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 列传第五十二

  1. 九五查询
  2. 古籍查询
  3. 宋史
《宋史》 列传第五十二 脱脱、阿鲁图等

田锡 王禹偁 张咏

田锡,字表圣,嘉州洪雅人。

幼聪悟,好读书属文。

杨徽之宰峨眉,宋白宰玉津,皆厚遇之,为之延誉,繇是声称翕然。

太平兴国三年,进士高等,释褐将作监丞、通判宣州。

迁著作郎、京西北路转运判官。

改左拾遗、直史馆,赐绯鱼。

锡好言时务,既居谏官,即上疏献军国要机者一、朝廷大体者四。

其略曰:

顷岁王师平太原,未赏军功,迄今二载。

幽燕窃据,固当用兵,虽禀宸谋,必资武力。

愿陛下因郊禋、耕籍之礼,议平戬之功,则驾驭戎臣,莫兹为重,此要机也。

今交州未下,战士无功,《春秋》所谓"老师费财"者是也。

臣闻圣人不务广疆士,惟务广德业,声教远被,自当来宾。

周成王时,越裳九译来贡,且曰:"天无迅风疾雨、海不扬波三年矣。 意者中国其有圣人乎?盍往朝之。"

交州瘴海,得之如获石田,臣愿陛下务修德以来远,无钝兵以挫锐,又何必以蕞尔蛮夷,上劳震怒乎?此大体之一也。

今谏官不闻廷争,给事中不闻封驳,左右史不闻升陛轩、记言动,岂圣朝美事乎?又御史不敢弹奏,中书舍人未尝访以政事,集贤院虽有书籍而无职官,秘书省虽有职官而无图籍。

臣愿陛下择才任人,使各司其局,苟职业修举,则威仪自严。

此大体之二也。

尔者寓县平宁,京师富庶。

军营马监,靡不恢崇;佛寺道宫,悉皆轮奂。

加又辟西苑,广御池,虽周之灵囿,汉之昆明,未足为比。

而尚书省湫隘尤甚,郎曹无本局,尚书无听事。

九寺三监,寓天街之两廊,贡院就武成王庙,是岂太平之制度邪?臣愿陛下别修省寺,用列职官。

此大体之三也。

案狱官令,枷杻有短长,钳锁有轻重,尺寸斤两,并载刑书,未闻以铁为枷者也。

昔唐太宗观《明堂图》,见人之五藏皆丽于背,遂减徒刑。

况隆平之时,将措刑不用,于法所无,去之可矣。

此大体之四也。

疏奏,优诏褒答,赐钱五十万。

僚友谓锡曰:"今日之事鲜矣,宜少晦以远谗忌。"

锡曰:"事君之诚,惟恐不竭,矧天植其性,岂为一赏夺邪?"时赵普为相,令有司受群臣章奏,必先白锡。

锡贻书于普,以为失至公之体,普引咎谢之。

六年,为河北转运副使,驿书言边事曰:

臣闻动静之机,不可妄举;安危之理,不可轻言。

利害相生,变易不定;取舍无惑,思虑必精。

夫动静之机,不可妄举者,动谓用兵,静谓持重。

应动而静,则养寇以生奸;应静而动,则失时以败事。

动静中节,乃得其宜。

今北鄙绎骚,盖亦有以居边任者,规羊马细利为捷,矜捕斩小胜为功,贾怨结仇,兴戎致寇,职此之由。

前岁边陲俶扰,亲迂革辂,戎骑既退,万乘方归。

是皆失我机先,落其术内,劳烦耗斁,可胜言哉。

伏愿申饬将帅,慎固封守,勿尚小功。

许通互市,俘获蕃口,抚而还之。

如此不出五载,河朔之民,得务农业,亭障之地,可积军诸。

然后待其乱而取之则克,乘其衰而兵之则降,既心服而忘归,则力省而功倍。

诚愿考古道,务远图,示绥怀万国之心,用驾驭四夷之策,事戒辄发,理贵深谋,所谓安危之理,不可轻言者。

国家务大体,求至治则安;舍近谋远,劳而无功则危。

为君有常道,为臣有常职,是务大体也。

上不拒谏,下不隐情,是求至治也。

汉武帝躬秉武节,登单于之台;唐太宗手结雨衣,伐辽东之国:则是舍近谋远也。

沙漠穷荒,得之无用,则是劳而无功也。

在位之臣,敢言者少,言而见听,未必蒙福,言而不从,方且虞祸,欲下不隐情得乎?恶在其务大体而求至治也。

臣又谓利害相生,变易不定者,《兵书》曰:"不能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

盖事有可进而退,则害成之事至焉;可退而进,则利用之事去焉。

可速而缓,则利必从之而失;可缓而速,则害必由之而致。

可诛而赦,则奸宄之心,或有时而生害;可赦而诛,则患勇之人,或无心于利国。

可赏而罚,则有以害勤劳之功;可罚而赏,则有以利僭逾之幸。

能审利害,则为聪明。

以天下之耳听之则聪,以天下之目视之则明。

故《书》曰"明四目、达四聪",此之谓也。

臣又谓取舍不可以有惑者,故曰"孟贲之狐疑,不如童子之必至"。

思虑不可以不精者,故曰"差若毫厘,缪以千里"。

自国家图燕以来,连兵未解,财用不得不耗,人心不得不忧,愿陛下精思虑,决取舍,无使旷日持久,穷兵极武焉。

书奏,上嘉之。

七年,徙知相州,改右补阙。

复上章论事。

明年,移睦州。

睦州人旧阻礼教,锡建孔子庙,表请以经籍给诸生,诏赐《九经》,自是人知向学。

会文明殿灾,又拜章极言时政,上嘉纳焉。

转起居舍人,还判登闻鼓院,上书请封禅。

以本官知制诰,寻加兵部员外郎。

端拱二年,京畿大旱,锡上章,有"调变倒置"语,忤宰相,罢为户部郎中,出知陈州。

坐稽留杀人狱,责授海州团练副使,后徙单州。

召为工部员外郎,复论时政阙失,俄诏直集贤院。

至道中,复旧官。

真宗嗣位,迁吏部。

出使秦、陇,还,连上章言,陕西数十州苦于灵、夏之役,生民重困,上为之戚然。

同知审官院兼通进、银台、封驳司,赐金紫;与魏廷式联职,以议论不协求罢,出知泰州。

会彗星见,拜疏请责躬以答天戒,再召见便殿。

及行,降中使抚谕,仍加优赐。

咸平三年,诏近臣举贤良方正,翰林学士承旨宋白以锡应诏。

还朝,屡召对言事。

锡尝奏曰:"陛下即位以来,治天下何道?臣愿以皇王之道治之。 旧有《御览》,但记分门事类。 臣请钞略四部,别为《御览》三百六十卷,万几之暇,日览一卷,经岁而毕。 又采经史要切之言。 为《御屏风》十卷,置扆座之侧,则治乱兴亡之鉴,常在目矣。"

真宗善其言,诏史馆以群书借之,每成书数卷,即先进内。

锡乃先上《御览》三十卷、《御屏风》五卷。

《御览序》曰:"圣人之道,布在方册。 《六经》则言高旨远,非讲求讨论,不可测其渊深。 诸史则迹异事殊,非参会异同,岂易记其繁杂。 子书则异端之说胜,文集则宗经之辞寡。 非猎精义以为鉴戒,举纲要以观会通,为日览之书,资日新之德,则虽白首,未能穷经,矧王者乎?臣每读书,思以所得上补圣聪,可以铭于座隅者,书于御屏;可以用于常道者,录为御览。 冀以涓埃之微,上裨天地之德,俾功业与尧、舜比崇,而生灵亦跻仁寿之域矣。"

《御屏风序》曰:"古之帝王,盘盂皆铭,几杖有戒,盖起居必睹,而夙夜不忘也。 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武王铭于几杖曰:‘安不忘危,存不忘亡,熟惟二者,后必无凶。 ’唐黄门侍郎赵智为高宗讲《孝经》,举其要切者言之曰:‘天子有争臣七人,虽无道不失其天下。 ’宪宗采《史》、《汉》、《三国》已来经济之要,号《前代君臣事迹》,书于屏间。 臣每览经、史、子、集,因取其语要,辄用进献,题之御屏,置之座右,日夕观省,则圣德日新,与汤、武比隆矣。"

五年,再掌银台,览天下奏章,有言民饥盗起及诏敕不便者,悉条奏其事。

上对宰相称锡"得争臣之体",即日以本官兼侍御史知杂事,擢右谏议大夫、史馆修撰。

连上八疏,皆直言时政得失。

六年冬,病卒,年六十四。

遗表劝上以慈俭守位,以清净化人,居安思危,在治思乱。

上览之恻然,谓宰相李沆曰:"田锡,直臣也。 朝廷少有阙失,方在思虑,锡之章奏已至矣。 若此谏官,亦不可得。"

嗟惜久之,特赠工部侍郎。

录其二子,并为大理评事,给奉终丧。

锡耿介寡合,未尝趋权贵之门,居公庭,危坐终日,无懈容。

慕魏征、李绛之为人,以尽规献替为己任。

尝曰:"吾立朝以来,章疏五十有二,皆谏臣任职之常言。 苟获从,幸也,岂可藏副示后,谤时卖直邪?"悉命焚之。

然性凝执,治郡无称。

所着有《咸平集》五十卷。

王禹偁,字符之,济州钜野人。

世为农家,九岁能文,毕士安见而器之。

太平兴国八年擢进士,授成武主簿。

徙知长洲县,就改大事评事。

同年生罗处约时宰吴县,日相与赋咏,人多传诵。

端拱初,太宗闻其名,召试,擢右拾遗、直史馆,赐绯。

故事,赐绯者给涂金银带,上特命以文犀带宠之。

即日献《端拱箴》以寓规讽。

时北庭未宁,访群臣以边事。

禹偁献《御戎十策》,大略假汉事以明之:"汉十二君,言贤明者,文、景也;言昏乱者,哀、平也。 然而文、景之世,军臣单于最为强盛,肆行侵掠,候骑至雍,火照甘泉。 哀、平之时,呼韩邪单于每岁来朝,委质称臣,边烽罢警。 何邪?盖汉文当军臣强盛之时,而外任人、内修政,使不能为深患者,由乎德也。 哀、平当呼韩衰弱之际,虽外无良将,内无贤臣,而致其来朝者,系于时也。 今国家之广大,不下汉朝,陛下之圣明,岂让文帝。 契丹之强盛,不及军臣单于,至如挠边侵塞,岂有候骑至雍,而火照甘泉之患乎?亦在乎外任人、内修德尔。 臣愚以为:外则合兵势而重将权,罢小臣诇逻边事,行间谍离其党,遣赵保忠、折御卿率所部以掎角。 下诏感励边人,使知取燕蓟旧疆,非贪其土地;内则省官以宽经费,抑文士以激武夫,信用大臣以资其谋,不贵虚名以戒无益,禁游惰以厚民力。"

帝深嘉之。

又与夏侯嘉正、罗处约、杜镐表请同校《三史书》,多所厘正。

二年,亲试贡士,召禹偁,赋诗立就。

上悦曰:"此不逾月遍天下矣。"

即拜左司谏、知制诰。

是冬,京城旱,禹偁疏云:"一谷不收谓之馑,五谷不收谓之饥。 馑则大夫以下,皆损其禄;饥则尽无禄,廪食而已。 今旱云未沾,宿麦未茁,既无积蓄,民饥可忧。 望下诏直云:‘君臣之间,政教有阙,自乘舆服御,下至百官奉料,非宿卫军士、边庭将帅,悉第减之,上答天谴,下厌人心,俟雨足复故。 ’臣朝行中家最贫,奉最薄,亦愿首减奉,以赎耗蠹之咎。 外则停岁市之物;内则罢工巧之伎。 近城掘土,侵冢墓者瘗之;外州配隶之众,非赃盗者释之。 然后以古者猛虎渡河、飞蝗越境之事,戒敕州县官吏。 其余军民刑政之弊,非臣所知者,望委宰臣裁议颁行,但感人心,必召和气。"

未几,判大理寺,庐州妖尼道安诬讼徐铉,道安当反坐,有诏勿治。

禹偁抗疏雪铉,请论道安罪,坐贬商州团练副使,岁余移解州。

四年,召拜左正言,上以其性刚直不容物,命宰相戒之。

直弘文馆,求补郡以便奉养,得知单州,赐钱三十万。

至郡十五日,召为礼部员外郎,再知制诰。

屡献讨李继迁便宜,以为继迁不必劳力而诛,自可用计而取。

谓宜明数继迁罪恶,晓谕蕃汉,垂立赏赐,高与官资,则继迁身首,不枭即擒矣。

其后潘罗支射死继迁,夏人款附,卒如禹偁言。

至道元年,召入翰林为学士,知审官院兼通进、银台、封驳司。

诏命有不便者,多所论奏。

孝章皇后崩,迁梓宫于故燕国长公主第,群臣不成服。

禹偁与客言,后尝母信仪天下,当遵用旧礼。

坐谤讪,罢为工部郎中、知滁州。

初,禹偁尝草《李继迁制》,送马五十匹为润笔,禹偁却之。

及出滁,闽人郑褒徒步来谒,禹偁爱其儒雅,为买一马。

或言买马亏价者,太宗曰:"彼能却继迁五十马,顾肯亏一马价哉?"移知扬州。

真宗即位,迁秩刑部,会诏求直言,禹偁上疏言五事:

一曰谨边防,通盟好,使辇运之民有所休息。

方今北有契丹,西有继迁。

契丹虽不侵边,戍兵岂能减削?继迁既未归命,馈饷固难寝停。

关辅之民,倒悬尤甚。

臣愚以为宜敕封疆之吏,致书辽臣,俾达其主,请寻旧好。

下诏赦继迁罪,复与夏台。

彼必感恩内附,且使天下知陛下屈己而为民也。

二曰减冗兵,并冗吏,使山泽之饶,稍流于下。

当干德、开宝之时,土地未广,财赋未丰,然而击河东,备北鄙,国用未足,兵威亦强,其义安在?由所蓄之兵锐而不众,所用之将专而不疑故也。

自后尽取东南数国,又平河东,土地财赋,可谓广且丰矣,而兵威不振,国用转急,其义安在?由所蓄之兵冗而不尽锐,所用之将众而不自专故也。

臣愚以为宜经制兵赋,如开宝中,则可高枕而治矣。

且开宝中设官至少。

臣本鲁人,占籍济上,未及第时,一州止有刺史一人、司户一人,当时未尝阙事。

自后有团练推官一人,太平兴国中,增置通判、副使、判官、推官,而监酒、榷税算又增四员。

曹官之外,更益司理。

问其租税,减于曩日也;问其人民,逃于昔时也。

一州既尔,天下可知。

冗吏耗于上,冗兵耗于下,此所以尽取山泽之利,而不能足也。

夫山泽之利,与民共之。

自汉以来,取为国用,不可弃也;然亦不可尽也。

只如茶法从古无税,唐元和中,以用兵齐、蔡,始税茶。

唐史称是岁得钱四十万贯,今则数百万矣,民何以堪?臣故曰减冗兵,并冗吏,使山泽之饶,稍流于下者此也。

三曰艰难选举,使入官不滥。

古者乡举里选,为官择人,士君子学行修于家,然后荐之朝廷,历代虽有沿革,未尝远去其道。

隋、唐始有科试,太祖之世,每岁进士不过三十人,经学五十人。

重以诸侯不得奏辟,士大夫罕有资荫,故有终身不获一第,没齿不获一官者。

太宗毓德王藩,睹其如此。

临御之后,不求备以取人,舍短用长,拔十得五。

在位将逾二纪,登第殆近万人,虽有俊杰之才,亦有容易而得。

臣愚以为数百年之艰难,故先帝济之以泛取,二十载之霈泽,陛下宜纠之以旧章,望以举场还有司,如故事。

至于吏部铨官,亦非帝王躬亲之事,自来五品已下,谓之旨授官,今幕职、州县而已,京官虽有选限,多不施行。

臣愚以为宜以吏部还有司,依格敕注拟可也。

四曰沙汰僧尼,使疲民无耗。

夫古者惟有四民,兵不在其数。

盖古者井田之法,农即兵也。

自秦以来,战士不服农业,是四民之外,又生一民,故农益困。

然执干戈卫社稷,理不可去。

汉明之后,佛法流入中国,度人修寺,历代增加。

不蚕而衣,不耕而食,是五民之外,又益一而为六矣。

假使天下有万僧,日食米一升,岁用绢一匹,是至俭也,犹月费三千斛,岁用万缣,何况五七万辈哉。

不曰民蠹得乎?臣愚以为国家度人众矣,造寺多矣,计其费耗,何啻亿万。

先朝不豫,舍施又多,佛若有灵,岂不蒙福?事佛无效,断可知矣。

愿陛下深鉴治本,亟行沙汰,如以嗣位之初,未欲惊骇此辈,且可以二十载,不度人修寺,使自销铄,亦救弊之一端也”

五曰亲大臣,远小人,使忠良蹇谔之士,知进而不疑,奸憸倾巧之徒,知退而有惧。

夫君为元首,臣为股肱,言同体也。

得其人则勿疑,非其人则不用。

凡议帝王之盛者,岂不曰尧、舜之时,契作司徒,咎繇作士,伯夷典礼,后夔典乐,禹平水土,益作虞官。

委任责成,而尧有知人任贤之德。

虽然,尧之道远矣,臣请以近事言之。

唐元和中,宪宗尝命裴□铨品庶官,□曰:"天子择宰相,宰相择诸司长官,长官自择僚属,则上下不疑,而政成矣。"

识者以□为知言。

愿陛下远取帝尧,近鉴唐室,既得宰相,用而不疑。

使宰相择诸司长官,长官自取僚属,则垂拱而治矣。

古者刑人不在君侧,《语》曰:"放郑声,远佞人。"

是以周文王左右,无可结袜者,言皆贤也。

夫小人巧言令色,先意希旨,事必害正,心惟忌贤,非圣明不能深察。

旧制,南班三品,尚书方得升殿;比来三班奉职,或因遣使,亦许升殿,惑乱天听,无甚于此。

愿陛下振举纪纲,尊严视听,在此时矣。

臣愚又以为今之所急,在先议兵,使众寡得其宜,措置得其道。

然后议吏,使清浊殊涂,品流不杂,然后艰选举以塞其源,禁僧尼以去其耗,自然国用足而王道行矣。

疏奏,召还,复知制诰。

咸平初,预修《太祖实录》,直书其事。

时宰相张齐贤、李沆不协,意禹偁议论轻重其间。

出知黄州,尝作《三黜赋》以见志。

其卒章云:"屈于0身而不屈于道兮,虽百谪而何亏!"三年,濮州盗夜入城, 略知州王守信、监军王昭度,禹偁闻而奏疏,略曰:伏以体国经野,王者保邦之制也。

《易》曰"王公设险,以守其国"。

自五季乱离,各据城垒,豆分瓜剖,七十余年。

太祖、太宗,削平僭伪,天下一家。

当时议者,乃令江淮诸郡毁城隍、收兵甲、彻武备者,二十余年。

书生领州,大郡给二十人,小郡减五人,以充常从。

号曰长吏,实同旅人;名为郡城,荡若平地。

虽则尊京师而抑郡县,为强干弱枝之术,亦匪得其中道也。

臣比在滁州,值发兵挽漕,关城无人守御,止以白直代主开闭,城池颓圮,铠仗不完。

及徙维扬,称为重镇,乃与滁州无异。

尝出铠甲三十副,与巡警使臣,彀弩张弓,十损四五,盖不敢擅有修治,上下因循,遂至于此。

今黄州城雉器甲,复不及滁、扬。

万一水旱为灾,盗贼窃发,虽思御备,何以枝梧。

盖太祖削诸侯跋扈之势,太宗杜僭伪觊望之心,不得不尔。

其如设法救世,久则弊生,救弊之道,在乎从宜。

疾若转规,固不可胶柱而鼓瑟也。

今江、淮诸州,大患有三:城池堕圮,一也;兵仗不完,二也;军不服习,三也;濮贼之兴,慢防可见。

望陛下特纡宸断,许江、淮诸郡,酌民户众寡,城池大小,并置守捉。

军士多不过五百人,阅习弓剑,然后渐葺城壁,缮完甲冑,则郡国有御侮之备,长吏免剽略之虞矣。

疏奏,上嘉纳之。

四年,州境二虎斗,其一死,食之殆半。

群鸡夜鸣,经月不止。

冬雷暴作。

禹偁手疏引《洪范传》陈戒,且自劾;上遣内侍乘驲劳问,醮禳之,询日官,云:"守土者当其咎。"

上惜禹偁才,是日,命徙蕲州。

禹偁上表谢,有"宣室鬼神之问,不望生还;茂陵封禅之书,止期身后"之语。

上异之,果至郡未逾月而卒,年四十八。

讣闻,甚悼之,厚赙其家。

赐一子出身。

禹偁词学敏赡,遇事敢言,喜臧否人物,以直躬行道为己任。

尝云:"吾若生元和时,从事于李绛、崔群间,斯无愧矣。"

其为文著书,多涉规讽,以是颇为流俗所不容,故屡见摈斥。

所与游必儒雅,后进有词艺者,极意称扬之。

如孙何、丁谓辈,多游其门。

有《小畜集》二十卷、《承明集》十卷、《集议》十卷、诗三卷。

子嘉佑、嘉言俱知名。

嘉佑为馆职,寇准曰:"吾尹京,外议云何?"对曰:"人言丈人且入相。"

准曰:"于吾子意何如?"嘉佑曰:"以愚观之,不若不为相之善也,相则誉望损矣。 自古贤相,所以能建功业、泽生民者,其君臣相得,如鱼之有水,故言听计从,而臣主俱荣。 今丈人负天下重望,中外有太平之责焉,丈人于明主,能若鱼之有水乎?"准大喜,执其手曰:"元之虽文章冠天下,至于深识远虑,或不逮吾子也。"

嘉佑官不显。

嘉言以进士第为江都簿,真宗尝观禹偁奏章,嗟美切直,因访其后,宰相以嘉言闻。

即召对,擢大理评事,至殿中侍御史。

曾孙汾举进士甲科,仕至工部侍郎,入元佑党籍。

张咏,字复之,濮州鄄城人。

少任气,不拘小节,虽贫贱客游,未尝下人。

太平兴国五年,郡举进士,议以咏首荐。

有夙儒张覃者未第,咏与寇准致书郡将,荐覃为首,众许其能让。

是岁,咏登进士乙科,大理评事、知鄂州崇阳县。

再迁著作佐郎。

以苏易简荐,入为太子中允,迁秘书丞、通判麟相二州,乞掌濮州市征以便养。

俄召还,赐绯鱼,知浚仪县。

会李沆、宋湜、寇准连荐其才,以为荆湖北路转运使,奏罢归、峡二州水递夫,就转太常博士。

太宗闻其强干,召还,超拜虞部郎中,赐金紫。

旬日,与向敏中并擢为枢密直学士、同知银台通进封驳司兼掌三班院。

张永德为并代部署,有小校犯法,笞之至死,诏案其罪。

咏封还诏书,且言:"陛下方委永德边任,若以一部校故,推辱主帅,臣恐下有轻上之心。"

太宗不从。

未几,果有营兵胁诉军校者,咏引前事为言,太宗改容劳之。

出知益州,时李顺构乱,王继恩、上官正总兵攻讨,缓师不进。

咏以言激正,勉其亲行,仍盛为供帐饯之。

酒酣,举爵属军校曰:"汝曹蒙国厚恩,无以塞责,此行当直抵寇垒,平荡丑类。 若老师旷日,即此地还为尔死所矣。"

正由是决行深入,大致克捷。

继恩帐下卒缒城夜遁,吏执以告。

咏不欲与继恩失欢,即命絷投眢井,人无知者。

时寇略之际,民多胁从,咏移文谕以朝廷恩信,使各归田里。

且曰:"前日李顺胁民为贼,今日吾化贼为民,不亦可乎?"时民间讹言,有白头翁午后食人儿女,一郡嚣然。

至暮,路无行人,既而得造讹者戮之,民遂帖息。

咏曰:"妖讹之兴,沴气乘之,妖则有形,讹则有声,止讹之术,在乎识断,不在乎厌胜也。"

初,蜀士知向学,而不乐仕宦。

咏察郡人张及、李畋、张逵者皆有学行,为乡里所称;遂敦勉就举,而三人者悉登科,士由是知劝。

民有谍诉者,咏灼见情伪,立为判决,人皆厌服。

好事者编集其辞,镂板传布。

咏尝曰:"询君子得君子,询小人得小人,各就其党询之,则无不审矣。"

其为政,恩威并用,蜀民畏而爱之。

丁外艰,起复,改兵部郎中。

会诏川、陕诸州参用铜铁钱,每铜钱一当铁钱十。

咏上言:"昨经利州,以铜钱一换铁钱五,绵州铜钱一换铁钱六,益州铜钱一换铁钱八。 若一其法,公私非便。 望依旬估折纳铜钱。"

真宗即位,加左谏议大夫。

咸平初,入拜给事中、户部使,改御史中丞。

承天节齐会,丞相大僚有酒失者,咏奏弹之。

二年,同知贡举。

是夏,以工部侍郎出知杭州。

属岁歉,民多私鬻盐以自给,捕获犯者数百人,咏悉宽其罚而遣之。

官属请曰:"不痛绳之,恐无以禁。"

咏曰:"钱塘十万家,饥者八九,苟不以盐自活,一旦蜂聚为盗,则为患深矣。 俟秋成,当仍旧法。"

有民家子与姊婿讼家财。

婿言妻父临终,此子裁三岁,故见命掌赀产;且有遗书,令异日以十之三与子,余七与婿。

咏览之,索酒酹地,曰:"汝妻父,智人也,以子幼故托汝。 苟以七与子,则子死汝手矣。"

亟命以七给其子,余三给婿,人皆服其明断。

知永兴军府。

五年,马知节自益徙延州,朝议择可代者。

真宗以咏前在蜀治行优异,复命知益州,仍加刑部侍郎、枢密直学士,就迁吏部侍郎。

转运使黄观上其治状,有诏褒美。

会遣谢涛巡抚西蜀,上因令传谕咏曰:"得卿在蜀,朕无西顾之忧矣。"

归朝,复掌三班,领登闻检院。

咏刚中岁疡生脑,颇妨巾栉,求知颖州。

真宗以其公直,有时望,再任益部,皆以政绩闻,不当莅小郡。

令中书召问,将委以青社或真定,令其自择。

咏辞不就,遂命知升州。

大中祥符初,加左丞。

三年春,州民以咏秩满借留,就转工部尚书,令再任。

是秋,以江左旱歉,命充升、宣等十州安扶使,进礼部。

上闻咏脑疡甚,悯之,令薛映驰驿代还。

以疾未见,恨不得面陈所蕴,乃抗论言:"近年虚国帑藏,竭生民膏血,以奉无用之土木,皆贼臣丁谓、王钦若启上侈心之为也。 不诛死,无以谢天下。"

章三上,出知陈州。

初,咏与青州傅霖少同学。

霖隐不仕。

咏既显,求霖者三十年不可得,至是来谒。

阍吏白傅霖请见,咏责之曰:"傅先生天下贤士,吾尚不得为友,汝何人,敢名之!"霖笑曰:"别子一世尚尔邪,是岂知世间有傅霖者乎?"咏问:"昔何隐,今何出?"霖曰:"子将去矣,来报子尔。"

咏曰:"咏亦自知之。"

霖曰:"知复何言。"

翌日别去。

后一月而咏卒,年七十。

赠左仆射,谥忠定。

咏刚方自任,为治尚严猛,尝有小吏忤咏,咏械其颈。

吏恚曰:"非斩某,此枷终不脱。"

咏怒其悖,即斩之。

少学击剑,慷慨好大言,乐为奇节。

有士人游宦远郡,为仆夫所持,且欲得其女为妻,士人者不能制。

咏遇于传舍,知其事,即阳假此仆为驭,单骑出近郊,至林麓中,斩之而还。

尝谓其友人曰:"张咏幸生明时,读典坟以自律,不尔,则为何人邪?"故其言曰:"事君者廉不言贫,勤不言苦,忠不言己效,公不言己能,斯可以事君矣。"

性躁果卞急,病创甚,饮食则痛楚增剧,御下益峻,尤不喜人拜跪,命典客预戒止。

有违者,咏即连拜不止,或倨坐骂之。

真守尝称其材任将帅,以疾不尽其用。

自号乖崖,以为"乖"则违众,"崖"不利物。

有集十卷。

弟诜,为虞部员外郎。

论曰:《传》云:"邦有道,危言危行。"

三人者,躬骨鲠蹇谔之节,蔚为名臣,所遇之时然也。

禹偁制戎之策,厥后果符其言,而醇文奥学,为世宗仰。

锡身没之后,特降褒命,以贲直操,与夫容容嘿嘿,以持禄固位者异矣。

咏所至以政绩闻。

天子尝曰:"咏在蜀,吾无西顾之忧。"

其被奖与如此。

然皆骯脏自信,道不谐偶,故不极于用云。



友情链接: 九五查询  古籍史书  老黄历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5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