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唐文 第04部 卷三百二十四

  1. 九五查询
  2. 古籍查询
  3. 全唐文
《全唐文》 第04部 卷三百二十四 董诰等 纂修

◎王维"一"

维字摩诘,太原祁人,徙河东。

开元九年进士,历右拾遗,三迁吏部郎中。

天宝末为给事中。

禄山陷两都,为贼所得。

伪病,拘於普救寺,迫以伪署。

贼平,陷贼官三等定罪,维以所为《凝碧池诗》闻於上,肃宗嘉之;会弟缙请削已官以赎兄罪,乃责授太子中允。

干元元年转尚书右丞,二年卒。

◇白鹦鹉赋"以「容日上海,孤飞色媚」为韵"若夫名依西域,族本南海;同朱喙之清音,变绿衣於素彩。

惟兹鸟之可贵,谅其美之斯在。

夫其入玩於人,见珍奇质。

狎兰房之伎女,去桂林之日;易乔枝以罗袖,代危巢以琼室。

慕侣方远,依人永毕;托言语而虽通,顾形影而非匹。

经过珠网,出入金铺;单鸣无应,双影长孤。

偶白鹇於池侧,对皓鹤於庭隅;愁混色而难辨,愿知名而自呼。

明心有识,怀恩无极;芳树绝想,雕梁抚翼。

时衔花而不言,每投人以方息。

慧性孤禀,雅容非饰;含火德之明辉,被金方之正色。

至如海燕呈瑞,有玉筐之可依;山鸡学舞,向宝镜而知归。

皆羽毛之伟丽,奉日月之光辉。

岂怜兹鸟,地远形微;色凌纨质,彩夺缯衣。

深笼久闭,乔木长违;傥见借於羽翼,与迁莺而共飞。

"谨按:本限八韵,赋止五韵,郝名远作亦同。 "

◇代陈司徒谢敕赐麟德殿宴百僚诗序表

臣某言:支使某官奏事回,伏奉某月日手诏,赐臣以皇太子所写《圣制麟德殿宴百僚诗序》。

日月扬光,风动色,捧受之次,震骇失常。

臣某中谢。

臣伏以经天纬地者,圣人之文;多才多艺者,元良之美。

逖听前修,旋观往册,考论盛德,罕见全能。

故汉后咏歌,有乖《雅》、《颂》之旨;周储聪哲,不闻翰墨之妙。

伏惟陛下道洽帝尧,文超系表,体阴阳之变化,与汉而昭回。

皇太子德迈生知,学资圣训,掩锺张之笔札,并虬鸾以飞动。

臣特承湛恩,荷此殊锡,集荣光於外府,启重宝於私庭。

班氏赐书,既甚悬隔;马卿视草,曾未比拟。

又臣所献奉和诗,事等赓歌,情同率舞。

滥吹之音,谬尘於天听;逾涯之赏,忽降於丝言。

岂臣微力所宜负戴?非臣捐躯所能效益,无任荣荷感惕之至。

◇贺古乐器表

臣维言:伏见今月七日中书门下敕牒,道士申太芝奏称:伏奉恩旨,令臣往名山修功德。

去载六月二十日,於南海葛洪居处,至诚祈请。

中夜恍惚见一老人,云是茅山罗浮神人,常於七曜洞来往,昔曾於九疑山桂阳石室中藏天乐一部,岁月久远,变为五野猪,彼郡百姓捉获,汝可往取献皇帝。

每祈祭,但依方安置奏之,即五音自和,天仙百神,应声降福,所求必遂,寿命延长。

臣奉神言即往桂阳寻问,百姓云:天宝二载,村人常见有五野猪,逐之,便走入石室,就里寻觅,化为石物五枚,众共惊异。

臣取以扣之,音律相和,与神人言不异,今将奉进者。

臣闻阴阳不测之谓神,变化无方之谓圣,唯神与圣,感而遂通。

伏惟开元天宝圣文神武应道皇帝陛下居皇违之极中,得混成之大道。

奉先天之圣祖,元化协於无为;育率土之群生,至仁侔於阴骘。

然犹精意不倦,圣祀逾崇,遍礼群仙,思九服。

故得眉皓,遥同入昴之人;真诀元言,来告驭风之客。

栖身七曜,以俊唐尧;藏乐九疑,不传虞舜。

留兹石室,思献玉墀,凭野豕以呈形,表洞仙之属意。

且神物思变,古亦有之。

龙跃平津,实为宝剑;凫飞叶县,空余素履。

器非上品,人才下仙,犹能精诚聿修,神变浚若。

况殊庭致贶,天老效祥,愿授至尊,以享上帝。

亦既考击,动谐律吕,《韶》、《》惭其九奏,《》、《咸》失其八音。

翠凤入於洞箫,殊非雅韵;朱鹭传於鼗鼓,敢比仙声。

天地同和,神降福。

无穷之寿,永抚宝图;无疆之休,以康庶绩。

实由至德斯感,大道元通,神人亲告於休征,灵仙不秘其空乐。

稽之古昔,实未见闻。

臣等限以留司,不获随例舞,不任踊跃喜庆之至。

◇贺元元皇帝见真容表

臣维言:伏见中书门下奏,上党郡奏启:圣祖大道元元皇帝玉石真容主上圣容,今月十五日三元齐开光明,其日戌后,道士陈希玉等十三人同朝礼,见内殿有光,非常照耀,及开殿门,其光弥盛,满堂如昼,久之方散,其时检校官及押官等皆共瞻睹者。

臣闻仙祖行化,真气临关;圣人降生,祥光满室。

固知仙圣,必有景光。

伏惟开元天地大宝圣文神武应道皇帝陛下大道为心,上元同体。

挟风之质,敬想犹龙;写日月之仪,钦承大象。

仍回旧邸,以奉清都。

真容圣容,既明四目;照殿照室,忽类三光。

蕊宫自明,初谓上天无夜;桂殿如昼,还疑就日而朝。

琪树韬华,瑶池夺映。

实由陛下宏敷本际,大启元宗,明君润色於真源,圣祖和光於帝载。

表文明之在御,六合以清;知临照之无疆,亿载多庆。

臣等限以留司,不获随例舞,无任踊跃喜庆之至。

◇贺神兵助取石堡城表臣维等言:伏奉中书门下牒,伏见绛郡太平县百姓王英杞状称:去载七月,於万春乡界频见圣祖,空中有言曰:「我以神兵助取石堡城。

」当时具经郡县陈说,并有文状申奏。

讫今载正月,又於旧处再见,云我昔於梓州威洞造一龛尊像,在独坐山东北公成山左侧,年代已远,其处倾陷,像在土中,可报吾孙,令人往取,斯乃苍生之福、国祚无疆者。

近奏进止,差直省往彼求觅。

昨见梓潼郡奏称:去载某月二十六日,郡县官吏并道士父老百姓等一千余人,与直省李万德依此寻求。

其日诸山尽皆晴朗,惟公成山上雾暗合,遍寻不知所在,遂结坛斋戒,祈请经宿。

至二十七日辰时,有五色云见於雾合之处,遂即分人子细寻觅,乃见山半腹有少土倾处,其上竹树非常蒙密,并见一石角出土一寸,便穿掘,深三尺已来,乃是一石龛。

龛中有尊像一、左右真人六,并师子昆仑各二,遂以水洗沃,仪相俨然。

事实吐符,并如真诰。

其石龛重大,非人力所能运转。

今於龛上造屋宇,便差精诚道士三人,专修香火供养,谨画图奉进者。

臣闻元德升闻,与至降监,必锡灵贶,彰厥有成,不秘祥符,昭其克享。

伏惟开元天地大宝圣文神武应道皇帝陛下以道理国,以奇用兵,先天而法自然,终日不离辎重。

故得仙君居九霄之上,屡降中州;圣祖在千古之前,还临后叶。

视之不见者今见,听之不闻者今闻。

仍敕神兵,以助王旅,天丁力士,潜结鹳鹅。

星剑旗,暗充貔虎,遂歼逆命之虏,果屠难拔之城。

加以言必有征,德无不报,指尊像之所在,为宝祚之休征。

周流六虚,言於晋而验於蜀;混成一气,出於有而入於无。

未达斋心,初迷三里之雾;既符真气,俄成五色之。

山腹洞开,仙容俨若,万物今睹,千劫未逢。

昔河启绿图,山输元女,尚谓得天之助,藏为受命之符。

况真诰人闻,圣容神造,照临下土,不住大罗之天;保佑群生,爰启小有之洞。

实感明主缩地而来,岂比汉时乘空而去!元后钦崇之福,远至迩安;圣祖昭报之心,天长地久。

臣等限以留司,不获随例舞,不胜踊跃喜庆之至。

◇门下起赦书表

伏奉制书如右。

好生之德,洽於人心;奉天之时,以行春令。

体元作则,惟圣裁成。

伏惟干元大圣光天文武孝感皇帝陛下道凝庶绩,功深广运,极孝敬於至诚,致雍和於允穆。

狭其祝网,陋彼画衣,宁失不经,况乎经系。

大赦戮余之罪,益宽流宥之典。

人谓无冤,何如舍而不问;杀而有礼,岂若至於无刑。

加以亲减庶羞,无祭肺之膳;下除冗食,赡糊口之人。

买椟设曷,藏彼无归之骨;岁取亩收,本乎盍彻之税。

巨猾止於一恶,贫人免於十夫。

思折券者,宽其暴征;尝书勋者,贳其宿负。

道德齐礼,成其有耻之心;悔咎思愆,开其自新之路。

道之一变,将使比屋可封;守在四夸,庶夫外户不闭。

风俗忠厚,礼让兴行,六府孔修,万代永赖。

臣等忝居门下,不任凫藻跃之至。

◇谢除太子中允表

臣维稽首言:伏奉某月日制,除臣太子中允。

诏出宸衷,恩过望表,捧戴惶惧,不知所裁。

臣闻食君之禄,死君之难。

当逆胡干纪,上皇出宫,臣进不得从行,退不能自杀,情虽可察,罪不容诛。

伏惟光天文武大圣孝感皇帝陛下孝德动天,圣功冠古,复宗社於坠地,救涂炭於横流。

少康不及君亲,光武出於支庶。

今上皇返正,陛下御干,历数前王,曾无比德,万灵野,六合欢康。

仍开祝纲之恩,免臣衅鼓之戮。

投书削罪,端衽立朝,秽残骸,死灭余气。

伏谒明主,岂不自愧於心?仰厕群臣,亦复何施其面?天内省,无地自容。

且政化之源,刑赏为急。

陷身凶虏,尚沐官荣,陈力兴王,将何宠异?况臣夙有诚愿,伏愿陛下中兴,逆贼殄灭,臣即出家修道,极其精勤,庶裨万一。

顷者身方待罪,国未书刑,若慕龙象之俦,是魑魅之地,所以钳口,不敢萌心。

今圣泽含宏,天波昭洗,朝容罪人食禄,必招屈法之嫌。

臣得奉佛报恩,自宽不死之痛,谨诣银台门冒死陈请以闻。

无任惶恐战越之至。

◇谢集贤学士表

朝议大夫试太子中允臣维稽首言:伏奉今月十八日敕,令臣充集贤殿学士。

擢及无能,恩加非望,跃惭惧,不知所裁。

且谓之集贤,非贤莫集,固当宣其五德,列在四科,逖听众推,方纡圣鉴。

臣抽毫作赋,非古诗之流;挟策读书,无专经之业。

伏惟陛下文思超则哲之后,书契逾画卦之君,龟图不能比其词,龙甲不足究其义。

闻相如在蜀,畏不同时;征枚乘於齐,惜其已老。

急贤之旨,欲赐追锋。

如臣不才,岂宜滥吹?将何以编次漆简、刊定石经?东堂赋诗,将招不成之罚;北面待诏,必无善对之才。

以荣为忧,席宠知惧。

无任感恩踊跃战越之至,谨诣延英门陈谢以闻。

◇谢御书集贤院额表

臣维言:伏奉今月某日圣札题集贤殿御书院额。

捧戴舞,不知所裁。

窃以先圣微言,前王令典,所以兴行礼义,训正人伦。

顷逆胡凶顽,不识经籍,恣行毁裂,有甚焚烧。

伏惟陛下御极统天,功成理定,愍其坠简,旁搜古壁,发求书之使,置写书之官。

於是九流百家,韦编缃帙,烂然虎观,盛彼鸿都。

加以亲重儒门,将为教首,俯题金榜,自运银钩。

龙凤翔於烟,日月照於天地,曾无以喻,谁敢强名?况乎方丈之书,七分入木,仲将虚为白首,羲之枉在墨池。

将使率土之人,知陛下宠兹书府;普天之下,学陛下敦彼儒风。

政化之原,实始於此。

臣忝编次漆简,刊校石经,载光载辉,诚欢诚喜。

◇为薛使君谢婺州刺史表

臣某言:伏奉今月日制,除臣某官。

拜命若惊,稽首无地。

臣闻洪波迅流,必荡其溷秽;庆所润,不遗於荆棘。

伏惟陛下孝悌之至,通於神明;馨香之德,格於天地。

故指旗而黑旋静,挥戈而白日再中。

岂臣虫臂鼠肝,所能谈天述圣!臣之本末,强欲自陈,擢数罪,臣戮余也,剖心自明,天知之矣。

臣素书生,少为文吏,折冲御侮,几何不亡,奉法守文,一日之长。

当贼逼温洛,兵接河潼,拜臣陕州,催臣上道。

驱马才至,长围已合,未暇施力,旋复陷城。

戟枝义头,刀环筑口,身关木索,缚就虎狼。

臣实惊狂,自恨驽怯,脱身虽则无计,自刃有何不可。

而折节凶顽,偷生厕溷。

纵齿盘水之剑,未消臣恶;空题墓门之石,岂解臣悲?今於抱衅之中,寄以分忧之重。

且天兵讨贼,曾无汗马之劳;天命兴王,得返屠羊之肆。

免其衅鼓之戮,仍开祝网之恩。

臣纵粉骨糜躯,不报万分之一。

况褰帷露冕,是去岁之缧囚;洗垢涤瑕,为圣朝之岳牧。

臣欲杀身灭愧,刎首谢恩,生无益於一毛,死何异於腐鼠?谨当闭阁以思政,酌泉以励心。

亲毕力於平人,无烦八部;誓不负於明主,非畏四知。

用释愆诛,敢求课最。

◇为崔常侍谢赐物表

臣某言:总管关敬之至,奉九月十五日敕,吐蕃赞普公主信物金胡瓶等十一事,伏蒙恩旨,特以赐臣。

捧戴惭惶,以以跃。

臣幸居无事,待罪西门,薛恭守嘉谟,钦承成宪。

王师不战,无汗马之劳;尧屋可封,何理人之有?实无异效,特降殊恩。

窃用勤以忘家,志不顾命,分膏草野,以报万一。

无任感戴战越之至。

◇为画人谢赐表

臣某言:臣猥以贱伎,得备众工。

误点屏风,乏成蝇之巧;偶持团扇,无事之能。

徒以职官,不敢贰事,顾惟时论,有惭三绝。

伏惟皇帝陛下拨乱反正,受命中兴,俯协龟图,傍观鸟迹。

卦因於画,画始生书,知微知彰,惟圣体圣。

臣奉诏旨,令写功臣,运偶凤翔之初,无非鹰扬之士。

燕颔猿臂,裂眦奋髯,冲冠,力举龙鼎。

骨风猛毅,眸子分明,皆就笔端,别生身外。

传神写照,虽非巧心,审象求形,或皆暗识。

妍媸无枉,敢顾黄金,取舍惟精,时凭白粉。

且如日下泣,知其孝思;于禁怀惭,鬼此忠节。

乃无声之箴颂,亦何贱於丹青?宣父之似皋繇,元子之类越石,不待或人之说,无烦故伎之言。

此又一奇,诚为可尚。

臣得舐笔麟阁,继踵虎头,频蒙奖教之恩,益用精诚自励。

勤以补拙,虽未仙飞,感而遂通,实因圣训。

况赐衣服,累问官资,中使相望,屡加宣慰。

微臣战灼,无答恩私之至。

◇为曹将军谢写真表

臣某言:天幸微臣,身逢大圣,得为列卒,以备戎行。

於臣一生,已为万足。

况建旗为将,裂组受官,蒙推食之恩,辱赐衣之宠。

匹夫之勇,虽不顾身,长策无闻,未能尽敌,仰惭介胄,俯愧囊。

加以弓不重於六钧,箭不穿於七札,讵中雀目,诚惭猿臂?以刘琨而恨小,非关羽之绝伦,何以厕迹虎臣、仪形麟阁?伏惟皇帝陛下昭格天地,悬超七十二家,微臣托附风,不如二十八将。

而蒙垂圣旨,特命图工,画植戟之黄须,图石棱之紫色。

才如过隙,顾侯已得其神,不待临淄,邹子自知其鬼。

岂可藏之秘府,以示后人?将谓飞龙之时,无俟貔貅之士。

宠过其效,力不称恩,愿死艺於伏,誓杀身於鸣毂。

无任感激欣戴之至。

◇为干和尚进注仁王经表

沙门惠干言:法离言说,了言说即解脱者,终日可言;法无名相,知名相即真如者,何尝坏相。

实际以无际可示,无生以不生相传。

非夫自得性空,密印心地,见闻自在,宗说皆通者,何以证玉毫之光、辩金口之义?伏惟干元大圣光天文武孝感皇帝陛下高登十地,降抚九天,宏济群生,濡莲花之足;示行世法,屈金粟之身。

心净超禅,顶法悬解,广释门之六度,包儒行之五常。

老僧空空,复何语语,以无见之见、不言之言,浅智胜疑冰之虫,微戒愈溺泥之象。

以自觉离念,注先圣微言,如人"疑一作麻"何足尽思,食木偶然成字。

岂堪上尘慧眼、仰称圣心?有命自天,藏拙无地。

伏以《集解仁王般若经》十卷,谨随笔奉进。

无任惭惶。

然本注经,先发大愿。

释第一义,开不二门,与四十九僧,离一百八句。

六时禅诵,三载恳祈,俾廓ビ氛,得瞻慧日。

三千世界,悉奉神王;五千善神,常卫乐土。

今果荡定,无量安宁,缁服苍生,不胜庆跃。

以下凡十家,序为小学,次於六艺之末。

后汉许叔重收集籀篆古文诸家之学,就隶为训注,谓之《说文》,时蔡伯喈亦以灭学之后,经义分散,儒者师门,各滞所习,传记交乱,讹伪相蒙。

乃请刊定五经,备体刻石,立於太学之门外,谓之《石经》,学者得以取法焉,遭离变难,仅有存者。

后有吕忱,又集《说文》之所漏略,著《字林》五篇以补之。

今制国子监置书学博士,立《说文》、《石经》《字林》之学,举其文义,岁登下之,亦古之小学也。

自顷考功礼部课试贡举,务於取人之急,许以所习为通,人苟趋便,不求当否,字失六书,犹为台事,五经本语言荡而无守矣。

十年夏六月,有司以职事之病,上言其状,诏委国子儒官勘校经本,送尚书省。

参幸承诏旨,得与二三儒者,分经钩考而共决之,互发字义,更相难极。

又以前古字少,后代稍益之,故经典音字,多有假借,"谓若借后为后,辟为避,大为太,知为智之类,经典通用"。

陆氏《释文》,自南徂北,遍通众家之学,分析音训,特为详举,固当以此正之,"唯今文《尚书》改就今字,删定《月令》,依其时进本,与《释文》音训,颇有不同"。

卒以所刊,书于屋壁,虽未如蔡学之精密,《石经》之坚久,慕古之士,且知所归。

然以经典之文六十余万既字带惑体"若鼎幂同物,《礼》经相舛,同姓,《春秋》互出,诂故同义,《诗》题交错之类"。

音非一读,"若乡原之乡为响,取材之材为哉,两音出於一家,而不决其当否"。

学者传授,义有所存,离之若有失,合之则难并,至当之余,但未发其傍而巳。

犹虑岁月滋久,官曹代易,傥复芜污,失其本真。

乃命孝廉生颜传,经收集疑文互体,受法师儒,以为定例,凡一百六十部,三千二百三十五字,分为三卷。

《说文》体包古今,先得六书之要,"若古文作明,篆文作《区月》,古文作坐,篆文作□之类。 古体经典通行,不必改而从篆"。

有不备者,求之字林,"若祧祢逍遥之类,《说文》漏略,今得之於,《字林》"。

其或古体难明,众情惊懵者,则以《石经》之余,比例为助"若宜变为宜,晋变为晋之类,《说文》宜瞽人所难识,则以《石经》遗文宜与晋代之"。

《石经》湮没,所存者寡,通以经典及释文相承隶省,引而伸之,不敢专也"若翥变为寿,桌变为栗之类。 《石经》湮没,经典及《释文》相承作耳"。

近代字样,多依四声,传写之后,偏傍渐失。

今则采《说文》、《字林》诸部,以类相从,务於易了,不必旧次,自非经典文义之所在,虽切於时,略不集录,以明为经不为字也。

其字非常体,偏有所合者,详其证据,各以朱字记之,俾夫观省,无至多惑。

大历十一年六月七日,司业张参序。

◇为舜黎谢御题大通大照和尚塔额表

沙门僧某等言:伏蒙圣札题二大师塔额,及度僧抽僧等并毕。

伏喜天心,俯从人欲,恩光至重,舞难胜。

臣闻圣者正也,住正法者为圣人;佛者觉也,得觉满者入佛慧。

伏惟光天文武大圣孝感皇帝陛下登满足地,超究竟天,入三解脱门,过九次第定。

见闻自在,不住无为,理事皆如,终非有漏。

皇国而御宇,尊白法以教人。

百谷顺成,六气时若,不加兵而贼破,不扰物以人和。

缁侣胜缘,苍生厚幸。

昨蒙书额度僧等,龙腾金榜,凤转银钩,河汉昭回,烟飞动。

韦诞耻其遗法,梁鹄惭为古人。

降出天门,升於宝塔,玉绳缀於重级,珠斗挂於露盘。

以方宸翰,实多惭德。

又宿修梵行、愿在法流者,覆以惭愧之衣,落其烦恼之。

冀成宝器,仁王为琢玉之因;广运佛心,圣主受恒沙之。

沙门等叨承禅训,幸遇昌期。

御札赐书,足报本师之德;梵筵邀福,愿酬大圣之恩。

不胜戴荷之至。

◇为僧等请上佛殿梁表

僧某言:天地之大,未满法身,绀殿朱宫,岂云光宅?陛下尊崇像教,大舍外财,白法利人,黄金布地。

不役一人之力,不费一家之产,崇崇宝坊,构将毕。

所营某寺,以某月日上佛殿梁。

伏望天恩,内赐一纟散,庶使大千世界,悉入盖中;六合人天,共归宇下。

然后以无碍慧,大化群物,将使四生皆度,岂惟比屋可封。

则中天之台,才留幻士;画之观,徒候神人。

以古况今,前王何陋?谨诣右银台门奉表陈请以闻。

◇责躬荐弟表

臣维稽首言:臣年老力衰,心昏眼暗,自料涯分,其能几何?久窃天官,每惭尸素。

顷又没於逆贼,不能杀身,负国偷生,以至今日。

陛下矜其愚弱,托病被囚,不赐疵瑕,屡迁省阁。

昭洗罪累,免负恶名,在於微臣,百生万足。

昔在贼地,泣血自思,一日得见圣朝,即愿出家修道。

及奉明主,伏恋仁恩,贪冒官荣,荏苒岁月,不知止足,尚忝簪裾。

始愿屡违,私心自咎。

臣又闻用不才之士,才臣不来;赏无功之人,功臣不劝。

有国大体,为政本原,非敢议论他人,窃以兄弟自比。

臣弟蜀州刺史缙,太原五年抚养百姓,尽心为国,竭力守城。

臣即陷在贼中,苟且延命,臣忠不如弟一也。

缙前后历任,所在著声,臣忝职甚多,曾无裨益,臣政不如弟二也。

臣顷负累,系在三司,缙上表祈哀,请代臣罪。

臣之於缙,一无忧怜,臣义不如弟三也。

缙之判策,屡登甲科,众推才名,素在臣上。

臣小言浅学,不足谓文,臣才不如弟四也。

缙言不忤物,行不上人,植性谦和,执心平直。

臣无度量,实自空疏,臣德不如弟五也。

臣之五短,弟之五长,加以有功,又能为政。

顾臣谬官华省,而弟远守方州,外愧妨贤,内惭比义,痛心疾首,以日为年。

臣又逼近悬车,朝暮入地,阒然孤独,迥无子孙。

弟之与臣,更相为命,两人又俱白首,一别恐隔黄泉。

傥得同居,相视而没,泯灭之际,魂魄有依。

伏乞尽削臣官,放归田里,赐弟散职,令在朝廷。

臣当苦行斋心,弟自竭诚尽节,并愿肝禽涂地,陨越为期。

葵藿之心,庶知向日;犬马之意,何足动天。

不胜私情恳迫之至。

◇请施庄为寺表臣维稽首:臣闻罔极之恩,岂有能报?终天不返,何堪永思?然要欲强有所为,自宽其痛。

释教有崇树功德,宏济幽冥。

臣亡母故博陵县君崔氏,师事大照禅师三十余岁,褐衣蔬食,持戒安禅,乐住山林,志求寂静。

臣遂於蓝田县营山居一所,草堂精舍,竹林果园,并是亡亲宴坐之余,经行之所。

臣往丁凶衅,当即发心,愿为伽蓝,永劫追福。

比虽未敢陈情,终日常积恳诚。

又属元圣中兴,群生受福,臣至庸朽,得备周行。

无以谢生,将何答施?愿献如天之寿,长为率土之君,惟佛之力可凭,施寺之心转切。

效微尘於天地,固先国而后家,敢以鸟鼠私情、冒触天听?伏乞施此庄为一小寺,兼望抽诸寺名行僧七人,精勤禅诵,斋戒住持,上报圣恩,下酬慈爱。

无任恳款之至。

◇奉敕详帝皇黾镜图状"《帝皇龟镜图》两卷令简择讫,进状"

右。

某官宣口敕语看可否者。

臣愚何足以知谨,与某等议。

窃以名为帝皇图者,盖龟可以卜也,镜可以照也。

以前代帝王行事善恶,以卜后代;以前代帝王行事善恶,以照后代,可以知盛衰兴亡。

故其行事以尧舜者必盛,似汤武者必兴,似秦皇汉武者必衰,似夏桀殷纣者必灭。

如卜之必知,如照之必见,故谓之龟镜图。

伏如所示之图,谓之自古帝皇图即可矣;谓之龟镜图,伏恐稍乖名实。

又多不出於正经,或取诸子之说。

又取曹植《飞龙篇》、挚虞《庖牺赞》等,是一时文章之语,非正经本传之事。

至如尧之茅茨不翦,土阶三尺,就之如日,望之如;舜之逐窜四凶,举十六族,臣歌九德,君抚五弦等善事;夏桀之瑶台琼室,殷纣之肉林酒池等恶事。

盖画如此之类,乃成龟镜之图。

至於伏羲生时,伏羲之墓,女娲肠化,抟土为人,如此之流,岂为龟镜?若记帝皇之事,总载无妨;若为龟镜之图,恐须简择。

又论元气已后,其图似重。

太初与太始无殊,有形与有质不异。

《易》云「干」「元亨利贞」,即未有物者,干之始也。

干者元之体也,元者干之用也。

上犹道家旨,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又近佛经八识,是清净无所有。

第八识即含藏一切种子,第六识即分别是成五阴、十八界。

此图从元气已下,名目稍多。

臣识用愚浅,不知忌讳,敢率鄙见,无任战越。

伏惟圣心裁择。

谨状。

◇请回前任司职田粟施贫人粥状

右:臣比见道路之上,冻馁之人,朝尚呻吟,暮填沟壑。

陛下圣慈怜愍,煮公粥施之,顷年已来,多有全济。

至仁之德,感动上天,故得年谷颇登,逆贼皆灭。

报施之应,福昭然。

臣前任中书舍人、给事中,两任职田,并合交纳,近奉恩敕,不许并请。

望将一司职田,回与施粥之所,於国家不减数粒,在穷窘或得再生。

庶以上福圣躬,永宏宝祚,仍望令刘晏分付所由讫,具数奏闻。

如圣恩允许,请降墨敕。

◇谢弟缙新授左散骑常侍状右。

臣之兄弟,皆迫桑榆,每至一别,恐难再见。

匪躬之节,诚不顾家;临老之年,实悲远道。

陛下均平布政,中外带迁,尚录前劳,仍收旧齿。

使备顾问,载珥貂蝉,趋侍玉墀,从容琐闼。

不材之木,跗萼联芳;断行之雁,飞鸣接翼。

自天之命,特出宸衷;涂地之心,难酬圣造。

不胜戴荷踊跃之至。



友情链接: 九五查询  古籍史书  老黄历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5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