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唐文 第04部 卷三百三十

  1. 九五查询
  2. 古籍查询
  3. 全唐文
《全唐文》 第04部 卷三百三十 董诰等 纂修

◎韩赏

赏,开元中官御史,历右补阙、户、祠二部员外郎。

◇告华岳文

惟廿七祀孟秋,右补阙韩赏,敢昭告於泰华府君祠庙:惟天地生於人,惟山川主乎神;人有识而神有灵,人贵聪而神贵明。

於昭灵山,与天窈冥,载在祀典,镇於上京。

自古帝王,征应不一,荒淫者神降之凶,圣哲者神授之吉。

惟兹臣庶,鉴乎得失。

今予小子,造於神祠,将有所盟,神其听之。

人有嗜好,各为私祷,顾无所求,唯道是忧。

今者内祷於身,外盟於神,如有一心公朝,戮力生人,惟神是福;崎岖世道,亻黾亻免在位,惟神所殛。

必将忘身奉国为本图,忧国济人为己任。

明明泰华,昭鉴於兹,瞻彼牲牢,抑惟常礼。

神嗜正直,意存精诚;正直以享神,精诚以享意。

拳然虑,瞿然改容,益灵山之嵯峨,增寿宫之肃穆。

历阶趋庭,仿佛其形。

尚飨!

◎卢涣

涣,开元十三年官告成尉。

◇大唐河南府阳翟县善才寺文荡律师塔碑铭"并序"

昔者混元既辟,生法世始;舟车莫用,言教不施。

爱憎之心未生,争夺之源未起,则昔"阙一字"劫如来无为而化者矣。

其后人怀恶念,资变淳风,刀俎遍於三界,生列繁於六道。

我慈氏大怜庶品,宏兹秘藏。

甘露正法,爰启"阙一字"石之资;身穴手足,竭其负担之用。

披地舆而考胜,列黾谋而定域。

或陟在,或降在原。

倘佯焉,仿徨焉,而得於夏城之隅"阙二字"观其后背增岩,前临平野。

居然旷望,四时有霜雨递来;直置孤标,千里与虹竞秀。

信安神之妙境,有塔之宏"阙一字"者焉。

越"阙一字"开元十一年十月十七日己酉,奉迎律师全身宁於兹塔。

寺主昔承灌顶,今为"阙"则天伟之,乃移法服,授以荣班,拜游击将军,非其好也。

寺主道风素远,天爵自高,朱绂方来,雅操难夺,固让朝命,愿复缁衣。

则天多之,"阙一字"特"阙一字"敕授善才寺主。

并赐内府绢一百匹、杂彩三十段,仍许至寺大"阙一字"法会,以光其业。

寺主常以为徒宏愿,衣服卧具甘"阙一字"明昏拯溺,虽报如来之恩;芜没茔园,未尽师资之礼。

於是撞钟定策,纟面"阙"门恒沙众生,咸从顶受。

其有位阶十地,身现四生。

守遮制之科,宫墙莫测;"阙"运慈悲并行,广大难思者,其惟我律师乎?俗姓药氏,河南密人也。

"阙一字"正见家含天仁性,清心自乐,宴坐穷年。

纳芥而群有顿无,观身而众妙皆尽。

若是乎,律师常持《金刚经》,心禅口诵,不舍须臾,"阙二字"则天乐自鸣,中夜则异香频降。

故为道俗之所欣然,人天之所归仰也。

春秋七十有五,以大唐开元七年五月九日夜"阙二字"悟色相之皆空,示生灭而警众。

呜呼!风昏ウ,众鸟悲鸣,朝野凄惨,神龙震惊。

以其年五月十一日,权殡於夏城"阙一字"有大弟"阙一字"寺主八智,俗姓张氏,清河郡人。

德业宏深,风神秀远,所作已办,在邦必闻。

证圣中,则天闻而嘉焉,召见於同明殿,因陈济国安人之道"阙一字"神足复於塔右置立香园,率诸门徒"阙三字"扫,手植松柏千有余株。

寺主早悟色空,念兹生灭,观石火之非久,叹芭蕉之不坚。

预於下层,自托终制。

诫门弟子曰:「吾自幼出家,奉事和上;和上者则我慈父,生我法身。

吾欲万劫归依,两肩负荷。

既没之后,无背吾言。

」故其塔下层,即寺主之所宅也。

至矣哉!寺主之为道。

仁不忘本,孝极尊师,自非六行总持,十力无畏,安能预於斯乎?次有弟子延等三十人,"阙一字"嵩颍名家,法门"阙一字"宝,戒珠清静,心犭爰调伏。

咸能叶赞封树,同规祠塔,佥共谋可久之迹,垂无穷之纪。

恐汗简之难存,勒高碑而播美。

铭粤:

至哉圣觉,渊乎高御。

开拓慧境,昭融昏趣。

演偈孤园,全功双树。

魔风不竞,法流长注。

"其一"猗欤硕德,像教护持。

禅薰广被,戒静难思。

经穷贝叶,劫尽天衣。

高灯正朗,坠露俄。

"其二"爰有上人,心源猛利。

摈落朝组,周旋了义。

邱首垂仁,骈胝答施。

尊师踊塔,如佛无异。

"其三"岌岌孤秀,迢迢削成。

金绳"阙一字"缀,宝铎风鸣。

香烟作雨,伏槛流星。

房廊绕护,花药经行。

"其四"夏后城池,至今犹在。

此"阙三字"千里岂改?有道贫贱,浮生危殆。

托遗迹於后贤,傥斯文之可采。

◎史承节

承节,万岁通天元年充河南道察访使,元宗初官邢州刺史。

◇郑康成祠碑夫囊括宇宙者文字,发明道业者坟典,是以圣人作而万物睹,贤人述而百代通。

礼乐得之以昭明,日月失之而寒忒;宣尼彰删缉之功,始皇速烧焚之祸。

迨乎群儒在汉,传注瑶"阙一字"莫不珠玉交辉,纤微洞迹,同见集於芸阁,独有缀於环林。

岂若经教奥义,图纬深术,兼行者多,无如我郑公也!公讳元,字康成,北海高密人也。

八世祖崇,哀帝时为尚书仆射。

公少为乡啬夫,不乐为吏,遂造太学,师事第五元,始通《京氏易》、《公羊春秋》、《三统历》、《九章算术》。

又从东郡张钦祖受《周官礼记》、《左氏春秋》、《韩诗》、《古文尚书》。

摄斋问道,抠衣请益,去山东而入关右,因卢植而见马融。

考论图纬,乃召见而升楼;精通礼乐,以将东而起叹。

三载在门,十年归邑。

及党事起,遂杜门不出,隐修经业。

于是针左氏之膏肓,起梁之废疾,而又操入室之戈矛,发何休之墨守。

陈元、李育,校论古今;刘瑰、范升,宪章文议。

何进延於几杖,经宿而逃;袁隗表为侍中,缘丧不起。

孔融之相北海,屣履造门;陶谦之牧徐州,接以师礼。

比商山之四皓,乡曰郑公;类东海之于公,门称通德。

汉公车征为大司农,给安车一乘,所过长吏迎送,公乃以病,自乞还家。

董卓迁都长安,公卿举公为赵相,道断不至,会黄巾寇青部,乃避地徐州。

建安元年,自徐州还,道遇黄巾贼数万,见公皆拜,相约不敢入县境。

时大将军袁绍总兵冀州,遣使邀公,大会宾客,乃延上坐。

身长八尺,饮酒一斛,秀眉明目,仪容温伟。

客多豪俊,并有才说,见公儒者,未以通人许之,竞设异端,百家互起。

公依方辩答,咸出问表,皆得所未闻,莫不叹服。

时汝南应劭,亦归於绍,因自赞曰:「故太山守应仲远,北面称弟子何如?」公笑曰:「仲尼之门,考以四科。

回、赐之徒,不称官阀。

」劭有惭色。

门人相与撰公答诸弟子问五经,依《论语》作《郑志》八篇。

公所注《周易》、《尚书》、《毛诗》、《仪礼》、《周官礼记》、《孝经》、《尚书大传》、《中修》、《干象历》,又著《天文七政论》、《鲁礼袷义》、《六艺论》、《毛诗谱》、《驳许慎五经异义》、《答临孝存周礼难》,凡百余万言。

经传洽熟,称为纯儒,其所撰注,今并通习。

是知书有万卷,公览八千也。

齐鲁间宗之。

公后尝疾笃自虑,以书戒其子益恩。

书曰:「吾家旧贫,为父母群弟所容,去厮役之吏,游学周秦之都,往来幽并衮豫之域。

大儒得意,有所受焉,遂博稽六艺,粗览传记,时观秘书纬术之奥。

年过四十乃归乡,假田播殖,以娱朝穸。

后举贤良方正有道,辟大将军三司府。

公车再征,比牒并名,皆为宰相。

唯彼数公,懿德大雅,克堪王臣,故宜式叙。

吾自忖度,无任於此,但念述先圣之元意,思整百家之不齐,亦庶几以竭吾才,故闻命罔从。

而黄巾为害,萍浮南北,复归乡邦。

入此岁来,已七十矣。

宿素衰落,仍有失误,桉之礼典,便合传家。

今我告尔以老,归尔以事,将闲居以安性,覃思以终业。

自非拜国君之命,问族亲之忧,展敬坟墓,观省野物,胡尝扶杖出门乎?家事大小,汝一承之。

咨尔茕茕一丈,曾无同生相依。

勖求君子之道,研钻勿替,敬慎威仪,以近有德。

显誉成於僚友,德行立於已志。

若致声称,亦有荣於所生,可不深念耶!可不深念耶!吾虽无绂冕之绪,亦有让爵之高。

自乐以论赞之功,庶不遗后人之羞。

凡某所愤愤者,徒以吾亲坟陇未成。

所好群书,率皆腐敝,不得於礼堂写定,传与后人。

日西方暮,其可图乎?家今差多於昔,勤力务时,无恤饥寒。

菲饮食,薄衣服,节夫二者,尚可令吾寡恨。

若忽忘不识,亦已焉哉!」五年春,梦孔子告之曰:「起,起!今年岁在辰,来年岁在已。

」既寤,以谶合之,知命当终。

有顷寝疾,年七十有四,以其年六月卒,遗命薄葬。

自郡守以下,尝受业者,衰赴会千余人,乃葬於高密县城西北一十五里砺阜山之源。

呜呼哀哉!有子益恩,孔融在北海,举为孝廉。

及融为黄巾所围,遂赴难捐身。

有遗腹子,公以其手文似已,名曰小同。

精通六经,乡人尊之。

时为侍中,尝诣司马文王,文王有密疏,未之屏也。

如厕还,问曰:「卿见吾密疏乎?」答曰:「未见。

」文王曰:「宁我负卿,勿卿负我。

」致鸩而卒。

悲夫!自夫子没后,大道方丧。

公之纲罗遗典,探赜今犹,特立郁然。

时季途屯,志不苟变,全身远害,猗欤美欤!及范史作论,有曰:「王父豫章君每考先儒经训,常以为仲尼之门,不能过也。

及传受生徒,专以郑氏家注云。

」晋中兴,戴逵字安道,以鸡卵汁溲白瓦屑,为公作碑,手自书写。

文"阙三字"语亦妙绝。

年代古而碑阙亡,德音而诗书在。

承节以万岁通天元年,奉敕於河南道访察,观风省俗,激浊扬清。

行至州界,见高密父老云:「郑先生汉代鸿儒,见无碑记。

不以庸妄,遂托为文。

」往以会府务殷,"阙一字"无暇景,岁序迁贸,执笔无由。

今者罢职含香,忝居分竹,属以闲隙,乃加修撰。

耆旧者唯闻其名,后生者不睹其事。

今故寻源讨本,握椠怀铅,无疏本传之文,并序前言之目。

发九泉之冥昧,播千载之"阙二字"翦以繁华,不为雕饰。

铭曰:

焕乎人文,图稽典坟。

烦乱事翦,定自孔君。

中途湮没,秦帝沮焚。

汉兴儒教,郑氏超群。

膏腴美地,簪绂宏规。

啬夫罢署,京兆寻师。

《中候》、《干象》,《左氏》、《韩诗》。

虽称积学,殆若生知。

公之挺生,大雅之懿。

囊括坟典,精通奥秘。

六艺殊科,五经通义。

小无不尽,大无不备。

好学慕道,深思远虑。

来往周秦,经过衮豫。

侍中不仕,司农罢署。

卢植东遇,孔融西去。

作者谓圣,述者谓明。

躬违三辟,门传五更。

周官东部,汉韪西京。

白玉遍地,黄金满ぷ。

占卜潜桥,行途过沛。

陶谦师友,孔融高盖。

山启黉扉,草生书带。

七十归老,三千赴会。

经传洽熟,齐鲁攸宗。

爵禄不受,赞论为功。

礼乐今去,吾道皆东。

类於标德,比皓称公。

阉尹擅贵,禁锢连年。

乃逢宥罪,方从举贤。

南城避难,东莱假田。

诞膺五百,中览八千。

今年在辰,来年在已。

呜呼不!吁嗟到此!劳我以生,息我以死。

道该八表,神交千祀。

潍水之曲,砺阜之阳。

通德为里,郑公为乡。

愁庙古,月暗坟荒。

旧碑先殁,新石再彰。

词愧黄绢,心凄白杨。

名誉不朽,终古胜芳。

◎封常清

常清,蒲州猗氏人。

为都知兵马使高仙芝判官,累以军功授镇将、果毅、折冲。

天宝十一载擢安西副大都护,摄御史中丞,持节充安西四镇节度经略支度营田副大使知节度事。

十四载为范阳节度使。

募兵讨安禄山,后败奔陕郡,削官爵。

白衣从仙芝军效力,与监军边令诚不协,奏其逗挠,诛之。

◇遗表

中使骆奉仙至,奉宣口敕,恕臣万死之罪,收臣一朝之效,令臣却赴陕州,随高仙芝行营。

负斧缧囚,忽焉解缚;败军之将,更许增修。

臣常清诚欢诚喜,顿首顿首。

臣自城陷已来,前后三度遣使奉表,具述赤心,竟不蒙引对。

臣之此来,非求苟活,实欲陈社稷之计,破虎狼之谋。

冀拜首阙庭,吐心陛下,论逆胡之兵势,陈讨捍之别谋,酬万死之恩,以报一生之宠。

岂料长安日远,谒见无由;函谷关遥,陈情不暇。

臣读《春秋》,见狼覃称未获死所,臣今获矣。

昨日者与羯胡接战,自今月七日交兵,至於十三日不已。

臣所将之兵,皆是乌合之徒,素未训习。

率周南市人之众,当渔阳突骑之师,尚犹杀敌塞路,血流满野。

臣欲挺身刃下,死节军前,恐长逆胡之威,以挫王师之势。

是以驰御就日,将命归天。

一期陛下斩臣於都市之下,以诫诸将;二期陛下问臣以逆贼之势,将诫诸军;三期陛下知臣非惜死之徒,许臣竭露。

臣今将死抗表,陛下或以臣失律之后,诳妄为辞;陛下或以臣欲尽所忠,肝胆见察。

臣死之后,望陛下不轻此贼,无忘臣言。

则冀社稷复安,逆胡败覆,臣之所愿毕矣。

仰天饮鸩,向日封章,即为尸谏之臣,死作圣朝之鬼。

若使殁而有知,必结草军前,回风阵上,引王师之旗鼓,平寇贼之戈。

生死酬恩,不任感激。

臣常清无任永辞圣代悲恋之至。

◎独孤峻

峻,开元末为四镇节度使夫蒙灵判官。

◇对举似已者判

〈丙充使,举似已者,御史纠桉,丙称但成三物,唯善能之。

举贤无私,惟善所在,苟利社稷,无恤其他。

故德能佐时,彭仲超於令尹;才堪御敌,观父统於三军。

唯得其人,似已何爽?且魏献举代,祁奚荐雠。

将利国是资,不阻亲怨;以进贤为务,宁问回邪?故能建彼一官,成乎三物。

先贤所尚,君子韪之。

事以类分,云胡不可?瞻言丙也,直指是称,举尔所知,何敢没没?良才众矣,多举何妨?御史绣服霜华,总威电发,将违执秩,言仆区。

曾不知狱也放纷,刑乎颇类,淫刑以逞,谁则无辜?得善诚则可嘉,纠桉斯为戾也。

◎沈东美

东美,少詹事期子,初为府掾,天宝中除膳部员外郎。

◇对荐贤能判

〈甲荐贤能之士,三诣公车试,皆高第,表请锡彤弓矢,廷尉致诘,词云三适有功。

举善惟微,知人则哲。

妙闻音者,识穷山之竹;能追芳者,赏幽径之兰。

甲位登八命,才高四岳。

言刈其楚,有异错薪;载絷其驹,屡闻骧首。

文举之一鹗,陶洪之披二龙,曷足思齐,宁将比价?懿兹擢桂,便请锡弓,自伐诚则躁求,议功何妨懋赏?稽诸汉史,轨躅昭然,名器不可假人,升降固宜合礼。

爵土互锡,理或酬功;弓矢斯张,雅符谬请。

六卿司过,三适胡为?

◇大斗酌酒判

〈元日会序宾,光录以大斗酌醴祈黄,比部以无令式勾征,称以引以翼,古之道也〉

比年三年,殷见时见,大会正殿,小会东堂。

典礼序以鬯,建官司其锺镇。

瞻言光禄,式遵古典,且尔公酬,匪无彝伦。

功沽之巧,先资於曲蘖;水泉既香,必洁於湛饣喜。

瑟彼玉瓒,黄流在中;挹彼注兹,酌以大斗。

我客戾止,嘉宾式宴。

呦呦鹿鸣,酒正斯举;振振鹭舞,兕觥其。

俾尔戬谷,永锡难老。

式夷式已,以引以翼,方得古人之礼,宁亏圣主之私?郎署虽欲深文,卿寺岂宜甘罪!

◎孟匡朝

匡朝,开元末官御史,迁左司员外郎,擢翰林学士。

◇金樽含霜赋夫何卜昼之不暇,以清夜之方久,垂玉漏之未穷。

赖金樽兮有酒,霜入室兮夜何长!樽含霜而醴澈,霜覆醴而金光。

适足劲乎玉性,亦何伤乎酒香?夫如是,樽既可赏,霜亦可观。

味资兰桂,影夺绡纨;迭华彩於银烛,散余光於玉盘。

况东堂清敞,北斗阑干;在公载宴,废寝相欢。

心饮冰兮犹热,酒飞霜兮岂寒!斯盖为上台之式百辟,少宰之设九流。

明命充选,俾士全谋;五权立而群才入镜,三人行而一人同舟。

并错薪於尧楚,异攀桂之淹留;每赏崇乎夜隙,故樽列而霜浮。

於时星岁乃尽,地有寒Ё;引风乌,徘徊玉兔。

杯上雾起,炉前香覆;对樽影而霜含,况霜姿而粉傅。

非兕觥其,粲乎自举,会心矩,凝然抱素。

於是执简为名,比玉同贞;结而能白,冲而不盈。

光露寝之旧席,刻神钟之远声。

岂独坐中藏器,酒上含情者哉?

◎李

,太原景皇裔孙。

解褐枝江县丞,擢监察御史,历工、兵、吏三部尚书、东都留守,加太子少傅。

开元二十八年卒,年五十八。

◇祭北岳报雨状

臣至邢州,雨降盈尺。

臣切问野老,皆云往十二年,春夏大旱,六月下旬,方始降雨。

其岁河朔大熟,粟斗五钱。

今年得雨虽晚,犹早於前岁。

百姓欣然,咸有秋望。

臣受命之日,祈雨恒山,玉币未陈,明灵已应。

实陛下至诚元感,先天不违。

◎违恒

恒,赠兵部尚书嗣立子。

开元初为砀山令,擢殿中侍御史,历度以支、左司员外、太常少卿,转给事中。

二十九年为陇右道河西黜陟使,时河西节度使盖嘉运恃左右为非法,恒劾奏之,出为陈留太守卒。

◇对习星历判〈得甲称人有习星历,属会吉凶,有司劾以为ビ,款云天文志所载,不伏。

〉元象垂文,星辰作范,休咎之征斯在,吉凶之迹可明。

秘以人伦,得之邦国,既河长而山久,亦自古而迄今。

尚有不遵典刑,默习推步,眷兹所学,幸遇休明。

慕刘氏之高踪,仰张衡之旧业。

既而秋槎将泛,知河汉之明梭;太白初高,职将军之出战。

虽灾祥之屡犯,在征应之可凭。

若彝典以斯违,亦公途而难舍。

有司情惟纠慝,志切绳违。

告为ビ讹,事恐乖於五听;科其犯禁,诚有叶於三章。

◎李忄登

忄登,并州文水人。

举明经,开元时累官河南少尹。

天宝中封酒泉县侯,为京兆尹,改光禄卿、东京留守。

安禄山反,忄登缮城垒,训励士卒,遏贼西锋,擢礼部尚书。

城破,为贼所害,诏赠司徒,谥曰忠懿。

河洛平,再赠太尉。

◇重与萧十书

再览来封,皆如一面。

秋热未解,所履如何?某拙疾,但昧於理耳。

崔子日月渐远,弟故人,情多一恸,深衷岂易论也。

委曲具悉,待彼官到,若有商量,与申后意,彼有人作主人否?承郎欲还,岂不能一至此也?外郡感别,情不易言,道路无留滞。

朝廷待士,论屈日深,伫闻鸣跃,勿至断绝。

弟多才博识,言成楷模。

某弃废之人,何能为也,言谈次可吹嘘之,令不负公私,亦亲故之情耳。

千万千万!不具。

李忄登谘。

◎陆据

据字德邻,三十余始游京师。

举进士,累官司勋员外郎。

天宝十三载卒。

◇对蜡飨不祀判

〈岁十二月,有司将行蜡飨,不祀,司啬迎猫而祭之,御史纠云,古之君子,使而必报。

穷阴杀节,流岁云暮,将举祀典,必参故实。

无忘报本之始,敬用伊耆之礼。

聚百物以飨,息人大义;为一日之蜡,非赐所知。

瞻言所司,是为之祭。

八神降止,一国期集,於焉观德,必也知古。

迎猫无阙,言除硕鼠之患;司啬不预,且有若敖之馁。

虽祭能如在,乐已吹豳,而礼尚有疵,人多叹鲁。

有鬼或爽,诬神若何?事乃违经,傥受嗤於草服;国有报宪,宜见绳於绣衣。

◎崔颢

颢,开元中进士,累官司勋员外郎。

天宝十三载卒。

◇荐樊衡书

夫相州者,先王之旧都。

西山雄崇,足是秀异。

窃见县人樊衡,年三十,神爽清悟,才能绝伦。

虽白面书生,有雄胆大略,深识可以轨时俗,长策可以安塞裔。

藏用守道,实有岁年。

今国家封山勒崇,希代罕遇,含育之类,莫不踊跃。

况诏征隐逸,州贡茂异,衡之际会,千载一时。

君侯复躬自执圭,陪銮日观,此州名藩,必有所举。

当是举者,非衡而谁?伏愿不弃贤才,赐以甄奖,得奔大礼,升闻天朝。

衡因此时,策名树绩,报国荣家,令当代之士,知出君侯之门矣!颢不胜区区,敢闻左右,俯伏阶墀,用增战汗。

◇荐齐秀才书

某官至,辱垂下问,令公举一人,可管记之任者。

愚以为军中之书记,节度使之喉舌。

指事立言而上达,思中天心;发号出令以下行,期悦人意。

谅非容易,而可专据。

窃见前进士高阳齐孝若考叔,年二十四。

举必专授,文皆雅正,词赋甚精,章表殊健。

疏眉目,美风姿,外若坦荡,中甚畏慎。

执事倘引在幕下,列於宾佐,使其驰一檄、飞一书,必能应马上之急求,言腹中之所欲。

夫掇芳刈楚,不弃幽远。

况孝若相门子弟,射策甲科,家居君侯之宇下,且数年矣。

不劳重币,而获至宝,甚善甚善!雄都大府,多士如林,最所知者,斯人也。

请为ト下记其若此,唯用与舍,高明裁之。

谨再拜。

◎赵煜

煜字云卿,邓州穰人。

开元中举进士,连擢科第,授大理评事。

干元初累拜左补阙,迁秘书少监。

建中四年卒,追赠华州刺史。

◇东都留台石柱记天垂象,圣人则之,故星有执法,职有持宪。

皆铁冠绣衣,直指不阿,俾在位者肃如也。

日者天子在镐,庶官分守,於是乎有留台,所以上至中司、鹗峙都邑。

夫洛阳有明堂、辟雍,太仓、武库,郊庙百祀,邦畿百域,有不如法,得举劾之。

至若密网峻威,微文深诋,众所严惮,愈於京师。

盖由临之者专也,奉之者一也。

专则权有独断,一则政无多门。

前达以之,立名於此。

暨皇运中兴,与人休息,虽风移代变,烦简则殊,而举直错枉,典型犹在。

殿中侍御史河东薛公,朝之望也。

复修旧职,凛然生风,秦官汉仪,斯不替矣。

乃篆石题记,使人不遗,聊纪於近,庶昭厥德。

始自干元岁,掌留务者,次而书之,以垂於后。

大历八年月日记。



友情链接: 九五查询  古籍史书  老黄历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5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