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唐文 第09部 卷八百十一

  1. 九五查询
  2. 古籍查询
  3. 全唐文
《全唐文》 第09部 卷八百十一 董诰等 纂修

◎袁皓皓,宜春人,咸通进士。

僖宗幸蜀,擢仓部员外郎。

龙纪中迁集贤殿图书使,自称碧池处士。

◇吴相客记

孙室季坏,其相更相语曰:「不日不月,吾其晋臣乎?」有客前而语曰:「相君不闻物之化者耶?蛇化为龙,龙之孙见蛇而笑之,谓『吾祖之世龙焉』。

殊不知蟒之腥,尚存乎大泽之畔。

家化为国,国之孙见家必笑之,谓『吾祖之世国焉』。

殊不知耕稼之具,未朽於历山之下。

盖由知龙而不知蛇,知国而不知家。

噫!尧舜圣人也,丹均而不能嗣,而况吴以干戈而得耶?」相君喻而泣。

◇书师旷庙文吟篁怨桐,天其声乎?锵石铿金,天其文乎?击革鸣丝,天其畅乎?匏土之韵,天其和乎?天有至音,寄斯八物。

先生不生,斯音郁郁。

先生既生,斯音在律。

呜呼!先生之耳,时可求也。

先生之心,不可得也。

天全乐乎?先生之无神乎,愚固狂而不可摅。

先生之有神乎,愚坚诚而乞其图。

先生之耳有神乎,化为天下之耳。

先生之心有神乎,化为天下之心者,可以舒於今,然后家家知舜琴。

◇齐处士言齐祖受宋禅,大宴卿士。

顾谓丞相曰:「子不肖,幸有天下。

非百执事羽翼小子,共拯宋人之溺也。

然子不敢易时而侮器,使不十逾载,致黄金与土同价。

」朝臣称贺,内外喧欢。

快喜相声,日走天下。

齐封父闻而庆曰:「宋人生矣。

」而告乡处士,处士闻而泣曰:「舍虎逢狼,改时而亡。

吾为宋人幸未死,果涂炭於齐矣。

新主之言,岂成圣人之道耶?君王知黄金贵於土,不知百姓视土贵於黄金。

吾闻古者土地之封,在於民阜而国殷。

土有林木,民时而取。

土有咸卤,民时而煮。

土有禾黍,民时盈庾。

金玉在山,桑麻在原。

圣人不禁,无私无官。

死者有土,生者有田。

圣人乐而百姓同,百姓忧而圣人然"句绝"。

秦传乱国之疾,百姓之苦莫痊。

汉壤既广,百姓饶矣。

土地之利,百姓莫得而窥之。

金玉在山,咸卤在田。

取块土者,犯禁而死。

生无土而可以田,殁无土而及乎泉。

生则税蠹而郡蚕,邑克而吏。

吾视宋人之萍久矣,未见宋人有寸土者。

君王苟欲致民於生地,不若薄民之赋,贻民之利。

知百姓贵土於黄金,则其民受福於齐矣。

」封父敬而谢曰:「吾将闻执政可乎?」处士曰「否。

是欲急挈吾於祸矣。

惟父勿施,吾将往。

◎来鹄

鹄,豫章人,咸通举进士不第。

◇圣政纪颂

穆宗皇帝临大朝,与群臣言奏政事,群臣退而宰臣奏曰:「陛下问及乎政事,此三皇五帝之所徽美也。

陛下不问及史臣,此三皇五帝之所弭己也。

徽美者,将有乎闻也。

弭己者,将有乎亡也。

以闻之而又亡之,则陛下徒有宵衣旰食之名,规天条地之绩。

与群臣言后若飙然,拂冠过冕,湮时销日,无得用於后。

譬如十夫树杨,一夫拔之,无得以成其大也。

政事群臣得陛下日问之,是十夫树杨也。

史官执笔为陛下日远之,是一夫拔杨也。

使后之人讶圣朝空晨虚夕,闲殿旷廷,无君臣咨谋洋溢之言,乏社稷安危强谠之说,是不亦远史臣致不载其事,如拔去其杨,将弭已之谓乎?臣伏念贞观永徽之代,百官之有耳目,但听视天子而已。

故言事者安论纾词,无疑权虑势。

史官执笔於阶之下,天子侧旒於殿之上,奏者发诚於廷之中。

是以正衙一开,则臣诚前而启之,帝旒近而镇之,史笔随而录之。

由是君臣谋国图政之事,俞机都要之言,托业发神,丰编照物。

偕籍於尧典,差光於天阳。

至今见太宗文德,若三皇五帝之所徽美也。

自永徽之后,宰执不正,窥伺是忌。

针棘前后,阻越对扬。

狼噬虎餐,持膏炫肉。

盖以言多为已,惠不致君。

内荏失中,畏使人听。

乃奏史官与百僚俱退,然后宰臣请事。

由是君有问而宰臣知之,史官不得与於闻。

君有举而宰臣谋之,史官不得记其事。

次第周行,检录制诰,与冗吏同工而已。

臣尝涕泣以叹,岂有以一已之细,一性之忌,於黍晷圭景之间?苟嗜急须,回天遮上,使圣绪神绩,有嘉扬善讽,罔得闻於千万年,枉有谓明朝空晨虚夕,闲殿旷廷,无君臣咨谋洋溢之言,乏社稷安危强谠之说。

若今踵而承之,则不惟臣有障聪蔽睿之刺,抑陛下虽有三皇五帝之所徽美,而若远史臣,则三皇五帝之所弭已也。

抑又有一夫拔杨之谓欤?臣请史官执笔,当群臣奏事,随日撰录,号为圣政纪。

臣立朝荷禄,幸甚。

穆宗皇帝动颔旒,怃然叹曰:「吁!朕罔敢粉名厥后,乃罔知厥后。

然圣人存简策者,亦非以粉名也。

盖存乎大国之典,鸿祖之业。

我国有典,我祖有业。

业在於典,典在於史。

遏厥史不书,是尸余於祖,涸业於典也。

朕缵承圣绪,恭惟恪思。

将念厥政,未尝不离安废酣,驰荒骛远。

是以每与宰臣言,如簇天下一巡省。

每见宰臣退,而展天下尽闻知。

岂图臣蓄猾谋,公无同事,欲弄尾舌,先卫岩穴,隔斥史臣,占佞明后,致懿搜嘉访,不存尧典之书。

善讽名猷,莫出清庙之什。

史臣负我,不举其官。

宰辅尽忠,厥闻有此。

」由是诏史职,执史笔立於庭之下,录君臣胪句之必行,载刚毅进退之敢议,题其篇目曰《圣政纪》也。

至上之即位三年,有乡校小臣来鹄,居山泽间,常私心重惜史臣。

以其史臣者,是当国之镜,千亿代之眉目也。

因窥穆宗实录,得解愤释嫉於立史官为《圣政纪》者,追而颂出其事,以鉴今之廷列。

故拜献其颂曰:

三皇不书,五帝不纪。

有圣有神,风销日已。

何教何师,生来死止。

无典无法,顽肩比。

三皇实作,五帝实治。

成天造地,不昏不圯。

言得非排,文德圣齿。

表表如见者,莫若乎史。

是知朴绳休结,正简斯若。

君诰臣箴,觚编毫络。

前书后经,规善鉴恶。

国之大章,如何寝略。

呜呼!贞观多叶,永徽多俞。

廷日发论,殿日发谟。

牙孽不作,鸟鼠其除。

论出不盖,谋行不纡。

楹然史臣,蛇然史裾。

瞠瞠而视,逶逶而娄。

翘笔当面,决防纳污。

不梏尔智,不席我愚。

执言直注,史文直敷。

故得粲粲朝典,落落廷謇。

圣牍既多,尧风不浅。

颁编坦轴,君出臣显。

若俨见旒,若俯见冕。

无闲殿旷廷,无尸安素晏。

三皇不亡,五帝不翦。

太宗得之,史焉斯展。

暨乎后相图身,天子专问。

我独以言,史不得近。

邱明见嫌,倚相在摈。

秉笔如今,随班不进。

班退史归,罔然畴依。

奏问莫睹,嘉谟固稀。

取彼诰命,禄为国肥。

炯哉时皇,言必及章。

德室五帝,道奥三皇。

如何翊臣,肉嗜{亡皿}。

觜距磨快,衡物长。

控截僚位,占护阳光。

垣私藩已,远史瘐唐。

俾德音嘉访,默缩暗亡。

咽典噤法,盖圣笼昌。

曷以致此,史文不张。

后必非笑,将来否臧。

谓乎殿空逸,朝懵廷荒。

不知奸蔽,文失汪洋。

有贞观业,有永徽纲。

亦匿匪见,亦寝匪彰。

赖有后臣,知言不佞。

伊尹直心,太甲须圣。

事既可书,史何不命。

乃具前敬,曰遂史之喻,请以物并。

且十夫树杨,一夫欲竞。

栽既未牢,摒岂能盛。

帝业以栽,逐史似摒。

穆宗怃然,若疚若。

何昔臣斯,隐我祖正。

不传亲问,不写密诤。

孰示来朝,以光神政。

由是天呼震岌,征奔召急。

史提笔来,叱廷而入。

端耳抗目,不不挹。

獬豸侧头,螭蚪摆湿。

握管绝怡,当殿而立。

君也尽问,臣也倒诚。

磊磊其事,镗镗其声。

大何不显,细何不明。

语未绝绪,史已录成。

录成谓何,书政纪名。

伊纪清芬,可昭典坟。

古师官鸟,昔圣官。

方之我后,录里书分。

录有君法,书有君文。

君法君文,在圣政纪云。

殿无间时,廷无旷日。

云诹波访,倦编元刂笔。

君劬臣劳,上讨下述。

惟勤惟明,在圣政纪出。

至德何比,至教焉如。

孰窥孰测,外夷内储。

谓君有道乎?臣有谟欤?有道有谟,在圣政纪书。

一体列秩,同力翼戴。

祈福去袄,绝防无碍。

国章可拔,唐文可爱。

善咨不偷,嘉论不盖。

不偷不盖,在圣政纪载。

谅夫总斯不朽,可悬魏阙。

愚得是言,非讪非伐。

实谓医臣浑沌,开君日月。

妖物死,天文光发。

惟我之有颂兮,奚斯跃而董狐厥。

◇隋对女乐论

隋儒林有说,高祖谓群臣曰:「自古天子有女乐否?」杨素以下,莫知所出,遂言无之。

房晖远进曰:「臣闻『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此即王者房中之乐,著於雅颂,不得言无。

」隋文悦噫,而史不刊者,朝与职俱无人也。

夫秦齐晋皆有女乐,由余去孔子行锡魏绛之谓也。

汉祖唐山夫人能楚声,又旧祭天用女乐,魏武有卢女能鼓琴,特异於诸妓,则女乐秦齐晋汉魏俱有之。

而杨素以下皆不能言者,岂以所问是古天子耶?若是则有太昊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悲哀,帝禁不止,后之帝王遂能有之。

群臣不能以是言,但贤晖远之说。

晖远引诗臆对,终为博古通知。

殊不明恣率一时之言,颇昧二南之旨。

且诗曰:「参差荇菜,左右Ρ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说者谓后妃有关雎之德,乃能供荏菜备庶物以事宗庙。

盛德者宜有钟鼓之乐也,故琴瑟在庭,荇菜羞之。

上下乐作,以盛其礼耳。

谓以乐乐淑女,非谓淑女执其乐也。

淑女谓后妃也,安有后妃执乐也?荇菜谓在宗庙用也,安有谓王者房中乐耶?是皆乖谬之甚,晖远瞽诗而终对,欺朝而罔君。

盖由隋日无人,浪言至日。

女乐之对犹可,君道之问若何?上下相蒙,履霜於此。

悲夫!

◇儒义说

天下之命修文士曰儒士,其言书曰儒书,是谬久矣。

夫儒者,可器之士号也。

何者?以其不达於事,濡滞焉。

且以诗书之法未尝言,以《周易》《春秋》之文未尝载,斯明矣。

惟《论语》言当为君子儒,母为小人儒。

《礼记·儒行篇》如是,非仲尼之言也。

夫圣人言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宾主之法而已矣。

是儒者无定,不约其事而制之,何必曰儒?苟若是,则曰儒曰佛曰道,何怪耶?夫士之出也,进道德,行礼乐,以治其身心。

能语言,明仁义,则曰儒士。

不善而为武夫。

夫控弦荷戈,贱隶之徒也。

苟修其文而不知武,乌得为君子?孔子曰:「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有武备者必有文事。

」夫文所以导乎忠孝,若武所以戢乎畔逆。

二事之用,以求於是而已。

某是知古今之人虑或未精故也。

辄建斯议,以为世式。

◇相孟子说

孟子之爱人也细,缘其言而不精,以为习而有利,则心唯恐不利。

至於伤人,则曰术不可不慎也。

呜呼!术焉得慎?慎则情背也。

心则可慎,慎则唯术之恶而不利其伤也。

为仁人之心由术,使之可动,则咎繇之术,治黥割也,而咎繇岂利人之刑?周公之术,治也,而周公岂利人之丧?以为爱人者必有其备故也。

术善可以化其心欤?则师之术所以导善也,潘崇因师以杀楚子。

医之术可以治生也,晋人因医以鸩卫侯。

是师医之所术,岂不慎欤?然而亦何尝心之善欤?果以利能固小人心,而唯禁其术,则函不卫无敌之体,是亦利其敌也。

巫不祝非病之人,是亦果利其病也?岂矢匠之心而已矣。

既以不为利而动心,则矢匠人之利亦不欲杀,函人之利亦不欲死。

已有心矣,然良其工,不得不有时而利其杀与死也。

以弧矢所以威天下,则征不义,而后可杀也。

棺椁所以封中野,降杀有礼,而后死可利也。

呜呼!为臣而倍叛,为臣而倍葬,其家人之心,畏其情背也,故术乌可使民慎。

古人济其备,所以教天下之爱也。

故尊生送死,爱道尽此。

而孟子之爱也细,为诛矢匠之意欤?圣人所以使匠人也。

爱尽其道,何如?

◇仲由不得配祀说语曰:民生於三,视之如一。

父生之,师教之,君食之。

惟其所在,则致死焉。

孔氏之徒,回圣也,赐辩也,商贤也,子我才也,曾闵孝也。

及诸子言志,夫子皆信而从之,惟由教而励之以成也。

故夫子训由而功倍,始衣戎服则摄齐,始卫以剑,则卫以仁。

为蒲宰劳民以箪食壶浆,孔子恐私以食馈民,是明君之无惠,使子贡止之。

其於教亦至矣。

由也诚宜葆死焉以俟乎致,保身以全乎用,何取临於卫门,非名忽之死,而至[B242]圣人之心。

叹曰:「自吾有由,恶言不入於耳。

」尝围於陈蔡,胡以不如卫之於夫子耶?且诸侯有相灭亡者,桓公不能救则耻之。

夫诸侯有暂垒以遏寇,有甲兵以御侮,而小白犹能为辞其耻,而终为霸主以救之,矧夫子累然若丧家之狗,无堑垒,无甲兵,脱载为宋卫所暴,匡季陵劫,则由也不得施。

其后浪死於燔台,何齐桓能救异侯之耻,而由反不能终缓夫子之穷?使夫子以由在,则曰「恶言不闻於耳」,今日没,岂恶不日闻乎?又奚用白羽若月赤羽若日之多为哉?祭法曰「捍大患则祀之。

」素王道穷,患非大乎?由不终捍,岂为祀乎?赐曰:「商,汝何无罪?今由也,而汝亦何无罪?宜贬其祀以观来者。

◇针子时说

或曰:「扬子不思尧舜成康之世,而自论以不遭苏张范蔡之时,岂儒者之为耶?」曰:「雄诚得素臣之事矣。

」夫居四海之安,处九层之高,上鉴冲漠,下瞰苑囿。

既其静息,则必思事亭追轩穆者矣。

列多士之朝,齿无用之秩,才略不用,名表莫闻。

既其静息,则必思征虏功效雍邱者矣。

斯皆君臣居位之高下,而所思则治乱亦不同。

盖位之极者,思冲漠而欲无为也。

位之下者,思功伐而欲有为也。

无为诚君之体,有为诚臣之事。

如孔子曰:「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某未之逮也,而有志焉。

」扬雄则自论以不遭苏张范蔡之时。

噫!孔子真素王,扬雄真素臣哉!孔子思三代之英,是犹处尊位而道极,事亭追轩穆者也。

雄之论不遭苏张范蔡之时,是犹居散秩而才闲,思征虏功效雍邱者也。

素王诚得王体,素臣诚得臣事。

然臣事何事也,曰:子贡使吴越,孟轲辟杨墨,皆事也。

今不知雄思苏张范蔡之时者,其欲自为苏张范蔡之人耶?其欲折以正道,使弭兵扩文,归吾城耶?苟自为苏张范蔡之人,则叛矣,又何臣事哉?◇俭不至说翦腐帛而火焚者,人闻之,必递相惊曰:「家之何处烧衣耶?」委余食而弃地者,人见之,必递相骇曰:「家之何处弃食耶?」烧衣易惊,弃食易骇,以其衣可贵而食可厚,不忍焚之弃之也。

然而不知家有无用之人,厩有无力之马。

无用之人服其衣,与其焚也何远?无力之马食其粟,与其弃也何异?以是焚之,以是弃之,未尝少有惊骇者。

公孙宏为汉相,盖布被,是惊家之焚衣也。

而不能惊汉武国恃奢服。

晏子为齐相,豚肩不掩豆,是骇家之弃食也。

而不能骇景公之厩马千驷。

◇猫虎说

农民将有事於原野,其老曰:「遵故实以全其秋,庶可望矣。

」乃具所嗜,为兽之羞,祝而迎曰:「鼠者吾其猫乎?豕者吾其虎乎?」其幼戚曰:「迎猫可也,迎虎可乎?豕盗於田,逐之而去。

虎来无豕,馁将若何?抑又闻虎者,不可与之全物,恐其决之之怒也。

不可与之生物,恐其杀之之怒也。

如得其豕,生而且全,其怒滋甚。

射之护之,犹畏其来,况迎之耶?噫!吾亡无日矣。

」或有决於乡先生。

先生听然而笑曰:「为鼠迎猫,为豕迎虎,皆为害乎食也。

然而贪吏夺之,又迎何物焉?」由是知其不免,乃撤所嗜,不复议猫虎。

◇读鬼谷子

圣人神疲力尽以行道,开礼展乐以告人,欲天下不忘乎温良忠悫敬让之心也。

后之明王,又增以设学校,立庙祀,笾豆时修,衣冕屡制。

其天下之书,则墙帙整整,林轴丽丽。

斯可谓教道之备者也。

如是犹有不率其勤,不由乎道者。

所以圣人忧其窳堕,乃曰:「三年不为礼,礼必坏。

三年不为乐,乐必崩。

」何训之示之之至,而训之示之之难也?鬼谷子者,鬼谷先生之书也。

六国时所作,其教人容动色理气意之间,以诡绐激讦忄兆固呼哩离合揣测反覆忄佥滑之术,悉备於章旨。

余读之,知六国之时,得术是书者,惟秦仪而已。

亦盗禄入国之秘经。

然自六经已降,至於渐ㄤ之后,其中有数篇者,乃今之粉儿乳子,亦可与秦仪齿也。

至如捭阖飞箝,实时之常态,是知渐ㄤ之后,不读谷之书者,其行事皆得自然符契也。

呜呼!圣人之道,设礼乐诗书之多,学校庙祀之盛,孜孜,则何易坏易崩,入人之心难耶?《鬼谷》之书,三卷而已。

代不家有,则何自然符合奥妙,契人心之易耶?使天下用圣人之道,学温良忠悫敬让之心,得如自然符契鬼谷之书者,则吾见圣人无恨矣。

抑余瞑目放已,陶陶入太古风,是不可得也。

昔仓颉文字,鬼为之哭。

不知鬼谷作是书,鬼何为耶?吾今不觉毛磔胆寒者,是疑今之复有鬼谷新书而坏之者,则吾不知其备。

◎胡曾

曾,邵阳人,咸通中举进士不第。

尝为汉南从事。

◇贺高相公除荆南启伏以相公承家业峻,开国勋高,术妙六奇,图精八阵。

生民皎日,圣主迅雷。

才成破赵之功,旋告下齐之捷。

故得威宣破竹,力号拔山。

弛张七德之中,舒卷五车之内。

东周士庶,咸居沸鼎之中。

西蜀蒸民,悉在春台之上。

盖由人事,岂属天时。

昔汉得韩信而兴,楚失陈平遂灭。

今者江腾海沸,山动岳摇。

荆门告累卵之危,淮楚陈剖胎之难。

赤眉卷地,黄巾滔天。

公侯无匡合之才,藩镇乏纵擒之术。

若不预咨贤哲,早托英雄,则无异鱼游宋池,燕巢卫幕。

昆冈火发,玉石俱焚。

历阳水来,智愚同陷。

虽思尝胆,何补噬脐。

且擘断华山,宜假巨灵之力。

决平洪水,须凭大禹之才。

是以上自一人,下同百辟。

佥云非相公不能定荆楚,非相公不能绾货泉。

既无异於肩尧,遂有成於命说。

伏计即离犀浦,遽赴龙山。

销唐尧旰食之忧,解黎庶倒悬之急。

某家在湖外,即出关中。

遂假道於荆关,获起居於梅鼎。

仰将军之大树,敢议营巢。

窥丞相之巨川,唯希在藻。

伏惟照鉴。

◇剑门寄上路相公启

某启。

某荜户庸人,荷衣贱子,道惭墨妙,业愧笔精。

效枚叟之文章,虽怜七岁,感潘生之岁月,已叹二毛。

失路肠回,迷邦足刖。

蚁栖培娄,蛙伏潢ㄜ。

自笑柴愚,谁怜参鲁。

尚思逐鹿,未分牵羊。

将趋涣汗之程,讵学邯郸之步。

但以才非迥出,性乏孤标。

虽勤测管之窥,终类正墙之视。

有心吐凤,无梦怀蛟。

不痊曹操之头,虚刺苏秦之股。

诚宜世弃,敢望时来。

方嗟碌碌之生,忽忝戋戋之幸。

朽株委地,永甘夫子之捐。

枯骨凝尘,岂料昭王之市。

遍身德泽,满目恩辉。

宁止负嵩,仍兼戴华。

既蒙蜀顾,敢望秦留。

即爱面走鹿头,背驰鹑首。

如升青昊,似入元都。

不知剑阁之艰,岂宽刀州之远。

伏惟相公神资重器,天纵伟才,邦国金城,朝廷玉烛。

文高庾月,词峻谢山。

才见紫髯,便居黄阁。

陶钧百辟,启沃一人。

议平吴皓之时,虽云推局,报破秦坚之日,不废围棋。

故能早执化权,久司政柄。

今则暂辞龙阙,来镇龟城。

将军之细柳虽新,丞相之盐梅仍旧。

不烦壮士,自伏雄图。

扬麾而氛晨销,按节而妖星夜落。

刘焉原野,昔为累卵之乡。

杜宇山河,今作覆盆之地。

曾实惭孤陋,叨沐招延。

郑驿将穷,燕台渐近。

那能倚马,妄窃攀龙。

仰天上之程途,已亲台席。

指人间之歧路,尚感客星。

披雾非遥,拜尘在即。

无任云云。

◇谢赐钱启

曾启。

曾业谢悬头,道非刺股。

未能入洛,安可下辽。

空怀逐鹿之心,莫遇斩蛇之世。

囚拘翰墨,困厄尘泥。

虚费宣毫,枉销蜀缥。

不救锄兰之祸,讵禳伐树之灾。

自叹龙锺,谁知牛铎。

又以山东藩镇,江表节廉,悉用竖儒,皆除迂吏。

胸襟龌龊,情志荒唐。

入则粉黛绕身,出则歌钟盈耳。

但自诛求白璧,安能分减黄金。

虽设朱门,何殊亡国。

徒开玉帐,无异荒墟。

遂使宁戚无扣角之歌,邹阳乏曳裾之地。

伏惟相公英风独振,伟量孤标。

推葛亮之秤心,负姜维之斗胆。

内安宗庙,外却蛮夷。

鱼水贤良,埙篪骨肉。

桃李满於衢路,金帛遍於风尘。

六合之中,一人而已。

是以昨者不度庸陋,辄有干祈。

方虞按剑之勃然,敢望梦刀之管尔。

俄颁清俸,遽恤白衣。

朝乏半千,夕盈五万。

岂期庸蹇,忽忝遭逢。

不是孟尝,讵听冯谖之铗。

若非赵胜,那知毛遂之锥。

遇既重於西河,知亦深於北海。

感恩泣处,未成泉客之珠。

持已哭时,空抱荆山之玉。

限以程途,陈谢末由。

感激生成,不任死所。

◇代高骈回南牒

牒。

前件木夹,万里离南,一朝至北。

开缄捧读,辞藻焕然。

奖饰过多,欣慰何极。

实以昨同边镇,才到藩篱,且按此朝之旧仪,未委彼国之新制。

不知鹤拓,惟认苴咩。

尚呼南诏之佳名,岂见大朝之美号。

要从微耗,且是所宜。

伏承骠信,王化风行。

君德被,雕题屈膝。

舌折腰,卉服来庭,毳裘入贡,盖以深明豹略,精究龙韬,波伏西天,草偃南土者。

然侵轶我华夏,无乃不可乎?将谓我皇帝有所负於彼邦,边臣有所负於彼国,虑彼直我曲,获罪於天,是陈木夹申怀,用贮荣报。

及披回示,已见事根。

止於囚系使人,放归彼国。

始乎小怨,终此深仇。

吞噬你朗宁,虔刘我交。

取我越,犯我益州。

若报东门,乃及再四。

夫物居中者尊也,处外者卑也。

是以众星拱之北辰,百谷趋之东海。

天地尚不能违,而况於人?

我国家居天之心,宅地之腹,四方八表,莫不辐辏,亦由北辰之於东海也。

诚知土地山河,归於有德。

虽云有德,亦须相时。

苟无其时,安可妄动。

明公博识多闻,岂不见仲尼乎?仲尼之圣逾尧舜,颜子之贤过夔龙。

六合茫茫,无立锥之地者,盖无其时也。

适使孔子生於秦末,乘胡亥之乱,用颜回闵损为宰相,子路冉有领将军,子贡宰我充行人,子夏言偃典书檄,虽六合鼎沸,可期月而定也。

当此之时,刘项只可都头,韩彭不过部将耳。

圣人虽有帝天下之德,而无帝天下之时,终不妄动。

及子路欲使门人为臣,以为欺天乎。

及自叹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止於负手曳杖,逍遥倚门,告终而已。

王莽不识天时,符坚不知历数,妄恃强富,争帝干坤。

莽以百万统师,来袭后汉。

光武以五千之旅,破於昆阳。

坚以六十万精兵,寇於东晋。

谢元以八千之卒,败於寿春。

岂不为欺天罔地所致者也?国富兵强,何足恃之。

周王仗棰於岐山,汉祖脱褐於泗水,我高祖起自陇州。

盖明公只知其一,未知其二,见其形未知其兆也。

今与明公陈之,望审参焉。

昔周公承公刘之德,遇殷纣之暴,刳剔孕妇,涂炭生灵。

剖贤人之心,断朝涉之胫。

三分天下而二归周,文王率诸侯而朝之。

至武王观兵孟津,八百诸侯不期而会,尚曰彼有人焉,未可图也。

退归修德,观乎圣人去就,岂容易哉?及微子去,比干剖,箕子奴,民不聊生,皇天厌之,国人弃之,武王方援旗誓众,一举而灭纣者,盖天夺殷而与周也。

我皇帝宵衣旰食,肩尧踵舜。

父事三老,兄友百僚。

推赤心於比干腹中,悬白日於微子头上。

诸侯合德,百姓欢心。

天下有人圣如周王,家有姬旦,户生吕望者乎?汉祖承帝尧之德,遇秦皇无道,并吞六国,恃宇宙一家,焚烧诗书,坑灭贤哲。

筑长城於紫塞,造阿房於皇州。

鬼母哭蛇,人臣指鹿。

民不聊生,皇天厌之,国人弃之。

是以陈胜一呼,天下响应。

汉祖西入,五星都聚者,盖天夺秦而与汉也。

我皇帝方崇诗书,任贤哲,卑宫室,恤黔黎,野无歌凤之人,朝有问牛之杰。

天下有人英如汉祖,家有韩信,户生张良者乎?我高祖承元元之德,遇隋炀荒淫,徭役不均,征敛无度,竭民生之财产,为巡幸之资粮。

虎噬群贤,猱蒸庶母。

浮沈辽海,疏凿汴河。

今年东征,明年西伐。

民不聊生,皇天厌之,国人弃之。

是以我高祖应天顺地,奄有四海者,盖天夺隋而兴唐也。

我皇帝方澹泊声色,杜绝巡游。

梦卜宰辅,倚注藩屏。

思成垂拱,恶习干戈。

皇天方赞,国人方欢。

天下有人雄如唐祖,家有敬德,户生元龄者乎?仆虽自绛纱,素耽黄石。

既探师律,亦识兵机。

奉诏镇压三巴,抚安百姓。

思敦礼乐,耻用干戈。

每伤虞芮之争田,念姬周之让路。

苟不获已,即须训戎。

且蜀地阔数千里,郡列五十城。

户口之多,士卒之众,可以挥汗成雨,吐气成。

盖缘从前元戎,皆是儒者。

有昧见机而作,但守平之元规。

虽分常忧,不教民战。

是以彼国得以深入,无备故也。

仆示之以三令,教之以八阵,鼓声而进,钲动而退。

甘与之共,苦与之均。

义等埙篪,情犹瓜葛。

悦礼乐而敦诗书,务耕桑而聚谷帛。

使家藏甲胄,户贮干戈。

赏罚并行,公私共贯。

既识三略,便可七擒。

不惟喝倒不周,亦可劈开太华。

况彼国自长庆以来,搔扰益部,杀人之父,孤人之子,掠人之妻,鳏人之夫,焚人之庐舍,使人暴露,翦人之桑麻,使人寒冻。

蜀人怨恨,痛入骨髓。

仆乘其众怒之势,示其暴怨之门,况抱鸡搏,不繇人教,乳犬敌虎,自是物情。

既仗宗庙之威灵,兼统华夏之精锐,若乘流纵棹,下坂推车,岂劳心哉?仆官是宰衡,位当侯伯,披坚执锐,虽则未曾,济河焚舟,平生所贮。

彼国将帅之强弱,邦国之盈虚,坐可酌量,何烦询诱。

且六合之外舟车不至,圣人不言。

彼国在圣人不言之乡,舟车不及之地,纵主上英哲,人臣俊,亦犹烛龙衔耀,只可照於一方,春雷振声,不能过於百里。

天与不取,谈何容易!夫天有五贼,见之者昌。

彼国纵晓六韬,未娴五贼。

而欲泥封函谷,水灌晋阳,何其谬哉!五贼者,夏桀张罗,殷汤祝网,是以仁而贼不仁也。

殷纣剖生人,周文葬枯骨,是以德而贼不德也。

齐国厚征薄贷,鲁国厚贷薄征,是以恩而贼不恩也。

项羽杀义帝,高祖举哀,是以义而贼不义也。

陈后主骄奢,隋文帝恭俭,是以道而贼不道也。

能行五贼,兼晓六韬,方可夺人山河,倾人社稷。

我朝未有五失,彼国徒自陆梁。

以此推之,兴亡可鉴,何劳远离庭户。

始识安危,久习韬钤,方明胜负,而妄要姑息。

不务通和,回示荒唐,一何乖戾。

罔念孔颜之知命,翻效莽坚之覆车。

交丧亡,可知人事。

新都失律,足见天时。

若望降尊,便希抗礼。

但百谷不趋东海,众星不拱北辰,则不可议也。

苟未如是,则不可改图。

昔管仲入周,不受上卿之礼,苏武在北,无亏中国之仪。

事有前规,固难更易,况小不事大,春秋所诛。

若彼直我曲,恐招天殃。

既彼傲我谦,何患神怒。

见已训齐士卒,调集糗粮。

或玉露垂槐,金风动柳。

建鼓数里,命车指南。

涉吊民,渡泸会猎。

继齐鲁之夹谷,绍秦赵之渑池。

便是行人,岂遗佳策。

皇帝圣旨,已具前缄奉闻,臣下不复多谈,恐乖忠告。

谨牒。



友情链接: 九五查询  古籍史书  老黄历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5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