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九五查询
古籍史书
老黄历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5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5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
论乐武德元年六月二十四日。
万年县法曹孙伏伽上书曰。
百戏散乐。
本非正声。
有隋之末。
始见崇用。
此谓淫风。
不可不改。
近者。
太常官司。
于人间借妇女裙襦五百余具。
以充散乐之服。
云擬于元武门游戏。
臣窃思量。
非貽厥孙谋\。
为万世法也。
又论语曰。
乐则韶舞。
以此言之。
散乐定非功成之乐。
如臣愚见。
请並废之。
则天下幸甚。
至其年十月。
拜舞人安叱奴为散骑侍郎。
既在朝列。
礼部尚书李纲諫曰。
臣按周礼。
大乐胥不得参于士伍。
虽復才如子野。
妙等师襄。
皆终身继世。
必不易其业。
故魏武帝欲使禰衡击鼓。
先解朝服。
露体而击之。
曰。
不敢以先王之法服。
为伶人衣。
虽齐末高纬。
封曹妙达为王。
授安马驹为开府。
有国家者。
以为殷鉴。
今新定天下之业。
起义功臣。
行赏未遍。
高才硕学。
尤滯草莱。
而先令胡舞。
致位五品。
鸣玉曳组。
趋驰廊庙。
恐非创规模。
貽子孙之道也。
四年九月二十九日。
詔太常乐人。
本因罪谴。
没入官者。
艺比伶官。
前代以来。
转相承袭。
或有衣冠继绪。
公卿子孙。
一霑此色累世不改。
婚姻绝於士庶。
名籍异於编甿。
大耻深疵。
良可矜愍。
其大乐鼓吹诸旧乐人。
年月已久。
时代迁移。
宜並蠲除。
一同民例。
但音律之伎。
积学所成。
传授之人。
不可顿闕。
仍令依旧本司上下。
若已经仕宦。
先入班流。
勿更追补。
各从品秩。
自武德元年。
配充乐户者。
不在此例。
乐工之杂士流。
自兹始也。
太常卿竇诞。
又奏用音声博士。
皆为大乐鼓吹官僚。
於后箏簧琵琶人白明达。
术踰等夷。
积劳计考。
並至大官。
自是声伎入流品者。
盖以百数。
贞观六年。
监察御史马周上疏曰。
臣闻致化之道。
在於求贤审官。
为政之本。
必於扬清激浊。
故孔子曰。
惟名与器。
不可以假人。
是言慎举之为重也。
臣见王长通。
白明达。
本自乐工。
舆皁杂类。
韦槃提。
斛斯正则。
更无他材。
独解调马来格。
纵使术踰儕辈。
材能可取。
止可厚赐钱帛。
以富其家。
岂得列在士流。
超授官爵。
遂使朝会之位。
万国来庭。
邹子伶人。
鸣玉曳綬。
与夫朝贤君子。
比肩而立。
同坐而食。
臣窃耻之。
岑文本谓所亲曰。
我见马君论事多矣。
援引事类。
扬搉古今。
举要刪芜。
会文切理。
一字不可加。
一言不可减。
昔之苏张终贾之儔耳。
永徽元年正月。
有司奏。
依礼祀郊庙。
皆奏宫悬。
比停数习。
恐致废忘。
伏寻故实。
两汉升祔之后。
庶事如故。
国之大礼。
祀典为先。
今既踰年。
理宜从吉。
若不肄习。
实虑不调。
诚\敬有亏。
致招罪责。
並从之。
上元元年九月。
高宗御含元殿东翔鸞阁。
大酺。
当时京城四县。
及太常音乐。
分为东西朋。
雍王贤为东朋。
周王显为西朋。
务以角胜为乐。
中书侍郎郝处俊諫曰。
臣闻礼所以示童子无誑者。
恐其欺诈之心生也。
伏以二王。
春秋尚少。
意趣未定。
当须推多尚美。
相待如一。
今忽分为二朋。
递相夸竞。
且俳优小人。
言辞无度。
酣乐之后。
难为禁止。
恐其各爭胜负。
讥誚失礼。
非所以导仁义。
示和睦也。
上瞿然曰。
卿之远识。
非眾所及也。
遽令止之。
调露二年。
皇太子使乐工于东宫新作宝庆之曲成。
命工者奏于太清观。
始平县令李嗣贞。
谓道士刘概。
辅儼曰。
此乐宫商不和。
君臣相阻之征也。
角征失位。
父子不协之兆也。
杀声既多。
哀调又苦。
若国家无事。
太子受其咎矣。
居数月。
而皇太子废为庶人。
概儼奏其事。
擢嗣真为太常丞。
使掌五礼仪注。
嗣贞私谓人曰。
祸犹未已。
主不亲庶务。
事无巨细。
决於中宫。
將权与人。
收之不易。
宗室虽眾。
皆在散位。
居中制外。
其势不敌。
我恐诸王藩翰。
皆为中宫所蹂践矣。
有隋以来乐府。
有堂堂之曲。
再言堂者。
是唐氏再受命也。
中宫僭擅。
復归子孙。
则为再受命矣。
近日閭里又有侧堂堂挠堂堂之谣。
侧者不正之辞。
挠者不安之称。
我见患难之作。
不復久矣。
神龙元年正月。
给事中严善思上表曰。
臣伏见太常奏。
公除后。
请习乐以供郊庙享祀。
奉敕不允。
臣与眾官详审。
以为乐音气化。
所以感天地。
动鬼神。
调五行。
均四序。
故哲王垂制。
被之乐章。
六变而神祇降饗。
九成而祖考来格。
今陛下以服未一周。
久停六律。
稽象德于太庙。
寢祈福于近郊。
何以昭永歷於上元。
助成功于先圣。
考之典礼。
恐或未安。
臣以汉魏丧礼。
以日易月者。
盖为三年不为礼。
礼必坏。
三年不为乐。
乐必崩是也。
以乐因阳来。
礼由阴作。
乐崩则阳伏。
礼废则阴愆。
风雨或违。
粢盛遂闕。
丰洁之祠有谬。
兆庶于是不安。
所以变谅闇之旧仪。
遵適时之新礼。
斯实存至公于天下。
割巨痛于私情。
祈社稷之永安。
庶宗庙之长享。
孝道之大。
何以加之。
使汉魏之礼未然。
则当自我作古。
况其得礼之变。
詎可越而不从。
伏请依太常所请。
许其教习。
其年正月。
享西京太庙。
太乐丞裴知古。
谓万年令元行冲曰。
金石谐和。
当有吉庆之事。
其在唐室子孙乎。
其月。
中宗即位。
復国为唐。
二年三月。
并州清源县尉吕元泰上疏曰。
比见都邑城市。
相率为浑脱。
骏马胡服。
名为苏莫遮。
旗鼓相当。
军阵之势也。
腾逐喧譟。
战爭之象也。
锦\绣夸竞。
害女工也。
征敛贫弱。
伤政体也。
胡服相效。
非雅乐也。
浑脱为号。
非美名也。
安可以礼仪之朝。
法戎虏之俗。
军阵之势。
列庭闕之下。
窃见诸王。
亦有此好。
自家刑国。
岂若是也。
诗云。
京邑翼翼。
四方是则。
非先王之礼乐。
而將则四方者。
臣所未喻也。
夫乐者。
动天地。
感鬼神。
移风易俗。
布德施化。
重犬戎之曲。
不足以移风也。
非宫商之度。
不足以易俗也。
无八佾之制。
不足以布德也。
非六代之乐。
不足以施化也。
四者无一。
何以教人。
臣本凡愚。
不识忌讳。
忠于国者。
以臣为讜言。
佞于朝者。
以臣为誹谤。
惟陛下少留意焉。
先天元年正月。
皇太子令宫臣就率更寺阅女乐。
太子舍人贾曾諫曰。
臣闻作乐崇德。
以感神人。
韶夏有容。
咸英有节。
妇人媟黷。
无厕其间者。
昔鲁用孔子。
几致于霸。
齐人惧之。
馈以女乐。
鲁君既受。
孔子遂行。
戎有由余。
兵强国富。
秦人反间。
遗之女乐。
戎王耽悦。
由余乃奔。
斯则大圣名贤。
疾之已久矣。
良以妇人为乐。
必务冶容。
娃姣动心。
蛊惑丧志。
上行下效。
淫俗將成。
败国乱民。
实由兹起。
殿下监抚余闲。
宴私多豫。
后庭妓乐。
古或有之。
至于所司教习。
彰示群僚。
谩妓淫声。
实亏睿化。
伏愿並令禁断。
至开元二年八月七日敕。
自有隋颓靡。
庶政凋弊。
征声遍于郑卫。
衒色矜于燕赵。
广场角牴。
长袖从风。
聚而观之。
寖以成俗。
此所以戎王夺志。
夫子遂行也。
朕方大变浇讹。
用除灾蠹。
眷兹技乐。
事切骄淫。
伤风害政。
莫斯为甚。
既违令式。
尤宜禁断。
二年正月。
胡僧婆陀。
请夜开门燃百千灯。
其夜。
太上皇御安福楼门观乐。
凡四日方罢。
是月。
又追作。
先天元年大酺。
太上皇御诸楼观之。
以夜继晷。
尽月不息。
左拾遗严挺之。
疏諫。
乃止。
大歷十四年十二月十五日。
礼仪使吏部尚书顏真卿奏。
谨按周礼大司乐职云。
诸侯薨。
令去乐。
大臣死。
令弛悬。
郑注云。
去谓藏之。
弛谓释下也。
是知哀轻者则释。
哀重者则藏。
又晋元后秋崩。
武帝咸寧元年。
饗万国。
不设乐。
晋博士孔恢。
议朝廷有故。
悬而不乐。
恢以为宜都去悬设。
乐既不作。
则不宜悬。
国丧尚近。
谓金石不可陈於庭。
伏请三年未毕。
朝会不设悬。
如有大臣薨歿。
则量事轻重。
悬而不作。
敕付所司。
永贞元年十月。
太常奏。
內外公私声乐祭祠等。
汉魏已来。
既葬祔庙之后。
皆復其常。
本朝行之。
以为故事。
今德宗皇帝十一月四日。
行升祔之礼讫事。
请皆如旧。
詔可。
杂录武德元年。
相国参军卢牟子献琵琶。
万年县法曹孙伏伽上疏曰。
陛下贵为天子。
富有四海。
动则左史书之。
言则右史书之。
既为竹帛所拘。
何可恣情不慎。
卢牟子所献。
频蒙赏劳。
但普天之下。
莫非王土。
率土之滨。
莫非王臣。
陛下必有所欲何求不得。
陛下少者。
岂此物哉。
显庆元年正月。
御安福门。
观大酺。
有伎人欲持刀自刺。
以为幻戏。
詔禁之。
龙朔元年正月。
禁妇人倡优杂戏。
皇后所请也。
二月六日。
敕太常寺。
六日停教音乐。
太宗皇帝文德皇后忌日故也。
干封元年五月敕。
音声人及乐户。
祖母老病应侍者。
取家內中男及丁壮好手者充。
若无所取中丁。
其本司乐署博士。
及別教子弟应充侍者。
先取户內人及近新充。
如意元年五月二十八日。
內教坊改为云韶府。
內文学馆教坊。
武德以来。
置在禁门內。
神龙二年三月。
并州清源县尉吕元泰上疏曰。
臣谨按洪范曰。
谋\时寒若。
君能谋\事。
则燠寒顺之。
何必裸露形体。
浇灌衢路。
鼓舞跳跃。
而索寒也。
礼曰。
立秋之月。
行夏令。
则寒暑不节。
夫阴阳不调。
政令之失也。
休咎之应。
君臣之感也。
理均影响。
可不戒哉。
其年九月。
敕三品已上。
听有女乐一部。
五品已上。
女乐不过三人。
皆不得有钟磬。
乐师凡教乐。
淫声过声。
凶声慢声。
皆禁之。
淫声者。
若郑卫。
过声者。
失哀乐之节。
凶声者。
亡国之音。
若桑间濮上。
慢声者。
惰慢不恭之声也。
景云三年。
右拾遗韩朝宗諫曰。
传曰。
辛有適伊川。
见被发野祭者曰。
不及百年。
此其戎乎。
其礼先亡矣。
后秦晋迁陆浑之戎于伊川。
以其中国之人。
习戎狄之事。
一言以贯。
百代可知。
今之乞寒。
滥觴胡俗。
伏乞三思。
筹其所以。
至先天二年十月。
中书令张说諫曰。
韩宣子適鲁。
见周礼而叹。
孔子会齐。
数倡优之罪。
列国如此。
况大朝乎。
今外国请贺。
选使朝謁。
所望接以礼乐。
示以兵威。
虽曰戎狄。
不可轻易。
焉知无驹支之辨。
由余之贤哉。
且乞寒泼胡。
未闻典故。
裸体跳足。
盛德何观。
挥水投泥。
失容斯甚。
法殊鲁礼。
褻比齐优。
恐非于羽柔远之义。
樽俎折冲之道。
愿择芻言。
特罢此戏。
至开元元年十月七日。
敕腊月乞寒。
外蕃所出。
渐浸成俗。
因循已久。
自今已后。
无问蕃汉。
即宜禁断。
开元二年。
上以天下无事。
听政之暇。
于梨园自教法曲。
必尽其妙。
谓之皇帝梨园弟子。
其年十月六日敕。
散乐巡村。
特宜禁断。
如有犯者。
并容止主人及村正。
决三十。
所由官附考奏。
其散乐人仍递送本贯入重役。
二十三年敕。
內教坊博士及弟子。
须留长教者。
听用资钱。
陪其所留人数。
本司量定申者为簿。
音声內教坊博士。
及曹第一第二博士房。
悉免杂徭。
本司不得驱使。
又音声人得五品已上勋。
依令应除簿者。
非因征討得勋。
不在除簿之列。
天宝十载九月二日敕。
五品已上正员清官。
诸道节度使及太守等。
並听当家畜丝竹。
以展欢娱。
行乐盛时。
覃及中外。
大歷十四年五月詔。
罢梨园伶使及官冗食三百余人。
留者隶太常。
永贞元年九月詔。
除教坊乐人投正员官之制。
元和五年二月。
宰臣奏。
请不禁公私乐。
从之。
时以用兵。
权令断乐。
宰臣以为大过。
故有是请。
至六月六日。
詔减教坊乐官衣粮。
六年。
太子少傅兼判太常卿郑余庆奏。
太常习乐。
请復用大鼓。
从之。
先是。
德宗自南山还宫。
继有怀光吐蕃之虞。
都下人情惊扰。
遂詔太常习乐。
去大鼓。
至是復用之。
八年四月。
詔除借宣徽院乐人官宅制。
自贞元以来。
选乐工三十余人。
出入禁中。
宣徽院长出入供奉。
皆假以官第。
每奏伎乐称旨。
輒厚赐之。
及上即位。
令分番上下。
更无他锡。
至是收所借。
其年十月。
汴州节度使韩宏。
进献圣朝万岁乐曲谱。
凡三百首。
十四年正月。
詔徙仗內教坊於布政里。
十五年。
赐教坊本钱五千贯文。
长庆四年三月。
赐教坊乐官綾绢三千五百疋。
又赐钱一万贯。
以备行幸。
乐官十三人。
并赐紫衣鱼袋。
其年八月。
以太常卿赵宗儒为太子少师。
先是。
太常有师子五方之色。
非常朝聘饗不作焉。
至是。
教坊以牒取之。
宗儒不敢违。
以状白宰相。
以事正有司。
不合关白。
而宗儒忧恐不已。
宰相责以怯懦。
故换秩焉。
宝歷二年九月。
京兆府奏。
伏见诸道方镇。
下至州县军镇。
皆置音乐。
以为欢娱。
岂惟夸盛军戎。
实因接待宾旅。
伏以府司每年重阳上巳两度宴游。
及大臣出领藩镇。
皆须求雇教坊音声。
以申宴饯。
今请自於当已钱中。
每年方图三二十千。
以充前件乐人衣粮。
伏请不令教坊收管。
所冀公私永便。
从之。
盖京兆尹刘栖楚所请也。
栖楚出河北。
大率不读书史。
乖於闻识。
曾不知从前非物足而闕於制置也。
盖以京邑四方取则之地。
务繁权重。
岂以声乐倡优。
方镇宴游为事哉。
失之甚矣。
属宰臣有党於栖楚者。
遂可其奏。
时议惜之。
太和九年。
文宗以教坊副使云朝霞善吹笛。
新声变律。
深愜上旨。
自左驍卫將军宣授兼帅府司马。
宰臣奏。
帅府司马。
品高郎官。
不可授伶人。
上亟称朝霞之善。
左补闕魏?上疏论奏。
乃改授润州司马。
开成三年四月。
改法曲名仙韶曲。
仍以伶官所处为仙韶院。
四年三月。
敕每月赐仙韶院乐官料钱二千贯文。
支用不尽。
令数內宜停三百贯文。
会昌二年四月二十三日敕节文。
京畿诸院太常乐及金吾角手。
今后只免正身一人差使。
其家丁並不在影庇限。
三年十二月。
京兆府奏。
近日坊市聚会。
或动音乐。
皆被台府及军司所由恐动。
每有申闻。
自今已后。
请皆禁断。
从之。
大中六年十二月。
右巡使卢潘等奏。
准四年八月宣约教坊音声人。
於新授观察节度使处求乞自今已后。
许巡司府州县等捉获。
如是属诸使有牒送本管。
仍请宣付教坊司为遵守。
依奏。
咸通中。
伶官李可及善音律。
尤能转喉为新声。
音辞曲折。
听者忘倦。
京师屠酤少年效之。
谓之拍弹。
时同昌公主除丧。
懿宗与郭淑妃悼念不已。
可及为叹百年舞曲。
舞人皆盛饰珠翠。
仍画鱼龙地衣以列之。
曲终乐闋。
珠翠覆地词语悽惻。
闻者流涕。
又常於安国寺作菩萨蛮舞。
上益怜之。
可及常为子妻妇。
帝赐酒二银樽。
启之。
乃金翠也。
时宰相曹確。
中尉李元。
皆屡论之。
懿宗不纳。
至僖宗即位。
宰相崔彦昭奏逐。
死於岭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