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九五查询
古籍史书
老黄历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5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5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
◎鲍勋
勋字叔业,泰山平阳人,济北相鲍信子。
曹公辟丞相掾,后为太子中庶子,徙黄门侍郎,出为魏郡西部都尉,以忤太子免,后拜侍御史。
文帝即王位,以驸马都尉兼侍中。
黄初中拜右中郎将,迁御史中丞,复忤旨,左迁治书执法,寻被诛。
◇谏文帝游猎疏
臣闻五帝三王,靡不明本立教,以孝治天下。
陛下仁圣恻隐,有同古烈,臣冀当继踪万代,令万世可则也。
如何在谅暗之中,修驰骋之事乎?臣冒死以闻,陛下察焉。
"《魏志·鲍勋传》"
◎田琼
琼,郑康城弟子,建安、黄初间为博士。
◇四孤议
或有为《四孤论》者曰:「遇兵饥馑,有卖子者;有弃沟壑者,有生而父母亡,无缌亲,其死必也;有俗人五月生子,妨忌之不举者。
有家无儿,收养教训成人。
或语汝非此家儿,礼异姓不为后,于是便欲还本姓,为可然不?」博士田琼议曰:「虽异姓不相为后,礼也。
《家语》曰:『绝嗣而后他人,于理为非。
』今此四孤,非故废其家祀,既是必死之人,他人收以养活。
且褒姒长养于褒,便称曰褒,姓无常也。
其家若绝嗣,可四时祀之于门户外,有子可以为后,所谓神不歆非类也。
」"《通典》六十九"
◇答刘德问"六首"
刘德问曰:「君吊,大夫迎于门外,又拜送于门外;大夫吊,不迎于门外。
今时县令长来吊,主人待之,当依国君来吊礼欤?依大夫来吊也。
又当去杖,其至皆如故,无可舍邪?又今时丞尉来吊,待之当云何?」田琼答曰:「今之君,与礼所云君,轻重不同。
若必欲依之,令长宜依国君,丞尉宜依大夫,君于礼但见去杖、戢杖,其余不见也。
今于君吊,以首贯臂,遣人则不,释之而已。
」"《通典》八十三"
刘德问田琼曰:「乳母缌,《注》云:『养子者有他故,贱者代之慈已。
』今时婢生口使为乳母,得无甚贱,不应服也。
」琼答曰:「婢生口,故不服也。
」"《通典》九十二"
刘德问:「以为人后者,支子可也。
长子不以为后。
同宗无支子,唯有长子,长子不后人,则大宗绝,后则违礼,如之何?」田琼答曰:「以长子后大宗,则成宗子。
礼,诸父无后,祭于宗家,复以其庶子还承其父。
」"《通典》九十六"刘德问于田琼曰:「失君父终身不得者,其臣子当得婚否?」琼答曰:「昔许叔重作《五经异义》,已设此疑。
郑玄驳云:『若终身不除,是绝祖嗣也;除而成婚,违礼适权也。
』」"《通典》九十八"
问曰:「小记云:『朋友虞而已。
』此为主幼而为虞也。
若都无主族,神不歆非类,当为虞否?」田琼答曰:「虞,安神也;以死者,于祖也。
既朋友恩旧欢爱,固当安之之,然后义备也,但后日不常祭之耳。
」"《通典》一百一"又问:「朋友无所归,于我殡,若此者,当迎彼还已馆,皆当停柩于何所?」答曰:「朋友无所归,故呼而殡之,不谓已殡迎之也。
于已馆而殡之者,殡之而已,不于西阶也。
」"《通典》一百一"
◇皇后降服
诸侯女嫁为天王后,降其旁亲一等,与出降为二等,为外亲尊不同则降。
天子后为众子无服。
何以明之?据大夫于庶子大功,其妻亦服大功;今天子、诸侯于众子无服,后何缘独服之邪?"《通典》八十一"
◇公子降服
公子以厌降,公子厌于君,为其母妻昆弟练冠麻衰,谓君所不服,子亦不敢服也。
父卒,犹有先君余尊所厌,不得过大功也。
"《通典》九十三"
◇大夫子降服
丧服经不见大夫嫡子为庶昆弟服者,与大夫为庶子为士者同。
父之所降,子亦不敢不降也。
"《通典》九十三"
◇诸侯大夫妻及大夫士女降服
大夫女嫁于诸侯,降其家旁亲一等,与出嫁降并二等,为外亲尊不同则降,诸侯夫人为众子无服。
何以明之?据大夫于庶子大功。
其妻亦服大功。
今天子、诸侯于众人无服,夫人何缘独得服之?又大夫妻为大夫之亲,亦随大夫而降一等。
大夫之女嫁于大夫,还为其族亲尊不同者,亦降之。
唯父母昆弟为父后者,宗子亦不降也。
士之女嫁于大夫者,亦降其族亲不同尊者,如大夫也。
又大夫之妻为庶子女子,在室大功,女适于士小功,此为大夫之妻尊与大夫同。
大夫为伯叔父母子昆弟,昆弟为士者,以尊降一等。
为之大功,其妻亦服大功。
"《通典》九十三"
◇贵不降服
大夫之妻为长子三年,女子子嫁大夫,大功。
"《通典》九十三"
◎于达叔
达叔为军谋史。
◇四孤议
此四孤者,非其父母不生,非遇公妪不济。
既生既育,由于二家,弃生背恩,实未之可。
子者,父母之遗体;乳哺成人,公妪之厚恩也。
弃绝天性之道,而戴他族,不为逆乎?郑伯恶姜氏,誓而绝之,君子以为不孝。
及其复为母子,传以为善。
今宜为子竭其筋力,服于公妪育养之泽,若终为报父在为母之服,别立宫宇而祭之,毕已之年也。
诗云:「父兮生我,母兮鞠我。
」今四子服报如母,不亦宜乎?爱敬哀戚,服惠备矣。
"《通典》六十九"◎薛夏
夏字宣声,天水人。
曹公召为军谋椽。
黄初中为秘书丞。
◇报兰台
兰台为外台,秘书为内阁,台阁一也。
何不相移之有?"《魏志·王肃传》注引《魏略》"
◎刘若
若,献帝末官辅国将军,封清苑乡侯。
◇上书请受禅伏读令书,深执克让,圣意恳恻,至诚外昭,臣等有所不安。
何者?石户、北人,匹夫狂狷,行不合义,事不经见者,是以史迁谓之不然,诚非圣明所当希慕。
且有虞不逆放勋之禅,夏禹亦无辞位之语,故《传》曰:「舜陟帝位,若固有之。
」斯诚圣人知天命不可逆,历数弗可辞也。
伏惟陛上应干符运,至德发闻,升昭于天,是以三灵降瑞,人神以和,休征杂沓,万国响应,虽欲勿用,将焉避之?而固执谦虚,违天逆众,慕匹夫之微分,背上圣之所蹈,违经谶之明文,信百氏之穿凿,非所以奉答天命,光慰众望也。
臣等昧死以请,辄整顿坛场,至吉日受命,如前奏,分别写令宣下。
"《魏志·文帝纪》注引《献帝传》"
◇奏请受禅
臣闻符命不虚见,众心不可违,故孔子曰:「周公其为不圣乎?以天下让。
是天地日月轻去万物也。
」是以舜响天下,不拜而受命。
今火德气尽,炎上数终,帝迁明德,祚隆大魏。
符瑞昭晰,受命既固,光天之下,神人同应,虽有虞仪凤,成周跃鱼,方今之事,未足以喻。
而陛下违天命以饰小行,逆人心以守私志,上忤皇穹眷命之旨,中忘圣人达节之数,下孤人臣翘首之望,非所以扬圣道之高衢,乘无穷之懿勋也。
臣等闻事君有献可替否之道,奉上有逆鳞固争之义,臣等敢以死请。
"《魏志·文帝纪》注引《献帝传》"
◎苏林林字孝友,陈留人,为五官将文学。
黄初中为博士给事中。
以老致仕,加散骑常侍。
年八十余卒。
◇劝进表
天有十二次以为分野,王公之国,各有所属,周在鹑火,魏在大梁。
岁星行历凡十二次,所在国天子受命,诸侯以封。
周文王始受命,岁星在鹑火,至武王伐纣十三年,岁星复在鹑火,故《春秋传》曰:「武王伐纣,岁在鹑火。
」又曰:「岁之所在,即我有周之分野也。
」昔光和七年,岁在大梁,武王始受命,为将讨黄巾。
是岁改元为中平元年。
建安元年,岁复在大梁,始拜大将军。
十三年复在大梁,始拜丞相。
今二十五年,岁复在大梁,陛下受命。
此魏得岁与周文王受命相应。
今年青龙在庚子,《诗推度灾》曰:「庚者更也,子者滋也,圣人制法天下治。
」又曰:「王者布德于子,治成于丑。
」此言今年天更命圣人制治天下,布德于民也。
魏以改制天下,与时协矣。
颛顼受命,岁在豕韦,卫居其地,亦在豕韦,故《春秋传》曰:「卫,颛顼之墟也。
」今十月斗之所建,则颛顼受命之分也,魏以十月受禅,此同符始祖受命之验也。
魏之氏族,出自颛顼,与舜同祖,见于《春秋》世家。
舜以土德承尧之火,今魏亦以土德承汉之火,其于行运,会于尧舜授受之次。
臣闻天之去就,固有常分,圣人当之,昭然不疑,故尧捐骨肉而禅有虞,终无吝色;舜发垅亩而君天下,若固有之。
其相授受间,不稽漏刻。
天下已传矣,所以急天命,明天下不可一日无君也。
今汉期运已终,妖异绝之已审,陛下受天之命,符瑞告征,丁宁详悉,反覆备至,虽言语相喻,无以代此。
今既发诏书,玺绶未御,固执谦让,上逆天命,下违民望。
臣谨案古之典籍,参以图纬,魏之行运及天道所在,即尊之验,在于今年此月,昭晰分明。
唯陛下迁思易虑,以时即位,显告上帝,布诏天下,然后改正朔,易服色,正大号,天下幸甚。
"《魏志·文帝纪》注引《献帝传》,苏林、董巴上表。 又见《宋书·符瑞志上》"◇皇后崩称大行议
皇后皆有谥,未葬宜称大行。
臣以为古礼无称大行之文。
案:汉天子称行在所,言不常居,崩曰大行者,不返之称也。
未葬未有谥,不言大行则嫌与嗣天子同号。
至于后崩未葬,礼未立后,宜无所嫌,故汉氏诸后不称大行,谓未葬宜直称皇后。
"《通典》七十九"
◎董巴巴,建安黄初间为博士,有《大汉舆服志》一卷。
◇历议
圣人迹太阳于晷景,效太阴于弦望,明五星于见伏,正是非于晦朔。
弦望伏见者,历数之纲纪,检验之明著也。
"《晋书·律历志中》"
昔伏羲始造八卦,作三画以象二十四气。
黄帝因之,初作调历,历代十一,更年五千,凡有七历。
颛顼以今之孟春正月为元,其时正月朔旦立春,五星会于天历营室也。
冰冻始泮,蛰虫始发,鸡始三号,天曰作时,地曰作昌,人曰作乐,鸟兽万物,莫不应和,故颛顼圣人为历室也。
汤作殷历,弗复以正月朔旦立春为节也。
更以十一月朔旦冬至为元首,下至周鲁及汉。
"案:当有删节。 《御览》十六引此云:「武王作周历,周公作鲁历。 」"皆从其节,据正四时,夏为得天,以承尧舜,从颛顼故也。
《礼记》大戴曰:「虞夏之历,建正于孟春,此之谓也。
」"《晋书·律历志中》"
◎崔林
林字德儒,清河东武城人,中尉琰从弟。
建安中为邬长,擢冀州主簿,徙署别驾丞相掾属,迁御史中丞。
魏受禅,拜尚书,出为幽州刺史,左迁河间太守,进大鸿胪。
明帝即位,赐爵关内侯,转光禄勋司隶校尉。
景初中代卫臻为司空,封安阳亭侯。
进封乡侯。
正始五年卒,谥曰孝侯。
◇考课议
案周官考课,其文备矣,自康王以下,遂以陵迟,此即考课之法存乎其人也。
及汉之季,其失岂在乎佐吏之职不密哉?方今军旅或猥或卒,备之以科条,申之以内外,增减无常,固难一矣。
且万目不张举其纲,众毛不整振其领。
皋陶仕虞,伊尹臣殷,不仁者远。
五帝三王未必如一,而各以治乱,《易》曰:「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
」太祖随宜设辟,以遗来今,不患不法古也。
以为今之制度,不为疏阔,惟在守一勿失而已。
若朝臣能任仲山甫之重,式是百辟,则孰敢不肃?"《魏志·崔林传》"
◇议宗圣侯祀孔子不须命祀
宗圣侯亦以王命祀,不为未有命也。
周武王封黄帝、尧、舜之后,及立三恪,禹、汤之世,不列于时,复特命他官祭也。
今周公已上,达于三皇,忽焉不祀,而其礼经亦存其言。
今独祀孔子者,以世近故也。
以大夫之后,特受无疆之祀,礼过古帝,义逾汤、武,可谓崇明报德矣,无复重祀于非族也。
"《魏志·崔林传》"
◎裴潜
潜字文行,河东闻喜人。
避乱荆州,寻参丞相军事,出历三县令,拜代郡太守,又为沛国相,迁兖州刺史。
文帝践阼,入为散骑常侍,历魏郡颖川典农中郎将。
明帝即位,入为尚书郎,历河南尹,转太尉军师大司农,封清阳亭侯,进尚书令。
父忧去官,拜光禄大夫。
正始五年卒,追赠太常,谥贞侯。
◇遗令子秀俭葬
墓中惟置一坐,瓦器数枚,其余一无所设。
"《魏志·裴潜传》"
◎栈潜
潜字彦皇,任城人。
建安中为县令。
黄初中为中郎校。
明帝时出为燕中尉,辞疾不就。
◇谏立郭后疏
在昔帝王之治天下,不惟外辅,亦有内助,治乱所由,盛衰从之。
故西陵配黄,英娥降妫,并以贤明,流芳上世。
桀奔南巢,祸阶妹喜。
纣以炮烙,怡悦妲己。
是以圣哲慎立元妃,必取先代世族之家,择其令淑,以统六宫,虔奉宗庙,阴教聿修。
《易》曰:「家道正而天下定。
」由内及外,先王之令典也。
《春秋》书宗人衅夏云,无以妾为夫人之礼。
齐桓誓命于葵丘,亦曰「无以妾为妻」。
今后宫嬖宠,常亚乘舆。
若因爱登后,使贱人暴贵,臣恐后世下陵上替,开张非度,乱自上起也。
"《魏志·文德郭皇后传》。 中郎栈潜上疏云云。 又《初学记》十作裴潜。 考《魏志·裴潜传》,文帝践阼,为散骑常侍,出为魏郡颖川典农中郎将,两人同时为中郎,未审孰是,姑从《魏志》。 "
◇谏明帝兴众役疏戚属疏天生蒸民而树之君,所以覆焘群生,熙育兆庶,故方制四海匪为天子,裂土分疆匪为诸侯也。
始自三皇,爰暨唐、虞,咸以博济加于天下,醇德以洽,黎元赖之。
三王既微,降逮于汉,治日益少,丧乱弘多,自时厥后,亦罔克,太祖浚哲神武,芟除暴乱,克复王纲,以开帝业。
文帝受天明命,廓恢皇基,践阼七载,每事未遑。
陛下圣德,纂承洪绪,宜崇晏晏,与民休息。
而方隅匪宁,征夫远戍,有事海外,县旌万里,六军骚动,水陆转运,百姓舍业,日费千金。
大兴殿舍,功作万计。
徂来之松,刊山穷谷。
怪石武夫,浮于河、淮。
都圻之内,尽为甸服,当供稿秸钅至栗之调,而为苑囿择禽之府,盛林莽之秽,丰鹿兔之薮,伤害农功,地繁茨棘,灾疫流行,民物大溃,上减和气,嘉禾不植。
臣闻文王作丰,经始勿亟;百姓子来,不日而成。
灵沼、灵囿,与民共之。
今宫观崇侈,雕镂极妙,忘有虞之总期,思殷辛之琼室,禁地千里,举足投网,丽拟阿房,役百干溪,臣恐民力凋尽,下不堪命也。
昔秦据淆函以制六合,自以德高三皇,功兼五帝,欲号谥至万叶,而二世颠覆,愿为黔首,由枝干既杌,本实先拔也。
盖圣王之御世也。
克明俊德,庸勋亲亲;俊在官,则功业可隆,亲亲显用,则安危同忧;深根固本,并为干翼,虽历盛衰,内外有辅。
昔成王幼冲,未能莅政,周、吕、召、毕,并在左右;今既无卫侯、康叔之监,分陕所任,又非旦。
东宫未建,天下无副,愿陛下留心关塞,永保无极,则海内幸甚。
"《魏志·高堂隆传》"
◇谏太子田猎夜还
王公设险以固其国,都城禁卫,用戒不虞。
《大雅》云:「宗子维城,无俾城坏。
」又曰:「犹之未远,是用大谏。
」若逸于游田,晨出昏归,以一日从禽之娱,而忘无垠之衅,愚窃惑之。
"《魏志·高堂隆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