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梁文 卷三十二

  1. 九五查询
  2. 古籍查询
  3. 全梁文
《全梁文》 卷三十二 严可均辑

◎沈约"八"◇冠子祝文蠲兹令日,元服肇加。

成德既举。

"《御览》作「学」。 "童心自化。

行之则至,无谓道赊。

敦以秋实,食以春华。

无耻下问,乃致高车。

子孙千忆,广树厥家。

"《初学记》十四,《御览》五百四十。 "

◇祭蒋山庙文

我皇体天御宇,望日表尊,备乐变乎笙镛,郁礼华於俎豆,迩无不怀,远无不肃。

鸟革玄素之容,草移丹绿之状,泉露改味,日月重光。

仰惟大王,年逾二百,世兼四代。

扬王桴,布瑶席。

秦、梁、楚、赵之巫,把琼茅而延伫;燕、卫、宋、郑之音,结流风而成曲。

九疑之求蔽日,三山之驾若云。

"《艺文类聚》七十九"◇忏悔文

弟子沈约稽首上白诸佛众圣:约自今生已前,至於无始,罪业参差,固非词象所算,识昧往绿,莫由证举。

爰始成童,有心嗜欲,不识慈悲,莫辨罪报。

以为毛群介品,事允庖厨,无对之缘,非恻隐所及。

晨М暮龠,互月随年。

兼腹填虚,非斯莫可。

兼曩昔蒙稚,精灵靡达,遨戏之间,恣行夭暴。

春动飞沈,罔非登俎;傥想逢值,横加剿扑。

却数追念,种汇实蕃;远忆想间,难或详尽。

又暑月寝卧,蚊虻肤,忿之於心,应之於手。

岁所歼殒,略盈万计。

手因怒运,命因手倾,为杀之道,事无不足。

迄至於今,犹未顿免。

又尝竭水而渔,躬事网,牵驱士卒,欢娱赏会。

若斯等辈,众伙非一。

党隶宾游,愆昝交互。

或盗人园实,或偷人刍拳。

弱性蒙心,随喜赞悦。

受分吞赃,皎然不昧。

性爱坟典,苟得忘廉,取非其有,卷将二百。

又绮语者众,源条繁广,假妄之愆,虽免大过,微触细犯,亦难备陈。

又追寻少年,血气方壮,习累所缠,事难排豁。

淇水上宫,诚无云几;分桃断袖,亦足称多。

此实生死牢井,未易洗拔。

灌志惨舒,性所同禀。

迁怒过嗔,有时或然;厉色严声,无日可免。

又言谑行止,曾不寻研,触过斯发,动沦无纪,终朝纷扰,薄暮不休。

来果昏顽,将由此作。

前念甫谢,后念复兴。

尺流不息,寸阴骤往。

愧悔攒心,罔知云历。

今於十方三世诸佛前,见在众僧大众前,誓心克己,追自悔责,收逊前愆,洗濯今虑,校身诸失,归命天尊。

又寻七尺所本,八微是构,析而离之,莫知其主。

虽造业者身,身随念灭,而念念相生,离续无已。

往所行恶,造既由心。

行恶之时,其心既染。

既染之心,虽与念灭。

往之所染,即成后缘。

若不本诸真谛,以空灭有,则染心之累,不卒可磨。

今者兴此愧悔,磨昔所染。

所染得除,即空成性。

其性既空,庶罪无所托。

布发顶礼,幽显证成。

此念一成,相续不断。

日磨岁莹,生生不休。

迄至道场,无复退转。

又彼恶加我,皆由我昔加人,若不灭此重缘,则来恶弥遘。

当今断绝,永息来缘。

道无不在,有来斯应。

庶达今诚,要之咸达。

"《广弘明集》二十八下"◇千僧会愿文

弟子沈约上白十方诸佛;十方诸大圣:今目见前众僧,三界非有,五阴皆无,四倒十缠,其相和合。

一切如电,挥万劫於俄顷;丘井易沦,终漂沈於苦岸。

迷涂邃远,弱丧忘归。

区区七尺,莫知其假;耳目之外,谓为空谈。

靡依靡归,不信不受。

生灵一谢,再得无期。

约所以抚心自恻,临践非譬者也。

至圣凝寂,无迹可寻。

缘应所感,事惟拯物。

持钵安行,出彼只树。

不逾停午,以福众生。

芳尘余法,峨然未改。

约以往夏,遘罹疴疾。

帝上哀矜,深垂愍虑,以月次徂暑,日在丙寅,仰会千僧,於其私宅,隆兹重施,弗知所限。

既已奉只洪德,又思自罄家财。

一举盈千,力难私办。

稍而后满,事或易充。

草堂约法师於所住山寺,为营八集,其一仰凭上定林寺法主。

今月二十九日,第十会集百僧於所创田庐。

福不唐捐,闻之经训。

心路皎然,又过於此。

凡有涓毫,应证来业。

无巨无细,咸归圣主。

仰愿十方,共明此誓。

岂足少酬天眷,盖以微寄诚心云尔。

"《广弘明集》二十八上"

◇为文惠太子礼佛愿疏

维年月朔日,皇太子某稽首和南十方诸佛、一切贤圣:夫至理可祈,必凭诚於正觉;极妙有感,乃归仰於真如。

然后取证现前,获验兹日。

去岁皇帝暂亏御膳,小废干行,四海震惶,百司战悚。

讳历劫多幸,夙世善缘;忝生王家,叨守储嗣。

臣子心地,倍用焦迫。

禁门旦启,欣问竖之安;寝扉早避,访膳夫之宰。

只树独园,伏膺下拜。

伽蓝精舍,绕足顶礼。

百神警卫,万福具臻。

曾不信宿,圣躬和愈。

岂非三宝之弘慈,十号之法力。

既而天从心欲,诚愿克果。

今於崇正殿奉还法会千僧,仍留百僧,八关行道,又度二士,同日出家。

惟愿藉此功德,奉资皇帝陛下,寿与南山其久,年将北极俱长。

道懋农轩,德高尧舜。

上界八万之劫可期,下方七百之祚未拟。

元良之位,长守膝下之欢;上嗣之所,永保怀袖之爱。

以兹法田,奉中宫皇后殿下,福履攸善,无思不届。

天母之德,厚载不能加;任姒之盛,坤仪宁足匹?未及诸王妃主,宫掖嫔房,末来因缘,过去眷属,并同兹辰,预此慈善。

又普为积苦饿鬼,受辜畜生,三途八难,六道十恶,水陆蠢动,山薮飞,湿生化生,有想无想,皆藉今日慈悲,咸造浣濯。

人天摄受,幽显证明。

庶凭众力,其相津济。

谨疏。

"《广弘明集》二十八上"

◇为文惠太子解讲疏

皇太子以建元四年四月十五日,集大乘望僧於玄圃园安居。

宝地禁苑,皆充供具。

珍台绮榭,施佛及僧。

震玄音於六宵,畅微言於永劫。

三达宣其妙果,十住赞其祥缘。

践二气而业升,离九旬而功就。

暨七月既望,乃敬舍宝躯,爰及舆冕。

自缨巳降,凡九十九物。

愿以此力,普被幽明。

帝室有嵩华之固,苍黔飨仁寿之福。

若有沦形苦海,得随理悟。

坠体翱翔涂,不远斯复。

十方三世,咸证伊言。

兹誓或骞,无取正觉。

"《释藏》轻四,《广弘明集》十九"

◇为齐竟陵王发讲疏"并颂"

大矣哉!妙觉之为妙也。

无相非色,空不可极。

而立言垂训,以汲引为方。

慈波慧水,虽可溉而莫知其源者也。

灵篇宝籍,远探龙藏,盖无得而言焉。

至於义指天山之表,文隐交河之外,又非断筹所能算也。

逮於只树庵园之妙吼,四谛一乘之正说,垂译而通中土,莫不恒沙之一焉。

而词源海广,理涂灵奥。

虽字流附响,万轸同起,分条散叶,离文析句,未或暨其万一也。

竟陵王殿下,神超上地,道冠生知,树宝业於冥津,凝正解於冲念,若夫方等之灵邃,甘露之深玄,莫有不游其涂而启其室也。

秘藏之被东国者,靡不毕集。

皆缮以宝缣,文以丽篆,凝光琼笥,炫彩瑶滕,思欲敷震微言,昭感未悟。

乃以永明元年二月八日,置讲席於上邸,集名僧於帝畿,皆深辨真俗,洞测名相,分微靡滞,临疑若晓。

同集於邸内之法云精庐,演玄音於六宵,启法门於千载。

济济乎,实旷代之盛事也。

自法王已降,暨於听僧,条载如左,以记其事焉。

乃作颂曰:

十号神寂,三达空玄。

迹由圣隐,教以慈宣。

氤氲绪法,昭晰遗筌。

标声妙住,腾华宝莲。

文离龙藏,义溢中天。

惟王禀照,道冠增睿。

星罗宝幄,云开梵筵。

思驰春马,理析秋蝉。

灵场绚彩,正水兴莲。

乘兹上果,永导芳缘。

"《广弘明集》十九"

◇为齐竟陵王解讲疏

夫凭形辉化,必由委气之途;因方导理,必同肖天之质,是以表灵邃瑞,诞圣王宫。

驻彩辰纬,停华日月,故能积慈成圣,累妙成空。

坦照路於道场,拔迷根於苦岸。

弟子萧子良,涤盥烦襟,栖情正业,肃萃僧英,敬敷慧典。

密藏奥文,云开雨散。

今魄首丹逵,日弘上朔;止步凝想,空明属念。

虽神迹稍缅,而遗尘在兹。

乃饰筵藻殿,张帷盛邸,洁诚祗事,建斯宝集。

兰泉波涌,芳霭云回。

秘理探微,玄况悠邈。

宗条既举,穷功允就。

论堂卷坐,义鼓停音。

乘此芳缘,将升上住。

十方三世,有证无爽。

"《广弘明集》十九。 "

◇又

夫妙极众象,湛思必通;理冠群方,有感斯应。

自鸾音辍唱,圆光寝辉,委华之相不传,踊地之符已远。

行言入道,事难於造次;一悟阶空,效隔於俄顷。

若非积毫成仞,累爝为明,无以方轨慧门,维舟法岸。

弟子是用夕惕载怀,惟日不足者也。

故敬集名僧,演敷奥籍。

震微起滞,轮动云回;月殿含吕,魄弦上日。

甘露既穷,辍言宝座;卷文罢席,衣履相趋。

仰惟先后,禀灵娥德,叶景轩度,道载华岳,化洽汾阴,早弃兰宫,夙违椒掖,千乘不追,万锺靡及。

终天之慕,不续於短年;希报之诚,思隆于永劫。

敬祭躯服,以充供施。

藉此幽通,控情妙觉。

仰愿圣灵,速登宝位。

越四天之表,记十号之尊。

惟兹三世,咸证于此。

敢誓丹衷,庶符皎日。

"《广弘明集》十九"

◇为南郡王舍身疏

弟子萧王上白诸佛世尊、道德僧众:夫色固无象,触必归空;三世若假,八微终散。

虽复回天震地之威,穷於寂灭;齐冠楚组之丽,靡救埃壤。

而嗜欲易繁,每疚心术,舍施难弘,用迷假照。

弟子树因旷劫,向报兹生,托景中璇,联华日彩,玉组夙纡,蕃麾早建。

兰池紫燕之乘,扰於外闲;黼帐翠帷之饰,光於中寝。

徒以心源尚滞,情路未昭,识谢兼忘,理惭独悟,不能叶调五气,绥御六神。

霜暑或愆,风露时舛。

是以敷襟上宝,栖诚妙觉。

敬舍肌肤之外,凡百一十八种,当令经卫夙理,府络时顺,万祉云翔,百妖穷涤。

望北极而有恒,瞻南山而同永。

又愿宸居纳祜,则天均庆;少阳介福,俪日承休。

储妃阐膺祥之符,皇枝广惟祺之祚,敬饰崇甍,严置宝幄,仰延息心,旁旅清信。

勖兹弘誓,证其幽疑。

庶可以感降祯和,招对灵应;玄涂菲昧,要之无爽。

"《广弘明集》二十八上"

◇舍身愿疏

优婆塞沈君敬白十方三世诸佛、本师释迦如来、安养陀弥陀世尊"云云、"一切众圣、今日道俗诸大贤德:夫形非定质,众缘所聚;四微不同,风火亦异。

析而离之,本非一物。

燕肝越胆,未足为譬;静念求我,无时可得。

而积此沦昏,生生不已,一念傥值,曾未移时。

障习相荡,旋迷厥路。

横指空呼,名之为有;丰己伤物,日夜靡休。

蓄身外之财,以充其欲;攘非己之分,用成其侈。

岂直温肌啖腹,若此而已哉!至於积箧盈藏,未尝登体,溢俎充庖,既饫斯弃。

曾不知粟帛所从,事非因己;悠悠黔首,同有其分。

离多共寡,犹或未均;我若有余,物何由足。

仁者之怀,不应若此!侵他之财,世称为盗。

盗之甚者,孰过於斯?幽显推求,无一或可。

君仰藉时来,久乘休运,玉粒晨炊,华烛夜炳,自此迄今,历年三十。

遂乃服冕荣国,裂士承家,润盈身己,庆流仆妾,室非悬磬,俸有兼金。

救寒止於重裘,而笥委余袭;冬夜既蒙累玺,而椟有赢衾。

自斯已上,侈长非一。

虽等彼豪家,其陋己甚;方诸窭室,所迈实多。

悟此非常,事由诸佛。

有怀舍散,宜光道场。

饥寒困苦,为患乃切,布满州县,难悉经缘。

其当称力因事,一旦随年,头目髓脑,诚难轻慕,亏己瞻物,未易顿行。

誓欲广念深恩,积微成著,施路檀门,冀或能践。

以大梁天监之八年年次玄枵日殷鸟度夹锺纪月十八,在於新所,创蒋陵皇宅,请佛及僧,仿佛只树,息心上士,凡一百人。

虽果谢庵园,饣卞非香国,而野粒山蔬,可同属餍。

兼舍身资服用百有一十七种,微自损撤,以奉现前众僧。

夫室家患苦,刀俎非切;制除萧散,形质超然。

蠢彼群生,咸有佛性;不因翦削,此路莫由。

缘业舛互,世谛烦记;变形改饰,即事为难。

故关以八支,导彼清信,一日一夜,同佛出家。

本弘外教,事非僧法,而世情乖舛,同迷斯路。

招屈名僧,置之虚室,主人高卧,取逸闲堂,呼为八关,去之实远。

虽有供施之缘,而非断漏之业。

约今谨自即朝至于明旦,排遣俗累,一同善来,分留上德,勖成微志。

藉此轻因,庶证来果。

广功德之言,非所敢及。

"《广弘明集》二十八上"



友情链接: 九五查询  古籍史书  老黄历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5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