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九五查询
古籍史书
老黄历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4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4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
习禅篇第三之五"正传二十人附见四人"
唐杭州大慈山寰中传释寰中。
姓卢氏。
河东蒲阪人也。
禀灵特异挺质殊伦。
身支佣亭顶骨圆峻。
其声若钟响其色犹脂凝。
学通终古辞实丰赡。
年二十五随计中甲科。
然未塞其怀。
复思再捷。
无何遭母之忧。
遂庐于墓所。
及服阕径往北京童子寺出家。
二稔未周诸经皆览。
明年往嵩岳登戒肄习律部。
于兹博通忽慕上乘。
决往百丈山深得玄旨。
后隐南岳常乐寺。
结茅于山椒谏议大夫崖公深重其操。
因别立方丈。
虞渊景晞一饭永日。
然其乏水羸瓶远求。
俄尔深宵有虎嗥啸庐侧。
诘旦视之。
果滥泉坼地而涌足其汲用。
后之杭浙江之北有山号大慈。
居未久檀信爰臻。
旋成巨院。
四方僧侣参礼如云。
属武宗废教。
中衣短褐。
或请居戴氏别墅焉。
大中壬申岁太守刘公。
首命剃染重盛禅林。
壬午岁二月十五日嘱累声毕而终。
时渐溽暑验其身一无变异。
而顶门燠润。
冬窆于塔所。
享年八十三。
法腊五十四。
有说常乐寺山虎跑泉。
当中公灭日。
忽焉干涸。
异哉。
止资中之受用耳。
至干符丁酉岁。
敕谥大师号性空。
塔名定慧也。
缙云太守段成式为真赞焉。
唐洛阳韶山寰普传释寰普者。
不知何许人也。
禀形淳粹克性谦冲。
居于丑夷下风请业。
汪汪然其识度辄难拟议。
具戒之后经论温寻。
然后杖锡南游沣阳。
遇夹山而得心契。
有参学举问。
垂手携归。
不起一机失其开诱。
其所不荐劝令披览经法。
亦近秀寂之遗风耳。
唐衡山昂头峰日照传释日照。
姓刘氏。
岐下人也。
家世豪盛。
幼承庭训博览经籍。
复于庄老而宿慧发挥。
思从释子。
即往长安大与善寺昙光法师下。
禀学纳戒。
传受经法靡所不精。
因游嵩岳问圆通之诀。
欣然趋入。
后游南岳登昂头峰。
直拔苍翠便有终焉之志。
庵居二十载。
属会昌武宗毁教。
照深入岩窟。
饭栗饮流而延喘息。
大中宣宗重兴佛法。
率徒六十许人。
还就昂头山旧基。
结苫盖构舍宇。
复居一十五年。
学人波委。
咸通中示灭。
春秋一百八岁。
至三年二月三日入塔立碑存焉。
天下谓其禅学为昂头照是欤。
唐朗州德山院宣鉴传释宣鉴。
姓周氏。
剑南人也。
生恶荤膻少多英敏。
宿赍异操恳愿出尘。
大龙不屈于小庭。
俊鹗必腾其层汉。
既除美饰当预僧流。
从受近圆即穷律藏。
其诸性相贯习偕通。
闻重湖间禅道大兴。
乃杭志云游造龙潭信禅师。
则石头宗师之二叶也。
始唯独居一室。
鉴强供侍之。
一夕龙潭持一枝火授鉴。
鉴接而行。
数步且曰。
久闻龙潭。
到来龙之与潭俱不见欤。
信曰。
子亲到矣。
机与教符。
日亲丈室三十余年。
后止沣阳居。
无何属武宗搜扬。
洎大中还复法仪。
咸通初武陵太守薛延望坚请始居德山。
其道芬馨四海禅徒辐凑。
伏腊堂中常有半千人矣。
其于训授天险海深难窥边际。
雪峰参见鉴深肯重。
以咸通六年乙酉岁十二月三日。
忽告诸徒曰。
扪空追响劳汝神邪。
梦觉觉非复有何事。
言讫安坐而化。
春秋八十四。
僧腊六十五。
身据床坐。
卓然七日如生在焉。
天下言激箭之禅道者。
有德山门风焉。
今襄邓汉东法孙极盛者是。
唐明州栖心寺藏奂传释藏奂。
俗姓朱氏。
苏州华亭人也。
母方娠及诞常闻异香。
为儿时尝堕井。
有神人接持而出。
丱岁出家礼道旷禅师。
及弱冠诣嵩岳受具。
母每思念涕泣。
因一目不视。
迨其归省即日而明。
母丧哀毁庐墓间颇有征祥。
孝感如是。
由此显名。
寻游方访道。
复诣五泄山遇灵默大师。
一言辨析旨趣符合。
显晦之道日月之所然也。
会昌人中衰而复盛。
唯奂居之荧不能惑。
焚不能热溺不能濡者也。
洎周洛再构长寿寺。
敕度居焉。
时内典焚毁梵夹煨烬。
手缉散落实为大藏。
寻南海杨公收典姑苏。
请奂归于故林以建精舍。
大中十二年鄞水檀越任景求。
舍宅为院迎奂居之。
剡寇求甫率徒二千。
执兵昼入。
奂瞑目宴坐色且无挠。
盗众皆悸慑叩头谢道。
寇平州奏请改额为栖心寺。
以旌奂之德焉。
凡一动止禅者必集。
环堂拥榻堵立云会奂学识泉涌指鉴岐分。
诘难排纵之众。
攻坚索隐之士。
皆立褰苦雾坐泮坚冰。
一言入神永破沈惑。
以咸通七年秋八月三日。
现疾告终。
享年七十七。
僧腊五十七。
预命香水剃发。
谓弟子曰。
吾七日在矣。
及期而灭。
门人号慕乃权窆天童岩。
已周三载。
一日异香凝空远近郁烈。
弟子相谓曰。
昔师嘱累令三载后当焚我身。
今异香若此。
乃发塔视之。
俨若平生。
以其年八月三日依西域法焚之。
获舍利数千粒。
其色红翠。
十三年弟子戒休。
赍舍利述行状。
诣阙请谥。
奉敕褒诔易名曰心鉴。
塔曰寿相。
奂在洛下长寿寺。
谓众曰。
昔四明天童山僧昙粹是吾前生也。
有坟塔存焉。
相去辽远人有疑者。
及追验事实皆如其言。
初任生将迎奂。
人或难之。
对曰。
治宅之始有异僧令大其门。
二十年之后当有圣者居之。
比奂至止果二十年矣。
又奂将离姑苏。
为徒众留拥。
乃以□拂与之曰。
吾在此矣。
汝何疑焉。
暨乎潜行众方谕其深旨。
又令寺之西北隅可为五百墩以镇之。
或曰。
力何可致。
奂曰。
不然作一墩植五株柏可也。
凡微言奥旨皆此类也。
刺史崔琪撰塔碑。
金华县尉邵朗题额焉。
唐真定府临济院义玄传释义玄。
俗姓邢。
曹州南华人也。
参学诸方不惮艰苦。
因见黄檗山运禅师。
鸣啄同时了然通彻。
乃北归乡土。
俯徇赵人之请。
住子城南临济焉。
罢唱经论之徒皆亲堂室示人心要。
颇与德山相类。
以咸通七年丙戌岁四月十日示灭。
敕谥慧照大师。
塔号澄虚。
言教颇行于世。
今恒阳号临济禅宗焉。
唐洛京广爱寺从谏传"鉴宗"
释从谏。
姓张氏。
本南阳人也。
徙居广陵生于淮甸焉。
为性倜傥器宇崇峙。
于闾里间为时畏服。
遇相工曰。
子身长八尺眉目秀朗。
他日必荷荣寄。
谏曰。
心不愿仕于荣寄何有。
相工曰。
所寄荷不可测也。
越壮室之年。
忽深信佛理。
遂舍妻孥求僧披剃焉。
甫登戒地颇护心珠。
因悟禅那顿了玄理。
方数十载同好之者自远而来请问。
谏一一指订俾其开觉。
寻游洛下广爱寺挂锡。
时禅客鳞集。
如孝子之事父母焉。
洛中有请谏设食。
必排位对宾头卢尊者。
其为人之钦奉皆此类矣。
属会昌四年诏废佛塔庙。
令沙门复桑梓。
亦例澄汰。
乃乌帽麻衣潜于皇甫氏之温泉别业后冈上。
乔木骈郁巨石砥平。
谏于夏中常就此入定。
或补毳事。
忽遇颓云驶雨霆电击石烈风兼至。
凡在此者惊奔恐慑。
谏唯欣然加趺而坐。
若无所闻者。
或问谏曰。
恶畜生何尔。
大中初宣皇诏兴释氏。
谏还归洛邑旧居。
其子一日自广陵来觐。
适与谏遇于院门。
威貌严庄不复可识。
乃问曰。
从谏大德所居。
谏指之东南可寻。
其子既去。
遂阖门不出。
其割裂爱网又若此也。
咸通七年丙戌岁夏五月。
忽出诣檀越家。
辞别曰。
善建福业。
贫道秋初当远行。
故相闻耳。
至秋七月朔旦。
旦盥手焚香念慈氏如来已。
右胁而卧。
呼门人玄章诫之曰。
人身难得而易矣。
急急于物无心无为流转。
无生灭法一切现存。
今乃生也有涯。
暂与尔别。
是日无疾而化。
行年八十余矣。
玄章等奉遗旨。
送尸于建春门外尸陀林中施诸鸟兽。
三日复视之肌貌如生。
一无近者。
遂以饼饵覆之。
经宿有狐狼迹。
唯啖所覆身且俨如。
乃议用外国法焚之。
收合余烬起白塔于道傍。
人尤归信香火不绝焉。
次有杭州径山院释鉴宗。
湖州长城人也。
姓钱氏。
即礼部侍郎徽之孙。
父晟有疾。
宗割股肉馈啖之绐云。
他畜之肉。
未几病间。
孝誉闻于亲里。
乃求出家。
时州开元寺有上都临坛十望大德内供奉高闲。
闲善草隶。
尝对懿宗御前书。
甚高华望。
宗誓礼为师。
后出学涉通净名思益经。
遂常讲习。
闲公亦示其笔法。
渐得凤毛焉。
倏往谒盐官悟空大师。
随众参请顿彻心源。
却复故乡劝人营福。
咸通三年辛巳巡历名山。
遂止天目东峰径山焉。
道俗归心恢扬法教。
出弟子尤者天童山咸启。
敕赐紫衣。
背山行满皆分枝化物。
至七年丙戌闰三月五日示灭。
迁塔于大寂岩下。
梁干化五年吴越国王尚父钱氏表请。
追谥大师曰无上。
祖门传号为径山第二祖。
时吴兴沈修者。
自号白牙先生。
述德为赞记焉。
唐洪州洞山良价传释食价。
俗姓俞氏。
会稽诸暨人也。
少孺从师于五泄山寺。
年至二十一。
方往嵩山具戒焉。
登即游方见南泉禅师。
深领玄契。
续造云岩疑滞顿寝。
大中末于斯丰山大行禅法。
后盛化豫章高安洞山。
今筠州也。
价以咸通十年己丑三月朔旦。
命剃发披衣令鸣钟奄然而往。
时弟子辈悲号。
价忽开目而起曰。
夫出家之人心不依物。
是真修行。
劳生息死于悲何有。
沦丧于情太粗着乎。
召主事僧令营斋。
斋毕吾其逝矣。
然众心恋慕从延其日。
至于七辰食具方备。
价亦随斋。
谓众曰。
此斋名愚痴也。
盖责其无般若欤及僧唱随意曰。
僧家勿事。
太率临行之际喧动如斯。
至八日浴讫端坐而绝。
春秋六十三。
法腊四十二。
敕谥禅师曰悟本。
塔号慧觉矣。
系曰。
其却留累日古亦有之。
如价之来去自由者。
近世一人而已。
唐苏州藏廙传释藏廙俗姓程。
衢州信安人也。
幼岁神气朗畅貌质魁然。
元和中告亲求出家。
志不可却。
直造长沙岳麓投灵智律师。
请事剃染。
智师察其强愿不群。
乃摄度之。
既披法服寻于武陵开元寺智总律师受具足尸罗。
当长庆三年也。
因听律范旋穷篇聚。
语同业曰。
教门繁广然有总门。
总门之急勿过舍筏。
遂遍参禅宗。
遇马素门下高足住龙牙山。
知廙法器。
异日告之曰。
蕴界不真佛生非我。
子之正本当何所名。
复从谁得。
廙一言领会千辙同归。
龙牙曰。
我法眼不蒙掩矣。
既遂所求大得安静。
却回柯山。
盖避会昌之搜扬也。
至大中六年。
郡收崔公寿重之。
于州龙兴寺。
别构禅室延居之。
数年北至嘉禾。
信士归依请留住至德伽蓝。
又往姑苏。
时崔公钧作守此郡。
闻廙名久。
请居南禅院。
咸通八年浙西廉使周公宝。
命住招隐寺。
其年秋却返嘉禾。
信士吕京舍别墅造今永安院。
时干符中群寇纷纭禅侣分散。
廙曰。
盗终不至此。
及期寇从别道行。
果无所损。
其先见如此。
五年十月十二日。
满院阴云雉鸣乌噪。
安坐而化。
弟子号哭却稣。
至六年三月中辰前。
别众后终。
享年八十二。
僧腊五十六。
时澹交为廙作真赞。
至干宁中僧神赞进状乞追谥号塔名。
名士吴重裕书碑。
唐福州怡山院大安传释大安。
姓陈氏。
闽城人也。
幼年入道顿拂尘蒙。
元和十二年敕建州浦城县干元寺置兜率坛。
始全戒足。
时天雨桂子及地生朱草。
刺史元锡手疏其瑞上达冕旒。
遂回御礼。
诏改凤栖寺。
号灵感坛焉。
安因往洪井路出上元。
忽逢一老父曰。
子往南昌必有所得。
及咨参律学夜闻二僧谈论。
遽了三乘之旨。
乃以所习付之同人。
之临川见石巩山慧藏禅师。
藏之提唱必持弓弩以拟学人。
安服拜未兴。
唱曰。
看箭。
安神色不挠答对不差。
石巩乃投弩曰。
几年射始中半人也矣。
安游五台入龙池沐浴。
虽久寖涟漪。
殊无奋暴雨雹之怪。
观者惊悚。
后止沩山礼大圆禅师。
复证前闻而为量果也。
时豫章廉使赠太尉崔贞孝公。
则魏公之季父。
深契玄机敦安之道。
飞疏召之。
厥誉愈昌。
咸通十四年。
诏宜号延圣大师。
赐紫袈裟一副。
中和二年示疾所止法堂。
巨梁中折。
三年癸卯十月二十二日。
坐化于怡山丈室。
春秋九十一。
腊六十七。
续诏赠圆智大师。
塔号证真。
安不尝唾地不处温房。
随化而衣天雨而浴。
咨法弟子慧长。
入关扬安之德。
故有追谥也。
博陵司空相国仰慕前烈。
遂著文颂德。
诗人周朴笃重安。
时入山致礼焉。
唐长沙石霜山庆诸传"洪諲令达"释庆诸。
俗姓陈。
庐陵新淦玉笥乡人也。
乃祖厥考咸不为吏。
清言放荡焉。
诸始十三礼绍銮禅翁为师。
于洪井西山剃^2□。
二十三往嵩山受具戒便就东洛学毗柰耶。
既知听制。
终谓渐宗。
回抵南岳入大沩山。
次届云岩遇道吾。
垂问知意方为二夏之僧。
得石霜山便议终焉之志。
道吾躬至石霜山日勤执侍往还问答。
语在别录。
诸貌古气真世无能识。
时洞山新灭。
俄为远方禅侣围绕。
因入深山无人之境。
结茅宴坐。
时众追寻。
倏有见者皆号哭交请出为吾曹。
诸将安往。
由是晨夕被游学者扣击。
可无希声以应之乎。
如是二十年间。
堂中老宿长坐不卧。
屹若椔杌。
天下谓之石霜枯木众是也。
南方谓之丛林者。
翻禅那为功德丛林也。
为四方清则者无出其右。
以光启四年戊申岁二月己亥示疾终于山院。
享龄八十二。
僧腊五十九。
越三月十五日葬于寺西北隅二百许步。
门弟子等结坟塔作螺髻形。
夏四月一日广化寺释子处讷。
追慕往德恐遗美声。
命南岳玄泰纂录言行。
诸方弟子分行其道焉。
敕谥普会大师。
塔曰法相。
次余杭径山院释洪諲。
俗姓吴。
吴兴人也。
年才十九于开元寺礼无上大师出家落饰。
精加佛事罔怠巾瓶。
二十二遣往嵩岳会善寺受满足律仪。
俾诵大比丘戒。
匝七日念终。
遂习毗尼寻传经讲。
自谓为僧有逸群事业。
而归礼本师。
曰汝于十二时中将何报答四恩三有。
諲闻斯诘怃然失措。
三日忘食。
本师却招诱提耳方明本事。
如是往还云岳次沩山。
各为切磋。
蔚成匠手。
俄而会昌中例遭黜退。
众人悲泣者。
惋叹者。
諲晏如也。
曰大丈夫钟此厄会。
岂非命也。
夫何作儿女之情乎。
时于长沙。
遇信士罗晏。
召居家供施。
盖諲执白衣比丘法初无差失。
涉于二载若门宾焉。
大中初除灭法之律。
乃复厥议。
还故乡西峰院。
至咸通六年上径山觐本师。
明年无上大师迁神。
众请諲嗣其法位。
始唯百许僧。
后盈千数。
于时四众共居肃然无过。
僖宗皇帝赐院额曰干符镇国。
中和三年仍赐紫袈裟。
景福二年吴越国王尚父钱氏奏举登赐法济大师。
光化四年九月二十八日辞众而卒。
霅溪戚长史写貌。
武肃王为真赞传法弟子庐山栖贤寺寂公。
临川义直。
功臣院令达。
达于两浙大行道化。
卒谥归寂大师焉。
初諲有先见之明。
武肃王家居石鉴山。
及就戍应募为军。
諲一见握手。
屏左右而谓之曰。
好自爱他日贵极当与佛法为主。
后累立战功为杭牧。
故奏署諲师号。
见必拜跪。
檀施丰厚异于常数。
终时执丧礼念微时之言矣。
唐洪州云居山道膺传释道膺。
姓王氏。
蓟门玉田人也。
生而特异神彩朗然。
处于重丱崆峒禀气。
宿心拔俗。
争离火宅之门。
拭目寻师。
遂摄锻金之子。
师授经法诵彻复求。
年偶蹉跎二十五方于范阳延寿寺受具足戒。
乃令习声闻律仪。
膺叹曰。
大丈夫可为桎梏所拘邪。
由是拥线衲振锡环。
萃翠微山问道。
三载宴居。
忽睹二使者。
冠服颇异。
勉膺曰。
胡弗南方参知识邪。
未几有僧自豫章至。
盛称洞上禅师言要。
膺感动神机遂专造焉。
如是洞上垂接复能领会。
曾问曰。
我闻思大禅师向倭国为王。
虚耶实耶。
对曰。
若是思师佛亦不作。
况国王乎。
自尔洞上印许。
初住三峰。
后就云居提唱。
时唐之季钟氏。
据有洪井倾委信诚。
每一延请入州。
则预洁甘子堂以礼之。
乃表于昭宗。
赐紫袈裟一副并师号焉。
都不留意。
所化之徒寒暑相交。
不下一千余众。
牛头香树围绕者皆是栴檀。
金翅鸟王轩翔者不齐尺鷃。
四方馈供千里风从。
如荆南帅成汭。
遣赍檀施。
动盈钜万。
以天复元年辛酉秋示疾。
至明年正月三日而化焉。
豫章南平王钟氏供其丧葬。
时诸道禅子各。
依乡土所尚者。
随灵龛到处列花树帐幔粉面之馔。
谓之卓祭。
一期凶礼之盛勿过于时也猗欤。
膺出世度人满足三十年。
遗爱可知也。
唐缙云连云院有缘传释有缘。
俗姓凭。
东川梓潼人也。
小学之年往成都福感寺事定兰开士。
即宣宗师矣随侍出入多在内中。
一旦宣召。
帝以笔书其衫背云。
此童子与朕有缘由兹召体矣。
大中九年遇白公敏中出镇益部开戒坛。
即于净众寺具尸罗也。
续于京辇听习经律。
五腊后身披布褐手执墨敕。
海内游行参见。
小马神照。
凡同时丛林禅祖无不礼谒者。
乃居除州华山。
及南游至武夷山。
时廉使李诲为筑禅室。
干符三年至缙云龙泉大赛山立院。
因奏祠部给额号龙安。
敕度七僧。
住十八载。
安而能迁止连云院焉。
太守卢约者。
以谌谅之诚请入州开元寺别院。
四事供施焉。
天佑丁卯岁四月八日示疾。
至六月朔日终于廨署。
报龄七十三。
腊五十二遗旨嘱制置扬习司空主丧务。
于寺南园茶毗火灭散分舍利数百粒。
后收四十九粒并遗骨一瓶瘗于石塔。
晋开运三年乙巳岁。
文泰律师撰塔碑焉。
唐福州雪峰广福院义存传释义存。
长庆二年壬寅生于泉州南安县曾氏。
自王父而下皆友僧亲佛清净谨愿。
存生而鼻逆荤血。
乳抱中或闻钟磬或见僧像。
其容必动。
以是别垂爱于膝下。
九岁请出家。
怒而未允。
十二从家君游蒲田玉润寺。
有律师庆玄持行高洁。
遽拜之曰。
我师也。
遂留为童侍焉。
十七落发来谒芙蓉山恒照大师。
见而奇之。
故止其所。
至宣宗中兴释氏。
其道也涅而不缁。
其身也褎然而出。
北游吴楚梁宋燕秦。
受具足戒于幽州宝刹寺。
讫巡名山扣诸禅宗。
突兀飘飖云翔鸟逝。
爰及武陵一面德山。
止于珍重而出。
其徒数百咸莫测之。
德山曰。
斯无阶也吾得之矣。
咸通六年归于芙蓉之故山。
其年圆寂大师亦自沩山拥徒至于怡山王真君上升之地。
其徒孰"就师已嗣德山"累累而疑关。
存拒而久之。
则有行实者。
始以存同而议曰。
我之道魏魏乎。
法门围绕之所不可造次。
其地宜若布金之形胜可矣。
府之西二百里有山焉。
环控四邑峭拔万仞。
崷崒以支圆碧。
培楼以^6□群青。
怪石古松栖蛰龟鹤灵湫邃壑隐见龙雷。
山之巅先冬而雪盛夏而寒。
其树皆别垂藤萝。
丰葺而以为之衣。
交错而不呈其形奇姿异景不可殚状。
虽霍童武夷无以加之。
实闽越之神秀而古仙之未攸居。
诚有待于我也。
祈以偕行去。
秋七月穿云蹑藓陟险升幽。
将及之。
存曰。
真吾居也。
其夕山之神果效灵。
翌日岩谷爽朗烟霞飞动。
云庵既立月构旋隆。
繇是柅法轮于无为。
树空门于有地行实乃请名其山曰雪峰。
以其冬雪夏寒取鹫岭猴江之义。
斯则庚寅逮于乙未。
存以山而道任。
山以存而名出。
天下之释子不计华夏。
趋之若召。
干符中观察使京兆韦公。
中和中司空颖川陈公。
每渴醍醐而不克就饮。
交使驰恳。
存为之入府从人愿也。
其时内官有复命于京语其道。
其侪之拔俗悟空者。
请蜕浮华而来脱屣。
僖宗皇帝闻之。
翰林学士访于闽人陈延效得其实奏。
于是乃锡真觉大师之号。
仍以紫袈裟俾延效授焉。
存受之如不受。
衣之如不衣。
居累夏。
辛亥岁朔遽然杖屦。
其徒启而不答。
云以随之。
东浮于丹丘四明。
明年属王侍中之始据闽越。
乃洗兵于法雨致礼于禅林。
馥存之道常东望顶手。
后二年自吴还闽大加礼异。
及闽王王氏誓众养民之外雅隆其道。
凡斋僧构刹必请问焉。
为之增宇设像。
铸钟以严其山。
优施以充其众。
时则迎而馆之于府之东西甲第。
每将俨油幢聆法论未尝不移时。
仅乎一纪勤勤恳恳。
熊罴之士因之投迹檀那。
渔猎之逸其或弭心鳞羽。
戊辰年春三月示疾。
闽王走医。
医至粒药以授存曰。
吾非疾也。
不可罔子之工。
卒不饵之。
其后札偈以遗法子。
函翰以别王庭。
夏五月二日鸟兽悲鸣云木惨悴。
其夜十有八刻时灭度。
俗寿八十有七。
僧腊五十有九。
以其月十五日塔而藏之。
尔日奔走闽之僧尼士庶。
巷无居人。
闽王涟如出涕。
且曰。
师其舍予一何遽乎。
遣子延禀躬祭奠之。
复斋僧焉。
存之行化四十余年。
四方之僧争趋法席者不可胜算矣。
冬夏不减一千五百。
徒之环足其趋也。
驰而愈离。
辩而愈惑。
其庶几者。
一曰师备。
拥徒于玄沙"今安国也"次曰可休。
拥徒于越州洞岩。
次曰智孚。
拥徒于信州鹅湖。
其四曰惠棱。
拥徒于泉州招庆。
其五曰神晏。
住福州之鼓山分灯化物。
皆膺圣奖赐紫袈裟。
而玄沙级宗一大师焉。
系曰。
雪峰道也恢廓乎骏奔四海学人。
所出门生形色不类何邪。
玄沙乘楞严而入道。
识见天殊。
其犹谚曰青成蓝蓝谢青。
师何尝在明经。
故有过师之说。
一则雪峰自述塔铭。
已尽其致也。
一则玄沙安立三句决择群见。
极成洞过欤。
今江表多尚斯学。
此学虚通无系了达逍遥勿拘。
知乘急也。
雪峰化众切乎杜默禅坐。
知戒急也。
其能各舍一缓以成一全。
则可乎。
唐沣州苏溪元安传释元安。
俗姓淡。
凤翔游麟人也。
丱年于岐阳怀恩寺从兄佑律师出家。
唯经与论无不穷核。
乃问道翠微次临济。
各□法味不饫香积之盂也。
斲雕复朴逍遥自如。
闻夹山道盛德至。
造沣阳当稽问轇轕。
又增明净。
后开乐普山寻居苏溪。
答詶请益多偶句华美。
为四海传焉。
以昭宗光化元年戊午十二月迁灭。
享寿六十五。
法腊四十六矣。
临终告众颇多警策辞句云。
唐明州雪窦院恒通传"招贤岑师"
释恒通。
俗姓李。
邢州平恩人也。
家传上族幼而知学。
苏秦显达犹怀二顷之田。
元亮孤高不羡五斗之禄。
纵越掞天掷地拖紫腰金。
瞬息浮华岂裨来业父母终礼。
年甫十三潜入鹊山访道依师。
既罢丘坟唯披释典。
精虔忏诵。
恳侍巾瓶不弭初终。
蒙恩剃度。
年二十于本州开元寺具戒后。
往京兆荐福寺听习经律。
七八年间寻穷藏教。
乃曰。
摩腾入汉译著斯文。
圣胄来梁复明何事。
因辞北阙迳请南方。
遇招贤岑大师。
大师问曰。
何处人也。
曰邢州人也。
招贤曰。
我道不从彼来。
通曰。
和尚还住此无。
于是有滞皆伸无疑不决。
后指洞山石霜皆往参焉。
招贤示灭。
通以弟子礼事之咸通末游宣城。
尚书崔寓素奉禅门攀迎庄萧。
睹通仪表拔俗问答往还。
崔甚悦服。
于谢仙山奏置禅院号瑞圣。
请以居之。
四方毳衲之徒不邀自聚。
博陵方议奏荐师号。
坚让遂寝。
中和末文德初群寇兢起。
通领徒至四明。
大顺二年郡牧黄君晟。
请留居雪窦焉。
蔚然盛化。
天佑二年七月示疾。
越九日躬入浴室。
却坐绳床。
集众焚香勤勤付嘱。
合掌而逝。
春秋七十二夏腊五十二以其年八月七日迁石塔于院之西南二百余步。
或曰。
通临终言我庞勋也。
此非也。
高僧无作为行录而无此说。
若观年腊。
庞勋岂正弱冠来逃难邪。
唐袁州仰山慧寂传释慧寂。
俗姓叶。
韶州须昌人也。
登年十五恳请出家。
父母都不听允止。
十七再求。
堂亲犹豫未决。
其夜有白光二道。
从曹溪发来直贯其舍。
时父母乃悟是子至诚之所感也。
寂乃断左无名指及小指。
器藉跪致堂阶曰。
答谢劬劳如此。
父母其不可留舍之。
依南华寺通禅师下削染。
年及十八尚为息慈。
营持道具行寻知识。
先见耽源。
数年良有所得。
后参大沩山禅师。
提诱哀之栖泊十四五载而足跋。
时号跛脚驱乌。
凡于商攉多示其相。
时韦胄就寂请伽陀。
乃将纸画规圆相。
圆围下注云。
思而知之落第二头。
云不思。
而知落第三首。
乃封呈达。
自尔有若干势以示学人。
谓之仰山门风也。
海众抠衣得道者不可胜计。
往往有神异之者。
条来忽去。
人皆不测。
后敕追谥大师曰智通塔号妙光矣。
今传仰山法示成图相行于代也。
唐天台紫凝山慧恭传释慧恭。
俗姓罗氏。
福州闽人也。
家传儒素不交非类。
母妊之初。
梦所居涌出浮图上参于天。
迨恭诞生嶷然聪悟。
年十七举进士。
名随计车将到京阙。
因游终南山奉日寺。
目祖师遗像释然世网遂求出家。
操执僧事备历艰辛。
二十有二适值新创安国寺受具足戒。
寻乃游方。
缘崄涉荒而无难色。
尝遇黑蛇伤指。
不求医而毒螫自销。
见魑魅占山。
谕罪福而妖物遄息。
至武陵德山诣宣鉴禅师。
领会风飞。
由兹道合。
因挂锡施门人礼。
鉴公顺世后游玉山至信州。
刺史营西禅院而礼之。
其徒数百人。
居岁余。
以郛郭喧繁复入福州长溪马冠山。
自马冠抵泉州富阳山。
所至之所檀施臻集。
徒侣解钵禅坊立就。
其为士庶向奉如此。
景福三年与门人游天台。
州牧京兆杜雄留之而止。
杜因创瑞龙院于紫凝山。
祈恭兴扬法席以悟沦迷。
缁俗云驰。
香花山积。
天复三年癸亥十二月午时。
命众声钟。
顾瞻左右。
促言云去。
加趺瞑目俨然而化。
春秋八十四。
僧夏六十二。
阐圆顿之宗居道德之最。
殁无易名塔无题榜。
足见浮名为桎梏耳。
门人上足师遂植松负土力崇塔庙。
所谓法空不坏因缘矣。
因缘有之孝行曷伤于道云。
唐杭州龙泉院文喜传释文喜。
姓朱氏。
嘉禾御儿人也。
母氏方娠梦吞桃三蔕。
至诞弥不味荤膻。
七岁诣本邑常乐寺僧清国下出家。
国即喜之渭阳也。
勒诵经并忏又十卷。
方遂削染。
往越州开元寺学法华经。
集天台文句即时敷演。
则救螘分中便能讲训也。
开成二年届赵郡受近圆登习四分律。
属会昌澄汰变素服。
内秘之心无改。
遇大中初年例重忏度。
于盐官齐丰寺讲说。
后往礼大慈山性空禅师。
诲之曰。
子何不学善财遍参乎。
咸通壬午岁至豫章观音院见仰山。
喜于言下了其心契。
仰山令典常住。
一日有异貌僧就求斋食。
喜减己食馈之。
仰山预知。
故问曰。
此果位僧求食。
汝供给周旋否。
答曰。
辍己分回施。
曰汝大得利益。
七年旋浙右止千顷山。
筑室居之。
十年余杭刘严合马。
征请居龙泉古城院。
凡十一年。
干符己亥岁巢寇掠地至余杭。
喜避地湖州余不亭。
刺史杜孺休请住仁王院。
光启三年武肃王钱氏。
始牧杭郡降疏请住龙泉廨署。
今慈光院是也。
大顺元年威胜军节使董昌武肃王同年发表荐论。
两赐紫衣。
干宁四年奏师号曰无着。
光化三年示疾。
十月二十七日加趺坐而终于州郭廨署。
春秋八十。
僧夏六十。
终时方丈上发白色光。
竹树变白。
十一月二十二日迁塔于灵隐山西坞。
喜形貌古朴骨强而瘦。
戒德禅门真知识也。
初喜寓居霅川。
广明元年夏有蝗飞翳天下食田苗。
喜自将□杖悬挂袈裟标于畎浍中。
其虫将下遂厉声叱之。
悉翻飞而去。
十顷之苗斯年独稔。
其感通如此。
或云所传得马祖细衲袈裟以为信宝矣。
迁葬之后。
天复二年壬戌八月中。
宣城帅田頵应杭将计思叛涣。
纵兵大掠。
发喜塔见肉身不坏如入禅定发爪俱长。
武肃王奇之。
遣裨将邵志祭。
后重封瘗焉。
唐明州伏龙山惟靖传释惟靖。
吴门人也。
年三十许。
形奇貌古且类憨痴。
入国宁寺巡僧房唱曰。
要人出家请留。
下至经藏院见二众阇黎大德慧政。
便跪拜伸诚愿客执侍。
政公允纳与翦饰。
于天台受具。
暂归谢政。
便寻访名山。
有知识处必经寒燠。
自尔勤于禅法未尝发言。
即居定光禅师废金地道场。
侵星赴禅林寺晨粥而多虎豹随到寺门。
虎踞地若伺候。
靖出复随至金地迟明巨迹极多靖恐人知以锄灭虎迹。
俄患背疽困睡。
有鸩鸟粪于疮所。
非久全愈。
又虞冰雪备粳粒半斗。
每日以铫合菜煮食。
置粳于地窖中。
过期用米常满不耗。
靖乃筑之而云。
吾被此物知非理也。
寻居伏龙山。
山可瞰海峰势岧峣。
昔僧鉴诸曾隐于是。
诸即唐王相国之母弟也。
能文习道。
刺史多往谒之。
靖续遁此山。
刺史黄晟常请出州。
供施繁委。
末于奉川北山置院。
示疾坐终。
享龄七十余。
窆于山下。
茔塔存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