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语林 辑佚

  1. 九五查询
  2. 古籍查询
  3. 唐语林
《唐语林》 辑佚 王谠

唐建中初,士人韦生移家汝州,中路逢一僧,因与连镳,言论颇洽。

日将夕,僧指路歧曰:"此数里是贫道兰若,郎君能垂顾乎?"士人许之,因令家口先行,僧即处分从者供帐具食。

行十余里,不至,韦生问之,即指一处林烟曰:"此是矣。"

及至,又前进。

日已昏夜,韦生疑之。

素善弹,乃密於靴中取张卸弹,怀铜丸十余,方责僧曰:"弟子有程期,适偶贪上人清论,勉副相邀。 今已行二十里,不至,何也?"僧但言且行是。

僧前行百余步,韦生知其盗也,乃弹之僧,正中其脑。

僧初若不觉,凡五发中之,僧始扪中处,徐曰:"郎君莫恶作剧。"

韦生知无可奈何,亦不复弹。

良久,至一庄墅。

数十人列火炬出迎。

僧延韦生坐一厅中,笑云:"郎君勿忧。"

因问左右:"夫人下处如法无?"复曰:"郎君且自慰安之,即就此也。"

韦生见妻女别在一处,供帐甚盛。

相顾涕泣。

即就僧,僧前执韦生手曰:"贫道,盗也。 本无好意。 不知郎君艺若此,非贫道亦不支也。 今日固无他,幸不疑耳。 适来贫道所中郎君弹悉在。"

乃举手搦脑后,五丸坠焉。

有顷布筵,具蒸犊,犊上刀子十余,以齑饼环之。

揖韦生就座,复曰:"贫道有义弟数人,欲令谒见。"

言已,朱衣巨带者五六辈列於阶下。

僧呼曰:"拜郎君,汝等向遇郎君,即成齑粉矣!"食毕,僧曰:"贫道久为此业,今向迟暮,欲改前非,不幸有一子,技过老僧,欲请郎君为老僧断之。"

乃呼飞飞出参郎君。

飞飞年才十六七,碧衣长袖,皮肉如腊。

僧曰:"向后堂侍郎君。"

僧乃授韦一剑及五丸,且曰:"乞郎君尽艺杀之,无为老僧累也。"

引韦入一堂中,乃反锁之。

堂中四隅,明灯而已。

飞飞当堂执一短鞭。

韦引弹,意必中,丸已敲落。

不觉跃在梁上,循壁虚蹑,捷若猱ㄑ。

弹丸尽,不复中,韦乃运剑逐之,飞飞倏忽逗闪,去韦身不尺,韦断其鞭数节,竟不能伤。

僧久乃开门,问韦:"与老僧除得害乎?"韦具言之,僧怅然,顾飞飞曰:"郎君证成汝为贼也,知复如何?"僧终夕与韦论剑及弧矢之事。

天将晓,僧送韦路口,赠绢百疋,垂泣而别。

"《太平广记》卷一九四题作《僧侠》,云出《唐语林》,汪绍楹校曰:"明钞本作出《酉阳杂俎》""信州一{宀娄}士。

有人乞州图,因浣染为裙,墨迹不落。

会邻邀之,出数妓,设酒。

良久,一婢惊报云:"君子误烧裙。"

其人遽问所损处,婢曰:"正烧着大云寺门楼。"

"《类说》卷三二《语林》题作《州图为裙》"李福妻裴忌妒。

福镇滑台,有以女奴献者。

福曰:"吾官至节度使,指使者不过奴隶,夫人得无甚乎?"裴曰:"未知公所欲者。"

福指所献奴,裴许诺。

福赂左右:"夫人沐发,必来告。"

既告,福乃佯为腹痛,促召女奴;既往,左右亦以白裴。

裴遽出发盆中,跣问所苦。

福业以病为言,即若不可忍状,裴乃以药小便中进之。

明日,监军、从事来问候,福具告之,大笑。

"《类说》卷三二《语林》题作《腹痛召女奴》"

御史大夫李季卿宣慰江南,至临淮。

或言常伯熊善茶者,李公请之。

伯熊着黄衫、乌纱帽,手执茶器,口诵茶名,区别指点,左右刮目。

茶熟,李公为啜两杯。

至江外,又召陆鸿渐。

渐身衣野服,随茶具而入,既坐,敷摊如伯熊故事。

公心鄙之。

茶毕,令奴子取钱三十文酬前茶博士。

鸿渐久游江介,通狎胜流,至此羞愧,复著《毁茶论》。

"《类说》卷三二《语林》题作《煎茶博士》"

令狐相,每朝廷大事,一取决于子氵高,如元载之伯和,李吉甫之德裕。

"《类说》卷三二《语林》题作《政事取决于子》"士人初登荣进迁除,尉贺欢宴,谓之"烧尾宴"。

尝有虎,变为人,惟尾不化,须焚除乃得成人。

以蒙初授,如虎得为人,本尾犹在。

一云:新羊入群,诸羊所触,不相亲附,火烧其尾则定。

"《类说》卷三二《语林》题作《烧尾士人》"

人家有小虫,至微而响甚,细寻之,卒不可见,谓之"窃虫"云。

有此者不祥。

此虫大如胡麻,如鼠负,有两头,白色,振其头则有声。

窗壁暗黑处多有之。

拾遗孟昌朝贬贺州,作《窃虫赋》,比之鬼,似不识此意。

"《类说》卷三二《语林》题作《窃虫》"有人患应病,问医官苏澄,澄云:"古无此方。 吾选《本草》,尽天下药物,试将读之。"

每发一声,腹中辄应;惟至一药,再三无声。

澄因处方,以此药为主,其疾自除。

"《类说》卷三二《语林》题作《应病》"

杜河南兼聚书万卷,每卷后题云:"请俸写来手自校,汝曹读之知圣道,坠之鬻之为不孝。"

"《类说》卷三二《语林》题作《请俸写书》"李远为杭州刺史,嗜啖绿头鸭。

贵客经过,无他馈饷,相厚者乃绿头鸭一对而已。

"《类说》卷三二《语林》题作《嗜绿头鸭》"文宗以前无门状。

自李卫公贵盛,百官无以希取其意,以旧刺"原注:即今之名纸"留其御候起居,号为门状。

"《类说》卷三二《语林》题作《门状》"

王彦伯医既著,列三四灶,煮药于庭。

老幼塞门来请。

彦伯指曰:"热者饮此,寒者饮此,风者、气者饮此。"

皆饮而去。

"《白孔六帖》卷十一《灶》引《唐语林》"

韩会与名辈号"四夔",会首而善歌妙绝。

"《白孔六帖》卷六一《歌》引《唐语林》"周郑客唐衢,有文学,老而无成。

善哭,发声哀切,闻者泣下。

常游太原,遇享军,酒酣乃哭,满座不乐,主人为罢。

"《白孔六帖》卷六四《哭》引《唐语林》"

陈谏强记。

染人岁籍所染绫帛,寻丈尺寸,为簿合围,谏泛览,悉记之。

"《白孔六帖》卷八四《染》引《唐语林》"

卢昂主福建盐铁,有瑟瑟枕,大如斗。

宪宗召市人估其直,或云"至宝无价",或云"美石,非真瑟瑟。 "程大昌《演繁露》卷十五《瑟瑟》引《唐语林》"崔殷梦知举,吏部尚书归仁晦托弟仁泽,殷梦唯唯而已。 无何,仁晦复诣托之,至于三四。 殷梦敛色端笏,曰:“某见进表让此官矣。"

仁晦始悟己姓,殷梦讳也。

"《容斋续笔》卷十一《唐人避讳》条引《语林》"

高宗朝改门下省为东台,中书为西台,尚书省为文昌台,故御史台呼南台。

南朝同。

武后朝,御史有左、右肃政之号,当时亦谓之左台、右台,则宪府未曾有东台、西台之称,惟俗间呼在京为西台,东都为东台。

李栖筠为御史大夫,后人不名者,呼为"西台",不知出何故事?岂以其名上有"栖"字故邪?赵历祠部郎,同舍多以祠曹为目,因质之曰:"祠部,改后唯有职祠、司二号,无祠曹之名。"

为以后汉疏宠辟司徒府,转为辞曹,掌天下狱讼,其平决无不厌伏;又晋朝荆州人为羊讳嫌名,改户曹为祠曹,故误呼耳。

"《永乐大典》卷之二千六百六《台·西台》引《唐语林》"

武宗王才人有宠。

帝身长大,才人亦类。

帝每从禽作乐,才人必从。

常令才人与帝同装束。

苑中射猎,帝与才人南北走马,左右有奏事者,往往误奏于才人前,帝以为乐。

帝好道术,召天下方士殆尽。

五年秋,王才人谓宣徽使曰:"圣人日日对药炉,服神丹,言我取不死。 今身上变差事,道士称换骨皆如此,某独为忧也。"

宣徽使固求变见状,才人忍泪不敢语。

外人虽未知帝得疾,但讶稀畋猎也。

明年正月,不御紫宸殿、不开延英门向百日,中外始公言帝病。

顷刻无才人见,卧起益酸痛,饮食益辛苦。

一日,帝熟顾才人曰:"吾气息奄微,情虑杳杳,将不久矣!顾以别汝。"

对曰:"陛下春秋鼎盛,又尝服不死药,圣寿必无疆,何忽出不祥语?"帝曰:"吾於汝且同外庭臣耶?恶用作形迹意!脱不如汝所对,而千秋万岁,何以报我?"才人欲恸,恐惊帝,乃曰:"帝若忽厌四海,妾当同日死。"

帝哽咽闭目不喘息者少顷,忽曰:"诚如汝言,当何为?"曰:"妾止於缢。"

帝引手取巾授才人曰:"以此!以此!"帝遂向壁不语。

后数日,帝疾亟。

才人久侍帝,归寝,浓妆洁服如常日。

乃尽取服玩与内家,持帝所授巾至前,见帝已崩,自缢而绝。

宣宗即位,赠贵妃,命与端陵同日时掩。

其圹在端陵柏城内西南。

又有名才人随灵驾行慢城内,每夕望端陵焚钱帛衣物,风吹火燔所止。

"《永乐大典》卷之二千九百七十二《人·才人》引《唐语林》"

武宁节度使康季荣不恤军士,部曲噪而逐之,投于岭外。

上以直金吾大将军田牟曾为徐州,有政声,开延英召对,再命往镇。

"《永乐大典》卷之一万八千二百九《将·军士逐将》引《唐语林》"



友情链接: 九五查询  古籍史书  老黄历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5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