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典 职官典 第 二 十 二

  1. 九五查询
  2. 古籍查询
  3. 通典
《通典》 职官典 第 二 十 二 杜佑

职官四尚书上尚书省并总论尚书录尚书尚书令仆射左右丞左右司郎中员外郎附歷代尚书八座附歷代郎官歷代都事主事令史行台省尚书省并总论尚书昔尧试舜於大麓,领录天下事,似其任也。

周之司会,又其职焉。

郑玄注周礼云:「司会,若今尚书。

」秦时,少府遣吏四人在殿中,主发书,谓之尚书。

尚犹主也。

汉承秦置。

及武帝游宴后庭,始用宦者主中书,以司马迁为之。

中间遂罢其官以为中书之职。

至成帝建始四年,罢中书宦者,又置尚书五人,一人为仆射,四人分为四曹,通掌图书、祕记、章奏之事及封奏,宣示內外而已,其任犹轻。

至后汉则为优重,出纳王命,敷奏万机,盖政令之所由宣,选举之所由定,罪赏之所由正。

斯乃文昌天府,眾务渊藪,內外所折衷,远近所稟仰。

故李固云:「陛下之有尚书,犹天之有北斗。

斗为天喉舌,尚书亦为陛下喉舌。

斗斟酌元气,运\平四时;尚书出纳王命,赋政四海。

」赋,布也。

令及左丞,总领纲纪,无所不统。

仆射及右丞,分掌廩假钱谷。

隋志曰:「令总统之,仆射副令,又与尚书分领诸曹。

」汉初,尚书虽有曹名,不以为号。

及灵帝以侍中梁鵠为选部尚书,於是始见曹名,总谓之尚书台,亦谓之中台。

吴诸葛恪既定山越,孙权使尚书仆射薛综劳军,曰:「故遣中台近官,迎致犒赐之。

」大事八座连名,而有不合,得建异议。

自顺帝永建元年,初令三公、尚书入奏事。

其八座,具歷代尚书中。

二汉皆属少府。

蔡质汉仪曰:「凡三公、列卿、將、大夫、五营校尉行复道中,遇尚书令、仆射、左右丞郎、御史中丞、侍御史,皆辟车先相回避。

卫士传不得迕台官,台官过,乃得去。

」至晋宋以来,尚书官上朝及下,禁断行人,犹其制也。

魏置中书省,有监、令,遂掌机衡之任,而尚书之权渐减矣。

晋以后,所掌略同,八座丞郎初拜,並集都省交礼,迁职又解交,本汉制也。

至於晋、宋,唯八座解交,丞郎不復解交也。

梁陆杲迁尚书殿中曹郎,拜日,八座丞郎並到上省交礼。

而杲至晚,不及时刻,坐免官。

宋曰尚书寺,居建礼门內,亦曰尚书省,令若闕,则左仆射为省主。

亦谓之內台。

每八座以下入寺,门生隨入者各有差,不得杂以人士。

凡尚书官,大罪则免,小罪遣出。

遣出者百日无代人,听还本职。

宋顾琛为库部郎,以顾硕头寄尚书张茂度门名,而硕头与同席坐,琛坐此遣出。

又宋志曰:「今朝士诣三公,尚书丞郎诣令,仆射,尚书丞郎並门外下车履,度门閾,乃纳履也。

」其令及二仆射出行分道之制,与中丞同。

令、仆各给威仪十八人。

说在御史大夫篇。

自晋以后,八座及郎中多不奏事。

梁天监元年,詔曰:「自礼闈陵替,歷兹永久,郎署备员,无取职事。



友情链接: 九五查询  古籍史书  老黄历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5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