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
×
loading..
消息
×
loading..

全唐文 第04部 卷三百七十九

  1. 九五查询
  2. 古籍查询
  3. 全唐文
《全唐文》 第04部 卷三百七十九 董诰等 纂修

◎岑勋

勋,南阳人。

◇西京千福寺多宝佛塔感应碑粤妙法莲华,诸佛之秘藏也;多宝佛塔,证经之踊现也。

发明资乎十力,宏建在於四依。

有禅师法号楚金,姓程,广平人也。

祖父并信著释门,庆归法允。

母高氏,久而无妊,夜梦诸佛,觉而有娠。

是生龙象之征,无取熊罴之兆。

诞弥厥月,炳然殊相,岐嶷绝於荤茹,龆龀不为童游。

道树萌芽,耸豫章之桢干;禅池亩浍,涵巨海之波涛。

年甫七岁,居然厌俗,自誓出家,礼藏探经,法华在手。

宿命潜悟,如识金环;总持不遗,若注瓶水。

九岁落,住西京龙兴寺,从僧也。

进具之年,坐讲法。

顿收珍藏,异穷子之疾走;直诣宝山,无化城而可息。

尔后因静夜持诵,至《多宝塔品》,身心泊然,如入禅定,忽见宝塔,宛在目前。

释迦分身,遍满空界,行勤圣现,业净感深。

悲生悟中,泪下如雨,遂布衣一食,不出户庭,期满六年,誓建兹塔。

既而许王及居士赵崇、信女普意善来稽首,咸舍珍财。

禅师以为辑庄严之因,资爽垲之地,利见千福,默议於心。

时千福有怀忍禅师,忽於中夜,见一水发源龙兴,流注千福,清澄泛滟,中有方舟。

又见宝塔自空而下,久之乃灭,即今建塔处也。

寺内净人名法相,先於其地,复见灯光,远望则明,近寻即灭。

窃以水流开於法性,舟泛表於慈航,塔现兆於有成,灯明示於无尽,非至德精感,其孰能与於此?及禅师建言,杂然欢惬,负畚荷锸,于橐于囊,登登凭凭,是板是筑。

洒以香水,隐以金钅追,我能竭诚,工乃用壮。

禅师每夜於筑阶所,恳志诵经,励精行道,众闻天乐,咸嗅异香,喜叹之音,圣凡相半。

至天宝元载,创构材木,肇安相轮。

禅师理会佛心,感通帝梦。

七月十三日,敕内侍赵思亻品求诸宝坊,验以所梦。

入寺见塔,礼问禅师,圣梦有孚,法名惟肖。

其日赐钱五十万、绢千匹,助建修也。

则知精一之行,虽先天而不违;纯如之心,当后佛之授记。

昔汉明永平之日,大化初流;我皇天宝之年,宝塔斯建。

同符千古,昭有烈光。

於时道俗景附,檀施山积,庀徒度财,功百其倍矣。

至二载,敕中使杨顺景宣旨,令禅师於花萼楼下迎多宝塔额。

遂总僧事,备法仪,宸卷俯临,额书下降。

又赐绢百匹。

圣札飞毫,动龙之气象;天文挂塔,驻日月之光辉。

至四载,塔事将就,表请庆斋,归功帝力。

时僧道四部,会逾万人。

有五色,团转塔顶,众尽詹睹,莫不崩悦。

大哉观佛之光,处用宾於法王。

禅师谓同学曰:「鹏运沧溟,非罗之可顿;心游寂灭,岂爱网之能加?精进法门,菩萨以自强不息。

本期同行,复遂宿心。

凿井见泥,去水不远;钻木未热,得火何阶?凡我七僧,聿怀一志,昼夜塔下,诵持法华。

香烟不断,经声递续,炯以为常,没身不替。

」自三载每春秋二时,集同行大德四十九人,行法华三昧。

寻奉恩旨,许为恒式。

前后道场所感舍利凡三千七十粒。

至六载,欲葬舍利,豫严道场又降一百八粒,画普贤变,於笔锋上联得一十九粒。

莫不圆体自动,浮光莹然。

禅师无我观身,了空求法,先刺血写《法华经》一部、《菩萨戒》一卷、《观普贤行经》一卷,乃取舍利三千粒,盛以石函,兼造自身石影,跪而戴之,同置塔下,表至敬也。

使夫舟迁夜壑,无变度门,劫算墨尘,永垂贞范。

又奉为主上及苍生写《妙法莲华经》一千部、金字三十六部,用镇宝塔。

又写一千部,散施受持。

灵应既多,具如本传。

其载敕内侍吴怀实赐金铜香炉高一丈五尺,奉表陈谢。

手诏批云:「师宏济之愿,感达人天;庄严之心,义成因果。

」则法施财施,信所宜先也。

主上握至道之灵符,受如来之法印,非禅师大慧超悟;无以感於宸衷,非主上至圣文明,无以鉴於诚愿。

倬彼宝塔,为章梵宫。

经始之功,真僧是葺;克成之业,圣主斯崇。

尔其为状也,则岳耸莲披,垂盖偃。

下崛以踊地,上亭盈而媚空,中ㄙㄙ其静深,旁赫赫以宏敞。

Й戚承陛,琅,纟卒槛,玉居楹,银黄拂户。

重檐迭於画ㄆ,反宇环其璧,坤灵以负砌,天俨雅而翊户。

或复肩{加手}鸷鸟,肘擐修蛇,冠盘巨龙,帽抱猛兽。

勃如战色,有其容,穷绘事之笔精,选朝英之偈赞。

若乃开扃,窥奥秘,二尊分座,疑对鹫山;千帙发题,若观龙藏。

金碧显炅,环葳蕤。

至於列三乘,分八部,圣徒翕习,佛事森罗。

方寸千名,盈尺万象;大身现小,广座能卑。

须弥之容,入芥子;宝盖之状,顿覆三千。

昔衡岳思大禅师,以法华三昧,传悟天台智者,尔乃寂寥,罕契真要。

法不可以久废,生我禅师,克嗣其业,继明二祖,相望百年。

夫其法华之教也,开元关於一念,照圆镜於十方,指阴界为妙门,驱尘劳为法侣。

聚沙能成佛道,合掌已入圣流。

三乘教门,总而归一;八万法藏,我为最雄。

譬犹满月丽天,萤光列宿,山王映海,蚁垤群峰。

嗟乎!三界之沈寐久矣。

佛以法华为木铎,惟我禅师,超然深悟。

其貌也,岳渎之秀,冰雪之姿,果唇贝齿,莲目月面。

望之厉,即之温,睹相未言,而降伏之心,已过半矣。

同行禅师,抱玉飞锡,袭衡台之秘躅,传止观之精义。

或名高帝选,或行密众师,共宏开示之宗,尽契圆常之理。

门人刍、如岩、灵悟、净真、真空、法济等,以定慧为文质,以戒忍为刚柔,含朴玉之光辉,等旃檀之围绕。

夫发行者因,因圆则福广;起因者相,相遣则慧深。

求无为於有为,通解脱於文字,举事征理,含毫强名。

偈曰:

佛有妙法,比象莲花。

圆顿深入,真静无瑕。

慧通法界,福利恒沙。

直至宝所,俱乘大车。

"其一"於戏上士,发行正勤。

缅想宝塔,思宏胜因。

圆阶已就,层覆初陈。

乃昭帝梦,福应天人。

"其二"轮奂斯崇,为章静域。

真僧草创,圣主增饰。

中座眈眈,飞詹翼翼。

荐臻灵感,归我帝力。

"其三"念彼后学,心滞迷封。

昏衢未晓,中道难逢。

常惊夜杌,还惧真龙。

不有禅伯,谁明大宗?"其四"大海吞流,崇山纳壤。

教门称顿,慈力能广。

功起聚沙,德成合掌。

开佛知见,法为无上。

"其五"情尘虽杂,性海无漏。

定养圣胎,染生迷っ。

断常起缚,空色同谬。

檐卜现前,余香何嗅?"其六"彤彤法宇,ム我四依。

事该理畅,玉粹金辉。

慧镜无垢,慈灯照微。

空王可托,本顾同归。

"其七"

◎归崇敬崇敬字正礼,苏州吴郡人。

擢明经,调四门助教。

天宝中举博通坟典科高第,累迁膳部郎中。

大历中为国子司业兼集贤学士,贬饶州司马。

建中时累授光禄大夫,加特进检,校户部尚书,改兵部致仕。

贞元十五年卒,年八十八,赠左仆射,谥曰宣。

◇请定皇太子释奠仪注奏

准制,皇太子时幸太学,行齿胄之礼者。

伏请每至春秋国学释奠之时,所司先奏听进止。

其释奠齿胄之礼,如开元礼。

或有未尽,请委礼仪使更以古议详定闻奏。

◇东都太庙不合置木主疏东都太庙,不合置木主。

谨按典礼,虞主用桑,练主用栗;重作栗主,则瘗桑主。

所以神无二主,犹天无二日、土无二王也。

今东都太庙,是则天皇后所建,以置武氏木主。

中宗去其主而存其庙,盖将以备行幸迁都之所也。

且殷人屡迁,前八后五,前后迁都一十三度,不可每都而别立神主也。

议者或云:「东都神主已曾虔奉而礼之,岂可以一朝废之乎?」且虞祭则立桑主而虔祀,练祭则立栗主而埋桑主,岂桑主不曾虔祀而乃埋之?又所阙之主,不可更作,作之不时,恐非礼也。

◇巨彭祖请四季郊祀天地议

按旧礼,立春之日,迎春於东郊;祭青帝,立夏之日,迎夏於南郊,祭赤帝。

先立秋十八日,迎黄灵於中地,祀黄帝,秋冬各於其方。

黄帝於五行为土王,在四季生於火,故火用事之末而祭之,三季则否。

汉魏周隋,共行此礼。

国家土德乘时,亦以每岁六月土王之日,祀黄帝於南郊,以后土配,所谓合礼。

今彭祖请用四季祠祀,多凭纬候之说,且据阴阳之说,事涉不经,恐难行用。

又议祭五人帝不称臣,云太昊五帝人帝也,於国家即为前后之礼,无君臣之义。

若於人帝而称臣,则於天帝复何称也?议者或云:「五人帝列於月令,分配五时。

」则五神、五音、五祀、五虫、五臭、五谷、皆备,以备其时之色数,非谓别有尊崇也。

◇辟雍议

《礼记·王制曰》:「天子学曰辟雍。

」又《五经通义》云:「辟雍,养老教学之所也。

」以形制言之,雍壅也,辟璧也,壅水环之,圆如璧形。

以义理言之,辟明也,雍和也,言以礼乐明和天下。

《礼记》亦谓之泽宫。

《射义》云:「天子将祭,必先习射於泽宫。

」故前代文士亦呼云璧池,亦曰璧沼,亦谓之学省。

后汉光武立明堂、辟雍、灵台,谓之三雍宫,至明帝躬行养老於其中。

晋武帝亦作明堂、辟雍、灵台,亲临辟雍,行乡饮酒之礼,又别立国子学,以殊士庶。

永嘉南迁,唯有国子学,不立辟雍。

北齐立国子寺,隋初亦然。

至炀帝大业十三年,改为国子监。

今国家富有四海,声明文物之盛,唯辟雍独阙,伏请改国子监为辟雍省。

又祭酒之名,非学官所宜。

按《周礼》:「师氏掌以美诏王,教国子。

」请改祭酒为太师氏,位正三品。

又司业者,义在《礼记云》,「乐正司业」,正长也,言乐官之长,司主此业。

《尔雅》云:「大板谓之业。

」按《诗·周颂》:「设业设ね,崇牙树羽。

」则业是悬钟声之ね也。

今太学既不教乐,於义则无所取,请改司业一为左师,一为右师,位正四品上。

又五经六籍,古先哲王致理之式也。

国家创业,制取贤之法,立明经,发微言,於众学释回增美,选贤与能。

自艰难已来,取人颇易,考试不求其文义,及第先取於帖经。

遂使专门业废,请益无从,师资礼亏,传受义绝。

今请以《礼记》、《左传》为大经,《周礼》、《仪礼》、《毛诗》为中经,《尚书》、《周易》为小经,各置博士一员,其《公羊》、《谷梁》文疏既少,请共准一中经,通置博士一员。

所择博士,兼通《孝经》、《论语》,依凭章疏,讲解分明,注引帝通,问十得九,兼德行纯洁,文词雅正,仪刑规范,可为师表者,令四品以上各举所知。

在外者给驿,年七十以上者蒲轮。

其国子、太学、四门、三馆,各立五经博士,品秩上下,生徒之数各有差。

其旧博士、助教、直讲、经及直律馆、算馆助教,请皆罢省。

其教授之法,学生至监,竭同业师。

其所执贽,脯修一束、清酒一壶,衫布一段,其色随师所服。

师出中门,延入与坐,割修斟酒,三爵而止。

乃发箧出经,抠衣前请,师为依经辨理,略举一隅,然后就室。

每朝晡二时请益,师亦二时居讲堂,说释道义,发明大体,兼教以文行忠信之道,示以孝悌睦友之义。

旬省月试,时考岁贡。

以生徒及第多少,为博士老课上下。

其有不率教者,则贾楚扑之。

国子之不率教者,则申礼部,移为太学生。

太学之不变者,移之四门。

四门之不变者,归本州之学。

州学之不变者,复本役,终身不齿。

虽率教九年,而学不成者,亦归之州学。

其礼部考试之法,请无帖经,但於所习经中问大义二十,得十八为通,兼《论语》、《孝经》,各问十得八,兼读所问文注义疏,必令通熟者为一通。

又於本经问时务策三道,通二为及第。

其中有孝行闻於乡闾者,举解具言於习业之下。

省试之日,观其所实,义少两道,亦请兼收。

其天下乡贡亦如之,习业考试,并以明经为名,得第者授官之资,与进士同。

若此,则教义日深而礼让兴,礼让兴则强不犯弱,众不暴寡,此由太学中来者也。

◎李抱玉

抱玉,本安兴贵曾孙,世居河西,始名重璋。

干元初,李光弼引为裨校。

天宝末,元宗以战河西有功,改今名。

至德二载,上言耻与逆臣共宗,诏赐姓李,徙居京兆。

进右羽林大将军,摄御史中丞、陈郑颍亳节度使。

佐李光弼破史思明,功第一,封栾城县公。

代宗立,以功授兵部尚书、武威郡王。

恳辞王爵,徙凉国公,进司徒。

广德中以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河西陇右副元帅,大历中加山南西道副元帅兼节度使。

十二年卒,赠太保,谥昭武。

◇让副元帅及山南节度使表

臣志诚有涯,寄任过分,尝惧覆败,自贻谴责。

且授其旄节,彼蕃戎,所掌之兵,须自训练,如臂使指,若网在纲,则人有固心,前无︹敌。

今以臣守在西鄙,兼统汉中,抚循实难,威令不及。

况自陇坻达於扶文,绵亘边陲,二千余里,虽山谷险阻,足为藩蔽,其中贼路不一,皆要防虞。

加之夷狄无厌,凭陵滋甚,去年既侵右地,复扰西山。

倘至前秋,两道俱下,臣若固其陇,则不救梁岷,若进兵扶文,恐患逼关辅首尾不应,进退无从。

伏惟陛下居安虑危,图难於易。

其前件使及梁州刺史,伏请别择能者,悉以委之。

令牙西备陇关,竭其诚节。

国家大计,敢不上陈。

◎钱起

起,吴兴人。

天宝十年进士,释褐秘书省校书郎。

大历中官司勋员外郎司封郎中,终考功郎中。

◇千秋节勤政楼下观舞马赋"以态有余妍貌无停趣为韵"惟大唐之握干符,声谐六律,化广三无;能使乘黄服皂,龙马负图。

必将登高率舞,岂独载驰载驱?岁八月也,一圣之生,千秋之首;举天庆丹陵之会,率土献南山之寿。

上乃御层轩,临九有;张葛天氏之乐,醉陶唐氏之酒;感百兽之来仪,即八骏之孔阜。

於是陈金石,俨簪裾;广场天近,彩仗晴初。

有有,有ほ有鱼;云聚日下,花明露余。

帝曰司仆,舞我骐;可以敷张皇乐,可以启迪欢趣。

须臾,金鼓奏,玉管传。

忽兮龙踞,愕尔鸿翻;顿缨而电落朱鬣,骧首而星流白颠。

动容合雅,度曲遗妍;尽庶能於意外,期一顾於君前。

喷玉生风,呈奇变态。

虽燕王市骏骨,贰师驰绝塞;岂比夫舞皇衢,娱圣代,表吾君之善贷?向使耳长坂,翘足远;天骥之才莫用,盐车之役不停。

安得播天乐,辉皇灵;服御惟允,箫韶是听?则知绝群称德,殊艺逸貌;足之舞之,莫匪圣人之教,则陈力者愿驱策而是效。

◇朝元阁赋"以高抗山顶升览清远为韵"

上将恢帝宇,壮神皋。

断景山之松,用而有节;感子来之众,役不告劳。

成仙阁之宏敞,配紫极之崇高。

先是征规模,宏大壮;经始圣迹,责成梓匠。

当桂户而八水悠远,植玉阶而千岩相抗;升阳乌於赤霄之表,栖玉兔於翠微之上。

可以吞贝阙,奈昆阆,盛矣哉!亦神明之化也,不可得而称状。

观乎?俭以示德,高即因山;虹梁天近,丹陛还。

汉武求仙,望蓬莱於海上;吾君有道,致方士於人间。

厥构既崇,其宁惟永?正色深沈於木末,浮光嶙乱於山顶;如斯飞,独出於颍。

农务暇,霜气澄;天门辟,龙辂升。

俯人烟於万井,小树於五陵;天临宇宙,日照黎蒸。

是时也,灵仙响集,品物交感;因高载著於人风,有象宁遗於睿览。

圣人垂化,稽古上清;彼会昌之构宇,得朝元之美名。

不夺穑地,知庶心胥悦;高标灵阜,表圣寿长亨。

襟怀动植,指掌寰瀛;将九围载广,与三光克明。

斯乃栋宇之大也,虽前史莫之与京。

夫如是,古之城隍,饬宫苑,孰比我君居高而致远?

◇西海双白龙见赋"以天下安乐龙见于海为韵"

唐六叶,嘉祉降,皇威宣;师出以律,将有事於金天。

赫矣神武,感通上元;双龙呈瑞,一色皎然。

惟白也,昭素秋诞圣;惟龙也,主杀气清边。

不尔者,宁出乎海,不跃於泉?穆乎白龙之为物也,潜依水德,利用天下;精异冥通,腾骧神假。

苟非君行其道,物有其官;则郁湮不育,潢而蟠。

隐见罔知其旨,冥孰见其端?故我君宣八风之惠化,澄四海之波澜;覆帱斯极,生灵以安。

惟此上瑞,灼然可观。

其始见也,精光耀,溟涨清廓;曳冰雪於半空,晏雷霆於万壑。

若长带水而不散,双剑倚天而中落;忽虹立而电回,其仪不可弥度。

表其祥同乘黄之偶运,处其度掩嘉鱼之有乐。

伟夫鳞介之族,莫智於龙;苟灵应无兆,岂休明再逢?昔轩以负图为景福,舜以入坛为神变;殊旨同归,千载一见。

是以天祚明德,幽赞贞符;彼二龙之萃止,合一圣之有孚。

皓尔其真,异叶公之藻绘;超然将举,同正礼之友于。

是时也,西戎骇目,莫不感化而风趋。

夫如是,则在宥之理足征,无疆之休可待;洋洋歌颂,日闻於四海者也。

◇盖地图赋"以圣德感通灵仙降献为韵"

有虞氏提地,享天命;光启九有,缉熙八政。

能使坤德以宁,祥符锡庆。

神矣王母,通灵感圣;献尔宝图,昌尔金镜。

嗣尧之美,於斯为盛。

固知冥贶有则,休明无极;非天私我有虞,惟神归於至德。

必将永其历数,宁惟锡彼封域?俾皇鉴之昭昭,岂神明之默默?谅可耀寰宇,盛邦国。

盖地如何?匪兹不克。

懿此图,实昭应感;广竖亥之遐步,资重华之睿览。

规方远近,微妙元通;致蛮貊於度内,出山川於卷中。

可以明四目,达四聪。

《易》曰:「不出户,知天下。

」何莫假此神功?徒稽其囊括也。

吞八极,尽四溟;霜露所坠,日月所经。

莫不总天目,入帝庭;嗤秦政得燕图以拓境,小穆公梦鹑首以称灵。

亦有周王御天,汉君求仙;穷人力於宇宙,遍辙迹於山川。

孰与夫高居深视,探微洞元;得地理於冥契,拥神休以永年?则知明德在兹,景福是降;播颂声以洋溢,洎寰海与里巷。

美矣哉!历选列辟,符瑞钜万。

虽元告成,白环入献;曷若斯图之用也,九土宏而庶绩建?

◇泰阶六符赋"以元亨利贞为韵"考星象之躔次,探瑞气之奥源。

得泰阶於前史,总六符以为言。

既出没以候君德,有荧煌以丽干元。

元德升闻,庆一人而祥发;白夜卷,映九霄而色繁。

尔其祥德而发,观瑞而明;德正则正,俗平则平。

何君王之播理,俾品物以咸亨;股肱掩於稷契,辅翼贤於阿衡。

人迹其卑,凭至诚而上感;天象守默,因列宿而下吴。

配两曜以齐美,非众宿之敢争。

岂比夫聚彼德星,颍上贤人所感;托於箕尾,岩间傅说之精而已哉?故符之灿兮有明义,符之烂兮有深意。

其形昭晰,其理奥秘;朝发於天,而应於地。

向夜月而灭没,拂曙光而苍翠。

上通其象,分三台而为六;下应於人,感一德之不二。

皆英主之所有,匪常君之能致。

原其所出,将表上帝之心;考其所归,实惟天子之利。

尔其临大国,悬太清;德之所感,符乃无情。

既依高以托质,亦以数而为名。

与物无竞,避太阳之光色;相时而作,表明王之利贞。

火映元天,似烛龙衔吐;珠沈汉水,无巨蚌之亏盈。

岂光辉之足异?亦感应之可惊。

忝观光於上国,仰霄汉以屏营。

◇图画功臣赋"以立定尔功惟克永代为韵"

先帝之革隋也,应归运而大义举,获仁人而鸿业集。

及乎计伐录功,日不暇给,宝玉不足以劝赏,故茅土是封;钟鼎不足以昭宣,故图赞是缉。

传厥象於绘事,壮崇台於天邑。

貔武之臣,忽披云而鹗视;股肱之任,乃捧日而山立。

何惟肖而斯在?皆凛然而可挹。

初庶贤遇圣,神器未定;天有彗,兮历象昏,云从龙兮川谷应。

帝曰隋失厥御,国将颓弛;人心如忄炎,王室如毁。

膺图受,明征在子;保大定功,克成伊尔。

由是十乱辅主,三杰制戎;敢扬休命,克赞圣功。

埽干坤之参黩,济品物之屯蒙;辟天关而七曜再朗,回地轴而万来同。

暨王道清夷,乃念兹而在兹;既艰难是毗,亦四方是维。

享其勋力,嘉彼令德;懿我武之雄成,赖尔谋之刚克。

宜其藏勋庸於盟府,图冠剑於紫极。

则是绘也,其丽不亿。

倬哉群彦,丹青彪炳;列盛服之晖华,俨高居之秘静。

斜月在壁,疑假寐以将朝;颓阳半轩,同处阴而休影。

胡像设之既固,将山河而惟永?则知我唐大赉,光掩前载。

功高赐履,追吕望於周年;鸟尽藏弓,异韩信於汉代。

盛矣哉!容貌方崇,光灵不昧。

◇象环赋"以谦德无事循转为韵"圣有制作,人具尔瞻。

是环也,用之谦,成乎其规。

故有典有则,全乎其素;故匪匪刻,动法天旋。

温如玉色,可以观象见意,可以取文昭德。

终日佩之,其仪不忒。

懿夫图通既固,雅丽且殊;皓质中澈,腾光外敷。

守其明也,处暗室而不昧;偕其道也,映素服而如无。

鄙南容之圭,贞而犹玷;嗤卞氏之璧,瑾而不瑜。

升诸组绶,不亦宜乎?或有黄雀酬恩,郑商所利;其名则一,其实则异。

皆浮俗之所珍,乃老氏之遐弃;宁若斯为美也,将君子而比义。

文而不华,垂之如坠。

循环无极,参日月之在躬;佩服有常,於韦弦而戒事。

固知定理尼之旨,有要有伦;於此表礼创物,乃将卑服谦身。

是以成形而不受其彩,散璞而不失其真。

莹尔情性,洁白惟纯;导尔情性,贞明日新。

舍之则礼容若缺,用之则法度是循。

物既合权,古称其善;常虚心以随运,虽匪石而可转。

睹妙用之昭宣,知前哲之舒卷。

◇豹舄赋"以两遍用四声为韵"

丽哉豹舄,文彩彬彬;豹则雕虎齐价,舄与君子同身。

故得飞声入楚,见赐留秦。

曩者胡为隐雾而不下?今复何幸对雪而迎宾?盖因虞者之获,成於匠者之手;苟当时以为用,虽杀身而何有?於是履之,美且无度;既居下以御湿,亦迎前而启路。

花映香尘,光生玉步。

借使登朝廷,列台阁;规矩不改,会同自若。

投其迹必陟鸳鹭之行,取其文不改犬羊之郭。

诗人歌其事,春秋美其史;舍则止,用则行。

拂汉齐飞遥分邺令之术;入朝曳响,近杂尚书之声。

彼纠纠葛屦,珊珊珠履;一则固穷,一则僭起。

制度首出,宪章俱美;尝试殚论,其兹舄而已。

士或览之而言曰:象以齿而焚,钟情以骨而毙。

况之豹也,凭岩穴以逞欲,以爪牙而自卫;而有用於人,竟以皮而戾。

一朝寝处,成此新伟。

夫斑文散涣,毳毛蒙密;映鹤鳖以凝晖,临翠被以曜质。

於斯时也,不可谈悉。

亦有刻意,未参卑秩;东郭之曳履长穿,王生之结《韦蔑》何日?思蔚然而一变,歌豹舄以自毕。

◇豹舄赋"以两遍用四声为韵"

豹何为兮,郁矣其文;材贾害兮,用之楚君。

用之则那?为舄几几,虽工兴其饰,亦天锺厥美;奢以则之,众目所视。

异哉惟杂,尔巧有诡。

其制也,青葱掩其真,赤纟意惭其丽;动容而彩射金屋,举趾而声传玉砌。

谅服玩之惟奇,知侈靡之无艺。

征夫至理也,匪威仪不忒,匪古训是则;甚葛屦之失礼,同鹬冠之败德。

何役智以宣骄,乃自躬而刑国?噫!先王立极,念兹在兹;服有常度,行无越思。

何尔舄之豹饰,杂珠绮与文?若昭其泰,无乃简彝。

是舄也,君子叹之。

观乎异状斑然,复周戚霞起。

焕尔文质,当其践履;知我者谓我恶居下流,不知我者谓我亲承玉趾。

则知物有所归,天之冥数;惟豹作舄,杀身思遇。

惜其有美而来,亦以御寒之故;虽雨雪而盈尺,俾阳和而在步。

不然者宁践於斯路?客有感而言:其文也何丽?其用也何薄?当思步武之,徒异犬羊之郭。

饰被已惭於翡翠,为裘更羡於狐貉。

别南山之雾以奉进趋,同邺县之凫愿翔寥廓。

◇洞庭张乐赋"以八音克谐天地充满为韵"

洋洋乎轩辕之作也,陶元化以发生,运神武之不杀;张至乐之淳备,播皇风之央。

举端於素,得太始之自然;克成於和,荡生灵之夭札。

何必管声为五,羽数惟八,然后合夫大戛?请言斯乐也,不振而其听博,不眩而其意深;大而不扌瓠,乐而不淫。

将使俭者得中和之纪,奢者已醉饱之心。

君子曰:是乐也,不朽之德音。

於是一偾一起,于彼南国。

真声畅,和气塞;其静也洞庭安波,其清也,楚山霁色。

百蛮以之神化,六狄由斯仰德。

是乐也,乃不朽之德音。

於是柔克,可以上享天心,可以蕃屏人则;知武也美而未尽,矣犹有惭德。

观其妙矣,则天地盛而气不乖,阴阳感而六律谐。

惟精惟一,嗤万舞之奕奕,无荒无怠,见钟鼓之喈喈。

观其矣,则合於自然,施之无边;挥绰发越,行流散迁;事高太古,功债钧天。

其曲直,其音至;饰诸喜以平诸心,极乎天而蟠乎地。

率是乐也,何享而不利?原夫乐之契道也,在心而心正,在听而听聪。

故至人定和而守一,合爱而流通;必以济刑政之理,行山川之风,岂徒耳目是玩,情性克充而已哉?当是时也,太虚遏,寒谷生暖;三光昭晰,八极充满。

何淳风之泱泱,谅千古之纂纂。

吹伶伦之律,惜彼时移,继炎氏之颂,愧兹才短。

◇潢赋"有序"潢,水之微敢。

汲引之际,人皆舍诸。

惟有德者知之,荐鬼神以昭忠信。

则百川虽广,莫逮其用焉。

喻士先沈后升"一作伸"於知已也,辞云:

潢之水,天实降之;散雨绝,渊然在兹。

胡禀柔而成性,能处下以任时?善乎浊而徐清,贮之将绿;弃捐池沼之外,隐翳林皋之曲。

接九派而何劳?方一勺之自足。

至若霁地表,霞开水阴;干天可鉴,物象是临。

山晓映而色近,高净而影深。

险阻不行,芥舟宁覆?盈满知节,鸿毛匪沈。

产蘩同南涧之有藻,聚飞动异旧井之无禽。

斯其善意利也,乃至人之用心。

且夫出山者泉,归海者川;汲引无绝,是防在焉。

彼苞萧屡浸,束楚不传;惟潢也,独此晏然。

其明若昧,其壅若退;竭而自中,盈不侵外。

天资其洁,德维贯神明;人弃尔微,道不行亩浍。

夫事有小而可广,运有塞而必通。

当休明之圣代,征酌之古风;彼湛然以虚净,盍荐之於王公?俾尔中信,昭明有融;俾尔尝祀,景福延洪。

斯则椒浆与桂酒,可以比美而同功。

◇尺波赋"以水澹幽色风初起波为韵"潋滟骇水,ち沦始波。

引分寸之余,方从一勺;激寻常之内,无爽盈科。

势将坌涌,迹异盘涡;蹙跬步以无数,荡分阴而自多。

观其日色遥临,风生未已。

圆规可验,疑沈璧之旧痕;前后相侔,若浮书而兑起。

迹迭相近,萍萦有余;促涟漪之散漫,拥跳沫以虚徐。

流脉中移,类蠖影求伸之际;浮光上透,若雪花呈瑞之初。

涌以回回,驰乎澹澹;始群分而下濑,将积少以习坎。

生而有准,动必若浮,如投石以花散,等覆杯而迹幽。

影不过於布指,光遽溢乎寸眸。

汹汹安翔,似欲将乎斗注;氵田氵田增绕,如潜运以环周。

无惊川后,未发阳侯。

当澹以成之,宁同瀑怒?谓小为贵也,爰进涓流。

浅漾风光,轻蟠水力。

寸长所及,知文在其中;方折是回,见动不过则。

散或往之浮彩,转初盈之净色。

将潜宁戚之鲤,半未能容;若流张协之薪,重而才得。

汾温若冲,溶相通;未合流於曲岸,方鼎沸於分风。

{石}石愈蹙,沦池不融;是将宽其泓量,诚有重於泉蒙。

也如委,沦然可视;兹延袤以上腾,匪徒旋於中。

翠潋交映,源共纪;将不退於大成,固在乎有便於风水。

◇晴皋鹤唳赋"以警露清野高飞唳天为韵"

迥野远色,寒空繁声;眺莫媚於雨霁,聆何长於鹤鸣?孤飞而天宇澄旷,独立而霜皋砥平;对明景之逾秀,溯晨风而自清。

炯尔体空,泠然响递;疑磬发而瑶,若霜标而雪丽。

林鹇之皓色难比,雁之清音罕继;虽居下而在幽,亦高闻而远唳。

或引或罢,以游以遨;顾尘寰而不杂,仰天路而飞高。

懿夫秉心清迥,禀质贞素;偶影思侣,矜容举步。

忘机遂性,岂思宠於乘轩?远害全躯,每劳心於警露。

听间兮易感,声怨兮难度;非陆氏之无闻,想王生之可慕。

原其翔集元圃,腾骞翠微;睨蓬壶而易感,冒江海而悬飞。

情慕必止,心租匪违;或群翔而反顾,或孤赏而忘归。

厌仙府而举华亭,思鸣皋而适绿野;爰捧日以遐骛,遂凌烟而独下。

晴皋曙兮邈矣静,皓鹤鸣兮杳何永?俄度曲於涧濑,乍迷影於云景;闻幽而音响清越,观丽而羽仪间整。

何霁野之无人,独仙禽之虚警?



友情链接: 九五查询  古籍史书  老黄历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5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