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九五查询
古籍史书
老黄历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4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4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
社稷旧仪注。
祭牺牲不得捶扑伤损。
死则埋之。
若有创病者。
別卜。
武德九年正月。
亲祀太社。
詔曰。
吉日惟戊。
亲祀太社。
率从百僚。
以祈五谷。
今既南亩俶载。
东作方兴。
州县致祀。
宜尽祗肃。
四方之人。
咸勤殖艺。
別其姓类。
命为宗社。
京邑庶士。
台省群官。
里閈\相从。
共遵社法。
以时供祀。
各申祈报。
具立节文。
明为典制。
咸亨五年。
三月十日詔。
春秋二社。
本以祈农。
比闻除此之外。
別立当宗及邑义诸色等社。
远集人眾。
別有聚敛。
递相承纠。
良有征求。
虽於吉凶之家。
小有裨助。
在於百姓。
非无劳扰。
自今以后。
宜令官司禁断。
神龙元年五月詔。
于东都建置太社。
礼部尚书祝钦明问礼官博士曰。
周礼田主。
各用所宜之木。
今太社主用石。
何也。
礼官太常少卿韦叔夏。
国子司业郭山惲。
太常博士张齐贤。
尹知章议曰。
春秋传曰。
君以军行。
祓社衅鼓。
祝奉以从。
书曰。
不用命戮于社。
社之主。
盖用石为之。
奉谓將行也。
是郑玄以社主用石。
崔灵恩三礼义宗曰。
社之神用石。
以土地所主最为实。
故用石也。
又吕氏春秋云。
殷人之礼。
其社用石。
后魏书云。
天平四年四月。
太社石主迁于社宫。
是社主用石。
古有明说。
周礼田主。
各用所宜之木者。
彼谓人间之社。
非太社也。
又检旧社主长一尺六寸。
方一尺七寸。
付礼官傅士等议其制度。
礼官韦叔夏等又议曰。
社主制度长短。
在礼无文。
但天子亲征。
又载社主。
谓之社事。
则社之神主。
可载而行。
今详议以为主既可载。
明非过重。
按郊特牲云。
社祭土而主阴气。
韩诗外传云。
天子大社方五丈。
诸侯半之。
盖以五是土数。
故坛方五丈。
其社主请准五数。
长五尺。
准阴之二数。
方二尺。
剡其上以象物生。
方其下以象地体。
埋其半。
以根在土中。
而本末均也。
则神道设教。
法象有凭。
其尺请用古尺。
又检旧社稷坛上四方。
设以方色。
唯中央数尺。
饰以黄土。
韦叔夏等又议曰。
韩诗外传云。
天子太社。
广五尺。
各分置四方色讫。
上冒以黄土。
说者云。
冒以黄土者。
象王者覆被四方。
据此。
则合用黄土遍覆坛上。
今检旧坛之上。
亦备方色。
唯中央数尺。
饰以黄土。
则见覆被之道。
有所不及。
既乖旧制。
望请准古改造。
于是以方色饰坛之四面及四陛。
其上则以黄土覆之。
祝钦明又建议曰。
周颂载芟篇敘曰。
春藉田而祈社稷也。
礼记。
天子为藉千亩。
诸侯为藉百亩。
即此缘有藉田。
自为立社。
王社侯社。
因此有名。
卿大夫以下无藉田。
所以成群置社。
藉田坛祭。
止是王社。
往者直云藉田。
近日改名先农之祭。
不知王社根本。
魏世妄设三牢。
群说纷紜。
乍毁乍立。
晋氏徒云省费。
不知仍在藉田千亩。
共迷其日固久。
不详经典。
致此諠譁。
今者创立社稷。
理宜正名典故。
请改仪注及式。
將先农以为帝社。
使人听不惑。
古义具存。
移前代之末学。
表当今之准绳。
岂不美歟。
诸礼官审加详议。
礼官韦叔夏。
博士张齐贤等议曰。
谨按祭法云。
王者立太社。
然王社所祭之处。
书传无文。
汉书郊祀志。
汉兴已有官社。
未立官稷。
遂于官社后立官稷。
以夏禹配食官社。
以后稷配食官稷。
臣瓚云。
案高纪。
立汉社稷。
所谓太社也。
时又有官社。
配以夏禹。
所谓王社也。
见汉祠令。
而未立官稷。
至此始立之。
光武中兴。
不立官稷。
相承至今。
魏以官稷为帝社。
故挚虞议曰。
魏氏故事。
立大社帝社是也。
晋初或废或置。
皆不言当时所置之处。
或云两社同处。
王社在大社之西。
崔氏皇甫氏並云。
王社在藉田。
引诗藉田而祈社稷为证。
今谨按卫宏汉旧仪。
春始东耕於藉田。
官祀先农。
则神农也。
又五经要义云。
立坛于田所。
以祠先农。
坛之制度如坛。
魏秦静议云。
风伯雨师。
灵星先农。
与社稷为国之六神。
晋太始四年。
上耕于东郊。
以太牢祀先农。
又周隋旧仪。
及皇朝新礼。
先农皆祭帝神农。
配以后稷。
是则王社先农。
其来自远。
各在祀典。
不可合而为一。
今欲崇立帝社。
实违礼经。
望於藉田之中。
別立帝社帝稷。
配以禹弃。
则先农帝社。
两祠咸秩。
协载芟之义。
符祭法之文。
祝钦明又议曰。
藉田之祭。
本是王社。
承前若祠先农。
共是勾龙后稷。
烈山之子。
亦谓之农。
周弃继之。
皆祀为稷。
共工之子。
后土主名。
汤既胜夏。
欲迁不可。
社稷主祭。
唯此二神。
祭法所载。
祀典皆存。
自黄帝以下。
羲农二皇。
不列常祀。
岂有社稷之祭。
上取炎皇。
正经典籍。
曾无此语。
肤浅\诸儒。
妄为曲说。
假如蜡主先嗇。
郑玄云。
若神农。
徒见易之揉木。
即云若神农耳。
如其远推邃古。
磨蜄在神农前。
將为先嗇。
有何不可。
此郑之谬妄。
不寻祭法根源。
后儒守株。
即以为定。
始立社稷祈报。
惟祭共工烈山。
神农未报大功。
何不远取祈报。
即明三皇以上。
朴略洪荒。
帝王之道。
无取为教。
魏秦静者。
又何知社稷先农。
妄分为二。
且六宗之义。
先儒犹且纷然。
六神之言。
秦静凭何分析。
习俗迷谬。
殊不可依。
岂有一藉田中。
置四坛墠。
先农王社。
同贯异名。
固是一种。
后稷勾龙。
更无二道。
同途分祭。
四牢徒费。
岂是尔爱其羊。
又言汉祀禹神。
此义更殊未得。
若將禹平水土。
其功大於勾龙。
成汤革夏社时。
何不替勾龙之祀。
周弃既將易祀。
夏禹寧可独遗。
汉德不逮殷汤。
祀禹无乃为諂。
后王更无遵用。
明其一时谬僻。
礼官今欲效僻。
张禹无乃迂乎。
前以王社没于先农。
欲依祀典正号今乃更加两祀。
亦恐刺谬增多。
退传礼官。
更加详度。
具依经训勿据俗儒。
於是韦叔夏张齐贤等又奏曰。
谨按经典。
无先农之文。
礼记祭法云。
王自为立社曰王社。
先儒以为其社在藉田之中。
诗载芟云。
春藉田而祈社稷。
是也。
永徽中。
犹名藉田。
垂拱以后刪定。
始改为先农。
与社本是一神。
妄有改张。
以惑人听。
其先农坛且请改为帝社坛。
以应礼记王社之义。
其祭先农礼。
改为帝社礼。
仍令用孟春吉亥。
祀后土。
以勾龙氏配之。
从之。
於是改先农坛为帝社坛。
于帝社坛西置帝稷坛。
礼太社同太稷。
其坛不备方色。
所以异于太社也。
至开元定礼。
除帝稷之议。
祀神农氏於坛上。
以后稷配。
至今以为常典也。
开元十九年正月二十日敕。
普天率土。
崇德报功。
饗祀惟殷。
封割滋广。
非可以全惠养之道。
协灵祇之心。
其春秋二时社及释奠。
天下诸州府县等。
並停牲牢。
惟用酒脯。
务存修洁。
足展诚\敬自今以为常式。
至二十二年三月二十五日敕。
春秋祈报。
郡县常礼。
比不用牲。
岂云血祭。
阴祀贵臭。
神何以歆。
自今以后。
州县祭祀。
特以牲牢。
宜从常式。
其年六月二十八日敕。
大祀中祀。
及州县社稷。
依式合用牲牢。
余並用酒脯。
至贞元五年九月十二日。
国子祭酒包佶奏。
春祭社稷。
准礼。
天子社稷皆太牢。
至大歷六年十月三日敕。
中祀少牢。
社稷是中祀。
至今未改。
敕旨宜准礼用太牢。
天宝元年十月九日敕。
社为九土之尊。
稷乃五谷之长。
春祈秋报。
祀典自尊。
如闻祭官祗事。
不全备礼。
朕永惟典故。
务在洁诚\。
俾官吏之尽心。
庶苍生之蒙福。
今后祭官等。
庶事之间。
倍宜精洁。
两京委御史台。
诸郡委採访使。
有违犯者。
具录闻奏。
其社坛侧近。
仍禁樵牧。
其百姓私社。
亦宜与官社同日致祭。
所由检校。
三载二月十四日詔。
社稷列为中祀。
颇紊大猷。
自今以后。
社稷及日月五星。
並升为大祀。
仍以四时致祭。
诸星为中祀。
长庆三年正月。
祠部员外充太常礼院修撰王彦威奏。
谨按礼云。
社者。
神地之道也。
郊特牲而社稷太牢。
郑玄以为国中之神。
莫贵于社。
故前古为大祀。
至天宝三载二月十四日敕云。
祭祀之典。
以陈至敬。
名或不正。
是相夺伦。
况社稷孚祐。
百世蒙福。
列为中祀。
颇紊大猷。
自今以后。
昇为大祀。
尔后因循。
又依开元礼为中祀。
然而牲用太牢。
太尉摄行事。
祭之日不坐。
並是大祀之义。
列为中祀。
是因循谬误。
教人报本。
未极尊严。
有国之仪。
唯此厌屈。
今请准敕升为大祀。
庶合礼中。
从之。
开成五年十一月。
吏部奏准四年正月詔书。
大祀並差三品以上官充祭。
太社太稷。
摄司徒司空。
並合差三品官行事。
伏缘诸司三品官。
员额绝少。
其中或有假。
故无官可差。
其每年祭太稷摄司徒司空。
请准旧例。
取左右庶子少詹事。
及诸司少卿监通摄。
制可。
祀风师雨师雷师及寿星等天宝四载七月二十七日敕。
风伯雨师。
济时育物。
谓之小祀。
颇紊彝伦。
去载。
眾星以为中祀。
永言此义。
固合同升。
自今以后。
並宜升入中祀。
仍令诸郡各置一坛。
因春秋祭祀之日。
同申享祠。
至九月十六日敕。
诸郡风伯坛。
请置在社坛之东。
雨师坛在社坛之西。
各稍北三十步。
其坛卑小于社坛。
其祀风伯。
请用立春后丑。
祀雨师立夏后申。
所祭各请用羊一。
籩豆各十。
簠簋俎一。
酒三斗。
应缘祭须一物已上。
並以当处群公廨社利充。
如无。
即以当处官物充。
其祭官准祭社例。
取太守以下充。
五载四月十七日詔曰。
发生振蛰。
雷为其始。
画卦陈象。
威物效灵。
气实本于阴阳。
功乃施于动植。
今雨师风伯。
久列于常祠。
唯此震雷。
未登于群望。
其以后每祭雨师。
宜以雷师同坛祭。
共牲別置祭器。
至贞元二年四月二十三日詔。
问礼官。
其风师雷师祝版署讫。
合拜否。
太常博士陆淳奏曰。
以是小祠。
准礼又无至尊亲祭之文。
今虽请御署。
校详经据。
並无拜礼。
詔曰。
风师雨师为中祠。
有烈祖成命。
况在风雨。
至切苍生。
今礼虽无文。
朕当屈己再拜。
以申子育之意。
仍永为常式。
本是小祀。
开元礼无乐章。
及升为中祀。
乃用登歌一部。
天宝以来。
尝借天帝乐章用之。
本太常卿董晋奏请。
补其闕。
至贞元六年五月十四日。
詔秘书监包佶补之。
雨师亦准此。
风师坛旧在通地门外道北二里。
贞元三年闰五月二十一日。
以宫城喧呼。
亏于宿敬。
又近章敬寺。
恐神灵不安。
詔有司于滻水东择地移之。
其年七月二十一日。
遣太常少卿裴郁致祭告移之。
四年四月。
詔有司。
自开元以来。
升风师雨师为中祀。
假郊庙乐章。
未奏撰。
遂令于邵等分撰之。
六年五月。
以风师雨师武成王等乐章。
付有司施行之。
元和十五年太常礼院奏。
来年正月三日。
皇帝有事于南郊。
同日立春后丑。
祀风师。
按周礼大宗伯。
以槱燎祀风师。
郑玄云。
风。
箕星也。
故令礼立春后丑。
于城东北就箕星之位。
为坛祭之。
礼祀昊天上帝于圜丘。
百神咸秩。
箕星从祀之位。
在坛之第三等。
伏以皇帝有事南郊。
遍祭之义。
百师咸在。
其五方帝并日月神州以下。
缘对昊天上帝皇地祇。
尊不得申。
並为从祀。
悉无上公行事。
并御署祝版之仪。
风师既是星神。
厌降之仪。
便当陪祭。
如非遇郊祀。
其时祭祀如常仪。
开元二十四年七月十二日。
有上封事者。
言月令云。
八月。
日会于寿星。
祠于大社坛享之。
敕曰。
宜令所司特置寿星坛。
常以千秋节日修其祀典。
二十六日。
敕寿星坛宜祭老人星。
及角亢七宿。
著之常式。
岳瀆武德二年十月二十九日。
亲祠华岳。
旧仪。
岳瀆以上。
祀版御署讫。
北面再拜。
证圣元年。
有司上言曰。
伏以天子父天而母地。
兄日而姊月。
于祀应有再拜之仪。
谨按五岳视三公。
四瀆视诸侯。
天子无拜诸侯之礼。
臣愚以为失尊卑之序。
其日月以上。
请依旧仪。
五岳以下。
署而不拜。
制可之。
开元十一年四月二十六日敕。
霍山宜崇饰祠庙。
秩视诸侯。
蠲山下十户。
以为洒埽。
晋州刺史。
春秋致祭。
二十五年十月八日敕。
三时不害。
百谷用成。
遂使京坻。
遍于天地。
和平之气。
既无远而不通。
禋祀之典。
亦有祈而必报。
宜令中书令李林甫等。
分祭郊庙社稷。
尚书左丞相裴耀卿等。
分祭五岳四瀆。
至二十八年十月三日。
敕。
感而遂通。
神之鉴也。
祈而必报。
礼之经也。
今农以毕功。
岁则大稔。
京坁之积。
寰海攸同。
用陈蠲洁之荐。
以答明禋之祉。
宜令侍中牛仙客等。
分祭郊庙社稷岳瀆等。
其四海四镇。
及名山岳瀆。
使有道路由过者。
亦宜便祭。
至天宝元年十二月二十八日。
詔今岁西成。
颇为善熟。
宜令光禄卿嗣郑王希言等。
分祭五岳。
其四瀆名山。
並委所由郡长官。
择日致祭。
至天宝七载十一月十七日。
朕祗肃群祀。
祈在三农。
冀幽赞之有凭。
必昭报而无闕。
宜令工部尚书郭虚己等。
分祭五岳四瀆。
八载九月二十日詔。
稼穡丰穰。
群官乐业。
思崇圣秩。
用展虔诚\。
宜令宗正卿褒信王璆。
分祭五岳四瀆。
又至天宝十载二月二十一日。
遣嗣吴王祗等。
分祭五岳四瀆。
具行册礼。
至贞元二年八月。
詔太常卿裴郁等十人。
各就方镇。
祭岳瀆等。
旧礼皆因郊祀望而祭之。
天宝中。
始有遣使祈福之祀。
至德中。
又加西岳金天王。
中岳中天王。
及诸岳瀆王公之号。
今用遣使之礼。
非正也。
其年五月十五日。
太常卿董晋奏。
五岳四瀆。
准开元元年礼。
各以五郊迎气日祭之。
其祝版並合御署。
至上元元年。
中祠小祠。
一切权停。
自后因循。
不请御署其祝版。
欲至饗祭日。
所司准呈先进取御署。
附驛发遣。
敕旨宜依。
仍委所司。
每至时先奏。
附中使送往。
十二年二月。
太常博士裴堪奏。
谨按旧仪。
岳瀆以祝版御署讫。
北面再拜。
证圣元年。
有司上言曰。
伏以王者父天母地。
兄日姊月。
於礼应有再拜之仪。
谨按五岳视诸侯之礼。
其日月以上。
请依旧仪。
五岳以下。
署而不拜。
制可。
至开元修理五岳四瀆。
皇帝无亲祭礼仪。
其祝文皆云。
嗣天子某。
谨遣某官。
敢昭告于某岳某瀆之神。
读讫。
皆申再拜。
祭五龙神。
但云献官再拜。
此则有司行事。
皆有拜文。
今臣与礼官等。
通详典制。
整辨所宜。
伏闻礼擬于时。
议则求古。
无文可质正者。
则推类以明之。
臣愚以为三才之尊。
各申所极。
尊有所统。
礼亦宜差。
若无比视。
何以辨等。
故礼云。
五岳视三公。
四瀆视诸侯。
其余山川视伯子男。
议者以岳瀆既比公侯。
则礼如人臣矣。
其于祭也。
则人君不合有拜臣之仪。
谨按五经通义云。
星辰日月五岳四瀆。
皆天地之別神从官也。
因郊而祭者。
缘天地之意。
亦欲及之也。
又礼记云。
非其臣则答拜。
郑玄注云。
不臣。
人之臣也则星辰岳瀆。
既是天地从官。
恐人君不得如公侯之礼而臣下之也。
何以言之。
王者父天母地。
兄日姊月。
星辰视昆弟。
岳瀆视公侯。
以此明之。
星辰岳瀆。
是天地之臣也。
秩视人臣也。
陛下与天地为子。
遣使申祭。
恐不合令受天父地母从官之拜。
宜有以答之。
故开元礼祭岳瀆祝文。
皇帝称名。
又云谨遣。
于义有必拜之文。
是国家著礼。
以明神为敬。
不以臣下为礼。
以臣等所见。
並请依证圣元年定制。
有司行事。
须申拜礼。
前代帝王显庆二年七月十一日。
太尉长孙无忌议曰。
谨按祭法云。
圣王之制祀也。
法施于民则祀之。
以死勤事则祀之。
以劳定国则祀之。
能御大灾则祀之。
能捍大患则祀之。
又云。
尧舜禹汤文武。
皆有功烈于民。
及日月星辰。
民所瞻仰。
非是族也。
不在祀典。
唯此帝王。
合与日月同例。
常加祭享。
义在报功。
爰及隋世。
並遵斯典。
其汉高祖。
祭法无文。
但以前世及今。
多行秦汉故事。
始皇无道。
所以弃之。
汉高典章。
法垂于后。
自隋以上。
亦在祀例。
伏惟大唐稽古垂化。
网罗前典。
唯此一礼。
咸秩未申。
亲令礼及令。
无祭先代帝王之文。
今请幸遵故实。
修附礼文。
令三年一祭。
仍以仲春之月。
祭唐尧于平阳。
以契配。
祭虞舜于河东。
以皋陶配。
祭夏禹于安邑。
以伯益配。
祭殷汤于偃师。
以伊尹配。
祭周文于酆。
以太公配。
祭武王于镐。
以周公召公配。
祭汉祖于长陵。
以萧何配。
詔可。
麟德二年。
车驾东幸。
將封岱岳。
十一月。
至滎阳顿。
祭纪信墓。
赠驃骑大將军。
开元二十二年正月一日詔。
自古圣帝明王。
岳瀆海镇。
用牲牢。
余並以酒脯充奠祀。
其年十一月六日。
云州置魏孝文帝祠堂。
有司以时享祭。
州有魏故明堂遗址。
乃于其上置庙焉。
天宝二年三月二十八日。
追尊皋陶为德明皇帝。
凉武昭王为兴圣皇帝。
各与立庙。
每岁四季月享祭。
至宝应时。
礼仪使杜鸿渐。
请停四时享献。
三载五月二十二日。
置周文王庙。
以同德十人。
四时配享。
六载正月十一日。
敕三皇五帝。
创物垂范。
永言龟镜。
宜有钦崇。
三皇。
伏羲。
以勾芒配。
轩辕。
以风后力牧配。
五帝。
少昊。
以蓐收配。
顓頊。
以元冥配。
高辛。
以稷契配。
唐尧。
以羲仲和叔配。
虞舜。
以夔龙配。
其择日及置庙地。
量事营立。
其乐器请用宫悬。
祭请用少牢。
仍以春秋二时致享。
共置令丞。
令太常寺检校。
七载五月十五日詔。
上古之君。
存诸氏号。
虽事先书契。
而道著皇王。
缅怀厥功。
寧忘咸秩。
其三皇以前帝王。
宜於京城內共置一庙。
仍与三皇五帝庙相近。
以时致祭。
天皇氏。
地皇氏。
人皇氏。
有巢氏。
燧人氏。
其祭料及乐。
请准三皇五帝庙。
以春秋二时享祭。
歷代帝王肇跡之处。
未有祠宇者。
所由郡置一庙享祭。
取当时將相。
德业可称者二人。
配享。
夏王禹都安邑。
今夏县。
以虞伯益秩宗伯夷配。
殷王汤都亳。
今谷熟县。
以阿衡伊尹左相仲虺配。
周文王都酆。
今咸阳县。
见有庙。
以师鬻熊齐太公望祀。
周武王都镐。
请入文王庙同享。
太师周公太保召公配。
秦始皇帝都咸阳。
丞相李斯將军王翦配。
汉高祖起沛。
今彭城县。
太傅张良相国萧何配。
后汉光武皇帝起南阳。
司徒邓禹將军耿弇配。
魏武皇帝都鄴。
侍中荀彧太尉鍾繇配。
晋武帝都故洛阳。
司空张华大將军羊祜配。
后魏道武皇帝起云中。
太尉长孙嵩尚书崔元伯配。
周文帝起冯翊。
尚书苏绰大將军于谨配。
隋文帝封隋汉东。
仆射高熲大將军贺若弼配。
令郡县长官。
春秋二时。
择日。
粢盛蔬饌时果。
配酒脯。
洁诚\致祭。
其忠臣义士。
孝妇烈女。
史籍所载。
德行弥高者。
所在宜置祠宇。
量事致祭。
殷相傅说。
汲郡。
殷太师箕子。
汲郡。
宋公微子。
雎阳郡。
殷少师比干。
汲郡。
齐相管夷吾。
济南郡。
齐相晏平仲。
济南郡。
晋卿羊舌叔向。
絳郡。
鲁卿季孙行父。
鲁郡。
郑卿东里子产。
滎阳郡。
燕上將军乐毅。
上谷郡。
赵卿藺相如。
赵郡。
楚三閭大夫屈原。
长沙郡。
汉大將军霍光。
平阳郡。
汉太傅萧望之。
万年郡。
汉丞相邴吉。
鲁郡。
蜀丞相诸葛亮。
南阳郡。
以上忠臣一十六人。
周太王子吴太伯。
吴郡。
伯夷叔齐。
並河东郡。
吴延陵季札。
丹阳郡。
魏將段干木。
陕郡。
齐高士鲁仲连。
济南郡。
楚大夫申包胥。
富水郡。
汉將军纪信。
华阳郡。
以上义士八人。
周太王妃太姜。
新平郡。
周王季妃太任。
扶风郡。
周文王妃太姒。
长安县。
配享文王之庙。
鲁大夫妻敬姜。
鲁郡。
邹孟軻母。
鲁郡。
陈宣孝妇。
雎阳郡。
曹世叔妻大家。
扶风郡。
以上孝妇七人。
周宣王齐姜。
长沙郡。
卫太子恭姜。
汲郡。
楚庄樊姬。
富水郡。
楚昭王女。
富水郡。
宋公伯姬。
雎阳郡。
梁宣高行。
陈留郡。
齐杞梁妻。
济南郡。
赵將赵括母。
赵郡。
汉成帝班婕妤。
扶风郡。
汉元帝冯昭仪。
咸阳郡。
汉太傅王陵母。
彭城郡。
汉御史大夫张汤母。
万年县。
汉河南尹严延年母。
东海郡。
汉淳于緹縈。
济南郡。
以上烈女一十四人。
並令郡县长官。
春秋二时择日。
准前致祭。
歷代帝王庙。
每所差侧近人不课户四人。
有闕续填。
仍关户部处分。
至十二载七月二十八日。
有敕停废。
九载十一月十六日。
周武王汉高祖于京城內。
各置一庙。
并置官吏。
至德二载八月。
道士李国贞奏。
皇室仙系。
修崇灵路。
请於昭应县南三十里山顶。
置天华上宫露台。
天地婆父。
三皇道君。
太古天皇。
中古伏羲媧皇等祠堂。
并置洒埽宫户一百人。
又於县之南义扶谷故湫。
置祠堂。
並许之。
昭应县令梁镇上疏。
其略曰。
天地婆父。
祀典无文。
言甚不经。
义无可取。
若陛下特与天地建祖宗之庙。
必上天貽向背之责。
又夫湫者。
龙之窟也。
龙得水则神。
无水则螻蚁之匹也。
故知水存则龙在。
水竭则龙亡。
今湫竭已久。
龙安所在。
何必崇饰祠宇。
丰洁荐奠。
其三皇五帝。
则两京及所都之处。
已建宫观祠庙。
时设斋醮饗祀。
其湫既竭。
不可更置祠堂。
又不当更为天地建立宗庙。
臣並请停。
其三皇道君。
天皇伏羲女媧等。
既先各有庙。
望於本祠依礼斋祭。
制曰。
可。
永泰二年五月詔。
道州舜庙。
宜蠲近庙两户。
充埽除。
从刺史元结所请也。
大歷五年四月。
鄜坊节度使臧希让上言。
坊州轩辕皇帝陵闕。
请置庙。
四时饗祭。
列于祀典。
詔从之。
元和十四年正月敕。
周文王武王祠宇。
在咸阳县。
宜令有司。
精加修饰。
天祐二年六月十五日。
封楚三閭大夫屈原为昭灵侯。
舜帝二妃祠为懿节祠。
龙池坛开元二年闰二月詔。
令祠龙池。
六月四日。
右拾遗蔡孚献龙池篇。
集王公卿士以下一百三十篇。
太常寺考其词合音律者。
为龙池篇乐章。
共录十首。
紫微令姚元之。
右拾遗蔡孚。
太府少卿沈佺期。
黄门侍郎卢怀慎。
殿中监姜皎。
吏部尚书崔日用。
紫微侍郎苏頲。
黄门侍郎李义府。
工部侍郎姜晞。
兵部侍郎裴璀等。
更为乐章。
十六年。
詔置坛及祠堂。
每仲春將祭。
则奏之。
十八年十二月二十九日。
有龙见于兴庆池。
因祀而见也。
敕太常卿韦縚草祭仪。
縚奏曰。
臣谨按周礼。
以?辜祭四方百物。
祭法曰。
能出云为风雨者。
皆曰神。
龙者四灵之畜。
亦百物也。
能为云雨。
亦曰神也。
礼有公食大夫饗之文。
即生曰食。
亦曰饗矣。
其饗之日。
合用仲春之月。
易曰。
震为龙。
震者东方春用。
于时二月也。
饗之法。
请用二月。
有司筮日。
池傍设坛。
官致斋。
设籩豆如祭雨师之仪。
以龙致雨也。
其牲用少牢。
乐用鼓钟。
奏姑洗。
歌南吕。
郑玄云。
风师雨师及小祀。
用此乐凡六变者。
三变而致鳞物。
今享龙亦请三变。
舞用帗舞。
樽用散酒。
以一献。
周礼曰。
凡祭群小祀用之也。
詔从之。
二十三年五月一日。
宗子请率月俸于兴庆宫建龙池圣德颂。
以纪符命。
望令皇太子。
中书令张九龄。
礼部尚书李林甫。
充检校使。
从之。
五日。
宗子请令寧王宪题额。
侍中裴耀卿充模勒使。
至天宝二年五月五日。
又重建立。
殿中监褒信王璆撰文。
皇太子书并题额。
贞元六年六月。
復祭五龙坛。
元和十二年四月。
上以自春以来。
时雨未降。
正阳之月可雩祀。
遂幸兴庆宫堂祈雨。
忽有一白鸕。
浮沉水际。
群类翼从。
左右咸异之。
俄而不见。
方悟龙神之变化。
遂相率蹈舞称庆。
后大雨果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