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九五查询
古籍史书
老黄历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5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5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
◎李程
程,字表臣,襄邑恭王神符五世孙。
贞元十二年进士,又登宏词科。
元和中累拜吏部侍郎;敬宗立,以本官同平章事,寻加中书侍郎,封彭原郡公,罢为河东节度使;开成初拜右仆射,二年出为山南东道节度使。
卒年七十七,赠太保,谥曰缪。
◇汉章帝白虎殿观诸儒讲五经赋"以「高会群儒,讨论正义」为韵"
汉章帝以文教式孚,象德崇儒。
仿石渠征校文之所,配白虎集青衿之徒。
於是发明诏,下皇都。
宏辩者愤愤悱悱,博议者云萃风趋。
所以赞扬政理,岂惟探讨典谟;尔其高观洞开,鸿儒四会。
擅古今之美,为皇王之最。
八索九邱之籍,理析异同;三坟五典之书,义分小大。
举两端而拟议,与百代而沙汰。
既理贯於中,亦声闻於外。
实钩深而索隐,况致远而情高。
信积学而无倦,岂待问而有劳。
谈柄乍挥,振冠盖之岌岌;词源忽注,泻江海之滔滔。
将以演制度之善,论威仪之盛。
撮五经之阃阈,为九流之龟镜。
《连山》《鲁史》,自此而刊;《礼》《义》《诗》《书》,自兹乃正。
夫如是,始可以化人伦,施国柄。
有典有则,惟明惟圣。
上知恭勤,下审教令。
然后代有等威,理归清净。
懿哉!释钤键之枢奥,赜精微而讨论。
疑之者风散冰释,学之者理顺义存。
可以明乎褒贬,从其简易。
《贡》别九州,「兴」穷六义。
岂惟槭之说,盖亦识之智。
今我后化叶,人文莫群。
陋汉日,越尧君。
观其环林森森,璧池浩浩。
鸿儒硕生,旦夕探讨。
曲尽庶汇,旁流圣造。
则知儒者,可为帝王之师保。
◇凤巢阿阁赋"以「天下清泰,神物来萃」为韵"
国家化协轩后,道超帝先。
敷至德以被物,降殊祥而自天。
祥异宗周,下岐山之鸣矣;企观神极,放阿阁而巢焉。
由是载止於甍次,盖将呈瑞於君前。
临四荣而肃乎云委,播五彩而焕尔霞鲜。
且将巢者,其义久也。
美德化乎宇内,永栖迟於日下。
爰居爰处,恒依应龙之祥"一作梁";载飞载鸣,宁侣化鸳之瓦。
道既砥平,时亦镜清。
厌丹穴而不息,鄙高冈而不鸣。
方为应至仁而来元扈,岂徒爱层构而集丹楹。
彼燕有巢,已闻在幕之厄;尔鹤称德,更擅乘轩之名。
一则兆启乎颠沛,一则僭处乎车盖。
曷若我爱育元和,来仪昭泰。
奋美羽於轩楹,散清音於埃盖。
然后知赤乌不曰珍,白龙不曰神。
或生之於苑囿,或厄之於海滨。
四目鸣而不睹,万户献而莫臻。
岂若兹凤,惟阁是因。
三重其阶,实惟高矣显矣;一人斯睹,谁谓不躬不亲。
向非我后从政不弗,惠生於物,执德不回,遗乎将来,凤亦远矣,谁能巢哉!是知反道者高阁徒修,悖德者鸣凤罔萃。
窃稽瑞牒,载览史记。
惟黄帝与吾皇,能感之而自至。
◇华清宫望幸赋"以题为韵"
上苑之左兮,骊山之中。
天作高岫,帝为离宫。
示宸游之有所,表圣鉴於无穷。
临峻路而赫其户々,标爽垲而屹以崇崇。
惜翠华之未至,阒紫殿而犹空。
则有望幸其中,流睇延慕。
希天颜而回瞩,望云阙而屡顾。
想恩波之东注,俯瞰渭流;爱佳气之西浮,空瞻秦树。
目尽烟末,心驰御路。
何圣虑之未还,独幽怀而能喻。
穷辙迹且俟玉山之游,想车音将购《长门》之赋。
矧夫阁有朝元之美称,殿有长生之嘉名。
霞驳丹槛,云攒绣楹。
可以召通仙之降止,安皇祚之永贞。
是以仰碧落,竭丹诚。
庶日月之回照,等葵藿而同倾。
濯感沸之泉,每想金舆之度;践萋青之草,还思玉辇之行。
虽托质於别馆,常寄心於穆清。
恋恋西向,悠悠瞩望。
步磴道以寂历,眄广庭以寥旷。
竹花虽吐,如含待凤之诚;气才升,若睹从龙之状。
彼玉山既远,金阙仍赊。
未若浮游近县,如在仙家。
俄天邑之孔迩,自神都而不遐。
虽馆称五柞,殿美九华。
喻之於此,曾何以加。
惜乎神光未瞩,旷此佳境。
徒企想以忡忡,复怀慕而耿耿。
闭玉树於深谷,销金铺於秀岭。
君乎君子,胡不出宸居而来幸。
◇揠苗赋"以「时贵顺成,非由速致」为韵"
瞻彼陂田,新苗在地。
徒施助长之术,且异发生之类。
望斯箱於翼翼,爰用心期;贪彼黍之,方将力致。
摇然乃乱,兴每如抽。
自贻伊戚,职汝之由。
忽分丛於步武,俄裂土於田畴。
劳而无功,焉用拔乎其萃;动而愈出,纵其生也若浮。
既不得於和熟,宜取伤於躁求。
相彼老农,求之欲速。
伛偻烦手,扶疏自目。
信相违於浅种,不用其良;既自露於深根,曷云能彀。
忘枯槁之如彼,尚低徊而念兹。
绕指尚疑於取苎,劳身岂并於乘时。
揽一握之纤茎,始如陵草;耸千科之细叶,终异园葵。
孰云农事以妨,但取高而为贵。
无思去草之务,有若拔茅之汇。
不从其道,虽以徒劳;莫悟其由,讶离离而增欷。
原夫秀而不实,爱欲其生。
覆东皋而历乱,交南亩以纵横。
或长或短,稍因人而尽起;靡瞻靡顾,俄丽地以同倾。
与其违性而早落,岂若从宜而晚成?时不爽於荣枯,事可期於逆顺。
惟躬是瘁,宁同於百卉具腓。
以若所为,且异乎孤蓬自振。
亦由行道者之,仁义可依。
体上圣之知命,戒中庸之妄祈。
赋孟子之言,聊将此喻;穷宋人之理,永鉴其非。
◇汉文帝罢露台赋"以「百金休功,万国从化」为韵"
伟汉文之君临,惟宫室有度,以兆庶为心。
安不忘危,岂劳力於累土;用过乎俭,亦轸虑於百金。
惧乎设怨,将以激劝。
若台之是修,唯德之不建。
是故绝役心於制造,宏俭德於亿万。
乃言曰:「台者高峙,路者四通。
不足避燥湿寒暑,无以受朝聘会同。
奚必居高为明四目,远听为达四聪?不重敛何以就役,不劳力何以成功?」由是却匠人之计,全王者之德。
岂啬於财,实肥於国。
虽百工至,无所作则;庶人子来,曷由陈力?言之既终,人故适从。
板筑之功既绝,寻尺之材勿庸。
柱础不施,宁转他山之石;栋宇罢构,匪斫徂徕之松。
若夫气候为备,顺时布化。
谅惟国之有恒,成兹台之何暇。
南至以望,太史每升以观台;仲夏而居,有司自设其高榭。
亦何用土木特建,丹ぬ勤修?诚无用之作,非不朽之谋。
岂止全十家之中产,贻百代之良筹。
彼晋灵登临,我则绝弹人之戏;宋平兴作,我则无筑者之讴。
式昭莫大之见,用保无疆之休。
不然,何以绍祉祖宗,垂芳简册。
逾俭约於三五,延戴祀於二百。
岂不以肇於露台,播无为之嘉画。
◇黄目樽赋"以「礼尚治情,酌中形外」为韵"
彝器之美,黄目是尚。
黄者取黄理而中孚,目者象清明而外畅。
征戴《礼》而有谓,懿周人之是创。
将表敬於宗祧,必荐馨於郁鬯。
爰设嘉名,是用饰情。
彼因外而有制,犹自中而立诚。
酌於心终有假於圭缵,象乎自难取比於兕觥。
必因尊彝,爰佐齐醍。
以明大享之品物,以助诸侯之孝悌。
故以目而为名,因酒而成礼。
尔其克修祀典,遐本淳风。
将А饮而体异,等牺尊而义同。
殷荐有恒,守笾豆之列;备用何所,在宗庙之中。
追述作之深旨,谅昭明而有融。
用当其无,物不为薄。
齐纳金而饮酎,等用茅以明酌。
挹而未竭,故不惭於金;执而不挥,宁有愧於玉爵?立制有经,创意图形。
洁以新樽,冀精诚之可达;歆於明德,知黍稷之非馨。
其象也则小,取喻也斯大。
虽斟酌在中,必仪形於外。
嘉其不泛不滥,可继可传。
罔施丹ぬ,徒假雕镌。
巨同乎卮,信乎美而无当;岂比乎斗,则有象而在天。
徒虚无以为说,非洁芳以告虔。
甚矣哉!前王之创物,俾后代之相沿。
◇迎长日赋"以「三王郊礼,日用夏正」为韵"
气之至兮景之长,郊之初兮国之阳。
将有事於新日,以无忘乎旧章。
太史先期而以告,天子斋心而有常。
且曰经纪不忒,乃贞明而成象;疾徐中度,胡躔次而可量。
俟一人天临而斯出,俾群后景从而有光。
可以冠千古之嘉礼,轶三代之盛王。
然后五辂乃驾,六龙是骖。
迎炎精表著明於君象,就阳位乃展礼於国南。
斯可以人咏明哉,且知配虞帝之二;工升歌也,奚独美文王之三。
且天有两曜兮日无其匹,域有四大兮王居其一。
将报本而郊天,因宣明而主日。
大司徒执圭以表位,群有司奉璋而有秩。
羲和御之而有伦,畴人则之而无失。
运行之次,望迟迟以就阳;寅宾之时,见杲杲而已出。
始也戒职司,明国体。
卜郊之典无阙,迎日之义爰启。
受命於祖,作龟於祢。
是皆匪愆於仪,未有不谨於礼。
礼容必呈,祀事孔明。
迎扶桑之初,乃实柴而荐敬;因吉土之兆,同埽地而贵诚。
信列辟之盛节,俾历代而作程。
魏则朝於献岁,夏则置乎小正。
今则听封人之善祝,采从臣之嘉颂。
时令空美於风行,帝力孰知其日用。
人悦於下,礼行於郊。
不独服尚元素,器遵陶匏。
是知礼之设也,教之大者。
彼孔称「从周」,殷因於夏。
曾未若我后敬授人时,而天锡纯嘏。
◇石镜赋"以「清光内朗,禀之媚然」为韵"惟石之贞,惟镜之清。
镜因石以为异,石假镜而为名。
其在石焉,肇自一拳之质;其为镜也,非因百炼之精。
不资磨莹而冰净,讵假雕镌而砥平。
徒美夫孕清莹,合彩缀。
粲玉质以皎,蓄霜华而明媚。
匪因人力,其成也何时;倬彼神功,其来也奚自?凝辉炯炯,散彩洋洋。
既不劳乎范,亦无失於圆方。
辉映空岩,恒舞山鸡之影;色澄清夜,宁惭玉兔之光?伊鉴物之必审,信自然之所禀。
彼虚受而不遗,同至道之无私。
既不限於遐迩,岂有差於毫厘?深山之中,谁辨藏冰之处;幽谷之际,宁分抵璧之时?况刚直其体,清贞自持。
恒发辉山之色,常含韫玉之姿。
怀宁一之心,不可转也;处阗寂之地,谁其尸之?当六合之清爽,澄素辉之洁朗。
可以坐致於云霄,可以立分於魍魉。
知远之迩,视山岳之在目;以小观大,览江湖如指掌。
且镜之为物也净,石之为义也坚。
既守质以固矣,亦腾光而皓然。
朗鉴之前,皆愿呈其肝胆;委照之下,终愿辨乎媸妍。
故能无微不烛,无物不载。
彼三光与万类,莫不形乎其内也哉。
◇太常释奠观古乐赋"以「声淫及商,武乱偕坐」为韵"
天子崇儒兮辟此虞庠,仲秋上丁兮奠我素王。
既斯礼之毕具,伊古乐而遂张。
於是调律吕,备宫商。
笙镛嘈而并奏,干羽俨其成行。
进旅退旅,爰击爰拊。
鸣宫悬,起万舞。
设崇牙,森树羽。
斯道氵风氵风,斯人俣俣。
和声合气,缀规接武。
听其韵可以窒欲,览其仪可以道古。
济济祁祁,莫不贲然而来睹。
有叹者曰:太和之音,其乐。
作以崇德,和而不淫。
所谓建藻荐之礼,革忄舀堙之心。
英之声何质,韶之乐则深。
见师襄之击磬,闻瓠巴之鼓琴。
借如发扬蹈厉,右秉左执。
其从纯,其始翕。
登歌初弥,下管相及。
朱弦徐泛,觉虞舜之风薰;玉戚载持,想周武之山立。
懿其五节清,九奏成。
播殷周之颂,无郑卫之声。
廉正以作,奸邪不生。
盖由德音洋溢,乐教众伙。
诚无象而不传,非有功而不可。
魏文侯昔著於发问,宾牟贾尝称於侍坐。
乃知雅音为邦家之本,正乐非耳目之玩。
可以洽人神,可以彰理乱。
而况八佾成列,八音克谐。
尊儒训兮国风之始,阐乐正兮王政不乖。
夫如是,所谓光扬盛礼,和乐孔偕。
◇大合乐赋"以「王者之政,备於乐声」为韵"
乐者制也,所以道天和,全人性。
故作之以崇德,审之以知政。
王者敬其事而阐其道,顺其时而行其令。
逮夫季春届期,乃命有司。
且曰群萌达矣,播乐安之。
重以国经不可阙,躬理必以时。
将齐度以节奏,被选乐於声诗。
撰乃吉日,总於乐师。
是用资於诲尔,亦无忝於命夔。
由是司仪辨等,庶工守位。
备弦管之声,陈匏竹之器。
逦迤而就列,иね嶙峋而居次。
克展礼容,而告乐备。
天子於是率九卿,暨三事。
必虔心而有待,俾陪扈而斯致。
既亲睹於宫悬,又何假以庭试?若乃曲度是并,不可殚名。
杂以韶,间以英茎。
追宣尼之前闻,是能忘味;念师乙之旧说,各辨遗声。
考彼废兴,存乎清浊。
安以乐,且知治世之音;哀以思,不杂异方之乐。
类飞声於垂仁,等润物於流渥。
足使魏文侯之卧听,已悟前非;吴季子之备观,难施先觉。
既尽美矣,又何加乎。
谅从律而罔惑,将克谐而不渝。
必在听和,知其乐也泄泄;是其反朴,变其风也於於。
具举不患乎声希,统同宁贵於和寡?奚必飨钧天之灵贶,而有殊焉;想洞庭之异音,更思古者。
诚夫天祚我皇,恩历遐昌。
掩邃古之嘉乐,轶三代之圣王。
窃贺声明之巨丽,敢联雅颂之遗章。
◇披沙拣金赋"以「求宝之道,同乎选才」为韵"
物有感者,其沙之同流。
韬至精之未吐,俟明鉴以来求。
披溃沲,历汀洲。
期往而有觌,必而是谋。
若不克见,何远不讨。
大无间於洪流,细宁忽於潢潦?必因目击,信夫川则效珍;不假镜临,所谓地不藏宝。
於戏!未分美恶,必在妍媸。
当有期於慎简,幸无见於忽遗。
经营乎永昌之日,徘徊乎丽水之湄。
初若决浮,摇星光之的的;又似剖群蚌,贯珠彩之累累。
充一镒而有待,贯三品而方期。
出轻涟而沉潜自照,别丽景而光炅生姿。
洎乎沙之汰之,既坚既好。
断之则同心斯得,用之则从革是宝。
必资作砺,自同选众以求仁;曾是满ぷ,未若勤学而知道。
伊昔识真者寡,罕遇良工。
遗我於一撮之内,混我於众流之中。
纯固空知夫自守,精英不得而外融。
与沙碛而杂居,则如云积;处矿璞而自异,讵可雷同?宝既有矣,况於人乎?夫辨之掌握,尚辱在泥涂。
则将排碧沙,涉清浅。
虽有怀於拣金,庶不遗於片善。
今则藻鉴既朗,庸将自媒。
兴公雅符於通论,士衡犹患於多才。
不然者,则怀宝而退矣,曷为体物而来哉。
◇金受砺赋"以「圣无全功,必资佐辅」为韵"
惟砺也,有克刚之美;惟金也,有利用之功。
利久斯克,犹或失其锐;刚固不磷,是用假於磨砻。
不然,何以兴喻殷监,譬后之圣。
金将有缺,必假石以磨颖耀;后若有遗,必资贤而砺节砥行。
使藐锋无白圭之玷,令德有黄轩之盛。
取譬於攻金之工,方期於政罔不正。
且夫利器久翳,锋不全。
参差冰缺,掩冉苔联。
价减千金之直,文灭七星之躔。
非夫坚石之锻乃砺乃,巧匠之藏焉修焉,又安得而昭宣?若乃君上初临,德声未溥。
令不尽一,名不咸五。
筮微子牙之兆,衮阙仲山之补。
非夫忠臣之扶危持颠,英俊之左弼右辅,又安得而稽古?乃知君与臣兮相符,金与砺兮相须。
离之而道斯远,全之而德不孤。
故为金也光乎九牧,为君也配彼三无。
是以工必利其器,君先择其佐。
佐明则有融,器锐则不挫。
光乎拟之必断,恬澹乎立於无过。
亦何必俾钝质不可砺,俟昏德以将衰。
如刀罔能敛其锷,如朽索无或纽其维。
然后乃知利重乎磨,损之又损为贵;君宜乎谏,善人不善之资。
况今圣上钦明,英髦迭出。
恭默思道,曷高宗之可侔;辅弼纳忠,岂傅岩之攸匹?宜乎哉!超羲而越夔,勖而自必。
◇蒙泉赋蒙彼东山,山下有泉。
运未逢於畎浍,色空积於澄鲜。
虚明可鉴,澹泊自然。
宜习坎以为德,胡止艮而莫前?士有酌而叹曰:惟水之义,万物之利。
顾导达之或阙,将灌注而奚遂?朝宗路阻,未归朝夕之池;润下功微,空浸寻常之地。
且夫壅则止,理则通。
能致远迩,任决西东。
荷西气之平均,潜生丽藻;处重阴而蒙蔽,尚阻清风。
亦有舒女化而称异,耿恭感而成功。
彼皆因人而有托,此独居然而在蒙。
懿其满而不盈,卑以自处。
岷山未测,且睹滥觞之时;沧浪是期,终异濯缨之所。
性则全柔,德无与俦。
能载清而载浊,谅可泳而可游。
将注江湖,终有希於上善;未分泾渭,诚无恶於下流。
嗟止水之奚匹,念发源兮在斯。
当其一勺而可挹,岂待成川而后知。
傥理水之有便,谅余波而可期。
他日敢以胜载之力,冀裨舟楫之时。
◇青出於蓝赋"以「纯粹积中,英华发外」为韵"蓝蕴嘉色,青出其中。
谅究本而不异,独入用而靡同。
渥彩必因乎外发,至精不得以内融。
暨乎时日既臻,染人云至。
备震方之正色,遵《周官》之故事。
行采之际,讵盈时人之;俯拾之时,亦异炎州之翠。
非取荣以玩悦,将有求於精粹。
比夫朱研而益丹,剑淬而愈利。
惟英华是揆,惟混浊是弃。
曷舍彼而取此,信本同而末异。
当时所营,尽彼精英。
被以纯深之色,总乎迁染之名。
阴骘四时,舆服因我而更御;彰施五采,元黄待我而后成。
初类含章而潜伏,今若开辉而发明。
岂不以苍然之迹始分,焕尔之英久积。
研精逾丽,昭章可觌。
谓元之又元,符益之又益。
则明珠之剖巨蚌,美玉之出韫石。
彼皆异状而竟殊,此则一变而不易。
且夫色无以加,孰曰取实而去华;光不可昧,必惟自中而形外。
故臻乎极而不失其色,发乎深而其用惟新。
积而成形,事等冰寒於水;演而为大,义同丝出於纶。
俾夫外则文为藻缋,内则体合精纯。
故烟生於火,配乎物;情根於性,本於仁。
子贡贤於仲尼,莫知功倍;季孙富於鲁国,孰谓德均?君子思端本而肇末,耻后先以超越。
故取斯而喻斯,谓不悱而不发。
◇破镜飞上天赋"以「青天流魄,玉户失颜」为韵"何新月之婵娟,如破镜之上天。
微茫而桂树犹短,仿佛而菱花不全。
皓色减去,清光独悬。
谓是云非,开玉匣而长在;自无而有,指金波而未圆。
象则凌虚,名何责实。
伊酷似其素影,若同分於丽质。
莫测潜化,空惊迥出。
怜此夕以孤飞,念谁家而暗失。
况夫微明海ㄛ,远挂关山。
感重轮而易缺,思ひ带而莫攀。
娥掩色,ㄥ女分颜。
意迢递而难明,半生象外;岂别离之可赠,余在人间。
霁景澄寂,寥凝碧。
匪回辉而照胆,徒向晦而沦魄。
洞房未掩,过台上而不归;斜汉欲低,入窗中而犹隔。
亦何辨夫於火化,骘彼阴灵。
比孤光於白,喻片影之铜青。
遥空绚练,远色晶荧。
爽气共浮,岂彩霞之能掩;芳尘不到,非素手之所经。
观夫渐倚上元,迫於下土。
瞻吴牛之罢喘,对孤鸾之欲舞。
征碎质以委地,有方辉而竟户。
哉生之后,从一气以裁成;埋照之时,岂五金而能补。
正当残夜,偏称高秋。
含烟不隐,泛水如流。
苟孕明於真宰,非禀质於人谋。
似逃秦殿,聊上庾楼。
疑熠熠以从革,类纤纤以若钩。
异彼妆奁,掩兹游烛。
方应候以戏珠,不鉴容以销玉。
坐惜云曙,行愁漏促。
晕犹未合,无陈方士之灰;点不可磨,空负先生之局。
◇众星拱北赋"以「人归政德,如彼众星」为韵"
为章於天,惟彼辰极。
环众星於庶位,标帝座於有北。
故昭回之设象,俾圣哲而取则。
钩陈就列,等营卫於宸宫;阊阖旁连,类屏藩於王国。
焕乎布彩,俨若受职。
念精气之无亲,叶天地之辅德。
仰圆象之炯尔,嘉清辉之如。
昭明有融,不韬光於隐晦;悠久斯在,岂随运以盈虚。
戒彼不恒其德,故能奠厥攸居。
当其天宇廓清,元纬交映。
若万物之调玉烛,犹圣人之握金镜。
守宝位而厚群生,在玑而齐七政。
丽天之象,拱北宸以是依;率土之俗,亦向化而无违。
契一人之有庆,同万姓以知归。
不然,何躔次萦乎黄道,周庐匝乎紫微。
乍合彩以呈质,竟同耀而分辉。
俾夫左之右之,莫不具尔;无小无大,曷惟ィ彼。
考时变兮是察,知天成兮在此。
仰观或辨其晦明,内附宁阻其遐迩。
是以纟丽连清汉,点缀苍。
流彩未停,蜀郡犹占二使;圆光既聚,颍川应会贤人。
则知居之者安,辅之者众。
辐共毂不足以喻其周环,斗在天孰可以齐其比讽。
亦犹元圣立极,群后来庭。
登三杰而汉道斯盛,致多士而文王以宁。
傥匡圣之有日,愿在位於恒星。
◇众星拱北赋"其二。 以「人归政德,如彼众星」为韵"邈矣辰极,凝光於北。
以迢迢之远状,出苍苍之正色。
荫华盖作上帝之居,拥神休为上土之式。
厥高可仰,其仪不忒。
观众星之附丽,如小邦之怀德。
至於遐瞻五纬,迥眺九围。
湛河汉之秋景,灭烟霞之夕霏。
此则信无大而无小,谅知章而知微。
粲以低昂,嗟在空而错置;焕而旋复,讶共贯而知归。
环紫极而未散,流素月而方稀。
瞻夫摄提引翼,钩陈逦迤。
或重辉而玉集,乍浮烁而波委。
储精定位,叶天步之廓然;有耀远方,振旄头而ィ彼。
且冲漠之外,或盈或虚。
宵则观夫成列,昼焉测其所如。
是知惟辰得中,同睿作圣。
合真宰之至理,禀昊天之成命。
阴滋玉烛,徒见冥其六符;洞契璇枢,惟悟齐其七政。
当其重城未启,永夜向晨。
想清防於严密,披元霄而得真。
俱熠熠以晶朗,乍煌煌而彩新。
类珠连之可媚,俨天行而自陈。
拱之立言,孔氏已传乎旧史;犯而成象,汉帝曾容其友人。
洎乎晷度环合,躔次律中。
辐辏毂才可比其稠,水会瀛未足方其众。
盖所以明上德之攸拟,宣下情而通讽。
客有托身白社,翘思青冥。
当天地交泰,山川永宁。
敢属辞而体物,照庶士之从星。
◇攻坚木赋"以「学者攻艺,必求至精」为韵"
工之制器兮雕乎朴,人之兴艺兮志乎学。
利用者臃肿无前,善扣者舂容乃觉。
多闻非阙於疑殆,成器克资乎雕斫。
故研精方启於愤悱,用当各施於轮桷。
且夫材有柔劲,工有趣舍。
於以钻木,后其坚乎;於以挥斤,先其易者。
钩绳定其规矩,斧斤飘其上下。
剞劂罔辍,疾徐既工。
铲鳞皴於理外,摭精粹於文中。
攒节划以洞解,奥义涣乎遂通。
则知艺或有孚,虽至刚而斯剖;学乃将习,奚异端之可攻。
方同规於大匠,期继业於良工。
是以木碎其节,学殚於艺。
殊宰我之难雕,匪般亻垂之易制。
既饰以文亦丽其质。
讲学所贵乎无方,摧坚不可以无术,每投虚以措刃,故功倍而身逸。
尽乎精微之理,谁谓不然;得於心术之间,孰云无必?艺通元兮坚刚则柔,学通微兮指归可求。
俾不才而成用,化格以优游。
工之成功,志之所至。
信念兹而在兹,因比物而丑类。
之木也,破其轮;之学也,究其奥秘。
砻斫斯成,良工有程。
殚才人之学,好刳者之精。
终朝匪劳於,空谷谁听乎丁丁。
既成风於郢匠,期大扣於希声。
◇刻桐为鱼扣石鼓赋"以「感通难测,万里相符」为韵"
物不可以智识。
念斯石之何为,匪兹梧而不克。
况乎鼓与鱼兮非类,吴与蜀兮异域。
何合应於自然,杳励响而不测。
刃乃霜落,鳞非锦攒。
击蕴玉之形,锵锵屡出;裁峄阳之干,唯唯可观。
叩寂寞而大音斯发,中铿訇而余韵不殚。
是知同声者其和易,殊器者其应难。
逢逢之韵且千,讠讠之音相万。
不击不考,奚呈响亮之功;大鸣小鸣,岂抱沉潜之怨?运之靡终,应而不穷。
睹之者谓声存视听之表,疑之者谓音在鬣之中。
练响而洪纤皆答,化气而远近必通。
初密如於绵古,倏坎然於暗空。
非诚贯可览,将神交所感。
孤生之质,徒效用於汕汕;可转之资,终奋响於坎坎。
嗟乎!石之为鼓也,发於异乡;梧之为鱼也,来彼殊方。
何终岁之寂寂,忽盈耳以洋洋。
自得於惬心应手,岂待乎玉质金相。
栖凤之称既罢,在藻之用何长。
扣之不止,音亦无已。
讵征冥应之言,适谐响答之美。
相须以成事,有类埙篪;相应以成声,宁限道里。
则知审音斯发者不可诬,怀声思击者不可孤。
谐千古之善应,为二物之合符。
向不遇张司空也,知其蓄灵响而已夫。
◇故钟于宫赋"以「喻以鼓钟,自中形外」为韵"
征鼓钟於前闻,诚修身之善喻。
始自中出,终能外布。
比夫旷理,必彰善恶之由;将以审音,不失洪纤之度。
击之於宫,声无不通。
乍超越以迥出,竟周流而四充。
闻之者足可以自诫,听之者於焉而发聪。
若然,则处暗室者可以慎独,在多言者曷若守中。
岂徒夹两栾,备九乳。
运四气而应律,合五音而中矩。
必将察理乱之变,明是非之至。
播洪音於万钧,在敏手而一鼓,由审音而听焉。
钟之为喻,警夫行道之人;声也何从,出乎有过之地。
苟由中而既发,谅闻外之难秘。
夫钟之所响,响而见听;人之所慎,慎於未形。
虽扣之而在寝,必闻之而盈庭。
礼失所讥,想杜蒉之扬觯;教之以义,嘉大禹之勒铭。
和顺积中,铿訇发外。
可以掩笙镛之逸响,节干羽之繁会。
究彼所从,爰自九重。
锵然有声,初疑乎叔之离磬;铿以立号,如辨乎亻垂之和钟。
其小也窕而无灭,其大也扌瓠而不容。
原乎其异,察乎所以。
若礼之失,惟钟是比。
苟因声而必闻,信无良而可耻。
故能分清浊,韵宫征。
将有感於动心,宁取乐於盈耳。
故君子之听钟,非其铿锵而已。
◇日五色赋"以「日丽九华,圣符土德」为韵"德动天鉴,祥开日华。
守三光而效祉,彰五色而可嘉。
验瑞典之所应,知淳风之不遐。
禀以阳精,体干爻於君位;昭夫土德,表王气於皇家。
懿彼日升,考兹礼斗。
因时而出,与圣为偶。
仰瑞景兮灿中天,和德辉兮光万有。
既分羲和之职,自契黄人之守。
舒明耀,符君道之克明;丽九华,当帝业之嗣九。
时也寰宇克清,景气澄霁。
浴咸池於天末,拂若木於海裔。
非烟捧於圆象,蔚矣锦章;余霞散於重轮,焕然绮丽。
固知畴人有秩,天纪无失。
必观象以察变,不废时而乱日。
合璧方而孰可,抱珥比而奚匹。
泛草际而瑞露相鲜,动川上而荣光乱出。
信比象而可久,故成文之不一。
足使阳乌迷莫黑之容,白驹惊受彩之质。
浩浩天枢,洋洋圣谟。
德之交感,瑞必相符。
五彩彰施於黄道,万姓瞻仰於康衢。
足以光昭前古,照临下土。
殊祥著明,庶物咸睹。
名矫翼,如威凤兮鸣朝阳;时藿倾心,状灵芝兮耀中圃。
斯乃天有命,日跻圣。
太阶平,王道正。
同夫少昊,谅感之以呈祥;异彼夏王,徒指之而比盛。
今则引耀神州,扬光日域。
设象以启圣,宣精以昭德。
彰烛远於皇明,乃备彩於方色。
故曰惟天为大,吾君是则。
◇匏赋"以五音克谐次用为韵"
自然之器,匏也可睹。
宜标名於曲沃,竟入用於乐府。
将以验遗声,追淳古。
听自分乎雅郑,事有勤於三五。
俾夫继《咸池》而嗣《六英》,越《大章》而跨《大武》。
观其发征含宫,设商分羽。
洎清角而杂奏,合五色而相辅。
笙磬而在听,鸟兽跄跄而率舞。
其为器也尚质,其感人也则深。
类《韶》乐之和,自当忘味;耻齐竽之滥,讵可同音?伊昔哲匠未顾,伶官未临。
分瓜瓞以为伍,将葛ぱ而是寻。
空思谐於音律,宁望齐於瑟琴。
愿以刳心,去苦叶而展用;宁无滋蔓,惧甘瓠之见侵。
今则规模有制,清浊不惑。
受天和而乃圆其象,生土德而再黄其色。
不患大而拙用,奚能系而不食。
道无自满,我则虚受而持盈;物有混成,我则不宰而为德。
是知察清音而匪瓠孰可,含雅韵而匪匏不克。
矧国家大乐既备,万邦允怀。
惟异域钦和而内向,君子勤礼而外谐。
至哉听斯匏之音也,可以知太平之阶。
◇竹箭有筠赋
喻人守礼,如竹有筠。
俾修己以自守,同固本而相因。
操持彰於岁暮,勤德贵乎日新。
所以取彼后凋之色,戒夫行道之人。
将以御冬,且见檀栾而守节;比於藏器,讵可须臾而去身?若乃清霜翻,元律改。
彼众卉之具落,同受气於真宰。
何蓊茸而自异,乃便娟而有待。
苟常其性,寒竹何患於时移;不易其心,志士当怀於道在。
岂不以和泽自润,表里相质。
竹无筠不能固其节,人舍礼曷以法於时。
伊先哲之善喻,作后代之元龟。
企於礼者,勤而行之。
苞本之时,已包周身之防;疏茎之势,更叶凌云之期。
当其冒霰停霜,雪披风靡。
谅青青而斯在,何冉冉而居彼。
是知礼之於己,如我有徒;筠之於竹,如我有肤。
理无特立,义必相须。
坚刚自持,虽贯四时而莫改;赏玩不足,奚可一日而或无。
嗟乎!皮之不存,何以具其体;心之不固,何以谨其礼?所以大戴之《记》足征,《相鼠》之诗爰启。
君子之道,斯其象诸?示外以固,执中而虚。
阅寒暑之不变,齐荣辱之所如。
天损不侵,地利空积。
包绿箨而未改,交翠叶而不易。
君子察於此者,可学礼而受益。
◇衣锦衣赋"以「君子之道,暗然日章」为韵"
君子制服兮,损益以时。
秉衣锦之特丽,必尚以相资。
欲曳娄以成饰,故威仪而可持。
异彼佩环,有以文为贵者;同夫,必特表而出之。
察其所以,亦将有旨。
愿无伐善,俾其蕴美。
《卫诗》既作,且赋於《硕人》之篇;匪服是加,则嗤乎「彼其之子」。
异狐裘而羔袖,比绿衣而黄里。
蒙纤缟而不隔,笼渥彩之可拟。
仿佛兮若豹姿之藏雾,隐映兮似珠光之透水。
徒有美於烂然,孰可详其蔚矣。
故服之无攵,终然允臧。
当斐然而入用,惧学制以见伤。
知我者谓我隐蔽文章,不知我者谓我颠倒衣裳。
曾不念顺则之理,的然而亡。
自类韬光不耀,孰云欲盖而彰。
比乎「绘事后素」,勿矜为宝。
不有外者,何以混其色;不有内者,何以蓄其藻?雅符含章之德,不愆尽饰之道。
服既美矣,人亦宜然。
等诚明之道合,同出处之义全。
亦由矩之士,穷而不滥。
蕴贞明,体恬淡。
昔有喻於谗口,何以自明;今不衣而夜行,宁惟逮暗。
是知大象既分,先质后文。
德为道用,静为躁君。
不昭质,退藏於密。
匪同服之奇,自契黄中之吉。
彼无褐空念於卒岁,此成章不俟兮终日。
未若赋衣锦之衣,为终身之自律。
◇月照寒泉赋"以「秋月清明,夜泉澄澈」为韵"
皎兮月出,毖彼泉流。
月烛清夜,泉澄素秋。
其象也合之双美,其气也同以相求。
观夫彼浚者泉,彼高者月。
临四海而照无私,利万物而功不伐。
故能流而不竭,明而不歇。
清见底而练色寒凝,晖盈轮而桂华秋发。
则知水者秋之气,月者阴之精。
月下泉涌,泉中月生。
其始愈出,其少徐清。
度晦明兮共隐共见,历今古兮齐亏齐盈。
皎皎兮不易其色,泠泠兮不改其声。
足以洗颍川之耳,濯沧浪之缨者欤。
至若寒露白,秋天晴。
金风始扇,银河未倾。
卷纤云而九霄可睹,埽薄雾而万里克明。
於是泉悠悠以东注,月迟迟而西行。
彼月伊何,明之大者;彼泉伊何,清之至也。
泉凝释於春冬,月行藏於昼夜。
既处卑以习坎,亦居高而临下。
揽不盈也,则照之而有余;流无穷焉,如逝者之不舍。
故德莫明匪月,莫清匪泉。
月经天而烛地,泉带地而澄天。
素波洞出,清影孤悬。
气涵浪於一色,轮照底而双圆。
圆如日丽,净若霜凝。
宝镜出匣,玉壶开冰。
摇清吹而滟滟,澹碧空而澄澄。
度浅沙则清影迟漫,漱幽石则光波沸腾。
又可乐而瓢饮,枕以曲肱者也。
客有续为泉月之歌,歌曰:「月照泉兮泉涵月,泉潺潺兮月皎洁。
波无鱼兮清澄,月有蟾兮澄澈。
观碎璧於涟漪,认明珠於圆折。
信上善之可方,而智者之所悦。
」
◇河东节度使太原尹赠太尉李光颜神道碑
经使大厦者,实先榱栋;利涉巨川者,必具舟楫。
在宪宗时,淮夷阻命,历选将帅,大兴师戎。
始以忠武军节度使李公,首应注意之选,终成弭寇之效。
策勋行赏,公实居多。
故幅员千里,尽成内地;男女万户,不为匪人。
任土之贡,岁入王府,谁其致之,知所自矣。
公讳光颜,字光远。
生於将门,早奉成训,忠孝两大,文武全才。
负剑既成,书不倦,爰自裨将,则有盛名。
早与其兄灵武节度使光进其初同在戎府,司徒马公镇理河东,置之戏下,尝所器异,默而志之,因间谓公曰:「尔有气量,终当光大,但吾不得见其时耳。
」授以所执剑仗,亦吕虔佩刀之义也。
其后手挈偏师,以合群帅,讨杨惠琳於夏台,破刘辟於西蜀,由是雄名赫赫,冠耀诸军矣。
其在许昌也,则慎固封略,缮完兵甲,居安不敢忘战,临敌未尝惰农,是以农战交务,偶俱无阙。
有若曹公师次,学校是修,祭遵军中,俎豆不废。
得非刃有余地,才可兼人者乎?郓人不恭,命公讨叛,遂有义成之拜。
公以所统者许师,所处者东郡,疏陈利害,遂复其旧焉。
连下诸城,而齐寇歼殄。
旋师未几,移镇土,塞边隙而遏戎隧也。
会穆宗践祚,宠绥勋贤,以本官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复迁岐下,寄重股肱。
幽镇挺灾,辅车为用,询於群议,非公莫能。
促诏不俟驾而至,再总中武之师,兼下博行营节度使。
浚郊逐帅,李背叛,朝廷震怒,俾公问罪,朝受命而暮即戎。
叛者率其精锐而来,未及成列,公乘势击败,如火燎原,众授首恶,遂纳其师。
进检校司徒兼侍中,策元勋而厉列镇也。
其后秉圭入觐,请代归朝,上以许人伫望,勉谕再三,俾公旋止,众庶相贺。
复历半纪,绩用大就,司徒为真,依前同平章事。
上以太原公之故里,昼锦而往,拜河东节度使北都留守太原尹。
公发迹并部,人皆怀之,及公之来,如渴者得饮,寒者挟纩,吏不按而奸自息,军不刑而令无犯,无小无大,各附所安。
则公之才之量,曷可涯也。
於戏!邦国将瘁,阴阳遘灾,享年六十有五,宝历二年九月三日薨於位。
并人罢市,天子撤悬,废朝三日,悼宗臣也。
册赠太尉,葬於太原县东孝敬原,夫人陇西县太君阿史那氏焉,礼也。
嗣子昌元,检校户部尚书兼御史大夫上柱国;次子扶元,守左龙武军大将军知军事兼御史中丞;次继元,前行太常寺主簿;次诚元,守朔州司马兼监察御史;次建元,国子祭酒兼殿中侍御史;次兴元,前守衢王友兼监察御史;次荣元,左散骑常侍兼御史大夫;次奉元,清源县丞;次播元,前河东节度使兼监察御史;次安元,右军先锋兵马使守古骁卫将军;程忝公深知,备熟休烈,丰碑见托,安敢让辞。
其辞曰:
四时运行,岁功聿成。
群雄经营,王度乃贞。
於赫太尉,五世间生。
周之方召,汉之韩彭。
智叶蓍蔡,心为权衡。
扬之不浊,澄之益清。
孝乎其亲,友於其兄。
六践台席,八拥戎旌。
隐若敌国,屹如长城。
苍生瞻戴,天子倚爱。
发迹并部,知名当代。
危自我安,否自我泰。
罕山苍苍,汾水汤汤。
兵符相印,佩握还乡。
内持吏化,外靖戎疆。
俗既富庶,人方乐康。
神理冥冥,天道茫茫。
不臻期颐,孰谓延长。
泉扃一掩,千载传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