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宋文 卷二十三

  1. 九五查询
  2. 古籍查询
  3. 全宋文
《全宋文》 卷二十三 严可均辑

◎何承天"二"

◇与宗居士书论释慧琳白黑论"即《均善论》"

近得贤从中郎书,说足下勤西方法事,贤者志其大,岂以万劫为奢,但恨短生,无以测冥灵耳。

冶城慧琳道人作《白黑论》,乃为众僧所排摈,赖蒙值明主善救,得免波罗夷耳。

既作比丘,乃不应明此,白徒亦何为不言。

足下试寻二家,谁为长者,吾甚昧然,望有以佳悟,何承天白。

"《弘明集》三。 "

◇答宗居士书"释《均善难》"

何承天口前迭《均善论》,并谘求雅旨,来答周至,及以为兹理兴丧宜明,不可但处以可否之间。

吾虽不能一切依附,亦不甚执偏见,但求夜光於巨海,正自未得耳,以为佛经者,善九流之别家,杂以道墨,慈悲爱施,与中国不异。

大人君子,仁为己任,心无忆念,且以形像彩饰,将谐常人耳日,其为糜损尚微,其所弘益或著,是以兼而存之。

至於好事者,遂以为超孔越老,唯此为贵,斯未能求立言之本,而眩惑於末说者也。

知其言者,当俟忘言之人。

若唯取信天堂地狱之应,因缘不灭之验,抑情菲食,尽勤礼拜,庶几荫罗帐之盖,升弥镫之座,淳于生所以大谑也。

论云:众圣老庄,皆有神明,复何以断其不如佛言。

答曰:明有礼乐,幽有鬼神,圣王所以为教,初不昧其有也。

若果有来生报应,周孔宁当缄默而无片言邪?若夫婴儿之临坑,凡人为之骇怛,圣者岂独不仁哉。

又云,人形至粗,人神实妙,以形从神,岂得齐终。

答曰:形神相资,古人譬以薪火,薪弊火微。

薪尽火灭,虽有其妙,岂能独得?又云,心之所感,崩城陨露,白虹贯日,太白入昴,气禁之医,冷暖辄应,专诚妙感,以受身更生七宝之士,何为不可哉!

答曰:崩城陨灵,贯日入昴,不明来生之譬,非今论所宜引也。

又见水火之禁,冀其能生七宝之乡,犹观大冶销金,冀其能自陶铸,终不能亦可知也。

又曰:有谛无谛,此唱居然甚安,自古千变万化有俄然皆已空矣。

当其盛有之时,岂不常有必空之实。

愚者不知其理,唯见其有。

答曰:如论云,当其盛有之时,已有必空之实,然则即物常空,空物为一矣。

今空有未殊,而贤愚异称,何哉?昔之所谓道者,於形为无形,於事为无事,恬漠冲粹,养志怡神,岂独爱欲未除,宿缘是畏,唯见其有,岂复是过?以此嗤齐侯,犹五十步笑百步耳。

又云,舟壑潜谢,佛经所谓见在不住,诚能明之,则物我常虚。

答曰:潜谢不住,岂非自生入死,自有入无之谓乎?故其言曰,有骇形而无损心,有旦宅而无愤死。

贾生亦云,化为异物,又何足患?此达乎死生之变者也,而区区去就,在生虑死,心系无量,志生天堂,吾党之常虚,异於是焉。

又云,神光灵变,及无量之寿,皆由诚信幽奇,故映其明。

今没於邪见,理固天隔。

答曰,今亦不从慢化者求其光明,但求之於诚信者耳。

寻释迦之教,以善权救物,若果应验若斯,何为不见其灵变,以晓邪见之徒,岂独不爱数十百万之说,而吝俄顷神光,徒为化声之辩,竟无明於真智,终年疲役,而不知所归,岂不哀哉。

又云,内怀虔仰,故礼拜悔罪,达夫无常,故情无所吝,委妻子而为施,岂不邀於百倍。

答曰:繁巧以兴事,未若除贪欲而息竞,遵戒以洗悔,未若翦荣冀以全朴,况乃诱所尚以祈利,忘天属以要誉,谓之无邀,吾不信也。

又云,泥洹以无乐为乐,法身以无身为身。

若诚能餐仰,则耽逸稍除,获利於无利矣。

答曰:泥洹以离苦为乐,法身以接苦为身,所以使餐仰之徒,不能自绝耳。

果归於无利,勤者何获?而云获於无利邪?此乃形神俱尽之证,恐非雅论所应明言也。

又云,欲此道者,可谓有欲於无欲矣,至若启导粗近者,有影响之实,亦犹于公以仁活致封,严氏以好杀致诛,厉妙行以希天堂,谨五戒以远地狱,虽有欲於可欲,实践日损之途,此亦西行而求郢,何患其不至。

答曰:谓粗近为启导,比报应於影响,不亦善乎?但影响所因,必称形声,寻常之形,安得八万由旬之影乎?所滞若有欲於无欲,犹是常滞於所欲。

夫耳目殊司,工艺异业,末技所存,虑信不并,是以金石克谐,泰山不能呈其高,鸿鹄方集,冥秋不能传其旨。

而欲以有欲成无欲,希望就日损,虽云西行,去郢兹远,如之何?

又云,若身死神灭,是物之真性,但当与周孔并力致教,何为诳以不灭,欺以佛理,使烧祝发肤,绝其《片半》合,以伤尽性之美。

答曰:华戎自有不同,何者?中国之人禀气清和,含仁抱义,故周孔明性习之教。

外国之徒,受性刚强,贪欲忿戾,故释氏严五戒之科,来论所谓圣无常心,就物之性者也。

惩暴之戒,莫若乎地狱,诱善之劝,莫美乎天堂,将尽残害之根,非中庸之谓。

周孔则不然,顺其天性,去其甚泰,淫盗著於五刑,酒辜明於《周诰》,春田不围泽,见生不忍死,五犯三驱,钓而不网。

是以仁爱普洽,泽及犭屯鱼,嘉礼有常俎,老者得食肉。

春耕秋收,蚕织以时,三灵格思,百神咸秩。

方彼之所为者,岂不弘哉!又甄供灌之赏,严疑法之罚,述ヅ宰之问,为劝化之本,演蒿之答,明来生之验。

礻玄服盱衡而矜斯说者,其处心亦悍矣。

论又称耆陀尸梨之属,神理风操,不在琳比丘后。

足下既明常人不能料度近事,今何以了其胜否於百年之前,数千里之外邪?若琳比丘者,僧貌而天虚,似夫深识真伪,殊不肯忌经护师,崇饰巧说吾以是敬之。

孙兴公论云,竺法护之渊达,于法兰之纯博,足下欲比中土何士也?及楚英之仁寺,笮融之行馑,宁复有清真风操乎。

昔在东邑,有道含沙门,自吴中来,深见劝譬,甚有恳诚,因留三宿,相为说练形澄神之缘,罪福起灭之验,皆有条贯。

吾拱听谠言,申旦忘寝,退以为士所以立身扬名,著信行道者,实赖周孔之教,子路称闻之而未之能行,唯恐有闻。

吾所行者多矣,何据舍此而务彼。

又寻称情立文之制,知来生之为奢,究终身不已之哀,悟受形之难再,称圣人我师,周公岂欺我哉?缘足下情笃,故具陈始末,想耆旧大智,诲人不倦,於此未默耳。

前已遣取《明佛论》,迟寻至,冀或朗然於心,何承天白。

"《弘明集》三。 "

◇答宗居士书重告,并省大论,置阵如项籍,既足下以贱汉祖,况弱士乎?证譬坚明,文词渊富,诚欲广其利泽,施及凡民,深知君子之用心也,足下方欲影响以神其教,故宜缄默成人之美,但当谓外国之事,或非中华所务,是以有前言耳。

果今中外宜同,余则陋矣,敢谢不敏。

虽然,犹有所怀,夫明天地之性者,不致惑於迂怪,识盛衰之迳者,不役心於理表,傥令雅论不因善权,笃诲皆由情发,岂非通人之蔽哉。

未缘言对,聊以代面,何承天白。

"《弘明集》三。 "

◇答颜光禄敬览芳讯,研复渊旨,区别三才,步验精粹,宣演道心,褒赏施士,贯综幽明,推诚及物,行之於己则美,敷之於教则弘,殆无所间,退寻嘉诲之来,将欲令参观斗极,复迷反迳,思或昧然,未全晓洽,故复重申本怀。

足下所谓共成三才者,是必合德之称,上哲之人,亦何为其然。

夫立人之道,取诸仁义,恻隐为仁者之表,耻恶为义心之端,牛山之木,翦性於{弥金}斧,恬漠之想,汨虑於利害。

诚宜滋其萌蘖,援其善心,遂乃存而不算,得无过与。

又云,议三才者,无取於氓隶,言众生者,亦何滥於圣智。

既已闻命,犹未知二途当以何为判,将伊颜下丽,宁乔札上附,企望不倦,以祛未了,必令两籍俱举,宫和符合,岂不尽善。

又曰:大德曰生,有万之所同,同於所方万。

岂得生之可异,非谓不然。

人生虽均被大德。

不可谓之众生,譬圣人虽同禀五常,不可谓之众人,奚取於不异之生,必宜为众哉。

来告云,人则役物以为养,为则见役以养人,大判如此,便是顾同鄙议。

至於情嗜不禁,害生惨物,所谓甚者泰者,圣人固已去之。

又云,以道为心者,或不剂此而止,请问不止者,将自己不杀邪,令受教咸同邪?若自己不教,取足市ㄩ,故是远庖意,必欲推之於编户。

吾见雅论之不可立矣。

又云,若同草木,便当烟尽,精灵在天,将何凭以立,夫神魄惚悦,游魂为变,发扬凄怆,亦於何不之。

仲由屈於知死,赐也失於所问,不更受形,前论之所明言。

所凭之方,请附夫子之对,及施报之道,必然之符。

当谓于氏高门,俟积善之庆,博阳不线,膺公侯之祚,何关於后身乎?又去经世恒谈?施者勿忆,士子服义,惠而弗有。

诚哉斯言,微恨设报以要惠,说徒之所先,悦报而为惠,举世之常务,疑经受累劫之罪,勤施获倍之报,不似吾党之为道者,是以怏怏耳。

知欲引之上济,亦甚所不惜,但丈夫处实者,颇陋前识之华,故不为也。

若乃施非周急,惠存功誉,揆诸高明,亦有耻乎。

此吾率其恒心,久而不化,内惭璩子,未暇有所诮也,何承天白。

"弘明集四。 "

◇重答颜光禄吾少信管见,老而弥笃,既言之难云,将湮腐方寸,故愿凭流,以托鳞融,厚故意垂怀,惠以重释,稽证周明,华辞博赡。

夫良玉时玷,贱夫指其瑕,望舒抱魄,野人睨其缺,岂伊好辨,未获云已。

复进请益之问,庶以研尽所滞。

来告云,三才之论,故当本诸三画,三画既陈,中称君德,所以神致太上,崇一元首。

若如论旨,以三画为三才,则初拟地爻,三议天位。

然而遁世无闷,非厚载之目,君子干干,非苍苍之称。

果两仪罔托,亦何取於立人,但爻在中和,宜应蓄德耳。

又云,恻隐穷博爱之量,耻恶尽直之方,则为上仁上义,便是计体仁义者为三才。

寻又云乔札未获上附,尹颜宜其下丽,则黄裳之人也,其犹弗及。

虽赜之旨高下无准,故惑者未悟也。

夫阴阳陶气,刚柔赋性,圆首方足,容貌匪殊,恻隐耻恶,悠悠皆是。

但参体二仪,必举仁义为端,取知限以名器,慎其所假,遂令惠人洁士,比性於毛群,庶几之贤,同气於介族,立象之意,岂其然哉。

又云,已均被同众,复何讳众同,故当殊其特灵,不应异其得生。

夫特灵之神,既异於众,得生之理,何尝暂同,生於本理,而理异焉,同众之生,名将安附。

若执此生名,必使从众,则混成之物,亦将在例邪?又云,谨为垣防,犹患逾盗,况乃罔不设备,以充侈志。

方开所泰,何议去甚。

足下始云皇圣设侯物之教,谨顺时之经,将以反渐息泰。

今复以方开所泰为难,未详此将难鄙议,将讥圣人也。

又云,市庖之外,岂无御养,神农所书,中散所述,何必以刳为禀和,阎瀹为翼善。

夫瘗茧栗,宗社三牲,尧肜豆俎,以供宾客,七十之老,俟肉而饱,岂得唯陈列草石,取备上药而已。

吾所忧不立者,非谓洪论难持,退嫌此事不可顿去於世耳。

又云,天下宁有无形之有,顾此唯疑,宜见正定。

寻来旨似不嫌有鬼,当谓鬼宜有质,得无惑天竺之书,说鬼别为生类故邪?昔人以鬼神为教,乃列於典经,布在方策,郑乔吴札,亦以为然。

是以云和六变,实降天神,龙门九成,人鬼咸格。

足下雅秉周礼,近忽此义,方诘无形之有,为支离之辩乎?又云,后身著戒,可不敬与?慈护之人,深见此数。

未详所谓慈护者,谁氏之子?若据外书报应之说,皆吾所谓权教者耳。

凡讲求至理,曾不析以圣言,多采谲怪,以相扶翼,得无似以水济水邪?又云,物无妄然,必以类感,常善以救,善亦从之,势犹影表,不虑自来,斯言果然,则类感之物,轻重必侔,影表之势,修短有度,致饰土木,不发慈愍之心,顺时狩,未根惨虐之性,天宫华乐,焉赏而上升,地狱幽苦,奚罚而沦陷,唱言穷轩轾,立法无衡石。

一至於此,且阿保傅爱,慎及溷腴,良庖提刀,情怵介族。

彼圣人者,明并日月,化关三统。

若令报应必符,亦何妨於教,而缄扃羲唐之纪,埋闭周孔之世。

肇结网罟,兴累亿之罪,仍制牲牢,开长夜之罚,遗彼天厨,甘此刍拳,曾无拯溺之仁,横成纳隍之酷,其为不然,宜简渊虑。

若谓穷神之智,犹有所不尽,虽高情爱奇,想亦未至於侮圣也。

足下论仁议,则情之者少,利之者多,言施惠,则许其遗贤忘报。

在情既少,孰能遗贤,利之者多,曷云忘报?若能推乐施之士,以期欲仁之畴,演忘报之意,引向义之心,则义实在斯,求仁不违。

至於济有生之类,入无死之地,庆周兆物,尊冠百神,斯旨弘诞,非本论所及,无乃秦师将遁,行人言肆乎?岂其相迫,居吾语子,圣人在上,不与百神争长,有始有卒,焉得无死之地。

夫辩章幽明,研精庶物,反初结绳,终繁文教,性以道率,故绝亲誉之名,范围造化,无伤博爱之量。

以畋以渔,养兼贤鄙,三品之获,实充宾庖,金石发华,笙协节,醉酒饱德,介兹万年,处者弘日新之业,仕者敷先王之教。

诚著明君,泽被万物,龙章表观,鸣玉节趋,斯亦尧孔之乐地也。

及其不遇,考阿涧,以善其身,杀鸡为黍,聊寄怀抱。

或负鼎割烹,扬隆名於长世,或屠羊鼓刀,陵高志於浮云,此又君子之处心也。

何必陋积善之延祚,希无验於来世,生背当年之真欢,徒疲役而靡归。

系风捕影,非中庸之美,慕夷眩妖,违通人之致。

蹲膜揖让,终不并立,窃愿吾子舍兼而遵一也。

及蜀梁二叔甘人驿胥之譬,非本义所断,故不复具。

"《弘明集》四"

◇为谢晦檄京邑

王室多故,祸难荐臻。

营阳失德,自绝宗庙。

庐陵王构阋有本,屡被猜嫌,且居丧失礼,遐迩所具,积怨犯上,自贻非道。

群后释位,爰登圣明,乱之未,职有所系。

案车骑大将军王弘、侍中王昙首、谬蒙时私,叨窃权要。

弘於永初之始,实荷不世之恩,元嘉之让,自谓任遇浮浅,进诬先皇委诚之寄,退长嫌隙异同之端。

昙首往因使下,访以今上起居,不能光扬令德,彰於朝听,其言多诬,故不具说。

王华贼亡之余,赏擢之次,先帝常见访逮,庶有一分可取,而华禀性凶猜,多所忍害,曩者纵人入城,托疾辞事,此都士庶,咸所闻知。

以其所启及上手答示宗叔献,又令宣告徐、傅二公。

及周纠使下,又令见咨云:「欲自揽政事,求离任还都,并令昙首具述此意。

」又惠观道人说,外人告华及到彦之谋反,不谓无之。

城内东将,数日之内,操戈相待。

华说数为秋当所谮,常不自安。

凡此诸事,岂有忠诚冥契若此者邪。

自以父亡道侧,情事异人,外绝酒醴,而宵饮是恣。

貌□□□□□□凡厥士庶,谁不侧目。

又常叹宰相顿有数人,是何愤愤,规总威权,不顾国典。

保皇家者,罹屠戮之诛,效勤社稷者,致歼夷之祸。

绅之徒,孰不慷慨。

遂矫违诏旨,遣到彦之、萧欣之轻舟见袭。

即日监利左尉露檄众军,已至扬子。

虽以不武,忝荷蕃任,国家艰难,悲愤兼集。

若使小人得志,君子道消,凡百有殄瘁之哀,苍生深横流之惧。

辄纠勒义徒,缮治舟甲,舳舻亘川,驷介蔽野,武夫鸷勇,人百其诚。

今遣南蛮司马宁远将军庾登之统参军事建武将军建平太守安泰、宣威将军昭弘宗、参军事宣威将军王绍之等,精锐一万,前锋致讨。

南蛮参军、振武将军魏像统参军事、宣威将军陈珍虎旅二千,参军事、建威将军、新兴太守贺甲卒三千,相系取道。

南蛮参军、振威将军郭卓铁骑二千,水步齐举。

大军三万,骆驿电迈。

行冠军将军竟陵内史河东太守谢遁、建威将军南平太守谢世猷骁勇一万,留守江陵。

分命参军、长宁太守窦应期步骑五千,直出义阳。

司马、建威将军、行南义阳太守周超之统军司马、振武将军胡崇之精悍一万,北出高阳,长兼行参军、宁远将军朱澹之步骑五千,西出雁塞,同讨刘粹,并趋襄阳。

奇兵尚速,指景齐奋。

诸贤并同国恩,情兼义烈,今诚志士忘身之日,义夫著绩之秋,见机而动,望风而不待勖。

"《宋书·谢晦传》,案,《何承天传》云,晦将见讨、使承天造立表檄。 "



友情链接: 九五查询  古籍史书  老黄历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4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