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三国文 卷二十五·魏二十五

  1. 九五查询
  2. 古籍查询
  3. 全三国文
《全三国文》 卷二十五·魏二十五 严可均辑

◎锺会

会字士季,繇少子,正始中为秘书郎,迁尚书中书侍郎。

高贵乡公即位,赐爵关内侯,拜卫将军,迁黄门侍郎,封东武亭侯,以从平毋丘俭功迁太仆,辞不受;以讨诸葛诞功迁司隶校尉。

景元中为镇西将军假节,都督关中诸军事,以定蜀功进司徒,封县侯。

寻谋据蜀,为乱兵所杀。

有《老子注》二卷,《刍荛论》五卷,集十卷。

◇遗荣赋

散发抽簪,永纵一壑。

"《文选》沈约《乐游苑饯吕僧珍诗》注,又张协《咏史诗》注作「永绝一丘」,又张华《答何劭诗》注。 "

◇怀士赋

记远念于兴波。

"《文选》江淹《杂体诗》注。 "

◇菊花赋

何秋菊之可奇兮,独华茂乎凝霜。

挺葳蕤于苍春兮,表壮观乎金商。

延蔓蓊郁,绿坂被岗。

缥干绿叶,青柯红芒,华实离离,晖藻煌煌。

□□规圆,芳颖四张。

微风扇动,照曜垂光。

于是季秋九月,日数将并。

顺阳应节,爰锺福灵。

置酒华堂,高会娱情。

百卉凋瘁,芳菊始荣纷葩晔晔,或黄或青。

乃有毛嫱西施,荆姬秦嬴。

妍姿妖艳,一顾倾城。

擢纤纤之素手,宣皓腕而露形。

仰抚云髻,俯弄芳荣。

"《艺文类聚》八十一,《书钞》一百五十五,《初学记》二十七,《御览》九百九十六"

掇以纤手,承以轻巾。

揉以玉英,纳以朱唇。

服之者长生,食之者通神。

"《初学记》二十七"

故夫菊有五美焉:圆花高悬,准天极也;纯黄不杂,后土色也;早植晚登,君子德也;冒霜吐颖,象劲直也;流中轻体,神仙食也。

"《艺文类聚》八十一,《御览》九百九十六"

◇蒲萄赋"并序"

余植蒲萄于堂前,嘉而赋之,命荀勖并作。

"《御览》九百七十二"

美干道之广覆兮,佳阳泽之至淳。

览遐方之殊伟兮,无斯果之独珍,托灵根于玄圃,植昆山之高垠。

绿叶蓊郁,暧若重阴翳义和。

秀房陆离,混若紫英乘素波。

仰承甘液之灵露,下歙丰润于醴泉。

总众和之淑美,体至气于自然。

珍味允备,与物无俦,清浊外畅,甘旨内遒。

滋泽膏润,入口散流。

"《艺文类聚》八十七"

◇孔雀赋

有炎方之伟鸟,感灵和而来仪。

禀丽精以挺质,生丹穴之南垂。

戴翠旄以表弁,垂绿蕤之森纟丽。

裁修尾之翘翘,若顺风而扬麾。

五色点注,华羽参差。

鳞交绮错,文藻陆离。

丹口金辅,玄目素规。

或舒翼轩峙,奋迅洪姿;或蹀足踟蹰,鸣啸郁咿。

"《艺文类聚》九十一"◇蜀平上言

贼姜维、张翼、廖化、董厥等逃死遁走,欲趣成都。

臣辄遣司马夏侯咸、护军胡烈等经从剑阁出新都大渡截其前,参军爰青彡将军句安等蹑其后,参军皇甫、将军王买等从涪南出冲其腹,臣据涪县为东西势援。

维等所统步骑四五万人,擐甲厉兵,塞川填谷,数百里中,首尾相继,凭恃其众,方轨而西。

臣敕咸等,令分兵据势,广张罗网,南杜走吴之道,西塞成都之路,北绝越逸之径。

四面云集,首尾并进,蹊路断绝,走伏无地。

臣又手书申喻,开示生路。

群寇困逼,知命穷数尽,解甲投戈,面缚委质。

印迹万数,资器山积。

昔舜舞干戚,有苗自服;牧野之师,商旅倒戈。

有征无战,帝王之盛业。

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用兵之令典。

陛下圣德,侔踪前代,翼辅忠明,齐轨公旦。

仁育群生,义征不讠惠。

殊俗向化,无思不服。

师不逾时,兵不血刃。

万里同风,九州共贯。

臣辄奉宣诏命,导扬恩化。

复其社稷,安其闾伍。

舍其赋调,弛其征役。

训之德礼,以移其风。

示之轨仪,以易其俗。

百姓欣欣,人怀逸豫。

后来其苏,义无以过。

"《魏志·锺会传》"◇与吴主书

执笏之心,载在名策。

"《文选》袁宏《三国名臣赞》注"◇与蒋斌书

巴蜀贤智文武之士多矣,至于足下诸葛思远,譬诸草木,吾气类也。

桑梓之敬,古今所敦。

西到欲奉瞻尊大君公侯墓,当洒埽坟茔,奉祠至敬,愿告其所在。

"《蜀志·蒋琬传》"

◇与姜维书

公侯以文武之德,怀迈世之略,功济巴汉,声畅华夏,远近莫不归名。

每惟畴昔,尝同大化,吴札郑乔,能喻斯好。

"《蜀志·姜维传》"

◇移蜀将吏士民檄

往者汉祚衰微,率土分崩,生民之命,几于泯灭。

我太祖武皇帝神武圣哲,拨乱反正,拯其将坠,造我区夏。

高祖文皇帝应天顺民,受命践阼。

烈祖明皇帝奕世重光,恢拓洪业。

然江山之外,异政殊俗,率土齐民,未蒙王化。

此三祖所以顾怀遗恨也。

今主上对德钦明,绍隆前绪;宰辅忠肃明允,劬劳王室,布政垂惠,而万邦协和;施德百蛮,而肃慎致贡。

悼彼巴蜀,独为匪民,愍此百姓,劳役未已。

是以命授六师,龚行天罚,征西、雍州、镇西诸军,五道并进。

古之行军,以仁为本,以义治之。

王者之师,有征无战。

故虞舜舞干戚而服有苗,周武有散财、发廪、表闾之义。

今镇西奉辞衔命,摄统戎重,庶弘文告之训,以济元元之命。

非欲穷武极战,以快一朝之政。

故略陈安危之要,其敬听话言。

益州先主,以命世英才,兴兵朔野。

困踬冀徐之郊,制命绍布之手。

太祖拯而济之,兴隆大好,中更背违,弃同即异。

诸葛孔明仍规秦川,姜伯约屡出陇右,劳动我边境,侵扰我氐羌。

方国家多故,未遑修九伐之征也。

今边境清,方内无事,畜力待时,并兵一向。

而巴蜀一州之众,分张守备,难以御天下之师。

段谷侯和沮伤之气,难以敌堂堂之阵;比年以来,曾无宁岁,征夫勤瘁,难以当子来之民。

此皆诸贤所亲见也。

蜀相牡见禽于秦,"蜀相牡,文选作蜀侯。 案:《史记·索隐》言蜀王开,今此作相牡者,《战国策》「使陈庄相蜀」,「牡」与「庄」形近,疑陈庄相蜀,遂据蜀,后见禽于秦也。 《史记》及《华阳国志》皆不言,未知其审。 "公孙述授首于汉,九州之险,是非一姓,此皆诸贤所备闻也。

明者见危于无形,智者窥祸于未萌。

是以微子去商,长为周宾;陈平背项,立功于汉。

岂晏安鸩毒,怀禄而不变哉?今国朝隆天覆之恩,宰辅弘宽恕之德,先惠后诛,好生恶杀。

往者吴将孙壹,举众内附,位为上司,宠秩殊毕。

文钦唐咨,为国大害,叛主雠贼,还为戎首。

咨困逼禽获,钦二子还降,皆将军封侯。

咨与闻国事,壹等穷归命,犹加盛宠。

况巴蜀贤知,见机而作者哉?主成能深鉴成败,邈然高蹈,投迹微子之踪,错身陈平之轨,则福同古人,庆流来裔。

百姓士民,安堵乐业;农不易亩,市不回肆。

去累卵之危,就永安之福。

岂不美与?若偷安旦夕,迷而不反,大兵一放,玉石俱碎。

虽欲悔之,亦无及已。

其详择利害,自求多福。

各具宣布,咸使闻知。

"《魏志·锺会传》,又见《文选》"◇太极东堂夏少康、汉高祖论

甘露元年二月丙辰,帝宴群臣于太极东堂,与侍中荀ダ、尚书崔赞、袁亮、锺毓,给事中中书令虞松等并讲述礼典,遂言帝王优劣之差。

帝慕夏少康,因问ダ等曰:「有夏既衰,后相殄灭。

少康收集夏众,复禹之绩。

高祖拔起陇亩,驱帅豪俊,芟夷秦项,包举寓内。

斯二主,可谓殊才异略,命世大贤者也。

考其功德,谁宜为先?」ダ等对曰:「夫天下重器,王者天授,圣德应期,然后能受命创业。

至于阶缘前绪,兴复旧绩,造之与因,难易不同,少康功德虽美,犹为中兴之君,与世祖同流可也。

至如高祖,臣等以为优。

」帝曰:「自古帝王功德,言行互有高下,未必创业者皆优,绍继者咸劣也。

汤、武、高祖,虽俱受命,贤圣之分,所觉悬殊。

少康殷宗,中兴之美;夏启周成,守文之盛,论德较实,方诸汉祖,吾见其优,未闻其劣。

顾所遇之时殊,故所名之功异耳。

少康生于灭亡之后,降为诸侯之隶,崎岖逃难,仅以身免,能布其德,而兆其谋,卒灭过戈,克复禹绩。

"《御览》作「复禹之绩」。 "祀夏配天,不失旧物,非至德弘仁,岂济斯勋?汉祖因土崩之势,杖一时之权,专任智力,以成功业,行事动静,多违圣检。

为人子则数危其亲,为人君则囚系贤相,为人父则不能卫子。

身没之后,社稷几倾,若与少康易时而处,或未能复大禹之绩也。

推此言之,宜高夏康而下汉祖矣,诸卿具论详之。

」翌日丁巳,讲业既毕,ダ、亮等议曰:「三代建国,列土而治,当其衰弊,无土崩之势,可怀以德,难屈以力。

逮至战国,强弱相兼,去道德而任智力,故秦之弊,可以力争。

少康布德,仁者之英也;高祖任力,智者之俊也。

仁智不同,二帝殊矣。

诗书述殷中宗、高宗,皆列大雅。

少康功美,过于二宗,其为《大雅》明矣。

少康为优,宜如诏旨。

」赞、毓、松等议曰:「少康虽积德累仁,然上承大禹遗泽余庆,内有虞、仍之援,外有靡、艾之助,寒浞谗慝,不德于民;浇、犭壹无亲,外内弃之。

以此有国,盖有所因,至于汉祖,起自布衣,率乌合之士,以成帝者之业。

论德则少康优,课功则高祖多,语资则少康易,校时则高祖难。

」帝曰:「诸卿论少康因资,高祖创造,诚有之矣。

然未知三代之世,任德济勋,如彼之难;秦项之际,任力成功,如此之易。

且太上立德,其次立功。

汉祖功高,未若少康盛德之茂也。

且夫仁者必有勇,诛暴必用武,少康武烈之威,岂必降于汉祖哉?但夏书沦亡,旧文残缺,故勋美阙而罔载。

唯有伍员,粗述大略,其言复禹之绩,不失旧物。

祖述圣业,旧章不愆,自非大雅兼才,孰能与于此?向令坟、典具存,行事详备,亦岂有异同之论哉?」于是群臣咸悦服。

中书令松进曰:「少康之事,去世久远,其文昧如是。

以自古及今,议论之士,莫有言者,德美隐而不宣,陛下既垂心远鉴,考详古昔,又发德音,赞明少康之美,使显于千载之上,宜录以成篇,永垂于后。

」帝曰:「吾学不博,所闻浅狭,惧于所论,未获其宜。

纵有可采,亿则屡中,又不足贵,无乃致笑后贤,彰吾暗昧乎?」于是侍郎锺会,退论次焉。

"《魏志·高贵乡公纪》注引《魏氏春秋》,又见《艺文类聚》十二,《御览》八十二,四百四五十"

◇论程盛丹霄之凤,青冥之龙。

"《文选》任《王文宪集序》注引《锺会集》"◇母夫人张氏传

夫人张氏,字昌蒲,太原兹氏人,太傅定陵成侯之命妇也。

世长吏二千石。

夫人少丧父母,充成侯家,修身正行,非礼不动,为上下所称述。

贵妾孙氏,摄嫡专家,心害其贤,数谗毁,无所不至。

孙氏辨博有智巧,言足以饰非文过,然竟不能伤也。

及妊娠,愈更嫉妒,乃置药食中。

夫人中食,觉而吐之,瞑眩者数日。

或曰:「何不向公言之?」答曰:「嫡庶相害,破家危国,古今以为鉴诫。

假如公信我,众谁能明其事?彼以心度我,谓我必言,固将先我;事由彼发,顾不快邪!」遂称疾不见。

孙氏果谓成侯曰:「妾欲其得男,故饮以得男之药,反谓毒之。

」成侯曰:「得男药佳事,暗于食中与人,非人情也。

」遂讯侍者具服,孙氏由是得罪出。

成侯问夫人:「何能不言?」夫人言其故,成侯大惊,益以此贤之。

黄初六年生会,恩宠愈隆,成侯既出孙氏,更纳正嫡贾氏。

夫人性矜严,明于教训。

会虽童稚,勤见规诲。

年四岁授《孝经》,七岁诵《论语》,八岁诵《诗》,十岁诵《尚书》,十一诵《易》,十二诵《春秋左氏传》、《国语》,十三诵《周礼》、《礼记》,十四诵成侯《易记》,十五使入太学,问四方奇文异训。

谓会曰:「学猥则倦,倦则意怠。

吾惧汝之意怠,故以渐训汝。

」今可以独学矣,雅好书籍,涉历众书,特好《易》、《老子》。

每读《易》,孔子说「鸣鹤在阴,劳谦君子,藉用白茅,不出户庭」之义,每使会反覆读之,曰:「《易》三百余爻,仲尼特说此者,以谦恭慎密,枢机之发,行已至要,荣身所由故也。

顺斯术以往,足为君子矣。

」正始八年,会为尚书郎。

夫人执会手而诲之曰:「汝弱冠见叙,人情不能不自足,则损在其中矣。

勉思其戒。

」是时大将军曹爽专朝政,日纵酒沈醉,会兄侍中毓宴还,言其事。

夫人曰:「乐则乐矣,然难久也。

居上不骄,制节谨度,然后乃无危溢之患。

今奢僭若此,非长守富贵之道。

」嘉平元年,车驾朝高平陵,会为中书郎从行。

相国宣文侯始举兵,众人恐惧,而夫人自若。

中书令刘放、侍郎卫、夏侯和等家皆怪,问夫人:「一子在危难之中,何能无忧?」答曰:「大将军奢僭无度,吾常疑其不安。

太傅义不危国,必为大将军举耳。

吾儿在帝侧何忧?闻且出兵,无他重器,其势必不久战。

」果如其言,一时称明。

会历机密十余年,颇豫政谋。

夫人谓曰:「昔范氏少子为赵简子设代邾之计,事从民悦,可谓功矣。

然其母以为乘伪作诈,末业鄙事,必不能久。

其识本深远,非近人所言。

吾常乐其为人。

汝居心正,吾知免矣,但当修所志,以辅益时化,不忝先人耳。

」常言:「人谁能皆体自然,但力行不倦,抑亦其次。

虽接鄙贼,必以言信,取与之间,分画分明。

」或问此无乃小乎。

答曰:「君子之行,皆积小以致高大。

若以小善为无益而弗为,此乃小人之事耳。

希通慕大者,吾所不好。

」会自幼小,衣不过青绀,亲营家事,自知恭检。

然见得思义,临财必让。

会前后赐钱帛数百万计,悉送供公家之用,一无所取。

年五十有九,甘露二年二月暴疾薨。

比葬,天子有手诏,命大将军高都侯厚加赠,丧事无巨细,一皆供给。

议者以为公侯有夫人,有世妇,有妻有妾,所谓外命妇也。

依《春秋》成风定姒之义,宜崇典礼,不得总称妾名。

于是称成侯命妇。

殡葬之事,有取于古制,礼也。

"《魏志·锤会传》注此篇张溥误分为二,又略见《御览》二百二十,又六百十三"

◇四本论

"《世说·文学》篇注云:「论才性同异合离,傅嘏论同,李丰论异,锺会论合,王广论离。 」"◇刍荛论国之称富者,在乎丰民,非独谓府库盈、仓廪实也。

且府库盈、仓廪实,非上天所降,皆取"《御览》作「资」。 "于民,民困则国虚矣。

"《初学记》二十四,《御览》一百九十一"

吴之玩水若鱼鳖,蜀之便山若鸟兽。

"《文选·魏都赋》注"

萤光增曜于日月。

"《白孔六帖》九十五"

贤者之处世,犹金玉之生于沙砾、豫章之产乎幽谷,下不之进于上,则无由而至矣。

"《御览》四百二"凡人之结交,诚宜盛不忘衰,达不弃穷,不疑惑于谗构,不信受于流言,经长历远,久而逾固。

而人多初隆而后薄,始密而终疏,斯何故也?皆由交情不发于神气,道数乖而不同,权以一时之术,取仓卒之利。

有贪其财而交,有慕其势而交,有爱其色而交。

三者既衰,疏薄由生。

"《御览》四百六"

夫莠生似禾,钅俞石像金。

"《御览》八百十三"

焚林成烟,其似如云。

"《御览》八百七十一"

◎孙邕邕,济南人,光和中从方士王和平至京师,后为侍郎。

黄初中为渤海太守。

"见《孙夫人碑》,又《鲍勋传》。 黄初六年,帝从寿春还,屯陈留郡界,太守孙邕见,则又尝为陈留太守。 "景初初代卢毓为侍中。

正始中复代卢毓为吏部尚书,寻加光禄大夫,领太史令,封关内侯。

◇上言合朔有违错

光禄大夫领太史令邕言:典历者案历术,推交会之期,候者伺迟疾之度,当朔事无有违错耳。

"《通典》七十八。 高贵乡公正元二年,太史奏:三月一日寅时合朔,去交二度恐相附近。 主者奏宣敕有司为救日蚀备,既时过而不蚀,大将军司马昭推史官不验之实,空设合朔之期,以疑上下。 光禄大夫领太史令邕言云云,重问典历周晃等。 对「郑小同议」。 乃止。 "

◎王凌

凌字彦云,太原祁人,司徒允兄子。

献帝时举孝廉,为发干长,迁中山太守。

曹公辟为丞相掾。

文帝受禅,拜散骑常侍,出为兖州刺史,封宜城亭侯,加建武将军,历青、扬、豫三州刺史。

正始中为征东将军,进封南乡侯,迁车骑将军仪同三司,代高柔为司空,又代蒋济为太尉,假节。

嘉平三年谋废立,司马懿讨之,送还京师,至项饮药死。

◇与太傅司马宣王书

卒闻神军密发,已在百尺。

虽知命穷尽,迟于相见。

身首分离,不以为恨。

前后遣使有书,未得还报。

企踵西望,无物以譬。

昨遣书之后,便乘船来相迎。

宿丘头,旦发于浦口,奉被露布赦书,又得二十三日况,累纸诲示,闻命惊愕。

五内失守,不知何地可以自处。

仆久忝朝恩,历试无效,统御戎马,董齐东夏。

事有阙废,中心犯义,罪在二百,妻子同县,无所祷矣。

不图圣恩天覆地载,横蒙视息,复睹日月。

亡甥令狐愚携惑群小之言,仆即时呵抑,使不得竟其语。

既人已知,神明所鉴,夫非事无阴,卒至发露,知此枭夷之罪也。

生我者父母,活我者子也。

"《魏志·王凌传》》注引《魏略》"

身陷刑罪,谬蒙赦宥。

今遣掾送印绶,顷至,当如诏书,自缚归命。

虽足下私之,官法有分。

"同上"

◎王广

广字公渊,凌子,为屯骑校尉。

"见《世说·文学》篇注。 "凌诛并死。

"案:《世说·贤媛》篇注引《魏氏春秋》及《魏志》甚详,别有王广,晋初为并州刺史,见《晋书·载纪·刘宣传》,非即此"◇子贡画赞

□□端木,英辩才清,吐口敷华,发音扬馨。

"《御览》四百六十四"

◎董昭

昭字公仁,济阴定陶人,举孝廉,除瘿陶长柏人令。

袁绍以为参军事,进魏郡太守,寻入朝,拜议郎。

建安中除符节令,迁河南尹,又为冀州牧,徙徐州牧,又徙魏郡太守,拜谏议大夫,封千秋亭侯,转拜司空军祭酒。

文帝即王位,拜将作大匠。

及受禅,迁大鸿胪,进封右乡侯,徙封成都乡侯,拜太常,徙光禄大夫给事中,拜太仆。

明帝即位,进爵乐平侯,转卫尉,拜司徒。

卒年八十一,谥曰定侯。

◇上明帝表

武皇帝承凉州从事及武都降人之辞,说张鲁易攻,阳平城下南北山相远,不可守也,信以为然。

及往临履,不如所闻。

乃叹曰:「他人商度,少如人意,攻阳平山上诸屯,既不时拔,士卒伤夷者多。

」武皇帝意沮,便欲拔军截山而还,遣故大将军夏侯、将军许褚呼山上兵还。

会前军未还,夜迷惑误入贼营,贼便退散。

侍中辛毗、刘晔等在兵后语、褚,言官兵已据得贼要屯,贼已散走,犹不信之。

前自见,乃还白武皇帝「进兵定之」,幸而克获。

此近事,吏士所知。

"《魏志·张鲁传》注引《魏名臣奏》"

◇谏屯渚中作浮桥疏武皇帝智勇过人,而用兵畏敌,不敢轻之若此也。

夫兵好进恶退,常然之数。

平地无险,犹尚艰难,就当深入,还道宜利。

兵有进退,不可如意。

今屯渚中,至深也;浮桥而济,至危也。

一道而行,至狭也。

三者兵家所忌,而今行之。

贼频攻桥,误有漏失。

渚中精税,非魏之有,将转化为吴矣。

臣私戚之,忘寝与食,而议者怡然不以为忧,岂不惑哉?加江水向长,一旦暴增,何以防御?就不破贼,尚当自完,柰何乘危,不以为惧,事将危矣。

惟陛下察之。

"《魏志·董昭传》"

◇陈末流之弊疏"太和六年"

凡有天下者,莫不贵尚敦朴忠信之士,深疾虚伪不真之人者,以其毁教乱治,败俗伤化也。

近魏讽则伏诛建安之末,曹伟则斩戮黄初之始。

伏惟前后圣诏,深疾浮伪,欲以破散邪党,常用切齿。

而执法之吏,皆畏其威势,莫能纠レ,毁坏风俗,侵欲滋甚。

窃见当今年少,不复以学问为本,专更以交游为业;国士不以孝悌清修为首,乃以趋势游利为先。

合党连群,互相褒叹;以毁訾为罚戮,用党誉为爵赏。

附已者则叹之盈言,不附者则为作瑕衅。

至乃相谓「今世何忧不度邪」?但求人道不勤,罗之不博耳,又何患其不知己矣!但当吞之以药而柔调耳。

又闻或有使奴客名作在职,家人冒之出入,往来禁奥,交通书疏,有所探问。

凡此诸事,皆法之所不取,刑之所不赦,虽讽伟之罪,无以加也。

"《魏志·董昭传》"

◇作曹公书与杨奉

吾与将军,闻名慕义,便推赤心。

今将军拔万乘之艰难,反之旧都,翼佐之功,超世无畴,何其休哉!方今群凶猾夏,四海未宁。

神器至重,事在维辅。

必须众贤,以清王轨。

诚非一人,所能独建。

心腹四支,实相恃赖。

一物不备,则有阙焉。

将军当为内主,吾为外援。

今吾有粮,将军有兵。

有无相通,足以相济。

死生契阔,相与共之。

"《魏志·董昭传》"

◇与袁春卿书盖闻孝者不背亲以要利,仁者不忘君以徇私,志士不探乱以徼幸,智者不诡道以自危。

足下大君,昔避内难,南游百越,非疏骨肉,乐彼吴会,智者深识,独或宜然。

曹公愍其守志清恪,离群寡俦,故特遣使江东,或迎或送,今将至矣。

就令足下处偏平之地,依德义之主,居有泰山之固,身为乔松之偶,以义言之,犹宜背彼向此,舍民趣父也。

且邾仪父始与隐公盟,鲁人嘉之而不书爵,然则王所未命,爵尊不成,春秋之义也。

况足下今日之所托者乃危乱之国,所受者乃矫诬之命乎?苟不逞之与群,而厥父之不恤,不可以言孝;忘祖宗所居之本朝,安非正之奸职,难可以言忠;忠孝并替,难以言智。

又足下昔日为曹公所礼辟,夫戚族人而疏所生,内所寓而外王室,怀邪禄而叛知己,远福祚而近危亡,弃明义而收大耻,不亦可惜邪?若能翻然易节,奉帝养父,委身曹公,忠孝不坠,荣名彰矣。

宜深留计,早决良图。

"《魏志·董昭传》。 袁绍同族春卿为魏郡太守,在邺城中,其父元长在扬州,太祖遣人迎之,昭书与春卿。 "

◇议丞相进爵九锡与荀书

昔周旦、吕望,当姬氏之盛,因二圣之业,辅翼成王之幼,功勋若彼,犹受上爵。

锡土开宇,末世田单。

驱强齐之众,报弱燕之怨,收城七十,迎复襄王,襄王加赏于单,使东有掖邑之封,西有上之虞。

前世录功,浓厚如此。

今曹公遭海内倾覆,宗庙焚灭,躬擐甲胄,周旋征伐,栉风沐雨,且三十年。

芟夷群凶,为百姓除害,使汉室复存。

刘氏奉祀,方之曩者数公,若泰山之与丘垤,岂同日而论乎?今徒与列将功臣,并侯一县,此岂天下所望哉?"《魏志·董昭传》》注引《献帝春秋》"

◇伪作袁绍檄告郡得贼罗候安平张吉辞,当攻钜鹿,贼故孝廉孙伉等为应。

檄到收行军法,恶止其身,妻子勿坐。

"《魏志·董昭传》"

◎赵俨

俨字伯然,颖川阳翟人。

建安初为朗陵长,入为司空掾属主簿,历章陵太守、都督护军扶风太守、关中护军,迁平寇将军,文帝时历侍中驸马都尉,领河东太守典农中郎将,赐爵关内侯,寻封宜土亭侯,迁尚书。

明帝时进封都乡侯,出监荆豫诸军,转大司马军师,拜大司农。

齐王时假节都督雍凉,征为骠骑将军,迁司空,正始四年卒,谥曰穆侯。

◇荐胡昭

天真高洁,老而弥笃,玄虚静素,有夷皓之节。

宜蒙征命,以励风俗。

"《魏志·管宁传》。 正始中,骠骑将军赵俨、尚书黄休、郭彝散骑常侍荀ダ锺毓、太仆庾嶷、弘农太守何桢等递荐昭。 "

◇与荀书

今阳安郡当送绵绢,道路艰阻,必致寇害。

百姓困穷,邻城并叛,易用倾荡,乃一方安危之机也。

且此郡人执守忠节,在险不贰。

微善必赏,则为义者劝。

善为国者,藏之于民,以为国家,宜垂慰抚。

所敛绵绢,皆俾还之。

"《魏志·赵俨传》"



友情链接: 九五查询  古籍史书  老黄历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4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