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正义 卷十九 衰毕命第二十六

  1. 九五查询
  2. 古籍查询
  3. 尚书正义
《尚书正义》 卷十九 衰毕命第二十六 孔颖达

康王命作册毕,命为册书,以命毕公。

分居里,成周郊,分别民之居里,异其善恶。

成定东周郊境,使有保护。

○别,彼列反。

作《毕命》。

毕命言毕公见命之书。

[疏]"康王"至"毕命"○正义曰:康王命史官作册书命毕公,使毕公分别民之居里,令善恶有异。

于成周之邑,成定东周之郊境。

史叙其事,作《毕命》。

○传"命为"至"毕公"○正义曰:《周礼·内史》云:"凡命诸侯及孤卿大夫,则策命之。"

此云"命作册"者,命内史为册书以命毕公,故云以册命毕公。

○传"分别"至"保护"○正义曰:殷之顽民,迁居此邑,历世化之,已得纯善,恐其变改,故更命毕公分别民之居里,异其善恶。

即经所云"旌别淑慝,表厥宅里,彰善瘅恶,树之风声","殊厥井疆,俾克畏慕"皆是也。

"分"者令其善恶分别,使恶者慕善,非分别其处,使之异居也。

此邑本名成周,欲以成就周道。

民不纯善,则是未成,故命毕公教之。

"成定东周郊境",即经"申画郊圻,慎固封守",是其使有保护。

惟十有二年,六月庚午朏,康王即位十二年六月三日庚午。

○朏,普忽反,徐芳尾反,又芳愦反。

越三日壬申,王朝步自宗周,至于丰。

于朏三日壬申,王朝行自宗周,至于丰。

宗周,镐京。

丰,文王所都。

○朝,直遥反。

镐,户老反。

以成周之众,命毕公保厘东郊。

用成周之民众,命毕公使安理治正成周东郊,令得所。

○厘,力之反。

治,直吏反,一本作"治政",则依字读。

令,力呈反。

[疏]"惟十"至"东郊"○正义曰:惟康王即位十有二年六月三日庚午,月光朏然而明也。

于朏后三日壬申,王早朝行从宗周镐京,至于丰邑,就文王之庙。

以成周之民众命太师毕公,使安理东郊之民,令得其所。

○传"康王"至"庚午"○正义曰:汉初不得此篇,有伪作其书以代之者。

《汉书·律历志》云:"康王十二年六月戊辰朔,三日庚午,故《毕命丰刑》曰‘惟十有二年六月庚午朏,王命作策书《丰刑》’。"

此伪作者传闻旧语,得其年月,不得以下之辞,妄言作《丰刑》耳,亦不知《丰刑》之言何所道也。

郑玄云:"今其逸篇有册命霍侯之事,不同与此序相应,非也。"

郑玄所见又似异于《丰刑》,皆妄作也。

《说文》云:"朏,月未盛之明也。"

此日未有事而记此"庚午朏"者,为下言壬申张本,犹如记朔望与生魄死魄然也。

王若曰:"呜呼!父师,惟文王、武王,敷大德于天下,用克受殷命。 王顺其事叹告毕公代,周公为大师,为东伯,命之代君陈。 言文武布大德于天下,故天佑之,用能受殷之王命。 ○大音泰。 惟周公左右先王,绥定厥家。 言周公助先王安定其家。 毖殷顽民,迁于洛邑,密迩王室,式化厥训。 慎殷顽民,恐其叛乱,故徙于洛邑,密近王室,用化其教。 ○毖音秘。 近如字,又附近之近。 既历三纪,世变风移,四方无虞,予一人以宁。 言殷民迁周已经三纪,世代民易,顽者渐化,四方无可度之事,我天子用安矣。 十二年曰纪。 父子曰世。 ○度,待洛反,旧作待路反。 道有升降,政由俗革,不臧厥臧,民罔攸劝。 天道有上下交接之义,政教有用俗改更之理。 民之俗善,以善养之。 俗有不善,以法御之。 若乃不善其善,则民无所劝慕。 ○上,时掌反。 更,古衡反。 惟公懋德,克勤小物,弼亮四世,正色率下,罔不祗师言。 言公勉行德,能勤小物,辅佐文、武、成、康,四世为公卿,正色率下,下人无不敬仰师法。 ○懋音茂。 嘉绩多于先王,予小子垂拱仰成。"

公之善功多大先人之美。

我小子为王,垂拱仰公成理。

言其上显父兄,下施子孙。

○拱,九勇反。

仰如字,徐五亮反。

[疏]"王若"至"仰成"○正义曰:康王顺其事叹而呼毕公曰:"呜呼!父师,惟文王、武王布大德于天下,用此能受殷之王命,代殷为天子。 惟周公佐助先王,安定其家。 慎彼殷之顽民,恐其或有叛逆,故迁于洛邑,令之北近王室,用使化其教训。 自尔已来,既历三纪,人世既变,风俗亦移,四方无可度之事,我天子一人用是而得安宁。 但天道有上下交接之义,政教有用俗改更之理。 今日虽善,或变为恶,若不善其善,则民无所劝慕。 更须选贤教之,举善劝之,宜此任者,莫先于公。 惟公勉力行德,能勤小事,辅佐四世,正色率下,无有不敬仰师法公言者。 公之善功多于先王,我小子垂衣拱手,仰公成理。"

将欲任之,故盛称其德也。

○传"王顺"至"王命"○正义曰:毕公代周公为太师,故王呼为"父师",率东方诸侯,是为"东伯"也。

盖君陈卒,命之使代君陈也。

○传"言周"至"其家"○正义曰:《释诂》云:"左、右,助也。"

言周公助先王安定其家。

伐殷之时,周公已有其功,复能迁殷顽民,言其功之多也。

○传"言殷"至"曰世"○正义曰:周公以摄政七年营成周,成王元年迁殷顽民,成王在位之年虽未知,其实当在三十左右,至今应三十六年,是殷民迁周已历三纪。

十二年者,天之大数。

岁星、太岁皆十二年而一周天,故"十二年曰纪"。

父子易人为世。

《大禹谟》云:"赏延于世。"

谓缘父及子也。

○传"天道"至"劝慕"○正义曰:天气下降,地气上腾,而有寒暑生焉。

刑新国用轻典,刑乱国用重典,轻重随俗而有宽猛异焉。

天道有上下交接之义,故寒暑易节。

政教有用俗改更之理,故宽猛相济。

天道有寒暑递来,政教以宽猛相济。

民之风俗,善恶无常,或善变为恶,或恶变为善,不可以其既善,谓善必不变。

民之俗善,须以善养之,令善遂不变。

人之俗有不善,当以善法御之,使变而为善。

若乃不善其善,则下民无所劝慕。

民无所慕,则变为恶矣。

殷民今虽已善,更当以善教之。

欲以屈毕公之意。

○传"言公"至"师法"○正义曰:"小物"犹小事也,能勤小事,则大事必能勤矣,故举能勤小事以为毕公之善。

《释诂》云:"亮,佐也。"

《晋语》说文王之事云,"询于八虞,访于辛、尹,重之以周、召、毕、荣",则毕公于文王之世已为大臣,是"辅佐文、武、成、康四世为公卿"也。

"正色"谓严其颜色,不惰慢,不阿谄。

以此率下,下民无不敬仰师法之。

○传"公之"至"子孙"○正义曰:先王之功,无由可及。

言公之善功多大先人之美,方欲委之以事,盛言之,重其功美矣。

王曰:"呜呼!父师,今予祗命公以周公之事,往哉!今我敬命公以周公所为之事,往为之哉!言非周公所为,不敢枉公往治。 ○治,直吏反。 旌别淑慝,表厥宅里,彰善瘅恶,树之风声。 言当识别顽民之善恶,表异其居里,明其为善,病其为恶,立其善风,扬其善声。 ○别音彼列反。 瘅音丁但反。 弗率训典,殊厥井疆,俾克畏慕。 其不循教道之常,则殊其井居田界,使能畏为恶之祸,慕为善之福,所以沮劝。 ○俾,必尔反。 沮,辞汝反,又慈吕反。 申画郊圻,慎固封守,以康四海。 郊圻虽旧所规画,当重分明之。 又当谨慎坚固封疆之守备,以安四海。 京圻安,则四海安矣。 ○守,徐始救反。 重,直用反。 政贵有恒,辞尚体要,不惟好异。 政以仁义为常,辞以理实为要,故贵尚之。 若异于先王,君子所不好。 ○好,呼报反。 商俗靡靡,利口惟贤,余风未殄,公其念哉!纣以靡靡利口为贤,覆亡国家。 今殷民利口余风未绝,公其念绝之。 ○覆,芳服反。 [疏]“王曰"至"念哉"○正义曰:王更叹而呼毕公曰:"呜呼!父师,今日我敬命公以周公所为之事,公其往为之哉!公往至彼,当识别善之与恶,表异其善者所居之里,彰明其为善,病其为恶。 其为善之人,当立其善风,扬其善声。 其有不循道教之常者,则殊其井田疆界,使之能畏为恶之祸,慕为善之福。 更重画郊圻境界,谨慎牢固其封疆守备,以安彼四海之内。 为政贵在有常,言辞尚其礼实要约,当不惟好其奇异。 商之旧俗,靡靡然好相随顺,利口辩捷、阿谀顺旨者惟以为贤。 余风至今未绝,公其念绝之哉!"戒毕公以治殷民之法。

○传"言当"至"善声"○正义曰:旌旗所以表识贵贱,故传以"旌"为识。

"淑",善也。

"慝",恶也。

言当识别顽民之善,恶知其善者,表异其所居之里,若今孝子、顺孙、义夫、节妇,表其门闾者也。

表其善者,则恶者自见。

明其为善,当褒赏之。

病其为恶,当罪罚之。

其有善人,立其善风,令邑里使放效之;扬其善声,告之疏远,使闻知之。

○传"其不"至"沮劝"○正义曰:《孟子》云,"方里为井,井九百亩",使民"死徙无出乡,乡田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则百姓亲睦"。

然则先王制之为井田也,欲使民相亲爱,生相佐助,死相殡葬。

不循道教之常者,其人不可亲近,与善民杂居,或染善为恶,故殊其井田居界,令民不与来往。

犹今下民有大罪过不肯服者,则摈出族党之外,吉凶不与交通,此之义也。

亦既殊其井田,必当思自改悔,使其能畏为恶之祸,慕为善之福,所以沮止为恶者,劝勉为善者。

○传"郊圻"至"安矣"○正义曰:"郊圻"谓邑之境界。

境界虽旧有规画,而年世久远,或相侵夺,当重分明画之,以防后相侵犯。

虽举邑之郊境为言,其民田疆畔亦令更重画之,不然何以得"殊其井疆"也?王城之立,四郊以为京师屏障,预备不虞,又当谨慎牢固封疆之守备,以安四海之内。

此是王之近郊,牢设守备,惟可以安京师耳。

而云"安四海"者,京师安,则四海安矣。

○传"纣以"至"绝之"○正义曰:韩宣子称,纣使师延作靡靡之乐。

"靡靡"者,相随顺之意。

纣之为人,拒谏饰非,恶闻其短,惟以靡靡相随顺、利口捷给、能随从上意者以之为贤。

商人效之,遂成风俗,由此所以覆亡国家。

殷民利口余风,至今不绝,公其念绝之。

欲令其变恶俗也。

我闻曰:‘世禄之家,鲜克由礼,以荡陵德,实悖天道。

特言我闻自古有之,世有禄位而无礼教,少不以放荡陵邈有德者,如此实乱天道。

○鲜,息浅反。

悖,布内反。

敝化奢丽,万世同流。

’言敝俗相化,车服奢丽,虽相去万世,若同一流。

○敝,步寐反。

兹殷庶士,席宠惟旧,怙侈灭义,服美于人。

此殷众士,居宠日久,怙恃奢侈,以灭德义。

服饰过制,美于其民。

言僣上。

○怙音户。

骄淫矜侉,将由恶终。

虽收放心,闲之惟艰。

言殷众士骄恣过制,矜其所能,以自侉大,如此不变,将用恶自终。

虽今顺从周制,心未厌服,以礼闲御,其心惟难。

○侉音苦瓜反。

压,于叶反,又于甲反,又于艳反。

资富能训,惟以永年。

惟德惟义,时乃大训。

不由古训,于何其训?”以富资而能顺义,则惟可以长年命矣。

惟有德义,是乃大顺。

若不用古训典籍,于何其能顺乎?

王曰:"呜呼!父师,邦之安危,惟兹殷士,不刚不柔,厥德允修。 言邦国所以安危,惟在和此殷士而已。 治之不刚不柔,宽猛相济,则其德政信修立。 惟周公克慎厥始,惟君陈克和厥中,惟公克成厥终。 周公迁殷顽民以消乱阶,能慎其始。 君陈弘周公之训,能和其中。 毕公阐二公之烈,能成其终。 三后协心,同底于道,道洽政治,泽润生民。 三君合心为一,终始相成,同致于道。 道至普洽,政化治理,其德泽惠施,乃浸润生民。 言三君之功,不可不尚。 ○治,直吏反。 施,始鼓反。 浸,子鸩反。 四夷左衽,罔不咸赖,予小子永膺多福。 言东夷、西戎、南蛮、北狄被发左衽之人,无不皆恃赖三君之德,我小子亦长受其多福。 ○衽,而甚反,又而鸩反。 公其惟时成周,建无穷之基,亦有无穷之闻。 公其惟以是成周之治,为周家立无穷之基业,于公亦有无穷之名,以闻于后世。 ○为,于伪反。 子孙训其成式,惟乂。 言后世子孙顺公之成法,惟以治。 呜呼!罔曰弗克,惟既厥心。 人之为政,无曰不能,惟在尽其心而已。 罔曰民寡,惟慎厥事。 无曰人少不足治也,惟在慎其政事,无敢轻之。 ○少,诗照反。 钦若先王成烈,以休于前政。"

敬顺文武成业,以美于前人之政。

所以勉毕公。

[疏]"我闻"至"其训"○正义曰:我闻古人言曰:"世有禄位之家,恃富骄恣,少能用礼,以放荡之心陵邈有德之士,如此者实悖乱天道。 敝俗相化,奢侈华丽,虽相去万世,而共同一流。"

此殷之众士,皆是富贵之家,居处宠势,惟已久矣。

怙恃奢侈,以灭德义。

身卑而僣上,饰其服,美于其人。

骄恣过制,矜能自侉,行如此不变,将用恶自终。

令以法约之,虽收敛其放佚之心,恒防闲之,惟大艰难。

资财富足,能顺道义,则惟可以长年命矣。

惟能用德,惟能行义,是乃为大顺德也。

若不用古之训典,则于何其能顺乎?欲令毕公以古之训典教殷民也。

○传"特言"至"天道"○正义曰:凡以善言教化,无非古之训典,于此特言"我闻"者,言此事自古有之,所以尢须严禁故也。

世有禄位,财多势重,纵恣其心而无礼教,如此之人,少能不以放荡之心陵邈有德者。

天道以上临下,以善率恶,今乃以下慢上,以恶陵善,如此者实乱天道也。

○传"此殷"至"僣上"○正义曰:"席"者人之所处,故为居之义。

"旧",久也。

殷士多是世贵之家,故为"居宠日久"。

怙恃己之奢侈,自谓奢侈为贤,德义废而不行,故为"以灭德义"。

又以人轻位卑,美服盛饰,是"服饰过制度"。

"美于其人",言僣上服,服胜人也。

○传"言殷"至"惟难"○正义曰:"淫"训过也,故为"过制"。

强梁者不得其死,好胜者必遇其敌,故矜侉"不变,将用恶自终"。

言"虽收放心",则已收之矣。

虽令顺从周制,思威自止,故怨犹在,心未压服,故"以礼闲御其心,惟难"也。

"闲"谓防闲御止也。

○传"敬顺"至"毕公"○正义曰:"美于前人之政",谓光前人之政。

所以勉励毕公。



友情链接: 九五查询  古籍史书  老黄历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4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