淞隐漫录 剑仙聂碧云

  1. 九五查询
  2. 古籍查询
  3. 淞隐漫录
《淞隐漫录》 剑仙聂碧云 王韬

聂碧云,兖州奇女子也。

幼遇异人,授以剑术,能飞剑取人首级于十里之外。

嫁一士人,能吹铁箫。

尝于醉后品箫于柳阴下,树旁系一渔舟,渔翁有子不孝,是晚适骂父,士人闻之,怒掷铁箫杀之,因此放浪江湖间。

一日,访道于劳山,从五老峰下,觌面逢碧云,视之不转瞬。

碧云亦注目久之,曰:"观子行踪,亦浮家泛宅流也。 余尚无偶,愿随子。"

遂为夫妇。

士人欲结茅于西南山麓,女曰:"余尚有大仇未报,非可隐时也。 所以从子者,跋涉山川,聊伴寂寞耳,且冀子为指臂助。 大道苟成,于子非无益者。"

女自兖豫历燕齐,经汴洛,每至一处,辄作十日勾留,从不久淹。

尝于夜间占望星气,卜曰:"当在洪泽巨湖。"

因疑鄱阳湖中,必有神物,遂诣豫章,僦屋湖畔。

夜出寸许神镜,注水满盘中,测之,曰:"光气犹远。"

继审知在太湖,乃浮九江,达三吴,卜居西洞庭山。

士人设帐授徒,有久处意。

士人因于暇时询女隐事,并叩所欲为。

女曰:"余父,有道者也,出许真君门下,讲求修炼铅汞之法。 大凡已成,不日飞,山潭毒龙幻形作真君状,潜诣父所,命父启炉,分丹为二颗,以一自服,以一畀我父,佯若密授真言。 我父方俯伏受教,遽乘不意,袖出铁椎击父首,遂殒,丹为其所盗去。 毒龙自此变化不测。 此大仇不可不报者也。 毒龙神通颇广,非剑术所能制,须求三物得全,始可杀之。"

士人问是何三物。

女曰:"一为定海神针,大禹昔日之所遗,投之潭中,水可不兴;一为降魔真杵;一为炼影神镜。 余今但有一镜,而未得此二物,日夜求之,不敢少懈。 今探知针在太湖中,须设法求之,否则恐骇物听。"

女自此夕必泛舟湖中,飞桨操舵,悉以一人兼之。

一夕,皓魄凌空,月明如昼。

士人方闭关夜读,万籁萧然。

女忽款扉至,衣履沾濡,发际水犹滴沥也。

谓士人曰:"子可为我贺,余已觅得神针矣。"

出诸袖中,长仅若箸,视之,上有蝌蚪文数行,漫漶不可辨。

明日,女遽徙去。

行至浙界,住逆旅中。

道逢一黄冠,神情潇洒,似曾相识。

与女稽首问讯曰:"三物得二,报仇之期不远矣。 我师有一函与汝。"

遽出授女,倏忽不见。

女大叹异,启缄读之,真君札也,中谓:"降魔真杵今在嘉兴西寺韦陀手中,惜为世俗香火所熏蒸,须得辟秽金刚咒十万遍,乃能返璞还原。 至时自来助汝。"

女往李,遂以伪易其真者,供诸案头,沐以异香。

因令士人晨夕讽诵《金经》,期年,其数乃盈。

女于十年间已炼匕首百具,◆可削铁,坚可贯石,掷诸空中,若流星闪电,下必着物,无虚发者。

女跃然起曰:"报仇正在此时矣!毒龙旧伏于蠡湖,今徙宅于仙穴,乃灵山之最上峰也。 当偕子入蜀求之。"

于是遂历瞿塘滟之险,剑阁夔门之峻,小住成都者匝月,乃抵阆中,登蟠龙山以眺望。

见灵山一峰,峭拔干霄汉,气色葱蔚,下为神物之所居。

女喜曰:"在是矣!"顾谓士人曰:"能从我往乎?"士人曰:"敢不如命。"

女畀以革囊,以匕首之半予之,曰:"但俟云雨勃兴,雷电激荡时,望空掷之,无不着手。 事急,君可持降魔杵以自卫,高宣《金经》,自无虞也。"

女结束登山,直造其巅。

士人从之。

但见潭方广约数百亩,水清澈底,游鳞可数,风水成纹,涟漪荡漾。

女曰:"毒龙喜听乐音,子可吹铁箫以引之。"

士人之箫,固神技也,高可遏云,响可裂帛,精诚所注,金石可泐。

始犹按谱依律,抑扬宛转,三弄之后,极其所长。

女瞥睹群鱼中有状若蜥蜴者,点首掉尾,举止有异,知必毒龙也。

急投以定水神针,潭水顿涸丈许。

蜥蜴倏变为巨蛇,须臾,鳞甲怒张,风浪骤作,千百条蛇俱从潭中飞出,向集女身。

女掷剑空际,匕首所及,血雨横飞。

士人亦从旁助之。

俄而,天地昼晦,水火风雷一时并至。

士人匕首已尽,但危踞石上,执杵诵经,女以胸悬神镜,诸不敢犯。

龙术渐窘,知不能敌,腾升云际,张爪牙与女斗。

女以降魔杵掷之,中其背,倏忽不见。

急以炼影神镜遍照四方,乃伏在盘石下。

起盘石觅之,转瞬间成一虾蟆。

女恐其再遁,出神针刺之,血骤涌,潭为之溢焉。

女以为已死,喜曰:"二十年大仇,今日始偿所愿矣!"忽闻空中有声曰:"女子有志哉,洵可嘉也。"

仰瞩之,则见羽衣星冠,端现云际,乃真君也。

俯谓女曰:"毒龙伎俩百出,那得便死。 五百年后,仍将出为人患。 不如畀我携归。"

掷钵下潭,物遽跃入钵。

既收,真君亦隐。

女悦莫厘缥缈之胜,拓地诛茅,有终焉之志。

山中人民以女重临,咸来问好。

女卒岁无所经营,而衣食自给;虽与士人为伉俪,而食宿自别,察之,似绝无所染者。

群疑为非常人。

适春间霪霖为患,浙皖山中,各处发蛟,西山岩壑深处,远近皆闻鼍鸣。

山民忧之,遍行搜掘无所得。

一夕,雨骤风狂,山水陡发,雷声甫震而蛟出,离土已丈余。

女闻趋至,飞剑斩为二。

明日迹之,角首而鳞身,长几数丈。

山中人不至于罹灾者,女之力也。

一岁,患久旱,稻田龟坼。

民间祈雨者,断屠建醮俱罔效。

有时密云不雨,雷声隐隐,格不得下。

女曰:"是必有异。"

巡行田野遍察之,见一棺朽露,户有一小穴甚滑泽,似有物常出入者。

因询谁氏之柩,则久厝不葬,家已无人,遂告众启而观之,赫然一僵尸卧其中,遍体绿毛,盖启,尸已起立,众惧却走。

女曰:"此旱魃为厉也。"

命积薪焚之,甘霖立沛,民间得以补种,虽旱不为灾。

某甲家有狐为祟,驱之益横,甚至扰及左右邻居,箱笼无故火出,秽物死鼠时埋饭甑中,妇女亵物弃于街道。

甲患之,诣龙虎山请天师符,归家悬之,亦无所畏。

意女必有道术,因往哀之,祈其一临治之。

女笑曰:"是非我所长也。 符◆敕勒,我皆未晓,不将作王道士斩妖,流为话柄哉?"甲再三恳之,不得已,遂往。

及门,骤有一巨砖飞来,几中女肩。

女怒,掷剑空际,则室中狐鸣,已断其首。

女曰:"其害已途,君可高枕而卧矣。"

女归,即有一白须老翁持刺进谒,女以素昧由来,异焉,姑延之入,则苍髯古貌,道气盎然,谓女曰:"同属玄门,何相凌之甚哉?子孙即有不肖,盍先告我,我自能治之。 乃遽以三尺加之,是曷故哉?子志在报父仇,今我之仇,将于谁报?许真君犹我后辈,勿谓子剑甚利,可以妄杀也。"

女始知为狐祖。

因答曰:"子固涂山氏之苗裔也?但当伏处岩穴,远隔人间,自然与人无患,与世无争。 乃祟扰平民,逞其狡狯,论厥典刑,当居何等?子自谓能治其子孙,则当人家呼吁无门时,何遂聋聩若罔闻知哉?子休矣!毋撄我虑。"

翁无以对,情志沮丧,仓猝下阶,踣地,遽化为苍狐,转瞬已杳。

女谓士人曰:"此狐按以阴律,罪未至死,我杀之,未免过甚,子可诵《心经》《往生咒》各万遍超度之,借以忏吾过。"

女以洞庭东西两山之胜甲于吴下,谓:"此间原系福地洞天,天仙之所宅,不谓山中人尘容俗状,类皆汨于铜臭,负贩远方,佳景当前,弃而不顾,绝无楼台亭榭之胜,泉石花木之幽,竞作坟墓,转为鬼窟,惜哉!余意湖中当筑长堤,如白堤苏堤故事;连两山而为一,中建环桥十有二,以通舟行;濒湖悉栽荷花菱芡,花时万顷清香,一堤明月,岂不乐哉?堤上多种垂杨并松榆梅李之属,以荫蔽行人;莫厘缥缈之间,筑精舍数百椽,为出世之士栖真养静所。"

女虽有此言,后入峨眉山学道,一去不返,未竟其志。



友情链接: 九五查询  古籍史书  老黄历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5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