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唐文 第10部 卷九百十二

  1. 九五查询
  2. 古籍查询
  3. 全唐文
《全唐文》 第10部 卷九百十二 董诰等 纂修

◎无行无行,干封中荆州等界寺沙门。

◇荆南戒坛舍利赞

余等登趾荆岑,搜元秦岭。

承律谟於上德,闻所未闻;禀清范於灵坛,日新日损。

是以皇觉慈训,宏之在人,树高风,幽心祥感。

幸逢嘉会,瘗灵骨於福坛;元纲载维,想德恺之未远。

不胜手舞,景仰神光,敢述元猷,乃为赞曰:

觉智圆明,应物唯灵。

非灭示灭,无生现生。

为人演法,三学开津。

场坛肃穆,戒德氤氲。

金河晦影,鹤树澄神。

能仁散体,多宝全身。

奇光昭折,嘉瑞攸陈。

二端尚在,八斛犹均。

厥后无忧,爰初启信。

近护分光,灵坟是镇。

灵坟现奇,震岭标基。

扶风散彩,淮海腾辉。

粤自荆岫,寻真太一。

希世之风,载扬兹日。

坛模山像,登顿有秩。

镇以遣身,幽诚云毕。

愿言遐旷,克念崇尚。

识镜澄明,心河静浪。

庶劫名之方消,觌神珠於妙相。

◎道世

道世,字元恽,避太宗偏讳以字行。

俗姓韩氏,其先伊阙人。

祖代因官为京兆人。

年十二,出家青龙寺。

显庆中诏住慈恩寺。

复诏总持西明寺。

编《法苑珠林》,至总章元年毕功。

◇辨道经真伪表

窃闻白马东游,三藏创兹而起;青牛西逝,二篇自此而兴。

或阐元元以化民,或明空空而救物。

检之图牒,指掌可知。

所以发唱显宗,终乎此世。

释教翻译,时代炳然,文史备彰。

黎民不惑。

至如道家元籍,斯则不然。

唯老子二篇,李聃亲阐。

自余经制,皆杂凡情。

何者?前汉王褒造《洞元经》,后汉张陵造《灵宝经》及章醮等二十四卷,吴葛孝先造《上清经》,晋世王浮造《化胡经》。

又鲍靖造《三皇经》,齐朝陈显明造《六十四真步虚经》,梁陶宏景造《太清经》及《众醮仪》十卷,周武、张宾之、焦子顺、马翼、李运挑揽佛经一千余卷,隋辅惠祥改《涅经》为书《长安经》。

《笑道论》曰:道家妄注诸子三百五十卷为道经。

又按汉明帝时,褚善信等总将道经诸子书等三十七部七百四十四卷。

晋葛洪《神仙传》云:老教所有度世消灾之法,凡九百三十卷,符书等七十卷。

宋太始七年,陆修静答明帝云:「道家经书并药方符图等一千二百二十八卷」,云一千九十卷已行於世,一百三十八卷犹在天宫。

又检元都目录,妄取《艺文志》书名,矫注八百八十四卷为道经。

今《元都经》目云,依中陆氏所上之目,乃有六千三百六十三卷。

云二千四十卷见有其本,四千三百二十三卷并未见。

据此前数目有无不同,虚妄明矣!增加卷目,添足篇章,依傍佛经,改头换尾,或言名山唱出,或云仙洞飞来。

何乃黄领独知,英贤不睹?书史无闻,典籍不记?请问道士后世之经,为是老子别陈?为是天尊更说?纵其说也,应有时方。

师资说处,代年邦月,复是如何?如其有据,容可流行。

若也妄言,理须焚翦。

伏愿当今明朝云云。

◇诸经要集序原夫法身一相,瞻仰异容,正教无偏,说听殊旨。

故师有等两之况,弟子有异闻之说,良以随机授与,逐器浅深。

至如十二分教之大纲,八万法门之广网,龙宫西蓄,未尽怒林之知;象驾东驰,岂穷手叶之诲?是以不游大海,未睹沃日之奇;不仰泰山,靡觌干霄之状!得骊龙之珍,乃验鱼目之非宝;听黄钟之节,方知击缶之为细。

故知释典幽宗,圣凡所尚,实人天之秘宝,越儒墨之希声。

威振大千,光超巨亿,益覃沙界,功逾尘劫。

宏济之术,其大矣哉!但时缘未会,感通有殊。

暨晨林变彩,宵梦启征,创开白马之基,渐被赤乌之岁。

圣迹遐感,年逾六百,道俗蒙益,等同一子,慨正像侵移,沿流末代,凡情ウ短,器识昏迷,日有浇ㄤ,教沈道丧。

所以彝章讹替,教迹沦胥,文句浩汗,卒难寻览。

故於显庆年中,读一切经,随情逐要,人堪行者,善恶业报,条出一千,述篇三十,勒成两帙,冀道俗流行,传灯有据。

敬寻释典深奥,非浅识之所知;出俗幽微,岂滞惑而能辩。

良由海大舟轻,山高尘眇,操刀易割,制锦难成。

不揆庸识,妄谈秘典,辄树题目,更增愧恧矣!

◎洪满

洪满,咸亨中潞州法兴寺沙门。

◇大唐故赠司徒荆州大都督兖安二州都督郑绛潞三州刺史上柱国郑惠王石记

王讳某,字某,陇西狄道人也。

曾祖太祖景皇帝。

祖元皇帝。

父高祖太武皇帝。

王即太武皇帝之第十三子。

往任潞州日,於此山奉为先圣敬造石舍利塔壹所,下并有敕赐舍利骨叁漆粒,造藏经三千卷。

观夫大造远契,洪猷永贞,庶绩咸熙,彝伦式叙。

莫不分茅土,建诸侯,延帝子於维藩,降天孙於伯牧者矣。

伏惟大王通源圣泽,宠位皇华,松姿孤坚,玉气柔润。

镇静方岳,声政洽闻,都督荆安,惟德是顺,出守绛潞,非贤勿居。

即何暮海沂之谣,不足俦其匹也。

而乃洗心觉路,虔诚妙门。

慈林山中,雕砻宝塔;智乘寺所,装饰真容。

藻绘具周,庆赞将毕,洪满亲承教旨,躬奉纶言。

以拙补勤,猥当检校,恐河海倾竭,陵谷变移,谨件先皇子孙,勒诸贞石。

◎怀素

怀素,俗姓范氏,其先南阳人。

父强为左武卫长史,遂为京兆人。

贞观十九年从元奘出家,居宏济寺。

上元三年,诏住西太原寺。

寻归西京。

卒年七十四。

◇四分僧羯磨序

原夫鹿苑龙城,启尸罗之妙躅;象岩鹫岭,开解脱之元宗。

於是三千大千,受清凉而出火宅;天上天下,乘戒筏而越迷津。

内众於是敷荣,外徒由斯安乐。

其后韬真细ふ,多闻折轴之忧;扌正微言,罕见浮囊之固。

即有饮光秀出,维绝纽而虚求;波离聿兴,振ㄨ网而幽赞。

慧炬於焉重朗,戒海由是再清。

其律教也宏深,固难得而遍举。

此羯磨者,则绍隆之正术,匡护之宏规。

宗绪归於五篇,滥觞起於四分,实菩提之机要,诚涅之津涉者也。

素以锐思弱龄,留情斯旨。

眇观至教,式考义途,亟历炎凉,庶无大过误耳。

然自古诸德,取解不同,各述异端,总有五本。

一本一卷,曹魏铠律师於《许都集》。

一本一卷,曹魏昙谛於《雒阳集》。

一本一卷,元魏光律师於《邺下集》。

一本两卷,隋愿律师於并州撰。

一本一卷,唐宣律师於京兆撰。

素於诸家撰集,莫不研寻,校理求文,抑多乖舛。

遂以不敏,辄述幽深,分为三卷,勒成一部,庶无增减,以时机。

取成文,非敢穿凿。

唯愿戒珠增照,叶日月而齐明;系草传芳,与天地而同朽。

后之览者,知斯志焉。

◇四分比邱戒本序夫戒者,是定慧之宏基,圣贤之妙趾,穷八正之道,尽七觉之源。

然既树五制之良规,传须获实;扬六和之清训,觉者知诠。

窃寻流行,总有四本,据其理虽复同,会其文则有异。

致使宏扬失於宗叙,修奉乖於行仪,亏鹿野之微言,紊龙城之要旨。

故今详检律本,参验戒心,依於正文,录之如左。

庶使顺菩提之妙道,成实相之嘉谋,作六趣之舟航,为三乘之轨躅者也。

◇食鱼帖

老僧在长沙食鱼,及来长安城中多食肉,又为常流所笑,深为不便。

故久病,不能多书,实愧予报。

诸公兴善之会,当得扶羸也。

即日怀素藏真白。

◎法才法才,仪凤中法性寺沙门。

◇光孝寺瘗塔记佛祖兴世,信非偶然。

昔宋朝求那跋佗三藏建兹戒坛,豫谶曰:「后当有肉身菩萨受戒於此。

」梁天监元年,又有梵僧智药三藏航海而至,自西竺持来菩提树一株,植於戒坛前。

立碑云:「吾过后一百六十年,当有肉身菩萨来此树下,开演上乘,度无量众,真儒佛心印之法王也。

」今能禅师正月八日抵此,因论风幡语,而与宗法师说无上道。

宗踊跃忻庆,昔所未闻。

遂诘得法端由,於十五日,普会四众,为师祝。

二月八日,集诸名德,受具足戒。

既而於菩提树下,开单传宗旨,一如昔谶。

法才遂募众缘,建兹浮屠,瘗禅师。

一旦落成,八面严洁,腾空七层,端如涌出。

伟欤禅师!法力之厚,弹指即遂,万古嘉猷,巍然不磨。

聊叙梗概,以纪岁月云。

仪凤元年岁次丙子吾佛生日,法性寺住持法才谨识。

◎复礼

复礼,俗姓皇甫氏,出家住兴善寺。

永隆二年,诏问释典稽疑十条。

复礼撰《十门辨惑论》三卷上进。

◇十门辨惑论序

权文学声冠应行,地参园绮,缙绅嘉其令望,缁素挹其芳猷。

而顷著十疑,干我二谛。

公孙生之聪辩,自昔难酬;舍利子之雄才,嗟今莫拟。

岂当仁而抗议,试言志以成文,必也正名乎?称之曰「十门辩惑」。

虽诗云劝诫,蔽之可几乎一言,而法唯秘密,述之敢忘乎三转?遂取类观象,载盈卷轴,烦而无当,有愧知音者焉。

◎圆测圆测,永隆末京师西明寺沙门。

◇造塔功德经序

夫塔者梵之称,译者谓之坟,或方或圆,厥制多绪,乍琢乍璞,文质异宜。

并以封树遗灵,扃铃法藏,冀表河沙之德,庶酬尘劫之劳。

岂伊弓剑衣冠,言申永慕,禹陵孔壁,用显缄藏而已哉!将有量等大千,覆三界而高梵世;取均庵果,偶枣叶而譬针锋。

洪纤两途,福应无二;大小千计,净心终一。

何只黄金白玉,架迥争晖;火齐水精,浮空竞彩。

夕震祥飙之响。

入镂铎以流清;晨霏仙露之甘,上雕盘以凝泫。

至乃位隆三果,勋重四禅。

高升有顶之宫,行届无灾之地,斯教之宏旨也。

此经以永隆元年冬十一月十五日,请天竺法师地婆诃罗与西明寺沙门圆测等五人,於宏福道场奉诏宣译,至其年十二月八日终其文义,庶斯法宝,周给大千。

俾彼慧灯,照融三界云尔。

◎灵廓

灵廓,永昌时沙门。

◇唐宣州刺史陶府君德政碑

"碑前阙两行半计一百十六字"高躅者惟"阙一字"明明"阙五十六字"周"阙六字"尚"阙一字"辅"阙二字"茂"阙七字"擒祥金车"阙四字"祖"阙三字-"任"阙七字"垂仁位居"阙三十二字"州刺史"阙一字"陵郡开国公食邑七百户。

祖讳昱,梁衡山郡太守。

"阙十九字"上仪同三司,"阙三字"三州刺史,"阙二十三字"湛叔度之"阙一字"陂"阙一字"千里抟风九万"阙二字"珠之"阙一字"器宏略"阙十九字"崇班"阙二字"仁"阙一字"方膺厚秩"阙三字"武异代同荣。

父讳瓒。

梁著作随西"阙一字"司功"阙三字"朝"阙一字"州清池县令介州司马上柱国丹阳县开国公。

月宇干峙"阙六字"山"阙十三字"两仪之"阙一字"气黄中玉润,应九德之淳和。

林林服武库之锋,灼灼"阙一字"翰林之"阙一字"曩者伏"阙一字"宏赡方"阙一字"著作之荣"阙三字"高言从展骥之职。

而芳徽懿范,"阙十字"通"阙四字"州刺史安西都护上柱国燕容县开国公,局度端凝,能强济,量包江海,气蕴风。

孕彼人英,"阙一字"兹天爵。

委质从政,践丹地而光缉帝猷;露冕颁条,辟彤帷而宏"阙五字"辟房之故事,则"阙一字"冠当时。

嗣伯举之高踪,荣超望表,冯野王之兄弟。

璧合珠联,潘安仁之"阙一字"德;花明锦缋,岂与夫八龙胜蔼。

照灼前书,两凤飞英,锵洋后叶而已。

公积庆蓝田,耿长虹之"阙二字"分枝"阙一字"菀,挺"阙一字"日之"阙六字"天姿韶亮,俨乎风骨。

"阙一字"川三箧,洞晓神机,洛阳万卷,暗符灵府。

言泉泻态,接翰海以疏澜;"阙一字"圃含葩,拥词条而振缛。

玉帐金坛之妙,回鸾返鹊之奇,绿沈明月之"阙五字"之刃"阙二字"怀抱,囊括古今,"阙一字"万善於心台,问群言於玉吻。

晋司空之博物,才敷辩剑之言;鲁司寇之多闻,犹述对日之说。

含章"阙二字"岂曰同年,既而渐陆迁莺。

即抚翔鸩之化,登"阙七字"之"阙一字"至总章元年,特授使持节廓州诸军事守廓州刺史,散官如故。

总章二年授使持节渭州诸军事渭州刺史,散官如故。

至咸亨元年"阙一字"使持节都督十五州诸军事守池州刺史,"阙十一字"演雅克劭,干略兼优,历职"阙二字"才挺仁明之誉;摄官方镇,载彰抚驭之材。

即试为真,允光朝命。

六年转授,"阙二字"都督七州诸军事守都州刺史,散官如故。

诏云:体质"阙十字"克播威"阙九字"其年转授使持节许州诸军事守许州刺史,散官如故。

至咸亨五年授中散大夫使持节都督四州诸军事守秦州都督。

诏云:器识沈敏,理怀开"阙十四字"孤"阙七字"崇朝"阙二字"秩奥藩至上元二年,授使持节始州诸军事守始州刺史,散官如故。

既而绶结"阙五字"花之院;印回龟纽,光浮莲叶之津。

"阙一字"仁则"阙二字"春风"阙一字"教则"阙七字"寄"阙四字"至仪凤四年,授中大夫使持节都督四州诸军事守梁州刺史,散官如故。

至调露元年授使持节恒州诸军事守恒州刺史,散官如故。

诏云:"阙一字"质端"阙二字"用强"阙十七字"审官求材,实资佥议。

至宏道元年,转授使持节宣州诸军事守宣州刺史,"阙四字"如故。

公"阙二字"驰传,应八命以遐临;建节飞骖,综七"阙一字"而"阙二十二字"私书"阙二字"每杏花春缛,勤黛耜於龙鳞;皆蟀秋吟,整纹於锦室。

鲤庭闻训,"阙五字"之"阙一字"圜土"阙二字"怪气息长"阙一字"之坂,三辰既朗,笑祖逖之"阙二十七字"左雄之廉俭,六条备举,化轶两岐,百城仰德。

恩隆五,仓廪"阙一字"实"阙三字"行四"阙三字"父之欢。

千里浃神明之训,家殷俗阜"阙三十字",千群"阙一字"马"阙三字"之阵"阙一字"沙万计霜戈腾照日之锋。

自谓"阙二字"九"阙七字"两柄雄据一方。

品汇嗷然,侧足无地。

公以"阙五字"奉诏"阙六字"风"阙一字"草"阙六字"振羽字遥飞低"阙一字"回涂指日,"阙一字"届遂乃躬率子弟,架御黎,示以祸福之门,"阙一字"以短长之"阙一字"温"阙一字"一洒,人思挟纩之恩;美喻才г,士积投醪之"阙一字"断"阙一字"飞灰之"阙九字"之"阙三字"四马。

公乃运不测之深智,纵无穹之远图,或左犄而扼其喉,或右粗以燃其腹。

提戈擐甲,接"阙三字"一鼓腾威,九婴俄戮,斯实天波广运庙略"阙二十二字"之绩既覃饮至之歌方永。

若乃忠为令德,孝实天经。

非忠无以奉帝图,非孝何以通幽显?岂与王"阙一字"泪柏,宏演纳肝,总而为言,公实"阙一字"矣!况"阙十二字"规挹清澜而结恋。

双桐蔺景,曳履之响由存;五柳低阴,纳驷之声尚在。

而怀章旧邸,遽践通德之门,"阙二字"旋乡,还履贵游之路。

往者相如入蜀,珂喧濯锦之津;买臣"阙二字"磬骇藏符之"阙二字"若蓬山羽客,振手长辞,桂阳仙鹤,留歌永逝。

至垂拱四年转授使持节相州诸军事相州刺史,勋封如故。

诏云:襟情敏裕,器局恬和。

早分符瑞之职,历授方隅之任。

其年十月"阙三字"州刺史加兼"阙五字"封"阙二字"县开国侯。

诏云:志识沈敏,格器端和。

早荣禄,频参重寄。

论功比德,何其谬欤?有野迳樵夫,江皋逸客,"阙三字"子服冕王孙,相与抗声。

各扬言曰:「夫立功"阙四字"寄於"阙九字"播"阙二字"乎"阙一字"素岂使归俨盖,攀辕无可逮之悲。

去腾漪,挽轴有伤心之痛,道士陶"阙一字"僧道元、僧昙绍、僧惠"阙一字"僧宏"阙一字"僧智矩、僧元济、僧惠、周元允、陶绍真。

陆"阙十九字"及州县吏人等六万余户,惜棠阴之易远,徒留勿翦之诗。

"阙一字"日御"阙一字"难羁,空切销魂之赋。

若不"阙一字"兹绀"阙一字"无以绚彼清猷,庶使寰海扬尘,而德声无绝。

铭曰:

"阙三字"胄伊祁命族,派演琼"阙一字"枝分若木。

迹膺星象,灵ゼ岳渎,左貂右蝉,丹轮朱毂。

"其一"龙生渥水,玉产蓝田,诞兹人杰,孕此英贤。

匡周翼汉,裂壤开廛,蛇蟠结组,龟纽乘莲。

"其二"

天纵挺生,黄中通理,"阙二字"九棘,功"阙一字"四履。

珥笔龙扃,含香帝,基仁践孝,渊氵亭峦峙。

"其三"

艺殚元圃,学富蓬台。

花笺"阙五字"开碧鸡雄辩,雕虬逸才;吞应纳谢,含邹孕枚。

"其四"

建节班条,褰问俗,恩归五,"阙一字"存"阙四字"如"阙一字"捐"阙一字"似粟青梧凤丹,黄沙草绿。

"其五"

爱洽嫠,信г童马,怀忠据德,矜孤恤寡。

蝗移兽去,锦开鸩下,ず麦分岐,吟蝉被野。

"其六"驰骖故里,怀章旧馆,喧卢静夜,鸣鸡警旦。

荣庆两归,簪绂双"阙八字"岸。

"其七"

来暮凄歌,去思缠想。

勋铭鼐鼎,恩留苇杖。

日新月故,风归往。

俾令范与嘉声,永镂於穷壤."其八"

◎志静

志静,永昌中定觉寺沙门。

◇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序《佛顶尊胜陀罗尼经》者,婆罗门僧佛陀波利。

仪凤元年,从西国来至此土,到五台山次,遂五体投地,向山顶礼曰:「如来灭后,众圣潜灵,唯有大士文殊师利,於此山中,汲引苍生,教诸菩萨。

波利所恨,生逢八难,不睹圣容,远涉流沙,故来敬谒。

伏乞大慈大悲普覆,令见尊仪。

」言已,悲泣雨泪,向山顶礼。

礼已举头,忽见一老人,从山中出来,遂作婆罗门语谓僧曰:「法师情存慕道,追访圣踪,不惮劬劳,远寻遗迹。

然汉地众生,多造罪业,出家之辈,亦多犯戒律,唯有《佛顶尊胜陀罗尼经》,能灭除恶业。

未知法师颇将此经来不?」僧曰:「贫道直来礼谒,不将经来。

」老人曰:「既不将经,空来何益?纵见文殊,亦何必识?师可却向西国,取此经来,流传汉土,即是遍奉众圣,广利群生,拯济幽明,报诸佛恩也。

师取经来至此,弟子当示师文殊师利菩萨所在。

僧闻此语,不胜喜跃,遂裁抑悲泪,至心敬礼。

举头之顷,忽不见老人,其僧惊愕,倍更虔心,系念倾诚,回还西国,取《佛顶尊胜陀罗尼经》,至永淳二年,回至西京,具以上事闻奏大帝。

大帝遂将其本入内,请日照三藏法师及敕司宾寺典客令杜行ダ等共译此经,敕施僧绢三十匹,其经本禁在内不出。

其僧悲泣奏曰:「贫道捐躯委命,远取经来,情望普济群生,救拔苦难,不以财宝为念,不以名利关怀。

请还经本流行,庶望含灵同益。

」帝遂留翻得之经,还僧梵本。

其僧得梵本,将向西明寺,访得解善梵语汉僧顺贞,奏共翻译,帝随其请。

僧遂对诸大德,共顺贞翻译。

译讫,僧将梵本向五台山入山,於今不出。

今前后翻两本,并流行於世。

小小语有不同者,幸勿怪焉。

至垂拱三年,定觉寺主僧志静,因停在神都魏国东寺,亲见日照三藏法师,问其逗留,一如上说。

志静遂就三藏法师谘受神咒。

法师於是口宣梵旨,经二七日,句句委授具足,梵音一无差失。

仍更取旧翻梵本勘校,所有脱错,悉皆改定。

其咒初注云:最后别翻者是也。

其咒句稍异於杜令所翻者。

其新咒改定不错,并注其音讫,后有学者,幸详此焉。

至永昌元年八月,於大敬爱寺见西明寺上座澄法法师,问其逗留,亦如前说。

其翻经僧顺贞,见在西明寺。

此经救拔幽显,最不可思议。

恐学者不知,故具录委曲,以传未悟。



友情链接: 九五查询  古籍史书  老黄历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5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