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会要 卷 九 十

  1. 九五查询
  2. 古籍查询
  3. 唐会要
《唐会要》 卷 九 十 王溥

闭糴开元二年闰二月十八日敕。

年岁不稔。

有无须通。

所在州县。

不得闭糴。

各令当处长吏检校。

上元元年九月敕。

先缘诸道闭糴。

频有处分。

如闻所在米粟。

尚未流通。

宜令诸节度观察使。

各將管內捉搦。

不得輒令闭糴。

大歷十一年六月十三日敕。

自今以后。

所在一切不得闭糴。

及隔绝榷税。

贞元九年正月詔。

诸州府不得輒有闭糴。

太和三年九月敕。

河南河北诸道。

频年水患。

重加兵役。

农耕多废。

粒食未丰。

比令使臣分路賑恤。

冀其有济。

得接秋成。

今诸道谷尚未减贱。

而徐泗管內。

又遭水潦。

如闻江淮诸郡。

所在丰稔。

困於甚贱。

不但伤农。

州县长吏。

苟思自便。

潜设条约。

不令出界。

虽无明榜。

以避詔条。

而商旅不通。

米价悬异。

致令水旱之处。

种植无资。

宜令御史台拣择御史一人。

於河南巡察。

但每道每州界首。

物价不等。

米商不行。

即是潜有约勒。

不必更待文榜为验。

便具事状。

及本界刺史县令观察判官名衔闻奏。

河南通商之后。

淮南诸郡。

米价渐起。

展转连接之处。

直至江西湖南荆襄以东。

並须约勒。

依此举勘闻奏。

仍各委观察使审详前后敕条。

与御史相知。

切加访察。

不得稍有容隱。

咸通七年十月二十三日。

御史台奏。

今后如有所在闻闭糴者。

长吏必加贬降。

本判官录事参军並停见任。

书下考。

仍勒州县各以版榜写录此条。

悬示百姓。

每道委观察判官。

每州委录事参军勾当。

逐月具申闭糴事由申台。

从之。

和糴证圣元年三月二十一日敕。

州县军司府官等。

不得輒取和糴物。

亦不得遣人替名代取。

兴元元年闰十月詔。

江淮之间。

连岁丰稔。

迫於供赋。

颇亦伤农。

收其有余。

济彼不足。

宜令度支於淮南浙江东西道加价和糴三五十万石。

差官般运\。

於诸处减价出糴。

贵从权便。

以利於民。

贞元二年九月。

度支奏。

京兆。

河南。

河中。

同。

华。

陕。

虢。

晋。

絳。

鄜。

坊。

丹。

延等州府。

夏秋两税青苗等钱物。

悉折糴粟麦。

所在储积。

以备军食。

京兆府兼给钱收糴。

每斗於时估外。

更加钱纳於太仓。

詔可之。

其年十一月。

度支奏。

请於京兆府折明年夏税钱二十二万四千贯文。

又请度支给钱。

添成四十万贯。

令京兆府今年內收糴粟麦五十万石。

以备军仓。

詔从之。

四年八月詔。

京兆府於时价外。

加估和糴。

差清强官先给价直。

然后贮纳。

续令所司。

自般运\。

载至太仓。

并差御史分路访察。

有违敕文。

令长以下。

当重科贬。

先是。

京畿和糴。

多被抑配。

或物估踰於时价。

或先敛而后给直。

追集停拥。

百姓苦之。

及闻是詔。

莫不欢忻乐输焉。

元和七年七月。

户部侍郎判度支卢坦奏。

今冬诸州和糴贮粟。

泽潞四十万石。

郑滑易定各一十五万石。

夏州八万石。

河阳一十万石。

太原二十万石。

以今秋丰稔。

必资蓄备。

其泽潞易定郑滑河阳。

委本道差判官和糴。

各於时价每斗加十文。

所冀民知劝农。

国有常备。

从之。

长庆元年二月敕。

春农方兴。

种植是切。

其京北京西和糴使宜勒停。

先是。

度支以边储无备。

请置和糴使。

经年无效。

徒扰边民。

故罢之。

四年八月。

詔於关內及关外。

折糴和糴粟一百五十万石。

用备飢歉。

其和糴价。

以户部钱充。

收贮。

寻常不得支用。

宝歷元年八月。

敕以两京河西大稔。

委度支和糴二百万斛。

以备灾沴。

大中六年五月敕。

自收关陇。

便討党项。

边境生民。

皆失活业。

连属艰食。

遂不寧居。

兼军储未得殷丰。

切在多方赡助。

今年京畿及西北边。

稍似时熟。

即京畿人家。

竞搬运\斛入城。

收为蓄积。

致使边塞粟麦。

依前踊贵。

兼省司和糴。

亦颇艰难。

其弊至深。

须有釐革。

其京西北今年夏秋斛。

一切禁断。

不得令入京畿两界。

其年六月敕。

近断京兆斛入京。

如闻百姓多端以麦造?入城货易。

所费亦多。

切宜所在严加觉察。

不得容许。

食实封数旧例。

凡有功之臣。

赐实封者。

皆以课户先准户数。

州县与国官邑官。

执帐供其租调。

各准配租调。

远近州县官司。

收其脚直。

然后付国邑官司。

其下亦准此。

入国邑者。

收其庸。

安国相王。

太平公主。

各一万户。

神龙元年十一月六日敕。

安乐公主四千户。

长寧公主三千五百户。

神龙元年十二月二日敕。

卫王温王各二千五百户。

同上月敕。

寧王宪。

薛王业。

庆王潭。

忠王亨。

棣王洽。

鄂王清。

各二千户。

开元二十一年四月一日敕。

荣王琬以下。

各三千户。

开元二十三年七月二十三日敕。

楚王豫。

一千户。

至德二载十二月十五日敕。

雍王适。

二千户。

宝应二年七月十一日敕。

郭子仪。

二千户。

大歷十四年闰五月十五日敕。

浑瑊。

一千八百户。

检年月未获。

裴寂。

一千五百户。

贞观二十三年九月八日敕。

荆王元景。

二千五百户。

武德九年十月八日敕。

武三思。

一千五百户。

神龙元年正月五日敕。

李光弼一千五百户。

广德二年七月十一日敕。

仆固怀恩。

一千五百户。

同上月日敕。

长孙无忌。

王君廓。

尉迟敬德。

房元龄。

杜如晦。

各一千三百户。

並武德九年十月八日敕。

至永徽元年十一月二十八日詔。

房元龄所封。

不须依例减降。

新都。

宜城。

定安公主。

各一千三百户。

並神龙元年十月三日敕。

长孙顺德。

柴绍。

罗艺。

赵郡王孝恭。

各一千二百户。

同上敕。

王武俊。

一千二百户。

检敕未获。

刘宏基。

一千一百户。

显庆元年敕。

李勣。

一千一百户。

总章元年十二月敕。

韩游瑰。

一千一百户。

检敕未获。

侯君集。

张公谨。

刘师立。

各一千户。

武德九年十月八日敕。

武士?。

一千户。

显庆四年七月敕。

武攸暨。

一千户。

神龙元年正月十八日敕。

宣城公主。

一千户。

神龙元年十二月二日敕。

薛崇简。

一千户。

唐隆元年六月二十五日敕。

邠王守礼。

一千户。

唐隆元年七月四日敕。

永穆公主。

一千户。

开元十年敕。

乐安王瑗。

一千户。

开元二十四年七月十四日敕。

高都公主以上。

各一千户。

开元二十五年四月二十七日敕。

鱼朝恩。

一千户。

大歷五年三月敕。

田承嗣。

一千户。

大歷八年二月三日敕。

高士廉。

九百户。

段志元。

九百户。

贞观元年敕。

魏征。

九百户。

贞观十七年正月敕。

李晟。

李元諫。

各九百户。

检敕未获。

李湛。

八百户。

神龙元年正月十八日敕。

李辅国。

八百户。

宝应元年三月三日敕。

宇文士及。

秦叔宝。

程知节。

各七百户。

武德九年十月八日敕。

李多祚。

敬暉。

桓彦范。

张柬之。

崔元暐。

並七百户。

神龙元年十二月二日敕。

姜皎。

七百户。

先天二年七月十八日敕。

刘幽求。

七百户。

先天二年八月十一日敕。

马燧。

七百户。

唐朝臣。

五百五十户。

检敕未获。

安兴贵。

安修仁。

唐俭。

竇轨。

屈突通。

萧瑀。

封德彝。

刘义节。

各六百户。

武德九年十月八日敕。

温嘉顺。

六百户。

检敕未获。

魏元忠。

五百五十户。

神龙元年十二月二日敕。

李靖。

五百户。

贞观四年八月敕。

永徽二年十月九日詔。

李靖所食封。

不须减。

段秀实。

五百户。

李抱真。

五百户。

兴元二年二月敕。

陈仙奇。

五百户。

贞元二年四月敕。

以杀李希烈功也。

李愬。

五百户。

元和十二年十一月敕。

刘悟。

五百户。

元和十四年二月敕。

以杀李师道功也。

田宏正。

三百户。

张子良。

田少卿。

李奉仙。

各一百五十户。

元和二年十一月敕。

以擒李锜功也。

史奉敬。

五十户。

长庆元年二月敕。

以破吐蕃功也。

缘封杂记贞观二十三年九月八日敕。

诸王並宜食一千户封。

霍王元轨常使国令征封。

令自请依诸国赋。

贸易取利。

元轨曰。

汝为国令。

当正吾失。

反说吾以利耶。

神龙二年七月十四日制。

功臣段志元。

屈突通。

萧瑀。

李靖。

秦叔宝。

长孙顺德。

刘宏基。

宇文士及。

钱九陇。

程知节。

庞卿惲。

竇悰。

苑君璋。

李子和。

张平高。

张公谨。

梁恪仁。

安修仁。

秦行师。

独孤卿云。

苏定方。

李安远。

郑仁泰。

杜君绰。

李孟尝等二十五家。

所食实封。

並依旧给。

其年十一月一日敕。

皇太子在藩府日。

所食卫府封物。

每年便纳东宫。

给事中卢灿駮奏曰。

伏以皇太子处继明之重。

当主鬯之尊。

岁时限用。

自可有司供擬。

又据周礼。

诸司应财器。

岁终则会。

唯王及太子不会。

此则储蓄之费。

咸与王同。

今与列国诸侯齐衡食封。

岂所谓宪章古昔。

垂法將来者也。

上纳其言。

十一月五日敕停。

景龙二年九月敕。

诸色应食实封。

一定以后。

不得輒有移改。

三年敕。

应食封邑者。

一百四十余家。

应出封户凡五十四州。

皆天下膏腴物产。

其安乐太平公主封。

又取富户。

不在损免限。

百姓著封户者。

甚於征行。

十一月。

河南巡院监察御史宋务光上疏曰。

臣闻分珪列土。

各有方位。

通邑大都。

不以封锡。

前猷未远。

古义亦深。

自顷命侯。

稍殊旧式。

莫居墝瘠。

专择雄奥。

徐州贡土。

方色已乖。

寢邱辞封。

让德不嗣。

且滑州者。

国之近甸。

密邇帝畿。

地出縑紈。

人多趋附。

所以列县惟七。

分封有五。

王赋少于侯租。

入家倍于输国。

求诸既往。

实所未闻。

每科封丁。

有甚征艺。

因而失业。

莫返其居。

此土风俗。

逃者旧少。

顷日波散。

良缘封多。

伏愿稍减封户。

散配余州。

下息疲甿。

上尊古制。

则公侯不失于采地。

流民得还於故乡。

诸州封户。

亦望准此。

又征封使者。

往来相继。

既劳传驛。

甚扰公私。

请附租庸。

每年送纳。

望停封使。

以静下人。

仍编入新格。

庶为永例。

又闻五等崇荣。

百王盛典。

自非荆茅懿戚。

寇邓鸿勋。

无以誓彼山河。

酬其爵土。

近者封建。

颇缘恩泽。

功无横草。

人已分茅。

遂使沃壤名藩。

多入侯国。

邑收家税。

半於天府。

经费不足。

盖亦有由。

窃见武德之初。

建侯故事。

於时天室新定。

王业开创。

佐命如云。

谋\臣如雨。

然而封者。

不过十数人。

今礼乐承平。

邦家继世。

有象贤旧德之裔。

无野战攻城之勤。

至於命封。

不合全广。

论功谢於前业。

食邑多於往时。

既减边储。

实亏国用。

伏惟酌宗周之前训。

咨武德之旧章。

地匪宗盟。

勋殊社稷。

不宜加於实邑。

自可宠以虚名。

如此则庶绩其凝。

彝伦攸敘。

臣忝当廉问。

备採风谣。

见此不安。

岂敢自默。

知必被封家所疾。

顾尝以报国为心。

乞择愚言。

访诸朝宰。

秋毫有益。

夕死无忧。

兵部尚书韦嗣立上疏曰。

臣窃见食封之家。

其数甚眾。

昨闻户部云。

用六十余万丁。

一丁两疋。

计一百二十万疋以上。

臣顷在太府。

知每年庸调。

绢数多不过百万。

少则七八十万以来。

比诸封家。

所入全少。

臣闻自古封茅土。

列山河。

皆须业著经纶。

功申草昧。

然后配宗庙之享。

承带礪之恩。

往者皇运\之初。

功臣共定天下。

当食封纔祇三二十家。

今以恩泽受封。

至百十四家以上。

国家租赋。

大半私门。

私门资用有余。

国家支计不足。

有余则或致奢僭。

不足则坐致忧危。

制国之方。

岂谓为得。

封户之物。

诸家是征。

或是官典。

或是奴仆。

多挟势骋威。

凌蔑州县。

凡是封户。

不胜侵渔。

若户不满丁。

物送太府。

封家但於右藏请受。

不得輒自征催。

则不免侵渔。

人冀苏息。

唐隆元年六月十三日敕。

安国相王。

镇国太平公主。

宜各食一州全封。

其州公主自简。

太极元年正月制。

皇太子妃王氏。

预闻祕策。

潜图义举。

父仁皎食实封三百户。

开元三年五月敕。

封家总合送入京。

其中有別敕许人就领者。

待州征足。

然后一时分付。

征未足闻。

封家人不得輒到出封州。

亦不得因有举放。

违者禁身闻奏。

四年三月十八日。

宰臣奏对。

诸国请自始封至曾孙者。

其封户三分减一。

制可之。

十年十一月敕。

中书门下。

宜共食实封三百户。

自我礼贤。

为百世法。

其年。

加永穆公主封一千户。

初。

永穆等各分五百户。

左右以为太薄。

上曰。

百姓租赋者。

非吾有也。

斯皆宗庙社稷。

苍生是为尔。

边隅战士。

出万死不顾一生。

所赏赐纔不过一二十疋。

此辈何功於人。

顿食厚封。

约之使知俭嗇。

不亦可乎。

左右以长公主皆二千户。

请与比。

上曰。

吾尝读后汉书。

见明帝曰。

朕子不敢望先帝。

车服皆下之。

未尝不废卷叹息。

汝柰何欲令此辈望长公主乎。

左右不敢復言。

至是。

公主等车服殆不给。

故加焉。

自后公主皆封一千户。

遂成其例。

至干元元年三月一日。

诸公主宜各给五百户。

郡主县主据元赐户数三分各给二分並以宣越明衢婺等州给。

十一年五月十日敕。

请诸食实封。

並以丁为限。

不须一分入官。

其物仍令出封州隨庸调送入京。

其脚以租脚钱充。

並於太府寺纳。

然后准给封家。

其年九月十二日敕。

亲王公主等封物。

宜隨官庸调。

隨驾所在。

送至京都赐坊。

令封家就坊请受。

余食封家。

不在此限。

仍令御史一人。

及太府寺官检校分付。

使给了牒。

二十二年九月敕。

诸王公以下食封薨。

子孙应承袭者。

除丧后十分减二。

仍具所食户数奏闻。

无后者。

百日后除。

诸名山大川及畿內县。

並不封。

天宝六载三月六日。

户部奏。

诸道请食封人。

准长行旨。

三百户已下。

户部给符就州请受。

三百户已上。

附庸使送两京太府寺赐坊给付者。

今缘就州请受。

有损於人。

今三百户以下。

尚许彼请。

公私之间。

未免侵扰。

望一切送至两京。

就此给付。

即公私省便。

侵损无由。

又准户部式节文。

诸食封人身歿以后。

所得封物。

隨其男数为分。

承嫡者加一分。

至元孙即不在分限。

其封总入承嫡房。

一依上法为分者。

若如此。

则元孙诸物。

比于嫡男。

计数之间。

多校数倍。

举轻明重。

理实未通。

望请至元孙以下。

准元孙直下一房。

许依令式。

余並请停。

唯享祭一分。

百世不易。

自然爭竞永息。

勋庸无替。

永泰二年正月十六日敕。

自今已后。

子孙袭实封。

宜减半。

永为常式。

至三月十八日敕。

应请封家。

三分给二分。

待兵革稍寧。

即当全给。

大歷十一年九月二十四日敕。

诸公主封物。

公主薨后。

三年不须停。

兴元元年正月敕。

诸军诸道诸使应付奉天及进收京城將士等。

或百战摧敌。

或万里勤王。

扞国全城。

驱除大憝。

济危难者其节著。

復社稷者其业荣。

我图尔功。

特加彝典。

锡名酬赋。

永世无穷。

宜並赐名奉天定难功臣。

其有食实封者。

子孙相继。

世世不绝。

贞元二年五月。

故尚父汾阳王子仪。

实封二千户。

宜准式减半。

余以分袭。

曖可袭代国公。

通前袭三百户。

晞可袭二百五十户。

曙可袭二百五十户。

?可袭二百二十五户。

七年三月。

户部奏。

伏以周汉故事。

有功即加地。

有罪即夺国。

即明赏罚。

方申沮劝。

其犯除名以上罪。

有实封。

准法合除。

比来因循。

兼不申举。

自今以后。

应实封人。

或人缘罪犯。

其尚书省及本军本使本贯奏状。

请令並標实封户数。

本配州名同奏。

敕下户部。

以为凭据。

其犯徒罪。

三分望夺一分。

流罪夺一半。

除名以上罪。

即准法悉除。

並以本犯条论。

不在减赎之限。

其奉特敕贬謫。

验制词內所犯无正条者。

伏请准流罪夺一半。

敕旨。

依奏。

其年十一月敕。

诸公主每年各给封物七百端疋屯。

依旧例。

春秋两限支给。

诸郡主每季各赐钱一百贯文。

县主每季各赐钱七十贯文。

八年八月。

户部奏。

准贞元七年三月二十日敕节文。

比来食实封人。

多不依令式。

皆身歿之后。

子孙目申请传袭。

伏请自今以后。

并今日以前。

应食实封人。

并一年內。

准式具合袭子孙官品年名。

并母氏嫡庶。

於本贯陈牒。

如无本贯。

即於食封人本任本使申牒。

如合袭人有罪疾及身死者。

亦限一周年內申牒。

请立以次合袭人。

仍具家口陈牒。

请附籍帐。

本贯勘责当家及亲近。

如实是嫡长。

即与责保。

准式附贯。

然后申省。

到后即取文武职事三品正员一人充保。

敕旨。

宜依。

二十一年七月六日敕。

应食实封。

其节度使宜令百户给八百端疋。

若是绢。

兼给绵六百两。

伏以食封本因赏功。

封之多少。

视功之厚薄。

不以官位散要。

別置等差。

其节度使兼宰相。

准贞元二十年以前旧例处分。

从之。

元和五年六月。

户部侍郎判度支李夷简奏。

应给食实封官。

自贞元十三年以后。

节度使宰相。

每百户给八百端疋。

若是绢。

更给绵六百两。

节度使不兼宰相。

每百户给四百端疋。

军使及金吾诸卫將军大將军。

每百户给三百五十端疋。

內外官禄武德元年十二月。

因隋制。

文武官给禄。

正一品。

七百石。

从一品。

六百石。

正二品。

五百石。

从二品。

四百六十石。

正三品。

四百石。

从三品。

三百六十石。

正四品。

三百石。

从四品。

二百六十石。

正五品。

二百石。

从五品。

一百六十石。

正六品。

一百石。

从六品。

九十石。

正七品。

八十石。

从七品。

七十石。

正八品。

六十石。

从八品。

五十石。

正九品。

四十石。

从九品。

三十石。

並每年给。

贞观二年二月二十日詔。

官人得上考。

给一季禄。

至三年正月十一日。

官得上下考。

亦给。

其年六月詔官人出使。

皆廩其妻子。

至十二月詔。

外官新任。

多有匱乏。

准品计日给粮。

八年。

中书舍人高季辅上表曰。

仕以应务。

亦以代耕。

外官卑品。

犹未得禄。

既离乡井。

理必贫煎。

但妻子之恋。

贤知犹累其怀。

飢寒之切。

夷惠罕全其行。

为政之道。

期于易从。

若不恤其匱乏。

唯欲励其清俭。

凡在末品。

中庸者多。

正恐巡察岁出。

輶轩继轨。

不能肃其侵渔。

何以求其政术。

今户口渐殷。

廩仓已实。

斟量给禄。

使得养亲。

然后督以严科。

责其报效。

则庶官毕力。

物议斯允。

永徽元年八月詔。

文武五品以上。

解官充待者。

宜准致仕人例。

给半禄。

光宅元年十月二十日敕。

诸內外官禄料赐会。

二事已上。

皆据上日给。

新授官未上。

所司及承敕使差充使者。

禄料并考第。

一事已上。

並不在与限。

如別敕应差使者。

京官以敕出日。

外官以敕符到日。

为上日。

若新授外仍直诸司者。

上日同京官。

即旧人应替。

先別敕定名。

充使未回。

两应给而无正课料者。

以当处官料充。

职田据新人上日为断。

不別给旧人。

因使应別给者。

经一季虽未了。

不在给限。

其制敕授官。

虽敕符先到。

未上者。

旧人无犯。

不在停限。

天宝二年十一月十六日敕。

京官兼太守等官。

俸料两给者。

宜停其外官。

太守兼京官。

除准式。

亲王带京官。

外任官。

副大將军。

副使。

知军。

及正事京官兼內外官知政事。

据文合兼给者。

余並从一处给。

任逐稳便。

十四载八月敕。

在京文武九品以上正员官。

既亲於职务。

可谓勤心。

自今以后。

每月给俸食杂用防阁庶仆等。

宜十分为率。

加二分。

其同正员官。

加一分。

仍永为常式。

至德二载四月敕。

天下郡府及县官禄。

白直品子等课。

从今年正月一日以后。

並量给一半。

事平之后。

当续支还。

贞元七年十二月敕。

郡主婿授检校四品京官。

户部每月给料钱三十贯文。

度支给禄粟一百二十石。

县主婿检校五品京官。

户部每月给料钱一十贯文。

度支给禄米一百石。

大中三年九月敕。

秦州刺史禄粟。

每月给五十一石。

原州威州刺史禄粟。

每月各给四十一石。



友情链接: 九五查询  古籍史书  老黄历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4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