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唐文 第10部 卷九百十

  1. 九五查询
  2. 古籍查询
  3. 全唐文
《全唐文》 第10部 卷九百十 董诰等 纂修

◎道宣"二"◇四分律删补随机羯磨疏序观夫圣人之利见也,妙以清澄界系亡我倾倒以为言焉。

故张三学之教源,显八正之道业;扬四部之清训,树五众之良规。

莫不横厉重关,高翔极有者矣!然则学虽多位,诚戒居先。

岂不以众善宏基,依因之所本也?自古详教,咸分两途:化教则通被道俗,专开信解之门;行教则局据出家,惟明修奉之务。

三轮则摄於忆念,四藏则统在毗尼,义约则行教所收,从文则归承法聚。

止作两善,名实昧於即机;受随二戒,愿行标於时众。

所以前修后进,成诵维持,代渐浮讹,不无沿滥。

自法流东夏,开务实繁,戒本羯磨,净分异辙,良由受体止持,摄修之极,无越戒本,据行作持。

量处之要,其惟羯磨。

戒本序致,如别所陈。

羯磨众氏,义须详显。

或单翻出"即古本曹魏所翻者",或依律文"即令一家依本直诵",或准义用"即光师所述首云三藏者",或引缘据"即愿师后述广子注者"。

雠校诸本,成务纷纶。

增减繁略,互见得失。

单翻则失於文旨,包举难寻;依本则得在执据,前后易惑。

准义理虽无爽,藏迹可嫌;缘据似是具周,止存别见。

并随事寻诵,臧否冥然,惟可卷收,信如龟鉴。

又依本缀疏,广引游辞,附文摘义,逢其器。

逮於近世,继有作者,盛解律文,空张辞费;至於行事,未见其归,抚务怀仁,实增劳想。

今不揆庸昧,试纂圣言,削彼繁芜,增其遗漏,具依正量,傍出行用,各显部类,仍随义举。

指瑕则知过宜改,摘理则思择有踪,时务则广树厥仪,同废则略题名相。

本虽行世,於理未陈,故复相从,勒开文义。

余老矣!恐徒移日晷,妄损正功,耽滞无益之辞,以送有涯之命,诚不可也。

大集法行之言,律颁常一之教,此而不审,余竟何言?所题「昙无德」者,中梵本音,唐言译之,名为「法镜」。

部谓党类之别名,运起正法之初位,四分即说之断章,言律乃行所诠教。

对彼繁略,故题删补,对彼潜务,故曰随机。

羯磨天音,人翻为业,凡百所被,莫不成济。

且开大略,广要如后。

◇四分律含注戒本疏序

四分戒本者,斯乃通万行之关键,实三乘之阶辙者也。

昔梦ふ告征,机分利钝之本;喻金显道,教无离合之宗。

然则二部五部,随务或张;五百十八,任缘时举。

同孚声教,并会真空,导达化源,通明理性。

故能乘津五众,覆焘群萌,开务摄持,允符元旨。

至如四分肇兴,祖习绵远,正法初百,便列其宗。

斯人博考三机,殷鉴两典,包括权实,统收名理,集结兹藏,通被时实。

故使韦编成规,钦承无绝。

自诸部远流,咸开衢术,独斯一宗,未坏支派,良由师禀有踪,知时不坠故也。

蕴结西土,千有余年,译传东夏,将四百载,诸有传授,同异非无。

元魏季历,慧光律师随义约文,重出一本,首题「归敬」者是也。

此与姚秦觉明所出,颇得相符。

高齐末祀,法愿律师诵律计文,又出一本,略於归敬,首题「戒德」者是也。

斯则三本行世,宏魏者多。

见心纷扰,於今未静。

考诸集,盖不足陈,经远大观,义无雠抗。

余以暇日,遍览群篇,互击波澜,仅分其异,至於行事,盛结迟疑。

岂非单写本文,通略正解,致令后锐,罔冒愈深?所以敢依律部,具集正经,仍随本律,即为注述。

卷成流广,随务可归,至於义理,未遑修葺。

今有二三游学,共结山门,每以戒为入道之清途,出有之明略。

讲通既寡,悟入何从?大律广而难求,斯经约而易授。

故不获已,试复叙之。

博要机,已绝唱於前达;舒演义类,敢程器於将今。

且酬来贶,隐括详后。

◇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序夫戒德难思,冠超众象,为五乘之轨导,实三宝之舟航。

依教建修,定慧之功莫等,住持佛法,群籍於兹息唱。

自大师在世,偏宏斯典,爰及四依,遗风无替。

逮於像季,时转浇讹,争锋唇舌之间,鼓论不形之事。

所以震岭传教,九代闻之。

拔萃出类,智术而已。

欲明扬显行仪,匡摄像教,垂彝范,训末学,纽既绝之元纲,树已颠之大表者,可得详而评之,岂非凭虚易以形声,轨事难为露洁者矣!然则前修於律藏,指事披文而用之,则在文信於实录。

而寄缘良有繁滥,加以学非精博,臆说尤多。

取类寡於讨论,生常异计斯集,致令辨析衅戾,轻重倍分,众网维持,同异区别。

自非统教意之废兴,考诸说之虚实者,孰能辟重疑,遣通累,括部执,诠行相者与?常恨前代诸师,所流遗记,止论文疏废立,问答要抄,至於显行世事,方轨来蒙者,百无一本,时有锐怀行事,而文在义或,复多列游辞,而逗机未足。

或单题羯磨,成相莫宣,依文用之,不辨前事。

并言章碎乱,未可披检,所以寻求者非积学不知,领会者非精炼莫悉。

余因听采之暇,顾盼群篇,通非属意,俱怀优劣。

斐然作命,直笔具舒,包异部诚文,括众经随说,及西土贤圣所遗,此方先德文纪。

搜同异,并皆穷。

长见必录,以辅博知;滥述必翦,用成通意。

或系文以显事用,或略指以类相从,或文断而以义连,或征辞而假来问。

如是始终交映,隐显互出,并见行羯磨,诸务是非,导俗正仪,出家杂法,并皆揽为此宗之一见,用济新学之费功焉。

然同我则击其大节,异说则斥其文繁。

文繁谁所乐之?良由事不获已。

何者?若略减取其梗概,用事恒有不足,必横评不急之言,於钞便成所讳。

今图度取中,务兼省约,救急备卒,勒成三卷。

若思不赡於时事,固有阙於行诠,则略标旨趣,以广於后。

然一部之文,义张三位:上卷则摄於众务,成用有仪;中卷则遵於戒体,持犯立忏;下卷则随机要行,事而起。

并如文具委,想无紊乱。

但境事实繁,良难科拟,今取物类相从者,以标名首。

至於统其大纲,恐条流未委,更以十门例括,方镜晓远诠。

◇删定四分僧戒本序

自戒本之行东夏也,曹魏中世,法护创传,羯磨乃明,戒本盖阙。

姚秦关辅,方译广文,觉明法师,首开律部。

因出戒本,附译传写。

高齐御历,盛昌佛日,三方释侣,二百余万,法上大统,总而维之。

沙门慧光,当时僧望,班联上统,摄御是图。

以夫振纽提纲,修整烦惑,非戒不立,非戒不宏。

更以义求,纂辑遗逸,重出一本,广流千世,则其本首题归敬者是也。

隋运并部,沙门法愿,鄙光所出,宗理爽文。

后学凭附,卒难通究。

乃准的律部,连写戒心,通被汾晋,最所倾重,则其本首题戒德者是也。

参互三本,雠校同异。

通会皆附正经,摘理义无不可。

是以先达晚秀,奉而莫遗,意在忘筌,岂惟文绮。

世有惰学浮侈之徒,博观未周,随言计执,同我则审难为易,异听则达是言非,比周成俗,卒未惩晓。

尝以余景,试为通之,如光所诠,我今说戒,愿之所出,我说木叉。

及披律解,木叉是也。

愿出初戒,则云不还,光所传词,便言不舍。

检律诚释,违愿附光;取意统文,莫非还净。

如斯举例,其相可知。

若夫戒德戒宗,诚明定慧,销烦静务,超世超生,初涉门津,会归舟济。

非文不启,非义不通,妙识两缘,双祛二执,荡焉无累,纷诤何从?今余所述,还宗旧辙,芟略繁芜,修补乖竞,词理无昧,投说有踪。

庶几言行并传,愚智通解,悠悠来裔,未达斯归,略为题引,序之云尔。

◇离垢慧菩萨所问礼佛法经序

惟夫慢幢难偃,三界由此轮回;爱水未清,四惑因兹流湎。

自非独拔开士,出有至人,何能裂爱网而辟重关,质深疑而启昏趣?有离垢慧菩萨者,道高初住,德跨八恒,假时俗之津途,发深识之嘉问。

如来以无缘之胜辩,赴有待之幽情,断五趣之盖缠,藉五轮之礼念。

所以五通五眼,自此增修;五位五生,承斯圆满。

蕴结中夏,千六百年。

颓运有踪,载闻东壤。

洎龙朔二年,有天竺三藏,厥号「那提」,统括六异之宗,穷微四围之典。

九部八藏,词无昧於自他;十谛一乘,义有乖於空色。

并详略名理,妙达宏致。

来仪帝里,频谒天庭,降厚礼於慈恩,将归飞於海表。

以此经群圣之发轸,凡众之初心,乃出流布,传於道路。

俗遂依缮写,所在通之。

恐未悉其由来,故因叙其缘致云尔。

◇教诫新学比邱行护律仪序

观夫创入道门,未即闲其妙行,要遵承以法训,方晓其律议,事若阙於师承,持护冥然无准。

故知不有教诫,行相谁宣?不有学人,轨模奚设?然释迦行化,法本西天,自金口收光,言流东域,化教含其渐顿,洒定水於三千,制教轻重斯分,熏戒香於百亿。

律制五年依止,意在调伏六根,有智听许离师,无智犹须尽寿。

屡有初心在道,触事未谙,曾不寻其教章,於法每缠疑网。

或非制而制,是制便违;或云「我是大乘之人,不行小乘之法」,如斯者众,非一二三。

此则内乖菩萨之心,外阙声闻之行。

四仪既无法润,名枯槁,众生若此等流,古今不绝。

自非持法达士,孰能鉴之者哉?

时有学人,运情疏躁,求行者少,求解者多,於制仪门,极为浮漫。

夫以不修禅删三昧,长乖真智之心,不习诸善律仪,难以成其胜行。

是以古今大德,实为世者良田,净业成於道仪,清白圆於戒品。

气高星汉,威肃风;德重邱山,名流江海。

昂昂耸杰,秀学千寻;浩浩深慈,恩波万顷。

怀师子之德,现象王之威,人天赞承,龙神钦伏,实谓苍生有感,世不空然。

所以德焰联辉,传光靡绝,雅行坚操,真僧宝焉。

余乃愧省下流,实怀惭於上德,准教纂斯清训,以将呈诲。

未闻夫戒律之宗,理有任持之志,遂使内自增其心善,外令仪轨可观。

诸行条件,录之於后,用光新学,并题叙云。

◇集神州塔寺三宝感通录序

夫三宝利见,其来久矣,但以信毁相竞,故有感应之缘。

自汉洎唐,年余六百,灵相,群录可寻,而神化无方,待机而扣。

光瑞出没,开信於一时;景像垂容,陈迹於万代。

或见於既往,或显於将来,昭彰於道俗,生信於迷悟。

故撮举其要,三卷成一部云。

◇宾主序夫损己利他者,盖是僧家之义也;害物安身者,非为释子之理也。

有赏善罚恶之能,断是非不平之事,若道先人后己,契诸佛之慈心,如或尔死我活,乖六合之妙行。

为主者倘存仁义,感十方衲子之臻,若乃私受人情,招千里恶名之远播。

为宾者怀恭执礼,有义而到处安身;苟取狂图,无义而随方惹怨。

今者幸生中国,得赖空门,脱万丈之火坑,抛千里之羁网,如囚出狱,似鸟开笼。

履布金积善之场,住七宝无殃之地,天龙恭敬,神鬼钦崇,非桑蚕而著好衣,不耕田而飧美馔。

何须结怨饕利,非理图财,求蜗角之虚名,闭人天之坦路,取龟毛之小利,穿地狱之深坑,积恨结於今生,受波吒於后世!纵使满堂金玉,牵缠自己愚身;直饶罗绮盈箱,斗乱子孙业重。

少求俭用,免逼迫於心田;知足除贪,播馨香於意地。

或住梵刹,或挂堂,莫论他非,但省己过。

若有才高之"阙一字"把三藏以研穷;志浅之流,览五乘而课诵。

切莫口行慈善,肚裹刀枪,面带笑容,心藏剑戟,贫者不恤,老者不怜,忘慈亲鞠养之深恩,乖师长提携之厚德。

如斯用意,退十方檀越之信心;执假迷真,惹四海英贤之讥诮。

是以丁宁劝谕,仔细精专。

闻之者破我慢之高山,览之者塞昏迷之巨海,皆希禀信,普愿回心,只宜来世胜今生,莫遣今生胜来世。

奉劝大众,疾须觉知,大限临头,悔之莫及。

◇关中创立戒坛图经序

余以暗昧,少参学府,优柔教义,谘质贤明,问道绝於儒文,钦德承於道立。

故居无常师,追千里如咫尺,惟法是务,跨关河如一苇。

周流晋魏,披阅累於初闻;顾步江淮,缘构彰於道听。

遂以立年,方寻铅墨,律仪博要,行事谋猷,图传显於时心,钞疏开於有识。

或注或解,引用寄於前经;时抑时扬,专门在於成务。

备通节目,流渐可知。

至於戒本坛场,曾未陈广,虽因事叙,终非错言。

今年出从心,旦夕蒲柳,一寻此路,若坠诸隍,力疾书之,遗滞非咎。

乃以干封二年,於京郊之南,创宏斯法,原夫戒坛之兴,所以立於戒也。

戒为众圣之行本,又是三法之命根,皇觉由此以兴慈,凡惑假斯而致灭。

故文云:「如何得知佛法久住?」若中国十人,边方五人,如法受戒,是名正法久住。

是知比邱仪体,非戒不存,道必人宏,非戒不立。

戒由作业而克,业必藉处而生。

处曰戒坛,登降则心因发越;地称胜善,唱结则事用殷勤。

岂不以非常之仪,能动非常之致?然则详其广也,谈论可以处成。

寻其要也,行事难为准的。

是以诸律文云:「方相莫委於分齐,唱令有昧於前缘,众集不晓於别同,通和懵分於成败。

」并曰非界,咸乖圣则,虽受不获,以无界故。

是知空地架屋,徒费成功,无坛结界,胜心难发。

今博寻群录,统括所闻,开法施之初门,仰住法之遗则。

若不分衢术,则推步者不识其由,故略位诸门,使晓锐者知非妄立云尔。

◇广宏明集序

自大夏化行,布流东渐,怀信开道,代有浇淳。

斯由情混三坚,智昏四照,故使浇薄之党,轻举邪风,淳正之徒,时遭佞辩。

所以教移震旦,六百余年,独夫震虐,三被残屏,祸不旋踵,毕顾前良,殃咎已形,取笑天下。

且夫信为德母,智实圣因,肇祖道元,终期正果。

据斯论理,则内倾八慢之惑;此求情,则外荡六尘之蔽。

萧然累表,非小道之登临;廓尔高,乃上人之翔集。

然以时经三代,弊五滓之沈沦。

识蒙邪正,铨人天之法网。

是以内教经纬,立法衣以摄机;外俗贤明,垂文论以宏范。

昔梁锺山之上定林寺僧律师,学统九流,义包十谛,情敦慈救,志存住法。

详括梁、晋,列辟群英,留心佛理,构叙篇什,爰撰《宏明集》一部一十四卷,讨颜、谢之风规,总周、张之门律,辨通议,极情理之幽求;穷较性灵,诚智者之高致。

备於秘阁,广露尘心。

然智者不迷,迷者非智。

故智士兴言,举旨而心通标领;迷夫取悟,繁词而方启神襟。

若夫信解之来,谅资神用,契必精爽,事袭元模。

故信有三焉:一知、二见,三谓愚也。

知谓生知,佩三坚而入正聚;愚谓愚叟,滞四惑而溺欲尘。

化不可迁,下愚之与上智,中庸见信,从善其若流哉!是以法湮三代,并惟寡学所缠。

故得师心独断,祸集其计。

向若披图八藏,综文义之成明;寻绎九识,达情智之迷解者,则正信如皎日五翳,虽掩而逾光矣!

余博访前叙,广综宏明,以为江表五代,三宝载兴,君臣士俗,情无异奉,是称文国,智藉文开。

中原周、魏,政袭昏明,重老轻佛,信毁交贸,致使工言既申,佞幸斯及。

时不乏贤,剖心特达,脱颖拔萃,亦有人焉。

然则昏明互显,邪正相师,据像则泥两分,论情则倚伏交养。

是以六术扬於佛代,三张冒於法流,皆大士之权谋,至人之化也。

斯则满愿行三毒之邪见,净名降六欲之魔王,咸开逼引之殊途,各立向背之宏辙。

今且据其行事,决滞胥陵,喻达蒙泉,疏通性海。

至如寇谦之拒崔浩,祸福皎然;郑霭之拒周君,成败俄顷。

姚安著论,抑道在於儒流;陈琳缀篇,扬释越於朝典。

此之讽议,涅而不缁,坠在诸条,差难综缉。

又梁、周二代,咸分显晦之仪;宋、魏两朝,同乘宏诱之略。

沈休文之慈济,颜之推之归心,词彩卓然,迥张物表。

尝以余景,诚为举之,弊於庸朽,综集牢落。

有汉阴博观沙门,系赞成纪,顾惟直笔,即而述之,命帙题篇,披图藻镜。

至若寻条揣义,有悟贤明,孤文片记,撮而附列,名曰《广宏明集》一部三十卷。

有梁所撰,或未讨寻,略随条列,铨目历举。

庶得呈诸未睹,广信释纷,拟人以伦,固非虚,如有隐括,览者详焉。



友情链接: 九五查询  古籍史书  老黄历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5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