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典 礼典 第 四 十 九

  1. 九五查询
  2. 古籍查询
  3. 通典
《通典》 礼典 第 四 十 九 杜佑

礼九沿革九吉礼八时享荐新附祫禘上时享荐新附○虞夏殷周汉后汉魏宋齐梁陈后魏北齐后周隋大唐先王制礼,依四时而祭者,时移节变,孝子感而思亲,故奉荐味,以申孝敬之心,慎终追远之意。

故礼记云:「霜露既降,君子履之,必有悽愴之心;雨露既濡,君子履之,必有怵惕之感。

」皆以孟月,无常日,择月中柔日,卜,得吉则祭之,敬之至也。

有虞氏四时之祭名:春曰禴,夏曰禘,秋曰尝,冬曰烝。

其祭尚气,郊特牲云「血、腥、爓祭,用气也。

」尚谓先荐之也。

法先迎牲,杀之取血,告於室,以降其神,然后用乐而行祭事。

其祭贵首。

夏氏时祭之名,因有虞。

其祭贵心。

殷禴禘尝烝,亦因虞夏之制。

王制云「春禴,夏禘,秋尝,冬烝」。

郑玄云「此夏殷之法」。

其祭尚声,郊特牲云:「臭味未成,涤荡其声,乐三闋,然后出迎牲,声音之号,所以詔告於天地之间也。

」涤荡犹摇动也。

其祭贵肝。

周祭,春曰祠,夏曰禴,秋曰尝,冬曰烝。

以禘为殷祭之名。

其祭尚臭,郊特牲云:「周人尚臭,灌用鬯臭,郁合鬯,臭阴达於渊泉,既灌,然后迎牲,致阴气也。

」灌谓以珪瓚酌郁鬯始献神。

已乃迎牲,於庭杀之。

其祭贵肺。

行九献之礼。

其礼备陈於下。

祭之日,王服袞冕而入庙,工则奏以王夏。

王入,立於东序。

后则副褘而入,立於西序,尸入之后,乃就於西房。

转就西房者,所以放阴阳之义。

礼器云:「大明生於东,月生於西,阴阳之分,夫妇之位也。

」尸服袞冕而入,工则奏肆夏。

王反於室,而不迎尸。

祭统云:「君迎牲而不迎尸,所以別嫌也。

」於是王以珪瓚酌鸡彝之郁鬯以献尸,尸以祼地降神,尸祭之,啐之,奠之。

此为祼神之一献也。

后乃以璋瓚酌鸟彝之郁鬯以献尸,尸祭之,啐之,奠之。

此为二献也。

王乃袒而迎牲於门,牲入门则奏昭夏。

王亲牵牲,公卿大夫执幣以从,入而告於庭云「博硕肥腯」。

王乃丽牲於碑,亲执鸞刀,启其毛血以授於祝。

祝入,告於幽全之义。

遂乃杀牲,始行朝践之事。

凡牲,庙用一牢。

公羊传曰:「周公白牡,鲁公騂刚,群公不毛。

」朝践之时,尸出於室,坐於户西,南面。

主在西,东面。

郊特牲云:「詔祝於室,坐尸於堂。

」郑玄注云:「谓朝事时,迎尸於户外。

」时尸、主之前,荐以籩豆脯醢而已。

乃取牲膟膋燎於炉炭,入以詔神於室。

於时王亲洗肝於郁鬯而燔之,以隳於主。

主人亲制其肝,所谓制祭也。

次乃升牲首於室中北墉下,尊首尚气之义也。

时又荐腥於尸、主之前,谓之朝践。

於时王乃以玉爵酌献素何反,下同。

樽中醴齐以献。

此三献也。

后於是荐朝事之籩,时堂上以夹鍾之调歌,堂下以无射之调作大武之乐。

后於是亦以玉爵酌献樽醴齐以献尸。

此四献也。

时堂下之乐亦作也。

於时王自阼阶而西酌献,后从西阶东酌献。

所谓「礼交动乎上,乐交应乎下」。

至荐熟之时,谓之馈食。

先荐熟於堂。

视陈此设饌之礼,非谓即食。

设饌之时,王及尸皆有倚住之处,设机於傍,故云变机也。

设席之后,更设尸主之席於堂,在户內西方,东面,尸在其北。

布尸主席讫,乃迁所设於堂上之饌,置尸主坐前。

时祝又以斝酌奠,奠於饌南,所谓天子奠斝。

又取肠间脂概之萧合羶薌,郑云:「羶当为馨,字之误。

」燎於炉炭,所谓臭阳达於墙屋。

乃迎尸主入室,即席,举奠斝將祭之。

时祝则詔王拜妥尸,郊特牲云「举斝角詔妥尸」是也。

拜讫,尸遂祭酒以菁茅,谓之缩酒。

左传云:「尔贡苞茅不入,王祭不供,无以缩酒。

」尸遂啐之,奠之,尸乃坐。

於是王以玉爵酌象樽盎齐以献尸。

此五献也。

时后荐馈食之籩,又以玉爵酌象樽醴齐以献尸。

此六献也。

王及后每献,皆作乐如初。

尸食讫,王以玉爵酌朝践之献樽醴齐以酳尸,谓之朝献,亦樽相因。

此七献也。

后荐加事之豆籩。

尸饮七,王可以献公。

尸饮讫,授祝,祝酌清酒以授尸,尸以酢王,王及设酢席於户內。

尸少祭饌黍稷,并假福王,王乃以出,量人与郁人受之。

周礼宗伯职云:「量人与郁人受举斝之卒爵。

」后以玉爵酌馈食象樽之盎齐以献尸,曰再献,亦樽之相因。

尸酢后如王之法,后饮酢酒。

此八献也。

尸饮八,王可以献卿。

诸侯为宾者以玉爵酌盎齐,备卒食三献。

合九献,凡王及后各四,诸侯为宾者一也。

尸饮九,王可以献大夫、士。

取惠均於下之义。

尸饮讫,又酢诸臣,如后之法。

自九献之后,遂降,冕而抚干,舞大武之乐以乐尸。

祭统云:「君执干戚就舞位,冕而总干,率其群臣,以乐皇尸。

」九献之后,更为嗣子举奠,与诸臣进献,更行三爵,皆谓之加爵,则用璧散璧角。

明堂位云「加以璧散璧角」。

即行旅酬无算之爵。

乐作亦然。

旅酬既讫,则尸出。

尸出之后,则嗣子餕之。

文王世子云:「登餕受爵以上嗣,尊祖之道。

」郑玄注云:「上嗣,祖之正统。

」厥明,更以一牢绎於祊。

於庙门之外而行其礼。

其四时新物初登,皆先荐寢庙而后食。

二月献羔开冰。

春分方温,献羔以祭司寒,而后开冰。

左传曰:「北陆而藏冰,西陆朝覿而出之。

」先荐寢庙而后食。

四月以彘尝麦,麦之新,气尤盛,以彘食之,散其热。

七月登谷,黍稷之属,於是月始熟,而先荐。

八月尝麻,九月尝稻,皆初熟而荐之。

十二月尝鱼。

此时鱼得阳气,洁美。

汉惠帝时,叔孙通曰:「古者有春尝果。

方今樱桃熟,可献。

」遂献宗庙。

顏师古曰:「礼记,仲夏月,羞以含桃,先荐寢庙,即此樱柧也。

」诸果之献由此兴。

后汉光武帝建武二年正月,立高庙於雒阳,汉旧仪曰:「故孝武庙。

」古今注曰:「於雒阳校官立之。

」四时祫祀,高帝为太祖,文帝为太宗,武帝为世宗,如旧。

余帝四时春以正月,夏以四月,秋以七月,冬以十月及腊,一岁五祀。

灵帝时,京都四时所祭高庙五主,世祖庙七主,少帝三陵,追尊后三陵,凡牲用十八太牢。

古不墓祭,汉诸陵皆有园寢,承秦所为也。

说者以为古宗庙前制庙,后制寢,以象人君之居前有朝,后有寢。

月令有「先荐寢庙」,诗称「寢庙奕奕」,言相通也。

庙以藏主,以四时祭。

寢有衣冠几杖象生之具,以荐新物。

秦始出寢,起於墓侧,汉因而弗改,故陵上称寢殿,起居衣服象生人之具,古寢之意也。

建武以来,关西诸陵以转久远,但四时特牲祠;帝每幸长安謁诸陵,乃太牢祠。

自雒阳诸陵至灵帝,皆以晦望、二十四气、伏腊及四时祠。

庙日上饭,大官送用物,园令、食监典省,其亲陵所宫人,隨鼓漏理被枕,具盥水,陈严具。

魏初,高堂隆云:「按旧典,天子诸侯月有祭事,其孟,则四时之祭也,三牲、黍稷,时物咸备。

其仲月、季月,皆荐新之祭也。

大夫以上將之以羔,或加以犬而已,不备三牲也。

士以豚。

庶人则唯其时宜,鱼雁可也。

皆有黍稷。

礼器曰:「羔豚而祭,百官皆足;太牢而祭,不必有余。

」羔豚则荐新之礼也,太牢则时祭之礼也。

诗云:「四之日,其蚤献羔祭韭」。

周之四月则夏之二月也。

月令:仲春,天子乃献羔开冰。

季春之月,天子始乘舟荐鮪。

仲夏之月,天子乃尝鱼。

咸荐之寢庙。

此则仲春季月荐新之礼也。

」蜀譙周礼祭集志曰:「天子之庙,始祖及高、曾、祖、考,皆月朔加荐,以象平生朔食也,谓之月祭。

二祧之庙,无月祭也。

凡五谷新熟,珍物新成,天子以荐宗庙。

礼,未荐不敢食新,孝敬之道也。

其月朔荐及腊荐、荐新,皆奠,无尸。

故群庙皆一朝之间尽毕。

宋四时祭祀,將祭必先夕牲。

皇帝散斋七日,致斋三日。

百官掌事者亦如之。

致斋之日,御太极殿幄坐,著絳纱袍,黑介幘,通天金博山冠。

祠之日,车驾出,百官应斋从驾留守填街先置者,各依宣摄从事。

上水一刻,皇帝著平冕龙袞服,升金根车,到庙北门。

理礼、謁者各引太乐令、太常、光禄勋、三公等皆入在位。

皇帝降车,入庙,脱舄,盥及洗爵,讫,升殿。

初献,奠爵,乐奏。

太祝令跪读祝文,讫,进奠神座前,皇帝还本位。

博士引太尉亚献,讫,謁者又引光禄勋终献。

皇帝不亲祠,则三公行事,而太尉初献,太常亚献,光禄勋终献。

齐永明九年正月,詔太庙四时祭,荐宣皇帝面起饼、鸭



友情链接: 九五查询  古籍史书  老黄历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5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