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会要 卷 六 十 二

  1. 九五查询
  2. 古籍查询
  3. 唐会要
《唐会要》 卷 六 十 二 王溥

御史台下諫諍长安四年十一月。

敕於登莱州置监牧。

和市牛羊。

右肃政台监察御史张廷珪諫曰。

窃见国家於河北和市牛羊。

及荆益等州市奴婢。

擬於登莱等州置监牧。

此必有人为国用不足。

或將见陶朱公孙宏卜式之事。

而为陛下陈其策耳。

臣愚以为齷齪小算。

有损无益。

为盛明天子行於世也何以明之。

彼三人者。

实为匹夫。

藉空虚之地。

罄勤苦之功。

畜牧积岁。

增致千金。

苟以一家言之。

其计得也。

今圣朝疆域四海。

臣妾万方。

天覆地载。

莫非所有。

而必取於人。

从牧於国。

何示人之不广。

而近树私也。

况和市递送。

所在骚然。

公私烦费。

不可胜计。

今河南牛疫处。

十不存二。

家家保之。

岂愿輒卖。

今虽和市。

甚於抑夺。

顷者。

诸州虽定估价。

既缘併市。

则虽平准。

加以简择。

事须贿求。

侵克之端。

从此而出。

牛羊踊贵。

必倍於常。

百姓私赔。

即破家产。

虽官得一牛一羊。

百姓已失两牛两羊价矣。

此则有损无利也。

又闻君之所恃者人。

人之所恃者食。

食之所资者耕。

耕之所恃者牛。

失牛则废耕。

废耕则去食。

去食则人无以生。

人无以生。

君將何恃。

然则牛者。

君国字人之本。

岂有无故而取之哉。

假令畜牧能遂繁。

三数岁间。

亿万可致。

陛下岂可鬻之於中土。

剖割其命为资乎。

牛之为损则如彼。

羊之无益又如此。

伏愿特加审慎。

详图赖益。

诸有所和市及新置监牧等。

倘回圣虑。

即日停绝。

天下苍生。

不胜幸甚。

其后数日。

御史中丞卢怀慎上表曰。

臣奉使幽州推事。

途经卫相等州。

知河北和市。

莱州监牧牛。

臣闻官人百姓。

当土牛少。

市数又多。

官估已屈於时价。

眾户又私相赔帖。

既印之后。

却付本主养饲。

春暮草青。

方送牧所。

竟无蠲折。

侵削实深。

且民惟邦本。

食乃民天。

牛之不存。

民將安寄。

河北百姓。

尤少牛犊。

贱市抑养。

夺取无异。

聚农户之耕牛。

冀收孳课。

夺居人之沃壤。

將为牧场。

益国利民。

未见其可。

所和市牛。

臣望总停。

为计之上。

神龙二年。

京兆韦月將上书。

讼皇后为乱。

中宗大怒。

令扑杀之。

御史中丞宋璟执奏。

请按而后刑。

中宗怒甚。

谓璟曰。

朕以为斩讫。

何故缓之。

璟曰。

韦言中宫为乱於武三思。

陛下不加勘问。

直言斩论事者。

臣恐朝野有窃议者。

中宗转怒。

璟曰。

请先斩臣。

不然。

臣不敢奉詔。

上意少解。

遂配流。

三年八月。

节愍太子诛武三思之后。

安乐公主及宗楚客兄弟。

并冉祖雍李?等。

共诬构安国相王。

镇国太平公主。

与太子连谋\举兵。

请收制狱。

上召御史中丞萧至忠。

令鞫之。

至忠泣而奏曰。

陛下富有四海。

贵为天子。

岂不容一弟一妹。

忍受人罗织。

宗社存亡。

实在於此。

臣愚窃为陛下不取。

汉书云。

一尺布。

尚可缝。

一斗粟。

尚可舂。

兄弟二人不相容。

愿陛下详察此言。

初。

则天欲立相王。

累日不食。

请迎陛下。

固让之诚\。

天下传说。

足明冉祖雍等所奏。

咸是虚构。

上深纳之。

遂停鞫问。

其时。

左补闕吴兢上表曰。

臣闻道路窃议云。

宗楚客纪处纳等。

诬构安国相王。

以为连谋\於庶人重俊。

將请下制狱。

臣既参职諫曹。

安敢不奏。

且安国相王。

实陛下同气。

六合至广。

亲莫加焉。

今贼\臣等共加罗织。

此祸乱之渐。

不可不察。

又王之仁孝。

幽明共知。

顷遭荼毒。

哀毁过度。

以陛下为性命。

亦陛下之手足。

既孝於父母。

而恶於兄弟者。

未之有也。

若信任谗邪。

寘之於法。

必伤陛下之恩。

失天下之望。

所谓芟刈股肱。

独任臆。

方涉江汉。

弃其舟楫。

可为寒心。

可为慟哭。

自昔翦伐枝干。

假权异族者。

未有不丧其宗社也。

何以明之。

秦任赵高。

卒致倾覆。

汉委王莽。

遂成篡逆。

晋家以自相鱼肉。

寰瀛鼎沸。

隋室以猜忌子弟。

海內尘飞。

验之覆车。

安可重跡。

自陛下登极。

于今四稔。

一子以弄兵被诛。

一子以愆失远任。

唯此一弟。

朝夕左右。

斗粟尺布之刺。

可不慎乎。

景云二年。

监察御史韩琬陈时政上疏曰。

臣敢以耳目所闻见而陈之。

伏愿少留意省察。

臣窃闻永淳之初。

尹元任岐州雍县。

令界內妇人修路。

御史弹免之。

顷年妇人夫役。

修平道途。

盖其常也。

调露之际。

刘宪任怀州河內县尉。

父思立在京身亡。

选人有通索关者。

于时选司。

以名教所不容。

顷者以为见机俊人矣。

顷年国家和市。

所由以剋剥为公。

虽以和市为名。

而实抑夺其价。

殊不知百姓足。

君孰与不足矣。

往年两京与天下州县。

学生佐史。

里正坊正。

每一员缺。

先擬者輒十人。

顷年差人以充。

犹致亡逸。

往年选司从容安闲。

而以礼敬待。

顷年选司。

无復曩时引接。

但仇敌估道耳。

往年劾官交替者。

必储畜什物以待之。

顷年替人。

必喧竞为隙。

手执省符。

纷然不已。

往年召募之徒。

人百其勇。

爭以自效。

顷年差点勒遣。

逃亡相继。

若此者。

臣粗言之。

不可胜数。

夫量事置官。

量官置人。

使官称其人。

须人不虚位。

除此之外。

使其耕桑。

任其商贾。

何为引令入仕。

废其本业。

臣愚以为国家开仕进之门广矣。

皆弃农职工商。

而爭趋之。

当今一夫耕而供数百人食。

一妇蚕而供数百人衣。

遂使公私皆无储蓄矣。

若不釐革其弊。

必令致政令风化。

年年不等也。

开元二年十二月。

岭南市舶司右威卫中郎將周庆立。

波斯僧及烈等。

广造奇器异巧以进。

监选司殿中侍御史柳泽上书諫曰。

臣闻不见可欲。

使心不乱。

是知见欲而心乱必矣。

臣窃见庆立等。

雕鐫诡物。

置造奇器。

用浮巧为真玩。

以诡怪为异宝。

乃理国之所巨蠹。

明王之所严罚。

紊乱圣谋\。

汨斁彝典。

昔露台无费。

明君尚或不忍。

象箸非多。

忠臣犹且愤叹。

王制曰。

作异服奇器。

以疑眾者杀。

月令曰。

无作淫巧。

以荡上心。

巧谓奇伎怪好也。

荡谓惑乱情欲也。

今庆立等皆欲求媚圣意。

摇荡上心。

若陛下信而使之。

是宣奢淫於天下。

必若庆立矫而为之。

是禁典之无赦也。

陛下即位日近。

万邦作孚。

固宜昭宣菲薄。

广教节俭。

则万方幸甚。

元和十五年二月。

监察御史杨虞卿。

以上频行幸盘游。

上疏諫曰。

臣闻鳶鸟遭害。

则仁鸟逝。

誹谤不诛。

则良言进。

况詔旨勉諭。

许陈愚诚\。

故臣不敢避死。

窃闻尧舜受命。

以天下为忧。

而未闻以位为乐也。

况北敌犹梗。

西戎未宾。

两河之疮痍未平。

五岭之妖氛未解。

生人之疾苦尽在。

朝廷之制度未修。

边储屡空。

国用犹缺。

固未可以高枕无虞也。

陛下初御宇宙。

有忧天下之志。

宜日延辅臣公卿。

百寮执事。

垂旒而问。

造膝以求。

四方內外。

有所观焉。

今自听政以来。

六十日矣。

八开延英。

独三数大臣仰奉龙顏。

其余侍从待詔之臣。

偕入而齐出。

何足以闻政事哉。

諫臣盈廷。

忠言未闻於圣听。

臣实羞之。

盖由主恩尚疏。

而眾正之路未启也。

公卿大臣。

宜朝夕见天子论道。

赐与从容。

则君臣之情相接。

而理道备闻矣。

方今自宰相以下四五人。

时得顷刻侍座。

故天威不远。

鞠躬陨越。

隨旨上下。

无能往来。

此由君太尊。

臣太卑故也。

自公卿以下。

虽歷践清地。

曾未祗奉天睠。

以承下问。

郁塞正路。

偷安倖生。

况陛下神圣如五帝。

其臣莫能望清光。

所宜周遍顾问。

惠其顏色。

使支体相辅。

君臣愈明。

陛下求理於公卿。

公卿求理於臣辈。

自上下孜孜相问。

使进忠若趋利。

论政若诉冤。

如此而不闻过失。

不致昇平者。

未之有也。

自古帝王。

居安虑危之心不相及。

故不得皆为圣帝明王。

小臣疏贱。

岂宜及此。

独不忍冒荣偷禄。

以负圣朝。

伏惟陛下深怜之。

上令中使宣付宰臣云。

虞卿所上疏。

切直可奖。

后宰臣令狐楚萧俛段文昌延英奏事。

因以纳諫为贺。

推事显庆五年正月。

监察御史袁异式。

受宰臣李义府密旨。

推青州刺史刘仁轨。

有所凌辱过甚。

及为侍御史。

而仁轨入为大司宪。

式心不自安。

后因酺仓起言之。

刘公谓侍御曰。

彼人对某臥而无礼。

自是往事。

某不介怀。

式拜谢之。

龙朔二年十月。

秦令言新除监察御史。

推雒州长史许力士子犯法。

使还將奏。

诸御史谓曰。

未经奏事。

宜习之。

笑曰。

由来所便。

问作手状。

又都不晓。

及奏不称臣。

上问力士知否。

对曰。

许长史不知。

上曰。

对朕犹唤许长史。

岂能推事。

令法官重推。

令言免官。

垂拱元年四月。

监察御史苏。

按韩鲁诸王狱。

奏据状无征。

则天召见詰问。

执奏不回。

则天不悦曰。

卿大雅之士。

当別有驱使。

此狱不假卿也。

遂令於河西监军。

长安三年九月八日。

魏元忠为张易之所构。

配流岭表。

太子仆射崔贞慎。

东宫率府独孤禕等。

送至郊外。

易之大怒。

復使人诬告。

则天令监察御史马怀素推问。

续使中使促迫。

讽令构成其事。

怀素执正不受命。

则天怒。

怀素奏曰。

元忠犯罪配流。

贞慎等以亲故相送。

诚\为可责。

若以为谋\反。

臣岂诬罔神明。

昔彭越以反伏诛。

欒布犹奏事。

哭於其尸下。

汉朝不坐。

况元忠罪非彭越。

陛下岂加追送之罪。

则天意解。

由是获免。

天宝四载十二月十六日敕。

东西两推。

及左右巡使。

皆台司重务。

比来转差新人。

数有改易。

既不经久。

颇紊章程。

宜简择的然公正精练者。

令始末专知。

不得輒替换。

若无缺失。

至改转时迟速间。

以为褒贬。

兴元元年十月四日敕。

知东推西推侍御史各一人。

台司以推鞫为重务。

请令第一殿中同知东推。

第二殿中同知西推。

仍分日受事。

一人有故。

同推便知。

先所置推官二员。

请停。

建中三年九月。

御史台奏。

其推知御史差使改移。

其两推即须改入。

旧例合有推官。

今请置两员。

与本推御史同推。

御史纵有改移。

不失根本。

若非职掌见任官。

手力外。

请给十年充粮料等。

取赃赎钱。

敕旨。

依奏。

元和五年四月。

命监察御史杨寧。

往东都按大將令狐运\事。

时杜亚为东都留守。

素恶运\。

会盗发洛城之北。

运\適与其部下畋于北邙。

亚意为盗。

遂执讯之。

逮系者四十余人。

寧既按其事。

亚以为不直。

密表陈之。

寧遂得罪。

亚將逞其宿怒。

且以得贼\为功。

上表指明运\为盗之状。

上信而不疑。

宰臣以狱大宜审。

奏请覆之。

命侍御史李元素就覆焉。

亚迎路以狱成告。

元素验之五日。

尽释其囚以还。

亚大惊且怒。

亲追送马上责之。

元素不答。

亚遂上疏。

又论元素。

元素还奏言未毕。

上怒曰。

出俟命。

元素曰。

臣未尽词。

上又曰。

且去。

元素復奏曰。

臣一出。

不復得见陛下。

乞容尽词。

上意稍缓。

元素尽言运\冤状明白。

上乃悟曰。

非卿孰能辨之。

后数月。

竟得真贼\。

元素由是为时器重。

累迁给事中。

每美官缺。

必指元素焉。

八年九日。

御史中丞薛存诚\奏。

当司应受事推勘等。

台中旧例。

及兴元元年十月四日。

御史大夫崔纵重奏。

取侍御史殿中侍御史各二人。

共成四推。

犹以东西推为名。

又各分京城诸司。

及道州府。

为东西之限。

只日则台院受事。

双日则殿院受事。

其中一人有故。

则同推便知者。

伏以所分诸司。

及府州为限。

已定。

事若併至。

无例均分。

剧者则推鞫难精。

闲者则吏能莫试。

今请不以东西为限。

亦不以取只日双日受事。

但请依旧请四推御史。

令轮环受事。

周而復始。

如此则才用俱展。

劳逸必均。

其余应缘推事。

须有约勒。

若一一闻奏。

虑烦圣听。

敕下后。

请隨事条流。

敕旨。

依奏。

太和二年闰三月。

中书门下奏。

御史台推事。

纵有特宣。

亦须正敕。

应朝官犯罪。

准狱官令。

先奏后推。

格式具存。

合共遵守。

臣等请便提举。

敕旨。

依奏。

四年八月。

御史中丞魏?奏。

诸道州府百姓。

诣台奏事。

多差御史推劾。

臣恐烦劳州县。

先请差度支户部盐铁院官带宪衔者推勘。

又各得三司使申。

称院官人数不多。

例专掌院务课绩。

今诸道观察使幕中判官。

少不下五六人。

请於其中带宪衔者。

委令推劾。

如累推有劳。

能雪冤滯。

若御史台缺官。

便令闻奏。

从之。

出使贞观四年。

监察御史王凝。

使至益州。

刺史高士廉勋戚自重。

从眾僚候之昇僊亭。

凝不为礼。

呵却之。

士廉甚耻恚。

至五年。

入为吏部尚书。

会凝赴选。

因出为苏湖令。

十七年。

监察御史汲师。

巡狱至长安。

县令李干祐不知御史至。

巡讫。

將上马。

干祐始来。

师顾见。

不言而去。

干祐深憾之。

二十年四月。

干祐除御史中丞。

遂出为新乐令。

显庆三年七月。

监察御史胡元范使越巂。

至益州。

駙马都尉乔师望为长史。

出迎之。

先是。

敕断迎使臣。

师望託言他行。

元范引却。

不与相见。

师望又忿憾。

按轡\专道。

徐反驻后尘。

及元范按劾其枉僧事。

师望素与许敬宗善。

先驛奏之。

元范及回。

免官。

麟德二年十月。

征刘仁轨。

次於莱。

舍於驛西厅。

夜已久。

有御史至。

驛人白曰。

西厅少佳。

有使止矣。

曰谁。

曰。

带方州刺史。

御史令移却。

仁轨遽就东厅。

既至。

拜宪大夫。

其御史媿不自安。

他日。

谓侍御曰。

诸公出使。

当须振举冤滯。

发明耳目。

兴行礼义。

无为烦扰州县。

而自重其权。

指行中曰。

只如某侍御。

夜到驛中西厅。

所校几何。

苦死遣移。

乃就东厅。

岂忠恕之事耶。

愿诸公勿为也。

诸御史莫不翕然自诫。

干封二年二月。

韦思谦除侍御史。

与公卿相见。

未常行拜礼。

或勉之。

约曰。

鵰鶚鹰鸇。

岂眾禽之偶。

奈何设拜以狎之。

且耳目之官。

故当特立。

乃曰。

御史衔命出使。

不能动摇山岳。

震慑州县。

诚\旷职耳。

开元五年。

监察御史杜暹。

往磧西覆屯。

会郭虔瓘与史献等不协。

更相执奏。

詔暹按其事实。

史献以金遗。

暹固辞。

左右曰。

公远使绝域。

不可失蕃人情。

暹不得已。

受之。

埋於幕下。

既去出境。

乃移牒令收取之。

十二年四月六日敕。

御史出使。

非充按察覆囚。

不得輒差判官。

其出使日。

皆於侧门进状。

取处分。

十三年三月十三日敕。

御史出使。

举正不法。

身苟不正。

焉能正人。

如闻州县祗迎相望。

道路牧宰祗候。

僮仆不若。

作此威福。

其如礼何。

今后申明格式。

不得更示威权。

大歷十四年六月敕。

郎官御史充使。

绝本司务者。

改与检校及內供奉裏行。

元和四年。

监察御史元稹出使东蜀。

劾奏故节度使严礪。

违制擅赋。

礪虽死。

其属郡七州刺史。

皆坐责罚。

六年九月。

以前湖南观察使李眾为恩王傅。

初。

眾举按属內刺史崔简罪。

御史卢则就鞫得实。

使还。

而眾以货遗所推令史。

至京。

有告者。

令史决流。

卢则停官。

故眾亦坐焉。

七年闰七月敕。

前后累降制敕。

应诸道违法征科。

及刑政冤滥。

皆委出使郎官御史。

访察闻奏。

虽有此文。

未尝举职。

外地生人之劳。

朝廷莫得尽知。

今后应出使郎官御史。

所歷州县。

其长吏政俗。

閭阎疾苦。

水旱灾伤。

並一一条录奏闻。

郎官宜委左右丞句当。

並限朝见后五日內闻奏。

并申中书门下。

如所奏不实。

必议惩责。

知班贞观六年八月。

唐临为殿中侍御史。

大夫韦待价责临以朝列不整。

临曰。

此亦小事。

不足介意。

请今日已后为之。

明日。

江夏王道宗。

共大夫离立私谈。

临趋进曰。

王乱班。

道宗曰。

共大夫语。

何至於是。

临曰。

大夫亦乱班。

韦失色而退。

显庆四年。

侍御史张由古知班。

凡乱班多是尚书郎。

由古每唱言。

员外郎小儿难共语。

唤引驾鼻衡上行。

朝士侧目鄙之。

大足元年。

王无竞为殿中侍御史。

正班於阁门外。

宰相团立於班北。

无竞前曰。

去上不远。

公虽大臣。

自须肃敬。

以笏挥之。

请齐班。

当时朝议。

是非参半。

景龙二年。

左台御史崔蒞。

弹班不肃。

上表曰。

臣闻叔孙通睹汉朝仪多闕。

尊卑失序。

所以分別上下。

申明礼仪。

於是群臣知天子之至尊。

高祖知皇帝之为贵。

此皆由班秩不忒。

威仪容止不差。

是故作孚万邦。

用刑四海者也。

臣窃见在朝百僚。

多不整肃。

公门之內。

詎合论私。

班列之中尤须致敬。

或纵观敕目。

或旁阅制词。

或交首乱言。

或越班问事。

或私申庆弔。

或公诵诗篇。

或笑语諠諠。

或行立怠惰。

承宽既久。

积习如常。

不增祗惧之容。

实紊矜庄之典。

臣谬膺推择。

叨掌纠弹。

见无礼於朝廷。

诚\是臣之深耻。

况西戎献款。

北狄来宾。

恐观中国之失仪。

招外蕃之所誚。

更若知而故犯。

不革前非。

望即停其入內。

量行贬削。

开元元年正月。

殿中侍御史出使尽。

监察裏行翟璋知班。

乃牒中书省。

勘侍郎王琚。

及太子左庶子竇希瓘入晚。

遂为所挤。

出授岐阳县令。

七年正月二十一日。

上御紫宸殿。

朝集使魏州长史敬让。

辰州长史周利贞俱欲奏事。

左台御史翟璋监殿廷。

揖利贞先进。

让以父暉为利贞所毙。

不胜愤恨。

遂越次而奏。

利贞受武三思使。

枉害臣父。

璋劾让不待监引。

请付法。

上曰。

让诉父枉。

不可不矜。

朝仪亦不可不肃。

可夺一季禄而已。

贬利贞为邕州长史。

贞元十四年闰五月。

侍御史殿中邹儒立。

以太子詹事苏弁入朝。

班位失序。

对仗弹之。

弁於金吾仗待罪数刻。

特放。

旧制。

太子詹事。

班次太常宗正卿。

贞元三年。

御史中丞竇参敘定班位。

移詹事班在河南太原尹之下。

弁乃引旧制班立。

台官詰之。

乃紿云。

已白宰相。

请依旧制。

故儒立弹之。

杂录垂拱元年正月十二日敕。

两京度人。

令御史一人检校。

其月二十六日敕。

御史纠获罪状。

未经闻奏。

不得輒便处分。

州官府司。

亦不得承受。

其年二月制。

朝堂所置登闻鼓。

及肺石。

不须防守。

其有搥鼓石者。

令御史受状为奏。

三年十二月。

凤阁侍郎韦方质奏言。

旧制有御史监军。

今未差遣。

恐亏失节度。

夫古將军出师。

君授之鈇鉞。

閫外之事。

皆使裁之。

如闻被御史监军。

乃有控制。

军中小大之事。

皆须承稟。

非所以委专征也。

以卑制尊。

礼便不可。

不许。

景龙元年九月十九日敕。

选择御史。

令本司长官共中书门下商量。

并录由歷进奏者。

开元十九年正月二十八日敕。

左右藏太仓署。

差御史监知出纳。

至二十一年三月十九日敕。

监仓库各定御史一人。

一年一替。

左右巡御史。

亦各定一人。

一季一替。

並不得改换及差使。

天宝二年八月七日敕。

所置御史。

职在弹违。

杂充判官。

诚\非允当。

其诸道节度使。

先取御史充判官者。

並停。

自今已后。

更不得奏。

若切须奏者。

不得占台中缺。

其本台长官充使者。

不在此限。

四载十一月十六日敕。

御史宜依旧制。

黄卷书缺失。

每岁委知杂御史长官。

比类能否。

送中书门下。

改转日褒贬。

至德元年七月十三日敕。

风宪之地。

百寮准绳。

顷者有司。

殊非慎择。

其御史须曾任州县理人官者。

方得荐用。

宝应二年二月二十六日。

御史大夫严武奏。

应在外新除御史赴台。

停止店肆。

事亦非宜。

仍令所在给公乘发遣。

以为永例。

敕旨。

依奏。

建中三年九月一日敕。

御史大夫中丞奏授御史。

便充台中职掌者。

宜占缺。

以后並依此处分。

贞元十二年十月。

御史台奏。

伏准贞元二年班序敕。

诸使下三院御史。

有本官是常参官兼者。

即入本官班。

如內供奉裏行。

即入御史班。

缘使下御史稍多。

近例並不在內供奉班內。

臣等参详。

伏请自今已后。

请使下御史內供奉者。

入门日。

並依宣政殿前班位。

次员外郎之后。

在正台监察御史之上。

便为常式。

庶协通规。

敕旨。

依奏。

元和六年三月。

御史台奏。

准令。

用未后决囚者。

请不过申时。

如敕到府及诸司。

已未后至者。

伏乞至来日。

仍请勒本司。

准旧例。

与御史同临引决。

敕旨。

依奏。

长庆三年八月。

御史台行从印一面。

出使二面。

比来御史出使推按。

或用废印。

或所在取州县印文状。

伏以使臣衔命推案。

事须用印。

无非切要。

既於所在求印。

事以漏泄。

伏请令有司铸造。

从之。

太和四年三月。

御史台奏。

三院御史尽入。

到朝堂前无止泊处。

请置祗候院屋。

知杂御史元借门下直省屋后簷权坐。

知巡御史元借御书直省屋后簷权坐。

每日早入。

至巳时方出。

入前后並本所由自门下直省院西。

京兆尹院东。

有官地。

东西九十尺。

南北六十尺。

请准长庆元年八月。

於中书南给官地。

度支给钱。

置仆射祗候院例。

给此地充三院御史祗候院。

请度支给钱一千贯文。

台司自句当。

从便起造。

伏以御史风宪之职。

行止有常。

朝堂祗事。

每日须入。

从前假借。

不遑启居。

或与吏伍相参。

或当食无所。

今伏请前件地名。

及起舍价。

伏乞圣慈。

允臣所请。

敕旨。

依奏。

会昌二年九月。

御史中丞李回奏。

文武常参。

据品秩令式。

合置引马。

臣伏以车服之制。

並示等威。

著在典章。

所宜遵守。

近者班行之士。

官位已高。

或以散?自谦。

或以简便为意。

卒相倣傚。

不置引马。

街衢之內。

品秩莫分。

事涉因循。

颇乖典故。

其文武常参官。

起今已后。

並据品秩。

准例置引马。

其有合置不置。

许臣司纠举。

罚一月俸料。

如违犯不已。

请具奏闻。

庶存制度。

用表官荣。

敕旨。

依奏。



友情链接: 九五查询  古籍史书  老黄历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4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