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唐文 第02部 卷一百八十八

  1. 九五查询
  2. 古籍查询
  3. 全唐文
《全唐文》 第02部 卷一百八十八 董诰等 纂修

◎韦承庆承庆字延休,赠幽州都督思谦子,举进士,补雍王府参军,累迁太子司议郎。

长安初为司仆少卿,转天官侍郎。

修国史,拜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神龙初坐附张昌宗配流岭表。

起授辰州刺史,入为秘书员外少监,以修武后实录功封扶阳县子,又撰武后纪圣文,加银青光禄大夫,迁黄门侍郎,未拜卒,赠秘书监,谥曰温。

◇灵台赋

岁已殚,夜向阑。

风威劲,霜气寒。

月斜临於栋首,河半落於檐端。

心耿耿而不寐,魂茕茕而未安。

乃振衣危坐,隐几太息。

绎思於今古之津,伫怀於天地之域。

粤若天分地开,古往今来。

物之播焉成万品,人之生也配三才。

伊生人之为贵,咸赋职於灵台。

彼灵台者,含粹而起,惟神所止。

想四大之枢机,执五成之端揆,统精灵之往复,括性命之终始。

坎凭慧而宣听,离假明而畅视。

六仪竦而承尊,百骸运而为使。

若众星之拱极,犹列国之宗玉。

夫其鼓动陶甄,范围涵育。

质微用广,如土圭之准盈缩;精灵器要,譬灰之调凉燠。

抚二仪之干运,必用此而休复;阅庶类之区分,亦俟兹而大畜。

奥室资明於洞户,飞轩寄转於轻轴。

灵筠挺防露之篁,孤颖秀捎之木。

其高也,巍乎峻峙,杰尔孤标,上干日月,迥冠霄。

其深也,如海之氵亭,如渊之邃,万仞兮沈以清,潜九重兮隐而;其平也。

周道如砥,君子之夷局;其险也,蜀门若剑,小人之躅。

弥性场而极览,溥情囿而环瞩,鲜开旷而闲凝,多郁堙而窘促,萌一绪而千变,兆片机而万触。

无半刻而恬想,乃终年而汨欲。

大木百围而,长河九支而屈曲。

怒则烈火扇於冲飚,喜则春露融於朝旭。

惧惊怀其若坠,忧结念其如束。

或漫漫而川浮,或迢迢而山属。

繁襟雾合而烟聚,单思针悬而缕续。

其骛时也,似飞蛾凌乱而投明烛;其趋利也,若饥乌联翩而争场粟。

力方踬而犹骋,量已倾而未足。

吹剑首而聒虞韶,握而荆玉。

纤埃不让於山阜,巨海见排於井谷;沈浮兮靡定,去就兮多途。

乍排下而进上,忽出有而入无。

转息而延缘万古,回瞬而周流八区。

形寥寥於衽席,虑淼淼於燕娱。

乃荣乃华,如驰如驱。

甚飞猱之乔乔木,遇奔兕之逸修衢。

虽杼轴而无已,吾未知其所图。

尔其清浊两资,臧否兼司。

有缦者而密者,几附之而益之。

勇怯於焉竞爽,明晦所以相欺。

或外静而中躁,或情愠而颜怡,或趣睽而迹偶,或言信而诚疑。

眉睫两连而相对,山河万重而在兹。

莫睹其深沈之实抱,徒见其俯偻之虚姿。

类阴阳之不测,匹神鬼之难期。

不可审之以权量,不可卜之以著龟。

争度长而自我,各守胜而为师;设皇纲而悬帝制,张地络而举天维。

虽众条之所栓辖,在斯轫而不能持。

征善恶於遥祀,访贤愚於群册。

轩昊用之而司契,尧舜守之而光宅,汤武任之以为王,桓文仗之而作伯。

宏圣道者谓之周、孔,肆凶德者摄为桀、跖,体仁成曾、史之行,毓智举良、平之策。

六国起争交之端,三方构鼎峙之迹。

政焚书而骋暴,巨诵典而崇僻,谗胥而获诛,靳谮原而受斥。

轲发匣而挥匕,如睨楹而抗璧。

萧、朱始谐而末衅,余、耳初好而终隙。

宠包诈而尼躬,牢蕴邪而附石。

究回穴於今古,郁缤纷於载籍。

匪外物之所婴,谅乃心之攸敌。

若乃无损无益,不盈不冲。

湛虚明其若镜,坦宏量其如空,静凝神而合道,动应物而收功。

得至无於象外,垂妙有於寰中。

既吻合而悬解,且兼忘而大同。

象罔之珠易索,橐之用无穷。

入冥而超宇宙,翔寥廓而矫樊笼。

斯上圣之神理,邈先几而感通。

谅凡情之靡得,徒仰止於余衷。

至於宅义依仁,栖贞履顺。

崇礼让之扃闼,耸温恭之墙仞,赴《角是》壑而全忠,处龙乡而执信。

情居损而能酌,时处Т而无愠"一作道在恒而不振",游书圃而摭芳,挹文河而澡润,循雅度而成则,服嘉言而遣吝。

乃懿士之清规,实吾人之所徇;持弱操而知勉,饬微躬而底慎。

思不忮而不求,绝相靡而相刃。

慨投笔而长想,聊缀音於末韵。

◇枯井赋

粤若天生五材兮一不可弃,水包六府兮万人修利,樽杯饮兮变其淳朴,凿井汲泉兮兴其绘事。

六十四卦兮表其名,二十八宿兮列其位。

伯益创而功立,重华浚而德备。

故有神邱玉槛,仙苑银床,浪华浮润,醴泉味芳。

永康则金精化鸟,曲阜则土怪成羊。

感至诚於汉将,通瑞气於吴王。

若乃悬纟下垂,抽瓶上出。

穷百丈之幽秘,极九重之邃密。

由中夏而浃外区,自帝王而周庶匹。

接壤邻甸,骈闾比室。

咸赖此以资生,必待斯而养质,随大小而周用,任多少而取实。

环终始兮历古今,积岁时而绵月日。

汤七载而无减,尧九年而不溢。

一家旷兮靡宁,寸路虚而有恤。

运其功兮信广,收其利兮焉毕?

及夫栏倾毁,土陷泉沈,滋液中耗,泥上侵。

古桃憔兮无色,枯桐零落兮罢阴。

霜霰积兮空园冷,荆棘攒兮荒径深。

昔时之所趋挹,畴日之所窥临,皆指新而竞往,罕存旧而来寻。

岂唯见嗤於射鲋,谅亦兴叹於无禽?如使崩坏重修,堙泉更渫,澄汰滓,鉴观清冽。

拟画处之莲房,除哭者之茅。

近类济人之井,远分夏后之穴。

若涧溪之始注,犹泛滥之初决,当给养之不穷,宁酌甘而先竭?

乱曰:有通有塞兮道之恒,时用时舍兮业方宏。

疏而泄兮甘润腾,壅而竭兮泥增。

彼幽涸兮如重启,济穷渴兮良所能。

◇明堂灾极谏疏

文明垂拱后,执政者未满岁率以罪去,大抵皆恶逆不道。

夫构大厦济巨川,必择文梓ゴサ。

若亟毁而败,则是用朽大乘胶船也。

臣谓陛下求贤之意切,而取人之路宽,故一言有合而付大任。

夫以尧举舜,犹历试诸艰。

况庸庸者可超处辅相,以百揆万机卑小人哉?

◇上东宫启

臣承庆言:伏以殿下国之储贰,主器承祧,百姓系心,万方延首。

行一中天下所瞻,出一言天下所听。

动静不可以不慎,进退不可以不思。

固须数引正人,询谋得失,使忠言日闻於耳,善事每关於心,所为合度,必自知其过。

如此,则正心起,邪心息,德业日新,声闻弥广,福禄可以长守,荣位可以久安。

若诌谀在侧,忠良不进。

意有所向,则合词称善。

言未出口,则同声称美。

有非莫悟,有过莫知。

便自为神睿聪明,超绝今古,骄溢之渐,常必由之。

伏愿特留睿情,每存规诫,闻过必改,见善必行。

朝夕孜孜,常恐不及。

则邦家是赖,天下幸甚。

进德修业,《大易》垂文;说礼敦诗,《春秋》所贵。

《尚书》云:「念终始,典于学。

」《礼》云:「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孔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殿下昔在藩邸,耽读典坟,论道观书,匪朝伊夕。

自升储贰,已历炎凉。

侍读承言,稍以稀简。

虽睿姿天挺,神明生知,器业自然,非求外奖。

然更加研励,弥益风猷。

伏愿数召儒生,勤修学艺。

缣缃不离於左右,披阅无舍於光阴。

使日知所未知,月闻所未闻。

凡在匹夫,苟能强学,犹可以高取名誉,坐致簪缨,况殿下以储后之尊,而能留心於学,德音之美,固无得而称焉。

畋猎驰骋,败德之源。

必须顺动,不可以盘游无度。

至於从禽逐兽,绝野驰原,骏足飞,轻弧电举。

当其适意,岂惮艰危?无险不陵,无深不赴。

忽然奔马委辔,猛兽逸群。

致惊骇之忧,贻颠坠之患。

虽有所悔,如何可及?夫以千金之子,犹且坐不垂堂,况在万国之贞,岂可不思重慎?殿下初升储位,养德春闱。

理宜静默自居,文史为务;不可数为游纵,以损德音。

《尚书》云:「内作色荒,外作禽荒。

酣酒嗜音,峻宇雕墙。

有一於此,未或不亡。

」伏愿详览古今,以为鉴戒。

殿下驱使之人,每於北门召入,如此等色,皆是忄佥利小人,缘得供奉祗承,自谓别蒙恩幸。

外则妄为威福,内则专事谄谀。

巧媚百端,以求颜色。

日为一事,时进一言,渐渍纤织微,遂成瑕累。

此之浸润,最难觉察,特须斥远屏黜,不宜亲近左右。

殿下皇储国嗣,帝子天孙。

府库充盈,宫室崇丽。

但使不为鄙僻,不作奢淫,凡所营求,有司毕备,何藉此等,别有祗承?今南衙官寮,皆是绅士子。

或耆年旧德,博识洽闻;或雅望英材,修身洁行。

莫不策名委质,奉事殿下,自非陪扈法仗,不得一奉宸颜。

岂有仆隶舆台,而可特承恩盼?伏愿一皆杜绝,勿许更至宫闱。

所见者唯端士正人,所闻者唯诗礼典诰,则邪孽无由而起,咎悔无从而生。

睿德弥高,休声日远。

伏见今年六月三十日令书,以崇文馆中学士极少,令宾客庶子詹事及宫官五品以下各举所知。

令出已来,日月已久,官寮所举,咸已进名,迄至於今,更无进止。

殿下敦崇学艺广访时英。

天下四方,莫不欣悦;文学之士,饬躬待问。

而淹历时序,未有指归,朝中绅,咸谓殿下徒有其声,而无其实。

私谈窃议,颇盈众口。

但令出惟行,理非虚设。

举能进善,其事不轻。

一降令书,终年寂寞。

天下英髦,谁不解体?此乃欲益反损,应是更非。

伏愿与宾客庶子等量宜早为处分,事或不可专决,亦须速以闻奏,不可淹延,致招诽议。

今关陇之外,蕃夷寇窃,国家将申吊伐,大兴师旅,转输给用,糜费日多。

圣上内恤黎元,外忧疆场,宵衣旰食,惕虑兢怀。

殿下在国为储君,在家为长子,事兼家国,何以自宁?至於居处服玩,饮食声乐,并请务从省约,以助圣上忧劳。

不可每事丰华,自为安逸。

储副之尊,士庶瞻仰。

虽宫闱务简,不资每日坐朝,至於朔望之辰,诸王宾客咸萃,皆欲亲承睿旨,肃奉宸仪。

伏见秋冬以来,累月不曾一坐,恭已之义,窃谓有亏。

伏愿每至此朝,特临法仗。

则殿下无晏安之逸,群寮有趋奉之欢。

臣闻体宽裕之德者,在乎纳谏;怀忠贞之极者,期於尽节。

是知君以不讳昭其美,臣以无隐达其诚。

固君臣之大义,古今之通道,伏惟殿下挺研几,凝贞毓照。

处帝王之元子,为亿兆之副君。

当其册命之初,天下含齿戴。

童儿牧竖,莫不欢忻踊跃,舞讴歌者,以殿下至德至仁克忠克孝,故能上当天意,下应人心。

虽夏邦建启,周朝立诵,不之及也。

但能行之以道,守之以仁。

居安虏危,在满防溢。

一日三省,一事九思。

知稼穑之艰难,省宫苑之游玩。

正辞雅诰,每关心术;于声乱色。

不留聪明。

忠谠者引而亲之,便佞者屏而远之,则可以长主宗鬯,永在国本。

照黄离以保元吉,居苍震而享利贞。

臣出自胶庠,即参藩邸,微班再易,驰年十变。

短才弱翰,滥蒙甄奖;书记文章,特受恩寄。

洎乎嗣登银榜,复得忝侍铜闱。

俯存簪履之余,仰攀鳞羽之末。

荡荡鸿泽,г濡不已;区区浅志,答效无阶。

所以输罄心源,沥尽肝血,奉刍尧之片议,献狂瞽之一言。

庶轻露驰声,薄滋於少海;纤尘骤影,微助於瑶山。

逆耳傥伸,触鳞甘罪。

无任忄空款之至,谨奉启以闻。

◇重上直言谏东宫启

臣闻太子者,君之贰,国之本也。

所以承宗庙之重,系亿兆之心,万国以贞,四海属望。

殿下以仁孝之德,明睿之姿,岳峙泉澄,金贞玉裕。

天皇升殿下以储副,寄殿下以监抚,欲使照无不及,恩无不覃。

百僚仰重曜之辉,万姓闻氵存雷之响。

夫君以人为本,人以食为命。

君非人无以保其位,人非食无以全其生。

故孔子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自顷年以来,频有水旱,菽粟不能丰稔,黎庶自致煎穷。

今夏亢阳,米价腾踊。

贫窭之室,无以自资,朝夕遑遑,惟忧馁馑。

下人之并非瘼,实可矜;稼墙艰难,所宜详悉。

天皇所以垂衣北极,殿下所以守器东宫,"一作朝"为天下之所尊,得天下之所利者,岂惟上元之幽赞?亦百姓之倚命也。

百姓危则社稷不能独安,百姓乱则帝王不能独理,故古之明君,饱而知人饥,温而知人寒,每以天下为忧,不以四海为乐,今关陇之外,凶寇恁陵西土边,凋丧将尽,干戈日用,烽柝荐惊。

千里有劳於馈粮,三农不遑於稼穑。

虽蜂虿之小毒,亦足以烦师旅而扰边隅矣。

殿下为臣为子,乃国乃家。

为臣在於竭忠,为子期於尽孝。

在家不可以自逸,在国不可以自康。

一物有亏,圣上每留神念;三边或梗,殿下岂不兢怀?况当养德之秋,非是任情之日。

伏承北门之内,造作不常,玩好所营,或有烦费。

倡优杂伎,不息於前;鼓吹繁声,亟闻於外。

既喧听览,且黩宫闱。

兼之仆隶小人,缘此得亲左右,亦既奉承颜色,能不恃赖恩光?作福作威,莫不由此。

若不防慎,必有愆非。

倘使微累德音,於后悔之何及?《书》云:「不作无益害有益。

」此皆无益之事,固不可出错而悦之。

臣又闻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不溢。

高而不危,所以长守贵;满而不溢,所以长守富。

是知高危不可不慎,满溢不可不持。

《易》曰:「君子终日干干,夕惕若厉,无咎。

」敬慎之谓也。

在於凡庶,能守而行之,犹可以高振声华,坐致荣禄。

殿下有少阳之位,有天挺之姿,片善而天下必闻,小能而天下咸服。

岂可不为尽善尽美之道,以取可久可大之名哉?伏愿博览经书,以广其德;屏退声色,以抑其情。

静默无为,恬虚寡欲。

非礼勿动,非法不言。

居处服玩,必循节俭;畋猎游娱,不为纵逞。

正人端士,必引而亲之;便僻侧媚,必斥而远之,使惠声溢於远近,仁风翔於内外,则可以克享终吉,长保利贞,为上嗣之称首,奉圣人之鸿业者矣。

臣昔参朱邸,忝胶东之藩吏;晚侍清宫,叨望苑之储き。

每得亲承睿盼,侧奉宸规。

出入银榜之前,旦暮铜楼之下。

小人顶戴,无以胜恩。

区区浅诚,窃不自已。

古人耻其君不及尧舜,臣亦愿陛下超於启发。

是以冒进狂言,庶有裨於万一;微生万死,实无限於三泉。

谨启。

◎长孙讷言

讷言,仪凤时人。

◇笺注广韵序

此制酌古尚今,无以加也。

然古传之已久,多失本源,差之一画,讵惟千里?见炙从肉,莫究厥由;辄意形声,固当从夕。

及其晤矣,彼乃乖斯;若靡冯焉,他皆仿此。

倾佩经之隙,沐雨之余,楷其纰缪,畴兹得失。

银钩创阅,晋豕成群;荡栉行披,鲁鱼盈贯。

遂征金篆,遐溯石渠,略题会意之辞,仍记所由之典。

亦有一文两体,不复备陈;数字同归,惟其择善。

勿谓有增有减,便虑不同;一点一画,咸资别据。

其有类杂,并为训解,传之不谬,庶埒笺云。

◎刘审礼

审礼,徐州彭城人。

贞观中历左骑卫郎将,迁工部尚书检校左卫大将军。

仪凤三年副中书令李敬元讨吐蕃,败被执,卒於吐蕃,赠工部尚书,谥曰僖。

◇议释道不应拜俗状

一、窃见王者尊敬神,祗之类尊佛弟子,是以明其远致,尊其所尊,抑从拜礼,愚谓未可。

一、比见官人承诏不拜王师,非是师贱下人,乃以敬其主教。

出家僧众,染衣除,异俗标形,承佛纶言,为国崇福。

君父致敬,不礼其身;僧披法衣,不拜君父。

一、窃见神象所立,因人作形,形已作成,人还返敬。

岂以因人所立,则不致尊?若不致尊,立之何用?佛以遗教,付嘱国王。

王之所立,王还尊敬。

如王不敬,立之何益?

一、窃见承先代之后者,立居百王之上。

道士等身披老君之法服,口传老君之法言,同俗致拜,恐乖其礼,谨议。

◎贾大隐

大隐,太学博士公彦子,仪凤中为太常博士,终礼部侍郎。

◇驳周立崇先七庙议

臣窃准秦汉皇太后临朝称制,并据礼经正文。

天子七庙,诸侯五庙,盖百王不易之义,万代常行之法,未有越礼违古,而擅裁仪注者也。

今周别引浮议,广述异文,直崇临朝权仪,不依国家常度。

升崇先之庙而七,降国家之庙而五。

臣闻皇图广辟,实崇宗社之尊。

帝业宏基,实等山河之固。

伏以天步多艰,时逢遏密。

代天理物,自古有之。

伏惟皇太后亲承顾托,忧勤黎庶,纳孝慈之请,垂矜抚之怀,实所谓光显大猷,恢崇圣载。

其崇先庙室,合同诸侯之数;国家宗庙,不合辄有移变。

臣之愚直,并依正礼,周之请,实乖古仪。



友情链接: 九五查询  古籍史书  老黄历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5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