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九五查询
古籍史书
老黄历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5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5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
孝义《孝经》云:"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人之行也。"
《论语》云:"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吕览》云:"夫孝,三皇、五帝之本务,万事之纲纪也。 执一术而百善至,百邪去,天下顺者,其唯孝乎!"
然则孝之为德至矣,其为道远矣,其化人深矣。
故圣帝明王行之于四海,则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齐其明。
诸侯卿大夫行之于国家,则永保其宗社,长守其禄位。
匹夫匹妇行之于闾阎,则播微烈于当年,扬休名于千载。
此皆资纯至以感物,故圣哲之所重。
田翼、郎方贵等,阙稽古之学,无俊伟之才,并能任其自然,情无矫饰。
笃于天性,勤其四体,竭股肱之力,尽爱敬之心,自足膝下之欢,忘怀轩冕之贵。
不言之化,人神通感。
虽或位登台辅,爵列王侯,禄积万钟,马逾千驷,死之日,曾不得与斯人之徒隶齿。
孝之大也,不其然乎!故述其所行,为《孝义传》。
陆彦师陆彦师,字云房,魏郡临漳人。
祖希道,魏定州刺史。
父子彰,中书监。
彦师少有行检,为邦族所称。
长而好学,解属文。
魏襄城王元旭引为参军事。
以父艰去职,哀毁殆不胜丧。
与兄卬庐于墓次,负土成坟。
公卿重之,多就墓侧存问,晦朔之际,车马不绝。
齐文宣闻而嘉叹,旌表其闾,号其所住为孝终里。
中书令河间邢邵表荐之,未报,彭城王浟为司州牧,召补主簿。
后历中外府东阁祭酒。
兄卬当袭父始平侯,以彦师昆弟中最幼,表让封焉。
彦师固辞而止。
时称友悌孝义,总萃一门。
迁中书舍人,寻转通直散骑侍郎。
每陈使至,必令高选主客,彦师所接对者,前后六辈。
历中书黄门侍郎,以不阿宦者,遇谗,出为中山太守,有惠政。
数年,征为吏部郎中。
周武平齐,授载师下大夫。
宣帝时,转少纳言,赐爵临水县男,奉使幽、蓟。
俄而高祖为丞相,彦师遇疾,请假还鄴。
尉迥将为乱,彦师微知之,遂委妻子,潜归长安。
高祖嘉之,授内史下大夫,拜上仪同。
高祖受禅,拜尚书左丞,进爵为子。
彦师素多病,未几,以务剧疾动,乞解所职,有诏听以本官就第。
岁余,转吏部侍郎。
隋承周制,官无清浊,彦师在职,凡所任人,颇甄别于士庶,论者美之。
后复以病出为汾州刺史,卒官。
田德懋田德懋,观国公仁恭之子也。
少以孝友著名。
开皇初,以父军功赐爵平原郡公,授太子千牛备身。
丁父艰,哀毁骨立,庐于墓侧,负土成坟。
上闻而嘉之,遣员外散骑侍郎元志就吊焉。
复降玺书曰:"皇帝谢田德懋。 知在穷疾,哀毁过礼,倚庐墓所,负土成坟。 朕孝理天下,思弘名教,复与汝通家,情义素重,有闻孝感,嘉叹兼深。 春日暄和,气力何似?宜自抑割,以礼自存也。"
并赐缣二百匹,米百石。
复下诏表其门闾。
后历太子舍人、义州司马。
大业中,为给事郎、尚书驾部郎,卒官。
薛濬薛濬,字道赜,刑部尚书、内阳公胄之从祖弟也。
父琰,周渭南太守。
濬少丧父,早孤,养母以孝闻。
幼好学,有志行,寻师于长安。
时初平江陵,何妥归国,见而异之,授以经业。
周天和中,袭爵虞城侯,历纳言上士、新丰令。
开皇初,擢拜尚书虞部侍郎,寻转考功侍郎。
帝闻濬事母至孝,以其母老,赐舆服机杖,四时珍味,当时荣之。
后其母疾,濬貌甚忧瘁,亲故弗之识也。
暨丁母艰,诏鸿胪监护丧事,归葬夏阳。
于时隆冬极寒,濬衰绖徒跣,冒犯霜雪,自京及乡,五百余里,足冻坠指,疮血流离,朝野为之伤痛。
州里赗助,一无所受。
寻起令视事,濬屡陈诚款,请终丧制,优诏不许。
及至京,上见其毁瘠过甚,为之改容,顾谓群臣曰:"吾见薛濬哀毁,不觉悲感伤怀。"
嗟异久之。
濬竟不胜丧,病且卒。
其弟谟时为晋王府兵曹参军事,在扬州,濬遗书与谟曰:吾以不造,幼丁艰酷,穷游约处,屡绝箪瓢。
晚生早孤,不闻《诗》《礼》,赖奉先人贻厥之训,获禀母氏圣善之规,负笈裹粮,不惮艰远,从师就业,欲罢不能。
砥行厉心,困而弥笃,服膺教义,爰至长成。
自释耒登朝,于兹二十三年矣。
虽官非闻达,而禄喜逮亲,庶保期颐,得终色养。
何图精诚无感,祸酷荐臻,兄弟俱被夺情,苫庐靡申哀诉。
是用扣心泣血,陨气摧魂者也。
既而创巨衅深,不胜荼毒,启手启足,幸及全归。
使夫死而有知,得从先人于地下矣,岂非至愿哉。
但念尔伶俜孤宦,远在边服,顾此恨恨,如何可言。
适已有书,冀得与汝面诀,忍死待汝,已历一旬。
汝既未来,便成今古,缅然永别,为恨何言。
勉之哉,勉之哉!
书成而绝,时年四十二。
有司以闻,高祖为之屑涕,降使赍册书吊祭曰:"皇帝咨故考功侍郎薛濬:於戏!惟尔操履贞和,器业详敏,允膺列宿,勤謇克彰。 及遘私艰,奄从毁灭。 嘉尔诚孝,感于朕怀,奠酹有加,抑惟朝典。 故遣使人,指申往命,魂而有灵,歆兹荣渥。 呜呼哀哉!"濬性清俭,死之日,家无遗资。
濬初为童儿时,与宗中诸儿游戏于涧滨。
见一黄蛇有角及足,召群儿共视,了无见者。
濬以为不祥,归大忧悴。
母逼而问之,濬以实对。
时有胡僧诣宅乞食,濬母怖而告之,僧曰:"此乃儿之吉应。 且是儿也,早有名位,然寿不过六七耳。"
言终而出,忽然不见,时咸异之。
既而终于四十二,六七之言,于是验矣。
子干福,武安郡司仓书佐。
王颁王颁,字景彦,太原祁人也。
祖神念,梁左卫将军。
父僧辩,太尉。
颁少俶傥,有文武干局。
其父平侯景,留颁质于荆州,遇元帝为周师所陷,颁因入关。
闻其父为陈武帝所杀,号恸而绝,食顷乃苏,哭泣不绝声,毁瘠骨立。
至服阕,常布衣蔬食,藉藁而卧。
周明帝嘉之,召授左侍上士,累迁汉中太守,寻拜仪同三司。
开皇初,以平蛮功,加开府,封蛇丘县公。
献取陈之策,上览而异之,召与相见,言毕而歔欷,上为之改容。
及大举伐陈,颁自请行,率徒数百人,从韩擒先锋夜济。
力战被伤,恐不堪复斗,悲感呜咽。
夜中因睡,梦有人授药,比寤而创不痛,时人以为孝感。
及陈灭,颁密召父时士卒,得千余人,对之涕泣。
其间壮士或问颁曰:"郎君来破陈国,灭其社稷,雠耻已雪,而悲哀不止者,将为霸先早死,不得手刃之邪?请发其丘垄,断榇焚骨,亦可申孝心矣。"
颁顿颡陈谢,额尽流血,答之曰:"其为帝王,坟茔甚大,恐一宵发掘,不及其尸,更至明朝,事乃彰露,若之何?"
诸人请具锹锸,一旦皆萃。
于是夜发其陵,剖棺,见陈武帝须并不落,其本皆出自骨中。
颁遂焚骨取灰,投水而饮之。
既而自缚,归罪于晋王。
王表其状,高祖曰:"朕以义平陈,王颁所为,亦孝义之道也,朕何忍罪之!"舍而不问。
有司录其战功,将加柱国,赐物五千段,颁固辞曰:"臣缘国威灵,得雪怨耻,本心徇私,非是为国,所加官赏,终不敢当。"
高祖从之。
拜代州刺史,甚有惠政。
母忧去职。
后为齐州刺史,卒官,时年五十二。
弟頍,见《文学传》。
杨庆杨庆,字伯悦,河间人也。
祖玄,父刚,并以至孝知名。
庆美姿仪,性辩慧。
年十六,齐国子博士徐遵明见而异之。
及长,颇涉书记。
年二十五,郡察孝廉,以侍养不行。
其母有疾,不解襟带者七旬。
及居母忧,哀毁骨立,负土成坟。
齐文宣帝表其门闾,赐帛三十匹,绵十屯,粟五十石。
高祖受禅,屡加褒赏,擢授仪同三司,版授平阳太守。
年八十五,终于家。
郭俊郭俊,字弘乂,太原文水人也。
家门雍睦,七叶共居,犬豕同乳,乌鹊通巢,时人以为义感之应。
州县上其事,上遣平昌公宇文弼诣其家劳问之。
治书御史柳彧巡省河北,表其门闾。
汉王谅为并州总管,闻而嘉叹,赐兄弟二十余人衣各一袭。
田翼田翼,不知何许人也。
性至孝,养母以孝闻。
其后母卧疾岁余,翼亲易燥湿,母食则食,母不食则不食。
母患暴痢,翼谓中毒,遂亲尝恶。
及母终,翼一恸而绝,其妻亦不胜哀而死,乡人厚共葬之。
纽回纽回,字孝政,河东安邑人也。
性至孝,周武成中,父母丧,庐于墓侧,负土成坟。
庐前生麻一株,高丈许,围之合拱,枝叶郁茂,冬夏恒青。
有乌栖其上,回举声哭,乌即悲鸣,时人异之。
周武帝表其闾,擢授甘棠令。
开皇初卒。
子士雄,少质直孝友,丧父,复庐于墓侧,负土成坟。
其庭前有一槐树,先甚郁茂,及士雄居丧,树遂枯死。
服阕还宅,死树复荣。
高祖闻之,叹其父子至孝,下诏褒扬,号其所居为累德里。
刘士俊刘士俊,彭城人也。
性至孝,丁母丧,绝而复苏者数矣。
勺饮不入口者七日,庐于墓侧,负土成坟,列植松柏。
狐狼驯扰,为之取食。
高祖受禅,表其门闾。
郎方贵郎方贵,淮南人也。
少有志尚,与从父弟双贵同居。
开皇中,方贵尝因出行遇雨,淮水泛长,于津所寄渡,船人怒之,挝方贵臂折。
至家,其弟双贵惊问所由,方贵具言之。
双贵恚恨,遂向津殴击船人致死。
守津者执送之县官,案问其状,以方贵为首,当死,双贵从坐,当流。
兄弟二人争为首坐,县司不能断,送诣州。
兄弟各引咎,州不能定,二人争欲赴水而死。
州状以闻,上闻而异之,特原其罪,表其门闾,赐物百段,后为州主簿。
翟普林翟普林,楚丘人也。
性仁孝,事亲以孝闻。
州郡辟命,皆固辞不就,躬耕色养,乡邻谓为楚丘先生。
后父母疾,亲易燥湿,不解衣者七旬。
大业初,父母俱终,哀毁殆将灭性。
庐于墓侧,负土为坟,盛冬不衣缯絮,唯著单缞而已。
家有一乌犬,随其在墓,若普林哀临,犬亦悲号,见者嗟异焉。
有二鹊巢其庐前柏树,每入其庐,驯狎无所惊惧。
大业中,司隶巡察,奏其孝感,擢授孝阳令。
李德饶李德饶,赵郡柏人人也。
祖彻,魏尚书右丞。
父纯,开皇中为介州长史。
德饶少聪敏好学,有至性,宗党咸敬之。
弱冠为校书郎,仍直内史省,参掌文翰。
转监察御史,纠正不避贵戚。
大业三年,迁司隶从事,每巡四方,理雪冤枉,褒扬孝悌。
虽位秩未通,其德行为当时所重。
凡与交结,皆海内髦彦。
性至孝,父母寝疾,辄终日不食,十旬不解衣。
及丁忧,水浆不入口五日,哀恸呕血数升。
及送葬之日,会仲冬积雪,行四十余里,单缞徒跣,号踊几绝。
会葬者千余人,莫不为之流涕。
后甘露降于庭树,有鸠巢其庐。
纳言杨达巡省河北,诣其庐吊慰之,因改所居村名孝敬村,里为和顺里。
后为金河长,未之官,值群盗蜂起,贼帅格谦、孙宣雅等十余头,聚众于渤海。
时有敕许其归首,谦等惧不敢降,以德饶信行有闻,遣使奏曰:"若使德饶来者,即相率归首。"
帝于是遣德饶往渤海慰谕诸贼。
行至冠氏,会他盗攻陷县城,德饶见害。
其弟德佋,性重然诺。
大业末,为离石郡司法书佐,太守杨子崇特礼之。
及义兵起,子崇遇害,弃尸城下,德佋赴哭尽哀,收瘗之。
至介休,诣义师,请葬子崇。
大将军嘉之,因赠子崇官,令德佋为使者,往离石礼葬子崇焉。
华秋华秋,汲郡临河人也。
幼丧父,事母以孝闻。
家贫,佣赁为养。
其母遇患,秋容貌毁悴,须鬓顿改,州里咸嗟异之。
及母终之后,遂绝栉沐,发尽秃落。
庐于墓侧,负土成坟,有人欲助之者,秋辄拜而止之。
大业初,调狐皮,郡县大猎。
有一兔,人逐之,奔入秋庐中,匿秋膝下。
猎人至庐所,异而免之。
自尔此兔常宿庐中,驯其左右。
郡县嘉其孝感,俱以状闻。
炀帝降使劳问,表其门闾。
后群盗起,常往来庐之左右,咸相诫曰:"勿犯孝子。"
乡人赖秋而全者甚众。
徐孝肃徐孝肃,汲郡人也。
宗族数千家,多以豪侈相尚,唯孝肃性俭约,事亲以孝闻。
虽在幼齿,宗党间每有争讼,皆至孝肃所平论之,为孝肃所短者,无不引咎而退。
孝肃早孤,不识父,及长,问其母父状,因求画工,图其形像,构庙置之而定省焉,朔望享祭。
养母至孝,数十年,家人未见其有忿恚之色。
及母老疾,孝肃亲易燥湿,忧悴数年,见者无不悲悼。
母终,孝肃茹蔬饮水,盛冬单缞,毁瘠骨立。
祖父母、父母墓皆负土成坟,庐于墓所四十余载,被发徒跣,遂以身终。
其弟德备,聪敏,通涉五经,河朔间称为儒者。
德备终,子处默又庐于墓侧,奕叶称孝焉。
史臣曰:昔者弘爱敬之理,必籍王公大人,近古敦孝友之情,多茅屋之下。
而彦师、道赜,或家传缨冕,或身誓山河,遂乃负土成坟,致毁灭性。
虽乖先王之制,亦观过以知仁矣。
郎贵昆弟,争死而身全,田翼夫妻,俱丧而名立,德饶仁怀群盗,德佋义感兴王,亦足称也。
纽回、刘俊之伦,翟林、华秋之辈,或茂草嘉树荣枯于庭宇,或走兽翔禽驯狎于庐墓,非夫孝悌之至,通于神明者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