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九五查询
古籍史书
老黄历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4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4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
杜子美三
《艺苑雌黄》云:"庾信谓魏使尉瑾曰:‘昔在邺食蒲萄,殊美。 ’陈昭曰:‘作何状?’徐君房曰:‘有类软枣。 ’信曰:‘君殊不善体物,何不言似生荔枝?’荔枝之味,果中之至珍,盖有不可名言者。 故蔡君谟云:‘剥之凝如冰精,食之消如绛雪。 其味之至,不可得而状也。 ’魏文帝方之蒲萄,世讥其谬。 庾信亦复有此语。 彼《广志》谓子如石榴,(“志"原作"誌",今据宋本、徐钞本校改。
)其谬愈甚。
唐人形于赋咏者颇多,然亦未始遇夫真荔枝。
故张曲江作《荔枝赋》,是南海郡荔枝耳。
白乐天作《荔枝图序》,是巴峡间荔枝耳。
杜子美诗所谓‘红颗酸甜只自知’者,是泸戎荔枝耳。”
《遯斋闲览》云:"《荔枝谱》称:‘汉初,南越王尉佗以备方物。 和帝时,交趾七郡贡生荔枝。 (“郡"原作"年",今据宋本、徐钞本、明钞本校改。
)天宝中,涪州岁驿致之。
’未尝言及闽中者。
今广南夔梓所出,仅比闽中之下品。
是真荔枝,自唐其名未著。
今莆阳为天下第一。
然闽中佳者,六月方熟。
其四月熟者,谓之火山荔枝。
东坡有《四月十三日食荔枝诗》:‘海中仙人绛罗襦,红绡中单白玉肤。
’予诵之,未尝不爱其体物之工。
然其后云:‘似开江珧砍玉柱,更洗河豚烹腹腴。
’予意东坡未尝到闽中,亦不识真荔枝。
其曰‘四月十三日’,是特广南火山者耳,故其比类,仅与魏文帝、庾信等同科。
《荔枝谱》又云:‘火山,本出广南,四月熟,味甘酸,而肉薄,闽中近亦有之,山在梧州。
’按《寰宇记》云:‘《岭表录》:梧州府对岸西火山,山形高下大小,如桂林独秀山。
山下水澄,潭深无底。
其火,每三更夜见于山顶,一更初见火起,匝其顶,如野烧,甚者广十丈余,食顷而息。
或言其下水中有宝珠,光照于上,上有荔枝,四月先熟,以其地热,故为火山也。
沈佺期诗:身经火山热,颜入瘴乡低。
即此山也。
’予按《宋之问集》,有《早发韶州》一联云:‘身经火山热,颜入瘴江消。
’恐非佺期诗,盖《寰宇记》之误。”
苕溪渔隐曰:"东坡《四月十三日初食荔枝诗》注云:‘予尝谓荔枝味厚高格两绝,果中无比,惟江珧柱、河豚鱼近之耳。 ’又曰:‘仆尝问荔枝何所似?或曰:荔枝似龙眼,客皆笑其陋,实无所似也。 仆曰:荔枝似江珧柱。 应者皆怃然。 仆亦不辨。 ’此可谓善于比类者。 若魏文帝、庾信方之蒲萄,(“方"字原无,今据宋本、徐钞本、明钞本校补。
)乃至谬耳。
《艺苑雌黄》殊无鉴裁,遂言东坡比类,仅与魏文帝、庾信等同科。
若言闽、广荔枝高下不同则可,若言东坡不善比类,则不可也。”
《复斋漫录》云:"《唐书·礼乐志》:‘帝幸骊山,杨贵妃生日,命小部张乐长生殿,因奏新曲,未有名,会南方进荔枝,因名曰《荔枝香》,乐史所作。 ’《杨贵妃外传》亦云:‘新曲未有名,会南海进荔枝,因名焉。 ’故子美《病橘诗》云:‘忆昔南海使,奔腾献荔枝。 百马死山谷,到今耆旧悲。 ’又,《解闷诗》云:‘先帝贵妃今寂寞,荔枝还复入长安。 炎方每续朱樱献,玉座应悲白露团。 ’按《唐志》以荔枝贡自南方,《杨妃外传》为南海,杜诗亦以为南海及炎方:则明皇时,进荔枝自岭表明矣。 东坡诗乃以‘永元荔枝来交州,天宝岁贡取之涪’,张君房《脞说》以为忠州,何邪?当有辨其是非者。"
苕溪渔隐曰:"余观蔡君谟《荔枝谱》云:‘东京:交趾七郡贡生荔枝,十里一置,五里一堠,昼夜奔腾。 有毒虫猛兽之害。 临武长唐羌上书言状,和帝诏大官省之。 唐天宝中,妃子尤爱嗜,涪州岁命驿致之。 时诗人多所称咏此,张九龄赋之以托意。 ’又东坡《荔枝叹》云:‘十里一置飞尘灰,五里一堠兵火催。 颠坑仆谷相枕藉,知是荔枝龙眼来。 飞车跨山鹘横海,风枝露叶如新采。 宫中美人一破颜,惊尘溅血流千载。 永元荔枝来交州,天宝岁贡取之涪。 至今欲食林甫肉,无人举觞酬伯游。 ’皆以荔枝天宝时贡自涪州。 二公著谱作诗,意欲传于后世,其考之必审,不应有误。 盖唐都长安,视涪州为正南,荔枝由子午谷路进入。 《唐志》云南方,杜诗云炎方,悉指其方而言之也。 若《病橘诗》、《妃子外传》以为南海,则道里辽远,所记必误。 复斋信以为然,过矣!《荔枝谱》又云:‘洛阳取于岭南,长安来自巴蜀。 ’盖涪、忠二州,俱为巴蜀之地,境土相接。 白居易尝刺忠州,以其地多产荔枝,形于篇什,又图而序之。 余意君房《脞说》,因此遂言忠州也。 居易序云:‘荔枝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 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变去矣。 ’余顷在闽广,验此语信然。 矧传置之远,腐败之余,乌能适口也哉?"
苕溪渔隐曰:"东坡《荔枝词》云:‘闽溪珍献,过海云帆来似箭。 玉坐金盘,不贡奇葩四百年。 轻红酾白,雅称佳人纤手擘。 骨细肌香,恰似当年十八娘。 ’《荔枝谱》云:‘十八娘荔枝,色深红而细长,时人以少女比之。 俚传:闽王王氏有女第十八,好啖此品,因而得名。 其冢今在城东报国院。 (“冢"原作"家",今据宋本校改,下同。
)冢傍犹有此树。
’谱中又有将军荔枝云:‘是五代间人,有为此官者,种之,后人以其官号其树,而失其姓名之传。
’东坡云:‘惠州太守东堂祠,故相陈文惠公堂下,有公手树荔枝一株,郡人谓将军树。
今岁大熟,赏啖之余,下逮吏卒。
其高不可致者,纵猿取之。
诗云:丞相祠堂下,将军大树傍。
炎云骈火实,瑞露酌天浆。
烂紫垂先熟,高红挂远扬。
分甘遍钤下,也到黑衣郎。
’岂将军之号,偶尔同之邪?”
《艺苑雌黄》云:"《汉旧仪》:‘颛顼有三子,死而为疫鬼,一居江水为疟鬼,一居若水为罔两蜮鬼,一居人宫室区隅为小鬼,善惊小儿。 ’故韩退之有《谴疟鬼诗》:(“谴"原作"遣",今据宋本、徐钞本校改。
)‘屑屑水帝魂,谢谢无余辉。
如何不肖子,尚奋疟鬼威?’又云:‘咨汝之胄出,门户何巍巍。
祖轩而父顼,未昧于前徽。
’("昧"原作"沫",今据宋本、徐钞本校改。
)而其后又有‘湛湛江水清,归居安汝妃’之语,盖本于《汉旧仪》也。
此传杜诗能除疟,此未必然,盖其辞意典雅,读之者脱然,不觉沉疴之去体也。
而好事者乃曰:‘郑广文妻病疟,子美令取予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一联,诵之不已。
又令取虬髯似太宗,色映塞外青一联,诵之不已。
又令取子璋髑髅血模糊,手提掷还崔大夫一联诵之,则无不愈矣。
’此殊可笑。
借使疟鬼诚知杜诗之佳,亦贤鬼也,岂复屑屑求食于呕吐之间为哉?观子美有言:("言"原作墨丁,今据宋本、徐钞本、明钞本校补。
)‘三年犹疟疾,一鬼不销亡。
隔日搜脂髓,增寒抱雪霜。
徒然潜隙地,有腼屡鲜妆。
’则是疾也,杜陵正自不免。”
《复斋漫录》云:"子美《初月诗》:‘庭前有白露,暗满菊花团。 ’又:‘白露团甘子。 ’又,《江月诗》:‘玉露团清影。 ’又,绝句云:‘玉坐应悲白露团。 ’按谢惠连诗:‘团团满叶露。 ’谢玄晖:‘犹沾余露团。 ’庾信《挹得胥台露》诗:‘唯有团阶露,承睫共沾衣。 ’杜诗所本也。"
《复斋漫录》云:"‘昨日玉鱼蒙葬地,早时金碗出人间。 ’邓忠臣乃引茂陵玉碗为据。 少陵岂以玉碗为金碗哉?盖指卢充幽婚事也。"
《艺苑雌黄》云:"《诸将》内一联云:‘昨日玉鱼蒙地葬,早时金碗出人间。 ’注说金碗取孔氏《志怪》卢充事。 樗叟诗《杜拾遗》,亦用此说。 以予考之,非也。 《南史·沈炯传》云:‘炯尝独行,经汉武通天台,为表奏之,陈己思乡之意,云:甲帐珠帘,一朝零落;茂陵玉碗,遂出人间。 ’杜盖用此语也。 陈无己诗:‘初闻桥山送弓剑,宁知玉碗人间见。 ’"苕溪渔隐曰:"二说当以卢充幽婚事为是,盖有金碗之赠。 若沈炯事,乃是玉碗,又引无己诗为证,尤无谓也。"
《艺苑雌黄》云:"《荆楚岁时记》曰:‘七月七日,世谓织女牵牛聚会之日。 ’晋傅玄《拟天问》云:‘七月七日,织女牵牛会天河。 ’此则其事。 杜公瞻注云:‘此出于流俗小说,寻之经史,未有典据。 ’《诗》云:‘睆彼牵牛,(“睆"原作"皖",今据明钞本校改。
)不以服箱。
跂彼织女,终日七襄。
’说者以为二星,有名无实;即古诗所云:‘织女无机杼,牵牛不负轭。
’岂复能为夫妇,岁一聚会乎?《史记·天官书》云:‘牵牛为牺牲,其北河鼓。
河鼓大星上将左右。
’左右将,则是河鼓牵牛,大同小异。
《尔雅》云:‘河鼓谓之牵牛。
’李巡注云:‘河鼓牵牛,皆二十八宿名。
’郭璞注云:‘今荆楚人呼牛星为担鼓。
’此则河鼓之据。
《夏小正》言:‘七月初昏,织女正东向;十月,织女正北向。
’此皆据星也,亦无会合之文。
近代有此说耳。
曹植《九咏》曰:‘乘回风兮浮汉渚,目牵牛兮眺织女。
交有际兮会有期,嗟吾子兮来不时。
’注云:‘牵牛为夫,织女为妇,各处河之傍,七月七日,得一会同。
’《古歌辞》云:‘黄姑织女时相见。
’黄姑,即河鼓也,语讹所致。
汉武帝于昆明池中作二石人,为牵牛织女象,盖欲神异其水,比方河汉。
班固赋云:‘左牵牛兮右织女,似天汉之无涯。
’虽不云七月七日聚会,其意以为夫妇之象,天道深远,所不敢言也。
又,《岁时记》言纬书云:‘牵牛娶织女,取天帝二万钱下礼,久不还,被驱在营室。
言虽不经,有足为怪。
’《齐谐记》亦云:‘桂阳成武丁有仙道,常在人间,忽谓其弟曰:七月七日,织女当渡河,诸仙悉还宫,吾已被召,与尔别矣。
弟问曰:织女何事渡河?曰:暂诣牵牛。
世人至今云织女嫁牵牛焉。
’此类皆不足信。
故杜诗云:‘牵牛处河西,织女出其东。
万古永相望,七夕讵相同。
神光竟难候,此事终朦胧。
飒然精灵合,何必秋遂逢。
("逢"宋本、徐钞本、明钞本作"通"。
)盖亦不信有此事也。
世传又有乌鹊填河成桥,与夫乞巧穿针之事,皆无可据。
河鼓与牵牛,《史记》以为二星,《尔雅》以为一星,河字又或作何。”
苕溪渔隐曰:"《文选注》云:‘织女一名天女孙。 ’柳子厚《乞巧文》云:‘今兹孟秋七夕,天女之孙,将嫔于河鼓。 ’余尝和人《七夕诗》云:‘乞巧筵开玉露秋,(“开"原作"前",今据宋本、徐钞本、明钞本校改。
)一钩凉月挂西楼。
人间百巧方无奈,寄语天孙好罢休。
’”
《复斋漫录》云:"《文选·古诗》:‘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默默不得语。 ’(“默默"宋本、徐钞本作"脉脉"。
)梁刘孝仪《咏织女诗》:‘欲待黄昏至,含娇渡浅河。
’隋江总《七夕诗》:‘婉娈期今夜,飘飘渡浅流。
’王谨《七夕诗》:‘天河横欲晓,风驾俨应飞。
’故杜子美《天河诗》:‘牛女年年渡,何曾风波生。
’”《艺苑雌黄》云:"昔人文章中,多以兄弟为友于,以日月为居诸,以黎民为周余,以子姓为诒厥,以新婚为燕尔:类皆不成文理。 虽杜子美、韩退之亦有此病:岂非徇俗之过邪?子美云:‘山鸟山花吾友于。 ’又云:‘友于皆挺拔。 ’退之云:‘岂谓诒厥无基址。 ’又云:‘为尔惜居诸。 ’《后汉·史弼传》云:‘陛下隆于友于,不忍恩绝。 ’曹植《求通亲亲表》云:‘今之否隔,友于同忧。 ’《晋史》赞论中,此类尤多。 洪驹父云:‘此歇后语也。 顷有人年七十余,置一侍婢,年三十,东坡戏之曰:侍者方当而立岁,先生已是古稀年。 得无类是乎?’"苕溪渔隐曰:"友于之语,自陶彭泽已自承袭用之。 诗云:‘一欣侍温颜,再见喜友于。 ’然则少陵盖承之也。 且歇后语,苏、黄亦有之。 苏云:‘伯时有道真吏隐,饮啄不羡山梁雌。 ’黄云:‘断送一生惟有,破除万事无过。 ’然黄集此句,对偶甚工,后山以为妍而反嗜之,不以为病也。 又,《遯斋闲览》云:‘东坡在丰城,有老人生子求诗。 东坡问:翁年几何?曰:七十。 翁之妻,年几何?曰:三十。 戏作八句,警联云:圣善方当而立岁,乃翁已及古稀年。 今《艺苑》以为有人年七十余,置侍婢,仍窜易其诗。 ’记事之误,有如此,当以《遯斋》为正。"
《复斋漫录》云:"唐宰相郑綮为诗,好歇后句。 行第五,时人呼为‘歇后郑五’。 今人无有蓄其诗者。 惟旧史载其一联云:‘只有两行公廨泪,临行洒向渡头风。 ’真俳词也。 后之文士,不复作歇后体,以其非雅正。 独石曼卿因登第覆落,例受三班借职,赋诗一首,所谓‘无才且作三班借,请俸争如录事参’是也。 韩子苍云:‘唐人诗:落花满地寂寥红,独有离人万恨中。 回首池塘总无语,手弹珠泪与东风。 綮之意,此之意也,而词语顿异。 ’"许彦周《诗话》云:"老杜诗,不可议论,亦不必称赞,苟有所得,亦不可不记也。 如太宗,相者见之云:龙凤之姿,天日之表。 而杜诗云:‘真气惊户牗’,可谓简而尽。 又,《经昭陵》云:‘文物多师古,朝廷半老儒。 直辞宁僇辱,贤路不崎岖。 ’太宗智勇英特,武定天下,而能如此,最盛德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