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九五查询
古籍史书
老黄历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5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5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
转运\盐铁总敘皇朝自武德永徽以后。
姜行本。
薛大鼎。
褚朗。
皆以漕运\上言。
然未能通济。
其后监察御史王师顺。
运\晋絳之粟。
於河渭之间。
增置渭桥仓。
自师顺始也。
开元二年。
河南尹李杰为水运\使。
大兴漕事。
十八年。
宣州刺史裴耀卿上言。
请依旧法。
敖仓於河口立输场以受米。
置河阴县。
及河阴。
柏崖。
集津三门仓。
凿崖开山。
以车运\数十里。
积於太原仓。
以利漕运\。
上从之。
拜耀卿江淮转运\使。
仍以郑州刺史崔希逸。
河南少尹萧炅为之副。
转运\盐铁之有副使。
自此始也。
耀卿主之三年。
凡运\六七百石。
省陆运\之佣三千万。
旧制。
东都含嘉仓。
积江淮之米。
载以大舆。
运\而西至於陕。
三百里率两斛计佣钱千。
此耀卿所省之数也。
明年。
耀卿拜侍中。
而萧炅代焉。
二十五年。
运\米一百万石。
二十九年。
陕郡太守李齐物。
凿三门山以通运\。
辟三门巔。
踰巖险之地。
俾负索引舰。
昇於安流。
自齐物始也。
天宝二载。
韦坚代萧炅。
以滻水作广运\潭於望春之东。
而藏舟焉。
是年。
杨釗以殿中侍御史为水陆运\使。
以代韦坚。
先是。
米至京师。
或砂砾糠秕。
杂乎其间。
开元初。
詔使扬掷而较其虚实。
扬掷之名。
自此始也。
十四载八月詔。
水陆运\宜停一年。
天宝以来。
杨国忠王?皆兼重使。
以权天下。
故转运\之事。
自耀卿以降。
罕有闻者。
肃宗初。
第五琦始以钱谷得见。
请於江淮分置租庸使。
市轻货以济军食。
遂拜监察御史。
为之使。
干元元年。
加度支郎中。
寻兼中丞。
为盐铁使。
於是始立盐铁法。
就山海井灶。
收榷其盐。
立监院官吏。
其旧业户洎浮人。
欲以盐为业者。
免其杂徭。
隶盐铁使。
盗煮私盐。
罪有差。
亭户自租庸以外。
无得横赋。
人不益税。
而国用以饶。
明年。
琦以户部侍郎同平章事。
詔兵部侍郎吕諲代之。
宝应元年五月。
元载以中书侍郎代吕諲。
是时。
淮河阻兵。
飞輓路绝。
盐铁租赋。
皆泝汉而上。
以侍御史穆寧为河南道转运\租庸盐铁使。
寻加户部员外。
迁鄂州刺榷。
以总东南贡赋。
是时。
朝议以寇盗未戢。
关东漕运\。
宜有倚办。
遂以通州刺史刘晏为户部侍郎京兆尹度支盐铁转运\使。
盐铁兼漕运\。
自晏始也。
二年。
拜吏部尚书同平章事。
依前充使。
晏始以盐利为漕佣。
自江淮至渭桥。
率十万斛佣七千緡。
补纲吏督之。
不发丁男。
不劳郡县。
盖自古未之有也。
至今为法。
晏既至江淮。
以书遗元载曰。
浮於淮泗。
达於汴。
入於河。
西经底柱硤石少华。
楚帆越客。
直抵建章长乐。
此安社稷之奇业也。
晏宾於东朝。
犹有官谤。
公终始故旧。
不信流言。
则贾谊復召宣室。
宏羊重兴功利。
敢不悉力以答所知。
驱马陕郊。
见三门渠津遗跡。
到河阴巩洛。
见宇文愷立梁公堰。
分河入渠。
及李杰新堤故事。
饰像河庙。
凛然如生。
步步探討。
知昔人用心。
则潭衡桂阳。
必多积谷。
可以沦波挂席。
西指长安。
三秦之人。
待此而饱六军之眾。
待此而强天子无忧。
都人胥悦。
四方旅拒者。
可以破胆。
三河流离者。
於兹请命。
公辅明主。
为富民侯。
此今之切务。
不可失也。
仆愿湔洗瑕秽。
一罄愚诚\。
以副公之心。
且晏勤于官。
不辞水火。
然运\之利与运\之病。
各有四五焉。
晏自尹京。
入为计相。
共五年矣。
京师三辅百姓。
唯苦税亩伤多。
若使每年得江湖二三十万石。
即徭赋顿减。
歌舞皇泽。
其利一也。
东都残毁。
百无一存。
若米运\流通。
则饥民皆附。
村落邑廛。
从此滋多。
受命之日。
引海陵之仓。
衣食巩洛。
是计之得者。
其利二也。
诸侯有在边者。
诸戎有侵败王略者。
或闻三江五湖。
陈陈红粒。
云帆桂?。
输纳帝乡。
可以震耀夷夏。
其利三也。
自古帝王之盛。
皆云书同文。
车同轨。
日月所照。
莫不率俾。
今舟车既通。
商贾来往。
百货杂集。
航海梯山。
圣神光耀。
渐及贞观永徽之盛。
其利四也。
所可疑者。
函陕凋残。
东周尤甚。
过宜阳熊耳。
至武牢成皋。
五百里中。
编户千余而已。
人烟萧条。
兽游鬼哭。
舆必脱辐。
牛必羸角。
栈车輓輅。
亦不易求。
今於无人之境。
兴劳人之运\。
故难就矣。
其病一也。
汴流浑浑。
不脩则淀。
顷因寇难。
曾未疏决。
泽灭水岸石墮。
役夫需於沙津。
吏旋於淤泞。
千里洄上。
罔水行舟。
其病二也。
东垣底柱。
澠池二陵。
北河运\处。
五六百里。
戍卒久绝。
夺攘奸宄。
窟穴囊橐。
夹河为藪。
豺狼狺狺。
舟行所经。
寇亦能往。
其病三也。
东自淮阴。
西临蒲阪。
亙三千里。
屯戍相望。
中军皆鼎司元侯。
贱卒亦仪同青紫。
每云食半菽。
又云无挟纊。
輓漕所至。
船到便留。
即非单车使。
折简书。
所能制矣。
其病四也。
是愿毕其思虑。
奔走之。
惟中书详其利病。
裁成之。
晏见一水不通。
愿荷鍤先往。
见一粒不运\。
愿负米先趋。
焦心苦形。
期报明主。
丹诚\未剋。
漕引多虞。
屏营中流。
掩泣献状。
自此每岁运\米数十万石。
自江淮北。
列置巡院。
搜择能吏以主之。
广牢盆以来商贾。
凡所制置。
皆自晏始。
广德二年正月。
復以第五琦专判度支铸钱盐铁事。
而晏以检校户部尚书。
为河南及江淮以来转运\使。
及与河南副元帅计会开决汴河水。
永泰二年。
晏为东道转运\常平铸钱盐铁使。
琦为关內河东剑南三川转运\常平铸钱盐铁使。
大歷五年。
詔停关內河东三川转运\常平盐铁使。
自此晏与户部侍郎韩滉。
分领关內河东山南剑南租庸青苗使。
至十四年。
天下财赋。
皆以晏掌之。
建中元年。
詔曰。
朕以征税多门。
郡邑凋耗。
听於群议。
思有变更。
將致时雍。
宜遵古训。
其江淮米。
准旨转运\入京者。
及诸军粮储。
宜令库部郎中崔河图权领之。
今年夏税以前。
诸道财赋多输京师者。
及盐铁财货。
委江州刺史包佶权领之。
天下钱谷。
皆归金部仓部。
委中书门下简两司郎官。
准格式条理。
寻贬晏为忠州刺史。
晏既罢黜。
天下钱谷。
归尚书省。
既而出纳无所统。
乃復置使领之。
是年三月。
以韩洄为户部侍郎。
判度支。
金部郎中杜佑。
权勾当江淮水陆运\使。
行刘晏韩滉旧制。
先是。
晏为宰臣杨炎所恶。
贬忠州刺史。
寻杀於忠州。
兵兴以来。
凶荒相属。
京师斗斛万钱。
官厨无兼时之食。
百姓在畿甸者。
拔谷挼穗。
以供禁军。
洎晏既遗元载书。
陈转税米利病。
岁入米数十万斛。
以济关中。
代第五琦盐务。
法益精密。
初年入钱六十万。
季年则十倍其初。
大歷末。
通天下之财。
而计其所入。
总一千二百万贯。
而盐利过半。
李灵耀之乱。
河南节度使据土不奉法。
赋税不上供。
州县益减。
晏以羡余相补。
人不加赋。
所入仍旧。
议者称之。
其商確商榷财用之术者。
必一时之选。
故晏没后二十余年。
韩洄。
元琇。
裴腆。
包佶。
卢贞。
李衡。
相继分掌财赋。
皆晏门下。
晏部吏在千里外。
奉教如目前。
四方水旱。
及军府纤芥。
莫不先知焉。
其年詔曰。
天下山泽之利。
当归王者。
宜总隶盐铁使。
三年。
以包佶为左庶子。
汴东水陆运\盐铁租庸使。
崔纵为右庶子。
汴西水陆运\盐铁租庸使。
四年。
度支侍郎赵赞议常平事。
竹木茶漆尽税。
茶之有税。
肇于此矣。
贞元元年。
元琇以御史大夫为盐铁水陆运\使。
其年七月。
以尚书右仆射韩滉统之。
滉没。
宰相竇参代之。
五年十二月。
度支转运\盐铁奏。
比年自扬子运\米。
皆分配缘路观察使。
差长纲发遣。
运\路既远。
实为劳民。
今请当使诸院。
自差纲节级搬运\。
以救边食。
从之。
八年詔。
东南两税财赋。
自河南江淮岭南山南东道至渭桥。
以户部侍郎张滂主之。
河东剑南山南西道。
以户部尚书度支使班宏主之。
今户部所领三川盐铁转运\。
自此始也。
其后宏滂互有短长。
宰相赵憬陆贄。
以其事上闻。
由是遵大歷故事。
如刘晏韩滉所分焉。
九年。
张滂奏立税茶法。
郡国有茶山。
及商贾以茶为利者。
委院司分置诸场。
立三等时估为价。
为什一之税。
是岁得緡四十一万。
茶之有税。
自滂始也。
自后裴延龄专判度支。
与盐铁益殊涂而理矣。
十年。
润州刺史王纬代之。
理于朱方。
数年而李锜代之。
盐院津堰。
供张侵剥。
不知纪极。
私路小堰。
厚敛行人。
多是锜始。
时盐铁转运\有上都留后。
以副使潘孟阳主之。
王叔文权倾朝野。
亦以盐铁副使兼学士为留后。
故盐铁副使之俸。
至今独优。
顺宗即位。
有司重奏盐法。
以杜佑判度支盐铁转运\使。
治於扬州。
元和二年三月。
以李巽代之。
先是。
李锜判使。
天下榷酤漕运\。
由其操割。
专事贡献。
牢其宠渥。
中朝秉事者。
悉以利交。
盐铁之利。
积於私室。
而国用日耗。
巽既为盐铁使。
大正其事。
其堰埭先隶浙西观察使者。
悉归之。
因循权置者。
尽罢之。
增置河阴敖仓。
置桂阳监。
铸平阳铜山为钱。
又奏江淮河南峡內兗鄆岭南盐法监院。
去年收盐价緡钱七百二十七万。
比旧法张其估二千七百八十余万。
非实数也。
今请以其数除为煮盐之外。
付度支收其数。
盐铁使煮盐。
利系度支。
自此始也。
又以程?为扬子留后。
四年四月五日。
巽卒。
自榷筦之兴。
唯刘晏得其术。
而巽次之。
然初年之利。
类晏之季年。
季年之利。
则三倍於晏矣。
旧制。
每岁运\江淮米五十万斛。
至河阴留十万。
四十万送渭仓。
晏歿。
久不登其数。
惟巽掌使三载。
无升斗之缺焉。
六月。
以河东节度使李鄘代之。
五年。
鄘为淮南节度使。
以宣州观察使卢坦代之。
六年。
坦奏。
每年江淮运\糙米四十万石到渭桥。
近日欠闕大半。
详旋收糴。
递年贮备。
从之。
坦改户部侍郎。
以京兆尹王播代之。
播遂奏。
元和五年。
江淮河南岭南峡中兗鄆等盐利钱六百九十八万贯。
比量改法已前旧盐利时价。
四倍虚估。
即此钱当为千七百四十余万贯矣。
请付度支收管。
从之。
其年詔曰。
两税法悉委郡国。
初极便人。
但缘约法之时。
不定物估。
今度支盐铁。
泉货是司。
各有分巡。
置於都会。
爰命帖职。
周视四方。
简而易从。
庶协权便。
政有所弊。
事有所宜。
皆得举闻。
副我忧寄。
以扬子盐铁留后为江淮已南两税使。
江陵留后为荆衡汉沔东界彭蠡南及日南两税使度支。
山南西道分巡院官充三川两税使。
峡內煎盐五监。
先属盐铁使。
今宜割属度支。
便委山南西道两税使兼知糶卖。
峡內盐属度支。
自此始也。
七年。
王播奏。
去年盐利。
除割峡內井盐。
收钱六百八十五万。
从实估也。
又奏。
商人於户部度支盐铁三司飞钱。
谓之便换。
八年。
以崔倰为扬子留后。
淮岭已东两税使。
崔柷为江陵留后。
荆南已东南两税使。
十三年。
播又奏。
以军兴之时。
财用是切。
顷者。
刘晏领使。
皆自案租庸。
至於州县否臧。
钱谷利病之物。
虚实皆得而知。
今臣守务在城。
不得自往。
请令臣副使程?出巡江淮。
具州府上供钱谷。
一切勘问。
从之。
闰五月。
?至江淮。
得钱一百八十五万贯以进。
其年。
以播守礼部尚书。
以卫尉卿程?代之。
明年。
?以本官兼御史大夫平章事。
十四年。
?卒。
以刑部侍郎柳公绰代之。
长庆初。
王播復代公绰。
四年。
王涯以户部侍郎代播。
復以盐铁使为扬州节度使。
文宗即位入覲。
以宰相判使。
其后王涯復判二使。
表请使茶山之人。
移树官场。
旧有贮积。
皆使焚弃。
天下怨之。
九年。
以事诛。
而令狐楚以户部尚书右仆射主之。
以是年茶法大坏。
奏请付州县。
而入其租於户部。
人人悦焉。
开成元年。
李石以中书侍郎判收茶法。
復贞元之制也。
三年。
以户部尚书同平章事杨嗣復主之。
多革钱谷监院之陈事。
至大中壬申。
凡十五年。
多任元臣。
以集其务。
崔珙自刑部尚书拜。
杜悰以淮南节度使领之。
既而皆践公台。
薛元赏。
李执方。
卢宏正。
马植。
敬暉五人。
於九年之中。
相踵理之。
植亦自是居相位。
大中五年二月。
以户部侍郎裴休为盐铁转运\使。
明年八月。
以本官平章事。
依前判使。
始者。
漕米岁四十万斛。
其能至渭仓者。
十不三四。
漕吏狡蠹。
败溺百端。
官舟之沈。
多者岁至七十余只。
缘河奸犯。
大紊晏法。
休使寮属按之。
委河次县令董之。
自江津达渭。
以四十万斛之佣。
计緡二十八万。
悉使归诸漕吏。
巡院胥吏。
无得侵牟。
与之为法。
凡十事奏之。
六年五月。
又立税茶之法。
凡十二条。
陈奏。
上大悦。
詔曰。
裴休兴利除害。
深见奉公。
尽可其奏。
由是三岁漕米至渭滨。
积一百二十万斛。
无升合沈弃焉。
十年。
裴休出镇泽潞。
寻以柳仲郢。
夏侯孜。
杜悰迭判之。
至咸通五年。
南蛮攻安南府。
连岁用兵。
馈輓不集。
詔江淮盐铁巡院和僱舟船。
运\淮南浙西道米至安南。
干符中。
又以崔彦昭王凝判之。
二年。
凝以所补吏生赋改官。
復命裴坦判之。
高駢为润州节度。
移镇淮南。
亦就判使务。
中和元年。
黄巢犯闕。
车驾出狩兴元府。
又以萧遘韦昭度判之。
及命侍中王鐸为行营都统。
率诸道之兵。
收復京城。
虑调发不时。
乃以昭度兼供运\使。
至光启中。
所在征镇。
自擅兵赋。
皆不上供。
岁时但贡奉而已。
由是江淮转运\路绝。
国命所能制者。
唯河西山南剑南岭南西道。
洎宦官田令孜自蜀中扈从。
召募新军。
号左右神策。
共四十四部。
並南衙官属仅万余。
三司转无调发之所。
旧日两池榷盐税课盐铁使。
特置盐官。
以总其事。
自乱离之后。
河东节度使王重荣兼领榷务。
岁出课盐三千车以进。
至是令孜以军食闕供。
乃举广明故事。
请以两池榷务归之盐铁。
詔下。
重荣上章论诉。
竟不能夺。
天復中。
朱全忠兼镇河中。
两池盐课。
始加至五十车。
自大顺年后。
又以孔纬。
杜让能。
崔昭纬。
嗣薛王知柔。
徐彦若。
韩建。
崔允。
裴枢。
柳璨。
相次判之。
漕运\旧制。
凡陆行之马程。
日七十里。
步及驴五十里。
车三十里。
水行之程。
舟之重者。
泝河日三十里。
江四十里。
余水四十五里。
空舟泝河四十里。
江五十里。
余水六十里。
沿流之舟。
即轻重同制。
河日一百五十里。
江一百里。
余水七十里。
其如底柱之类。
不拘此限。
若遇风水浅\不得行者。
即於隨近官司中牒检印记。
听折半。
武德八年十二月十八日。
水部郎中姜行本。
请於陇州开五节堰。
引水通运\。
许之。
永徽元年。
薛大鼎为沧州刺史。
界內有无棣河。
隋末填废。
大鼎奏开之。
引鱼盐於海。
百姓歌之曰。
新河得通舟楫利。
直达沧海鱼盐至。
昔日徒行今骋駟。
美哉薛公德滂被。
显庆元年十月。
苑面西监褚朗。
请开底柱三门。
凿山架险。
擬通陆运\。
於是发卒六千人凿之。
一月而功毕。
后水涨引舟。
竟不能进。
咸亨三年。
关中饥。
监察御史王师顺奏。
请运\晋絳州仓粟以赡之。
上委以漕运\。
河渭之闲。
舟楫相继。
置仓於渭南东。
师顺始之也。
大足元年六月九日。
於东都立德坊南。
穿新潭。
安置诸州租船。
神龙三年。
沧州刺史姜师度。
於蓟州之北涨水为沟。
以备契丹奚之入寇。
又约旧渠。
傍海穿漕。
号为平虏渠。
以避海南。
运\粮者至今赖焉。
开元二年。
河南尹李杰奏。
汴州东有梁公堰。
年久堰破。
江淮漕运\不通。
杰奉发汴郑丁夫以濬之。
省功速就。
公私深以为利。
刻石水滨以纪其绩。
九年五月二十五日敕。
水运\米扬掷。
四五六七月。
米一欠五合。
三八月。
米一欠四合。
二九月米。
一欠三合。
正十十一月十二月。
米一欠二合。
並与纳。
十五年正月十二日。
令將作大匠范安及检校郑州河口斗门。
先是。
洛阳人刘宗器上言。
请塞氾水旧汴河口。
于下流滎泽界。
开梁公堰。
置斗门。
以通淮汴。
擢拜宗器左卫率府冑曹。
至是。
新渠填塞。
行舟不通。
贬宗器为循州安怀戍主。
安及遂发河南府怀郑汴滑卫三万人。
疏决开旧河口。
旬日而毕。
二十年。
京师谷价踊起。
上召京兆尹裴耀卿。
问以救人之术。
耀卿奏曰。
昔贞观永徽之际。
禄廩未广。
每岁转运\。
不过二万石便足。
今国用渐广。
漕运\数倍。
犹不能支。
从东都至陕。
河路艰险。
既用陆运\。
无由广致。
若能开漕运\。
变陆为水。
则有所盈余。
动渝万计。
且江南租船。
候水始进。
吴人不便漕輓。
由是所在停留。
日月既淹。
遂生窃盗。
臣望於河口置一仓。
纳河东租米。
便放船归。
从河口即分入河洛。
官自雇船载运\。
至三门之东。
置一仓。
三门既属水险。
即於河岸开山。
车运\十数里。
至三门之西。
又置一仓。
每运\置仓。
即搬下贮纳水通即运\。
水细便止。
自太原仓泝河入渭。
更无停留。
所省鉅万。
前汉都关中。
年月稍久。
及隋亦在京师。
缘河皆有旧仓。
所以国用常赡。
上深然其言。
至二十二年八月十四日。
置河阴县及河阴仓。
河清县置柏崖仓。
三门东置集津仓。
三门西置三门仓。
开三门北山十八里。
以避湍险。
自江淮而泝鸿沟。
悉纳河阴仓。
自河阴送纳含嘉仓。
又递纳太原仓。
所谓北运\。
自太原仓浮渭。
以实关中。
其有侍中裴耀卿充江淮转运\使。
以郑州刺史崔希逸。
河南少尹萧炅为副。
三年。
凡运\七百万石。
省脚三十万贯。
或说耀卿进所省脚钱。
以表其功。
答曰。
此並公事。
岂宜以小道邀名求宠也。
河阴上仓。
天宝后废。
至大歷四年。
户部尚书刘晏。
奏置汴口仓。
二十六年十一月五日。
润州刺史齐澣奏。
常州北界隔吴江。
至瓜步江为限。
每船渡绕瓜步江沙尾。
紆回六十里。
多为风涛所损。
臣请於京口埭下。
直截渡江。
二十里开伊娄河。
二十五里即达扬子县。
无风水灾。
又减租脚钱。
岁收利百亿。
又立伊娄埭。
皆官收其课。
迄今用之。
二十八年九月。
魏州刺史卢暉开通济渠。
自石灰窠引流至州城西。
都注魏桥。
夹州制楼百余间。
以贮江淮之货。
二十九年十一月。
陕郡太守李齐物。
凿三门上路通流。
便於漕运\。
开渠得古黎鏵三。
於石下。
皆有文曰平陆。
遂改河北县为平陆县。
至天宝元年正月二十五日。
渠成放流。
其年。
陕郡太守韦坚奏。
引灞滻二水开广运\潭於望春亭之东。
自华阴永丰仓以通河渭广运\潭。
渠既成。
至二年三月二十六日敕。
古之善政。
贵於足食。
欲求富国。
必先利人。
朕以关辅之间。
尤资殷赡。
比来转输。
未免艰辛。
故置此潭。
以通漕运\。
万世之利。
一朝而成。
其潭宜以广运\为名。
其年。
京兆尹韩朝宗。
分渭水入自金光门。
置潭於西市之西街。
以贮材木。
永泰二年七月十日。
凿运\水渠。
自京兆府直东至荐福寺东街。
至北国子监正东。
至於城东街正北。
又过景风门延喜门。
入于苑。
阔八尺。
深丈余。
京兆尹黎干奏。
贞元二年五月敕。
漕运\通流。
国之大计。
其河水每至春夏之时。
多被两岸田莱。
盗开斗门。
舟船停滯。
职此之由。
宜委汴宋等州观察使。
选清强官。
专知分界勾当。
其郑州徐州泗州界。
各仰刺史准此处分。
仍令知汴州支遣院官计会勾当。
十五年二月。
于?奏。
移转运\汴州院於河阴。
以汴州累遇兵乱。
失散钱帛故也。
元和三年四月。
增置河阴仓屋一百五十间。
十一年十二月。
始置淮潁水运\。
杨子等诸院米。
自淮阴泝流至寿州西四十里入潁口。
又泝流至潁州沈邱界。
五百里至於陈州项城。
又泝流五百里。
入於?河。
又三百里输於郾城。
得米五十万石。
附之以茭一千五百万束。
计其功。
省汴运\七万六千贯。
宝歷二年正月。
盐铁使王播奏。
扬州城內旧漕河水浅\。
舟船涩滯。
转输不及期程。
今从閶门外古七里港开河。
向东屈曲。
取禪智寺桥东通旧官河。
计长一十九里。
其功役所费。
当使自方圆支遣。
从之。
咸通三年五月。
南蛮陷交趾。
征诸道兵赴岭南。
詔湖南水运\自湘江入澪渠。
並江西水运\。
以馈行营诸军。
湘澪泝运\。
功役艰难。
军屯广州乏食。
润州人陈磻石诣闕上书。
言江西湖南泝流。
运\粮不济军期。
臣有奇计。
以馈南军。
帝召见。
因奏。
臣弟听思昔曾任雷州刺史。
家人隨海船至福建往来。
大船一只。
可致千石。
自福建不一月至广州。
得船数十艘。
便可致三五万石。
又引刘裕海路进军破卢循故事。
乃以磻石为盐铁巡官。
往扬子县专督海运\。
于是军不闕供。
八年三月。
安南都护高駢奏。
安南至邕管水路湍险。
已令工人凿去巨石。
漕船无滯。
詔褒美之。
转运\使开元二十一年八月。
侍中裴耀卿。
充江南淮南转运\使。
二十二年九月。
太府少卿萧炅。
充江淮处置转运\使。
天宝二年四月。
陕郡太守韦坚。
加兼勾当缘河及江淮转运\使。
四载八月。
杨釗除殿中侍御史。
充水陆转运\使。
干元元年三月。
第五琦除度支郎中。
充诸色转运\使。
二年十二月。
兵部侍郎吕諲。
充勾当转运\使元年建子月。
户部侍郎元载。
充江淮转运\使。
宝应元年六月二十八日。
户部侍郎刘晏。
充勾当转运\使。
广德二年正月。
户部侍郎第五琦。
充诸道转运\使。
永泰元年正月。
刘晏充东畿淮南浙江东西湖南山南东道转运\使。
第五琦充畿关內河东剑南山南西道转运\使。
大歷四年三月。
刘晏除吏部尚书兼御史大夫。
充东都河南江淮山南东道转运\使。
建中二年十一月。
度支郎中杜佑。
兼御史中丞江淮水陆运\使。
三年十二月二十日。
包佶除左庶子。
充汴东水陆运\使。
崔纵除右庶子。
充汴西水陆运\使。
贞元元年三月。
元琇加御史大夫。
充诸道水陆运\使。
其年七月。
尚书右仆射韩滉。
充江淮转运\使。
五月二月。
中书侍郎竇参。
充诸道转运\使。
八年三月。
张滂除侍郎。
充诸道转运\使。
十年十月。
润州刺史王纬。
兼诸道转运\使。
十五年十二月。
以浙西观察使李锜。
充诸道转运\使。
永贞元年。
以司空平章事杜佑。
再兼诸道转运\使。
元和元年四月。
兵部侍郎李巽。
充诸道转运\使。
三年六月。
刑部尚书李鄘。
充诸道转运\使。
五年十二月。
卢坦除刑部侍郎。
充诸道转运\使。
六年四月。
刑部侍郎王播。
充诸道转运\使。
十四年五月。
刑部侍郎柳公绰。
充诸道转运\使。
长庆元年二月。
王播復为刑部尚书。
充诸道转运\使。
四年四月。
王涯为户部侍郎。
充诸道转运\使。
宝歷元年正月。
王播为淮南节度。
又充诸道转运\使。
太和九年十二月。
右仆射令狐楚。
充诸道转运\使。
开成元年四月。
户部尚书平章事李石。
充诸道转运\使。
三年十月。
杨嗣復除户部尚书。
充诸道转运\使。
五年二月。
户部尚书崔珙。
充诸道转运\使。
会昌四年七月。
左仆射平章事杜悰。
充诸道转运\使。
六年四月。
以大理卿马植为刑部侍郎。
充诸道转运\使。
大中五年。
刑部侍郎裴休。
充诸道转运\使。
十一年。
兵部侍郎柳仲郢。
充诸道转运\使。
十一年二月。
户部侍郎夏侯孜。
充诸道转运\使。
十四年。
尚书左仆射杜悰。
復充诸道转运\使。
咸通五年十二月。
户部侍郎刘鄴。
充诸道转运\使。
六年十月。
兵部侍郎于琮。
充诸道转运\使。
干符元年二月。
崔彦昭为兵部侍郎。
充诸道转运\使。
其年。
又以兵部尚书王凝。
充诸道转运\使。
二年二月。
兵部侍郎裴坦。
充诸道转运\使。
四年六月。
以宣歙观察使高駢为润州刺史。
充诸道转运\使。
六年。
移节淮南。
领使如故。
中和元年。
兵部侍郎萧遘。
充诸道转运\使。
其年。
中书侍郎平章事韦昭度。
充诸道转运\使。
光启二年三月。
刑部尚书孔纬。
充诸道转运\使。
大顺二年。
门下侍郎杜让能。
充诸道转运\使。
景福二年十一月。
吏部尚书平章事崔昭纬。
充诸道转运\使。
干寧二年。
京兆尹嗣薛王知柔为户部尚书。
充诸道转运\使。
其年九月。
门下侍郎平章事徐彦若。
充诸道转运\使。
光化三年八月。
左仆射平章事崔允。
充诸道转运\使。
天祐元年。
右仆射裴枢。
充诸道转运\使。
其年。
门下侍郎平章事柳璨。
充诸道转运\使。
河南水陆运\使开元二年闰二月。
陕郡刺史李杰除河南少尹。
充水陆运\使。
至三年九月。
毕构为河南尹。
不带水陆运\使。
至天宝三载十一月。
李齐物除河南尹。
又带水陆运\使。
贞元十年二月。
河南尹齐抗。
充河南水陆运\使。
至元和六年十月。
敕河南水陆运\使宜停。
陕州水陆运\使先天二年十月。
李杰为刺史。
充水陆运\使。
自此始也。
已后刺史常带使。
天宝十载五月。
崔无詖除太守。
不带水陆运\使。
度支使杨国忠奏请自勾当。
遂加国忠陕郡水陆运\使。
至十二载正月二十一日敕。
陕运\使宜令陕郡太守崔无詖充使。
杨国忠充都使勾当。
至贞元十三年四月。
陕虢观察使于?兼陕州水陆运\使。
至元和六年十月。
敕陕州水陆运\使宜停。
开元十三年五月二十八日敕。
陕州水陆运\使。
令別自置印。
二十五年六月二十三日詔。
河南陕运\两使。
每年常运\一百八十万石米送京。
近已减八十万石。
今据太仓米数。
支计有余。
其今年所运\一百万石。
亦宜停。
建中二年十二月。
停江淮水陆运\使。
转运\事委度支处置。
三年八月。
分置汴东西水陆运\使。
两税盐铁使。
贞元三年正月。
诸道水陆运\使。
及度支巡院。
江淮转运\使。
並宜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