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唐文 第09部 卷八百四十七

  1. 九五查询
  2. 古籍查询
  3. 全唐文
《全唐文》 第09部 卷八百四十七 董诰等 纂修

◎封翘

翘,舜卿从子。

梁贞明中为翰林学士。

后唐天成中为给事中。

◇请入阁次对奏

窃见五日转对,於事太繁。

所见或有短长,不当空烦圣览。

请此后於入阁者,依刑法待制官例次对。

◇敬天爱民疏

天地之经,阴阳之数,莫不上规帝道,旁体物情。

傥国人偶有其咨嗟,则时令必为之差忒。

如陛下英明御宇,勤俭临朝,推泣辜罪己之心,行解网纳隍之道。

无偏无党,宪章不滥於雷霆;克宽克仁,霈泽尝均於雨露。

致君己及於尧舜,勃兴寻并於禹汤。

则合灾星退於三移,瑞日呈於五色。

焉有自冬彻腊,启岁经春,阴云多蔽於长空,滞雨频沾於连日。

岂是未臻圣政,不降灵休。

既难喻於元穹,须更增於隆德。

伏乞稍留圣念,明下所司,俾郊坛祠祭之仪,簋馨香之料,尤加清洁,倍致敬恭。

罪非劫杀,旋令疏放。

亡殁卿士,希加赙赠。

农桑藉力之时,务蠲大役。

禽鸟营巢之际,禁断网罗。

恭祈十寸五风,以卜千秋万岁。

诏付所司,详酌施行。

◇请行封建疏

臣闻:立爱惟亲,教民以睦,实大朝之重事,乃有国之通规。

是知维城为国本之资,磐石作安宗之计。

所以兴隆鸿业,保定皇家。

伏惟陛下天祚丕基,日新圣德,使九功之咸叙,致百度以维贞。

坠典皆修,遗文必举,独於封建,未睹宣行。

既尚抑於龙楼,宜日遵於麟趾。

乞命亲贤,以资夹辅。

◇请答谢神祠疏

星辰合度,风雨应时。

将修赛谢,请以御前香一合,圣上亲一炷,余者即令分於所谢答庙中焚之。

贵表精至,庶贤圣感通。

◎康澄

澄,后唐明宗朝官大理少卿。

◇详断杨汉宾奏

杨汉宾早列偏裨,曾分茅土。

事若先於恕己,理不在於尤人。

岂可忘姻娅之旧情,凭官资之威力,遽因殴击,显致讼论。

自归有过之门,须举无偏之道。

合该议减,亦举律文。

其汉宾前任黔南节度使,是三品使关入议,准律减一等,杖九十。

准名例律:「官少不尽其罪,余罪收赎;罪少不尽其官,留官收赎。

」其杨汉宾所犯罪,杖九十,准律赎铜九斤,准格每斤纳钱一百二十文。

◇陈政事疏

臣闻安危得失,治乱兴亡,诚不系於天时,固匪由於地利。

童谣非祸福之本,妖祥岂隆替之源!故ず雉升鼎,桑谷生朝,不能止殷宗之盛。

神马长嘶,玉龟告兆,不能延晋祚之长。

是知国家有不足惧者五,深可畏者六。

阴阳不调不足惧,三辰失行不足惧,小人讹言不足惧,山摧川涸不足惧,蟊贼伤稼不足惧。

此不足惧者五也。

贤人藏匿深可畏,四民迁业深可畏,上下相徇深可畏,羞耻道消深可畏,毁誉乱真深可畏,直言蔑闻深可畏。

此深可畏者六也。

伏惟陛下尊临南国,奄有八。

荡三季之浇风,振是三之旧典。

设四科而罗俊彦,提五柄以御英雄。

所以不轨不物之徒,咸思革面。

无礼无义之辈,相率悛心。

然而不足惧者,愿陛下存而无论。

深可畏者,愿陛下修而靡忒。

加以崇三纲五常之教,敷六府三事之歌,则鸿基与五岳争高,盛德共磐石永固。

◎韩彦恽

彦恽,后唐长兴元年官礼部尚书。

◎裕议

伏以三年而五年,邃古通规。

祖有德而宗有功,前王令范。

始封为百代之主,亲尽从群庙之祧。

繇是昭穆罔差,尊卑式叙。

标诸前典,是谓格言。

我国家土德中兴,瑶图再造。

既展郊之礼,爰崇之仪。

典册备陈,孝思无极。

恭以本朝尊受命之祖,景皇帝为始封之君。

百代不迁,累朝频议。

自贞观至於天,无所改移。

圣祖神孙,左昭右穆。

洎经兵革,久废尝。

芜没宫庭,陆沉园寝。

迨中兴国祚,重立宗礻方。

议出一时,制行七庙。

遂致太祖景皇帝在祧庙之数,不列祖宗。

伏惟圣明神武文德恭孝皇帝陛下绍复鸿图,不失旧物。

欲尊太祖之位,将行东向之仪。

爰命群臣,毕同集议。

伏详本朝列圣之旧典,明皇定礼之新规,开元十年特立九庙,子孙遵守,历代无亏。

今既行七庙之规,又以祧太祖之室。

昔德宗朝行之礼,颜真卿立议。

请奉献祖神主居东向之位,景皇帝暂居昭穆之列。

考之於贞元,则以为误引之说。

行之於今日,雅得其变礼之宜。

今欲请每遇之岁,暂奉景皇帝居东向之尊。

自元皇帝己下,叙列昭穆。

群寮聚议,贵在酌中。

臣等周行,咸非博识。

循其故事,庶叶典章。

◎崔衍

衍,后唐长兴元年官给事中。

◇乞省请左鱼归郡契合奏

当省给纳诸州铜鱼,勘问本行令史状称:内库每州有铜鱼八只;一只大,七只小;两只右,五只左。

其右铜鱼一只,长留在内,留一只在本州库。

逐季申报平安。

左鱼五只,皆镌次第字号。

每新除刺史到郡后,即差人到当省请领左鱼,当司覆奏。

内库次第出给左鱼一只,当省责领分付到州,集官吏取州库右鱼。

契合,却差人送左鱼纳省。

如别除刺史,州司又请,次第左右,周而复始。

臣以州司差人请鱼,往来须有烦费,请此后所除刺史在京受命,或经过都城者,可令自牒当省,请左鱼赍归本郡。

契合,然后差人纳省。

所冀稍免烦劳。

◎郑珏

珏,唐宰相綮诸孙。

光化中举进士,历官监察御史。

入梁累迁礼部侍郎。

贞明中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后唐庄宗入汴,贬莱州司户参军,复召为太子宾客。

明宗即位,拜平章事。

寻以开府仪同三司行尚书左仆射致仕。

长兴初卒,赠司空。

◇请追尊先代奏

恭以皇帝陛下特降睿慈,俯询舆议。

尊历朝之正典,允多士之虔祈。

广溥天孝治之风,慰万国仁亲之道。

臣闻自古英主入绍洪基,莫不慎固远图,凝思往事,敬宗尊祖,追养存诚。

广殊号於园陵,展异仪於玺绂。

春秋殷荐,霜露永怀。

又闻两汉以诸侯王入继帝统,则必易名上谥。

广孝称皇,载於诸王故事,孝德皇、孝仁皇、孝元皇是也。

伏冀圣慈,猥从入愿,许取皇而荐号,兼上谥以尊名。

改置园陵,仍增兵卫。

◎赵都都,邺中人。

赴乡荐时,郑珏知贡举。

都纳赂於珏,遂登第。

◇上唐庄宗疏

无以有威以自大,无以足兵以自安。

无以奇技悦情,无以淫声惑志。

非社稷之功,乞不加於厚赏。

非股肱之力,乞不近於凝旒。

审内帑之丰虚,削无名之经费。

左右处卑者,乞见之有节。

伶伦滥吹者,乞减於盈廷。

至於畋游驰骋之娱,蹴リ飞驰之乐,伏乞大宝大位,戒以奔车。

◎李严

严,幽州人。

本名让坤。

初仕燕为刺史,后唐同光中为客省使。

三年奉使於蜀,知蜀可伐,赞成其谋。

及伐蜀,为三川招讨使。

蜀平,迁泗州防御使兼客省使如故。

长兴初授西川兵马都监,为孟知禅所害。

◇笏记伏自朱温肆逆,运属昭宗。

三年痛别於西秦,一旦逼迁於东洛。

诛残南北,焚宫闱。

虽列藩悉是其唐臣,无一处不从其伪命。

由是大唐中兴皇帝念高祖、太宗之业,倏尔隳弛;愤朱温、崔允之徒,同谋篡弑。

遂乃神机迥发,心鼎独燃。

掘沧溟而誓戮鲸鲵,芟林莽而决除虎兕。

十年对垒,万阵交锋。

虑久困於生灵,而选挑其死士。

才过汾水,缚王铁枪於马前。

旋及夷门,斩朱友贞於楼下。

剑霜未匣,枪雪犹辉。

段凝统八万雄师,倒戈伏死。

赵严知一人应运,引颈待诛。

遂使贼将寒心,谋夫拱手。

取干坤只劳於八日,救涂炭遂定於四方。

备振皇威,咸遵帝力。

今则秦庭贡表,两浙称臣。

淮南陈附拜之仪,回纥备朝天之礼。

才安宇宙,便息干戈。

未尽枭夷,方议除翦。

岂谓大蜀皇帝柔远怀迩,居安虑危。

嘉我帝祚中兴,群妖悉灭。

特遣苏、张之士,来追唐蜀之欢。

吾皇回感於蜀皇,复礼远酬於厚礼。

臣则叨承元造,获奉皇华。

载驰得面於天颜,战汗不任於局地。

臣无任感恩荷圣踊跃屏营之至。

◎李琪

琪,字台秀,河西敦煌人。

少举进士。

天复初应博学宏词,居第四等。

累迁殿中侍御史。

入梁为户部侍郎翰林承旨。

贞明龙德中历兵礼吏侍郎,迁御史中丞,累擢尚书左丞中书门下平章事。

罢为太子少保。

后唐同光初授太常卿吏部尚书,三年为国计使。

明宗即位,为御史大夫,除尚书左仆射。

天成末,明宗自汴迁洛,为东都留司官。

以太子太傅致仕。

长兴中卒,年六十。

◇奉迎车驾还京奏

伏以陛下暂违清庙,才过周星。

初平作孽之守殷,次戮不臣之庭琬。

今者败契丹之凶党,破真定之逆城。

大振皇威,咸繇睿算。

臣等久违宸极,俱恋圣恩。

恨不随兽舞於汴郊,拜龙颜於梁苑。

岂可只於清洛,坐俟回銮。

愿於次舍之间,得展会同之礼。

庶倾就望,咸竭欢呼。

臣等今乞於偃师东排班迎驾称贺后,先赴雒阳东候。

◇请行开成格奏

奉八月二十八日敕,以大理寺所奏见管四部法书内,有《开元格》一十卷、《开成格》一十一卷。

故大理卿杨遘所奏行《伪梁格》并目录一十一卷,与《开成格》微有差舛,未审依杨遘先奏施行,为复别颁。

圣旨令臣等重加商较,刊定奏闻者,今未若废伪梁之新格,行本朝之旧章。

遵而守之,违者抵罪。

奉九月二十八日敕,宜依李琪所奏,废伪梁格,施行本朝格式者,伏详敕命,未该律式。

伏以开元朝与开成,隔越七帝,年代既深,法制多异。

且律有重轻,格无二等。

若将两朝格文允行,复虑重迭差舛。

况法者,天下之大信。

非一人之法,天下人之法也,故谓一成不变之制。

又准格文,后敕合破前格。

若将开元与开成格之行,实难检举。

又有《大和格》五十一卷,《刑法要录》五十卷,《格式律令事类》四十卷、《大中刑法格后敕》六十卷,共一百六十一卷。

久不检举,伏请定其与夺。

奉敕宜令御史台、刑部、大理寺同详定一件格施行者,今众集商量,《开元格》多是条流公事,《开成格》关於刑狱,今且请使《开成格》。

◇陈经国事疏臣闻王者富有兆民,深居九重。

所重患者,百姓凋耗而不知,四海困穷而莫救。

下情不得上达,群臣不敢指言。

今陛下以水潦之灾,军食乏阙,焦劳罪己,迫切疚怀。

避正殿以责躬,访多士而求理。

则何思而不获,何议而不臧。

止在改而行之,足以择其善者。

臣闻古人有言曰:「谷者,人之司命也;地者,谷之所生也;人者,君之所理也。

有其谷则国力备,定其地则人食足,察其人则徭役均。

知此三者,为国之急务也。

」轩黄己前,不可详记。

自尧湮洪水,禹作司空,於时辨九等之田,收什一之税。

其时户口一千三百余万,定垦地约九百二十万顷,最为太平之盛。

及商革夏命,重立田制,每私田十亩,种公田一亩,水旱同之,亦什一之义也。

洎乎周室立井田之法,大约百里之国,提封万井,出车百乘,戎马四百匹,畿内兵车万乘,马四万匹,以田法论之,亦什一之制也。

故当成康之世,比尧舜之朝,户口盖增二十余万。

非他术也,盖三代以前,皆量入以为出,计农以立军。

虽逢水旱之灾,而有凶荒之备。

降及秦汉,重税工商,急关市之征,倍舟车之算。

人户既以减耗,古制犹以兼行。

桉此时户口,尚有千二百余万,垦田亦八百万顷。

至乎三国并兴,两晋之后,则农夫少於军众,战马多於耕牛。

供军须夺於农粮,秣马必侵於牛草。

於是天下户口,只有二百四十余万。

洎隋文之代,两汉比隆。

及炀帝之年,又三分去一。

我唐太宗文皇帝以四夷初定,百姓未丰,延访群臣,各陈所见。

惟魏征独劝文皇力行王道,由是轻徭薄赋,不夺农时。

进贤良,悦忠直。

天下杰价,喜斗直两钱。

自贞观至於开元,将及一千九百万户,五千三百万口,垦田一千四百万顷。

比之尧舜,又极增加。

是知救人瘼者,以重敛为病源。

料兵食者,以惠农为军政。

仲尼云:「百姓足,君孰与不足!」臣之此言,是魏征所以劝文皇也。

伏惟深留宸鉴。

如以六军方阙,不可轻徭,两税之余,犹须重敛,则但不以折纳为事,一切以本色输官。

又不以纽配为名,止以正耗加纳。

犹应感悦,未至流亡。

况今东作是时,羸牛将驾数州之地,千里运粮。

有此差徭,必妨春种。

今秋若无粮草,何以赡军。

臣伏思汉文帝时,欲人务农,乃募人入粟,得拜爵及赎罪。

景帝亦如之。

后汉安帝时,水旱不足,三公奏请富人入粟,得关内侯及公卿以下散官。

本朝干元中,亦曾如此。

今陛下纵不欲入粟授官,愿明降制旨下诸道,合差百姓转仓之处,有能出力运官物到京师,五百石以上,白身授一初任州县官。

有官者依资迁授,欠选者便与放选。

千石以上至万石,不拘文武,明示赏酬。

免令方春,农人流散。

斯亦救民转仓赡军之一术也。

◇请更定朔望入阁奏对疏

每月文明殿入阁,及百官五日一赴中兴殿等事,伏准故事。

每月百官入阁,所司排仪仗,金吾勘契。

入后有待制次对官,各举论本司公事。

左右起居,分记言动,以付史馆,编修帝录。

此本朝经久之制也。

昨陛下初膺大宝,思致治平,遂降纶言,特申圣旨:百官除常朝外,依宰臣每五日一度入内起居。

所贵得预敷陈,俾凝庶绩。

此盖陛下切於百司各言於时政,特令五日一面於天颜。

虽眷眷以丁宁,限朝仪之拘束,序班而入,拜手而回。

纵有公事要言,亦且卷行须出,百司何由举职,两史无以记言。

外则因此废待制次对之官,内则无以分延英众人之别。

以臣愚见,窃有所陈,欲乞陛下每月一日、十五日,两度出御文明殿,排入阁之仪。

诸司依前转对,奏论今司公事。

其百官就食,谓之廊餐。

则中外既有区分,禁庭亦更严察。

如陛下切於群臣所有敷陈,即乞因宰臣五日一度延英之际,班行内有要奏事者,临门状到,便许引入。

此又於旅进旅退,事理不同。

言路既开,别彰圣德。

如或以山陵日近,朔望不坐,即取次日,亦合旧规。

候过陵园,还如法制。

臣叨司邦宪,获典朝仪。

傥遇事而不言,即奉公而何取。

乞宣付中书门下,商量曾获经久者。

◇谢朱梁祖大砚瓦状

蒙恩赐臣前件砚者。

伏以记室濡毫於鼻,刀佩非多。

史臣染翰於螭头,筒形甚小。

尚或文章焕发,言动必书,为号令之词,非典谟之训。

如臣者,坐忧才短,行怯思迟。

自叨金马之近班,常愧玉蟾之旧物。

岂意又颁文器,周及禁林。

制作泓氵亭,规模广滑。

闭宫苔而色古,连沼石以光凝。

敢不致在坐隅,酣茹笔阵。

余波浸润,便同五老之壶。

终日拂磨,岂但一丸之墨。

如承重宝,倍感深恩。

◇不应改国号议

殿下宗室勋贤,立大功於三世。

一朝雨泣赴难,安定宗社。

抚事因心,不失旧物。

若别新统制,则先朝便是路人。

梓宫,何所归往。

不惟殿下感旧君之义,群臣何安。

请以本朝言之,则睿宗、文宗、武宗,皆以兄弟出继。

好位柩前,如储后之仪可也。

◇请准为缟奏即令撰谥册议伏以别制四庙,征汉室以定仪。

崇上尊名,详谥法以取证。

伏睹历代以来,宗庙成制。

继袭无异,沿革或殊。

伏惟陛下应运开祥,体干覆物。

缵绍之德,咸颂圣於鸿图。

孝思之心,乃垂光於帝范。

马缟所奏,礼有桉据。

乞下制令马缟虔依典册,以述尊名。

◇长芦崇福禅寺僧堂上梁文

祖令西来,尺苇尽包於沙界。

圣图南渡,巨楹两创於觉筵。

自迦叶正法眼之单传,有壁观婆罗门之故址。

翩翩只履,去少林未有千年。

翼翼精庐,徙滁口才逾二纪。

圯於兵烬,莽为砾区。

旃檀化聚棘之林,鲸象失栖禅之地。

旋更七稔,未办三椽。

潜庵老师五叶派下中兴,百尺竿头进步。

得皮得髓,面壁正是前身。

利物利人,当机勇施毒手。

非有辽天之作略,岂能扫地以更新。

再续天圣之遗规,喜遇登师之同里。

众缘自合,纷舻筏之川流。

群役并兴,环斧斤之雷动。

要使宗风之峻立,首图云衲之安居。

练吉日以鸠工,峙闳模而复古。

於兹大作炉鞴,皆令直造根源。

展钵铺单,不离日用。

锻佛炼祖,总在堂中。

摩尼峰前,突见飞之在目。

菩提桥畔,会逢立雪之齐腰。

既新高广明旷之基,当知净智妙圆之体。

不立文字,痛著铃槌。

连床上跳出栗棘蓬,柱杖下敲得麒麟子。

味永安之记,常思纽草之高风。

造雪峰之门,必契流香之妙趣。

聊陈六咏,助举双梁。

东,衮衮长江一苇通。

再续千灯融佛日,依然五叶振宗风。

南,十方禅隽总包含。

认得老胡真鼻祖,各寻彗可结同参。

西,飞檐危栋接霓。

重成鹫席挝禅鼓,永洗狼烟罢战鼙。

北,回龙山绕烟林碧。

双手翦除荆棘场,空拳擎出瞿昙宅。

上,参天乔木元无恙。

非台镜照大千机,无绕塔高三百丈。

下,葱岭路连绿野。

室里俱承辞膜方,板头谁觅安心者。

伏愿上梁之后,丛林万指之安栖,兰若千年之不坏。

人人自心见性,个个与佛齐肩。

芦叶飞花,认的的祖师之旨。

淮流成带,祝绵绵宗┙之休。

◇梁启圣匡运同德功臣、淮南镇海镇东等军节度使、淮南浙江东西等道观察处置营田招讨安抚兼盐铁制置发运等使、开府仪同三司尚父守尚书令、扬杭越等州大都督府长史、上柱国吴越王钱公生祠堂碑

维有梁之抚运也,皇灵阐乎区外,大礼升於土中。

元亨利贞,飞龙据在天之位。

聪明神武,流乌当受命之符。

山川出云,河洛开奥。

[B196]魑魍魉,慑夏鼎以奸销;杌穷奇,格舜干而心服。

於是南逾骆越,北暨辰韩,东极沧湄,西临黑水,莫不来庭捧贽,厥角献琛。

译有外邦,贡无虚月。

谷风啸虎,胶庠奏乐职之诗;山感射牛,封禅草礼官之议。

皇帝尚或谦冲至德,兢畏万几。

日昃忘劳,宵分辍寐。

弗矜弗伐,恒以百姓为心。

虽休勿休,能使三时不害。

务敦其实,所宝惟农。

以麟凤龟龙为下科,用黍稷稻梁为上瑞。

君倡臣和,草偃风行。

克勤之心,率励於邦国。

固本之德,浃洽於吏民。

天下翕然,颂声斯起。

越五年夏四月,上坐便殿,顾谓翰林学士守尚书右司郎中知制诰臣李琪曰:「朕有宝臣,国之巨栋。

加地进律,虽图伯舅之功。

严像立祠,尚慊缁黄之愿。

去岁杭、越等州军府将吏、士民耆艾列状,以吴越王钱Α,惠及於物,恩结於人,愿立生祠,式光异政。

今我俞允,显其勋劳。

汝为好辞,以永嘉闻。

」微臣俯伏奉诏,兢兢莫图,惧玷厥庸,弗任其职。

臣伏闻高辛氏得天之道,实举庞鸿。

伊耆氏象日之明,亦询朱虎。

况乎戎衣定国,革路兴邦,非哲后无以建丕图,非伟人无以康大业。

灌坛风雨,佐圣室之宏规。

莘鼎盐梅,集商王之景命。

吴芮起鄱阳之众,窦融兴陇右之师。

并翊天飞,咸开帝绪。

其有连衡接武,并驾齐驱,昭昭然为国元勋,合符英佐者,即今启圣匡运同德功臣、淮南镇海镇东等军节度使、淮南浙江东西等道观察处置营田招讨安抚兼盐铁制置发运等使、开府仪同三司尚父守尚书令、扬杭越等州大都督府长史、上柱国食邑二万户食实封一千七百户吴越王即其人也。

公名Α,字具美。

其先本彭城人也。

缅维英绪,实肇遐源。

或标举精神,擅表仪於晋魏。

或元通梦想,冠雄勇於齐梁。

余烈具存,洪源遂广。

大王父讳沛,累赠尚书左仆射。

王父讳宙,累赠太师。

烈考讳宽,累赠中书令。

并禀粹地灵,腾英岳秀,百禄是荷,为积庆之家。

五世其昌,启莫京之裔,诞兹人杰。

贻厥孙谋,公即中书令之嫡长子也。

幼而通理,有岐嶷之姿。

长而不群,抱清明之德。

雷泉英概,金宿精光。

洪钟非戛击之音,大玉非磨龙之器。

鹰瞵八表,虎视三江。

魏帝目为人雄,晋后谓之王佐。

屹风棱於气表,华岳五千。

豁宇量於胸中,梦八九。

厥初以永嘉东渡,世德继昌。

分京公暨日之枝,袭憬祖涵云之派。

缅惟浙右,邑号临安。

西连天目之岑,东接秦峦之势。

双川喷雪,迳石镜之清光。

万岫参寥,孕官山之王气。

公克膺灵秀,载诞隽贤。

始囊萤於桑荩之阴,终奋剑於沤麻之地。

时属唐朝季末,历数将移。

戎马生郊,蜚鸿满野。

公遂相时而动,悯物兴嗟,为国平凶,与民定乱。

散家财而养士,训父子以为军。

楚卒八千,徒矜组练。

梅钅十万,浪号熊罴。

指挥而立致风,叱咤而坐移山岳。

复值江南搔扰,溪洞兴妖。

邻凶则极目朱眉,巨憝则满郊白帜。

小则倪知新朱实之辈,据险隘以蜂屯。

大则黄巢尚让之徒,掠藩方而虎噬。

公乃旋分骁锐,密运机钤。

抉鼠穴以枭夷,突豺牙而破轸。

自此军威益振,号令愈明。

辅本郡之政经,统八都之纪律。

然而辛勤百战,平定四凶,方澄两浙之波澜,尽扫十州之氛。

积田穰苴之威望,峻郄元帅之雄名。

故能大建勋庸,荣超崇极。

顷岁浙东观察使刘宏者,萑苻害马,齐兖逋。

脱身群盗之中,潜宠察廉之位。

妄以金刀自谶,潜蓄奸谋。

忽萌吞并之心,继犯青疆之地。

先焚渔浦,次劫九乡。

或聚犬众於七州,或恃狐鸣之数万。

公躬临矢石,手运戈矛。

一呼而瓦振长平,屡战而尸填濉水。

连擒昆弟,悉斩魁渠。

或跋寨以全坑,或单衣而夜逸。

中和五年,公统领兵士,远过重山,筑垒进军,攻围日蹙。

逆首望风逃遁,寻於巡管收擒。

公乃手剑旗亭,以谢戎庶。

其次光启三年春,镇海军节度使周宝,以衅生亲戚,旄节播迁。

公愤其黜逐帅臣,志期翦戮。

於是大陈卒乘,迳赴朱方,迎请藩侯,敬事如旧。

而薛朗巢危食尽,遂就活擒。

牲於灵柩之前,以雪幽明之愤。

此际蔡寇孙儒,鲸吞黟歙。

猥磔氵句川。

杨行密窘甚析骸,乞师救命。

公乃三路馈食,两面助兵,克清雾市之妖,逐解晋阳之急。

干宁三年,威胜军节度使董昌,是公匡戴,坐拥节旄,不遵良佐之箴规,遽惑妖人之诡谲。

而又淫刑虐杀,人神不容。

兴羿浞之逆谋,僭罗平之伪号。

公往回百谏,竟拒忠言。

遂奉前朝诏书,委其讨伐。

邻凶行密,见利忘义。

怙乱朋奸,广裔豺狼,攻围城垒。

公仗顺讨逆,奋一当十。

戮枭獍於近郊,破鲸鲵於李。

挫行密而奔仁义,走陶雅而窜田κ。

然后径赴稽山,亲平禹穴。

出军民於汤炭,洒士庶以膏霖。

腾万口之欢声,溢千门之喜气。

前朝乃就加公掌武之秩,锡地之荣。

分四骑之碧油,佩两藩之金印。

周旋二纪,翦落四凶。

始得安吴越之封疆,泰牛女之耕织。

若夫天下有急,王孙遂立於坛场。

日中而趋,司马亟颁於符节。

其间水深则蛟产,林大则蠹生。

提封渐广於支巡,牧守难齐於忠荩。

其有如川李师悦、双溪王坛、新定陈询、询氵水陈章、温江张惠、缙云卢佶、渚高沣及外都叛将徐绾、许再思之辈,或军行末校,或草泽逋民,发迹戎辕,素无显效。

蒿艾岂栋梁之器,犬彘怀噬主之心。

悉被淮甸回邪,潜为诱煽。

负本藩之提挈,辜解缚之深恩。

窃弄干戈,自贻覆饣束。

公山苞朽壤,海纳昏波。

许雍齿以自新,待樊崇以不死。

俟其恶盈贯满,不得己而用兵。

才举偏师,处处摧拉。

皆是公临机独断,决胜万全。

威飚震慑於江涛,勋格抗崇於山阜。

固已书於甲令,列在世家。

处台铉而弥光,受彤而不愧矣。

公宣慈禀性,明粹在躬。

五精妙察於次躔,六旁该於历数。

帝师刘向,悬知白水之符。

国士殷馗,预识黄星之瑞,是以高梧倾凤,大厦占乌。

拱牲币以宗尧,率讴歌而戴舜。

先是上在藩邸,公潜输大义,密奉上交。

溯九万里之灵飙,挺三十年之神契。

岂比河西已定,尚兴游帝之谈。

陔下将平,始拒狂巫之说。

不然,则何得印方似斗、言出如纶。

适拜前恩,仍加后宠。

皇帝践祚之元年夏五月,定封赏之数,报缔构之勋,命右金吾卫大将军安崇隐驰传进封公为吴越王。

秋八月,以克震天威,屡陈戎捷,授公兼淮南节度使。

二年,皇帝肃郊之礼,洒雨露之恩。

奠玉燔柴,所以昭事上帝。

疏爵焘土,於是宏奖诸侯。

以公为守中书令,复命刑部尚书姚洎持节行吴越王册礼。

春三月,以公奉菁茅之贡,远述职方,陈玉帛之仪,恒先宰旅,进公为守太保。

秋八月,以公解长洲之围,复震泽之郡,用匡九合,宜总五兵,拜公为守太尉兼中书令。

五年,以公仪表藩垣,经纬文武,当吕望西征之重,居伊尹百揆之先,召公为守尚书令。

朝廷复以公累朝硕量,开国宏勋,有同心同德之功,著十乱八元之业,威略主列藩盟歃,忠贞为社稷金汤。

昔周文王得渭水之贤,犹尊极品。

我国家倚扶天之柱,宜峻殊恩。

遂册拜公为尚父,仍加井邑实封,以崇异礼。

昔杜元凯之平吴会,止镇一州。

昆阳侯之定淮夷,不阶三事。

未有光昭大典,卓荦鸿恩。

轩相袭於道途,简册交驰於冕弁。

三十二人之画像,旌显非多,五十四县之疏封,回旋尚小。

罗旃设戟,誓岳盟河。

廊庙之邻哉臣哉,勋名之大矣神矣。

公以富强之俗,训骁勇之兵。

戈舰三千,旌门百万。

水犀鲛革,甲光照互父之山。

秋雁鱼丽,阵势骇蚩尤之国。

加以竹头木屑之用,盐田沪渎之饶,有益军须,莫先戎费。

爱人若己,决事如神。

严明有拔薤之功,听察得分缣之理。

除残去弊,守正申威。

画冠不犯於四封,列货羞谈於二价。

遂使江湖之上,棹有歌声。

斗牛之间,狱无冤气。

矧又敬崇穹昊,虔奉缁黄。

百灵输戬谷之祥,万庾洽京坻之稔。

用天分地,务穑劝农。

保慈俭以律身,变舄卤而收利。

穰穰多余,人为万石之家。

无无良田,户有千金之堰。

风谣逸豫,礼让兴行。

君子谓之乐郊,神人称其福地。

岂可使燕山车骑,空铭慕府之勋。

齐国相君,不颂祠堂之美。

微臣仰膺睿旨,俯扣庸音。

敢书无愧之词,用纪不磷之绩。

庶使披文相质,与日月而俱悬。

积德累功,共江山而更远。

是旌民爱,式表君恩。

谨为铭曰:

彼穹初圆,补石而正。

下土未干,决河而定。

我后创业,惟公佐命。

内赞皇极,外绥戎柄。

雄雄伟人,元象降神。

山海其度,麟凤其身。

地开茅土,天授经纶。

迭封异姓,屡委洪钧。

多艺不矜,好谋而惧。

养士分甘,尊贤吐哺。

历数该博,襟灵颖悟。

识辨彤云,先知圣祚。

昔之未遇,始用英才。

凌松渡浙,拂电萦雷。

宏昌瓦解,儒密冰摧。

狼精夜陨,虎幄晨开。

今也元勋,拥旄三镇。

剑骑山积,戈船海振。

册以车辂,赐之番。

烈烈威风,专征仗顺。

惟公之明,间世而生。

片言折狱,半面知名。

吏绝巧诋,人无匿情。

政刑一概,如水之平。

善诱黎,服勤耕稼。

携稚就丰,佩牛归化。

再熟粱稻,八蚕桑柘。

足食足兵,述方而霸。

军民感惠,易世於兹。

哀矜耆艾,抚养嫠。

如母之爱,如父之慈。

告於天子,愿启生祠。

厥祠既崇,邃宇加饰。

彰民之心,表公之德。

上帝锡祉,诸侯取则。

取之伊何,勿扰勿亟。

丝纶有命,琬炎征文。

爰驰上列,式奖鸿勋。

浚义才子,安阳令君。

永标今古,名播万春。



友情链接: 九五查询  古籍史书  老黄历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5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