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唐文 第10部 卷九百八十七

  1. 九五查询
  2. 古籍查询
  3. 全唐文
《全唐文》 第10部 卷九百八十七 董诰等 纂修

◎阙名"二十八"

◇涂金造像记夫真容凝寂,应身净参,慧日振晖,慈风化物。

托仪金"阙一字"写质丹青。

胜艺良规,敢不"阙二字"佛弟子赵婆、长孙同薄合义等,敬造阿弥陀像一躯,上为帝主师僧父母法界众僧,共成佛道。

贞观廿一年正月八日。

◇造阿弥陀像记

大唐干封二年九月三日,佛弟子张开疆尹氏女,为父母旧贯绛州,乐居洛邑。

女出事他族,远隔山河,抽割衣资,敬造阿弥陀像一躯,愿父母兄弟,及因缘眷属,永无灾障。

值佛闻法。

◇道安禅师塔记

大唐故道安禅师姓张,雍州渭南人也。

童子出家,头陀苦行,学三阶集录,功业成名。

自利既圆,他利将毕,以总章元年十月七日,迁形於赵景公寺禅院。

春秋六十有一。

又以三年二月十五日,起塔於终南山至鸣追信行禅师塔后,志存亲近善知识焉。

◇造阿弥陀像记

窃以理冥真际,证一法以标同;道契应机,随十方而显号。

故以光开别相,起化逾宏,业现他心,崇因更远。

是知方称妙乐,开妙觉之重闱;玉树金台,启菩提之秘苑。

观日观华之观,"疑"系深习於薰修。

仰十"阙一字"以虔诚,妙旨资其密感。

弟子宣义郎周远志等,并翘想於法浦,乃结愿於西方。

佥凭六八之言,遂要盟於彼会。

然即幽涂皎镜,承慧日於尧天;觉路重开,荡六尘於舜海。

既而沐兹鸿造,想荷恒深,罄臣礼而写真容,申孝仁而图净域。

奉为天皇天后,太子诸王,远劫师僧,七代父母,敬造阿弥陀石像一龛。

今得成就,素毫融质,瞩三界而凝明,圣众乘心,覃太虚而应物。

祥花敷座,延胜福於花台;宝树流光,证慈光於道树。

莲开碧沼,莹朝日以增辉;聚月分容,辟昏衢而永旦。

用斯功德,保祚皇基。

兼被幽明,同归福海。

竖通有顶,总契无生。

旁亘无边,俱升净境。

上元二年十二月八日记。

◇河洛上都龙门之阳大卢舍那像龛记

大唐高宗天皇大帝之所建也。

佛身通光座高八十五尺,二菩萨七十尺。

迦叶、阿难、金刚、神王各高五十尺。

粤以咸亨三年壬申之岁四月一日,皇后武氏助脂粉钱二万贯,奉敕检校僧西京实际寺善道禅师、法海寺主惠睐法师、大使司农寺卿韦机、副使东面监上柱国樊元则、支料匠李君瓒、成仁威、姚师积等,至上元二年乙亥十二月卅日毕功。

调露元年己卯八月十五日,奉敕於大像南置大奉先寺,简召高僧行解兼备者二七人,阙即续填,创基住持,范法英律,而为上首。

至二年正月十五日,大帝书额,前后别度僧一十六人。

并戒行精勤,住持为务。

恐年代绵邈,芳纪莫传,勒之颂铭,庶贻永劫云尔。

佛非有上,法界为身。

垂形化物,俯迹同人。

有感即现,无罪乃亲。

愚迷永隔,唯凭信因。

实赖我皇,图兹丽质。

相好希有,鸿颜无匹。

大慈大悲,如月如日。

瞻容垢尽,祈诚愿毕。

正教东流,七百余载。

"阙一字"龛功德,唯此为最。

纵广兮十有二丈矣,上下兮百尺耳。

◇双像记

"阙十一字"沙不知而解遍知功超"阙二字"於是珠"阙一字"宵殒,四缘发教於西湖;金色夜明,百位"阙十二字"放青莲,瑶楫回苦海之湍,宝舟迂爱河之浪,十号之大,一言难述。

但宇宙茫"阙九字"者佛也,可贵可重者生乎。

因果之福,功德而矣。

弟子衡阳"阙一字"王府行参军武骑尉中"阙九字"掌中,早奉过庭之训;承恩膝下,遽闻诗礼之风。

所为"阙二字"横而邪峰概日,聚六尘於前运,"阙二字"果於"阙一字"缘,遂使病发膏"阙二字"谢平台之会;疴缠腠理,"阙二字"归田之"阙二字"以凭台"阙一字"於彼岸,山欲颓而重存,托"阙一字"月於此身,川将逝而"阙二字"色空下济,示无言说之门;妙气上浮,颇有词谈之契。

加以廛莱旧壤,堂构故基,仰荷孙谋之泽,恭申昏省之志。

高祖讳龙成,县尉通洛县丞隋崇政县令。

仙凫入驾,敷至德於一同;祥雀出驯,播仁风於百里。

牛刀屡动,不觉年之已衰;鱼鼎频移,不知老之将至。

开皇"阙四字"谢荣,时属坚帝出游,屈龙驾於亭馆,备供顿析,垂鸿恩於睿旨,遂封亭前水曰龙"阙十字"莫不显忠良"阙三字"飞令誉於古今。

曾祖讳昌仁,周三崤镇将。

祖讳则"阙十二字"峻阜耸清"阙三字"心千夫之长振"阙三字"五校,洎乎仁寿之岁,豪杰齐於"阙十四字"衔恨枉"阙三字"友于之重俱从"阙三字"讳"阙二字"乎江南天裂,晋北地"阙十四字"才弱冠,顾桑梓以言归。

武德之中,下榆而有"阙五字"紫极助"阙三字"扬"阙十二字"圣善南阳韩氏,时迫耄年,恩隆抚念,伯兄处"阙七字"副尉万基叔"阙三字"国"阙一字"吉"阙五字"绍祧嗣,复严尊於东"阙二字"地无追奄积"阙六字"罔极,昆季班首青七飞鸣。

虔想劬劳"阙一字"心"阙三字"惟保护庶酬妙力,爰於"阙二字"式建丰碑,粤若稽古"阙一字"册金轮圣神皇帝陛下降兜率以乘时,临宸极而膺"阙一字"无为而朝万"阙二字"无事而静八荒,换姚日以"阙二字"补娲天而永固。

上奉得一,下及七世父母。

法界众"阙五字"双"阙四字"独心於独园之内,卅二之"阙一字"相,宛若猴池;八十种之异仪,俨同鹿野。

庶使功凝厚地,"阙八字"高天放,慈於宝"阙二字"其寺也,疏基临水,构宇乘岩,晓霞落而甍凤红,晨曦低而栋"阙九字"於尘;琼岫福峦,举殃氛於雾际。

都师贞素等五净凝心,"阙二字"涤想,挺仁山於忍草,"阙十字"乏生知,学无谈奥,徒事揄扬之意,终乖要妙之词。

高而非"阙二字"所"阙一字"大道岂小"阙一字"能议。

辄申狂简,敬"阙三字"虽桑野时迁,蓬溟或变,流一名於三宝,与地久而天长。

其词曰:

释宗既作,法教爰崇。

周"阙一字"夜殒,"阙七字"道,敬想尊容。

或镌琬炎,或"阙一字"金"阙一字。 其一"明明尊像,岩岩宝阁。

俯带长流,仰连峻。

夕露成珠,朝"阙六字"飞雕甍鱼跃。

"其二"粤若先祖,且文且武。

一世英雄,二朝弼辅。

播美缣缃,扬名今古。

存忠恳於情"阙六字"宇。

"其三"运逢屯否,时遇纠纷。

天南地北,鸟散荆分。

神器改易,载返邱坟。

瞻双桐而识井,望五柳"阙三字,其四。 下阙三字"悲恭申仰报。

翠后旁采,良工侧召。

双像异仪,丹青殊妙。

导爱水之沉沦,清火宅之焚燎。

"其五。 阙七字"深。

山味道,浴池涤心。

峰如鹫岭,树等鹤林。

幽谷延其钟响,清风引其梵音。

"其六"晦明迁"阙四字"新。

无"阙二字"说,何示何存。

是理斯表,非言不津。

敬崇显乎前烈,庶垂裕於后昆。

"其七"◇谷寺建塔记

"前阙"食长斋六时礼诵,常坐不"阙十八字"人不为师於尼众定慧、双妙、善净"阙一字"维"阙一字"人"阙一字"欲"阙一字"俞"阙二字"丹量"阙四字"留连有始有终。

确乎不拔,深慈攸被。

恶见者咸"阙一字"迁心,大悲所"阙一字"固疾者莫不痊复。

固以长河南北,请谒者如云;太行东西,归依者后若雾。

凡一千"下阙"导庸讵胜纪,门人公度,千有余人,虽为度脱之师,亦无章句之教。

但以淳德变化,至精感动,清颜一奉,随类曲成。

经者擅其经,律者专其律,游观门而净眼,抚禅镜以明心,咸自钅稽磨,皆为法器。

当州门子,外境博徒,并鸿雁连飞,稻麻分秀,佥以为禅支落荫,定水沦波,盈目空悲,拍头无迨。

追法王之覆育,感慈父之他行,渴仰遗形,愿分灰骨。

相州门徒一百人等,於谷寺东形胜之所,建塔供养,即万岁登封元年岁次景申一月廿六日也。

斯即山临伞盖,峰瞰香炉,金门连圣者之居,宝刹接神人之宅。

敬托兹地,仰答师恩,遂勒塔图铭,纪颂遗烈。

式宣此义,乃说偈也。

词曰:真宗之妙,正法之晶。

收摄万境,洗荡六情。

禅林载郁,定浦爰清。

谁传宝印?实仗金祯。

云尧憬族,天汉遗灵。

去超习谛,来践福庭。

身衣脱像,心卷开经。

戒囊"阙一字"固,律键疏营。

迩图全梵,远托圆成。

牵萝涧户,冒葛山楹。

虬盘八定,憩五停。

念兹却钥,眷彼倾瓶。

苦节尤苦;贞心更贞。

穹崇辅德,沈潜赞诚。

泌泉流态,藏耀形。

驯象降质,诤[QRDP]吞声。

香菲神异,药授衔苓。

雨不衣湿,禽不顶惊。

转业安养,移心往生。

水想弥净,日观愈明。

天子召我,披银洛京。

缃葩吐萼,绿树舒荣。

长怀麓岫,不顾王城。

门叶坠,[QEDI]室梁倾。

天歌载请,圣众来迎。

祥虹上属,神灯下旌。

至德云舍,孰不悲零?凡所薰发,石宇筹盈。

分置苏乳,各润根茎。

随方阐化,应物敷程。

扶轮宝月,翼亮金星。

一州高足,十县群英。

同思正济,共感他行。

却依あだ,俯瞰峥嵘。

分灰建塔,颂德图铭。

俾四垂之蓝坏,溢九地而兰馨。

◇敕还少林寺神王师子记

大周天册万岁金轮圣神皇帝如意元年,迎神王入内。

其神王原是泥塑彩装,其皇帝敬重神王,脱空"阙一字"伫纠以金装。

为年岁多日,金薄落,后开元廿年,僧宏器报以金装,恐后僧徒贵胜不知所由,立一小碑,述久视元年还神王敕,具录如后:「少林寺神王二,右,去如意元年,奉敕将前件神王入内,比不敢陈请。

今内出功德,散与诸寺。

其少林神王,送在大福先寺。

但山寺去都稍远,巧人难遇。

前件神王,元在少林上坊普光佛堂,今者现阙。

其大福先寺总得神王一十五躯,望请前件两躯,得还少林。

令本处尊仪具足,冀得幽山功德,不阙庄严,"阙一字"往来有所瞻仰,谨诣光政门奉状陈请以闻,伏希恩旨。

久视元年九月十三日,少林寺主义奖等状,僧宏藏。

」敕:「好,还少林寺。

」门司李阿毛宣。

右监门直长路尚宾、左监门直长成思贞、押门长上果毅杜行敦周还少林寺师子敕一道:「少林寺师子二、师子郎二、右件师子等,并是少林寺普光堂前随神王功德。

其神王奉今月十三日敕还少林寺。

为前状不别显师子等,福先寺纲维但付神王,未付师子。

既是随神王一铺功德,望请许将还山供养。

谨诣光政门奉状以闻,伏听敕旨。

久视元年九月廿九日。

少林寺主僧义奖等状。

」敕:「好。

」九月廿九日,门司李仁福牒。

右监门直长路尚宾、左监门直长成思贞,押门长上果毅杜行敦周少林寺贺师子敕一道。

少林寺僧义奖等言:「伏奉九月十三日恩敕,赐还神王。

又奉其月廿九日恩敕,兼还师子。

恩波氵存委,喜惧兼深。

僧义奖等诚惶诚恐死罪死罪。

但此功德,昔是素装;忽睹灵姿,遂如金饰。

元功再造,天巧自然,神之力巍巍如是。

缁徒影,若攀兜率之宫;灵相生光,似降庄严之国。

手舞足蹈,倍百恒情,无任荷惧屏营之至,谨附表陈谢以闻。

谨言。

久视元年十月日,少林寺主僧义奖等上表。

」敕:「好,放阿师去。

」久视元年十月六日,门师陈嘉逸牒:「普光堂内一佛、二菩萨迦叶、阿难,及门外二金刚、二神王、二师子,城内少有。

传闻博士姓李名雅,永平年造此尊像,奇妙少双。

菩萨仪容,卒不可有。

阿难、迦叶貌相肃然,合掌虔恭,实难希有。

门外二金刚,鸟鹊不,相承称说,异相屡现。

其师子者,乍著仪容,或嗔或喜,画工巧匠,不可图容。

二师子郎常相标弄,此一铺功德,不可思议。

◇造弥勒像记闻夫香风扫地,五百如来之出兴;宝花雨天,六万仙人之供养。

岂若慈氏应现,弥勒下生,神力之所感通,法界之所安乐。

前扬州大都督府扬子县令兰陵萧元,学菩萨行,现宰官身,留犊三江,还凫八水。

於是大宏佛寺,深种善根,奉为七代先人,爰及四生庶类,敬造弥勒像一铺,并二菩萨。

粤以大周长安三年九月十五日,雕镌就毕。

巍巍高妙,霞生七宝之台;荡荡光明,月满千轮之座。

无边功德,即开方石之容;无量庄严,希证恒沙之果。

重宣此义,而为赞云:巍巍梵仙,光宅大千。

容开碧玉,目净青莲。

歌陈相好,铭记因缘。

等雨法雨,长滋福田。

◇造阿弥陀像记

夫悠悠三界,俱迷五净之因;蠢蠢四生,未窥一乘之境。

蒙埃尘於梦幻,隔视听於津梁,朝露溘尽,前涂何托?渤海高延贵,卓尔生知,超然先觉。

知灭灭之常乐,识空空之妙理。

眷兹朽宅,思树法桥,敬造石龛阿弥陀像一铺,具相端严,真容澄莹。

金莲菡萏,如生功德之池;宝树扶疏,即荫经行之地。

所愿以兹胜业,乘此妙因,凡厥含灵,俱升彼岸。

◇光宅寺法堂石柱造像记

窃惟大雄利见,宏济无边,真谛克明,神通自在。

是以三千世界,禅河注而不竭;百亿须弥,甘露洒而恒满。

归依妙理,无乃可乎?朝散大夫行司农寺丞姚元景,慈悲道长,忍辱心遐,悟朱绂之傥来,沿绀池而利往。

发愿上下平安,爰於光宅寺法堂石柱造像一铺。

尔其篆刻彰施,仪形圆满。

真容湛月,坐青石而披莲;法柱承天,排绀霄而舞鹤。

云日开朗,金光炳然,风尘晦冥,玉色逾洁;身不可垢,道必常明,宴坐经行,善宏多矣!俾我潘舆尽敬,将法轮而恒转;姜被承欢,曳天衣而下拂。

昆邱燎火,还披鹫岭之云;宝劫成尘,载涤龙宫之水。

乃为铭曰:法无"阙一字"兮神化昌,流妙宇兮灿容光,弥亿龄兮庆未央。

长安四年九月十八日书。

◇王三娘坟记

曹氏故妻王三娘,长安人也。

少修真媛,苦空闲悟,观身地箧,五蕴防非,调善诚心,从游自遣,因圆业谢,奄忽从风,春秋卅有八。

仪凤二年八月五日舍化,即其月殡亡亲院后,息智度。

恐陵谷名移,人处隔易,铲题元石,表此芳猷。

至神龙二年二月八日,修建坟焉。

◇重修顺王庙记

州城西北墉上神祠,案孙处元《润州图经》云,本汉荆王之庙也。

《汉书》;高帝族兄,汉兴为将军,有功封为荆王,王於此地,与黥布战薨,人为立庙。

历吴、晋、宋、齐、梁、陈,俗皆享祀。

隋平陈,废州为镇,数经寇贼,镇官汹惧,屡祷求福助焉。

其祭文道士江所作,词甚华美。

前后二千石及上佐下车,辄先祭而始莅职,如慢黩不虔,应时致祸。

左骁卫大将军薛讷尝为此州司马,被病危笃,令祝张文瑾至诚乞请,当时获愈,自是恭祀有加。

刺史王美畅修饰堂宇门屋步廊,皆令文瑾监领。

瑾亦勤恳,手种果木一百余株。

司马成敬荷,多识前言往行,文藻精新。

居常信笃,备深诚敬,乃於先天二年三月内,命工人雕刻神仪,并造王之后妃嫔妾及左右待从威仪,图於壁上,总三十余躯。

盛矣哉!虽太伯、子房祠中,象设严丽,不之过也。

成公奉计入朝,言发朝夕。

吴郡孙处元撰碑,披文相质,穷理尽性。

稽诸典故,备通神道。

时秋八月工毕,皇帝安七庙,殛四凶,天下太平,域中无事。

文瑾洁身修己,常主奠祭,岁月躬亲,不懈其事。

楚词云:「灵偃蹇兮姣服,芳菲菲兮满堂。

五音兮繁会,君欣欣兮乐康。

」岂虚也!恐陵谷迁贸,兰菊有渝,敬草故实而为之记。

◇卢府君碑阴记

天宝八载十一月十八日,县尉卢重华自废寺移於道周,以全故也。

"阙二字"夫为政有爱於人,人则思爱而纪其政,或尸而飨之,或碑而颂之,使芳名转彰,善绩"阙二字"亦冀后贤警慕而似之。

公为政有闻,是以皇帝降书以称,其名勒书为碑舍"阙二字"其绩刻於碑阴。

其碑"阙一字"然立於水东道北,雨频坏道,其过者不得周览,但知其名"阙四字"年四月,天作雷雨,震碑仆於坑"阙一字"碑攒少亏,龟破四段。

吏人告予,予骇"阙一字"洗而视之,其文焕蔚,其"阙一字"殊特,顾问从吏,从吏不知。

及问邑客,无有知者。

噫!余以"阙一字"卢君之德行彰"阙一字"公之文学。

不然者,岂卢君有隐慝耶?余乃上白府"阙一字"韦公请"阙二字"於县门以光其邑。

韦公允之,乃遂事也。

於是碑县"阙二字"文绩再扬,余虽不敏,警"阙三字"记移日。

◇造阿弥像记

洛州缑氏县景山乡,盖闻妙"阙"云"阙"濯海金莲湛"阙"惠"阙"今清信弟子"阙"义令等,皓"阙"孝慈"阙"心千哀"阙"崇福用展,敬舍净财,"阙"母"阙"七世先亡造石,得图阿弥像一铺。

今得成愿"阙"功德资盖"阙"又为合家平"阙"亲眷属,同沾此福。

◇册祭广利王记我皇乘时龙临大宝四十载矣!洪休铄於元吉,元泽浸於有截。

恢复五运,更明三辰。

以为海者冲融浮天,汗漫吐气,戴万有,朝百川,屡效休征之应,未崇封建之典。

逮天宝十载三月庚子,册为广利王,明盛礼也。

分命义王府长史范阳张九章,奉玉简金字之册,将璧环币帛之贶,拖毳衣绣,洁牲正辞。

神理居歆,伫百福而上达;帝道惟永,视九瀛而咸。

洋洋乎未始有也。

初张公作宰南海,亟迁右职,惠化未泯,琴堂尚存,人挹子奇之风,时美相如之使。

议政之老,惟见子孙;佐书之史,俱垂班白。

风阙郊侯,鳞杂欢迎,咏旧德於江干,睹慈君於首,咸谓恺悌君子,令问不忘者欤?

夫典册光扬,德贵周洽。

信美不著,古人所惭。

敢举其凡,以记於石。

夫天宝十载,暮春三月。

天王正土德之元辰。

海君受玉册之初吉也。

◇房史君翠峰亭题记太原王"阙三字"人名"阙三字"仁"阙八字"书中郎守武兴郡,四境山嶙峋,构新亭,迓佳宾,曰翠峰。

景实真,唐天宝。

房史君,上赐晏,刊坚珉。

亭之右,名不泯。

◇建塔国师奉敕追号记

以贞元十三年四月十三日,左街功德使开府国公窦文奏:千福寺先师楚金是臣和尚,於天宝初为国建多宝塔,置法华道场经。

今六十余祀,僧等六时礼念,经声不断;以历四朝,未蒙旌德,伏乞圣慈特加谥号,以广前修。

奉敕宣:「赐谥曰『大圆禅师』,中书门下准敕施行者。

」今合院梵侣,敬承恩旨,顶奉修持,用资皇寿。

将恐代隔时迁,真踪靡固,辄刊碑末,以纪芳猷,远追鹫岭之风,聿光不朽之迹。

◇重藏舍利记

舍利本大隋仁寿四年甲子岁,幽州刺史陈国公窦抗於智泉寺创木浮图五级,安舍利於其下,即子城东门东百余步大衢之北面也。

原寺后魏元象元年戊午岁,幽州刺史尉苌命造。

遂号「尉使君寺」,后改为智泉寺。

至大唐则天时改为大寺,开元中又改为龙兴寺。

太和甲寅岁八月二十日夜,忽风雨暴至,灾火延寺。

浮图灵庙,飒为烟烬。

洎会昌乙丑岁,大法沦坠,佛寺废毁。

时节制司空清河张公,准敕於封管八州内寺留一所,僧限十人。

越明年,有制再崇释教,僧添二十。

置胜果寺,度尼三十人。

秋八月二十一日,因板筑,於废寺火烧浮图下,得石函宝瓶舍利六粒,及异香、玉环、银钅口等物。

伏遇司空固护释门,殷诚修敬,仍送悯忠寺供养。

士庶瞻礼,至九月二十八日,藏之多宝塔下。

◇利济侯庙记

原夫太极肇分,三才定位。

佐圆方之化育,乃自神;保区宇之昌宁,率由英杰。

是知神人一致,幽显殊途。

生则负业负才,功名冠世;殁则至灵至圣,祸福及人。

代有可称,永垂祀典。

而神周氏,讳鹏举,字垂天。

东晋时会稽人。

姬氏分支,汝州启祚,轩裳集庆,冠盖传芳,禀灵虬无匹之资,挺天马不羁之质。

文戈耀彩,早符却日之能;智剑腾光,自淬浃云之利。

宏词登第,雄俊成名,初宰上虞,忧分百里。

布丝桐之政,兼冰檗之操,民仰如神,物资厚利,趋朝龙阙,出牧雁门,才兴廉之谣,已显孟珠之誉。

人安物阜,岁稔时清,继隆竹帛之功,迥播仁贤之美。

自后心思退让,志务幽闲,俄辞建隼之荣,遂厌垂鱼之贵。

念昔会稽东上虞北,曾游鱼浦湖,遇春景韶光,访物外之灵踪,寻湖中之胜。

益见澄澜湛湛,分玉镜之清光;翠岫峨峨,列云屏之秀色。

松篁掩映,花屿幽奇,每资赏眺之情,颇惬嬉游之趣。

舟泛青翰,车乘白驹,全家忽隐於灵渊,阖邑但惊其神化。

俄而潜通,迥布威灵,升为水府之仙,超统阴司之职。

即时闻奏丹陛,肇建严祠,敬之者福必生焉,犯之者祸当立至。

牲牢互进,笾豆交陈,远近居民,无不畏惮。

时有明州天童寺僧昙德禅师,道高康惠,德重图澄。

感太白之星精,下为童子;登招提之果位,即造诸天。

禅师闻神血食生人,由是大垂慈力,俾归正觉。

径造灵祠,禅定身心,结跏趺坐,显灵通万状,变见无方。

禅师寂若无人,湛然不动。

神乃寻知悔过,忽显真身,与三人礼拜归依,受五戒三皈之法,祭奠不茹荤血,庙庭愿托园。

昔本在湖ヂ,地形窄隘,乡人孔泽、赵瑗,以为非立伽蓝之所,竭诚祈祷,咸愿迁移。

启告才终,狂飚忽起,朱绶飞停之处,香炉飘落之中。

民乃上闻於官,敷奏於帝,续降敕命,建置殿宇,精崇梵刹,安处祠堂。

院与庙成,咸为利济。

会昌五年,天下庙庭,例行停废,惟此庙宇,独与重存。

后佛教重兴,一切仍旧,民间祈求,应若答响,可谓奉天之令,安国之禧,咸叶庶民。

乃为赞曰:

神道性兮杳冥,人神应兮有灵。

禀一生兮丈夫,钦万古兮留名。

威光震兮赫奕,剑气上兮冲星。

仰如在兮享祀,感神理兮精诚。

香火兮不绝,永表载兮典经。

◇敕修武安君白公庙记窃以武安君威灵振古,术略超时,播千载之英风,当六雄之敌。

庙貌虽存於近县,詹圣上思"阙"甍已甚於荒凉。

念道踪"阙三字"令当司见葺,冀存"阙一字"美不泯岁时。

冠裳"阙二字"剑严整,倬尔"阙一字"迹感发宸聪,剞劂才施,堂宇光粲,兴功"阙一字"毕,祀备周。

刊石贞珉,用资不朽。

其所添置物色,具列於后。

◇三贞祠碑记三贞祠在灵宝县南二里。

按《碑记》云:晋末太傅杨骏之三女也。

骏遇害,举家籍没。

而三女誓不归於他氏,贞以为名。

时重其操,设庙像以旌之,纪其坚贞之德。

作铭曰:

彼之三灵,淑德惟明。

父之罹祸,誓节全贞。

节操当时,以贞为名。

起祠塑像,用表精诚。

◇陀罗尼经幢记

窃闻天不能并覆,地不能俱载,父母有生育之恩,而不免沉沦之患。

师资之道即不然,训我以法,乐我以心,悟之於一言之下,顿超生死之境,得之於有无之际,便登常乐之门。

万路交驰,而不能挠其道;三界炯然,而不能坏其性。

是知师资之礼,孰能报哉?

先师俗姓张氏,法讳皈敬,当邑人也。

即灵塔大师上足也。

幼归释氏,长参元宗,一言合道,便契真理。

挂锡昆峰,久历星岁,近厕兹院,未更岁余,疾恙渐萦,即赴魔请。

付嘱斯在,迁神净方。

春秋有七,去景福之首五月九日,已归大寂。

门人全意等,以绝粒斋心,香花供养,素服之载,礼之如存。

遂则舍兹所有,建彼尊胜幢焉。

於是召良匠,凿嘉山,穿厚地而取奇石,翦长林而出珍材,役百千人功,计半一之岁,莫不金槌连击,钢錾双冲,玉屑迸飞,石火电耀,吐莲华之仰覆,垂璎珞之纵横。

瑞气祥云,若盘龙之偃蹇;悬针垂露,似返鹊之遨翔。

一轴真文,横铺八面。

以日计时,功圆既就。

於是卜县之艮位,置院之坤宫,地连溟渤,势接昆岩,四山如"阙一字"日之形,万象带含春之景。

坐中秀气,视远近之江山;枕上泉声,听晓夜之流水。

依稀无忧之所,仿佛极乐之场,可安尊胜之文,可置不朽之迹。

伏恐陵迁谷变,渤成尘。

若不镂石於斯,何表将来之纪?

◇西关净化院记

大璞未雕,性寂即无其执我;淳源既泮,性生遂有於成身。

是以四相盛衰,三界纷扰,本师世雄哀其颠坠,悯彼轮回,构巨而烛幽,运广筏而济溺。

立善作福,皆为方便之门;举首低头,尽是可归之路。

净化院者,即鉴诸道者之所建也。

道者永嘉人,受业於先峰护国灵应禅院。

弥年苦节,早岁勤身,著头陀粗弊之衣,修菩萨利乐之行。

逢缘必作,随处立功,建濠河津要之桥梁,修府郭壅狭之歧路,蚤临潭庙中之灵宇,宵奉园穹前之净地。

其於运力供僧,重言化俗,苟有一善利於人,乐无不为。

乃曰:「国土民安,君王信向足,云水烟霞之众,瓶囊盂锡之游,其间或有幻相无情,尘缘将尽,百衲之衣何直?周身之具奚求?爰寻佛言,备得教旨。

且西土刍、刍尼,下至优婆塞、优婆夷,送往之礼,名以维,维之文,实火化也,弃余灰於远水,免遗骨於他山,劳无烦人,置不有地。

」即具以上事达於庙朝,创佛祠於湖山,思祈为功德主。

上曰:「六度门中,常闻喜舍;八福田内,屡建津梁。

勤王早立於大勋,奉佛素崇於至性。

」闻是善也,忻然在怀。

遂奏敕与,请置其所。

乃於镇西阙之右,延寿山之阳,郛郭匪遥,柴水甚便。

命开基址,式建僧居。

圣上允俞,锡名「净化」。

维之道,兴於此焉。

繇是台阁勋臣,香闺贵戚,府郭君子,信人,发心无难舍之财,集事有易成之力,像设毕备,舍宇一周,香灯含昼夜之辉,钟磬续晨昏之韵。

仍於院侧,立此方坛,或愿维,不计来众,资其事用,给以薪蒸。

利济之门,无大於此。

将欲纪录不朽,刊勒坚珉。

海阔山高,莫并有为之福;毫枯笔竭,难书无尽之功。

◇龙兴寺百法院礼佛会石幢记

伏惟佛生中国,当此土周昭王初,"阙"暨乎声教流传,始自汉皇感梦。

自后支那国内,广布流行,归之者尽悟无生,敬之者皆超彼岸。

有求皆应,无愿不从,似影随形,如声响应。

爰有百法大德者,始从无棣,携杖锡以南来,既至磐阳,"阙一字"龙兴寺驻足。

是以继开瑞典,讲论明门。

"阙"四方之负笈云臻,寰海之闻名悉至,实谓塞道而归正道,摧邪见以悟真宗。

六事行圆,人皆稽首。

弟子等曾游法会,睹六事以精严。

暂听分宣,似衣中之得宝。

是以学亲六事,共结二因,闾巷相"阙一字"朋侪共允,展转相呼,来者甚众。

信士既多,标礼"阙"佛会是以长於月圆日,宿净三业,旦入寺中,随僧赞唱以连天,五体投诚而迎地。

虽为岁久,未"阙一字"标题。

乃有都副维那幢会纠首与会众商议,拟造石幢台座,镌上下经两轴。

会众既闻,无不允许,遂"阙二字"良匠选钜材,各舍青蚨,共崇胜业。

今则功圆"阙一字"妙,不让於兜率陀天,鹦鹉频伽,恰似移西方在此。

幢仪既就,列姓氏以雕镌,显示当来,瞻敬者皆获斯善。

"阙一字"多愚少智,辄顺尊情,书述荒词,略为序赞。

贤劫千佛,第四能仁。

悲深愿广,浊界度人。

给孤园里,"阙一字"演金经。

金身放瑞,处处莲生。

化佛先唱,释迦自陈。

弥勒独悟,万倍解生。

近执示起,心里疑生。

三业俱净,五体投诚。

世尊往昔,授记丁宁。

弥勒修行,未得真成。

贪心申在,禅定不行。

既言成佛,何处受生?子细谛听:却后一纪,知足天生。

官"阙一字"万亿,五百为名。

尽修礼度,"阙一字"作迎,善贤显胜,楼阁峥嵘。

珠从额出,内院方成。

宝树风动,昼出音声。

不谈郑卫,唯演空名。

花涌八水,游"阙一字"栋行。

能柔能冷,饮不伤形。

宝女执拂,帐内游行。

小梵张网,大梵悬铃。

因修六事,意想投诚。

人闲寿足,"阙一字"臂便生。

花芬头上,"阙八字"敬礼慈尊。

阿难长跪,发问经名。

世尊为答,观慈氏经、《下生经》赞曰:大智舍利,能转法轮。

白佛启问,弥勒当因。

世尊诫敕,当一心听。

四海渐感,地即广平。

村邑相近,绝有邱陵。

人唯三病,更无余"阙一字"应往大藏,广集珠珍。

七宝"阙七字"头城大,广阔纵横。

上诸楼阁,百宝所成。

慈尊修道,从境而生。

妙台始就,即使分诤。

知世间法,无常必生。

舍家修道,当日即成。

龙花树下,契证金身。

从座而起,往翅"阙一字"城。

天龙前引,四象随行。

梵王侍右,帝释"阙一字"倾。

"阙九字"业迎佛,入此大城。

佛开妙辩,广利群生。

三会得度,遗法众生。

释迦上足,号迦叶名。

藏"阙一字"鸡足,只后慈尊。

山神来报,弥勒始兴。

乃从定起,来礼慈尊。

世尊预记,赞彼殊因。

当来证觉,号成佛经。

◇谦公安公构造残碑记

"阙"虎踞,小之则凤峙鸾翔,皆崇以佛宫,尽立"阙"形尚在灵泉汹涌,灌千顷之田园;异树婆娑,"阙"生,草茅渐没。

国家祈祷"阙一字"瞻瓦砾之场"阙"四民乐矣,五教隆焉。

咸歌尧舜之风,尽咏禹汤"阙"人多举意。

则有檀那众户,同连款状,共诣府门"阙"崇作。

今来之金地,仍"阙一字"威严帖牒,差选公干主"阙"上人之谓欤?谦大德道行清高,心怀澹寂,雄经"阙"副佥谐已斯主绾公卿仰慕,缁素倾瞻。

安"阙一字"上人神"阙"无意游行精舍伽蓝,有心建立。

於是师长委之匡构"阙"缘言谕逐分注题"阙一字"敛资金,贸易材木,寻其巧匠,召以"阙"桷爰从保大三年起首,迄於四载,兴功变此"阙二字"成斯莲"阙"开向夕阳而似哈霞,当朝旦而如雾露。

"阙二字"日"阙"之猿声响亮;泉池写汉"阙一字"时之月色晶明。

疑从"阙三字"移"阙"自谐住止迥以精勤广召信人,深严佛事。

修生"阙二字"福善结"阙"莫委元由之事,须砻贞石,以镂清名。

契恩内典,"阙一字"虚莫"阙"诣以萧宫,才申攀"阙一字"之仪,便沐周隆之礼。

寻垂"阙一字"弗可"阙"乃为铭曰:

大哉皇觉,广应人天。

教敷妙旨,法"阙二字"元化"阙"然不倾。

各变形质,为石坚贞。

四方祈雨,八表扬名。

"阙二字"宋代,有此"阙"唐。

升元岁末,保大惟新。

地欲兴发,果得其人。

安公竭"阙一字"谦德横身。

告其"阙"

◇东铁塔记

大汉皇帝以大宝十年丁"阙一字"岁,敕有司用乌金铸造"阙一字"十佛宝塔壹所七层,并相"阙一字"莲花座高二丈二尺。

保龙"阙一字"有庆,祈凤历无疆。

万方咸"阙一字"於清平,八表永承於交泰。

然后善资三有,福被四恩。

以四"阙一字"干德节,设斋庆赞。

谨记。

◇崇胜寺丁思礼造像记

若夫干元有象,大道难量,无广乘则不知其永归,无渐教则莫详其肇发。

亦如夫川之相也,初浅而后深;足之行也,"阙"爰有清信士丁思礼,硕德纯孝,谅直彰仁。

贤彩若丹,词林历客,早扬儒训,曷际释流,宿殖善芽,一门深入。

妻朱氏,芳兰佳秀,智炬恒晖,虽染世尘,常乐"阙"离。

往因东迈,路届灰沟,遇见石碑,隳坏弥极。

於时稽颡,遂发愿言,敬镌阿弥陀佛一铺,《蜜多心经》一卷。

愿则彼作,碑在此修。

竭力尽忠,继踵前迹。

坚虽殊异,功乃无差,百福庄严,檀波为一。

是时也,惠风梵响,曙色舒辉,缁黄骈阗,衣冠雾集。

且以珠投浊水,便乃澄清;日出浮,皎然开霁。

发於内而应乎外,起於微而至乎极。

休哉幽元,宝相标德,克为碑板,永赞不息。

其词曰:"阙一字"士修兮圣作悟,立灵相兮灵觉路。

标丰碑兮色身求,了心澄兮登净土。

◇江夏县缘果道场七层砖塔下舍利铭记"上阙"设大斋"阙"朝,爰洎遐迩,设使芬尽方"阙"忘议善,乃为铭曰:

茫茫宇宙,悠悠世间。

九世衔海,四"阙二字"山,三涂即狱,五道无关。

"阙"循还至圣何像,嶷尔忄炎怕,示现无方。

迦维垂迹。

等救烧"阙"息众榷城推轮火宅。

八十代尽,天人丧师,抚膺雨泪。

香水"阙"八国均持。

机缘靡隔,灵祥俟时。

坊坟式建,层表临空。

非因"阙"金盘仰露,宝铎摇风。

山移川徙,徽业兴隆。

◇拟公孙龙子论

公孙龙者,古之辩士也。

尝闻其论,愿观其书。

咸亨二十年岁次辛未十二月庚寅,仆自嵩山游於汝阳,有宗人王先生名师政字元直,春秋将七十,博闻多艺,安时乐道,恬澹浮沉,罕有知者。

仆过憩焉,纵言及於指马,因出其书以示仆,凡六篇,勒成一卷。

其夜仆宿洞元观韩先生之房,先生名元最字通元,从容人间,虚淡自保。

与仆观其书,且谓仆曰:「足下后生之明达者。

公孙之辩何如?」仆曰:「小子何足以知之。

然伏周孔之门久,寻圣贤之论多矣!六合之内,圣人论而不辩;六合之外,圣人存之不论。

简而易之,欲其可行也;神而明之,存乎其人也。

陈诗书,定礼乐,身心之道达而已,家国之用足而已。

变而通之,未尝滞之。

引而伸之,未尝荡也。

令天下思之而后及也,令天下得之而不过也。

若此则六经之义具矣!五常之教足矣!安取辞坚别白之辩乎?故曰:若公孙之论,非不中也,非不妙也。

其辞逸,其理吝。

其术空,其义粗,令人烦,非高贤不能知也,非明达不能究也。

抑可以为圣人之理,不足以为圣人之教。

若随方而言,触类而长,何必白马坚石,独存其理乎?故曰:因是之论也,即直之论也。

惑其文则不可以为易矣,达其意则不足以为难矣。

可存而不可守也,可辩而不可行也。

知者不必言,言者不必用也。

然天下之理,不可废也;天下之言,不可沮也。

故理可贯也,言可类也。

若使仆借公孙之理,乘公孙之意,排合众义,掊"一作倍"劳群言,则虽天下之异可同也,天下之同可异也,天下之动可静也,天下之静可动也。

坚不坚,白不白;石非石,马非马,何必聚散形色,离合一二者乎?」

先生曰:「天下有易,迷之者难,则天下无易矣!天下有难,能之者易,则天下无难矣!足下当有易之地,用无难之辨,能为龙之所为乎?」仆笑而答曰:「使虎豹之力移於麋鹿,固为虎豹矣。

使雁鹜之力移於鹰隼,固为鹰隼矣!故以仲尼之道,托於盗跖之性。

则盗跖固为仲尼矣!今公孙龙之理,处於弟子之心矣!弟子且非公孙龙乎?」遂和墨襞纸,援翰写心,篇卷子字数,皆不逾公孙之作。

人物义理,皆反取公孙之意。

触类而长,随方而说。

质明而作,日中而就。

就以事源代迹,皆"疑"因意而存义也。

以幸食代白马,寻色而推味也;以虑心代指物,自外而明内也;以达化代通变,缘文而转称也;以香辛代坚白,冯远而取近也;以称足代名实,居中而拟正也。

或因数陈色,或反色在数,或弃色取味,或以气转形,明天下之言,无所不及也。

发沉源而迥骛,辟榛路以先躯,庶将来君子,有以知其用心也。

◇二都不并建论予少读历代史,每考沿习,自夏殷迄於周齐,未闻两都并置,东西互处者。

夫殷之五迁,盖建国不安之为也。

商都於亳,底绥四方。

武王克殷为周,成王卜洛。

幽王为犬戎所败,平王东迁,自是不复都丰镐矣!更於秦、汉、晋、魏,但处一都。

隋以奄宅区宇,公私殷富,恃此繁盛,遂创两都为巡幸,不常用都为憩息之所。

洎乎我唐高宗,以伊洛胜概,每乐巡幸。

是时武后杀萧妃,冤出宫室不安,竟因登封,遂成都洛。

武氏革唐为周,乃立武氏崇先庙於东都。

神龙初,中宗反正,迁崇先於西京,乃以其地为太庙,欲使四海之知我唐复有宗庙矣!尔后中宗还京,复享太庙。

时朝廷多事,不暇议去东都,权朝但而勿享。

元宗巡狩驻跸,复淳洛庙。

是时君臣安於清泰,曾不论及宗庙定制,遂使后人皆曰两都不疑矣。

夫以出征则载迁庙之主,亦有所禀。

既言载主,则郡国岂宜复有庙主耶?今二都并建,各立神主,都洛则有洛庙,还秦则有秦庙。

则是便於人而不敬其神也。

以是而言,毅然不移,以朝万国,不亦宜乎?昔隋时有上言者,一帝二都,实非旧典,遂改为「京」。

始创之日,已有讥者,足显二都之设,可谓不经。

高祖武德七年正月,改东都为洛州,是知稽古之帝,必考是非,置郡罢郡,垂法后世。

贞观四年,诏发卒修洛阳干元殿,以备巡幸。

给事中张元素上书:「陛下顷平东都之始,层楼广殿,皆令撤毁,天下翕然,同心归仰。

岂有前则恶其侈靡,后则袭其雕丽?每承德音,未即巡幸。

此则事不急之务,成虚费之劳。

国无兼年之积,何用两都之好?」「昔汉祖将都洛阳,娄敬一言,即日西驾,岂不知地推中土。

贡赋所均。

但以形势不如关内也。

」太宗遂止。

元素机奥学达,为魏文贞推重,请罢修建是也。

两都置宗庙不殊。

侍御史颜标上议:「东都宗庙,天宝建中两度贼陷东都。

神主散失之外,臣据见在十一主,并已瘗於两陛之间,向来疑迟未去东都之号者,盖以旧庙存焉。

」则颜标所引原庙,述汉失礼亦至矣!旋为巨冠焚,庙室悉成煨烬,况乎城阙崩坏,宫室邱墟,废之有时,契於至理。

今请制为藩镇,以汝洛节度使为名,选帅实兵,遏东夏"阙"



友情链接: 九五查询  古籍史书  老黄历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5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