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九五查询
古籍史书
老黄历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5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5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
圆通讷禅师。
禅师名居讷、字中敏、出于蹇氏。
梓州中江人。
生而英特、读书过目成诵。
年十一、去依汉州什竹林寺元。
十七试法华得度、受具於颖真律师。
以讲学冠两川、耆年多下之。
会有禅者自南方还、称祖道被天下。
马大师什人、应般若多罗谶。
蜀之豪俊、以经论闻者。
如亮公、而亮弃徒隐西山。
如鉴公、而鉴焚疏钞。
称滴水莫敌巨海。
讷怃然良久曰、汝知其说乎。
禅者曰、我不能知也。
子欲知之、何惜一往。
讷於是出蜀、放浪荆楚。
屡阅寒暑、迄无所得。
西至襄州洞山、留止十年。
读华严论、至曰须弥在大海中。
高八万四千由旬、非手足攀揽可及。
以明八万四千尘劳山、住烦恼大海。
众生有能於一切法、无思无为。
即烦恼自然枯竭。
尘劳成一切智之山。
烦恼成一切智之海。
若更起心思虑、即有攀缘。
即尘劳愈高、烦恼愈深。
不能以至诸佛智顶也。
叁复之叹曰。
石巩云、无下手处。
而马祖曰、旷劫无明。
今日一切消灭、非虚语也。
后游庐山、道价日增。
南康太守程师孟、请住皈宗。
遂嗣荣禅师、又住圆通。
仁宗皇帝闻其名。
皇佑初、诏住十方净因禅院。
讷称目疾、不能奉诏。
有旨令举自代。
遂举、僧怀琏禅学精深、在居讷之右。
於是诏琏、琏至引对。
问佛法大意、称旨。
天下贤讷知人。
讷临众简严、不妄言笑。
尝习定初、叉手自如。
中夜渐升至膺。
侍者每视、以候鸡鸣。
其精进如此。
住持二十年。
移住四祖开元两刹。
所至丛林、号称第一。
既老休居於宝积岩。
熙宁四年叁月十六日、无疾而化。
阅世六十有二、坐四十有五夏。
欧阳文忠公、贬异立教者。
独尊敬讷、与贤良苏洵明允游、相好云。
赞曰、法道陵迟、沙门交士大夫。
未尝得预下士之礼。
津津喜见眉目。
讷却万乘之诏、而以弟子行。
其尊法有体、超越两远。
观其标致、可讽后学。
至于临众、造次不忘自治。
在易家人、上九有孚、威如终吉。
象曰、威如之吉、反身之谓也。
净因臻禅师禅师名道臻、字伯祥。
福州古田戴氏子也。
幼不茹荤。
十四岁去上生院、持头陀行。
又六年、为大僧。
阅大小经论、置不读。
曰、此方便说耳。
即持一、走江淮。
所参知识甚多、而得旨决於浮山远禅师。
江州承天、虚席致臻、非所欲。
而游丹阳、寓止因圣。
一日行江上、顾舟默计曰。
当随所往、信吾缘也。
问舟师曰、载我船尾可乎。
舟师笑曰、师欲何之、我入汴船也。
臻云、吾行游京师。
因载之。
而北谒净因大觉琏禅师。
琏使首众僧於座下。
及琏归吴、众请以臻嗣焉。
开法之日、英宗遣中使降香。
赐紫方袍徽号。
京师四方都会、有万好恶。
贵人达官日填门、而臻一目之。
慈圣上仙、神宗诏至庆寿宫。
赐对甚喜。
诏设高广座、恣人问答。
左右上下、得未曾有。
声动宫殿、赐与甚厚。
神宗悼佛法之微、愍名相之弊。
始即相国、为慧林智海二刹。
其命主僧、必自臻择之。
宿老皆从风而靡。
高丽使叁僧来就学。
臻随根开悟。
神宗上仙、被诏至福宁殿说法。
诏道臻素有德行、可赐号净照禅师。
臻为人渠渠静退。
似不能言者。
所居都城西隅。
衲子四十余辈。
颓然不出户、叁十年如一日。
元佑八年八月十七日殁。
前尝语门弟净圆曰。
吾更叁日行矣。
及期沐浴、更衣说偈巳、跏趺而化。
阅世八十、坐六十有一夏。
臻性慈祥纯至、奉身至约。
一布裙二十年不易。
用五幅掩胫、不多为丛褶。
曰徒费耳、无所嗜好。
乃能雪方丈之西壁、请文与可扫墨竹。
谓人曰、吾使游人见之、心目清凉。
此君盖替我说法也。
初说法于庆寿宫。
僧问、慈圣仙游、定皈何所。
臻曰、水流元在海、月落不离天。
上悦以为能加敬焉。
赞曰、余至京师、尚及见之。
时年巳八十、褊首婆娑。
面有孺子之色、取次伽梨。
曳履送客、可画也。
黄鲁直题其像曰。
老虎无齿、卧龙不吟。
千林月黑、六合云阴。
远山作眉红杏腮。
嫁与春风不用媒。
老婆叁五少年日。
也解东涂西抹来。
法云圆通秀禅师禅师名法秀、秦州陇城人、生辛氏。
母梦有僧甚、须发尽白。
托宿曰、我麦积山僧也。
觉而有娠。
先是麦积山有僧。
亡其名、日诵法华。
与应干寺鲁和尚者善。
尝欲从鲁游方。
鲁老之既去。
绪语曰、他日当寻我。
竹铺坡前、铁岭下。
俄有儿生其所。
鲁闻之往观焉。
儿为一笑。
叁岁愿随鲁皈、遂冒鲁姓。
十九通经为大僧。
天骨峻拔、轩昂万僧中、凛然如画。
讲大经、章分句折、旁穿直贯。
机锋不可触、声着京洛。
倚圭峰钞、以诠量众义。
然恨圭峰学禅。
唯敬北京元华严然、恨元非讲。
曰、教尽佛意、则如元公者、不应非教。
禅非佛意、则如圭峰者、不应学禅。
然吾不信、世尊教外。
别以法私大迦叶。
乃罢讲南游、谓同学曰。
吾将穷其窟穴、搜取其种类。
抹杀之、以报佛恩、乃巳耳。
初至随州护国、读净果禅师碑。
曰、僧问报慈、如何是佛性。
慈曰谁无。
又问净果、果曰、谁有。
其僧因有悟。
秀大笑曰、岂佛性敢有无之矧。
一本云、岂佛法有无之矧。
又曰、因以有悟哉。
其气拂膺。
去至无为铁佛、谒怀禅师。
怀貌寒危坐、涕垂沾衣、秀易之。
怀收涕问、座主讲何经。
秀曰、华严。
又问、此经以何为宗。
秀曰、以心为宗。
又问、心以何为宗、秀不能对。
怀曰、毫有差、天地悬隔。
秀退自失悚然。
乃敬服愿留、日夕受法。
怀公移池入吴、秀皆从之十年。
初说法於淮四面山。
杖笠之外包具而巳。
衲子追逐、不厌饥寒。
秀哀祖道不振。
丛林凋落、以身任之。
住栖贤、有僧文庆。
寒陋不上眼。
秀遣督割稻石桥庄、既辞去。
有识者曰、庆出世湘乡寺十余年。
云盖禅师嗣也。
秀遣侍者追谢之。
且迎以还山。
庆曰、俟稻入乃还。
秀心奇之、称於众。
后住栖贤二十年、秀使之也。
蒋山元禅师殁。
舒王以礼致秀嗣其席。
秀至山、王先候谒。
而秀方理丛林事、不时见王。
以为慢。
巳遂不合弃去。
住真州长芦、众千人。
有全椒长老。
至登座、众目笑之、无出问者。
於是秀出拜趋。
问如何是法秀自巳。
全椒笑曰、秀铁面、乃不识自巳乎丛林号秀为铁面。
秀曰、当局者迷。
然一众服其荷法心也。
冀国大长公主、造法云寺成。
有诏秀为开山第一祖。
开堂之日、神宗皇帝、遣中使。
降香并磨衲、仍传圣语。
表朕亲至之礼、皇弟荆王、致敬座下。
云门宗风、自是兴於西北。
士大夫日夕问道。
时司马温公、方登庸。
以吾法太盛、方经营之。
秀曰、相公聪明、人类英杰。
非因佛法不能尔。
遽忘愿力乎。
温公不以介意。
元佑五年八月卧疾。
诏翰林医官视之。
医请候脉、秀仰视曰。
汝何为者也、吾有疾、当死耳。
求治之、是以生为可恋也。
平生生死梦。
叁者无所拣、挥去之。
呼侍者、更衣安坐、说偈叁句而化。
阅世六十有四、坐四十五夏。
李公麟伯时工马、不减韩干。
秀呵之曰、汝士大夫以名。
矧又马期人跨、以为得妙。
妙入马腹中、亦足惧。
伯时繇是绝笔。
秀劝观音像、以赎其过。
黄庭坚鲁直作艳语、人争传之。
秀呵曰、翰墨之妙、甘施於此乎。
鲁直笑曰、又当置我於马腹中耶。
秀曰、汝以艳语动天下人心。
不止马腹、正恐生泥犁中耳。
驸马都尉王诜晋卿候秀。
秀方馔客。
晋卿为扫墨竹於西轩、以迟之。
秀来未及揖、顾见不怿。
晋卿去即漫之。
赞曰、余至京师、秀化去巳逾月。
观法云丛林、其遗风余烈、尚可想见。
及拜瞻其像、面目严冷、怒气巽人。
平生以骂为佛事。
又自谓丛林一害、非虚言哉。
延恩安禅师禅师名法安、生许氏、临川人也。
幼事承天沙门慕闲。
年二十、以通经得度。
游方谒雪窦显禅师。
显殁、依天衣怀禅师。
众推其知见。
又历诸家。
耆宿指目、为饱参。
来皈临川、见黄山如意院。
败屋破垣、无以蔽风雨。
安求居之十年、大厦如化成。
乃弃去、下江汉、航二。
上天台、淮汶、而还。
所至接物利生。
未尝失言、亦未尝失人。
白首怀道、翩然无侣。
倚杖于南昌上蓝。
又住武宁之延恩寺。
寺以父子传器。
贫不能守易、以为十方。
草屋数楹、败床不箦、安安乐之。
令尹纠豪右、谋为一新。
安笑曰、檀法本以度人。
今非其发心、而强之。
是名作业、不名佛事也。
栖止十年、而丛林成、僧至如皈。
安与法云秀公昆弟、且相得。
秀所居庄严妙天下。
而说法如云雨。
其威光可以为弟兄。
接羽翼、而天飞也。
秀以书招安云云。
安读之一笑而巳。
问其故、曰吾始见秀、有英气、谓可语。
乃今而后知其痴。
痴人正不可与语也。
问者视、久之曰何哉。
安曰、比丘法、当一行四方。
秀既不能尔。
又於八达衢头、架大屋。
从人乞饭、以养数百闲汉、非痴乎。
安每谓人曰。
万事随缘、是安乐法。
元丰甲子七月。
命弟子取方丈文书、聚火之以院事付一僧。
八月辛未殁。
阅世六十有一、坐四十有一夏。
赞曰、怀禅师五坐道场。
皆衰陋处、而能使之成宝坊。
安真能世其家者也。
安笑秀公、架大屋养闲汉为痴。
正当以漫晋卿墨戏并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