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秦文

  1. 九五查询
  2. 古籍查询
  3. 全秦文
全秦文 严可均辑

《全秦文》全文

◎始皇帝

帝姓嬴,亦姓赵,名政。

伯翳之后,庄襄王子。

年十三,即秦王位,二十六年初并天下,号曰始皇帝。

在位三十七年。

◇除谥法制

制曰:朕闻太古有号毋谥,中古有号,死而以行为谥,如此,则子议父,臣议君也。

甚无谓,朕弗取焉。

自今已来,除谥法,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史记。

秦始皇本纪》)

◇诏丞相隗状王绾

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

(秦权拓本,秦量拓本,秦平阳斤拓本。

◇令断谏太后事

敢以太后事谏者,戮而杀之,从蒺藜其脊肉四肢,而积之阙下(《说苑。

正谏》)

◇令丞相御史议帝号

异日韩王纳地效玺,请为藩臣。

已而倍约,与赵、魏合从畔秦,故兴兵诛之,虏其王,寡人以为善,庶几息兵革。

赵王使其相李牧来约盟,故归其质子。

己而倍盟,反我太原,故兴兵诛之,得其王。

赵公子嘉乃自立为代王,故举兵击灭之。

魏王始约服入秦,己而与韩赵谋袭秦,秦兵吏诛,遂破之。

荆王献青阳以西,已而畔约,击我南郡,故发兵诛,得其王,遂定其荆地。

燕王昏乱,其太子丹乃阴令荆轲为贼,兵吏诛,灭其国。

齐王用后胜计,绝秦使,欲为乱,兵吏诛,虏其王,平齐地。

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除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

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

其议帝号。

(《史记。

秦始皇本纪》)

◇报王绾等议帝号

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

他如议。

(《史记。

秦始皇本纪》)◇报李斯议废封建

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

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史记。

秦始皇本纪》)◇报李斯治骊山陵

凿之不入,烧之不难,其旁行三百丈乃止。

(凌义渠《湘烟录》一引蔡质《汉仪》)

◇赐文信侯书

君何功於秦?秦封君河南,食十万户。

君何亲於秦?号称仲父。

其与家属徙处蜀。

(《史记。

吕不韦传》)

◇玺书赐公子扶苏

以兵属蒙恬,与丧,会咸阳而葬。

(《史记。

秦始皇本纪》,又《李斯传》)

◎二世皇帝

二世名胡亥,始皇第十八子。

在位三年,赵高弑之望夷宫。

◇诏李斯冯去疾

制诏丞相斯、去疾:法度量尽始皇帝为之者,(一作皆)有刻辞焉。

今袭号而刻辞不称始皇帝,其於久远医殳,如后嗣为之者,不称成功盛德。

(秦平阳斤拓本,又秦权、秦量,「医殳)?(皆作「也。

」)

皇帝曰:金石刻,尽始皇帝所为也。

今袭号而金石刻辞不称始皇帝,其於久远也,如后嗣为之者,不称成功盛德。

(《琅邪刻石》拓本,又《泰山残石》,《绛贴泰山篆谱》、《汝贴》、《之罘刻石》,徐铉重摹《绎山刻石》)

◇令蒙毅

先主欲立太子,而卿难之。

今丞相以卿为不忠,罪及其宗。

朕不忍,乃赐卿死,亦甚幸矣。

卿其图之。

(《史记。

蒙恬传》)

◇令蒙恬

君之过多矣。

而卿弟毅有大罪,法及内史。

(同上)◎公子高

公子高,秦之诸公子。

◇上书请从死

先帝无恙时,臣入则赐食,出则乘舆。

御府之衣,臣得赐之;中厩之宝马,臣得赐之。

臣当从死而不能,为人子不孝,为人臣不忠。

不忠者无名以立於世,臣请从死,愿葬郦山之足,唯上幸哀怜之。

(《史记。

李斯传》)

◎王绾

绾,始皇时为丞相。

◇议帝号昔者五帝,地方千里,其外侯服夷服,诸侯或朝或否,天子不能制。

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

臣等谨与博士议曰: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

臣等昧死上尊号,王为泰皇,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

(《史记。

秦始皇本纪》:丞相绾、御史大夫劫、廷尉斯等皆曰。

◇议封建

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

请立诸子,唯上幸许。

(《史记。

秦始皇本纪》:丞相绾等言,始皇下其议。

◎李斯斯,楚上蔡人。

少为郡小吏,师事荀卿。

入秦,为吕不韦舍人,任为郎。

始皇拜为长史,又拜客卿,迁廷尉卿,进左丞相。

二世二年,赵高诬以谋反,具五刑,夷三族。

◇上书谏逐客

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

昔缪公求士,西取由余於戎,东得百里奚於宛,迎蹇叔於宋,求丕豹、公孙支於晋,此五子者,不产於秦,而缪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都,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

昭王得范睢,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

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於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建翠凤之旗,树灵鼍之鼓,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说之,何也?必秦国之所生然后可,则是夜光之璧不饰朝廷,犀象之器不为玩好,郑卫之女不充后宫,而骏良是不实外既江南金锡不为用,西蜀丹青不为采。

所以饰后宫充下陈娱心意说耳目者,必出於秦然后可,则是宛珠之簪,傅玑之珥,阿缟之衣,锦绣之饰不进於前,而随俗。

(徐广曰:「随俗,一作修使」)雅化,佳冶窈窕赵女不立於侧也。

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目者,真秦之声也;郑、卫《桑间》,《昭》《虞》《武》《象》者,异国之乐也。

今弃击瓮叩《缶瓦》就郑卫,退弹筝而取《昭》《虞》,若是者何也?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

今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

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

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夫物不产於秦,可宝者多;士不产於秦,而愿忠者众。

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於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史记。

李斯传》)◇上书韩王

昔秦、韩戮力一意以不相侵,天下莫敢犯,如此者数世矣。

前时五诸侯尝相与共伐韩,秦发兵以救之。

韩居中国,地不能满千里,而所以得与诸侯班位於天下,君臣相保者,以世世相教事秦之力也。

先时五诸侯共伐秦,韩反与诸侯先为雁行,以向秦军於阙下矣。

诸侯兵困力极,无柰何,诸侯兵罢。

杜仓相秦,起兵发将,以报天下之怨,而先攻荆,荆令尹患之曰:「夫韩,以秦为不义,而与秦兄弟,共苦天下,己又背秦,先为雁行以攻关,韩则居中国,展转不可知。

」天下共割韩上地十城以谢秦,解其兵。

夫韩尝一背秦,而国迫地侵,兵弱至今。

所以然者,听奸人之浮说,不权事实,故虽杀戮奸臣,不能使韩复强。

今赵欲聚兵士卒,以秦为事,使人来借道,言欲伐秦,其势必先韩而后秦。

且臣闻之,唇亡则齿寒。

夫秦、韩不得无同忧,其形可见。

魏欲发兵以攻韩,秦使人将使者於韩。

今秦王使臣斯以来而不得见,恐左右袭曩奸臣之计,使韩复有亡地之患。

臣斯不得见,请归报,秦、韩之交必绝矣。

斯之来使,以奉秦王之欢心,愿效便计,岂陛下所以逆贱臣者耶?臣斯愿得一见,前进道愚计,退就菹戮,愿陛下有意焉。

今杀臣於韩,则大王不足以强,若不听臣之计,则祸必构矣。

秦发兵不留行,而韩之社稷忧矣。

臣斯暴身於韩之市,则虽欲察贱臣愚忠之计,不可得已。

边鄙残,国固守,鼓铎之声於耳。

而乃用臣斯之计,晚矣。

且夫韩之兵,於天下可知也。

今又背秦。

夫弃城而败军,则反掖之寇必袭城矣。

城尽则聚散,聚散则无军矣。

使城固守,则秦必兴兵而围王一都,道不通则难必谋,其势不救,左右计之者不用,愿陛下熟图之。

若臣斯之所言,有不应事实者,愿大王幸使得毕辞於前,乃就吏诛,不晚也。

秦王饮食不甘,游观不乐,意专在图赵,使臣斯来言,愿得身见,因急与陛下有计也。

今使臣不通,则韩之信,未可知也。

夫秦必释赵之患,而移兵於韩,愿陛下幸复察图之,而赐臣报决。

(《韩非子。

存韩》)

◇上书言治骊山陵臣所将隶徒七十三万人治骊山者,已深已极,凿之不入,烧之不燃,叩之空空,如下天状。

(凌义渠《湘烟录》一引蔡质《汉仪》李斯治骊山陵上书,又段成式《酉阳杂俎》十五引李斯奏,少前十四字。

◇上书对二世。

夫贤主者,必且能全道而行督责之术者也。

督责之,则臣不敢不竭能以徇其主矣。

此臣主之分定,上下之义明,则天下贤不肖,莫敢不尽力竭任以徇其君矣,是故主独制於天下而无所制也,能穷乐之极矣。

贤明之主,可不察焉!故申子曰:「有天下而不恣睢,命之曰以天下为桎梏」者,无他焉,不能督责,而顾以其身劳於天下之民,若尧、禹然,故谓之「桎梏」也。

夫不能修申、韩之明术,行督责之道,专以天下自适也,而徒务苦形劳神,以身徇百姓,则是黔首之役,非畜天下者也,何足贵哉!夫以人徇己,则己贵而人贱;以己徇人,则己贱而人贵。

故徇人者贱,而人所徇者贵,自古及今,未有不然者也。

凡古之所为尊贤者,为其贵也,而所为恶不肖者,为其贱也。

而尧、禹以身徇天下者也,因随而尊之,则亦失所为尊贤之心矣,夫可谓大缪矣,谓之为「桎梏」,不亦宜乎?不能督责之过也。

故韩子曰:「慈母有败子,而严家无格虏」者,何也?则能罚之加焉必也。

故商君之法,刑弃灰於道者。

夫弃灰,薄罪也,而被刑,重罚也。

彼唯明主为能深督轻罪。

夫罪轻且督深,而况有重罪乎?故民不敢犯也。

是故韩子曰:「布帛寻常,庸人不释;铄金百镒,盗跖不搏」者,非庸人之心重,寻常之利深,而盗跖之欲浅也;又不以盗跖之行为轻百镒之重也。

搏必随手刑,则盗跖不搏百镒,而罚不必行也,则庸人不释寻常。

是故城高五丈,而楼季不轻犯也;泰山之高百仞,而跛羊牧其上。

夫楼季也,而难五丈之限,岂跛羊也而易百仞之高哉?峭氵堑之势异也。

明主圣王之所以能久处尊位,长执重势,而独擅天下之利者,非有异道也,能独断而审督责,必深罚,故天下不敢犯也。

今不务所以不犯,而事慈母之所以败子也,则亦不察於圣人之论矣。

夫不能行圣人之术,则舍为天下役,何事哉?可不哀邪!且夫俭节仁义之人立於朝,则荒肆之乐辍矣;谏说论理之臣开於侧,则流漫之志诎矣;烈士死节之行显於世,则淫康之虞废矣。

故明主能外此三者,而独操主术,以制听从之臣,而修其明法,故身尊而势重也。

凡贤主者,必将能拂世摩俗,而废其所恶,立其所欲,故生则有尊重之势,死则有贤明之谥也。

是以明君独断,故权不在臣也,然后能灭仁义之涂,掩驰说之口,困烈士之行,塞聪扌明,内独视听,故外不可倾以仁义烈士之行,而内不可夺以谏说忿争之辩,故荦然独行恣睢之心,而莫之敢逆,若此,然后可谓能明申韩之术,而修商君之法。

法修术明,而天下乱者,未之闻也。

故曰「王道约而易操」也。

唯明主为能行之。

若此则谓督责之诚,则臣无邪,臣无邪则天下安,天下安则主严尊,主严尊则督责必,督责必则所求得,所求得则国家富,国家富则君乐丰。

故督责之术设,则所欲无不得矣。

群臣百姓,救过不给,何变之敢图?若此,则帝道备,而可谓能明君臣之术矣。

虽申、韩复生,不能加也。

(《史记。

李斯传》)

◇上书言赵高

臣闻之,臣疑其君,无不危国;妾疑其夫,无不危家。

今有大臣於陛下,擅利擅害,与陛下无异,此甚不便。

昔者司城子罕相宋,身行刑罚,以威行之,期年遂劫其君。

田常为简公臣,爵列无敌於国,私家之富与公家均,布惠施德,下得百姓,上得群臣,阴取齐国,杀宰予於庭,即弑简公於朝,遂有齐国,此天下所明知也。

今高有邪佚之志,危反之行,如子罕相宋也;私家之富,若田氏之於齐也;兼行田常、子罕之逆道而劫陛下之威信,其志若韩为韩安相也。

陛下不图,臣恐其为变也。

(《史记。

李斯传》)

狱中上书。

臣为丞相,治民三十余年矣。

逮秦地之陕隘,先王之时,秦地不过千里,兵数十万,臣尽薄材,谨奉法令,阴行谋臣,资之金玉,使游说诸侯,阴修甲兵,饰政教,官斗士,尊功臣,盛其爵禄,故终以胁韩弱魏,破燕、赵,夷齐、楚,卒兼六国,虏其王,立秦为天子,罪一矣;地非不广,又北逐胡貉,南定百越,以见秦之强,罪二矣;尊大臣,盛其爵位,以固其亲,罪三矣;立社稷,修宗庙,以明主之贤,罪四矣;更克刂画,平斗斛度量文章,布之天下,以树秦之名,罪五矣;治驰道,兴游观,以见主之得意,罪六矣;缓刑罚,薄赋敛,以遂主得众之心,万民戴主,死而不忘,罪七矣。

若斯之为臣者,罪足以死固久矣。

上幸尽其能力,乃得至今,愿陛下察之!(《史记。

李斯传》)

◇议存韩

诏以韩客之所上书,书言韩之未可举,下臣斯,甚以为不然。

秦之有韩,若人之有腹心之病也。

虚处则忄亥然若居湿地,著而不去,以极走,则发矣。

夫韩虽臣於秦,未尝不为秦病,今若有卒报之事,韩不可信也。

秦与赵为难,荆苏使齐,未知何如。

以臣观之,则齐、赵之交,未必以荆苏绝也。

若不绝,是悉赵而应二万乘也。

夫韩不服秦之义,而服於强也。

今专於齐赵,则韩必为腹心之病而发矣。

韩与荆有谋,诸侯应之,则秦必复见崤塞之患。

非之来也,未必不以其能存韩也,为重於韩也。

辩说属辞,饰非诈谋,以钓利於秦,而以韩利窥陛下。

夫秦、韩之交亲,则非重,此自便之计也。

臣视非之言文,其淫说靡辩才甚,臣恐陛下淫非之辩,而听其盗心,因不详察事情。

今以臣愚议,秦发兵而未名所伐,则韩之用事者,以事秦为计矣。

臣斯请往见韩王,使来入见大王。

见,因内其身而勿遣,稍召其社稷之臣,以与韩入为市,则韩可深割也。

因令象武发东郡之卒,窥兵於境上,而未名所之,则齐人惧而从苏之计,是我兵未出,而劲韩以威擒,强齐以义从矣。

闻於诸侯也,赵氏破胆,荆人狐疑,必有忠计。

荆人不动,魏不足患也。

则诸侯可蚕食而尽,赵氏可得与敌矣。

愿陛下幸察愚臣之计,无忽。

(《韩非子。

存韩》)

◇议废封建

周武王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

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

置诸侯不便。

(《史记。

秦始皇本纪》)

◇议刻金石

维秦王兼有天下,立名为皇帝,乃抚东土,至于琅邪。

列侯武城侯王离,列侯通武侯王贲,伦侯建成侯赵亥,伦侯昌武侯成,伦侯武信侯冯母择,丞相隗林(当作隗状。

颜之推云隋得秤权,有丞相隗状、王绾二人列名。

王劭亦云然。

案《钟鼎款识》平阳斤及今所见秦权皆云状、绾,无作林字者也)、丞相王绾、卿李斯、卿王戊、五大夫赵婴、五大夫杨つ从,与议于海上,曰:「古之帝者,地不过千里,诸侯各守其封域,或朝或否,相侵暴乱,残伐不止,犹刻金石,以自为纪。

古之五帝三王,知教不同,法度不明,假威鬼神,以欺远方,实不称名,故不久长。

其身未殁,诸候背叛,法令不行。

今皇帝并一海内,以为郡县,天下和平。

昭明宗庙,体道行德,尊号大成。

群臣相与诵皇帝功德,刻于金石,以为表经。

(《史记。

秦始皇纪》。

案《史记》以此议连属《琅邪刻石颂》之下,今颂碑见存,五夫二杨つ后,便刻二世诏书,验知此议当有别石,不得与颂同碑,故分录之。

◇议烧诗书百家语

五帝不相复,三代不相袭,各以治,非其相反,时变异也。

今陛下创大业,建万世之功,固非愚儒所知。

且越言乃三代之事,何足法也?异时诸侯并争,厚招游学。

今天下已定,法令出一,百姓当家则力农工,土则学习法令辟禁。

今诸生不师今而学古,以非当世,惑乱黔首。

丞相臣斯昧死言:古者天下散乱,莫之能一,是以诸侯并作,语皆道古以害今,饰虚言以乱实,人善其所私学,以非上之所建立。

今皇帝并有天下,别黑白而定一尊,而私学乃相与非法教之制,闻令下,则各以其私学议之,入则心非,出则巷议,夸主以为名,异取以为高,率群下以造谤。

如此弗禁,则主势降乎上,党与成乎下,禁之便。

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

有敢偶语《诗》《书》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

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

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

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

(《史记。

秦始皇本纪》:三十四年博士淳于越请封子弟功臣,始皇下其议,丞相李斯云云。

制曰「可。

」又见《李斯传》)

◇金狄铭

皇帝廿六年,初兼天下,以为郡县,正法律,同度量,大人来见临洮,身长五丈,足迹六尺。

(《水经注。

河水》四云李斯书也。

又见《汉书。

项籍传赞》注引《三辅黄图》)

◇玉玺文

受天之命,皇帝寿昌。

(《宋书。

礼志》五:高祖入关,得秦始皇蓝田玉玺),螭(虎纽,文云云,高祖佩之,后代名曰「传国玺。

」又《御览》六百八十二引《玉玺谱》有雍州玺,文与此同。

乌篆是慕容所制。

)受天之命,既寿永昌。

(《后汉。

光武纪》注引《玉玺谱》:「传国玺是秦始皇初定天下初刻,其玉出蓝田山,丞相李斯所书,其文云云。

高祖至霸上,秦王子婴献之。

」)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御览》六百八十二引《吴书》:孙坚讨董卓,顿军洛南,得汉传国玺,其文云云。

又引《玉玺谱》曰:「传国玺是丞相李斯所书」,其文同。

◇绎山刻石

皇帝立国,维初在昔,嗣世称王。

讨伐乱逆,威动四极,武义直方。

戎臣奉诏,经时不久,灭六暴强。

廿有六年,上荐高庙,孝道显明。

既献泰成,乃降专惠,亲巡远方。

登于绎山,群臣从者,咸思攸长。

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以开争理。

功战日作,流血于野,自泰古始。

世无万数,也及五帝,莫能禁止。

今皇帝,壹家天下,兵不复起。

灾害灭除,黔首康定,利泽长久。

群臣诵略,刻此乐石,以箸经纪。

(徐铉重摹《绎山碑》拓本。

案秦刻石三句为韵,唯《琅邪台》二句为韵,皆李斯之辞。

张守节言《会稽碑》文及书皆李斯。

斯狱中上书言:「更刻画,平斗斛度量文章,布之天下,」其显据也。

此文《史记》不载)

◇泰山刻石

皇帝临立,作制明法,臣下修饬。

廿有六年,初并天下,罔不宾服。

亲巡远黎,登兹泰山,周览东极。

从臣思速,本原事业,祗诵功德。

治道运行,诸产得宜,皆有法式。

大义箸明,陲于后嗣,顺承勿革。

皇帝躬听,既平天下,不懈于治。

夙兴夜寐,建设长利,专隆教诲。

训经宣达,远近毕理,咸承圣志。

贵贱分明,男女体顺,慎遵职事。

昭隔内外,靡不清净,施于昆嗣。

化及无穷,遵奉遗诏,永承重戒。

(刘《泰山篆谱》、《绛贴》本,又李处巽重摹本,又《史记。

秦始皇纪》「临立」作「临位」,「躬听」作「躬《耳呈》」「亲巡远黎」作「亲巡远方黎民」,「体顺」作「礼顺」,「昆嗣」作「后嗣」。

◇琅邪台刻石维廿八年,皇帝作始。

端平法度,万物之纪。

以明人事,合同父子。

圣智仁义,显白道理。

东抚东土,以省卒士。

事已大华,乃临于海。

皇帝之功,勤劳本事。

上农除末,黔首是富。

普天之下,抟心揖志。

器械一量,同书文字。

日月所照,舟舆所载,皆终其命,莫不得意。

应时动事,是维皇帝。

匡饬异俗,陵水经地。

忧恤黔首,朝夕不懈。

除疑定法,咸知所辟。

方伯分职,诸治经易。

举错必当,莫不如画。

皇帝之明,临察四方。

尊卑贵贱,不逾次行。

奸邪不容,皆务贞良。

细大尽力,莫敢怠荒。

远迩辟隐,专务肃庄。

端直敦忠,事业有常。

皇帝之德,存定四极。

诛乱除害,兴利致福。

节事以时,诸产繁殖。

黔首安宁,不用兵革。

六亲相保,终无寇贼。

欢欣奉教,尽知法式。

六合之内,皇帝之土,西涉流沙,南尽北户。

东有东海,北过大夏。

人迹所至,无不臣者。

功盖五帝,泽及牛马。

莫不受德,各安其宇。

(《史记。

秦始皇纪》)

列侯武城侯王离、列侯通武侯王贲、伦侯建成侯赵亥,伦侯昌武侯成、伦侯武信侯冯毋择、丞相隗林(当作隗状、)丞相王绾、卿李斯、卿王戊、五大夫赵婴、五大夫杨つ。

(《史记。

秦始皇纪》,又略见《琅邪碑》拓本。

案《史记》十一人上下文多不得与颂同石,今颂碑见存,五夫二杨つ后便刻二世诏书,知始皇时所刻止此耳。

◇之罘刻石

维廿九年,时在中春,阳和方起。

皇帝东游,巡登之罘,临照于海。

从臣嘉观,原念休烈,追诵本始。

大圣作治,建定法度,显著纲纪。

外教诸侯,光施文惠,明以义理。

六国回辟,贪戾无厌,虐杀不已。

皇帝哀众,遂发讨师,奋扬武德。

义诛信行,威单旁达,莫不宾服。

烹灭强暴,振救黔首,周定四极。

普施明法,经纬天下,永为仪则。

大矣口哉,宇县之中,承顺圣意。

群臣诵功,请刻于石,表垂常式。

(《史记。

秦始皇纪》「大矣」下脱一字,「表垂」下衍「于」字,今校正。

◇之罘东观刻石

维廿九年,皇帝春游,览省远方。

逮干海隅,遂登之罘,昭临朝阳。

观望广丽,从臣咸念,原道至明。

圣法初兴,清理疆内,外诛暴强。

武威旁畅,振动四极,禽灭六王。

阐并天下,害绝息,永偃戎兵。

皇帝明德,经理宇内,视听不怠。

作立大义,昭设备器,咸有章旗。

职臣遵分,各知所行,事无嫌疑。

黔首改化,远迩同度,临古绝尤。

常职既定,后嗣循业,长承圣治。

群臣嘉德,诵圣烈,请刻之罘。

(《史记。

秦始皇纪》)

◇碣石门刻石

(上脱九句,此颂三句为韵。

)遂兴师旅,诛灭无道,为逆灭息。

武殄暴逆,文复无罪,庶心咸服。

惠论功劳,赏及牛马,恩肥土域。

皇帝奋威,德并诸侯,初一泰平(当作泰字。

)堕坏城郭,决通川防,夷去险阻。

地执既定,黎庶无繇,天下咸抚。

男乐其畴,女修其业,事各有序。

惠被诸产,久(《集解》徐广曰:「久,一作分。

」)并来田,莫不安所。

群臣诵烈,请刻此石,垂著仪矩。

(《史记。

秦始皇纪》)

◇会稽刻石

皇帝休烈,平壹宇内,德惠攸长。

卅有七年,亲巡天下,周览远方。

遂登会稽,宣省习俗,黔首齐庄。

群臣诵功,本原事速,追道高明。

秦圣临国,始定刑名,显陈旧章。

初平法式,审别职任,以立恒常。

六王专倍,贪戾忄敖猛,率从自强。

暴虐恣行,负力而骄,数动甲兵。

阴通间使,以事合从,行为辟方。

内饰诈谋,外来侵边,遂起祸殃。

义威诛之,殄熄暴悖,乱贼灭亡。

圣德广密,六合之中,被泽无疆。

皇帝并宇,兼听万事,远近毕清。

运理群物,考验事实,各载其名。

贵贱并通,善否陈前,靡有隐情。

饰省宣义,有子而嫁,倍死不贞。

防隔内外,禁止淫,男女诚。

夫为寄,杀之无罪,男秉义程。

妻为逃嫁,子不得母,咸化廉清。

大治濯俗,天下承风,蒙被休经。

皆遵轨度,和安敦勉,莫不顺令。

黔首修,人乐同则,嘉保泰平。

后敬奉法,常治无极,舆车不倾。

从臣诵烈,请刻此石,光陲休铭。

(申屠力《重刻会稽碑》拓本,又见《史记。

秦始皇纪》,小异。

◇句曲山白璧刻文

始皇圣德,平章江山。

巡狩苍川,勒铭素璧。

(张铉《至正金陵新志》一,《茅山图考》注引《茅山记》曰:秦始皇三十七年,游会稽还,登句曲北垂山,埋白璧一双、深七尺,李斯篆刻文。

又《真诰》引《茅君内传》)

◇秦权文

廿六年,皇帝尽井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

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

元年,制诏丞相斯、去疾:法度量尽始皇帝为之,皆有刻辞焉。

今袭号而刻辞不称始皇帝,其于久远也。

如后嗣为之者,不称成功盛德。

刻此诏,故刻左,使毋疑。

(秦权拓本,又平阳斤拓本,皆有刻辞焉。

「皆」字作「者」,属上句。

「其于久远也」。

作「远《医凤》)」,末有平阳斤三字。

◇刻始皇所立刻石

皇帝曰:金石刻尽始皇帝所为也。

今袭号而金石刻辞不称始皇帝,其于久远也,如后嗣为之者,不称成功盛德。

丞相臣斯、臣去疾、御史大夫臣德昧死言:「臣请具刻诏书金石刻,因明白矣,臣昧死请。

」制曰:「可」。

(《琅邪台刻石》拓本,又《泰山残石》、徐铉重摹《绎山刻石》、《绛贴》、《泰山篆谱》、《汝贴。

之罘刻石》,又《史记。

秦始皇纪》:「二世东行郡县,李斯从,到碣石,并海南,至会稽而尽刻始皇所立刻石,石旁著大臣从者名,以章先帝成功盛德焉。

」)

◇用笔法夫书之微妙,道合自然。

篆籀以前,不可得而闻矣。

自上古作大篆,颇行于世,但为古远,人多不详。

但为古远,人多不详,今斯删略繁者,取其合理,参为小篆。

凡书,非但裹结流快,终籍笔力轻健。

蒙将军恬《笔经》,犹自简略。

斯更修改,望益于用矣。

用笔法,先急回,后疾下,鹰望鹏逝,信之自然,不得重改,如游鱼得水,景山兴云,或卷或舒,乍轻乍重。

善思之,此理可见矣。

斯善书,自赵高以下,或见推伏。

刻诸名山碑玺铜人,并斯之笔。

斯书《秦望纪功石》云:「吾死后五百三十年间,当有一人替吾迹焉。

」(《墨池编》)

◎周青臣

青臣,始皇时为仆射。

◇进颂

他时秦地不过千里,赖陛下神灵明圣,平定海内,放逐蛮夷,日月所照,莫不宾服。

以诸侯为郡县,人人自安乐,无战争之患,传之万世,自上古不及陛下威德。

(《史记。

秦始皇纪》:三十四年,始皇置酒咸阳宫,博士七十人,前为寿,仆射周青臣进颂。

◎淳于越

越,齐人,始皇时为博士。

◇议封建臣闻殷周之王千余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

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一作「之患」,以「臣」字属下句)无辅拂(一作弼),何以相救哉?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

今青臣又面谀,以重陛下之过,非忠臣。

(《史记。

秦始皇纪》,又《李斯传》:齐人淳于越进谏,始皇下其议。

◎零陵令信

信失其姓,始皇时为零陵令。

◇上始皇帝书

荆轲挟匕首卒刺陛下,陛下以神武,扶揄长剑以自救。

(《文选。

吴都赋》刘渊林注引《秦零陵令上始皇帝书》。

案《汉志》从横家有《秦零陵信》一篇,难秦相李斯,即此。

◎阙名

◇诸儒生议封禅

古者封禅为蒲车,恶伤山之土石草木。

埽地而祭,席用菹皆,言其易遵也。

(《史记。

封禅书》,始皇即帝位三年,征从齐、鲁之儒生博士七十人,至乎泰山下,请儒生或议。

」又见《汉书。

郊祀志》上)◇群臣议始皇庙

古者天子七庙,诸侯五,大夫三,虽万世世不轶毁。

今始皇为极庙,四海之内皆献贡职,增牺牲,礼咸备,毋以加。

先王庙或在西雍,或在咸阳,天子仪当独奉酌祠始皇庙,自襄公以下轶毁。

所置凡七庙,群臣以礼进祠,以尊始皇庙为帝者祖庙。

(《史记。

秦始皇纪》:二世元年,令群臣议尊始皇庙,群臣皆顿首言。

◇秦将诈称二世使人与李良书

良尝事我,得显幸,良诚能反赵为秦,赦良罪,贵良。

(《史记。

张耳陈余传》,《汉书。

张耳陈余传》)

◇辨士隐姓名遗秦将章邯书李斯为秦王死,废十七兄而立今王也。

(《史记。

李斯传》《集解》引杜预善文。

◇东郡陨石刻文

始皇死而地分。

(《汉书。

五行志》中之上:始皇帝三十六年,石陨于东郡,民或刻其石。

◎宦官

◎赵高

高,诸赵疏属,为宦者。

始皇举为中车府令,后兼行符玺令事。

二世即位,迁郎中令,拜中丞相。

寻行弑立,子婴刺杀之,夷三族。

◇诈为始皇书赐公子扶苏朕巡天下,祷词名山诸神以延寿命。

今扶苏与将军蒙恬将师数十万以屯边,十有余年矣。

不能进而前,士卒多毛,无尺寸之功,乃反数上书直言,诽谤我所为。

以不得罢归为太子,日夜怨望。

扶苏为人子不孝,其赐剑以自裁。

将军蒙恬与扶苏居外,不匡正,宜知其谋,为人臣不忠,其赐死,以兵属裨将王离。

(《史记。

李斯传》)

◎仙道

◎安期先生

先生姓安名期,琅邪阜乡亭人。

师事河上公,善黄老,亦善为长短说。

卖药海边,与蒯彻善。

尝干始皇,又干项王,项王不能用其策。

已而项王欲封之,不受亡去。

刘向云:「时人皆言千岁翁。

」服虔云:「古之真人。

」案安期生事见《史记。

乐毅》及《田儋传赞》,服说见《封禅书。

索隐》。

◇留书报始皇

后千岁,求我于蓬莱山下(《史记。

封禅书正义》引《列仙传》,今本《列仙传》作「后年」,无「下」字。

《抱朴子。

极言篇》作「复数千载」,《艺文类聚》八十四引《抱朴子》作「后数千载。

」)

◎徐福一作福,齐人。

为始皇求仙,以童男女三千王州,不归。

◇上书请求仙

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方丈、瀛州,仙人居之,请得斋戒,与童男女求之。

(《史记。

秦始皇纪》)



友情链接: 九五查询  古籍史书  老黄历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4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