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九五查询
古籍史书
老黄历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5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5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
◎裴度"一"
度字中立,河东闻喜人。
贞元五年进士,举宏词科。
累拜中书舍人,改御史中丞,元和十年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擢彰义军节度淮西宣慰招讨处置等使。
讨吴元济,还朝策勋,进金紫光禄大夫宏文馆大学士上柱国,封晋国公,复知政事。
出为河东节度使。
穆宗、敬宗朝凡三知政事。
文宗立,加门下侍郎集贤殿大学士太清宫使,进侍中,拜中书令。
薨年七十五,册赠太傅,谥文忠。
会昌元年加赠太师。
◇汉宣帝冠带单于赋"以「威怀礼加,北戎遂定」为韵"昔汉宣帝,休明允塞。
ピ中叶之英声,示远人以文德。
既而幸甘泉以居正,朝呼韩於有北。
锡之绂冕,俾之藩翊。
位居侯王之上,侍在轩墀之侧。
服之孔备,垂悬绶之腰章;发则有余,映切云之首饰。
且会朝之次,昭明孔融。
虽加之以礼,实诱之以衷。
厥锡既殊,荷荣华之宠命;其仪未习,懵衣服之在躬。
此实可以阅帝聪,播皇风。
亦何必贶玉帛之资,空成耗国;锡金石之乐,用表和戎。
夫爵以赏功,服以旌礼。
懿尔容之中顺,故我命之光启。
矧乃来兹凤阙,逾彼龙沙。
知汉德之全盛,厌胡俗之幽遐。
齐缟带於周行,独明向化。
异元冕於丑类,岂曰乱华。
锡之不闻於屡褫,崇之岂俟夫三加。
想夫解辫怀恩,动容思媚。
乍重译而献款,或稽颡而奉贽。
使群方之乐,由一人之锡遂。
锵之玉佩,顾韦而多惭;颖以金貂,与庞服而自异。
是使孔炽之类,率服而莫违。
悍戾之属,束带而共归。
知子之来,赠同杂。
彰君之化,德乃垂衣。
殊沐猴而可作,方戴而有威。
今我后散皇明而驰圣听,致戎夏之克定;勤厉理而明弼谐,故蛮夷之允怀。
尚冠带於万里,舞干羽於两阶。
彼长缨之与五饵,何斯道之孔乖。
◇铸剑戟为农器赋"以「天下无事,务农息兵」为韵"
皇帝嗣位之十三载,寰海镜清,方隅砥平。
驱域中尽归力穑,示天下不复用兵。
於是销锋镝而ㄈ载南亩,┖钱而平秩西成。
所以殄凶器,降嘉生。
收祸乱之根本,致兆庶之丰盈者也。
既而清天步,虚武库。
剑锷销,戟露。
当时出匣,挥犷俗以来宾;今日在,唯良工之所铸。
长杀倏尔而从革,覃耜忽焉而中度。
废六月之遄征,兴三时之盛务。
观乎聚而改煎,飞焰而涌烟。
从而再造,将分地而用天。
宜人之歌,允符於假乐;多稼之颂,式合於大田。
若夫弓戈戢於宁岁,牛马放归於丰年。
徒虚语耳,胡可比焉。
则知先利其器,欲善其事。
俾污莱之尽辟,由兵革之不试。
洪炉既锻,失似雪之锋;绿野载耕,伫如云之苗遂。
昔用之而有所,虽弭之而不弃。
矧国家以教令为车徒,故器械可得而无;以道义为封域,故战争可得而息。
由是执帝尧之允恭,复后稷之训农。
理化资於地力,福祥致於天宗。
此乃庆自一人,风行九野。
建中於上,返本於下。
下臣系而称曰:秦金狄兮未仁,周无射兮非雅,岂若我后之重谷,尽济群生於良冶。
◇黄目樽赋"以「清庙之器,所以礼神」为韵"
圣人之制祭也,因物达情,比象配类。
尽内心之享礼,定黄目之彝器。
居樽之上,察神之至。
黄其色,保纯固於中央;目以名,洞清明於幽邃。
将以赞,报天地。
成形而百代犹传,遍祭而万灵具醉。
懿夫周礼尽在,殷荐孔明。
郁鬯馨而外达,湛醪华而内清。
落为用,昭彰表诚。
自可配於龙勺,焉取俦於兕觥。
当其霜露盛时,金石奏庙。
告虔之始,在物居要。
动明酌而曼腾光,澄旧污而圆规纳照。
且《礼经》所纪,象设有以。
首瑚琏之序,助宗庙之美。
体含宏,足擎跽。
从祝之献,而如鼎之峙。
精气皎於外饰,黄润艳於通理。
严敬而挹,且见夫爵盈;明德之歆,讵闻乎耻。
若乃笾豆并置,陶匏共陈。
亦可能备观光之祭法,摅素怀於蜡宾。
酌其中,谅明明之取义;华其,将属属以交神。
至於夜燎之时,宿设之所。
含霜若丽夫金质,导气更宜夫桂醑。
自合礼於宗彝,匪齐名於杜举。
是知纯嘏将降,明在兹。
达臭阴於勿勿,驻灵驾之。
尚礼然也,明王用之。
方今乐和同,礼无体。
粢盛式务,郁器光启。
客有习於声诗,愿奉樽而观礼。
◇神龟负图出河赋"以「作瑞前王,始启文教」为韵"茫茫积流,祚圣有作。
动上天之密命,假灵龟以潜跃。
盖欲以庆遥源,敷景铄。
写物象之精秘,化人文之朴略。
岂不以河之德兮灵长,龟之寿兮会昌。
载征符先呈於古帝,称大宝后遗於宁王。
故将出也,感天地,动阴阳。
浮九折之澄碧,散五色之荣光。
然后蹈箭流而泳花浪,露元甲而明绣裳。
初若沉圆璧而未没,稍似泛孤凫而欲翔。
既而降芳莲,蹈清。
五老游而共睹,列圣过而每喜。
出朝日如耀其宝图。
伏灵坛状陈其镂簋。
布爻象之纠纷,蕴天地之终始。
负谋谟之画,将化洪荒;当授受之时,岂思绿水。
非臆对之可述,谅钩深而有致。
所以出河宗,作天瑞。
冯夷倚浪以相送,神鱼鼓舞而旋避。
於戏!冥数然,自我而传。
外骨明贲,中心善泉。
将后天而思永,岂为贽而居前。
至如鱼托素以达情,凤衔诏而展礼。
未若祥开八卦,兆动四体。
阐文教宁木铎之足俦,赞贞明与日月而同启。
洎乎形貌既著,品物类分。
荣万化之茫昧,合一气之。
谶用光於夏叶,繇每焕於羲文。
此乃天理用彰,神道设教。
故跃波而委质,殊以文而饰貌。
触纶诚怪於文鳐,隐雾徒嗟乎元豹。
此悠久也,可是则而是效。
◇白乌呈瑞赋
翩彼灵乌,贲然效质。
披图牒而罔二,叶邦家而得一。
备体有光,至真无匹。
宗庙荐敬,帝王之孝克孚;天地感仁,洁朗之容可述。
耻受彩以相混,故莫黑而独出。
上琼树而若无,下瑶阶而乍失。
怀恩反哺,方去去以凌;养素来仪,且翻翻而就日。
观夫载飞载止,厥状粲然。
不染而成,因心之孝以立;匪召而至,感物之道遐宣。
向皇风而自舞,与丽景而相鲜。
人具尔瞻,既含章而效祉;我无尔诈,乃见素以守全。
乃知王泽竭而退飞,帝道通而无遏。
彼明心兮不妄至,知大节兮不可夺。
象洁白而攸归,知爱敬之旁达。
懿夫不污其色,罔违斯道。
秀质安倚,凝光净好。
美仁慈之及物,故易色於昭昭。
恶赤黑之眩人,乃成形於皓皓。
且夫应图咸若,鄙皋泽之鸣鹤;瑞圣不还,陋江湖之白鹇。
谅饮啄於仁义,岂逃潜於阻艰。
所以其出无常,其来有素。
云凝标於羽族,玉润合於王度。
常从碧海,随杲日而悠扬;今在华林,遇盛时而瞻顾。
实由我后敬之昭假,皇矣光宅。
垂拱而烛幽以明,禽鸟乃化元为白。
逗祥光而聿至,望休气以来格。
时哉时哉!奋翘英於紫陌。
◇三驱赋"以「搜畋以时,网去三面」为韵"
古之畋猎,自天子达诸侯,秋则,春则搜,非有情於杀戮,固无取於盘游。
盖以除时稼之所害,示军容之克修。
故王者有三驱之礼也,职此之由。
夫生杀之柄,主之於天。
生诚有之,杀亦宜然。
是乃张我武,出於畋。
植灵旗以准的,应晋鼓以周旋。
兵作於后,兽驰於前。
背主而去者以其逆而必杀;委质而来者,以其顺而必全。
是知从禽之中,有古义焉。
何哉?三驱之义,我则有以。
且以驱为名,至三而止。
驱者以无合围之道,三者以有知足之理。
盖以明上帝之心,见圣人之旨。
初其择吉日,戒师期。
既逐兽以礼,亦使人以时。
不如追军,讵设左右之翼。
有异捕鹿,宁分掎角之师。
夫尧舜而来,殷周以往。
皆顺时而行令,非害物以示养。
无违者不杀,知有异於焚林;犯德者取之,固无间於漏网。
故知树德务滋,除恶务去。
所以欲万国之畏威,使四方之即叙。
柔者来服,则必解其罗;挺而背走,则必烹於鼎俎。
若然者,必沮其强梁,而销其旅拒也。
逮乎大汉,游盘是恣,驰骋是耽。
崇苑囿而大开,里宁止百;取庖厨之餍饫,畋岂惟三。
不然者,何以子有《长杨》之讽,相如有「亡是」之谈。
我国家修古典,斥游宴。
狩不夺於三时,网惟留於一面。
大田多稼,聊会猎以长苗;四海无虞,徒因搜而教战。
美矣哉!三驱之礼,因兹而又见。
◇钧天乐赋"以「上天无声,昭锡有道」为韵"
嘉大乐之同和,惟上帝之申锡。
岂功成之可致,必神遇而来觌。
吉梦足征,奇音无攵。
爰升天表,备听乎如绎如;方悟人间,徒闻乎击石拊石。
想夫秦穆赵简,游魂太清。
下连霄而无觉,上和奏而有声。
感之深,殊九变之曲;神而化,异三代之名。
则知昭假於下,潜通在上。
俾昼作夜,既尚寐而冥;好乐无荒,乃克谐而浏亮。
翕然并作,隐尔尽畅。
所以娱其精诚,所以涤夫昏妄。
既而受天锡,降天衢。
空恍惚於冲漠,犹仿佛於虚无。
余响而在听,抚躬眇眇而异途。
原夫育万灵,腾九有。
纵未央之娱乐,表不息之悠久。
永为二主,观乐钧天。
假梦中之高会,岂邦内之欢然。
未若我皇冲一气而独运,协六律而相宣。
发善令为钟鼓,播仁声於管弦。
将兴庆於干坤之内,非取乐於耳目之前。
不识不知,顺天之道。
旁流喜气,宁候於铿锵;尽得欢心,讵资於击考。
斯乃常闻於率土,不於重霄。
致中和而广被,诚教化之孔昭。
是曰钧天之乐也,又何万舞之与九韶。
◇二气合景星赋"以「其状无常,出有道之国」为韵"
景丽天中,君居人上。
观星文之高朗,见君德之洪畅。
矧乎景以为名,气之可望。
徒亘其二方之色,靡知其千变之状。
故隐不可思,见无与期。
必潜拱而元感,乃粲然而著之。
谅精诚之尽达,若影响而相追。
且夫浩浩阴骘,昭昭元吉。
匪乘运而生,将俟时而出。
方今统三才而不爽,叶一德而无失。
所以列其数而惟三,等其色而如一。
既参差而比象,亦错落而为质。
非烟非雾,相幂历以氤氲;散彩耀芒,远精明而成实。
懿其烛彼天衢,同日月之列於三无;瑞我元首,旌号令之敷於九有。
不然,何以浑青赤之悠扬,掩斗牛之荧煌。
或助月於晦朔,或偶圣而昭彰。
昔在周公之摄赞幼主,周武之肆伐大商。
皆立功而本政,亦效祉而垂光。
未若明庭而治国,无事而降康。
斯时也,岂虚其应;斯瑞也,则惟其常。
是以莹霏微之中,形璀璨之色。
仰嘉气之来辉焕,喻他方之归道德。
陋虞舜之近加於房,小唐尧之才出於翼。
瞻之踊跃,如北面之事一人;照之清明,若南向之观万国。
岂同乎ィ彼躔次,行诸岁时。
昏在昴中,示春物之将蠢尔;申为斗建,兆秋风之欲凄其。
虽穷运数於晷刻,未甄邦国之清夷。
绵邈兮元造,在休征兮载考。
何炜煜於重霄,信恢宏於治道。
手目骇兮,载赓歌於大宝。
◇岁寒知松柏后雕赋"以「贞心劲节,翠贯四时」为韵"
穷阴忽至,品物尽瘁。
惟良木之坚贞,映衰林而葱翠。
桃蹊李径,闻别叶之互飞。
松涧柏陵,见修条之自异。
谅本性以无易,托斯时而不类。
虽杀菽之霜再三,断篷之风数四。
徒凛凛以终日,竟青青而在地。
懿夫春夏荣滋,我不竞於芳时。
秋冬凄冽,我不改其素节。
遥分郁郁之烟,远映霏霏之雪。
故其桑榆种其前后,杞梓植其行列。
或萧瑟以柯空,或离披而条折。
何在昔而相混,果迄今而旌别。
观夫阳曜以芳菲为事,阴凝而肃杀为名。
徒运彼以寒暑,岂齐我於枯荣。
斯乃时累不能累其质,天损不能损其贞。
亦被霜气,亦含风声。
挺乔枝而易识,在灌木而难并。
故苍然以殊致,岂蠢尔以丛生。
异其郁郁秀色,亭亭高干。
产二仪之内,我独后雕;处群木之中,孰云共贯。
当其黄陨,方可瞻玩。
庭有槐兮落际,山有榛兮雕阴。
见枯槁之无色,识茂悦之有心。
爱日照而逾静,严飙吹而转劲。
或出众而标奇,或处幽而表正。
虽结根山岭,移植轩屏,如全真而率性。
客有择木务材,感衰叹盛。
悟标劲无永,申蚍蜉之歌;爱坚贞不渝,发风雨之咏。
松兮柏兮,犹君子之志行。
◇律中黄锺赋"以「圣人有以见天地之赜」为韵"
古者推历生律,悬法示人。
在寒暑之未兆,已斟酌於至神。
故能推一阳之生,为三正之始。
察黄锺之气,煦然以升;辨青帝之功,微而可纪。
外去涸Ё之节,内见发生之理。
具无形而有声,徒明目而聪耳。
得於心而不昧,藏诸身而有以。
人事尚昧於先春,天统已彰於建子。
若夫众象高悬,可伺察於穹天。
群形多类,可区别於厚地。
虽纷纶而靡极,终视听之攸记。
未若竹管之用,前知几时。
葭灰之动,罔失毫厘。
物之先见,应必在兹。
取窍厚而均者,当微眇而候之。
是则阴阳之运,变化之期。
易以形隐,难以气欺。
懿其十一月之节,十二辰之首。
因积小以成大,得出无而入有。
遂能以吹灰於中,动谷於口。
亦犹道之生一,宛在阳之初九。
观乎穷天地之性,兴邦国之政。
洎纯阴之始凝,导太阳之将盛。
何制器之精微,可验物於辽。
故曰述之者明,作之者圣。
所以观一管之动静,效五音之邪正。
斯乃造物於又元,考时於至赜;就两仪之茫昧,先万物而探索。
六律六吕,由是以相生;八风八音,由兹而卒获。
矧夫国家仰合天法,俯回天眷。
既用晦而必明,亦处蒙而可见。
敦气数之元本,去声色於寓县。
彼唐尧敬授,羲和钦若,未曰穷微而知变。
◇古君子佩玉赋"以「思古君子,行必锵玉」为韵"伊君子兮何师,邈淳古而绎思。
俨然有章,相威仪於乐只。
温其如玉,故切磋而佩之。
缜密是比,贞明所资。
追琢斯成,既殊张氏之印;清美可羡,宁匹孔侯之龟。
是用濯自丹水,取诸元圃。
君求美质,我则表温润於光容;臣听好音,我则动凄清於步武。
结以绅带,缀以环组。
使感之者在约而思纯,服之者居今而行古。
岂比夫诗人无文。
赠杂佩兮夫君。
骚人著美。
纫幽兰兮之子。
是以嘉其抱素,贵以合贞。
想见白虹之气,思闻清越之声。
发凝辉兮既昭我述,锵雅韵兮必俟君行。
是以敬慎侯度,独高人情。
至若斫以为壶,徒玩其质;执而为璧,徒旌其秩。
岂若用之有方,垂之无必。
威仪棣棣,居则粲然之光;进退,动则泠然之律。
是以古之君子,物有其章。
温恭可象,环其锵。
既睹容而生敬,谅播往以传芳。
然则贞玉之质,非贤无以服用;昔贤之,非玉无以表彰。
故佩斯敬,睹斯庄。
方今野无遗贤,山不藏玉。
彼华佩兮,同昔时以入用;彼君子兮,思古人以自勖。
故能振休风,播淳俗。
则今日之佩玉,昔贤之高躅者也。
◇箫韶九成赋"以「曲终九成,百兽皆舞」为韵"
圣人顺天道,防人欲。
布和以调其性,宣乐以察其俗。
气将导志,五声发以成文;化尽欢心,百兽率而叶曲。
茫茫大空,乐生其中。
声随化感,律与天通。
交四气之溥畅,贯三光乎昭融。
将君子以审乐,故先王以省风。
致同和於天地,谅难究其始终。
惟乐之广,於何不有。
包阴阳兮不集不散,降神灵兮或六或九。
故季札聆音而感深,宣尼忘味於甘否。
昭覆焘兮煦妪,召游泳以飞走。
演自冥,发於性情。
将不动而为动,自无声而有声。
王者通三,我则贯三才而作;阳数有九,我则至九变而成。
不然者,何以调大中,何以继光宅。
作终乐於数四,历君子之凡百。
其声转融,其道弥赫。
大哉至乐,於以洪覆。
收之而合乎希夷,张之而散乎宇宙。
感天神与地只,格灵禽与仁兽。
扇风化而以攒,则雍熙之可就。
大韶命曲,大章同侪。
既和且乐,亦孔之皆。
且箫为器之所细,凤为王之所怀。
若┎滞之音感,清净之化乖。
则歌已而於狂客,孰来仪於克谐。
恭惟我君,配天作主。
命工典乐,考法师古。
浃声教之汪,合尧禹之规矩。
士有闻韶嘉於蕴道,击壤希乎可取。
同鸟兽之归仁,承德音而率舞。
◇让平章事表
臣某言:臣闻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若险危而久处,驽劣而又病,则颠齐之期,斯须可待。
况臣本性褊狭,久尘枢近。
众所谓否,心有可焉:众所谓可,心有否焉:则皆尽言,莫敢畏避。
所以居多忤物,动不适时。
圣恩虽为曲全,人理终难自咎。
臣某中谢。
伏惟尊号皇帝陛下绍开洪业,再受景命,荡诸夏之妖孽,致群生於仁寿。
臣之厚幸,遇此昌期,徒荷圣功,莫效分寸,乞避贤路,少安疲病。
臣不敢广引前事,崇饰虚辞,直以折足为忧,冀有保身之望。
若任在"阙二字"可以匡辅朝廷,则臣以生前,岂敢爱惜性命?但以去之无损,留则可哀。
傥受始终之恩,是全进退之道。
无任悃款之至。
◇代李大夫请朝觐表
臣闻天道君也,高而下济;地道臣也,卑而上行。
上下交感,然后万物生焉,庶政成焉。
其或蓊郁不通,则为灾之气,必在宣达,使之光明。
太平之风,实系於此。
伏惟文武大圣广孝皇帝洪覆品汇,光宅寰区,飞行,皆得其所。
况臣器识庸陋,遭遇便蕃。
始事宪宗,过蒙驱策;复事先帝,猥加爵命。
大恩无报,终惧且惭。
以至今日,又承宠寄。
涓毫未效,齿发将衰。
起在山南,不远甸服。
宴安厚利,拜受轩阶。
此则为君之道,下济有余;为臣之道,上行不足。
尸禄弥久,心魂若惊,日往月来,浸成忧塞。
伏希降鉴,特许入觐,冀得少谢万一,使无壅情。
然后退归里闾,降避贤路,虽则万殒无恨,可谓百生之幸。
况李光颜、薛苹,皆武臣也,淮海以为要重,然犹逦迤而至,述职明庭。
臣儒臣也,梁汉无事,道途孔迩,若泰然自安,贪冒荣显,任为公相,众所指名,又何以表率四方,仪刑多士?臣不胜倾心延首瞻系天衢之至。
◇恳辞册礼表
臣蒙恩授前件官,准制取今月二十八日册命者。
伏以公台崇礼,典册盛仪,庸臣当之,实谓忝越。
况累承宠命,亦为便蕃,前后三度,已行此礼。
令臣犹忝参枢近,窃惧无以弼谐,重此劳烦,有面目。
伏乞天恩且课臣官效,责臣事实,册命之仪,特赐停罢。
则素餐高位,空负耻於中心;弁冕辂车,免讥诮於众口。
不胜惭惶恳迫之至。
◇却赐玉带表
内府之珍,先朝所赐,既不敢将归地下,又不合留向人间。
谨却封进。
◇论元稹魏宏简奸状疏
臣闻主圣臣直。
今既遇圣主,辄为直臣,上答殊私,下塞群谤,誓除国蠹,无以家为。
苟献替之可行,何性命之足惜!
伏惟文武孝德皇帝陛下恭承丕业,光启雄图,方殄顽人之风,以立太平之事。
而逆竖构乱,震惊山东;奸臣作朋,挠乱国政。
陛下欲扫荡幽镇,先宜肃清朝廷。
何者?为患有大小,议事有先后。
河朔逆贼,祗乱山东;禁闱奸臣,必乱天下:是则河朔患小,禁闱患大。
小者臣等与诸道戎臣,必能翦灭;大者非陛下制断,非陛下觉悟,无计驱除。
今文武百寮,中外万品,有心者无不愤怨,有口者无不咨嗟。
直以威权方重,奖用方深,有所畏避,不敢抵独,恐事未行,而祸已及,不为国计,且为身计耳。
臣比者犹思隐忍,不愿发明。
一则以罪恶如山,怨谤如雷,伏料圣明,自必诛殛。
一则以四方无事,万枢且过,虽纪纲潜坏,贿赂公行,待其贯盈,必自颠覆。
今属凶徒扰攘,宸衷忧轸,凡有制命,系於安危。
痛此奸邪,恣其欺罔,千乱圣略,非止一途。
又与翰苑近臣,结为朋党。
陛下听其所说,则必访於近臣,不知近臣已先私相计会,更唱迭和,蔽惑聪明。
所以臣自兵兴以来,所陈章疏,事皆切要,所奉书诏,多有参差。
蒙陛下委寄之意不轻,被奸臣抑损之事不少。
臣与佞幸,亦无仇嫌,祗是昨者臣请乘传诣阙,面陈戎事,奸臣之党,最所畏惧。
知臣若到御座之前,必能悉数其罪,以此百计,止臣此行。
臣又请领兵齐进,逐便讨贼,奸臣之党,曲加阻碍。
恐臣统率诸道,或有成功,进退皆受羁牵,意见悉遭蔽塞。
复与一二忄佥狡,同辞合力。
或令两道招抚,逗留旬时;或遣他州行营,拖曳日月。
但欲令臣失所,使臣无成,则天下理乱,山东胜负,悉不顾矣。
为臣事君,一至於此。
且陛下前后左右,忠良至多,亦有熟会典章,亦有饱谙师旅,足以任使,何独斯人?以臣愚见,若朝中奸臣尽去,则河朔逆贼,不讨而自平;若朝中奸臣尚在,则河朔逆贼,虽平无益。
臣伏读国史,见代宗之朝,蕃戎侵轶,直犯都城。
代宗不知,盖被程元振壅蔽,几危社稷。
当时柳伉,乃太常一博士耳,犹能抗表归罪,为国除害。
今臣所任,兼总将相,岂可坐观凶邪,有а日月!臣不胜感愤嫉恶之至。
谨附中使赵奉国奉表以闻。
倘陛下未甚信臣,犹惑奸党,伏乞出臣此表,令三事大夫与百寮集议。
彼不受责,臣合伏辜,天鉴孔明,照臣肝血。
但得天下之人,知臣不负陛下,则臣虽死之日,犹生之年。
◇第二疏
臣某言:臣闻木有蠹虫,其木必坏;国有奸臣,其国必乱。
伏以前件人为蠹为奸,欺下罔上,百辟卿士,莫敢指名,若不窜逐,必为患难。
陛下他时追悔,亦恐无及。
臣所以奋不顾身,举明罪恶。
其第一表第二状,伏恐圣意含宏,留中不行,臣谨再写重进。
伏乞圣恩宣出,令文武百官於朝堂集议。
必以臣表状虚谬,牾权幸,伏望更加谴责,以谢宏简、元稹。
如宏简元稹等实为朋党,实蔽圣聪,实是奸邪,实作威福,伏望议事定刑,以谢天下。
臣今将赴行营,誓除凶寇,而忧在心腹,不在四支;忧在朝堂,不在河朔。
伏感诸葛亮出师之时,上表言事,犹以宫中府中,不宜异同科犯,为善为恶,请申刑赏。
臣才虽不逮诸葛亮,心有慕於古人。
昧死闻天,伏纸流汗。
◇论田宏正讨李师道疏
魏博一军,不同诸道,过河之后,却退不得,便须进击,方见成功。
若取黎阳渡河,既才离本界,便至滑州,徒有供饷之劳,又生顾望之势。
况宏正、光颜,并少威断,更相疑惑,必恐迁延。
然兵士不从中制一定处分,或虑不可,若欲於河南持重,则不如河北养威。
不然,则且秣马厉兵,候霜降水落,於杨刘渡河,直抵郓州,但得至阳谷已来下营,则兵势自盛,贼形自挠。
◇请罢知政事疏
臣昨於延英降乞,伏奉圣旨,未遂愚衷。
切以上古明王圣帝,致理兴化,虽繇元首,亦在股肱。
所以述尧舜之道,则言稷、契、皋、夔;纪太宗、元宗之德,则言房、杜、姚、宋。
自古至今,未有不任辅弼而能独理天下者。
况今天下,异於十年以前。
方驭驾文武,廓清寇乱,建升平之业。
十已得八九,然华夏安否,系於朝廷;朝廷轻重,在於宰相。
如臣驽钝,夙夜战兢,常以为上有圣君,下无贤臣,不能增日月之明,广天地之德,遂使每事皆劳圣心。
所以平贼安人,费力如此,实繇臣辈不称所职。
方期陛下博采物议,旁求人望,致之於辅弼,责之以化成,而乃忽取微人,列於重地。
始则殿庭班列,相与惊骇;旋则街衢市肆,相与笑呼。
伏计远近流闻,与京师无异,何者?天子如堂,宰臣如陛,陛高则堂高,陛卑则堂不得高矣;宰臣失人,则天子不得尊矣。
伏以陛下哲文明,惟天所授,凡所阅视,洞达无遗,所以比来选任宰相,纵道不周物,才不济时,公望所归,皆有可取。
况皇甫自掌财赋,以苛为察,以刻为明,自京北京西城镇及百司并远近州府,应是仰给支度之处,无不苦口切齿,愿食其肉。
犹赖臣等每加劝诫,或为奏论,庶事之中,抑令通济。
比者淮西诸军粮料所破五成钱,其实祗与一成两成,士卒怨怒,皆欲离叛。
臣到行营,方且慰谕,虑其迁延不进,供军渐难,但能前行,必有优赏,以此约定,然后切勒供军官。
且支九月一日两成已上钱,俱各努力,方交小安;不然,必有溃散。
今旧兵悉向淄青讨伐,忽闻此人入相,则必相与惊忧,以为更有前时之事,则无告诉之处。
虽侵刻不少,然漏落亦多,所以罢兵之后,经费钱一千三十万贯。
此事犹可,直以性惟狡诈,言不诚实,朝三暮四,天下共知,唯能上惑圣听,足见奸邪之极。
程异虽人品凡俗,然心事和平,处之烦剧,或亦得力,但升之相位,使在公卿之上,实亦非宜。
如皇甫,天下之人怨入骨髓,陛下今日收为股肱,列在台鼎,切恐不可,伏惟图之。
傥陛下纳臣恳款,速赐移易,以副天下之望,则天下幸甚。
伏闻李修疾病,亦求入来,如浙西观察使且与亦得。
臣知言一出口,必犯天威,但使言行,甘心获戾。
今者臣若不退,天下之人谓臣不识廉耻;臣若不言,天下之人谓臣有负恩宠。
今退既未许,言又不听,如火烧心,若箭攒体。
臣自无惜,惜陛下今日事势,何者?淮西荡定,河北底宁。
承宗敛手削地,程权束身赴阙,韩宏舆疾讨贼,此岂京师气力,能制其命?祗是朝廷处置,能服其心。
今既继开中兴,再造区夏,陛下何忍却自破除,使亿万之众离心,四方诸侯解体?凡百君子,皆欲恸哭。
况陛下任臣之意,岂比常人?臣事陛下之心,敢同众士?所以昧死重封以闻。
如不足观,臣当引领受责。
陛下引一市肆商徒,与臣同列,在臣亦有何损,陛下实有所伤。
不胜愤懑惶恐之至。
◇谏晏朝疏
伏以颐养圣躬,在於顺适时候。
若饮食有节,寝兴有常,四体惟和,万寿可保。
谨按道书:春夏早起,取鸡鸣时;秋冬晏起,取日出时。
盖在阳则欲及阴凉,在阴则欲及阳暖。
今陛下忧勤庶政,亲览万几,每御延英,召臣等奏对。
方属盛夏,宜在清晨,如至已午之间,则当炎赫之际,虽日昃忘食,不惮其劳,仰瞻旒,亦似烦热。
臣等已曾陈论,窃望听纳。
不胜恳迫之至。
◇谏坐朝稀少疏
比者陛下每月约六七度坐朝,天下人心,无不知陛下躬亲庶政;直至河北,贼臣远闻,亦皆忄惧。
今自两月以来,入阁及开延英稍稀,或恐大段公事须咨禀睿谋者,有所壅滞。
伏冀陛下稍示忧勤,乘凉数坐,广加延问,使得尽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