絮、怪珍云。

宋雍熙元年,本国僧{大周}然与其徒五人浮海而至,献铜器十余事,并本国《职员今》、《年代纪》各一卷。

{大周}然衣绿,自云姓滕原氏,父为真连。

真连,其国五品官也。

{大周}然善隶书而不通华言,问其风土,但书以对。

上召见,存拊甚厚,赐紫衣。

上闻其国王一姓传继,臣下皆世官,因谓宰相曰:"此岛夷耳,乃世祚遐远,其臣亦继袭不绝,盖古之道也。 中国唐季宇县分割,梁、周、五代享历尤促,大臣世胄,鲜能嗣续,可叹也。"

其国多中国典籍,{大周}然之来,复得《孝经》一卷、越王《孝经新义》第十五一卷,皆金缕红罗缥,水晶为轴。

《孝经》即郑氏注者。

越王乃唐太宗子越王贞,《新义》者,记室参军任希古等撰也。

{大周}然又求印本《大藏经》,诏给之。

二年,随台州宁海县商人船归其国。

后数年,遣弟子奉表来谢。

又别启,贡佛经及方物。

{大周}然书曰:"国中有《五经》书及佛经、《白居易集》七十卷,并得自中国。 土宜五而少麦。 交易用铜钱,文曰‘干文大宝’。 畜有水牛、驱、羊,多犀、象。 产丝蚕,多织绢,薄纟致可爱。 乐有中国、高丽二部。 四时寒暑,大类中国。 国之东境接海岛,夷人所居,身面皆有毛。 东奥州产黄金,西别岛出白银,以为贡赋。 国王以王为姓,传袭至今王六十四世,文武僚吏皆世官。"

其《年代纪》所记云:‘初主号天御中主。

次曰天材尊,其后皆以"尊"为号,次天八重尊,次天忍尊。

次胆波尊,次万魂尊,次利刹魂尊,次国狭扌追尊,次角龚魂尊,次津舟尊,次面重见尊,次国常立尊,次天鉴尊,次天万尊次珠名杵尊,次伊壮大尊,次素戋乌尊,次天照火神尊,次正哉吾胜连日天押穗耳尊,次天彦尊,次炎尊,次彦潋尊,以上凡十三世,并都於筑紫日尚向宫。

彦潋第四子号神武天皇,自筑紫宫大居入和州︹原宫,即位元年甲寅,当周僖王时。

次绥靖天皇,次安宁天皇,次懿德天皇,次孝昭天皇,次孝安天皇,次孝灵天皇,次孝元天皇,次开化天皇,次崇神天皇,次垂仁天皇,次景行天皇,次城务天皇,次仲哀天皇,国人言今为镇国香椎大神。

次神功天皇,开化天皇之曾孙女,又谓之息长足姬天皇,国人言今为太柰良姬大神。

次应神天皇,始於百济得中国文字,今号八番菩萨,有大臣号纪武内,年三百七岁。

次仁德天皇,次履中天皇,次反正天皇,次允恭天皇,次安康天皇,次雄略天皇,次显宗天皇,次仁贤天皇,次武烈天皇,次继体天皇,次安闲天皇,次宣化天皇,次天国排开广庭天皇,亦名铭明天皇,壬申岁始传佛法於百济国,当此梁承圣元年。

次达海天皇。

次用名天天皇,有子曰圣德太子,年三岁,闻十人语,同时解之,七岁悟佛法於菩提寺,讲《圣经》,天雨曼陀罗华。

当此隋开皇中,遣使泛海至中国,求《法华经》。

次崇峻天皇。

次推古天皇,敛明天皇之女也,次舒明天皇,次皇极天皇,次考德天皇,白雉四年,律师道照佛法至中国,从三岁僧元重授经、律、论,当此永徽四年也。

次天丰财重日足姬天皇,令僧智通等入唐求大乘法相教,当此显庆三年也。

次天智天皇,次天武天皇,次持总天皇。

次文武天皇,大宝三年,当此长安元年,遣粟田真人入唐求书籍,律师道慈求经。

次阿闭天皇,次贩天皇。

次圣武天皇,宝龟元年,遣僧正元入朝,当此开元四年也。

次孝明天皇,武圣天皇之女也,天平胜宝四年,当此天宝中,遣使及僧入唐求内外经教及传戒。

次大炊天皇。

次高野天皇,圣武天皇之女也。

次白璧天皇,遣二僧灵仙、行贺入唐,礼五台山,学佛法。

次恒武天皇,遣腾元葛野与空海大师及延历寺僧澄入唐,诣天台山传智者正观义,元和元年也。

次诺天皇,次诺乐天皇,次嵯峨天皇。

次淳和天皇。

次仁明天皇,当此开成、会昌中,遣僧入唐,礼五台。

次文德天皇,当此大中年。

次清和天皇,次阳城天皇。

次光孝天皇,遣僧宗睿入唐传教,当此光启元年也。

次仁和天皇,当此梁龙德中,遣僧宽建等入朝。

次醍醐天皇,次天庆天皇。

次封上天皇,当此周广顺年也。

次冷泉天皇,今为太上天皇。

次守平天皇,即今王也。

凡六十四世。

畿内有山城、大和、河内、和泉、摄津凡五州,共统五十三郡。

东海道有伊贺、伊势、志摩、尾张、参河、远江、骏河、伊豆、甲裴、相模、武藏、安房、上总、常陆凡十四州,共统百二十六郡。

东山道有近江、美浓、飞单、信浓、上野、下野、陆奥、出羽凡八州,共统百二十二郡。

北陆道有若狭、越前、加贺、能登、越中、越后、佐渡凡七州,共统三十郡。

山阴道有丹波、丹彼徂马、因幡、伯耆、出、石见、隐伎凡八州,共统五十二郡。

小阳道有播么、美作、备前、备后、安艺、周防、长门凡八州,共统六十九郡。

南海道有伊纪、淡路、河波、谮耆、伊豫、土佐凡六州,共统四十八郡。

西海道有筑前、筑后、丰前、丰后、肥前、服后、日向、大隅、萨摩凡九州,共统九十三郡。

又有一伎、对马、多衤凡三岛,各统二郡。

是谓五畿、七道、三岛,凡三千七百七十二乡二都,四百一十四驿,八十八万三千三百二十九课丁。

课丁之外,不可详见。”

皆{大周}然所记云。

按隋开皇,唐永徽、长安、天宝、元和、开成,史称遣使来贡,与此所记皆同。

大中、光启、龙德及周广顺中,皆尝遣僧至中国,《唐书》、《五代史》失其传。

唐咸亨中,及开元二十三年,大历十二年,建中元年,皆来朝贡,其记不载。

咸平五年,建州海贾周世昌遭风飘至日本,凡七年得还,与其国人滕木吉至,上皆召见之。

世昌以国人唱和诗来上,其词雕刻肤浅无取,后赐装钱遣还。

景德元年,其国僧寂照八人来朝,寂照不晓华言而识文字,缮写甚妙,凡问答并以笔札。

诏号圆通大师,赐紫方袍。

天圣四年,明州言日本国太宁府遣人贡方物,而不持本国表诏,之。

其后亦未通朝贡,南贾时有传其物货至中国者。

熙宁五年,有僧诚寻至台州,止天台国清寺,愿留。

州以闻,诏使赴阙。

诚寻献银香炉、木忄刍子、白琉璃、五香、水精、紫檀、琥珀所饰念珠,及青色织物绫。

神宗以其远人而有戒业,处之开宝寺,尽赐同来僧紫方袍。

是后连贡方物,而来者皆僧也。

元丰元年,使通事僧仲回来,赐号慕化怀德大师。

明州又言得其国太宰府牒,因使人孙忠还,遣仲回等贡色段二百匹,水银五千两,州以孙忠乃泛海商客,而贡礼与诸国异,请自移牒报,而答其物直,付仲回东归,从之。

干道五年,附明州纲首进贡方物。

淳熙三年,其国人泛海遭风飘至明州,无口食。

诏给之。

又有百人行丐於市,至临安,诏守臣支给津,遣往明州养赡,候有便船发回本国。

十年,七十三人飘至秀州华亭。

绍熙元年,飘至泰州。

诏见行货物免抽买,船只物件尽数给还,仍给常平米赈恤。

庆元六年至平江,嘉泰二年至定海县,诏并支给钱米养赡,候风便津发回国。

按:倭人自后汉始通中国,史称从带方至倭国,循海水行,历朝鲜国乍南乍东,渡三海,历七国,凡一万二千里,然后至其国都。

又言去乐浪郡境及带方郡并一万二千里,在会稽东,与儋耳相近,其地去辽东甚远,而去闽、浙甚迩。

其初通中国也,实自辽东而来,故其迂回如此。

至六朝及宋,则多从南道浮海入贡及通互市之类,而不自北方。

则以辽东非中国土地故也。

《三朝志》,雍熙中,僧{大周}然入贡,归国后,奉表来谢。

叙其来则曰:"望落日而西行,十万里之波涛难尽;顾信风而东别,数千重之山岳易过。"

何其远也!叙其归则曰:"季夏解台州之缆,孟秋达本国之郊。"

又何其近也。

而继之曰:"爰逮明春,初到旧邑,缁素欣待,侯伯慕迎。"

然则其国境虽去浙东甚近,而其国都则又必半年而后达欤。



友情链接: 九五查询  古籍史书  老黄历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4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