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唐文 第06部 卷五百三十四

  1. 九五查询
  2. 古籍查询
  3. 全唐文
《全唐文》 第06部 卷五百三十四 董诰等 纂修

◎李观"三"

◇上贾仆射书

观江东一布衣耳,客游长安五年,以文艺求容,而无特达之操,籍甚之名,固不当以干王侯大人,言天下之事也。

然窃闻阁下光大含宏,博采兼览,ㄨ然渊乎,焯烁今古,言仁义则天下莫不宗之,道权谋则天下莫不先之,若礼智忠信温良易简之德,天下莫不称焉。

诚哉!ト下生人之杰者也。

若ト下忧国忘家安人君,宏道遗物,与时不争,则天下一人而已。

诚哉!ト下戴盛名负盛德者也。

然ト下于藩之事,则既闻之矣,来朝之事,则如何哉?陈何利宜,以补天下;进何计谋,以光朝廷。

ト下此来,其有意乎?不然,何人望之不浅也?今天下不为不安矣,朝廷不为不盛矣,君臣不为不和矣,运命不为不乐矣。

是知将谏者难其说,将计者难其词,自非方伯元侯及三公纯仁硕德之臣,从容对扬,终朝移时,则何能发其深虑,规其长图於人君哉?今天下所务所劳所费者,在边、在兵、在食也,为忧也,为患也,弗可弗虑。

思之於危,则无所及已,知谋始固终,斯为时也。

且夫守边,要在乎兵;所以养兵,要在乎财;所以生财,要在乎民;所以养民,要在乎政。

然则政为民之命,民为财之资,则财为兵之府,兵为边之守,其相藉如此之大也,其可忽邪,ト下之至以来,亦常与人君语及此乎?不可不思也。

何者?以ト下方镇大臣,入觐於王,上下勤望,思有所助也。

今则罔闻,即以已乎?伏惟ト下虑之。

且今军食重务,安危至道,君臣计谋,天下性命,惟居大官享大禄之臣所得共之也。

阁下岂不谋哉?夫贫贱固陋之士,尚日夜齐咨,思有所计,则ト下去就,岂容易哉?

今底宁东方,属在ト下,朝廷去就,则已明矣。

伏惟ト下必有所计而后已也,孰敢不幸!观方欲进谒旌麾,申露心款,厥路无由,日惧未察,辄先以短书,藉以为便。

若有可嘉,庶垂引遇。

企踵穷居,伏俟还命。

◇上梁补阙荐孟郊崔宏礼书

观辞违盛德,旷阻拜跪,自始及今,三改其时,方寸之心,戴慕何穷!但以久寓之身,无所取资,故或丐於北,或游於南,秋夏逍遥,途极还东,业不增旧,文不加新,将往拜见,愧无所容。

终乃因循,惧日至疏。

执事方擅名於时,出入两宫。

上悦对问,外内公卿无疑议,无间言,斯乃前汉贾谊、王褒之徒弗及也。

岂复能思观之在天下窃窃哉?然观尝以未成名前,高见揄扬,远迩之人,以观为执事门生。

然作公门生,当人此言,岂曰易乎?岂曰荡乎?诚敢望耶?诚不敢望耶?然每思念士有胜己者,而上荐之执事,以恃知德之深也,常用为心。

今有孟郊者,有崔宏礼者,俱在举场,静而无徒,各以累举,可嗟甚焉。

孟之诗,五言高处,在古无二;其有平处,下顾两谢。

崔之文,鸿健宏深,度中文质。

言之他时,必得老成;言之今日,粲然出伦。

执事导之辈流,於观日深矣,故得言,今辄以二子之文布之下风,执事岂以为党乎?盖良匠之明,有所无由而见者,二子之美,有所无从而求者。

盖以慕举尔所知遗其友之言,慕之多,以至不量力也。

其孟子之文奇,其行贞,其崔子为文,如适所陈,为行则磊落不常,俱非苟取是之人也。

特惟哲匠执而匠之,引而涂之,未若观之愚也。

尝望处分《维摩诘赞》,初若不安,应命乃迟,方今励精,上或可观。

◇八骏图序

予尝闻周穆王八骏之说,乃今获览厥图,雄凌し腾,彪虎文螭之流,与今马高绝悬异矣,其名盗骊、蜚黄、、白羲之属也。

视矫首则若排云,视举足则若乘风;有待驭之状,有矜群之姿;若日月之所不足至,若天地之所不足周,轩轩然,嶷嶷然。

言其真也,实星降之精;思其发也,犹神扶其魄。

轼者如仙,御者如梦,将变化何别哉?世说周穆王驾八骏,日会王母於瑶池,从群仙而游。

按《山海经》云:「昆仑山去中国三万里。

」乃非虚说也,而不知其所从得之。

厥神是生为之用欤?何古无甚匹欤?图之首有褚公遂良题云:「秦汉传之,降於梁隋,至於皇唐。

不泯厥迹,卓尔昭然。

」奇哉信乎!苟今考之於古,则人大笑矣;求之於时,则旷世矣。

由是知物有同者不必良,有异者不必否。

或虑观之者昧,故为序以表焉。

◇浙西观察判官厅壁记

观闻国朝置观察判官故事於今之老成人,则曰迩乎哉,乃本而言之。

厥自兵兴,上忧天下列郡无纲纪文章,是用命忠臣登车为观察使,而镇抚其民人,今来亦三纪於兹。

古者所谓出连城守,今则大者或十数城,或七八城,小者或四五城。

观其所以,察其所由,使乱不得长,使理不得渝,犹川之有防,犹户之有枢,其系厚矣,其临高矣。

其下宾佐,实有常任。

其大者曰观察判官一人,谋以济美,佐以成能,必求贤者,礼而居之;无则阙如,不苟其人。

允矣乎浙右之疆,包流山川,控带六州,天下之盛府也,国之盈虚,於是乎在。

太原王公廉察之七年,署监察御史李公士举为观察判官。

公从事浙右,十有余年,能事备乎游章,光烈灼乎简书。

始从韩公,多辨疑狱,多释冤囚,疑似得昭,纠纷得宁,四方翕然,籍甚於公。

后从王公,盛德日新,六州人殷,奸宄易容,民不淳良,吏不廉清,无日无之。

公乘轺车,日往月还,剖断善恶,明白可观,六州之士,为颂作歌,天下名贤,罕不咨嗟。

九年冬,苏州刺史有丁忧去官,连城命公来抚吴,德化忄佥人,如春之和,吴人乐康。

嗟乎!夫有其任,无其事,十有八九,岂虚耳哉?非其任,有其事,如公之作者,百无一二焉。

议者以为视公之为佐,可谓忠於佐矣;视公之断狱,可谓敏於狱矣;视公之理人,可谓达於理矣。

谅哉!有以颂连城之表贤,有以见吴人之多幸,有以见李公之攸宜矣。

从侄观拜命而书,愧为公羞。

九年十一月十四日记。

◇常州军事判官厅壁记

常州列郡也,天下有紧,我居其一焉;军事亟务也,天下有三,我备其属焉。

於是求厥人,任厥事,观厥能,不亦难乎?则汝南袁德师,今在选焉,夫三军称帅,万夫之望,诚不若也,其於辑睦,亦何贰焉?夫大臣开幕,多士委质,诚不若也,其於裨补,亦何贰焉?袁生恢恢然,然,宽而有纪,明而无邻,行饰以贞,言饰以温。

始韦公以给事匪躬之故,出厘是邦,生方尉於义兴,然见嘉,乃殊常寮。

军事之机,议之堂上,军事之宜,开之府中,诚旧制也。

韦公答其人以礼,盛其居以华,扬其智以文,美焉哉!韦公遇生以善,生报韦公以诚。

某尝闻生南阳公之孙也。

夫维嵩之於天下,非常之山也;黄河之於地中,非常之川也;南阳之於时,非常之人也。

嵩以乔天盖之,河以流地载之,南阳大忠,以子孙嗣之。

六年冬,皇帝郊昊天,理百神,修废继绝,求旧惟新,生以寻南阳之孙,一命兹官。

九年冬,复命袭爵南阳公。

某以为古人曰。

「赏延於世。

」又曰:「善人虽十世,犹将宥之。

」其是之谓也。

是年十一月,某赴京师,自苏州至常州,会袁生。

引厅前轩,如斯飞;植竹新栏,如凤斯食。

乃白府公留为记,韦公欢然不见逆。

且自天下称兵,三四十年间,拥旄曰使持节,曰州使,曰节度,曰团练,有副使判官。

大历中,宰臣常公以为费,不能去其大,而去其细,乃罢团练,今之军判官犹是也。

命某记书其事,实始於今。

请以生之官氏冠乎将来,非以媚生也,愿以光乎非常之人后也。

记之年月,在乎记中。

◇道士刘宏山院壁记

新定刘法师,大汉之遐裔也。

老氏间气,性识冲厚,体貌魁岸。

弱龄味道,雄节迈古,淮海胜景,无不绵历,内蕴研精茹术。

历载三纪,虽形存方内,而神泊太素,天机不浅,积学所运也,可与董奉抵掌,葛洪拍肩。

先生以至德三载,束身制度,配住兹观。

岿然端居,烟霞排空,松桂满目,抗出尘之想,秉超世之操。

无何,大历之初,绿林狂寇,作祸斯邑,居人万户,冰裂瓦解,暴骸骨於郊野,注膏血於邱壑,桃源化为战地,羽客倏以蓬转。

先生乃披霓裳"阙一字"丹诀,将适南岳,途经鄱阳。

先相国第五琦时左迁鄱阳守,其人廊庙之柱石,帝王之股肱,波澄万顷,壁立千仞。

先生於是植杖以请谒,一见而敛衽,再见而倒屣,忘言相契,志意偶合。

於时先生法播南楚,声动人群,故江西连帅路嗣恭,其人寥廓之劲翮,钢之利器,忠信亚前史,文武表前代。

虽受年不永,可与三杰并骛,复雅重黄老,尊崇虚无。

始闻先生,望风委质,先询以简礼,后聘以车乘,服门人之礼,约方外之游。

如是未几,路公归朝,先生汛若不系之舟,亦厌凡境。

大历十三年,旋此旧迹。

未盈数岁,陵谷殊状,亲戚耆宿,沦丧略尽。

所止堂宇,荆棘生焉;阒其仪像,埃尘磨灭;寒叶坠於灌木,山鬼聚於丛薄。

先生顿足而四顾,揽涕而兴叹。

惜驰光於过隙,念往事於余烬。

乃假村闾丁壮,戮力芟翦,板筑颓址,扫除崩榛,构长庑以梓漆,饰危殿以素,激引元旨,招携道流。

先生乃於其观西南隅独立高堂,智者与议,良工操斤,凭山建基,凿石开户。

垦硗确以植灵苗,拨峥嵘以树修竹,苔驳竹径,风吟步虚,岩生夏云,林散秋色。

先生方据梧长啸,煮茗留客。

且我所贵者隐,隐所贵者道;道以隐而含耀,隐以道而无闷。

玩是幽处,得非仙府?不必瀛洲、方丈,乃为绝境。

先生自然以得真,依真以养生,潇洒无事机,恬淡无戚容,高谈能离坚,放意能了空。

噫б!老庄之微言,先生决之如叩钟;人间荣位与多财,先生视之如浮。

是以天子不得臣,诸侯不得友。

或所与遇者,其唯纵古之士,遁俗之人在乎?昔元宗之有天下,得道之统,垂五十载,亿庶辑睦,四夷亦宁。

自后国家多故,皇帝旰食,二教稍弭,兵符竞趋,深虑是法不可振。

兹二教者,三界之根柢,群生之雨露,使匹夫取舍,亦有损益,用之於上,其可废乎?窃悲大块劳我以声色,要我以名利,未果握先生之手,登先生之堂。

然不死之术,愿与共有。

临壁抽思,以旌善人。

某年月日记。

◇宁庆三州节度飨军记

朗宁郡王张公,拥七尺之节,临三州之师,牧我荒,藩我雍疆。

德迈乎龚黄,声称乎四邻;戎无南侵,国无西忧;师严民厘,封守晏如。

圣上闻之,曷尝不负而咨之?因乃宠以彤弓,嘉以墨书,乃慰乃止,曷日而无哉!於是仗钺总戎之臣,咸望公而欢,惧无能称,於维朗宁之卒,已仗诚而言曰:「获拜锡之光,圣上之宠崇朗宁,足以励不戮力之臣。

」然斯事也,君臣之殊尤,敢不述之而已焉哉?

越春王二月,河澌未流,东风始凑,优柔委蛇,被公军容。

公曩奉诏亲率师,备胡乘虚,君命未复,不自议还。

虽阃外得专,亦大有所不专也。

於是军吏之职事者,进复於戏下曰:「旧以是月赏功息勤,惠老及疾,哀死及孤。

厥死无怨,厥生而愉,所以数军实,赉师徒,实旧典也。

违之不孚。

」公从之,乃练令长,豁连城,鼓於四门,旆於四墉。

日既登,尘不腾,穷阴闭,淑气升,军声欢康,储舆雷良。

翕乎万民,凑乎氐羌,空山之木春,近塞之草芳。

朗宁乃鸠文武之吏,列而为行,东面向阙而再拜,如蒙上之命命之,然后申号而惠周,升堂而泽溥。

贲育之伦,列於军之宇;校师之士,次於军之堂。

进如风行,坐如云屯,旌旗蔽日,刀戟交光。

公於是众食而食,众安而安,士尽感之,优用醉饱,而御酒肴。

是日飨军,无淫乐,无乱音。

右金鼓,左羽旄,所以奋武之烈,壮军之容。

其余管磬之欢,弦匏之繁,罔不合奏节,谐雅音,俾三军之士,毅其气,和其心;群羌之长,释我俘,归我侵。

少壮重锐,老疾讴吟,化为祥,虏趋为擒。

洪矣伟矣,朗宁之理,明德遐被者乎?乃知夫致飨者不止乎味,张乐者不止乎声,仁可以硕其肤,和可以齐其情,故朗宁之飨士,兼以仁和被之,岂以膻腥猗之哉?武有七德,朗宁其由二三焉。

於时岁纪协洽,国家郊祀之明年,观布衣来游,宾公之筵。

宗盟兄侍御史益,有文行忠信,而从朗宁之军,恶群小之日取媚也,故不自书。

命观书之曰:「子之文直,长於记事,益知之。

」乃题曰《宁节度飨军记》。

◇晁错论

观读汉史,见景帝杀御史大夫晁错,以姑息吴王濞,痛非其罪也,故直笔以议。

按错颍川人,起於诸生,事文帝为太常掌故,以英词射策,累擢为中大夫。

及景帝即位,极言献替,未尝不忠於心,乃命副丞相。

错所以推心不顾,思永汉室,而患诸侯侈大,上书请削其土,是用翦其叶而固其本也。

度错之志,岂有负汉哉?原吴濞之反诚有由,然间人骨肉而塞小忿,自非上达,能不生怨?怨端既立,臣节安附?欲无为逆,终不可得已。

盖以南方富殖,而诸夏初,狂夫为计,料胜一举,遂摇长舌,交构七国,借诛错为名。

景帝无非常之见,而听乱臣一说,乃斩错不问,冀在纾难。

而七国之兵,曾不少减,足以察其来不为错明矣。

且袁盎与错,宿不相善。

况景帝岂不知二臣之不叶?而听偏议,是为臣报隙也,若宗社何?及邓公吴还,乃欷长悲,益为天子之羞尔。

始高帝封濞於吴,以诫东南之必乱,於时岂有错削地之议?盖天之历数有理乱也,脱使无梁国以绝其道,无条侯以耀其武,则秦之鹿复骇,盎之肉可食。

初错介然孤立,指画高议,大臣疾,小臣怖,人人束约,各欲亻事刃。

其父知其必戮也。

而深病之。

错曰:「所以尊君上,安宗庙。

」父曰:「刘氏安,晁氏危矣。

吾不忍见祸及,先祸死矣。

」噫!史臣责错之父不逮赵括母,何其鄙也!夫赵括持必败之势,而母言於赵王,不可使将,及括失律,母以先见获宥。

晁错用至忠之略,与必败之势异也,其父虽惧祸至,奈其子所筹,国之大事也。

且使括母言之,足称明妇人也;使错父言之,是沮其子为忠也。

孰可拟议?或人有复言:「错忠则有矣,而智不足。

」愚则不尔,夫忠所以补君,智所以济身,苟图济身,则忠有不遂;忠有不遂,是臣不臣,亦何生为?贼由袁盎,昧在景帝,非智之短,时不与也。

古云直木先伐,愚智何足道哉!

◇辨曾参不为孔门十哲论论曰:客有言曰:「仲尼圣人也,曾参孝子也,十哲皆仲尼门人也。

察其能孝於家,能忠於君,能友於兄弟,能信於友朋,可以临事,可以成章,故加其美目也。

而曾参虽不闻兼此数者,乃其近者小者,而仲尼区别四科,前后十哲,曾参不与者何也?」主人对之曰:「噫!非仲尼於此异也。

四科十哲之名,乃一时之言也,非燕居之时,门人尽在而言也。

於时仲尼围於陈,畏於匡,曾参不在从行之中,故仲尼言在左右者,扬其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皆可邀时之遇,行已之材不得者。

是以美而类之,伤而叹之,非曾参不当此数子也。

使曾子於时得与数子从行,则仲尼之圣,不遗参之孝,不后冉伯牛、仲弓之目也必矣。

」客於是称谢而退。

或者止之曰:「客之问知其一未知其二,主人对得其细未得其大。

且仲尼抱至圣之德,值多难之代,周游栖迟,不遇天下:仕鲁不终聘,过宋伐树,之卫不用,适楚逢患。

而四科之徒,未尝离其起居,阙其弦诵,不以师道穷而曰妨已之进,不以身之私而越去,终日温温孜孜,提携负荷,从其行止,如手足羽翼。

时仲尼有仁思德虑未言者,颜回辄发之,故谓之德行矣;仲尼言有所陈未达,而端木赐辄达之,故谓之言语矣;子路勇毅果正之士也,侍仲尼而不善之道不得入焉,故谓之政事矣,子游、子夏之文,《春秋》之外,得与仲尼论之,故谓之文学矣。

故数子居则讲仲尼之道,行役则任仲尼之事,而曾参安则在焉?患难则未尝有用焉。

且夫孝者,人性常然也,不至者非人也,参苟至之,乃得为人矣,夫何异也?且十哲之徒,孰有非孝乎?而曾参独以有孝之名,加其数子之长,故不得与之同目也。

何谓不在从行之中而遗之也?夫孝者不止於家也,事君慎其事,忠其命,乃孝也;事师聘其道,敬其事,乃孝也;不去危即安,不冒利背谊,乃孝也。

而参不敬其事矣,不能冒义背利矣,乃孝其孝矣,非孝也。

子从儒守学,宜识所言,何言之介也?」

主人拊几而起曰:「尔之辨则辨矣,如何?斯可谓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谒夫子庙文

世载儒训者,陇西李氏子观,正词为洁,执洁为奠,恪以上荐。

桓拨之十有三祀,孟秋之月朔,修冕带,问庙而入,再拜两柱之下。

乃退伏而称曰,於皇夫子之道之德,与天地同施,与日月并明,乃圣乃神,炳乎典谟。

惟王者得之以事神使民,庶人得之以不失其死生,诸侯得之以事天子,卿大夫得之以保禄位,怨灾不及其身,四时得之而序行,天下得之而大同。

然则天、地、神、人之事昭乎?夫子之道之德也至矣,何小子之所窃叹焉?斯叹也,其惟来学乎?其惟乞灵乎?曰:某不敢然也。

且夫礼乐浃於明,夫子之善道也,斯可谓以学矣。

鬼神瞰於幽,夫子之明灵也,斯可谓以敬矣,孰敢舍道而来学?黩敬而乞灵者乎?於是再拜而起,徊翔而观,章施足征,像设无喧。

我庙俎豆,我王衣冠。

夫子得之,亦无愧言。

七十之徒,亦公亦侯,外如君臣,内实讨论。

小子,思得其门。

夫子圣人,天锡元精。

其未生也,若超然神游,与两气俱存。

其既生也,遇三季之会,飘湮沦。

弦歌之音,拊而不和;仁义之图,卷而靡陈。

及相鲁而有喜色,去宋而曰桓其如予何?圣人之穷,乃有如是也耶?噫!俾夫子生於尧之代,尧必后舜而先夫子;生於舜之代,舜必先夫子而后禹:圣人得时化可知也。

如舜禹生於夫子之年,则不过守於畎亩之中,安有夫子之教,垂於无穷,若今日之澶漫者乎?惟夫子生实陪臣,殁乃王爵,有圣德也;惟纣生实殷辟,死曰独夫,有逆德也,惟爵谥在德,惟德有圣有逆,惟圣逆在人,不在於尊。

呜呼夫子!圣人之极欤?凤鸟不至,无其时也,秦人烧书,文之衰也;唐帝爵王,德之兴也。

惟夫子之德,洎唐之德,永而能安,古而更新,降康下民,有烈光,讫无间然。

小子忡忡栗栗,拜奠而出,匪作匪述。

◇泾州王将军文

有泾人告我曰:「虏侵泾州,去城六十里,泾军陷围,固无藩篱,脱有走飞。

有王将军,虽实泾师,别戍而来,奋少击众,提急赴危。

身先其兵,兵后其私。

张旗为风,伐鼓为雷。

风雷之威,壮哉鼓旗!全泾军如云回,破虏阵如山开。

然后创痛还奔,戎丑残摧。

将军犹杀敌不穷,骇怒疾驰,遂没於沙埃。

」吁!少卿生降,苏武老归,窦宪出师,曷如将军之亡哉?主上闻之,赠官汾州。

赏则厚矣,我窃悲焉。

悲赏出死后,用失生前。

天下之有,用不得闻,故多败殁,上之执赏,死而加之,利为空名。

繇是将军之伦,何尝劝焉;泾州之师,何尝保焉。

苟圣人用人,一如将军,斧钺之雄,征镇之类,则将军无偾尸,泾州无陷围,亦可知矣。

惜昔兵微用卑,以至於是焉。

於戏伤哉!◇斩白蛇剑赞

吁!审厥剑,在昔天地之灵器也,而莫我敢知。

汉皇得之初,其天成乎?其神造乎?其人为乎?何乃出而逢经纶,用而会大人。

斩白帝於泽,升赤龙於云。

然后安绎骚乎荒屯。

作之臣,作之君。

丰雄倜傥,若斯之不测耶?亮惟天地革而大人用,灵器化成。

肆能前人而谋,先鬼而灵。

托三尺之质,扶堪舆之倾,非楚金工之能名天讨圣作也。

乎哉!夫周之衰也,天子孤,外臣强,而不有用之者,时不可匡也。

周之末也,天下哀恫,磔为七雄,而不有获之者,人不足与也。

秦皇帝鲸鲵群豪,噬嗑六合,而不得宝之者,德不足终也。

逮秦上渎於神,下毒於民,人神兴妖,上下轧秦,是剑将翼大人而运天下也。

宜其如虎貔,如蛟螭,或啸在谷,或飞在涯。

故汉皇卒然攘袂而得之,於是仗之而行,向之而威。

日月照临,星辰发挥。

楚之以负,秦之以危。

是日月天地之灵器,所以嬴、项授之倒持哉。

后代宝之,历中兴魏晋已还,无德於民,灵器不能久安。

张茂先见飞而去,或以为龙,於是绝矣。

有知言者非之曰:「夫人事有穷,神物无方,曷知非得於此,失於彼?汉皇所以昌,齐宋梁魏所以亡也。

然数国者,享年不长,其剑亟去却,犹三代之鼎,九州之险,不可以昏乱而守,况穷化极灵,而隐见计之乎。

然苟以至神推之,则未尝遗於圣人矣。

繇是黄帝得之诛蚩尤,周武得之戮殷辛,汉得之而斩白蛇,唐得之而革隋乱。

则是器也,神而应用,用靡王,非刑刑之谓也,其惟圣人而已。

◇妄动箴动出乎妄,静以制之。

静不可终,终违其时。

顾道非远,妄动则远。

道以处我,我孰能反。

利往则施,无庸则卷。

合於一致,何妄能损。

天一地二,三光飘。

无恒流行,万物则妖。

大化孕人,人有成性。

动牵於妄,妄亦斯竞。

惟天之大,而世作镜。

下颐人心,如环无端。

食其游词,共叔自残。

刘歼英韩,楚灭子干。

五者实妄,不妄必完,妄由动生,动以妄奸。

能以义胜,动归乎安。

晋文教战,一战民悦。

勾践泣仇,再战仇雪。

知几不殆,妄动斯折。

二国尚然,况一夫节。



友情链接: 九五查询  古籍史书  老黄历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5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