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九五查询
古籍史书
老黄历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5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5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
◎常准
准,汉干元年官吏部员外郎。
◇请禁摄官冲替奏
臣以国家选择令佐,或从铨注,或是敕除。
立考课以校政能,验贪廉而行黜陟。
如斯条贯,尚有阙遗。
近者诸道州府,多署摄官。
以代正授,既不拘於考绩,唯掊敛於资财,致使户民,转为蠹耗。
臣请示诸道州府长吏,如令佐正官月限已满,除替未到,不限时月,切不得以摄官冲替,须待正授替官,即令对面交割县务,然后本州使出给解由批书历子。
如此则承真命者守文畏法,求摄任者退亦悛心。
◎王周
周,魏州人。
事后唐明宗,以战功拜刺史。
晋天福中历贝州、泾州节度使,迁武胜、保义、义武、成德四镇。
杜重威降契丹,欲自引决,家人迫以出降,授武胜军节度使检校太师。
汉祖入立,徙镇武宁,加同平章事。
干元年卒,赠中书令。
◇蚋子赋"并序"
蚋子之下有蟆子,蟆子之下有浮尘子,三者异乎?皆状小而黑,世云巴蛇鳞介中微虫所变耳。
三伏间昼飞夜息,咂啄人肌肤。
动为疮,能飞不见其翼,能啮不见其口。
微眇之极,虽缜密衣服,亦可通透,庄生焦螟之说近之也。
至微之虫豸,诗独无蚋,故作赋以广之。
虫之至微,名之曰蚋。
信乎虮之别品,复为虱之余裔。
群巢蚊之异类,结搏牛之深契。
附诸郁蒸,产彼芜秽。
张华之识,何以辩其两翼。
离娄之明,何以见其长喙。
伺暑之漏露,啐丰肌而睥睨。
默然而至,暗然而噬。
人之至灵,何阙尔之所卫。
人之至刚,何反尔之所制。
状斯咄咄,吁於造物。
何不恣蛇虺之毒,必当与之为避。
何不张虎豹之口,不敢与之为忽。
岂其食人之膏血,资己之肥盾。
念肤体之何毁,痛疮之难没。
吾将撷楸叶以为焚,俾尔之销骨者也。
◎刘鼎
鼎,字公度,徐州萧县人。
起家为大理评事,历殿中侍御史起居郎。
后唐清泰中出为浑州廉判,入为刑部郎中,改吏部郎中兼侍御史知杂事。
汉干初拜谏议大夫,卒年五十五。
◇请依故事荐人自代疏
臣见建中元年正月敕:中外文武臣僚,授官上任后三日,举一人自代。
事下中书,如除官用人,选所荐多者拟议。
多事以来,此道久废,今后乞复施行。
◎张允
允,镇州东鹿人。
后唐同光中累迁宏文馆直学士水部员外郎知制诰。
清泰初改给事中,转左散骑常侍。
晋天福五年迁礼部侍郎,改御史中丞,转兵部侍郎知制诰,充翰林学士承旨。
汉干初授吏部侍郎,卒年六十五。
◇请罢明经科奏
明君侧席,虽切旁求,贡士观光,岂宜滥进。
窃窥前代,未设诸科。
始以明经,俾升高第。
自有九经五经之后,及三礼三传已来,孝廉之科,遂因循而不废。
缙绅之士,亦缄默而无言。
以致相承,未能改作。
每岁明经,少至五百已上,多及一千有余。
举人如是繁多,试官岂能精当。
况此等多不究义,唯攻帖书。
文理既不甚通,名第岂可妄与。
且当年登科者不少,相次赴选者甚多。
州县之间,必无贡阙。
辇毂之下,须有稽留。
怨嗟自此而兴,谤ゥ因兹而起。
但令广场大启,诸科并有。
明经者悉包於九经五经之中,无出於三礼三传之内。
若无厘革,恐未便宜。
其明经一科,伏请停废。
◇请罢童子科奏
国家悬科待士,贵务搜扬。
责实求才,须除讹滥。
童子每当就试,止在念书。
背经则虽似精详,对卷则不能读诵。
及名成贡院,身返故乡。
但刻日以取官,更无心而习业。
滥蠲徭役,虚占官名。
其童子一科,亦请停废。
◇曹国珍请修大晋政统疏作者之谓圣,述者之谓明。
苟非圣明,焉能述作。
若运因革故,则事乃惟新。
或改正朔而变牺牲,或易服色而殊徽号。
是以五帝殊时,不相沿乐。
三王易世,不相袭礼。
止於近代,率由旧章。
比及前朝,日滋其目。
多因行事之失,改为立制之初。
或臣奏条章,君行可否。
皆表其年,纪以姓名。
聚类分门,成文作则。
莫不悉稽前典,垂范后昆。
述自圣贤,历於朝代。
得金科玉条之号,设乱言破律之防。
守而行之,其来尚矣。
皇帝陛下运齐七政,历契千年。
爰从创业开基,莫不积功累德。
所宜直笔,具载鸿猷。
若备录前代之编年,目作圣朝之政统,此则是名不正也。
人名不正则言不顺,而媚时掠美,非其实矣。
若翦截其词,此则是文不备也。
夫文不备则启事端,而礼乐刑政,於斯乱矣。
若改旧条而为新制,则未审何门可以刊削,何事可以编联。
既当革故从新,又须废彼行此,则未知国朝能守而不失乎。
臣等同共参详,未见其可。
况臣等学惭该古,识昧折中。
当君上顺道师古之时,无臣下乱名改作之犯。
则天下幸甚,天下幸甚。
◇赦论
管子云:「凡赦者小利而大害,久而不胜其祸。
无赦者小害而大利,久而不胜其福。
」又汉纪云:「吴汉疾笃,帝问所欲言,对曰:『唯愿陛下无为赦耳。
』」如是者何?盖行赦不以为恩,不行赦亦不以为无恩,为罚有罪故也。
窃观自古帝王,皆以水旱则降德音而宥过,开狱牢以放囚,冀感天心,以救其灾者,非也。
假有二人讼,一有罪,一无罪。
若有罪者见舍,则无罪者衔冤。
衔冤者彼何疏?见舍者此何亲乎?如此则是致灾之道,非救灾之术也。
自此小民遇天灾则喜,皆相劝为恶,曰国家好行赦,必赦我以救灾。
如此则是国家教民为恶也。
且天道福善祸淫,若以舍为恶之人,而便变灾为福,则又是天助其恶民也。
细而灾之,必不然矣。
或曰:「天降之灾,盖欲警戒人主,节嗜欲,务勤俭,恤鳏寡,正刑罚,不滥舍有罪,不僭杀无辜,使美化行於天下。
圣德闻於上,则虽有水旱,亦不为矣。
」岂以滥舍有罪,而反能救其灾乎?彰其德乎?是知赦之不可行也。
明哉明哉!
◎马承翰
承翰,汉干初官兵部郎中,奉使吴越,观其骄僭,形於讥诮,钱宏ㄈ摭其过奏之,责授庆州司户员外置。
◇请禁走马害人奏
伏见都下衢街窄狭,人物殷繁。
其有步履艰难,眼目昏暗,老者幼者,悉在其间。
车马若纵於奔驰,生性必见於伤害。
况律禁无故走马,伤人杀人,素有严典。
臣窃恐功勋之子,军伍之人,向来偶昧於宪章,此际忽思於驰骋,害人者死,是杀二人。
杀人既多,亦伤至化。
臣以为不若令之在前,使民知禁。
臣乞特降明诏,示谕内诸司以下,及诸军巡街衢坊曲,并不得走马。
兼乞指挥逐界金吾司所由,及军巡所由,常切止约。
如有故违,走马者不问是何色目人,并捉搦申所司,请依律科断。
若所由不切止约,致走马害人者,逐界分所由与所犯人同罪科断。
其或自内中急传宣旨者,即请赐银牌或牙牌,令以手持之,俾路人及所由辩认,易为奔避。
上行其令,而下不敢违,非惟得罪者无同,抑亦所犯者应少。
◎李守贞
守贞,河阳人。
晋天福中累迁宣徽使。
少帝即位,授滑州节度使兼侍卫马军都指挥使,改侍卫都虞侯。
开运元年授兖州节度使,加同平章事。
二年,契丹南下,以为北面行营都监,还为侍卫副都指挥使,移镇宋州。
代高行周为侍卫亲军都指挥使,移镇郓州,契丹寇边,以为北面行营都部署,军败降契丹,授司徒依前郓州节度使。
从契丹至汴,寻归本镇。
汉祖入立,授太保,封鲁国公,移镇河中,干二年以叛诛。
◇上南唐元宗乞师表臣之先世,乃唐远裔。
锡侯命将,代不绝人。
茂绩殊勋,著於简册。
昔日巢寇犯阙,僖昭失御,宗社板荡,为人所有。
臣虽生於梁末,幼失怙恃,零丁孤苦,遭世多难。
逮能执戈,捐身事晋,征讨攻伐,粗立战功。
高祖见擢,俾典禁卫,颇著劳绩,寻属顾命。
出守蒲津,洎少主厄运,遂没戎虏,晋鼎覆饣束。
天下横流,疆宇无主,臣不胜忿惋,痛心疾首,欲效愚忠。
诛Θ蛇豕,恢复先业,庶安宇内。
功未及立,凶党俄临。
众寡不敌,遂罹危迫。
臣虽躬当矢石,以帅群下,悉力固守,冀殄犬羊。
殒首不顾,臣之分也。
然预防不虞,有备不败,古之善教也。
臣远闻君王霸有江左,雄跨淮甸,禁暴弭乱,推亡固存,有王者之风。
将继巨唐有土者,非君而谁?况臣忝宗盟,敢罄诚款。
苟君王察臣忠勇,怜顾本支,救患恤邻,遏强拊顺,爰遣偏将,出为东援。
则五霸之风,不让桓文之生。
苟获全济,实君之惠。
◎高守琼守琼,汉干二年官右拾遗。
◇请慎选县令奏
有国通规,无先擢士。
论选既当,纲纪必陈。
而县令字人,最亲理道。
若宰大邑,难用小才。
一同皆系於惨舒,百姓咸关於利病。
实赖勤恪,以恤孤。
吏若不臧,人当受弊。
近年铨司注拟,藩府荐论,只循资历而行,不以年颜为念。
且少年宰邑,鲜有廉勤。
不执公方,惟贪娱乐。
以臣愚见,凡朝廷选亲人之官,年未三十,请不授县令。
少年授任,必虑因循。
◎卢振
振,汉干二年官右补阙。
◇请开斗门奏
臣伏见汴河两岸,堤堰不牢。
每年溃决,正当农时,劳民功役。
以臣愚管,沿汴水有故道陂泽处,置立斗门。
水涨溢时,以分其势。
即涝岁无漂沫之患,旱年获浇溉之饶。
庶几编,差免劳役。
◎裴巽
巽,汉干二年官司封郎中。
◇请置洛阳坛单斋屋奏
国家郊庙社稷,百神祀祭,皆在雒阳。
臣每见差官行事诸神坛单,多无斋宿之所。
以三公之职,衣冠於旅舍田家,狼籍凶秽,无所不有,恐非精诚蠲洁展敬之道也。
臣请下河南府,於京城四郊,聊葺屋宇,充斋宿神厨之所。
◎樊伦
伦,汉干二年官国子司业。
◇禁僧尼剃度奏
游惰之民,多归僧舍。
朝廷用兵,须丰军食。
请三五年间,止绝僧尼戒坛,兼禁私行剃度。
◎梁文赞
文赞,汉干二年官户部员外郎。
◇请罚惰民奏
臣窃见诸道州府力及人户,广置田园,不勤耕稼,惟为无利,以事末游。
臣虑因循,以成渐染。
诸量为条教,以塞源流。
臣请在官处官吏,搜求此色户民,令出代耕钱纳官,以督农务。
◎李钦明
钦明,汉干二年官司勋员外郎。
◇请许陈许蔡三州制造舟船奏
臣伏以百姓转食馈运,舟车之利,苦乐相悬。
臣窃见蔡水尝有漕运,多是括借舟船,破溺者弃在水边,不许修葺,又不给付。
以臣愚见,乞容陈、许、蔡三州人户制造舟船,不用括取,以备差雇。
水路可至合流镇及陈州蔡水,未及水匮十数里,水小岸狭,或时干浅。
臣伏请开决汴水,取定力禅院西一半并港穿大城,向南至斗门,可费三五千工。
自水匮蔡水,路才五六里。
水势便於开决,陈蔡漕运,必倍常年,私下往来,更丰财货。
此之利便,实益转输。
◇请汰僧人疏
伏见天下户民,大半家贫产薄,征赋之外,差配尤繁。
岂宜寒耕热耨之人,供游手惰农之辈。
臣近以简苗外县,遍历乡村。
缁侣"阙"居精舍辉赫,每县不下二十余处。
求化斋粮,不胜饱饫。
寺家耕种,又免征税。
臣窃知淮南不度僧尼,不滋医卜,已六十年矣,兼不许外求者入境。
此辈遗留蠹耗,幸我国困民贫。
古语云:「一夫不耕,一妇不织,必有受饥寒者。
」即自圣化之内,且约十万僧尼。
每人日米一升,十万人日费二十石。
以日系月,其数可知。
每人春冬服装,除绫罗纱外,一僧岁中须绢五匹,绵五十两。
十万僧计绢匹五十万,绵两五百万。
此辈不耕不农,皆出於蚕织。
无裨至化,实攵大猷。
臣以为聚僧不如聚兵,僧富不如民富。
昔秦皇帝并吞六国,虎视天下,以兵多民富故也,僧何预焉?《经》曰:「圣人在上,国无幸民。
民之多幸,国之不幸。
」臣尝三复此言,为之扼腕。
◎司徒诩
诩,汉干三年官礼部郎中。
◇请采遗书奏
臣闻致理之方,咸资稽古。
多闻之道,讵舍群书。
历代已来,斯文不坠。
石渠蓬阁,今则阙於芸编。
百氏九流,在广颁於搜访。
唐朝并开三馆,皆贮百家。
开元之朝,群书大备。
离乱之后,散失颇多。
臣请国家开献书之路,凡天下文儒,衣冠旧族,有收得三馆亡书,许报馆进纳,据卷帙多少,少则酬之以缗帛,多则酬之以官资。
自然五六年间,庶几粗备。
◎卢文纪文纪,字子持,京兆万年人。
少举进士,事梁为刑部侍郎集贤殿学士。
后唐明宗时为御史中丞,迁工部尚书。
末帝即位,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晋祖入立,罢为吏部尚书,累迁太子少保致仕。
周祖入立,即拜司空於家。
卒年七十六,赠司徒。
◇请追尊宣宪太后表臣闻圣列九皇,必禀严慈之训。
贵为万乘,弥怀顾复之恩。
所谓「生我劬劳,昊天罔极。
」故汉昭帝承祧御历,奉尊谥於云阳。
魏文帝继体守文,思外家於甄馆,则追崇母后,享庙庭。
爱亲之道克隆,敬本之文斯洽。
臣等尝览国史,见元宗大圣孝明皇帝母昭成皇太后窦氏,作嫔初奉於相王,历位才终於藩孺。
及至上皇传国,圣子临朝,则追尊配享於宫,俪极攸先於冢后。
臣又见代宗睿文孝武皇帝母章敬太后吴氏,入宫才侍於忠王,短世难登於命妇。
及宝祚爰归於圣嗣,追尊将於陵园,则群臣历恳於封函,严配请崇於徽号。
旧章斯在,阙礼未伸。
臣等叨备鼎司,合伸茂典。
伏惟圣母鲁国太夫人梦梓兴周,望云佐汉。
河洲之懿范,契沙麓之休祥。
三母俱贤,周武最承於天统;四妃有子,唐侯光启於帝图。
仰惟当宁之怀,弥轸寒泉之思。
伏望配陵庙,法地则天。
君亲实杀於义方,恩礼宜归於圣善。
母以子贵,乃《春秋》之格言。
孝以尊亲,固《礼经》之明义。
久虚时荐,虑损皇猷。
俾秦官载显于玉符,魏寝永光于金册。
则华夷大愿,臣子遑宁。
臣等谨案谥法:「圣善周闻曰宣;施而不私曰宣。
博闻多能曰宪;圣善周达曰宪。
」谨上尊谥曰「宣宪」皇太后。
请依昭成、章敬二太后故事,择日备礼册命。
故事礼合配陵庙,臣等再详议注。
备有典彝,伏恐朝廷且务於便安,司局贵期於办集,酌於故事,更司简详。
臣等伏闻先太后旧陵未於先朝,则都下难崇於别庙。
既追尊谥,合创宫。
臣等谨案汉故事,园寝不在王畿者,或在陵所便立寝祠。
礼文虽异於国朝,事理可循於权道。
臣等商量,太后上尊谥后,权立祠庙,以伸告献。
配之礼,请俟他年。
◇请御书殿最臣寮奏
一人御宇,百职交修,则四时无水旱之灾,万国有乐康之咏。
顷属中原多事,三纪不宁,廉平因此而蔑闻,赏罚繇兹而失序。
所以枭鸾并起,骀骥难分。
有援助者,至滥必容。
守孤贞者,虽贤莫进。
遂使居官亻黾亻免,奉职因循。
唯思避事以偷安,罔效辅时而济物。
伏惟皇帝陛下削平九有,收复八,承干兴万代之基,出震应千年之运。
栉沐风雨,手足胼胝,勤劳大集於圣功,华夏毕归於睿略。
虽远柔迩伏,咸知临照之鸿恩,而旰食宵衣,尚念生灵之久困。
累颁丝,典访刍荛。
恐天灾之流行,因皇风之拥隔。
臣不揆庸短,辄冒宸聪。
臣请告谕内外文武臣寮,凡守一官,责其举职,公清奉上,勤恪为心。
每岁秋冬,明定考较,将相则希回御笔,班行则悉委司存。
外则州牧县寮,具以真虚比较。
傥闻共推异绩,便宜特示甄酬。
如其众谓旷官,固可明行黜责。
所冀免怀窃位,俱效竭诚。
上则辅佐於大君,下则精专於庶务。
高卑不滥,功过无私。
官既清廉,则民无愁叹。
劝课之方得所,则生灵之赋乐输。
故可以进贤良,退不肖,安生聚,实仓箱。
使和气远敷,德泽广被。
顾惟穹昊,必降休祥。
永致太平,伫期混一。
臣叨逢明圣,谬列班行。
既奉德音,合申所见。
◇请振饬辞谢朝班告假事例奏
常朝辞谢官,常朝则南班横行,与百官齐拜。
入阁日敷正门外序班,亦伏南横行,百官虽不拜,候唤伏时,辞谢官便展拜仪。
今伏见每内殿起居日,先於文明殿庭序班,百官固不设拜,只候宰相至,便入起居,固不传宣命。
若有南班辞谢,稍似非仪。
请自今后其日不许辞,皆令次日。
候有常朝,即得辞谢。
若遇急切公事,即准旧例。
令隔门辞谢,或於阁门候宣放。
其文武两班,不更於文明殿序立。
至於中兴殿门外立班,候宰臣到,便依次第入起居。
又准故事,常参官每日趋朝,不合无故请假。
如实疾病,不朝参间,不得私行人事。
新官未谢,不合私人事到宰相宅。
每月请假,不得过三日。
吏部南曹郎中,请以锁院前五日免朝。
若遇起居入阁,参假追朝,御楼谢贺,行香城外,班并合到,不到书罚。
三司河南府职事带正员官,如南曹例。
◇请对便殿疏
臣近蒙召对,面奉天旨。
凡军国庶事,利害可否,卿等位居辅弼,并合尽言。
臣等仰承绍谕,退自省循,时遇休明,名叨辅弼。
器不能经纶庶务,智术不能康济大猷。
致陛下宵旰於丕图,忧勤於治道。
有面目,待罪岩廊,尚沐宸慈,犹宽册免。
莫不兢心自励,俯首深惟。
愿竭愚鄙之П,少副昭回之鉴。
臣闻古先哲王,乐闻己过。
道涂立诽谤之木,门庭树告善之旌。
从谏如流,闻议能服。
祈以卜年长久,享祚无穷。
陛下自缵邦家,克敦慈俭。
守先皇仁政,遵列圣彝章。
人乐和平,政皆画一。
天无之象,地无变怪之妖。
日月无爽於亏盈,星纬不差於缠次。
襞谏纸者无词可措,持皂囊者无过可规。
凡百庶寮,奉职不暇。
臣伏览贞观故事,见魏征、马周之章疏,王、刘洎之奏论,或讲贯古今,或铺陈政术,皆万代之长策,非一介之狂言。
苟异经谋,何名献纳。
臣等伏计宸算图度者,必以岭峤未平,岛夷犹梗,巴梁恃险,井络缠妖,鲜卑尚挠於边陲,将帅未施於方略。
臣等以为非独人谋未至,亦恐天意使然。
声教苟孚,廓清何晚。
臣略以前事明之。
何者?即如汉高,前代之英主也。
一剑初奋於彭城,五年方诛於项籍。
洎南平英布,北捍匈奴,解白登之围,避柏人之难,凡十余年亲当矢石,乃混车书。
如太宗文皇帝,本朝之圣祖也。
自起义太原,佐命高祖,乃定江南之草窃,殄陇右之陆梁,御突厥於便桥,擒公┙於京口,凡十余年栉风沐雨,命将出师,方得华裔向风,寰区无挠。
伏念陛下爰从践祚,才历一期。
虽乃圣乃神,不下於汉高文祖。
而且耕且战,更详於人事天时。
侔武王一举荡平,体句践十年教战。
若治兵之至要,御众之大端,攻必取而守有余,战必胜而卒无怠。
发号出令,保大定功。
俾军戍咸惮於机权,部校皆存於信义。
驱之可以蹈汤火,使之可以为虫沙。
此则圣谋悬料於彀中,神策已包於术内。
何假刍荛小辈,草野凡生。
持蠡妄测於沧溟,侧管强窥於穹昊。
不量事体,虚费莠言。
故《论语》载仲尼治卫,必也正名。
言顺事行,勿容苟且。
名言之际,圣哲攸艰。
况在凡常,岂宜容易。
思出其位,古人所非。
臣等谬处台衡,奉行制敕。
但缘事理,互有区分。
军戎不在於职司,钱谷非关於局分。
苟陈异见,即类侵官。
况才不济时,识非经远。
因五日起居之例,於两班旅见之时,略获对扬,兼承顾问。
此际卫士周环於阶陛,庶臣罗列於殿庭。
四面聚观,十手所指。
臣等苟欲伸愚短,此时安敢敷陈。
韩非昔惧於说难,孟子亦忧於言责。
臣窃惟本朝故事,肃宗初平寇难,再复寰瀛,颇经涉於艰难,尤勤劳於委任。
每正衙奏事,则泛咨访於群臣。
及便殿询谋,则独对扬於四辅。
自上元元年后,於长安东置延英殿,宰臣如有奏议,圣旨或有特宣,皆於前一日上闻。
及对御之时,只奉冕旒,旁无侍卫。
献可替否,得曲尽於讨论。
舍短从长,故无虞於漏泄。
君臣之际,情理坦然。
伏望圣慈俯循故事,或有事关军国,谋而否臧,未果决於圣怀,要询访於臣辈,则请依延英故事,前一日传宣。
或臣等有所听闻,切关利害,天形文字,须面敷扬。
臣等亦依故事,前一日请开延英,当君臣奏言之时,请机要臣寮,侍立左右,兼乞稍霁严颜,恕臣荒拙。
虽乏膺之效,庶尽葵藿之心。
恭惟陛下睿略纵横,天机沉邃,臣等以愚智而干圣智,以凡情而测圣情,如萤爝比耀於乌蟾,畎浍争流於江海。
然而天覆地载,君义臣行,持禄取容,即见议於物论。
有犯无隐,虑不惬於圣怀。
既显奉德音,俾令奏对。
合披愚款,先渎宸聪。
◇请禁丧制逾式奏
奉四月十四日敕:丧葬之仪,本防逾僭。
若容锦绣,难抑奢豪。
但人情皆重於送终,格令当存於通理。
宜令御史台除锦绣外并庶人葬,更检详前后敕格,子细一一条件分析奏闻。
冀合人情,永著常令者。
今台司再举令文及故实条件如后。
凡铭旌,三品已上长九尺,五品已上长八尺,六品已上长七尺。
诸而车,三品已上许使油施衤巽,两厢昼气,男子衤巽旒苏皆使素,妇人使彩。
又诸官五品已上,许使三梁六柱举车,举上有结络。
三品已上带将相者,有凤台。
自诸品官及郡守升朝官者,羚羊山华,舆平。
诸棺椁不得雕镂彩画,施户窗栏槛,棺内不得有金宝珠玉。
诸丧葬不得备礼者,贵得同贱,贱不得同贵。
准元和六年十二月刑部兼京兆尹郑元状奏。
条流文武官及庶人丧葬,三品已上,明器九十事,四神十二时在内,不得过二尺五寸,余人物并不得过一尺。
园宅方五尺,下帐高方三尺,共置五十舁。
挽歌三十六人,而车使闹辙车,油朱丝络网,两厢画龙虎。
竿朱,未垂旒苏纟胃帏衬幕及额带等。
其竿长二丈六尺,带五重,旒苏十八道,并不得使绫罗锦绣泥银帖金彩画及结鸟兽香囊等物。
四使引四披、六铎、六た挽歌,并练布深衣,盾车志石,任画气,不得置竿额带等。
方相车"阙"载方厢外,及魂车除网裙帘外,皆不得更别加装饰,并使合辙车。
纛竿长九尺,不得安大朱帖金银,立鸟兽旗幡等。
五品已上,明器六十事,四神十二时在内。
园宅方四尺,下帐高方二尺,共置三十舁。
减志石军而车,竿减四尺,长二丈二尺。
流苏减二道,使十六道。
带减一重,使四重。
披引铎た各减二使四。
挽歌一十六人,并无朱丝风光络。
方相使头车,纛竿减一尺,使八尺。
帏额魂车准前。
九品已上,明器四十事,四神十二时在内。
园宅方三尺,共置二十舁。
减盾车;竿减三尺,使一丈九尺。
旒苏减二道,使十四道。
披引铎た各减二使二。
带减一重使三重。
挽歌一十六人。
纛竿减一尺使七尺,其帏额头魂车准前。
明器并使瓦木为之,四神不得过一尺,余人物等不得过七寸,并不得用金银雕镂帖毛装饰。
◇陈政事疏
臣闻事君尽忠,孔子激扬於直道。
无功受禄,周书讥讽於旷官。
敢因灾之时,辄贡倾输之恳。
臣伏见比年以来,朝廷多故,人事则兵丧祸乱,天时则水旱虫霜。
若非陛下拯溺救焚,移灾作福,则生灵受弊,宗社何依。
今则区宇甫安,人神胥悦。
但以自夏愆阳,及秋霖雨,虽劳圣虑,过切闵伤。
盖属当否数之辰,尤费消禳之力。
虽民斯鲜福,亦天道使然。
为君之难,实见於此。
臣闻沉潜刚克,高明柔克。
是君宜执柔以御下,臣当刚正以报君。
则冀上下和平,君臣合。
臣思德宗初置学士,本不以文翰是供。
盖献纳论思,朝夕延问,至於给谏遗补之职,是曰「谏官」。
月请练纸,时政有失,无不极言。
望陛下听政之余,时召学士谏官,询谋政道,俾献谠言,明书黜陟之科,以责语言之效。
《书》云:「时若,肃时雨若。
」以洪范言之,系於君德。
臣请严於宗庙社稷,精祷於岳渎神。
进忠良,退不肖,除寇盗,恤嫠。
慎刑章,明举选。
任贤勿贰,去邪勿疑。
王道砥平,无偏无党。
中外除改,请守旧规。
长兴四年以前敕命繁碎者,请重选择。
如新敕不及旧章,便请却依前代。
如旧章不如新敕,便请厘革施行。
倘不阻於奏陈,庶渐臻於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