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九五查询
古籍史书
老黄历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5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5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
[题解]地纪者,地之大要,犹云纲纪也。
上篇言为将者当知物略,此篇言地利乃兵之助,尤不可不知。
而知之能极其详,然后用之无不胜也。
故曰《地纪》,特列于第十二。
123。
凡地之大势有六:一曰要地,二曰营地,三曰战地,四曰守地,五曰伏地,六曰邀地。
[批评]此篇论地,模写详明,转移有法,读之再三,利害真在目中。
且末"警"、"激"二字,极为见大。
[原注]地本无六者之名,自人视之,乃有此六等,故首揭之。
详见于下。
124。
要地者,山川之上游,水陆之都会,可以跨据控引者也。
[原注]此下释六地之义。
要地,如孔明谓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
益州沃野千里,天府之地。
若跨有之,汉室可兴之类。
125。
营地者,背高而面下,进阔而退平,利水草,可依傍者也。
[原注]如孔明伐魏,六出必于祁山,后驻师五丈原,与民杂耕渭滨之类。
126。
战地者,平原广野之冲,草浅土坚之处,可驰骋突击者也。
[原注]如周德威劝庄宗退军邑,用骑兵大破梁将王景仁之类。
127。
守地者,川流环抱之区,山坂峻险之塞,相为联络而不断者也。
[原注]如张良谓关中之地,披山带河,四塞为固,阻三面而自守,独以一面东制诸侯之类。
128。
伏地者,层山广谷之中,茂林蓊之所,可以藏匿诱引者也。
[原注]如孙膑谓马陵道狭,而旁多险阻,乃令万弩夹道而伏,射死庞涓之类。
129。
邀地者,间道歧路之乡,关塞要津之扼,可阻绝而横击之者也。
[原注]如李左车谓井陉之道,车不得方轨,骑不得成列,从间道绝之,则进不得斗,退不得还之类。
130。
此六者,兵家之善地也。
得之者胜,失之者败。
得失之机,将当先知也,而地之利害不与焉。
[批评]总结上起下,极为有力。
[原注]此承上言,六地虽善,然必得之斯可胜,失之则无所借,宁能免于败乎?故将当先知其机也。
利害不与,谓先止论地势,而或利或害,未之及也,观下文自见。
131。
故山陵川泽者,地之所有也。
广、隘、夷、险、易、阻者,地之自然之形也。
趋、避、向、背者,人之用地之利也。
凿山、穿陵、引川、涸泽者,变地之形以为之利也。
[原注]此言地有自然之利,人当变通因之。
132。
故苟得其利,则虽彼强而我弱,彼众而我寡,轻重之势,若不可支,足以抗之而取捷也;彼佚而我劳,彼饱而我饥,虚实之势,若不可变,足以狃之而无损也;彼车而我骑,彼骑而我徒,侵轶之势,如山如风,足以当之而莫毒也。
[原注]此言得其地利,则为吾兵之助,故其效如此。
133。
是以知兵之士,按舆图之纪,采乡导之言,察去取之实,以为临敌之用,则地之利害可尽知矣。
[原注]此承上言得地利,则我军虽不如敌,亦能胜而不败。
故知兵之士,每究心于地,而利害自悉知也。
134。
故建城邑者,择沃塞。
襟江河者,占上流。
处林麓者,求水泉。
屯洲渚者,备樵采。
近草楚者,防火攻。
依谷口者,忌水激。
居下者,警决灌。
傍冈阜者,虞窃窥。
战平易者,设险于其间。
值迂隘者,陈兵于其外。
[原注]此言地之利害,将当预图预防。
沃,膏腴也;塞,险固也;非沃塞,则众难以聚。
襟江河,凭天堑也;非上流,则敌易于侵。
林麓多无水,故先宜求之。
洲渚每乏樵,故先宜备之。
近草虽可以布疑,然风起则易焚。
依谷虽可以拒众,然水发则易漂。
下者,水之所聚,警戒之,庶免其灌。
冈阜者,登之可望,虞度之,庶绝其窥。
平易之地,利于战,不设险则何以御敌而自保?迂隘之途,利于守,不外陈则何以展布而张威?故为将者,于此等诸地,既当图其利,尤当防其害也。
135。
然犹有一定者。
山围水绕,不败之规也。
居高视下,可胜之基也。
绝涧峭峰,必危之方也。
卑湿沮淖,丧生之域也。
[原注]此言地之利害有一定,而非人所为者。
136。
盖彼利则我害,我利则彼害,利害相悬,固难与敌。
然彼利而致之,则其险可夺。
彼害而促之,则其众可歼。
我利而守之,则彼不得逞。
我害而反喝之,则彼亦疑而不敢逼也。
[原注]此又总言以足上意。
夫利害本不相并,值其害者,固难与利者为敌,而转移默夺之机,实存乎人。
致之者,因彼得地利而引去之也,彼去则为我所得。
促之者,因彼在害地而迫促之也,受促则彼必危,若缓之,宁不生计乎?守之者,我守其利而不动也,不动则彼无由以逞志。
反喝者,我在害地而反虚张声势以喝之,则彼疑其或援至或突出,而不敢逼近也;若不喝而示之危,宁不使敌来攻乎?故惟致之,斯利可夺;惟喝之,斯害可脱也。
然亦为一时适然者言。
究其极,必如赵充国之远斥候,卫青之用张骞,庶不陷于害地,而常得其利,胜敌何有哉!
137。
夫得利者,不可怠其心;失利者,不可挫其气。
不怠其心,警师是也;不挫其气,激众是也。
警吾师,则敌不得以乘其隙;激吾众,则士知必死,而皆毕力以奋争矣。
[批评]能警能激,必胜而无败矣。
将兵者最宜先务。
[原注]此结言地虽有利害,处之皆当有道。
警师者,警戒军中,不可因得地利而怠忽于守,反为敌乘也,必如程不识夜击刁斗。
激众者,激励军中,不可因失地利而惧害挫气,不能图出也,必如班超激怒从士。
警与激,胜道无余蕴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