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九五查询
古籍史书
老黄历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5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5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
蒋魏公逸史
蒋魏公《逸史》二十卷,颖叔所著也,多纪当时典章文物。
云旧有数百册,兵火间尽失之,其曾孙芾始攟"jùn"摭遗稿,而成此书,将以奏御,以其副上之太史,且板行之,传之天下后世,既而不果。
蒋公在熙宁、元祐、崇宁时,名为博闻强识,然阅其论述,颇有可议,恨不及丞相在日与之言,其一云:"行、守、试,视其官品之高下,除者必带本官,吕晦叔除守司空而不带金紫光禄大夫者,此翰林之失也,既不带官,不当著‘守’字,故晦叔辨之,遂去‘守’字,为正司空,议者谓超过特进、东宫三太、仪同矣。"
予谓行、守、试必带正官,固也。
然自改官制以后,既为司空,自不应复带阶官。
吕从金紫迁,只是超特进一级耳,东宫三太,何尝以为宰相官?仪同又系使相也,吕亦无自辨之说。
其二云:"文潞公既为真太师矣,其罢也,乃加‘守’字,潞公快快,诸公欲为去之,议者谓非典故,潞公之意,止欲以真太师致仕耳,诸公曰:‘如此可乎?’曰:‘不可,为真太师则在宰相之上。 ’竟不去‘守’字,但出札子,令权去之。"
案潞公本以开府仪同三司守太师,河东节度使致仕,入为平章军国重事,故系衔只云太师。
及再致仕,悉还旧称,当时有旨于制词内除去"守"字,以尝正任太师也。
所谓札子权去,恐或不然。
其三云:"旧制,执政双转,谓自工部侍郎转刑部,刑部转兵部,兵部转工部尚书。 惟宰相对转,工部侍郎直转工书,比执政三迁也。"
予考旧制,执政转官,与学士等。
六侍郎则升两曹,以工、礼、刑、户、兵、吏为叙,至兵侍者,转右丞,至吏侍者,转左丞,皆转工书,然后细迁。
今言兵侍即转工书,非也。
宰相为侍郎者,升三曹,为尚书者,双转。
如工侍转户侍,礼侍转兵侍,若系户侍,当改二丞,而宰相故事不立丞,故直迁尚书。
今言工侍对转工书,非也。
其四云:"杨察为翰林学士,一夜当三制,刘沆以参知政事,富弼以宣徽使,皆除宰相。 宣徽在参政下,则富当在刘下,乃误以居上,人皆不觉其失,惟学士李淑知之,扬言其事,遂贴麻改之。"
予考国史,至和元年八月,刘沆以参知政事拜集贤相。
二年六月,以忠武军节度使知永兴军文彦博为昭文相,位第一,刘沆迁史馆相,位第二,宣徽南院使判并州富弼为集贤相,位第三,其夕三制是已。
而刘先一年已在相位,初无失误贴改之说。
其五云:"有四仪同:一曰开府仪同三司,二曰仪同三司,三曰左仪同三司,四曰右仪同三司。"
案自汉邓骘始为仪同三司,魏、晋以降,但有开府仪同三司之目,周、隋又增上字为一阶,又改仪同三司为仪同大将军,又有开府、上开府,仪同、上仪同,班列益卑,未尝有左右之称也。
后进不当辄议前辈,因孙偃有问,书以示之。
沈庆之曹景宗诗
宋孝武尝令群臣赋诗,沈庆之手不知书,每恨眼不识字,上逼令作诗,庆之曰:"臣不知书,请口授师伯。"
上即令颜师伯执笔,庆之口授之曰:"微生遇多幸,得逢时运昌。 朽老筋力尽,徒步还南冈。 辞荣此圣世,何愧张子房?"上甚悦,众坐并称其辞意之美。
梁曹景宗破魏军还,振旅凯入,武帝宴饮联句,令沈约赋韵,景宗不得韵,意色不平,启求赋诗,帝曰:"卿伎能甚多,人才英拔,何必止在一诗?"景宗已醉,求作不已。
时韵已尽,唯余竟、病二字,景宗便操笔,其辞曰:"去时儿女悲,归来笳鼓竞。 借问行路人,何如霍去病?"帝叹不已,约及朝贤,惊嗟竟日。
予谓沈、曹二公,未必能办此,疑好事者为之,然正可为一佳对,曰:"辞荣圣世,何愧子房?借问路人,何如去病?"若全用后两句,亦自的切。
蓝尾酒白乐天元日对酒诗云:"三杯蓝尾酒,一碟胶牙饧。"
又云:"老过占他蓝尾酒,病余收得到头身。"
"岁盏后推蓝尾酒,春盘先劝胶牙饧。"
《荆楚岁时记》云,"胶牙者,取其坚固如胶也。"
而蓝尾之义,殊不可晓。
《河东记》载申屠澄与路傍茅舍中老父、妪及处女环火而坐,妪自外挈酒壶至曰:"以君冒寒,且进一杯。"
澄因揖,逊曰:"始自主人翁,即巡澄,当婪尾。"
盖以蓝为婪,当婪尾者,谓最在后饮也。
叶少蕴《石林燕语》云:"唐人言蓝尾多不同,蓝字多作啉,出于侯白《酒律》,谓酒巡匝,末坐者连饮三杯,为蓝尾,盖未坐远,酒行到常迟,故连饮以慰之,以啉为贪婪之意。 或谓啉为燷,如铁入火,贵其出色,此尤无稽。 则唐人自不能晓此义。"
叶之说如此。
予谓不然,白公三杯之句,只为酒之巡数耳,安有连饮者哉?侯白滑稽之语,见于《启颜录》。
《唐·艺文志》,白有《启颜录》十卷、《杂语》五卷,不闻有《酒律》之书也。
苏鹗《演义》亦引其说。
欧阳公辞宫
欧阳公自毫州除兵部尚书知青州,辞免至四,云:"恩典超优,迁转颇数。 臣近自去春由吏部侍郎转左丞,未逾两月,又超转三资,除刑部尚书。 今才逾岁,又超转两资。 尚书六曹,一岁之间,超转其五。"
累降诏不从其请。
此是熙宁元年未改官制时,今人多不能晓。
盖昔者左右丞在尚书下,所谓左丞超三资除刑书者,谓历工、礼乃至刑也。
下云又超两资者,谓历户部乃至兵也。
其上唯有吏部,故言尚书六曹,超转其五云。
南北语音不同南北语音之异,至于不能相通,故器物花木之属,虽人所常用,固有不识者。
如毛、郑释《诗》,以梅为楠,竹为王刍,萎为翘翘之草是矣。
颜师古注《汉书》亦然。
淮南王安《谏武帝伐越书》曰:"舆轿而隃领。"
服虔曰:"轿音桥,谓隘道舆车也。"
臣瓒曰:"今竹舆车也,江表作竹舆以行。"
项昭曰:"陵绝水曰轿,音旗庙反。"
师古曰:"服音、瓒说是也,项氏谬矣。 此直言以轿过领耳,何云陵绝水乎?旗庙之音,无所依据。"
又《武帝纪》:"戈船将军。"
张晏曰:"越人于水中负人船,又有蛟龙之害,故置戈于船下,因以为名。"
瓒曰:"《伍子胥书》有戈船,以载干戈,因谓之戈船也。"
师古曰:"以楼船之例言之,则非为载干戈也。 此盖船下安戈戟以御蚊鼍水虫之害。 张说近之。"
二说皆为三刘所破,云:"今南方竹舆,正作旗庙音,项亦未为全非。 颜乃西北人,随其方言,遂音桥。"
又云:"船下安戈戟,既难厝置,又不可以行。 且今造舟船甚多,未尝有置戈者,颜北人,不知行船。 瓒说是也。"
予谓项音轿字是也,而云陵绝水则谬,故刘公以为未可全非。
张晏云"越人于水中负船",尤可笑。
南舟北帐
顷在豫章,遇一辽州僧于上蓝,与之闲谈,曰:"南人不信北方有千人之帐,北人不信南人有万斛之舟,盖土俗然也。"
《法苑珠林》云:"山中人不信有鱼大如木,海上人不信有木大如鱼。 胡人见锦,不信有虫食树吐丝所成。 吴人身在江南,不信有千人毡帐,及来河北,不信有二万硕船。"
辽僧之谈合于此。
魏冉罪大自汉以来,议者谓秦之亡,由商鞅、李斯。
鞅更变法令,使民不见德,斯焚烧诗书,欲人不知古,其事固然。
予观秦所以得罪于天下后世,皆自挟诈失信故耳。
其始也,以商于六百里啖楚绝齐,继约楚怀王入武关,辱为藩臣,竟留之至死。
及其丧归,楚人皆怜之,如悲亲戚。
诸侯由是不直秦,未及百年,"三户亡秦"之语遂验。
而为此谋者,张仪、魏冉也。
仪之恶不待言,而冉之计颇隐,故不为士君子所诛。
当秦武王薨,诸弟争立,唯冉力能立昭王。
冉者,昭王母宣太后之弟也。
昭王少,太后自治事,任冉为政,威震秦国,才六年而诈留楚王,又怒其立太子,复取十六城。
是时,王不过十余岁,为此者必冉也。
后冉为范睢所间而废逐。
司马公以为冉援立昭王,除其灾害,使诸侯稽首而事秦,秦益强大者,冉之功也。
盖公不细考之云。
又尝请赵王会渑池,处心积虑,亦与诈楚同,赖蔺相如折之,是以无所成,不然,与楚等耳!冉区区匹夫之见,徒能为秦一时之功,而贻秦不义不信之名万世不灭者,冉之罪诚大矣!
辩秦少游义倡
《夷坚己志》载潭州义倡事,谓秦少游南迁过潭,与之往来,后倡竟为秦死,常州教授钟将之得其说于李结次山,为作传。
予反复思之,定无此事,当时失于审订,然悔之不及矣。
秦将赴杭倅时,有妾边朝华,既而以妨其学道,割爱去之,未几罹党祸,岂复眷恋一倡女哉?予记国史所书温益知潭州,当绍圣中,逐臣在其巡内,若范忠宣、刘仲冯、韩川原伯、吕希纯子进、吕陶元钩,皆为所侵困。
邹公南迁过潭,暮投宿村寺,益即时遣州都监将数卒夜出城,逼使登舟,竟凌风绝江去,几于覆舟。
以是观之,岂肯容少游款昵累日?此不待辩而明,《己志》之失著矣!姓源韵谱
姓氏之书,大抵多谬误。
如唐《贞观氏族志》,今已亡其本。
《元和姓纂》,诞妄最多。
国朝所修《姓源韵谱》,尤为可笑。
姑以洪氏一项考之,云:"五代时有洪昌、洪杲,皆为参知政事。"
予按二人乃五代南汉僭主刘"yǎn"之子,及晟嗣位,用为知政事,其兄弟本连"弘"字,以本朝国讳,故《五代史》追改之,元非姓洪氏也。
此与洪庆善序丹阳弘氏云:"有弘宪者,元和四年尝跋《辋川图》。"
不知弘宪乃李吉甫之字耳。
其误正同,《三笔》已载此说。
誉人过实
称誉人过实,最为作文章者之疵病,班孟坚尚不能免。
如荐谢夷吾一书,予盖论之于《三笔》矣。
柳子厚复杜温夫书云:"三辱生书,书皆逾千言,抵吾必曰周、孔,周、孔安可当也?儗人必于其伦。 生来柳州,见一刺史即周、孔之,今而去我,道连而谒于潮,又得二周、孔。 去之京师,京师显人,为文同立声名以千数,又宜得周、孔千百。 何吾生胸中扰扰焉多周、孔哉?"是时,刘梦得在连,韩退之在潮,故子厚云然。
此文人人能诵,然今之好为谈者,固自若也。
予表出之,以为子孙戒。
张说贺魏元忠衣紫曰:"公居伊、周之任。"
即为二张所谗,几于陨命。
此但形于语言之间耳。
作文句法
作文旨意句法,固有规仿前人,而音节锵亮不嫌于同者。
如《前汉书赞》云:"竖牛奔仲叔孙卒,郈伯毁季昭公逐,费忌纳女楚建走,宰嚭谮胥夫差丧,李园进妹春申毙,上官诉屈怀王执,赵高败斯二世缢,伊戾坎盟宋痤死,江充造蛊太子杀,息夫作奸东平诛。"
《新唐书》效之云:"三宰啸凶牝夺辰,林甫将蕃黄屋奔,鬼质败谋兴元蹙,崔、柳倒持李宗覆。"
刘梦得《因论儆舟》篇云:"越子膝行吴君忽,晋宣尸居魏臣怠,白公厉剑子西哂,李园养士春申易。"
亦效班史语也。
然其模范,本自《荀子·成相》篇。
书简循习近代士人,相承于书尺语言,浸涉奇狷"juàn",虽有贤识,不能自改。
如小简问委,自言所在,必求新异之名。
予守赣时,属县兴国宰诒书云:"潋水有驱策,乞疏下。"
潋水者,彼邑一水耳,郡中未尝知此,不足以为工,当言下邑、属邑足矣。
为县丞者,无不采《蓝田壁记》语云,"负丞某处","哦松无补","涉笔承乏",皆厌烂陈言。
至称丞曰"蓝田",殊为可笑。
初赴州郡,与人书,必言"前政颓靡,仓库匮乏,未知所以善后",沿习一律。
正使真如所陈,读者亦不之信。
予到当涂日,谢执政书云:"郡虽小而事简,库钱仓粟,自可枝梧,得坐啸道院,诚为至幸。"
周益公答云:"从前得外郡太守书,未有不以窘冗为词,独创见来缄如此。"
盖觉其与它异也。
此两者皆狃熟成俗,故纪述以戒子弟辈。
健讼之误
破句读书之误,根著于人,殆不可复正。
在《易·彖》之下,先释卦义,然后承以本名者凡八卦。
《蒙》卦曰"《蒙》,山下有险,险而止,《蒙》",以"止"字为句绝,乃及于"蒙",始系以"《蒙》亨,以亨行"。
《讼》卦曰"《讼》,上刚下险,险而健,《讼》",以"健"字为句绝,乃及于"讼",始系以"《讼》有孚"。
《豫》卦"刚应而志行,顺以动,《豫》",《随》卦"刚来而下柔,动而说,《随》",《蛊》卦"刚上而柔下,巽而止,《蛊》",《恒》卦"巽而动,刚柔皆应,《恒》",《解》卦"《解》,险以动,动而免乎险,《解》",《井》卦"巽乎水而上水,《井》",皆是卦名之上为句绝。
而童蒙入学之初,其师点句,辄混于上,遂以"健讼"相连,此下"说随"二字,尚为有说,若"止蒙"、"动豫"之类,将如之何?凡谓顽民好讼者,曰"嚚讼",曰"终讼",可也,黄鲁直《江西道院赋》云"细民险而健,以终讼为能。 筠独不嚚于讼",是已。
《同人》卦:"柔得中而应乎《干》曰《同人》,《同人》曰,同人于野,亨。"
据其文义,正与诸卦同,但多下一"曰"字,王弼以为"《干》之所行,故特曰‘《同人》曰’",程伊川以为衍三字,恐不然也。
用史语之失
今之牵引史语者,亦未免有失。
张释之言便宜事,文帝曰:"卑之,毋甚高论,令今可行也。"
遂言秦、汉之间事,帝称善。
颜师古云:"令其议论依附时事。"
予谓不欲使为甚高难行之论,故令少卑之尔。
而今之语者,直以言议不足采为"无甚高论"。
又文帝问上林令禽兽簿,不能对,虎圈啬夫从旁代对,帝曰:"吏不当如此邪?"薛广德谏元帝御楼船,曰:"宜从桥。"
且有血污车轮之讦。
张猛曰:"乘船危,就桥安。"
上曰:"晓人不当如是邪?"师古谓"谏争之言,当如猛之详婉也。"
按两帝之语皆是褒嘉之词,犹云"独不当如是乎?"今乃指人引喻非理或直述其私曰"晓人不当如是"。
又韩公《送诸葛觉往随州读书》诗云:"邺侯家多书,插架三万轴。 一一悬牙签,新若手未触。 为人强记览,过眼不再读。 伟哉群圣文,磊落载其腹。"
邺侯盖谓李繁,时为随州刺史,藏书既多,且记性警敏,故签轴严整如是。
今人或指言虽名为收书而未尝过目者,辄曰:"新若手未触。"
亦非也。
文字书简谨日
作文字纪月日,当以实言,若拘拘然必以节序,则为牵强,乃似麻沙书坊桃源居士辈所跋耳。
至于往还书问,不可不系日,而性率者,一切不书。
予有婿生子,遣报云:"今日已时得一子。"
更不知为何日。
或又失之好奇。
外姻孙鼎臣,每致书,必题其后曰:"某节",至云"小暑前一日"、"惊蛰前两日"之类。
文惠公常笑云:"看孙鼎臣书,须著置历日于案上。 “盖自元正、人日、三元、上已、中秋、端午、七夕、重九、除夕外,虽寒食、冬至,亦当谨识之,况于小小气候?后生宜戒。 更衣 雅志堂后小室,名之曰“更衣",以为姻宾憩息地。
稚子数请所出,因录班史语示之。
《灌夫传》:"坐乃起更衣。"
颜注:"更,改也。 凡久坐者皆起更衣,以其寒暖或变也。"
"田延年起,至更衣。"
颜注:"古者延宾必有更衣之处,"《卫皇后传》:"帝起更衣,子夫侍,尚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