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九五查询
古籍史书
老黄历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5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5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
◎柳澈
澈字直方,元和中官太子通事舍人飞骑尉。
◇保唐寺毗沙门天王灯幢赞"并序"
周天宇,环四极,明照品类,阳和发生者,其唯日月;郁仪含光,结潜耀,曦晖窈昧,炜煌掩翳者,其唯灯烛。
而琼室眄睐,幽奥发挥,辩扌片纤,无夺物务。
灯之为用,其大矣哉!则有若白毫相,如意珠,彻照大千,傍觌沙界,明冠两曜,流辉五灵,出世之耿光也。
非独昭彰暧昧,抑亦雨宝莲华,货贝纷布,以资生灵。
天莫测,人莫辩,千载盛事,归於我唐。
於戏!道之行也。
德之修也。
其或懋建,必生奇伟,卓然兴之,回拔峨峨,其流必大。
则今之建功立名,位阶三事,高谢四科,文明藻丽者,可胜道哉!幢之建也,本於毗沙天王;灯之照也,兴於玉殿霞敞;事之源也,肇自平康里。
蜀之符节掌留务"阙二字"别"阙二字"阚名"阙一字"大历十一年景辰以宅奏"阙四字"年甲戌"阙二字"从道僧名觉胜,爰於寺宇,手素天王。
容饰未周,报龄将谢。
祈感帝梦,帝"阙三字"仪形聿修,绀殿斯立。
事详丰碑,幢则叙天王之镇保唐也。
"阙七字"哉灵"阙二字"俨若睹相形肃金"阙十三字"气"阙一字"掌塔瞪注,持矛杰立,而鬼神"阙三字"精"阙二字"百由旬内,为依为怙。
僧蓝以之"阙五字"之安宁。
日月明於外,灯烛耀于内。
同乎"阙五字"魄夜朗无宵昼矣。
至於兴感化,允人望,祈愿必遂,幽赞多方,不可遽数。
其有奉兰膏,照华殿,灯明不绝,归信如流。
则其为福也展无疆之休;其益算也,续灵长之寿。
当寺内供奉大德了法,上座超证,寺主灵皎,都维那超元。
购良工,奉珍财,求翠珉,斫而磨之。
征雕龙,序而赞之,文则陋矣,敢扬光烈。
赞曰:
天王垂迹,肇兴于阗。
威灵傍洽,仰之钤键。
爰祚我唐,昭孚变现。
廓土开疆,"阙一字"腾电延。
"其一"
惟王有国,惟神有灵。
教兴印度,德洽大庭。
绵"阙一字"岁纪,天资克成。
僧蓝是托,国步爰旌。
"其二"
灯幢昭赫,邈哉天王。
炳灵垂休,帝业其昌。
翠殿含耀,徘徊炜煌。
庆于阚"阙一字"祚于保唐。
"其三"
◎梅彪彪,元和时人。
◇石药尔雅序
夫《尔雅》者,古人以训释难寻之所作也。
每想此机捷,妙无以加。
故朝廷用之兼经,多历年代。
余西蜀江源人也,少好道艺,惟攻丹术。
自弱至于知命,穷究经方,曾览数百家,论功者如同指掌。
用药皆是隐名,就於隐名之中,又有多本,若不备见,犹画饼梦桃,遇其经方,与不遇无别。
每噫嗟此事,怅恨无师,由何意也。
因见《参同契》云:未能悉究,当施直义。
其理尽矣!经曰:「吾欲结舌不言,恐畏获罪诛;写情於竹帛,恐泄天之符。
」故知圣贤至道元妙之法,不欲流俗偶然之所闻解也,故委曲其事,令上士勤而习之,使下士弃而笑之,理昭然也。
但恐后学同余苦心,今附六家之口诀,众石之异名,象《尔雅》词句,六篇,勒为一卷。
令疑迷者寻之稍易,习业者诵之不难。
兼诸丹所有别名,奇方异术之号,有法可营造者,条列於前,无法难作之流,具名於后。
时唐元和丙戌,梅彪序。
◎元杰
杰,元和时人。
◇浈阳果业寺开东岭洞谷铭"并序"阴阳精气,结为山岳者,则为胜为异,为奥为。
故万岭交峙,而嵩华辨其方;群岳效灵,而瀛壶拔其类。
是知仙居灵宅,其必有党乎!
鸣弦之北趾,果业之东阜,高不百仞,广才千亩,层岩石室,幽谷灵洞,殊境异观,秀绝奇伟。
虽瀑流之下炉峰,悬磴之跻丹峤,路远莫觌,余不知其伦拟焉。
桉寺记云:昔有方士,於是山炼金变形,羽服登仙。
故石座丹灶,至今存焉。
观其东岭削成,石莹如玉,冈峦峭竦,岩壁重复,扪ぱ而升,如造云根,缥缈婵娟,似霞衣可攀。
真气胜而尘累捐,五盖破而清机闲。
荡然放怀,如羽翼之已生,赤城之可接。
噫!境变志迁,若符契之协从也。
下临长川,澄波吐澜,烟霞夕收,飞鸟不喧,杳渺逶迤,流注无间。
西直巨壑,连嶂如屏,林霭朝翠,岩光昼清,荡藏辉,杉松下冥,虚廓寂寥,涵风有声。
缘岭未极,划开洞门。
黛容峥嵘,诡状轮,疑伏龙怪,镇含烟。
又有古木,倒傍绝壁,盘根网结,挂络空碧。
崩崖傍倾,猿迳下仄,羽人幽会,此焉瑶席。
搏翠壁而直上,轧崎岖於紫氛,双岩屹以中断,奔屏蹙而成室。
涵孕精爽,澄凝气源,信列仙之攸居,岂尘俗之所止哉!呜呼!鹤驾一去,凤箫响绝,荆榛蔽路,危磴败灭。
迹留人境,而举世莫知;地联精刹,而群游莫至。
吁可怪乎,其晦藏也。
元和丙申岁秋八月,余以胶鬲之困,寓居精舍。
再从兄昭肃,时假兹邑。
政便於人,务简多暇,与当寺僧知捷,日探道源。
捷亦好古饕奇之士也,因语故实,缅思羽客之元风,以为灵迹神踪,精诚必复。
及操刃持畚,履险通幽,梯绝栈而历岩,排蒙笼而登杳霭。
时更不稔,而神居秘躅,粲然皆睹。
嗟乎!芝田元圃,岂远乎哉!天之与人,气通则合。
客有顾咨而谂予者,或应之曰:天之运,否泰相济,故善利称德,有下民昏垫。
人之道,行藏有数,故棘津蓬{艹累},时惟鹰扬。
灵物必通,道在斯著。
不然,何荒阻千祀,勃焉而兴欤!乃为铭曰:
凿石通道兮援木枝,仰攀洞口兮践欹危。
奔龙伏虎兮势状奇,林攒峰倚兮蟠螭。
下临阴谷兮神以栗,嵌岩岩兮洞无极。
老松肃瑟兮生远风,兴云霈霈兮烟雾黑。
悬岩排空兮色喷黛,坚根网络兮层霄外。
披霓解带兮羽翼生,下眺遥江兮入青霭。
世道纷纶兮何足谓,朝为荣华兮夕憔悴。
不如幽谷兮阅仙经,冀接浮邱兮整烟辔。
我窥丹灶兮坐山腹,众峰参差兮隐云族。
凿仙岭兮望瑶台,朝霞照海兮锦绮开。
信赤松之所升降,王乔之所往来。
道或用晦兮灵物斯潜,殷道未昌兮说筑傅岩。
纷予感此兮勒铭云根,山既不朽兮与名长存。
◎卢顼
顼,德宗朝昭义留后王虔休辟掌书记,授州别驾。
◇祷聪明山记聪明山之神,盖ㄈ落上古,不知其始兴也。
若曰福善祸淫之谓聪,降祥毓物之谓明,美称备焉,取名斯在。
观夫群山逶迤自西北,而兹镇秀拔,屹临东夏。
揖岱宗於远邑,延旭日於高标。
豁开广平,千里如砥。
灵源森麓,回合窈冥。
禳祈必征,如睹。
祀典曰:「山川邱陵,能出云为风雨,有功及物曰神,诸侯在其地则祭。
」元和丙戌岁,右仆射范阳王总戎之三年,诏自上党抚巡东封。
登车誓师,《页》若画一,万旅齐列,千轮比冲。
振荡林峦,翩翻旆旌,雷动云驰,不闻人声。
公清明在躬,文武是宪,翼圣济俗,宣威靖难。
申伯旋谢,太公祖齐,华夏具瞻,今古荣观。
冬仲月生魄,至於兹山,斋庄庙庭,躬执祀事。
於是大备空曷,毕陈牺牲,神之格斯,歆我明德。
君子曰:「』惟精诚通乎神,惟聪明应乎人,天地交泰而观人用,神人和叶而茂勋立。
」公之举也,神之助也。
不然,何年祀未几,而变化神速臻於是耶?故《诗》曰:「天降时雨,山川出云。
」又曰:「赫赫厥声,濯濯厥灵,其在於公乎。
」顼谬职分符,今逾一纪,获奉威命,旧邦惟新,黎庶其苏,邦家之庆,祝公寿考,永固河山。
夫「言而无文,行之不远」。
乃刻石以纪,传於后人。
自公及监军使幕客郡守列将等,咸载名氏云。
元和四年七月九日记。
◎陆行俭
行俭,汴宋节度使长源子。
◇代淄青谏伐淮西表
臣某言。
臣闻忠以事君,则正其词,所谓诚臣也;谄以事君,则伪其词,所谓谀臣也。
臣以多幸,生逢昭代。
受方隅之重寄,藉日月之余辉。
荷宠益深,杀身难报。
而心尚謇直,志无回邪,苟利国家,敢陈无隐!一昨中使李诚义衔命远降军中,蒙以淮西事宜俯赐宣示。
跪捧宸谕,枉受德音,仰荷自天之恩,下访列藩之将。
恭承圣问,思露下情,刍荛之言,虑有尘黩,诚义回日,已附表奏闻。
虽词达於上,而诚款动天,彷徨辕门,惧获罪戾。
伏以尧舜在上,伊皋立朝,陛下谋及宰臣,询於卿士,并以弼谐帝道,匡赞皇猷。
在臣何知,岂宜献计?然臣拥旄岁久,受国恩深,元造未酬,赤诚空竭。
得申犬马之志,敢逃汤镬之诛?仰天誓心,白日所鉴。
伏以陛下君临万国,子育兆人,覆载所均,无远不至。
溥天之下,孰非王土?率土之滨,孰非王臣?永言雨露之泽,岂隔遐迩之人?今少阳云亡,允子在疚,赏未追於后嗣,兵已缠於四郊。
然则一方之人,岂非陛下声教所加,盍示怀柔,俾沾恩信。
窃料中外日献章疏,来陈所见,以惑上心。
夫为奸邪者,则愿师旅荐兴;秉忠诚者,则愿干戈再戢。
群情不一,岂叶大中。
伏望圣明烛幽,宸鉴及远,诚宜辨邪正於众口,断可否於万机,择善而行,从谏则圣。
如臣愚直,谬窃宠私,不敢以息兵沮议。
今所上表,贵以直书,非敢私於淮西,诚愿安於宇宙。
不然者,恐烦圣上之虑,有费天府之财。
不惟涂炭一方,诚亦忧危四海。
尽忠於国者,犹自销难;不忠於国者,因此生祸。
国之理乱,实所攸系。
伏冀陛下宏以好生之德,降以推恩之典,使死者获愧於幽壤,生者尽节於圣朝。
凡在臣子,孰不幸甚!陈露愚恳,轻冒天威,周章失容,进退无据。
臣限以戎阃,不获陈露阙庭,无任忧,惶陨越之至。
◎韦辞
辞字践之,京兆扶风人。
两经擢第判高等。
文宗朝拜中书舍人,出为潭州刺史兼御史中丞湖南观察使。
大和四年卒,年五十八。
赠散骑常侍。
◇修浯溪记
元公再临道州,有妪伏活乱之恩,封部歌吟,旁浃於永。
故去此五十年,而俚俗犹知敬慕。
凡琴堂水斋,珍植嘉卉,虽欹倾荒翳,终樵采不及焉。
仁声之感物也如此。
今年春,公季子友让,以逊敏知治术,为观察使袁公所厚,用前宝鼎尉假道州长史。
路出亭下,维舟感泣,以简书程责之不遑也。
乃罄撤资俸,托所部祁阳长豆卢"阙六字"归喜获私尚。
会余亦以恩例自道州司马移佐江州,帆风楫流相"阙六字"毕宝鼎竦然曰:「兹亭创治之始,既铭於崖侧矣。
至於水石之秀,赋咏所及,则家集存焉。
然自空阒,时余四纪,士林经过,篇翰相属。
今圬冥移旧,手笔亡矣,将编於左方,用存此亭故事。
既适相会,盍为志焉!」余嘉其损约贫寓,而能以章复旧志为急,思有以白之,故不得用质俚辞命。
元和十三年十二月六日,江州员外司马韦辞记。
◎崔元略
元略,博州人。
第进士。
穆宗朝为黔南观察使,徙鄂岳,入拜大理卿。
敬宗朝迁户部侍郎。
文宗朝转户部尚书,为东都留守,迁义成军节度使。
卒赠左仆射。
◇论免课役人奏
伏准贱役令,内外六品已下官,及京司诸色职掌人,合免课役。
伏以设官之际,大关堤防,给蠲之时,不免逾滥。
至有因缘假冒,多非本身。
臣自受比官已来,无日而不见论请蠲牒,必恐从兹不已,天下无复有应役之人。
伏请自今以后,应诸司见在官,及准式合蠲免职掌人等,并先於本司陈牒责保,待本司牒到,然后给符。
其前资官,即请於都省陈状,准前勘责,事若不实,并准诈伪律论。
其孝子顺孙,义夫节妇,及割股奉亲,比来州府悬免课役,不繇所司覆请。
从今已后,应有此色。
敕下后亦须先牒臣当司,如不承户部文符,其课役不在免限。
◇自诉疏
一时府县条疏,台司举劾,孤立无党,谤言益彰。
不谓诏出宸衷,恩延望外。
处南宫之重位,列左户之清班。
岂臣庸虚,敢自干冒。
天心所择,虽惊特进之恩;众口相非,乃致因缘之说。
◇兴元元从正议大夫行内侍省内侍知省事上柱国赐紫金鱼袋赠特进左武卫大将军李公墓志铭"并序"
夫王者统极垂理,其外必有英哲,宣力股肱,其内必有专良,布达心膂,以成帝道。
古今而言君臣相会,兼之者鲜矣。
厥有内侍李公,可谓会而兼之者也。
公监军河中,以元和十年正月十七日薨於官次。
行路凄咽,元戎以闻。
皇帝轸悼,宠以殊礼,褒赠特进左武卫大将军。
品冠朝端,位崇禁卫。
诏下之日,人不谓优,有以见公出入中外,始终无过之地矣。
公讳辅光,字君肃。
其先京兆泾阳人也。
曾祖望,皇京兆府华原县令。
祖万靖,皇泾王府长史。
父思翌,皇泾州仁贤府左果毅赏绯鱼袋。
公即果毅之第三子也。
质表华茂,气怀恭敏。
建中岁,德宗御宇。
时以内臣干国,率多纵败,思选贤妙,以正宫掖。
故公特以良胄入侍,充白身内养,俄属皇舆巡幸。
公於斯时,参侍指顾,应对皆惬,遂赐绿超授奚官局令,勋以元从之号。
其年又迁掖庭局令。
兴元初,辇入宫闱,公屡含天宪,复命之日,皆中机要。
迁内寺伯。
时有北虏入觐,将以戎马充献,数盈累万。
国朝故事,每一马皆酬以数十缣帛,拒之即立为边患,受之即王府空竭。
公承命为印纳使,迎之朔陲,谕以信实。
交领之际,虏不敢欺,必以精良者"阙一字"后充算省费之校,亿兆相悬。
生灵所资,安危是系,即公之於国,可谓有大功矣。
圣情欢悦,遂有银章朱绂之赐。
由是方隅重事,咸所委属。
岭峤之南,渐於海日,邕管地偏人狡。
"阙二字"将有缺溪洞连结为盗者,仅廿万众。
王命稽拥,逮於周岁,邻道节使,咸请进讨。
德宗皇帝且曰:「以吾人伐吾人,克之非利。
」於是命公招谕。
驿"阙二字"驱,遽临所部。
公乃讯诘疑惧,昭示恩威,浃辰之间,咸知所向。
公素练兵机,具见腰"阙二字"巡视川谷,占其要害,奏请於海口置五镇守捉,至今帖然,人受其赐。
献功未几,又属太原军师李自良薨於镇,监军使王定远为乱兵所害,甲士十万,露刃相守。
公驰命安抚,下车乃定。
便充监军使。
前后三易节制,军府晏如。
十五年间,去由始至。
遂特恩遥授内给事,又有金章紫绶之赐。
元和初,皇帝践祚。
旌宠殊勋,复迁内常侍兼供奉官。
明年,银夏裨将杨惠琳,西蜀副ヘ刘辟,或以长帅薨殁,皆恃塞怙险,初有邀君之心,终成悖乱之迹。
公密表请发当道步骑诛讨。
功成之日,有诏褒美曰:「卿志怀嫉恶,情切奉公。
继遣偏师,克平二寇。
虽嘉将帅之勤,足见监临之效。
」拜内侍省内侍知省中事,署之贵宠极於此。
寻因入觐,恳请留侍,乃充鸿胪礼宾使,又转内弓箭库使。
曾不累月,皇帝以蒲津重镇,监统务切,复除河中监军兼绛州铜冶使。
自元和四年至九年,元戎四换。
交代之际,人心如一。
斯盖公约己廉,与士信,静专动和,推安便物之所致也。
圣恩表异,图形省阁。
易箦之日,享年七十有四。
以其年四月廿五日吉辰,迁窆於泾阳县咸阳原之阴。
诏下所司,备钲鼓笳箫仪卫礼物,中使监导,出於都门。
荣观路人,宠被幽壤。
士君子闻者,咸亦知劝。
夫人辅氏,邑号扶风郡,闺仪端懿,母德温淑,如宾之敬,见於丧礼。
有子四人。
长曰希晏,前将仕郎掖庭局宫教博士。
次曰仲升,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子詹事兼殿中侍御史充河东节度保宁军使。
次曰希暹,内养将仕郎守内侍省内府局丞。
次曰希升。
并皆克奉规训,志存忠孝,懿勋茂绩,始见其进也。
门吏晋州司法参军巨雅,以元略长兄,尝宾於北府,以元略又从事中都,俱饱内侍之德,将命录实,见托为志,勒之贞石,且无愧词,铭曰:
泾水之,高原堀起。
其上新坟,葬我将军。
将军之德,实彰家国。
水竭原迁,斯文乃传。
◎张述
述,大和朝官司封郎中,出为袁州剌史。
◇代韩仆射辞官表
臣某言。
臣以夙疾多时,受任非浅,常有负,冒据官荣。
将贻折足之尤,以速素餐之谤。
昨者辄陈章疏,冀蒙矜免。
不意血诚徒恳,圣虑未回,怀荷宠私,有如冰炭。
臣闻力小任重,久则致败;功微禄厚,过则生灾。
故经垂知足之言,《易》著负乘之诫,皆明力不胜任,才不当官。
臣虽孱微,尝所执守。
且臣受钺阃外,二十一年,弟执金吾,男居藩服,穷极宠幸,萃臣一门。
每夙夜忧惶,常恐身先犬马,不获策励驽蹇,上报鸿恩。
今臣实惧不逮,是以告诉。
况臣心力未减,犹可支持;筋骸已伤,或难勉强。
伏望圣慈哀察,赐徇恳诚,恐其再有陈闻,许以病免。
丹款傥遂,没齿为荣,无任恳迫之至。
◇第二表臣某言。
伏以累献表章,微诚务达,屡尘圣听,罪犯已多。
臣闻固陋寒贱,人之所恶,富贵荣达,人之所欲。
自臣忝谬,即宜推陈,岂可蓄缩偷安,襄攵苟得?若礼乖当植,得者不劝。
故礼以旌德,赏以劝劳,谅或苟差,何以沮劝。
臣自叨幸高位,二十一年,手足风病,十有余岁。
每恨国恩未答,沉瘵遂婴。
命窃极於公侯,身实降於废弃。
幸逢明诏,获睹阙庭。
天颜咫尺之间,稠迭慈谕;彤庭拜舞之际,宣赐人扶。
焉有臣对君上,获此恩礼,陈於明庭。
虽丞相乘车入朝,ガ侯剑履上殿,臣忝侥幸,窃被殊荣,未知何功,宠光及此。
史册莫载,今古全无。
皆陛下降稽天之仁,垂极地之德,特开贷纳,俯赐舍容,君父之恩,不可称量!臣每退朝之后,感极涕流,唯思训子导孙,披诚沥恳,率令致命,不止终身。
盖由感深,遂切肌骨。
但臣去就如此,保固官荣,尚稽覆载之私,更安显重之位,则何以标明赏典,准约朝纲?臣是以陈露鄙诚,罄竭于此。
昨者再披悃款,冒死奏闻。
蒙赐批谕,特加奖饰,录其微功,未赐允从。
臣今辄敢复献表章,触法陈乞,特仰恩私,养疾衡门。
则陛下无虚授之名,微臣免旷官之责。
不夺之志,告诉岂惧于再三;觖望之诚,允许庶几于万一。
陛下傥恕尘黩,俯察区区,容其病免,以徇诚请。
虽死之日,犹生之年。
◇为郑滑李仆射辞官表
臣某言。
臣闻虞舜之朝,九官皆让;西汉之盛,二疏云去。
盖上以淳风荡俗,下以廉耻激节故也。
况宠辱之际,不惊则愚;进退之间,不知则殆。
中谢。
伏惟皇帝陛下德超邃古,功格上元,诞敷文教,丕变颓靡。
天地日月,载惟贞明,动植翔泳,罔不咸若。
臣某席以枝荫,阶缘休运。
弱龄入任,四纪于兹。
三省微躬,一何厚幸。
是以每莅一职,每徙一官,未尝不心效权衡,操怀竹柏。
虽龌龊廉谨,曾无异绩,而毫厘过犯,未污简书。
知臣在君,匪敢矜述。
自陛下嗣临宝位,一十七年,不以疲驽,猥蒙奖拔。
授以疆土,假以麾幢,入居宗庙之司,出典股肱之郡。
八座之贵,臣拜者三;六条之荣,臣守其五。
四开戎府,一佐中军。
至如宫相台丞,侍臣尧印,兼命稠迭,累迁频速。
辉光既极,盈满是忧。
间岁初领华州,方宣圣泽;俄以滑台选帅,非次及臣。
双旌自天,匹马之镇,此州当四达之地,控两河之境,兵虽劲逸,人至凋残。
臣远仗皇威,推诚抚众,服勤吏事,尽瘁牧人。
遂得黎庶就耕织之时,士伍知训习之礼。
此皆大化光被,臣敢贪天之功。
常恐三至夺慈,孤立速谤,此臣所以怵惕惟厉,中夜以兴,愿披血诚,上达旒。
伏惟陛下少加怜察。
臣窃以酬恩徇节,心实无涯;引重致远,力诚有极。
臣先以岭南染风毒脚气,今年春又患发鬓,分将不起,命及阽危。
幸沐亭育之恩,免从帷盖之毙。
臣年逾知命,齿发已衰,疾经沉痼,方寸顿减,久当繁剧,必虑阙遗。
臣又闻制阃者以重镇为雄,仗钺者以专征为务。
臣器干不足以在任,方略不足以持权,何以统节制之师贞,定否臧之戎律。
且陈力就列,训诰攸存,审才则然,以病宜免。
况岩廊多士,宇宙无虞,为官择人,皆出臣右。
胡可晏安冒宠,尸素妨贤?乞降赐骸之恩,以全折足之咎。
臣获退就散秩,保养余年,候筋力之复强,申赴蹈而宁晚。
臣於当部劝课营田,及以羡余优恤将士等事,一一列具条奏,冀明辑睦,上副忧勤。
尘黩宸严,冰炭交臆。
无任恳切屏营之至。
◇代韩仆射谏伐淮西表
臣某言。
某月日,中使某至,伏奉手诏,兼宣圣旨,以淮西事体。
今臣谬窃藩隅,每惭叨忝,职惟承命,恩深陨越。
陛下特迂宸聪,议及凡品。
累从听之德,惭启圣之才。
感恩徘徊,难酬宠遇,敢不罄陈愚瞽,窃备刍荛!伏以少阳男元济,不取圣裁,擅理戎务。
国有常典,罪必当诛。
或恐淮西一使,曾经反侧,众情所裁,觊自偷安。
元济此时,求免无路,陛下式遏为心,固合深除剪灭。
猥蒙询访,无有寇能不死,势必万全,天讨淹留,众心前却,千戈难弭,杀戮滋深。
陛下爱人之心,异殷汤释网之意。
伏愿与辅弼信臣,朝廷硕德,平章利害,以取厥中。
使兆庶安生,四方蒙福,实天下幸甚,岂惟臣一方?臣所部兵马,排比有序,但思报国,恭候指挥。
伏惟赐鉴微词,俯察愚恳。
轻陈睿烈,惭惧伏深。
◇代魏博田仆射辞官表
臣某言。
臣闻中原息战,子房得以乞身;东吴既平,范蠡终能行志。
二臣皆因时效用,遇主成功。
进咸展於尽忠,退各安於秩考,所以立名万古,保庆一时。
愚臣夙心,私有所慕。
况蒲柳先迈,驽蹇易疲。
审已无堪,量力知止。
吐诚上达,罄写中怀,仰觊天慈,俯照愚悃。
中谢。
臣虽长於戎旅,幼业《诗》《书》,每禀效忠之言,早励为臣之节。
当河朔承袭之日,在军幕危疑之间,敏动险中,几邻於死。
常以捐躯报国,率彼顽人,受命指踪,扫清余孽。
用摅宿愤,以答明时,一睹天庭,百生愿足。
但怀感激,岂意遭逢!伏遇陛下神武应期,圣谋独断。
臣得尽陈忠款,见委赤心。
唯将擐甲启行,执殳毕力,上凭睿算,凶寇自夷。
今日获觐天颜,躬承睿渥,平生之愿既遂,休老之志宜申。
岂可更贪宠光,久冒荣禄,使贻官谤,取笑将来?臣自总魏师,初率归化。
当时结念,便誓此心。
祈於素诚,非是饰让。
匹夫之志,犹不可夺,臣一昨自离本镇,亦以此意明言,陈谕圣恩,勉其忠义。
将士等皆怀皇化,尽激丹诚,则一军幸安,且无足虑。
在於今日,臣何所任,岂可久职妨贤,待讥窃位。
此时不退,何日宜退?
臣犬马之齿,未云甚高;筋力之问,已知不健。
加以少罹忧患,鬓发早衰,久经行陈,心力已耗。
若许其优养,或冀保余年。
傥抑其愚性,则生理必沮。
且身兼将相,人臣之位已极;满朝子弟,人臣之家至盛。
於国何补,独荷殊私?所以忧余恶盈,乐在知足,击壤自欢於圣日,悬车岂待於礼年。
是用沥胆披肝,冒昧陈乞。
伏惟尊号皇帝陛下德迈羲轩,恩深覆载,荡除余,理致太和。
动植含灵,无不遂性。
方将旁求英俊,共洽升平,如臣以鹰犬之微,获申搏噬,累尘高位,常积厚颜,福过灾生,自当勇退。
且富贵荣乐,是人所欲。
苟心有所尚,意趣或违,强其不能,适足增苦。
傥蒙恩造,获遂优闲,许归衡茅,取乐余齿,是天地曲成之德,君父莫大之恩。
五湖回舟,生无惭於越相;都门挥手,死不愧於汉臣。
言披血诚,情切中素,无任悃款恳迫之至。
◇长孙巨泽
巨泽,元和时人。
◇卢陲妻传
汾州剌史崔恭幼女曰少元,事范阳卢陲。
陲为福建从事。
既构室,经岁余,言於夫曰:「余虽胎育人世,质为凡女,本金阙玉皇侍书。
每秋分,辄领群仙府刺落丹诚录修学者名氏,多由触染而堕,与同宫三侍女,默议其状。
恍然悟世情之秽欲,共愤叹之。
未竟,而仙府责其心兴欲端,各谪降下世,为卢氏妻二十三期。
今及年矣,当与君绝恩息念。
」常独居一室,不践夫域。
自列本末复仕前名也。
陲或中夜聆室中有语音,试潜窥伺,有古鬟长绡衣女数人共坐,指陲而叹,皆梵音不知其言。
但见肌发衣服,悉有光照。
其妻独不彰朗。
暨旦告其妻,曰:「『天界真仙皆梵语。
」再询之,则曰:「若恣传泄,必生两责。
」又言於卢曰:「吾不及为太上所召,将欲返神,还乎无形,复侍玉皇,归於玉清。
君无泄是言,贻吾父母之念。
」卢亦共秘之。
常异日戚戚不乐,谓陲曰。
「事迫矣,不告吾父母,是吾不女也。
」遂启绛箱,取《黄庭内经》,献於恭曰:「尊之孺人算极於三月十七日,非内景经不能保护。
然尊之孺人念之万过,只可延一纪。
」恭惊曰:「汝焉知吾之运日月邪?吾尝遇异术人,告余前期。
吾不能出口,而心患之。
汝将若之何?」女乃设三机,敷重席,白笔具万过功章,以召南斗主算天官,令恭洁衣再请命。
仿佛有三朱衣就坐,进羞酒竟,持功章而去。
由是父母皆异之。
仍曰:「今泄露天事,不可复久。
」
月余告终。
及葬,举棺如空,留衣蜕而去。
初陲既惊异其迹,乃请道於妻,留守一诗一章,曰:「世有修福之门,无知道之士。
君至丙申年,神理运会,遇异人琅琊君,必与开释此诗。
君今未属於道,不可与言无为之教。
」长孙巨泽之友曰栖真子王君。
行於陕之郊,觏陲,备言妻之状,复以守一诗询於王君。
君鉴诗骇然曰:「此天真秘理,非可苟尽。
」遂演成章句,目之曰《元珠心境》,以授陲。
时元和丁酉岁。
巨泽聆於王君,乃疏本末为传。
其渊密奥旨,具列章句云。
◎杨虞卿
虞卿字师皋,虢州宏农人。
元和五年进士,又举博学宏词科。
累拜谏议大夫宏文馆学士,转给事中。
出为常州刺史,入拜工部侍郎,授京兆尹。
贬虔州司户卒。
◇上穆宗疏
臣闻乌鸢遭害,则仁鸟逝;诽谤不诛,则良臣进。
况诏旨勉谕,许陈愚诚,故臣不敢避诛死,以献瞽言。
窃闻尧舜以天下为忧,不以位为乐。
况今北虏方梗,西戎弗靖。
两河之疮痍未平,五岭之妖氛未解。
生人之疾苦尽在,朝廷之制度莫修。
边储屡空,国用犹屈,固未可以高枕而息也。
陛下初临万几,宜有忧天下之志。
当日延辅臣公卿百执事,凝旒而问,造膝以求,使四方内外,灼有所闻。
今自听政以来,六十日矣,入对延英,独三数大臣,仰龙颜承圣问。
其他侍从诏诰之臣,偕入而齐出,无所咨询,何足以闻政事哉?谏臣盈廷,忠言不闻,臣实羞之。
盖主恩疏而正路塞也。
夫公卿大臣,宜朝夕接见论道,赐与从容,则君臣之情相接,而理道备闻矣。
今宰臣四五人,或顷刻侍坐,天威不远,鞠躬陨越,随旨上下,无能往来。
此繇君太尊臣太卑故也。
自公卿已下,虽历践清地,曾未祗奉优眷,以承下问。
郁塞正路,偷安幸门,虽陛下神圣如五帝,臣下莫能望清光。
所宜周爰顾逮,惠以气色,使支体相辅,君臣昭明。
陛下求治於宰相,宰相贵治於臣等。
自然上下孜孜相问,使进忠若趋利,论政若诉冤,此而不闻过失,不致升平,未之有也。
自古天子居危思安之心同,而居安虑危之道则异,故不得皆为圣帝明王。
小臣疏贱,岂宜及此,独不忍冒荣偷禄,以负圣朝。
伏惟陛下察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