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三国文 卷三十四·魏三十四

  1. 九五查询
  2. 古籍查询
  3. 全三国文
《全三国文》 卷三十四·魏三十四 严可均辑

◎刘е

е字恭嗣,南阳安众人。

曹公辟为丞相掾,转五官将文学。

魏国建,迁黄门侍郎,坐弟伟为魏讽所引,当诛,免。

徙署丞相仓曹属。

文帝即王位,进侍中,赐爵关内侯。

黄初二年卒。

有《政论》五卷,集二卷。

◇论治道表昔者周有乱臣十人,有妇人焉,九人而已,孔子称:「才难,不其然乎?」明贤者难得也。

况乱弊之后,百姓凋尽,士之存者盖亦无几。

股肱大职,及州郡督司,边方重任,虽备其官,亦未得人也。

此非选者之不用意,盖才匮使之然耳。

况于长吏以下,群职小任,能皆简练备得其人也?其计莫如督之以法。

不尔而数转易,往来不已,送迎之烦,不可胜计。

转易之间,辄有奸巧,既于其事不省,而为政者亦以其不得久安之故,知惠益不得成于己,而苟且之可免于患,皆将不念尽心于恤民,而梦想于声誉,此非所以为政之本意也。

今之所以为黜陟者,近颇以州郡之毁誉,听往来之浮言耳。

亦皆得其事实而课其能否也。

长吏之所以为佳者,奉法也。

忧公也。

恤民也。

此三事者,或州郡有所不便,往来者有所不安,而长吏执之不已。

于治虽得计,其声誉未为美,阙而从人,于治虽失计,其声誉必集也。

长吏皆知黜陟之在于此也,亦何能不去本而就末哉?以为长吏皆宜使小久,足使自展岁课之能,三年总计,乃加黜陟。

课之皆当以事,不得依名。

事者,皆以户口率其垦田之多少,及盗贼发兴,民之亡叛者,为得负之计。

如此行之,则无能之吏,修名无益;有能之人,无名无损。

法之一行,虽无部司之监,奸誉妄毁,可得而尽。

"《魏志·刘е传》注引《е别传》。 "

◇上疏谏曹公亲征蜀"建安二十年"

圣人不以智轻俗,王者不以人废言。

故能成功于千载者,必以近察远,智周于独断者,不耻于下问,亦欲博采必尽于众也。

且韦弦非能言之物,而圣贤引以自匡。

臣才智暗浅,愿自比于韦弦。

昔乐毅能用弱燕破大齐,而不能以轻兵定即墨者,夫自为计者虽弱必固,欲自溃者虽强必败也。

自殿下起军以来,三十余年,敌无不破,强无不服。

今以海内之兵,百胜之威,而孙权负险于吴,刘备不宾于蜀。

夫夷狄之臣,不当冀州之卒,权、备之籍,不比袁绍之业,然本初以亡,而二寇未捷,非暗弱于今而智武于昔也。

斯自为计者,与欲自溃者异势耳。

故文王伐崇,三驾不下,归而修德,然后服之。

秦为诸侯,所征必服,及兼天下,东向称帝,匹夫大呼社稷用隳。

是力毙于外,而不恤民于内也。

臣恐边寇非六国之敌,而世不乏才,土崩之势,此不可不察也。

天下有重得,有重失;势可得而我勤之,此重得也;势不可得而我勤之,此重失也。

于今之计,莫若料四方之险,择要害之处而守之,选天下之甲卒,随方面而岁更焉。

殿下可高枕于广厦,潜思于治国;广农桑,事从节约,修之旬年,则国富民安矣。

"《魏志·刘е传》。 "

◇上疏谢徙署丞相仓曹属

臣罪应倾宗,祸应覆族。

遭干坤之灵,值时来之运,扬汤止沸,使不焦烂;起烟于寒灰之上,生华于已枯之木。

物不答施于天地,子不谢生于父母,可以死效,难用笔陈。

"《魏志·刘е传》"◇上言符谶侍中刘е、辛毗、刘晔、尚书令桓阶、尚书陈矫、陈群、给事黄门侍郎王毖、董遇等言:臣伏读左中郎将李伏上事,考图纬之言,以效神明之应,稽之古代,未有不然者也。

故尧称历数在躬,璇玑以明天道;周武未战而赤鸟衔书;汉祖未兆而神母告符;孝宣仄微,字成木叶;光武布衣,名已勒谶。

是天之所命以著圣哲,非有言语之声,芬芳之臭,可得而知也。

徒县象以示人,微物以效意耳。

自汉德之衰,渐染数世,桓、灵之末,皇极不建,暨于大乱,二十余年。

天之不泯,诞生明圣,以济其难,是以符谶先著,以彰至德。

殿下践阼未期,而灵象变于上,群瑞应于下,四方不羁之民,归心向义,唯惧在后,虽典籍所传,未若今之盛也。

臣妾远近,莫不凫藻。

"《魏志·文帝纪》注引《献帝传》"

◇奏议治受禅坛场

汉氏遵唐尧公天下之议,陛下以圣备膺历数之运,天人同欢,靡不得所,宜顺灵符,速践皇阼。

问太史丞许芝,今月十七日己未宜成,可受禅命,辄治坛场之处,所当施行,别奏。

"《魏志·文帝纪》注引《献帝传》"

◇奏具章拒禅

伏惟陛下以大圣之纯懿,当天命之历数,观天象则符瑞著明,考图纬则文义焕炳,察人事则四海齐心,稽前代则异世同归;而固拒禅命,未践尊位,圣意恳恻,臣等敢不奉诏?辄具章遣使者。

"《魏志·文帝纪》注引《献帝传》"

◇奏请受禅臣等闻圣帝不违时,明主不逆人,故《易》称通天下之志,断天下之疑。

伏惟陛下体有虞之上圣,承土德之行运,当亢阳明夷之会,应汉氏祚终之数,合契皇极,同符两仪。

是以圣瑞表征,天下同应,历运去就,深切著明;论之天命,无所与议,比之时宜,无所与争。

故受命之期,时清日晏,曜灵施光,休气云蒸。

是乃天道悦怿,民心欣戴,而仍见闭拒,于礼何居?且群生不可一日无主,神器不可以斯须无统,故臣有违君以成业,下有矫上以立事,臣等敢不重以死请。

"《魏志·文帝纪》注引《献帝传》"

◇谢刘表笺考,过蒙分遇荣授之显,未有管、狐、桓、文之烈,孤德陨命,精诚不遂。

兄望之,见礼在昔,既无堂构昭前之绩,中规不密,用坠祸辟。

斯乃明神弗,天降之灾。

悔吝之负,哀号靡及。

е之愚浅,言行多违,惧有浸润三至之间。

考之爱已衰,望之之责犹存,必伤天慈既往之分,门户殪灭,取笑明哲。

是用迸窜,永涉川路,即日到卢江寻阳。

昔锺仪有南音之操,椒举有班荆之思,虽远犹迩,敢忘前施?"《魏志·刘е传》注引《е别传》"

◇答太子命通草书书

初以尊卑有逾,礼之常分也。

是以贪守区区之节,不敢修草。

必如严命,诚知劳谦之素,不贵殊异若彼之高,而白屋如斯之好,苟使郭隗不轻于燕,九九不忽于齐,乐毅自至,霸业以隆。

亏匹夫之节,成巍巍之美,虽愚不敏,何敢以辞?"《魏志·刘е传》。 "

◇答丁仪刑礼书

崇饰侈言,欲其往来。

"《文选》左思《三都赋序》注"◇难丁е夫人以礼兴,刑以径理,人情也。

"《北堂书钞》四十三"

◇戒弟伟

夫交友之美,在于得贤,不可不详。

而世之交者,不审择人,务合党众,违先圣人交友之义,此非厚己辅仁之谓也。

吾观魏讽,不修德行,而专以鸠合为务,华而不实,此直搅世沽名者也。

卿慎之,勿复与通。

"《魏志·刘е传》注引《е别传》"

◇政论谨案:《隋志》法家,梁有《政论》五卷,魏侍中刘е撰,亡,旧、新唐志著于录,至宋复亡。

е字恭嗣,南阳安众人,《三国志》有传,称е著书数十篇,及与丁仪共论刑礼,皆传于世,今所见仅《群书治要》载有八篇,题为《刘е别传》,而目录作《政论》,据裴松之所引《别传》,似与《政论》各为一书,则目录作《政论》者是也。

各书都未引见,《治要》有此,弥复可贵,因录出以广其传。

嘉庆乙亥岁。

◇备政

夫为政者,譬犹工匠之造屋也。

广厦既成,众不安,则梁栋为之断折;一物不备,则千桂为之并废。

善为屋者,知深之不可以不安,故栋梁常存;知一物之不可以不备,故众榱与之共成也。

善为政者,知一事之不可阙也。

故无物而不备;知一是之不可失也。

故众非与之共得。

其不然者,轻一事之为小,忽而阙焉,不知众物与之共多也;睹一非之为小也。

轻而蹈焉,不知众是与之共失也。

夫政之相须,犹︼辖之在车,无︼辖,犹可以小进也。

谓之历远而不顿踬者,未之有也。

夫为政者,轻一失而不矜之,犹乘无辖之车,安其少进,而不睹其顿踬之患也。

夫车之患近,故无不睹焉;国之患远,故无不忽焉。

知其体者,夕惕若厉,慎其愆矣。

夫为政者,莫善于清其吏也。

故选托于由夷;而又威之以笃罚,欲其贪之必惩,令之必从也。

而奸益多,巧弥大,何也?知清之为清,而不知所以清之,故免而无耻也。

日欲其清,而薄其禄,禄薄所以不得成其清。

夫饥寒切于肌肤,固人情之所难也。

其甚又将使其父不父,子不子,兄不兄,弟不弟,夫不夫,妇不妇矣。

贫则仁义之事狭,而怨望之心笃。

从政者捐私门,而委身于公朝,荣不足以光室族,禄不足以代其身;骨肉饥寒,离怨于内;朋友离叛,衰"疑作弃。 "捐于外,亏仁孝,损名誉。

能守之而不易者,万无一也。

不能原其所以然,又将佐其室族之不和,合门之不登也。

疑其名,必将忘其实,因而下之。

不移之士,虽苦身于内,冒谤于外,捐私门之患,毕死力于国;然犹未获见信之衷,不免黜放之罪。

故守清者,死于沟壑,而犹有遗谤于世也。

为之至难,其罚至重,谁能为之哉?人知守清之必困于终也,违清而又惧卒罚之及其身也,故不为昭昭之行,而咸思暗昧之利;奸巧机于内,而虚名逸于外。

人主贵其虚名,而不知贱其所以为名也。

虚名彰于世,奸实隐于身。

人主眩其虚,必有以暗其实矣,故因而贵之,敬而用之,此所谓恶贪而罚于由夷,好清而赏于盗跖也。

名实相违,好恶相错,此欲清而不知重其禄之故也。

不知重其禄,非徒失于清也。

又将使清分于私,而知周于欺。

推此一失,以至于欺;苟欺之行,何事而不乱哉!故知清而不知所以重其禄者,则欺而浊;知重其禄,而不知所以少其吏者,则竭而不足;知少其吏,则不知所以尽其力者,则事繁而职阙。

凡此数事,相须而成,偏废则有者不为用矣,其余放欺无事而不若此者也。

不可得一二而载之耳。

故明君必须良佐而后致治。

非良佐能独治也。

必须善法有以用之。

夫君犹医也,臣犹针也,法阴阳补泻也。

针非人不入,人非针不彻于病。

二者既备,而不知阴阳补泻,则无益于疾也,又况逆失之哉!今用针而不存于善术,使所针必死,夫然也。

欲其疾之疗亦远。

"当有矣字。 "良医急于速疗,而不恃针入之无恙也;明君忽于治平,而不恃亡失之不便亡也。

◇正名

夫名不正,则其事错矣;物无制,则其用淫矣。

错则无以知其实,淫则无以禁其非,故王者必正名以督其实,制物以息其非。

名其何以正之哉?曰行不美则名不得称,称必实所以然,效其所以成,故实无不称于名,名无不当于实也。

曰:物又何以制之哉?曰:物可以养生,而不可废之于民者。

富之备之,无益于养生;而可以宝于世者,则随尊卑而为之制。

使不为此官,不得服此服,不得备此饰。

故其物甚可欲,民不得服,虽捐之旷野,而民不敢取也,虽简于禁,而民皆无欲也。

是以民一于业,本务而末息,有益之物阜而贱,无益之宝省而贵矣。

所谓贵者,民贵愿"疑当作《愿贵》。 "之也,匪谓贾贵于市也。

故其政惠,其民洁,其法易,其业大。

昔人曰:「唯器与名,不可以假人。

」其此之谓与?

◇慎爱

夫人主莫不爱爱己,而莫知爱己者之不足爱也。

故惑小臣之佞,而不能废也;忘违己之益己,而不能用也。

夫犬之为猛也,莫不爱其主矣。

见其主,则腾踊而不能自禁,此欢爱之甚也。

有非则鸣吠,而不遑于夙夜,此自效之至也。

昔宋人有沽酒者,酒酸而不售,何也?以其有猛犬之故也。

夫犬知爱其主,而不能为其主虑酒酸之患者,"「者」当作「而」,案《长短经·是非》篇「患」者下有「智不足也」四字,不引刘е《政论》。 "不噬也。

夫小臣之欲忠其主也。

知爱之而不能去其嫉妒之心,又安能敬有道为已愿稷契之佐哉?此养犬以求不贫,爱小臣以丧良贤也。

悲夫!为国者之不可不察也。

◇审爱

为人君者,莫不利小人以广其视听,谓视听之可以益于己也。

今彼有恶而己不见无善而己爱之者,何也?智不周其恶,而义不能割其情也。

己不能割情于所爱,虑不能睹其得失之机,彼亦能见己成败于所暗,割私情以事其上哉?其势适足以厚奸人之资,此朋党者之所以日固,独善之所以孤弄"旧校云,弄疑弃。 "也。

故视听日多,而暗蔽日甚,岂不诡哉?

◇欲失

夫人君莫不愿众心之一于己也。

而疾奸党之比于人也。

欲得之而不知所以得之,故欲之益甚,而不可得亦甚;疾之益力,而为之者亦益勤矣。

何也?彼将恐其党也。

任之而不知所以信之。

朝任其身,夕访于恶;恶无毁实,善无赏分;事无大小,访而后知。

彼众之不必同于道也。

又知访之不能于己也。

虽至诚至忠,俾曾参以事其亲,借龙逢以贯其忠,犹将屈于私交,况世俗之庸臣哉?故为君而欲其臣之无党者,得其人也;得其人而使必尽节于国者,信之于己也。

◇疑贤

自古人君,莫不愿得忠贤而用之也;既得之,莫不访之于众人也。

忠于君者,岂能必利于人?苟无利于人,又何能保誉于人哉?故常愿之于心,而常先之于人也。

非愿之之不笃而失之也。

所以定之之术非也。

故为忠者获小赏,而大乖违于人;恃人君之独知之耳,而获访之于人。

此为忠者福无几,而祸不测于身也。

得于君,不过斯须之欢;失于君,而终身之故患,荷赏名而实穷于罚也。

是以忠者逝而遂,智者虑而不为;为忠者不利,则其为不忠者利矣。

凡利之所在,人无不欲;人无不欲,故无不为不忠矣。

为君者,以一人而独臣于众奸之上,虽至明而犹困于见暗,又况庸君之能睹之哉?庸人知忠之无益于己,而私名之可以得于人,得于人可以重于君也。

故笃私交,薄公议,为己者殖而长之,为国也抑而割之;是以真实之人黜于国,阿欲之人盈于朝矣。

由是田季之恩隆,而齐鲁之政衰也。

虽成"旧校云,成恐戒。 "之市朝,示之刀锯,私欲益盛,齐鲁日困,何也?诚威之以言,而赏之以实也。

好恶相错,政令日弊,昔人曰「为君难」,不其然哉?

◇任臣

人君所以尊敬人臣者,以其知任人臣委所信,而保治于己也。

是以其听察,其明昭,身日高而视日下,事日远而听日近,业至难而身至易,功至多而勤至少也。

若多疑而自任也。

则其臣不思其所以为国,而思其所以得于君,深其计而浅其事,以求其指挥。

人主浅之,则不陷于之难;"当作「则不□而□不陷于难」"人主深之,则进而顺之以取其心。

所阙者,忠于国而难明于君者也;所修者,不必忠于国而易行于时者也。

因其所贵者贵之,故能同其贵;因其所贱者贱之,故能殊于贱。

其所贵者不必贤,所贱者不必愚也。

家怀因循之术,人为悦心易见之行。

夫美大者深而难明,利长者不可以仓卒形也。

故难明长利之事废于世,阿"有脱文,案下文作「阿欲」。 "易见之行塞于侧,为非不知过,知困不知其乏,此为天下共一人之智,以一人而独治于四海之内也。

其业大,其智寡,岂不蔽哉?以一蔽主而临不量之阿欲,能不惑其功者,未之有也。

苟惑之,则人得其志矣;人得其志,则君之志失矣。

君劳臣逸,上下易所,是一君为臣,而万臣为君也。

以一臣而事万君,鲜不用矣,有不"旧校云,「不」字恐衍。 "用人之名,而终为人所用也,是以明主慎之。

不贵知所用于己,而贵知所用于人。

能用人,故人无不为己用也。

昔舜恭己正南面而已,天下不多皋陶、稷、契之数,而贵圣舜独治之功。

故曰「为之者不必名其功,获其业者不必勤其身」也,其舜之谓与?

◇下视

夫自足者不足,自明者不明。

日月至光至大,而有所不遍者,以其高于众之上也。

灯烛至微至小,而无不可之者,以其明之下,能照日月之所蔽也。

圣人能睹往知来,不下堂而知四方。

萧墙之表,有所不喻焉,诚无所以知之也。

夫有所以知之,无远而不睹;无所以知之,虽近,不如童昏之履之也。

人岂逾于日月而皆贤于圣哉?故高于人之上者,必有以应于人,其察之也视下,视下者见之详矣。

人君诚能知所不知,不遗灯烛童昏之见,故无不可知而不知也。

何幽冥之不尽,况人情之足蔽哉?



友情链接: 九五查询  古籍史书  老黄历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4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