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唐文 第03部 卷二百六

  1. 九五查询
  2. 古籍查询
  3. 全唐文
《全唐文》 第03部 卷二百六 董诰等 纂修

卷二百六◎姚崇

崇字元之,陕州硖石人。

本名元崇,以与突厥叱利同名,武后时以字行,至开元时,避帝号更名崇。

为孝敬挽郎,应下笔成章举,授濮州司仓,五迁夏官郎中,超迁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寻迁凤阁侍郎。

为张易之所谮,斧仆卿,犹同凤阁鸾台三品,出充灵武道大总管。

神龙元年,预谋诛张易之兄弟,以功封梁县侯。

睿宗立,拜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进中书令。

先天二年改紫微令,进封梁国公,授开府仪同三司,罢知政事,除太子少保,以疾不拜。

开元九年薨,年七十二,赠扬州大都督,谥曰文献,十七年重赠太子太保。

◇扑满赋

夫惟哲人,罔有败德。

几杖攸诫,盘盂见勒。

容过於镜则照穷,任重於才则道塞。

多藏必害,常谨不忒。

兹扑满之陶形,假埏埴以为灵。

其中混沌,窍开兮沈以默;其外空蒙,忽合兮炯而青。

藏镪符於神论,固垒同於道扃。

谦以自守,虚而能受。

奚初积而终散?竟出无而入有。

乍苦乎巨蚌之全,满而则剖;不异乎亢龙之悔,盈莫能久。

故君子永鉴是式,允执厥中:道不可以常泰,物不可以屡空。

虽聚宝含真,立制之端自我;而辞丰忌覆,致用之数在公。

何兹器之微贱,盖与时而变通。

苟利物而害已,亦持盈而省躬。

岂独夫鲁国宥坐,诫欹虚已;周阶铭玉,端口窒欲?损之有余,补之不足。

明远鉴之退止,训劳谦之轨躅,稽长倩以投赠,庶平津而自勖。

◇请褒赏刘子元吴兢奏

伏见贞观十七年,监修国史房元龄与史官给事中许敬宗、著作佐郎敬播修《高祖实录》二十卷成,制封元龄一子为县男,赐物一千段;敬宗一子为高阳县男,赐物七百段;敬播改授太子司议郎,赐物五百段;仍并降玺书褒美。

又神龙二年五月,监修国史中书令魏元忠、与史官太常少卿徐彦伯、国子司业崔融等修《则天实录》三十卷成,制封元忠一子为县男,赐物一千段;彦伯等各赐爵二等,物五百段;自余卑官加两阶,物段准处分;仍并降玺书褒美。

今史官刘子元、吴兢等撰《睿宗实录》,又重修《则天中宗实录》,并成进讫,准撰《太宗实录》便,益修官已下加爵及赐命。

子元等经臣援引古今,欲臣闻奏。

臣谨寻故事,例有恩赏,事属当时,不可为准。

子元等始末修撰,诚亦勤劳,叙事纪言,所缘虽重,承恩赏赐,固不在多。

子元、吴兢望各赐物一百段。

◇请东都别立义宗庙奏

准礼:大行皇帝山陵事终,即合庙,其太祖第七室先皇昆义宗孝敬皇帝哀皇后裴氏神主。

伏以义宗未登大位,崩后追尊,至神龙之初,特令。

《春秋》之义:国君即位未逾年者,不合列昭穆。

又古者祖宗各别立庙。

孝敬皇帝恭陵既在洛州,望於东都别立义宗之庙,迁孝敬皇帝哀皇后神主,命有司以时享祭,则不违先旨,又协古训,人神允穆,进退得宜。

在此神主,望入夹室安置,伏愿陛下以礼断恩。

◇请宣示豫州鼎铭符瑞奏

圣人启运,休兆必彰,故化马为龙,预流谣颂,秀为天子,早著冥符。

臣等今见薛谦光所献东都鼎铭,大圣天后所制,其文云:「上元降祉,方建隆基。

豫州处天下之中,所以远包四海。

」铭文独圣后所制,固必先感二仪,灵庆昭彰,旷绝今古。

臣等忝陪近侍,喜万常情,请宣付史官,并颁示内外。

◇对太庙屋坏奏

太庙殿本是苻坚所造,隋文帝创立新都,移宇文朝政殿造此庙,国家又因隋氏旧制。

岁月兹深,朽蠹而毁。

山有朽壤,尚不免崩,既久来枯木,合将摧折,偶与行期相会,不是缘行崩。

且四海为家,两京相接,陛下以关中不甚丰熟,转运又有劳费,所以为人行幸,岂是无事烦劳?东都百司,已作供拟不可失信於天下。

以臣愚见,旧庙既朽烂不堪修理,望移神主於太极殿安置,更改造新庙,以申诚敬。

◇谏造寺度僧奏

佛不在外,求之在心。

图澄最贤,无益於全赵;罗什多艺,不救於亡秦。

何充、苻融,皆遭败灭;齐襄、梁武,未免灾殃。

但发心慈悲,行事利益,使苍生安乐,即是佛身,何用妄度奸人,令坏正法。

◇答捕蝗奏育襄执文,不识通变,凡事有违经而合道者,亦有反道而权者。

昔魏时山东有蝗伤稼,缘小忍不除,致使苗稼总尽,人至相食。

后秦时有蝗禾稼及草木俱尽,牛马相啖毛。

今山东蝗虫,所在流满,仍极繁息,实所稀闻。

河北、河南,无多贮积,傥不收获,岂免流离?事系安危,不可胶柱,纵使除之不尽,犹胜养以成灾。

陛下好生恶杀,此事请不烦出敕,乞容臣出牒处分。

若除不得,臣在身官爵,并请削除。

◇对问冤狱疏自垂拱后,被告者类自诬,当是时以告言为功,故天下号曰罗织,其於汉之钩党。

虽陛下使近臣覆讯,彼尚不自保,敢一摇手以悖酷吏意哉?且被问不承,则重罹其惨,张虔勖、李安静等皆是也。

今赖天之灵,发寤陛下,凶竖歼夷,朝廷安。

臣以一门百口保内外官无复反者,陛下以告牒置弗推。

后若反有端,臣请坐知而不告。

◇请遣捕蝗疏臣闻诗云:「秉彼蟊贼,付畀炎火。

」汉光武诏曰:「勉顺时政,劝督农桑。

去彼螟蜮,以及蟊贼。

」此除蝗谊也。

且蝗畏人易驱,又田皆有主,使自救其地,必不惮勤,请夜设火坎其旁,且焚且瘗,可尽。

古有讨除不胜者,特人不用命耳。

◇东幸疏

王者阴盛阳微,则先祖见变。

今后宫非御幸者,宜悉出之,以应变异。

举良,撙奢靡,轻赋慎刑,纳谏争,察谄谀,继绝世,则天人和会,灾异讫息。

◇答张九龄书

忽辱笺翰,喜慰攸集。

退惟自省,惭惧亦深,实智力之所不逮也,宜朝廷之所见责也。

仆本凡近之才,素非经济之具,叨承过听,谬膺朝委。

自少及长,从微至著,唯以直道为业,匪以曲路期通。

历官三朝,年逾一纪,凡所称荐,避嫌疑,实有祁奚之举,非无许允之对。

则天之世,已被流言,行之有恒,久而自辨。

近蒙奖擢,倍励驽庸,每以推贤进士为务,欲使公卿大夫称职,岂杨桥之或用,及解狐之可为?而悠悠之徒,未足矜察,嗷嗷之口,欲以中伤。

上恃天聪俯仗神道,既不得奉身而退,但知信心而前,然顾无隐慝,亦死为分明矣。

猥惟不敏,敬承厥休,持当座铭,永为身宝。

元崇顿首。

◇报倪若水捕蝗牒

刘聪伪主也,德不胜妖;今日圣朝也,妖不胜德。

古之良守,蝗虫避境,若言修德可勉,彼岂无德致然?今坐看食苗,忍而不救,因此饥馑,将何自安?

◇造像记切"阙八字"彰昊天之恩罔"阙三字"施渥牛涔效浅。

每以弄乌勤侍,恩反哺而驰魂;记凤凌虚,愿衔书而走魄。

闻夫践宝田之界,登寿域於三明;扬慧炬之晖,警迷涂於六暗。

爰凭圣福,上洽君亲,悬佛镜而朗尧曦,流乳津而г血属。

下该妙有,旁括太无,并悟真诠,咸觉道。

铭曰:

地踊珍塔,天飞圣仪。

丹楹日泛,锦石莲披。

酌慧难测,资生不疲。

长褰欲网,永庇禅枝。

◇遗令诫子孙文古人云:富贵者,人之怨也。

贵则神忌其满,人恶其上;富则鬼瞰其室,虏利其财。

自开辟已来,书籍所载德薄任重,而能寿考无咎者,未之有也。

故范蠡、疏广之辈,知止足之分,前史多之。

况吾才不逮古人,而久窃荣宠,位逾高而益惧,恩弥厚而增忧。

往在中书,遘疾虚惫虽终匪懈,而诸务多缺。

荐贤自代,屡有诚祈,人欲天从,竟蒙哀允。

优游园沼,放浪形骸,人生一代,斯亦足矣!田巴云:「百年之期,未有能至。

」王逸少云:「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诚哉此言!比见诸达官身亡以后,子孙既失覆荫,多至贫寒,斗尺之间,参商是竞。

岂唯自玷,更辱先,无论曲直,俱受嗤毁。

庄田水碾,既众有之,递相推倚,或至荒废。

陆贾、石苞,皆古之贤达也,所以预为定分,将以绝其后争。

吾每静思,深所叹服。

昔孔子至圣,母墓毁而不修;梁鸿至贤,父亡席卷而葬。

昔杨震、赵咨、卢植、张奂,皆当代英达,通识今古,咸有遗言,属令薄葬。

或濯衣时服,或单帛幅巾,知真魂去身,贵於速朽,子孙皆遵成命,迄今以为美谈。

凡厚葬之家,例非明哲,或溺于流俗,不察幽明,咸以奢厚为忠孝,以俭薄为悭惜,至令亡者致戮尸暴骸之酷,存者陷不忠不孝之诮,可为痛哉!可为痛哉!死者无知,自同粪土,何烦厚葬,使伤素业?若也有知,神不在柩,复何用违君父之令,破衣食之资?吾身亡后,可殓以常服,四时之衣,各一副而已。

吾性甚不爱冠衣,必不得将入棺墓,紫衣玉带,足便於身,念尔等勿复违之。

且神道恶奢,冥途尚质,若违吾处分,使吾受戮於地下,於汝心安乎?念而思之。

今之佛经,罗什所译,姚兴执本,与什对翻。

姚兴造浮屠於永贵里,倾竭府库,广事庄严,而兴命不得延,国亦随灭。

又齐跨山东,周据关右,周则多除佛法,而修缮兵威;齐则广置僧徒,而依凭佛力。

及至交战,齐氏灭亡,国既不存,寺复何有?修福之报,何基蔑如!梁武帝以万乘为奴,胡太后以六宫入道,岂特身戮名辱,皆以亡国破家。

近日孝和皇帝发使赎生,倾国造寺;太平公主、武三思悖逆庶人张夫人等皆度人造寺,竟术弥街,咸不免受戮破家,为天下所笑。

经云:「求长命,得长命;求富贵,得富贵。

刀刃段段坏,火坑变成池。

」比来缘精进得富贵长命者为谁?生前易知,尚觉无应;身后难究,谁见有征?且五帝之时,父不葬子,兄不哭弟,言其致仁寿无夭横也。

三王之代。

国祚延长,人用休息,其人臣则彭祖、老聃之类,皆享遐龄。

当此之时,未有佛教,岂抄经铸象之力,设斋施佛之功耶?《宋书·西域传》,有名僧为《白黑论》,理证明白,足鲜沈疑,宜观而行之。

且佛者觉也。

在乎方寸,假有万像之广,不出五蕴之中。

但平等慈悲行善不行恶,则福道备矣,何必溺於小说,惑於凡僧,仍将喻品,用为实录?抄经写像,破业倾家,至施身,亦无所吝,可谓大惑也。

亦有缘亡人造像,名为追福,方便之教,虽则多端,功德须自发心,旁助宁应获报?递相欺诳,浸成风俗,损耗生人,无益亡者。

假有通才达识,亦有时俗所拘,如来普慈,意存利万,损众生之不足,厚豪僧之有余,必不然矣。

且死者是常,古来不免,所造经像,何所施为?夫释迦之本法,为苍生之大弊。

汝等各宜警策,正法在心,勿效儿女子曹终身不悟也。

吾亡后必不得为此弊法,若未能全依正道,须顺俗情,从初七至终七,任设七僧斋;若随斋须布施,宜以吾缘身衣物充,不得辄用余财,为无益之枉事,亦不得妄出私物,徇追福之虚谈。

道士者,本以元牝为宗,初无趋竞之教,而无识者慕僧家之有利,约佛教而为业。

敬寻老君之说,亦无过斋之文,抑同僧例,失之弥远。

汝等勿拘鄙俗,辄屈於家。

汝等身殁之后,亦教子孙,依吾此法。

◇先师冉伯牛赞

颛门隶业,入室推贤。

名惟科首,行则士先。

是为上足,宁同及肩。

亡之命矣,怀之喟然。

◇口箴君子欲讷,吉人寡辞。

利口作戒,长舌为诗。

斯言不善,千里违之。

勿谓可复,驷马难追。

惟静惟默,澄神之极。

去甚去泰,居物之外。

多言多失,多事多害。

声繁则淫,音希则大。

室本无暗,垣亦有耳。

何言者天,成蹊者李。

似不能言,为世所尊。

言不出口,冠时之首。

无掉尔舌,以速尔咎。

无易尔言,亦孔之丑。

敬之慎之,可大可久。

敬之伊何?三命而走。

慎之伊何?三缄其口。

勖哉夫子,行矣勉旃。

书之屋壁,以代韦弦。

◇执秤诫"并序"

秤者衡,衡天下之平也,君子执之以平其心,夫衡,在天以齐七政,在人以均万物。

称物平施,为政以公,毫不差,轻重必得,是执衡持平之义也。

圣人为衡,四方取则。

志守公平,体兼正直。

用於天官,铨综斯得。

行於里,纷竞以息。

故南北以对,左右以持,秤物低昂,不差毫。

使锱铢不惑,轻重无疑,智不能矫,愚不能欺。

存信去诈,以公灭私。

无偏无党,君子似之。

法者天下公器,官者庶人之师。

其身既正,不令而行。

在下无怨,唯上之平。

故曰上之所仰,人皆其向;我之所教,人皆其效。

心苟至公,人将大同;心能执一,政无失。

嗟尔多士,钦哉勉旃。

庶以观则,同夫佩弦。

◇弹琴诫"并序"琴者,乐之和也;君子抚之,以和人心。

夫其调五音,谐六律,则移风易俗,感舞禽兽,而况於人乎?故身不下堂,不言而理者,盖鸣琴故也。

乐导至化,声感人情。

故易俗以雅乐,和人以正声。

乐有琴瑟,音有商征。

琴音能调,天下以治。

异而相应,以和为美,和而不同,如彼君子。

故善为国者若弹琴:宫君商臣,则治国之道;大急小缓,岂安人之心?不调者改张逾於立法,声悲者调下感於知音。

昔武城单父,以弦歌乐职;邹忌雍门,以辩对匡国。

美此调抚,而人是则。

昭告后来,无怠於德。

◇执镜诫"并序"

执镜者,取其明也。

夫内涵虚心,外分朗鉴,物不可以匿诈,体无得以逃形:是以野鹿窥而惭,山难对而舞。

故君子是绘是画,置之座隅,盖将照奸回之心,绝险讠皮之路也。

诗曰:「我心匪鉴,不可以茹。

」亦其理焉!秦楼明镜,鉴有余晖,色自凝晓,光能洞微。

饰以ひ组,匣以珠玑。

龙绕池卧,鸟临月飞。

傍入四邻,中延万象,济物攸博,利人斯广。

握在帝心,则宇宙融朗;悬诸铨目,则翘楚瞻仰。

且明不匿瑕,君子是嘉;不疲屡照,君子是效。

嗟尔在职,为代作则,刑不可滥,政不可贼。

凡今之人,鲜务为德,纷纶谄媚,汨没忠直。

当须如镜之明,断可以平;如镜之洁,断可以决。

敢告后来,无忝前哲。

◇辞金诫"并序"

辞金者,取其廉慎也。

昔子辞玉,以不贪为宝;杨震辞金,以四知为慎。

列前古之清洁,为将来之龟镜。

原其立者俯而揖,让也;跪者仰而受,恭也。

俾左右顾盼,又得谦恭之道焉。

古之君子,策名委质,翼翼小心,干干终日。

慎乎在位,钦攸司,请谒者咸息,苞苴者必辞。

尔以金玉为宝,吾以廉慎为师;尔以夜昏可纳,吾将暗室不欺。

若尔有赠,吾今取之,尔则丧宝,吾则怀非。

故曰欲人不知,莫若无为;欲无悔吝,不若守慎。

慎之伊何?主诫在乎瓜李;悔之伊何?ゥ谤由乎薏苡。

慎则祸之不及,贪则灾之所起。

苟自谨身,必无谤耻。

凡所从政,当须正已,诫往修来,慎终如始。

◇冰壶诫"并序"

冰壶者,清洁之至也,君子对之,示不忘乎清也。

夫洞澈无瑕,澄空见底,当官明白者,有类是乎?故内怀冰清,外涵玉润,此君子冰壶之德也。

玉本无瑕,冰亦至洁,方圆相映,表裹皆澈:喻彼贞廉,能守其节。

凡今之人,就列称臣,当官以害剥为务,在上以财贿为亲。

岂异夫象之有齿,以焚其身;鱼之贪饵,必曝其鳞?故君子让荣不忧,辞满为珍,以备其德,以全其真。

与其浊富,宁比清贫?吴隐酌泉,庞参致水,席皮洗帻,缦袍空里,虽清畏人知,而所知远矣。

嗟尔在位,禄厚官尊,固当耸廉勤之节,塞贪竞之门。

冰壶是对,炯诫犹存,以此清白,遗其子孙。

◇十事要说

垂拱以来,以峻法绳下,臣愿政先仁恕,可乎?朝廷覆师青海,未有牵复之悔,臣愿不幸边功,可乎?比来壬佞,冒触宪纲,皆得以宠自解,臣愿法行自近,可乎?后氏临朝喉舌之任,出阉人之口,臣愿宦竖不预政,可乎?戚里贡献,以自媚於上,公卿方镇,寝亦为之,臣愿租赋外一绝之,可乎?外戚贵主,更相用事,班序荒杂,臣请戚属不任台省,可乎?先朝亵狎大臣,亏君臣之严,臣愿陛下接之以礼,可乎?燕钦融韦月将以忠被罪,自是诤臣沮折,臣愿群臣皆得批逆鳞、犯忌讳,可乎?武后造福先寺,上皇造金仙、玉贞二观,费钜百万臣请绝道佛营造,可乎?汉以禄莽阎梁乱天下,国家为甚,臣愿推此鉴戒为万代法,可乎?

◇答卢怀慎捕蝗说楚王吞蛭,厥疾用瘳;叔敖杀蛇,其福降。

赵宣至贤也,恨用其犬;孔子将圣也,不爱其羊:皆志在安人,思不失礼。

今蝗虫极甚,驱除可得,若其纵食,所在皆空,山东百姓,岂宜饿杀?此事崇已经面奏定讫,请公勿复为言。

若救人杀虫,因缘致祸,崇请独受,义不仰关。

◇兖州都督于知微碑

"阙十七字"有"阙五字"其有高山峻极,"阙二字"磊"阙一字"而不穷;大川灵长,清澜浩汗而无绝。

"阙一字"芳"阙四字""阙一字"者其惟于"阙四字"乎君讳知微,字辨机,其先周封"阙十一字"东海"阙一字"为"阙二字"。

其后仕於魏,亦家於代。

"阙一字"代"阙一字"谨左仆射太子太师雍州牧。

子孙相承,故今为京兆万年人也。

高祖"阙一字"周泾州刺史"阙一字"安郡守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瓜潼衮邵四州刺史泾州总管建平郡公,谥曰刚。

曾祖宣道,周仪同大将军,随内史舍人左卫率上仪同"阙一字"字子皇朝赠凉州刺史,谥曰献。

早执璧,累传茅土,履"阙一字"遍於文武,声华被於中外。

祖志宁,皇朝秦王友礼部尚书侍中尚书左仆射太子太傅太师蒲岐华三州刺史上柱国燕国公,赠幽州都督,谥曰定。

山河授"阙一字"星象降精,负明"阙一字"之"阙二字"佐丝纶之大业。

谋猷琐闼,动合全模,详综礼闱,言成故事,声徽满於天下,位望极於人臣。

父立政,皇朝吏部郎中国子司业太子率更令渠虢二州刺史太仆少卿。

公子公孙,多材多艺。

"阙六字"声实。

岂惟台阁取则,抑亦河海称宜。

公丹穴融姿,生而五色;青田表质,动则千里。

言为士范,行人师。

包括艺文,"阙一字"词场而独步;甄明政理,登"阙二字"而先"阙一字"。

朝浣"阙二字"之衣,心"阙一字"地义;夕寝"阙二字"之被,性笃天伦。

行必由信,不负黄金之诺;举无失德,逾慎白圭之玷。

正假马之非礼,革攘羊之为直。

风尘不杂,契芝兰而独秀;岁"阙一字"无"阙二字"松柏之"阙一字"。

每屈於书生,亦"阙二字"公子。

不恃才"阙一字"傲物,将"阙四字"仁。

永徽元年补宏文生,爰以佩Δ之年,且恋过庭之训。

特降恩旨。

许其在家,比及三冬,方齐"阙一字"哲擢第释褐,授太子内"阙一字"丞。

"阙一字"年迁授秘书郎兼通事舍人内供奉。

"阙四字"峻"阙二字"增"阙二字"有词令之"阙一字"遂兼敷奏之职。

缘亲延累,下迁常州司兵参军、梁州西县令、同州司法、岐州岐山县令。

池戢霍,棘林栖凤,固"阙一字"高而位下,惟小屯而大亨。

谦而弥光,"阙一字"而不杂。

"阙二字"无"阙一字"齐"阙六字"之受"阙二字"条范滂之责成千里,中都之彰善瘅恶,上蔡之易俗移风,盖无以过也。

俄丁穷罚,殆至灭性,虽槐榆屡变,而创痛犹殷。

服阕被征,"阙一字"为举首,敕授魏州贵乡县令。

"阙一字"任未几"阙一字"在京违豫,公请休,急躬寻医缓。

专专代喘,感而遂瘳。

於时魏州连夏大旱,州县祈祷,靡爱牲璧。

密徒积,甘澍"阙一字"公入境"阙一字"人"阙一字"心"阙一字"戴"阙一字"薪艾"阙一字"即未焚灌坛风雨"阙一字"其"阙一字"洽"阙二字"随诚降雨,施及公私,枯稼蔚为嘉苗,赤地变为膏野,百姓鼓舞而相贺,五滋蕃而遂登。

寻被巡察使进,制加朝散大夫行城门郎。

大名之邑,人结去思;"阙三字"门,朝推称职。

俄兼夏官郎中。

"阙三字"著"阙一字"兼五熟昔称归"阙一字"是膺公休选。

阮籍之乐东平,孙盛之思小邑,愿从所好,天且不违。

出为许州司马,累除蒲晋润三州长史。

龙睑一"阙一字"骥足载驰。

"阙一字"下河史亟展"阙一字"舆之政延陵"阙一字"渎累"阙一字"归"阙三字"既"阙一字"人谣遂纡朝奖。

长寿二年制授鄂州刺史,无何,又累除道利二州刺史。

化被荆楚,威覃蜀汉。

去兽迁蝗以奉最斥为患虽经讨"阙一字"曾不衰止。

有果州流溪县丞邢昙之等,闻公政术,深思拯庇,仰邻,烛之延伫,慕河润以倾勤。

昙之因数想京,以父老等状上请,情词恳到"阙二字"天心。

降,优旨授公检校果州刺史。

褰帷一视,群"阙一字"出奔,下车三令,"阙一字"境"阙一字"息。

神功之岁复除恒阆二州刺史。

砺岳北临,剑门南峙,是为襟要,实赖才雄,公以身率人,令行禁止,河朔拒二天之谒,汉中兴五之歌。

惟扬奥区,是"阙一字"重镇,事兼"阙二字"允藉亲贤。

久视元年又改授扬州大都督府长史。

地总淮海,路兼岭蜀,侨旧相杂,良猾莫分,攘为恒,椎埋所聚。

公悬明镜以临照,称物无"阙一字";利剑以断割,随机有裕。

补张纲之"阙一字"政,绍何武之遗绩,江圯之"阙一字"於是乎在。

长安二年改授常州刺史。

毗陵大藩,实要良守,辍已成之务,就有待之司。

顾盼而浇俗自清,咄嗟而"阙一字"政咸理。

公每怀敬止,恐"阙二字"之渐芜;愿近乡闾,虽执鞭而可仕。

屡陈章表,具列款诚。

"阙二字"时在凤阁侍郎,预知"阙一字"政,备悉情素,常为赞成。

屈资除雍州司马,从其好也。

粤以宏才,俯从"阙一字"尹。

"阙一字""阙二字"有犯"阙六字"惟贤是"阙一字"能名播於京辇。

公心"阙二字"人吏既推宿德,"阙二字"旧资朝廷称叹,声闻旒。

加银青光禄大夫,改授绛州刺史。

州管军府,户多散,惟良之任,自昔称难。

公随方抚驭,应时"阙一字"理,奸盗畏威而"阙一字"境,流"阙一字"感恩而复业。

以公"阙一字"旧正人,德业斯重,讲"阙一字"之任,髦俊是"阙一字"除太子左庶子,又迁太仆少卿,并累封东海郡侯。

行本忠良。

器实高茂,膺负玺之清级,播恭慎之嘉声。

邹鲁"阙一字"番"阙一字"В旧国,阐扬文教,冯籍师资,除兖州都督。

公五百挺生,博闻强记;三千受业,发瞽振聋。

抚俗则黄霸重生,讲艺则颜回不死;俎豆益先生之馔,歌咏光夫子之门;发余燧於槐檀,导末流於洙泗。

公读"阙二字"传慨然叹"阙一字"古人云"阙一字"相视尽"阙一字"寿哉"阙一字"况"阙四字"残光讵几昏中"阙一字"壁余岁可知。

怀鼓缶之娱,遂抗悬车之请。

至诚上达,优旨旋许,追二疏之逸轨,访四皓之幽居。

张禹韦"阙一字"之流,魏舒"阙二字"之辈,遂异代"阙二字"殊涂同归者焉,景二年封"阙一字"海郡公,又检校鸿胪少卿。

公远览夜行之诫,自伤月告之年,亻黾亻免承恩,斯须罢职。

嗟乎!郑辰甫及,谢酉难移,既劳息之有期,岂桐"阙一字"之可救?以"阙二字"二年六月廿五日,薨於长安常乐之里第,春秋七十九。

泰山其颓,仰曾峰而何及,长河既竭,望清澜而遽远。

以开元二年十一月十八日,迁於京兆府三原县万寿乡长坳原旧茔,礼也。

公"阙一字"海"阙一字"族,三台"阙一字"胄,行为模楷,言成准的。

居家尽孝,奉国竭忠。

情叶段,直以道义为富;性符徐邈,唯以诗书自娱。

历居官次,每著殊尤之绩;笃於友道,非亏然诺之心。

嗟乎!"阙一字"温"阙一字"永往子安何"阙三字"仙鹤之声元伯长"阙二字"有素车之"阙一字"平原四望"阙二字"春"阙一字"荒燧千年,蔓草秋露。

旌低而复举,箫鼓咽而不鸣。

涕泪成冰,瞻昔恩而未重;柱槛皆素,顾今礼而为多。

嗣子朝议大夫行密州别驾上柱国东海郡开国男克勤、次子朝议郎行左监门率府长史上柱国武阳县开国男克构、朝议郎行华州司户参军上柱国黎阳县开国男克懋等,聿修祖德,不坠家风。

冬日将夏日相辉,金友与玉昆交映。

"阙五字"以"阙"义相规。

别"阙一字"逾"阙五字"遂"阙一字"良友既没,谁堪制服之悲?知音者希,空轸绝弦之痛。

庞、马之室,本不分於客主;管鲍之契,固无限於存亡。

见"阙一字"为文,辞不获免,平生言行,诚仆所知,揄扬事业,则吾岂敢?将"阙三字"之迹"阙一字"题无愧之词云尔。

江河派别兮灵长,芝兰挺秀兮芬芳。

象贤袭庆兮忠良,过庭承训兮义方。

本百支兮无疆,弥七叶兮未央。

心悬明镜兮气锐将,化成雉狎兮德"阙一字"鸾翔。

或"阙二字"而驰誉,或"阙二字"而为光。

列爵穷於五等,为尹迈乎三王。

入龙楼兮膺侍接,拥鸠杖兮体归藏。

东川不待,西域无香。

卢敖仰兮无逮,王乔去兮何常?思武子之可作,叹公业之不亡露"阙一字"泣於"阙五字"於"阙四字"玉兮长想。

临挂剑兮增伤。



友情链接: 九五查询  古籍史书  老黄历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5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