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隋文 卷九

  1. 九五查询
  2. 古籍查询
  3. 全隋文
《全隋文》 卷九 严可均辑

◎阳休之

休之字子烈,右北平无终人,魏前军将军固子,为州主簿。

孝昌中,避乱入都。

孝庄时,累迁冠军长史。

孝武时,出为骠骑贺拔胜荆州长史。

随府转行军右丞、南道军司,从胜奔梁。

天平中,还魏,为齐文襄开府主簿,随府转行台郎中。

元象初,封新泰县伯。

武定中,累迁中军将军、幽州大中正兼侍中。

齐受禅,除散骑常侍,别封始平县男。

历事文宣、废帝、孝昭、武成、后主,至尚书右仆射,封燕郡王。

齐亡入周,除开府仪同,历纳言、中大夫、太子少保。

大象末,进位上开府,除和州刺史,至隋开皇二年免。

卒于洛阳,年七十四。

有《幽州古今人物志》三十卷、《集》三十卷。

◇陶潜集序录

余览陶潜之文,辞采虽未优,而往往有奇绝异语,放逸之致,栖托仍高。

其集先有两本行于世,一本八卷无序,一本六卷并序目,编比颠乱,兼复阙少。

萧统所撰八卷,合序目传诔,而少《五孝传》及四八目,然编次有体,次第可寻。

余颇赏潜文,以为三本不同,恐终致忘失。

今录统所阙,并序目等,合为一帙十卷,以遗好事君子。

"《陶渊明集》宋本"

◎崔猷

猷字宣猷,博陵安平人,魏幽州刺史挺孙。

仕魏,为员外散骑侍郎,领大行台郎中,历通直散骑侍郎,摄尚书驾部郎中。

普泰初,除征虏将军、司徒从事中郎。

永熙中,入关,以本官奏门下事。

大统初,兼给事黄门侍郎,封平原县伯。

正除黄门,加中军将军,除司徒左长史,加骠骑将军。

迁京兆尹,除大都督骠骑将军、浙州刺史,加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

进侍中、骠骑大将军、开府、本州大中正,赐姓宇文氏。

恭帝时,授梁州刺史。

周受禅,进爵固安县公。

明帝即位,征拜御正中大夫。

武成末,除司会中大夫。

武帝即位,重授梁州刺史,寻复为司会。

建德中,出为同州司会,征拜小司徒,加上开府仪同大将军。

隋受禅,授大将军,进爵汲郡公。

开皇四年卒,谥曰明。

◇建议遵秦、汉称皇帝建年号

世有浇淳,运有治乱,故帝王以之沿革,圣哲因时制宜。

今天子称王,不足以威天下,请遵秦、汉称皇帝,建年号。

"《周书·崔猷传》,世宗即位时,依周礼称天王,又不建年号,猷以为云云,朝议从之。 "

◇复王思政书

夫兵者,务在先声后实,故能百战百胜,以弱为强也。

但襄城控带京洛,实当世之要地,如有动静,易相应接。

颍川既邻寇境,又无山川之固,贼若充斥,径至城下。

辄以愚情,权其利害,莫若顿兵襄城,为行台治所,颍川置州,遣郭贤镇守。

则表里胶固,人心易安,纵有不虞,岂能为患。

"《周书·崔猷传》"

◎崔仲方

仲方字不齐,猷子。

仕周,为宇文护参军,转记室,迁司玉大夫。

授平东将军、银青光禄大夫,封石城县男。

授仪同,进封范阳县侯。

宣帝时,为少内史。

隋受禅,进位上开府,转司农少卿,封安固县公。

拜虢州刺史,转基州刺史。

加开府,转会州总管。

仁寿初,迁代州总管。

炀帝即位,进位大将军,拜民部尚书。

转礼部尚书,坐事免。

寻为国子祭酒,转太常卿,历上郡、信都太守,致仕。

卒年七十六。

◇上书论取陈之策

臣谨案晋太康元年岁在庚子,晋武平吴,至今开皇六年,岁次景午,合三百七载。

《春秋宝干图》云:「王者三百年一蠲法。

」令三百之期,可谓备矣。

陈氏草窃,起于景子,至今景午,又子午为冲,阴阳之忌。

昔史赵有言曰:「陈,颛顼之族,为水,故岁在鹑火以灭。

」又云:「周武王克商,封胡公满于陈。

」至鲁昭公九年,陈灾,裨灶曰:「岁五及鹑火而后陈亡,楚克之。

」楚,祝融之后也,为火正,故复灭陈。

陈承舜后,舜承颛顼,虽太岁左行,岁星右转,鹑火之岁,陈族再亡,戊午之年,妫虞运尽,语迹虽殊,考事无别。

皇朝五运相承,感火德而王,国号为隋,与楚同分。

楚是火正,午为鹑火,未为鹑首,申为实沈,酉为大梁。

既当周、秦、晋、赵之分,若当此分发兵,将得岁之助,以今量古,陈灭不疑。

臣谓午未申酉,并是数极。

盖闻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况主圣臣良,兵强国富,动植回心,人神叶契。

陈既主昏于上,民ゥ于下,险无百二之固,众非九国之师。

夏癸、殷辛尚不能立,独此岛夷而稽天讨!伏度朝廷自有弘谟,但刍荛所见,冀申萤爝。

今唯须武昌已下,蕲、和、滁、方、吴、海等州更怙精兵,密营渡计。

益、信、襄、荆、基、郢等州速造舟楫,多张形势,为水战之具。

蜀、汉二江,是其上流,水路冲要,必争之所。

贼虽于流头、荆门、延洲、公安、巴陵、隐矶、夏首、蕲口、盆城置船,然终聚汉口、峡口,以水战大决。

若贼必以上流有军,令精兵赴援者,下流诸将即须择便横渡。

如拥众自卫,上江水军鼓行以前。

虽恃九江五湖之险,非德无以为固,徒有三吴、百越之兵,无恩不能自立。

"《隋书·崔仲方传》"◎崔赜

赜字祖,仲方族人。

开皇初,射策高第,除校书郎,转协律郎。

母忧去职。

征为河南、豫章二王侍读。

及河南为晋王,转记室参军。

王入东宫,除太子斋师,迁舍人,以疾归。

征授起居舍人。

大业中,为鹰扬长史,迁越王长史。

宇文化及行弑,引为著作郎,称疾不起。

卒年六十九。

◇答诏问蓝田玉人谨案:汉文已前,未有冠帻,即是文帝以来所制作也。

臣见魏大司农卢元明撰《嵩高山庙记》云:「有神人,以玉为形像,长数寸。

或出或隐,出则令世延长。

」伏惟陛下应天顺民,定鼎嵩雒,岳神自见,臣敢称庆。

"《隋书·隐逸·崔廓传》,蓝田令王昙于蓝田山得一玉人,长三尺四寸,著大领,衣冠帻,奏之。 诏问群臣,莫有识者,赜答。 "

◇答豫章王书

一昨伏奉教书,荣贶非恒,心灵自失。

若乃理高《象》、《系》,管辂思而不解,事富《山海》,郭璞注而未详。

至于五色相宣,八音繁会,凤鸣不足喻,龙章莫之比。

吴札之论《周颂》,讵尽揄扬,郢客之奏《阳春》,谁堪赴节!伏惟令王殿下,禀润天潢,承辉日观,雅道迈于东平,文艺高于北海。

汉则马迁、萧望,晋则裴楷、张华,鸡树腾声,池播美,望我清尘,悠然路绝。

祖燕南赘客,河朔惰游,本无意于希颜,岂有心于慕蔺!未尝聚萤映雪,悬头刺股,读《论》唯取一篇,披《庄》不过盈尺。

况复桑榆渐暮,藜藿屡空,举烛无成,穿杨尽弃。

但以燕求马首,薛养鸡鸣,谬齿鸿仪,虚班骥皂。

挟泰山而超北海,比报德而非难,堙昆仑以为池,匹酬恩而反易。

忽属周桐锡瑞,唐水承家,门有将相,树宜桃李。

真龙将下,谁好有名,滥吹先逃,何须别听!但慈旨抑扬,损上益下,江海所以称王,丘陵为之不逮。

曹植傥预闻高论,则不陨令名,杨修若叨在下风,亦讵亏淳德。

无任荷戴之至,谨奉启以闻。

"《隋书·隐逸·崔廓传》,又《北史》八十八"

◎袁聿修

聿修字叔德,陈郡项人,一云阳夏人,魏都官尚书翻子。

太昌中,为太保开府西ト祭酒,历五兵左民郎中。

武定末,为太子中舍人。

齐天保初,除太子庶子,行博陵太守,寻兼太府少卿,转大司农少卿。

太宁初,除太常少卿。

河清中,加冠军辅国将军,除吏部郎中,迁司徒左长史,加骠骑大将军,兼御史中丞、司徒录事参军,迁秘书监。

天统中,出为信州刺史。

武平中,除都官尚书,转吏部尚书。

齐亡入周,授仪同大将军、吏部下大夫。

大象末,除东京司宗中大夫。

隋受禅,加上仪同,迁东京都官尚书。

入,除都官尚书。

开皇二年,出为熊州刺史。

卒年七十二。

◇与邢劭书

今日仰遇,有异常行,瓜田李下,古人所慎,多言可畏,譬之防川,愿得此心,不贻厚责。

"《北齐书·袁聿修传》,太宁初,聿修以太常少卿出使,经历兖州,时邢劭为兖州刺史,别后,遣送白纟由为信。 聿修退纟由不受,与邢书云云。 又见《御览》二百二十九引《三国典略》。 "

◎斛斯征

征字士亮,广牧富昌人,魏太傅尚书令椿第三子。

从孝武西迁,累迁太常卿。

恭帝末,拜司乐中大夫。

入周,进骠骑大将军、开府。

宣帝即位,迁上大将军、大宗伯。

以谏下狱,亡命,遇赦免。

隋受禅,例复官,除太子太傅。

开皇四年卒,谥曰ウ。

有《乐典》十卷。

◇奏驳郑译新乐《礼》云:十二律转相生,声五具在十六焉,六律十二管,还相为宫。

然详一笙十六管,总一百九十二管,既无相生之理,又无还宫之义。

臣恐郑声乱乐,未合于古。

夫音乐之起,本于人心,天之应人,有如影响。

为善者,天报之以福;为恶者,天谴之以殃。

故舜弹五弦之琴,歌《南风》之诗,而天下化。

纣为朝歌、北里之音,而社稷灭。

是知乐也者,和性情,移风俗,动天地,感鬼神,祸福所基,盛衰攸系,安可不慎哉!案译之所为,不师古始。

若以月奏一笙,则钟鼓诸色,各须一十有二。

雅乐之备,已充庙庭,今若益之,于何陈列;方须更辟阶墀,增修廊宇,非急之务,宁可劳人?如谓笙管之外,不须加造,则乐之损益,岂系于笙?进退无据,窃谓不可。

"《北史》四十九"

◎李士谦士谦字子约,赵郡平棘人,魏征士谧子。

广平王赞辟开府参军,齐吏部尚书辛术召署员外郎,赵王举德行,皆不就。

开皇八年卒。

◇论刑罚帝王制法,沿革不同,自可损益,无为顿改。

今之赃重者死,是酷而不惩也。

语曰:「人不畏死,不可以死恐之。

」愚谓此罪宜从肉刑,刖其一趾,再犯者断其右腕。

流刑刖去右手三指,又犯者下其腕。

小盗宜黥,又犯则落其所用三指,又不悛下其腕,无不止也。

无赖之人,窜之边裔,职为乱阶,适所以召戎矣,非求治之道也。

博弈淫游,盗之萌也,禁而不止,黥之则可。

"《隋书·隐逸·李士谦传》,又见《北史》三十三"

◎李穆

穆字显庆,陇西成纪人。

迁居高平,柱国远弟。

魏永熙中,为统军。

孝武西迁,授都督,封永平县子。

大统中,进爵为伯,授武卫将军、仪同三司。

进封安武郡公,加开府,领侍中,转太仆。

进位大将军、原州刺史。

迁雍州刺史,兼小冢宰。

周初,坐事除名。

寻除直州刺史。

武成中,除少保,拜小司徒。

进位柱国,转大司空。

天和中,进封申国公。

建德初,拜太保,出为原州总管。

进位上柱国,转并州总管。

大象初,拜大左辅。

隋受禅,拜太师。

开皇六年卒,年七十七。

赠冀州刺史,谥曰明。

◇请移都表帝王所居,随时兴废,天道人事,理有存焉。

始自三皇,暨夫两汉,有一世而屡徙,无革命而不迁。

曹、马同洛水之阳,魏、周共长安之内,此之四代,盖闻之矣。

曹则三家鼎立,马则四海寻分,有魏及周,甫得平定,事乃不暇,非曰师古。

往者周运将穷,祸生华裔,庙堂冠带,屡睹奸回,士有包藏,人稀柱石。

四海万国,皆纵豺狼,不叛不侵,百城罕一。

伏惟陛下膺期诞圣,秉受图,始晦君人之德,俯从将相之重。

内剪群凶,崇朝大定,外诛巨猾,不日肃清。

变大乱之民,成太平之俗,百灵符命,兆庶讴歌。

幽显乐推,日月填积,方屈箕、颍之志,始顺内外之请。

自受命神宗,弘道设教,陶冶与阴阳合德,覆育共天地齐旨。

万物开辟之初,八表光华之旦,视听以革,风俗且移。

至若帝室天居,未议经创,非所谓发明大造,光赞惟新。

自汉以来,为丧乱之地,爰从近代,累叶所都。

未尝谋龟问筮,瞻星定鼎,何以副圣主之规,表大隋之德?窃以神州之广,福地之多,将为皇家兴庙建寝,上玄之意,当别有之。

伏愿远顺天人,取决卜筮,时改都邑,光宅区夏。

任子来之民,垂无穷之业,应神宫于辰极,顺和气于天壤,理康物阜,永隆长世。

臣日薄桑榆,位高轩冕,经邦论道,自顾缺然。

丹赤所怀,无容噤嘿。

"《隋书·李穆传》"◇遗令

吾荷国恩,年宦已极,启足归泉,无所复恨。

竟不得陪玉銮于岱宗,预金泥于梁甫,眷眷光景,其在斯乎!"《隋书·李穆传》"

◎李询

询字孝询,穆兄贤之子。

仕周,为纳言上士。

转内史上士,兼掌吏部。

建德中,拜司卫上士,历仪同三司、长安令,迁英果大夫,加位大将军,封高平郡公。

大象初,为行军元帅长史,进位上柱国,改封陇西郡公。

隋受禅,检校襄州总管,寻拜隰州总管。

卒,谥曰襄。

◇上隋公密启

大将梁士彦、宇文忻、崔弘度,并受尉迟迥饣襄金,军中忄蚤忄蚤,人情大异。

"《隋书·李德林传》,韦孝宽为东道元帅,长史李询上密启。 "

◎梁睿

睿字恃德,安定乌氏人。

西魏大统中,袭父御爵广平郡公,累加仪同三司。

寻为本邑大中正。

恭帝时,加开府,改封五龙郡公。

周受禅,征为御伯。

出为中州刺史,镇新安,拜大将军,进封蒋国公。

入为司会,迁小冢宰。

武帝时,历敷州刺史,凉、安二州总管,进位柱国。

大象中,为益州总管,进位上柱国。

隋受禅,征还京师。

开皇十五年卒,谥曰襄。

大业中,追改封戴公。

◇上隋公疏请略定南宁

窃以远抚长驾,王者令图,易俗移风,有国恒典。

南宁州,汉世羊柯之地,近代已来,分置兴古、云南、建宁、朱提四郡。

户口殷众,金宝富饶,二河有骏马、明珠,益宁出盐井、犀角。

晋太始七年,以益州旷远,分置宁州。

至伪梁南宁州刺史徐文盛,被湘东征赴荆州,属东夏尚阻,未遑远略。

土民爨瓒遂窃据一方,国家遥授刺史。

其子震,相承至今。

而震臣礼多亏,贡赋不入,每年奉献,不过数十匹马。

其处去益,路止一千,朱提北境,即与戎州接界。

如闻彼人苦其苛政,思被皇风。

伏惟大丞相匡赞圣朝,宁济区宇,绝后光前,方垂万代,辟土服远,今正其时。

幸因平蜀士众,不烦重兴师旅,押獠既讫,即请略定南宁。

自卢、戎已来,军粮须给,过此即于蛮夷征税,以供兵马。

其宁州、朱提、云南、西爨,并置总管州镇。

计彼熟蛮租调,足供城防仓储。

一则以肃蛮夷,二则裨益军国。

今谨件南宁州郡县及事意如别。

有大都督杜神敬,昔曾使彼,具所谙练,今并送往。

"《隋书·梁睿传》"◇又请

窃以柔远能迩,著自前经,拓土开疆,王者所务。

南宁州,汉代羊柯之郡,其地沃壤,多是汉人,既饶宝物,又出名马。

今若往取,仍置州郡,一则远振威名,二则有益军国。

其处与交、广相接,路乃非遥。

汉代开此,本为讨越之计。

伐陈之日,复是一机,以此商量,决谓须取。

"《隋书·梁睿传》,书未答,又请。 "

◇上书奏北边镇守策

窃以戎狄作患,其来久矣。

防遏之道,自古为难。

所以周无上算,汉收下策,以其倏来忽往,云屯雾散,强则骋其犯塞,弱又不可尽除故也。

今皇祚肇兴,宇内宁一,唯有突厥种类,尚为边梗。

此臣所以废寝与食,寤寐思之。

昔匈奴未平,去病辞老,先零尚在,充国自劾。

臣才非古烈,而志追昔士。

谨件安置北边城镇烽候,及人马粮贮战守事意如别,谨并图上呈,伏惟裁览。

"《隋书·梁睿传》,睿见突厥方强,恐为边患,复陈镇守之策十余事,上书奏之。 "

◎窦荣定

荣定,扶风平陵人。

尚文帝姊安成长公主。

西魏大统中,为千牛备身。

授平东将军,封宜君县子。

拜上仪同,袭父善爵永富县公。

进位开府,除忠州刺史。

周建德末,加上开府,拜前将军、飞中大夫。

大象中,领左、右宫伯,拜洛州总管。

隋受禅,坐事除名。

寻拜右武候大将军,上柱国、宁州刺史,除秦州总管,进爵安丰郡公。

拜右武卫大将军,转左武卫大将军。

开皇六年卒,赠冀州刺史,谥曰懿。

◇上书让三公

臣每观西朝卫、霍,东都梁、邓,幸托葭莩,位极台铉,宠积骄盈,必致倾覆。

向使前贤少自贬损,远避权势,推而不居,则天命可保,何覆宗之有!臣每览前修,实为畏惧。

"《隋书·窦荣定传》"

◎赵字圆通,一作通贤,天水西人。

魏末,为周文帝相府参军,封平定县男,转中书侍郎。

周受禅,迁陕州刺史,授开府仪同三司。

迁荆州总管长史,入为民部中大夫。

建德中,除益州总管长史,入为天官司会,累迁御正上大夫。

大象中,加上开府,复拜天官都司会,迁大宗伯。

隋受禅,进大将军,封金城郡公,出为相州刺史。

征尚书右仆射,出为陕州刺史,转冀州刺史。

◇因斛斯征在逃密奏周武帝大赦

征自以负罪深重,惧死遁逃,若不北窜匈奴,则南投吴越。

征虽愚陋,久历清显,奔彼敌国,无益圣朝。

今者炎旱为灾,可因兹大赦。

"《隋书·赵传》"

◎杨尚希

尚希,弘农人。

周文帝赐姓普六如氏,擢为国子博士,转舍人。

仕明武世,历太学博士、太子宫尹、计部中大夫,赐爵高都县侯,东京司宪中大夫。

大定中,授司会中大夫。

隋受禅,拜度支尚书,进爵为公,出为河南道行台、兵部尚书。

加银青光禄大夫,出为瀛州刺史。

未之官,除兵部尚书。

转礼部尚书,授上仪同,出为蒲州刺史。

开皇十年卒,谥曰平。

◇请并省郡县表

自秦并天下,罢侯置守,汉、魏及晋,邦邑屡改。

窃见当今郡县,倍多于古,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

具寮以众,资费日多,吏卒又倍,租调岁减。

清良才,百分无一,动须数万,如何可充?所谓民少官多,十羊九牧。

琴有更张之义,瑟无胶柱之理。

今存要去闲,并小为大,国家则不亏粟帛,选举则易得贤才,敢陈管见,伏听裁处。

"《隋书·杨尚希传》,《北史》七十五,《通典》三十三"◎韦世康

世康,京兆杜陵人,魏雍州从事子。

西魏大统中,辟州主簿,历直寝,封汉安县公,尚周文帝女襄乐公主,授仪同三司。

后仕周,历典祠大夫,沔、硖二州刺史。

从武帝平齐,授司州总管长史。

宣帝时,入为民部中大夫,进位上开府,转司会中大夫。

静帝即位,授绛州刺史。

隋初,擢礼部尚书,进爵上庸郡公,转吏部尚书。

拜襄州刺史,免。

寻授安州总管,迁信州总管。

复拜吏部尚书,出为荆州总管。

开皇十七年卒。

赠大将军,谥曰文。

◇在绛州与子弟书吾生因绪余,夙沾缨弁,驱驰不已,四纪于兹。

亟登衮命,频莅方岳,志除三惑,心慎四知,以不贪而为宝,处膏脂而莫润。

如斯之事,颇为时悉。

今耄虽未及,壮年已谢,霜早梧楸,风先蒲柳。

眼暗更剧,不见细书,足病弥增,非可趋走。

禄岂须多,防满则退,年不待暮,有疾便辞。

况襄春秋已高,温清宜奉,晨昏有阙,罪在我躬。

今世穆、世文并从戎役,吾与世冲复婴远任,陟岵瞻望,此情弥切,桓山之悲,倍深常恋。

意欲上闻,乞遵养礼,未访汝等,故遣此及。

兴言远慕,感咽难胜。

"《隋书·韦世康传》"

◎王元规

元规字正范,太原晋阳人。

居会稽,师事沈文阿。

梁中大通初,对策举高第,为湘东王国左常侍。

转员外散骑侍郎,除中军宣城王记室参军。

侯景之乱,弃官归乡里。

陈天嘉中,除始兴王功曹参军,领国子助教,转镇东鄱阳王记室参军,仍领助教。

后主在东宫,引为学士。

寻除尚书祠部郎,复为鄱阳王中录事参军,转散骑侍郎,迁南平王限内参军。

王为江州,随府之镇。

陈亡入隋,为秦王府东ト祭酒。

卒于广陵,年七十四。

有《续沈文阿春秋左氏传义略》十卷、《续经典大义》十二卷。

◇郊坛丈尺议

案前汉《黄图》,上帝坛径五丈,高九尺;后土坛方五丈,高六尺。

梁南郊坛上径十一丈,下径十八丈,高二丈七尺,北郊坛上方十丈,下方十二丈,高一丈。

即日南郊坛广十丈,高二丈二尺五寸,北郊坛广九丈三尺,高一丈五寸。

今议增南郊坛上径十二丈,则天大数,下径十八丈,取于三分益一,高二丈七尺,取三倍九尺之堂。

北郊坛上方十丈,以则地义,下至十五丈,亦取二分益一,高一丈二尺,亦取二倍汉家之数。

《礼记》云:「为高必因丘陵,为下必因川泽。

因名山升中于天,因吉土飨帝于郊。

」《周官》云:「冬日至,祠天于地上之圜丘。

夏日至,祭地于泽中之方丘。

」《祭法》云:「燔柴于泰坛,祭天也。

瘗埋于泰折,祭地也。

」《记》云:「至敬不坛,扫地而祭。

」于其质也,以报覆焘持载之功。

《尔雅》亦云:「丘,言非人所造为。

」古圜方两丘,并因见有而祭。

本无高广之数。

后世随事迁都,而建立郊礼。

或有地吉而未必有丘,或有见丘而不必广。

故有筑建之法,而制丈尺之仪。

愚谓郊祀事重,圜方二丘,高下广狭,既无明文,但五帝不相沿,三王不相袭。

今谨述汉、梁并即日三代坛不同,及更增修丈尺如前。

听旨。

"《隋书·礼仪志一》,太建十一年,尚书祠部郎王元规议,诏遂依用。 又略见《通典》四十二。 "



友情链接: 九五查询  古籍史书  老黄历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4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