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九五查询
古籍史书
老黄历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4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4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
◎王导
导字茂弘,敦从弟,袭祖览爵即丘子。
元康末司空刘引为东阁祭酒,寻参东海王越军事。
元帝镇下邳,请为安东司马。
永嘉末迁丹阳太守,加辅国将军,寻拜宁远将军。
加振威将军、愍帝即位,征为吏部郎,不就。
晋国建,以为丞相军谘祭酒,拜右将军、扬州刺史,监江南诸军事,迁骠骑将军,加散骑常侍,领中书监,录尚书事。
及称尊号,进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封武冈侯,进侍中司空假节,领中书监,寻代贺循领太子太傅,加尚书令。
明帝即位,迁司徒,封始兴郡公,进太保。
成帝时进太傅拜丞相。
咸和五年卒,年六十四,谥曰文献。
有集十一卷。
◇转陈耽谢鸾教
丹阳从事陈耽,器局弘正,可转主簿。
吴兴从事谢鸾,才干正直,可转西曹。
"《御览》二百六十五引《王丞相集》"◇祭卫教
卫洗马明当改葬,此君风流名士,海内民望,可修三牲之祭,敦旧好。
"《御览》五百五十五引《卫别传》"
◇求别驾教
顾和理识清敏,劭令端古,宜得其才,以为别驾。
"《通典》三十二引《王丞相集》"◇表
臣乞得除中书监持节,专壹所司,竭诚保傅,惟力是视。
"《御览》二百二十引《王导表》"
◇上疏论谥法
臣闻大行受大名,小行受小名,则实称不诬而已。
近代以来,惟爵得谥,武官牙门,有爵必谥,卿校常伯,无爵悉不赐谥,甚失制谥之本。
今中兴肇建,勋德兼备,宜深体前训,使行以谥彰,岂可限以有爵?"《书钞》九十四:「王导上疏」。 《艺文类聚》四十引《中兴书》作「王遵」《御览》五百六十二引《晋中兴书》作「王遵上疏」。 案:「王导谥文献」,《御览》下条引《宋书》:「王俭卒,礼官欲依王遵谥为文献。 」证知是「王导」之误,东晋初无王遵也。 "
◇上疏请自贬
徐龛叛戾,久稽天诛。
臣创议征讨,调举羊鉴。
鉴暗懦覆师,有司极法。
圣恩思降天地之施,全其首领。
然臣受重任,总录机衡,使三军挫衄,臣之责也。
乞自贬黜,以穆朝伦。
"《晋书·王导传》"
◇请建立国史疏
夫帝王之迹,莫不必书,著为令典,垂之无穷。
宣皇帝廓定四海,武皇帝受禅於魏,至德大勋,等踪上圣,而纪传不存於王府,德音未被乎管弦。
陛下圣明,当中兴之盛,宜建立国史,撰集帝纪,上敷祖宗之烈,下纪佐命之勋,务以实录,为后代之准,厌率土之望,悦人神之心,斯诚雍熙之至美,王者之弘基也。
宜备史官,敕佐著作郎干宝等渐就撰集。
"《晋书·干宝传》"
◇上疏请修学校
夫治化之本,在於正人伦。
人伦之正,存乎设庠序。
庠序设而五教明,则德化洽通,彝伦攸叙,有耻且格也。
父子兄弟夫妇长幼之序顺,而君臣之义固矣。
《易》所谓正家而天下定者也。
故圣王蒙以养正,少而教之,使化沾肌骨,习以成性,有若自然,日迁善远罪,而不自知。
行成德立,然后裁之以位,虽王之嫡子,犹与国子齿,使知道而后贵。
其取才用士,咸先本之於学。
故《周礼》,乡大夫「献贤能之书於王,王拜而受之。
」所以尊道而贵士也。
人知士之所贵,由乎道存。
则退而修其身,修其身以及其家,正家以及於乡,学於乡以登於朝。
反本复始,各求诸己,敦素之业著,浮伪之道息,教使然也。
故以之事君则忠,用之莅下则仁,即孟轲所谓「未有仁而遗其亲,义而后其君者也」。
自顷皇纲失统,礼教陵替,颂声不兴,於今二纪,《传》曰:「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
」而况如此其久者乎?先进渐忘揖让之容,后生唯闻金革之响,干戈日寻,俎豆不设,先王之道弥远,华伪之风遂滋,非所以习民靖俗,端本抑末之谓也。
殿下以命世之资,属当倾危之运,礼乐征伐,翼成中兴,将涤秽荡瑕,拨乱反正。
诚宜经纶稽古,建明学校,阐扬六艺,以训后生,使文武之道,坠而复兴。
方今《小雅》尽废,戎虏扇炽,节义陵迟,国耻未雪。
忠臣义士,所以扼腕拊心,礼乐政刑,当并陈以俱济者也。
苟礼义胶固,纯风载洽,则化之所陶者广,而德之所被者大,义之所属者深,而威之所震者远矣。
由斯而进,则可朝服济河,使帝典阙而复补,王纲弛而更张,饕餮改情,兽心革面,揖让而蛮夷服,缓带而天下从,得乎其道者,岂难也哉。
故有虞舞干戚而三苗化,鲁僖作泮宫而淮夷平,桓、文之霸,皆先教而后战。
今若聿遵前典,兴复教道,使朝之子弟,并入於学,立德出身者咸习之而后通。
德路开而伪涂塞,则其化不肃而成,不严而治矣。
选明博修礼之士以为之师,隆教贵道,化成俗定,莫尚於斯也。
"《宋书·礼志》一:建武初,骠骑将军王导上疏;又《晋书·王导传》作上书,有删节。 "
◇议复肉刑
肉刑之典,由来尚矣。
肇自古先,以及三代,圣哲明王所未曾改也。
岂是汉文常主所能易者乎!时萧、曹已没,绛灌之徒不能正其义。
逮班固深论其事,以为外有轻刑之名,内实杀人。
又死刑太重,生刑太轻,生刑纵於上,死刑怨於下,轻重失当,故刑政不中也。
且原先王之造刑也,非以过怒也,非以残人也,所以救奸,所以当罪。
今盗者窃人之财,淫者好人之色,亡者避叛之役,皆无杀害也。
则加之以刑。
刑之则止,而加之斩戮,戮过其罪,死不可生,纵虐於此,岁以巨计。
此乃仁人君子所不忍闻,而况行之於政乎!若乃惑其名而不练其实,恶其生而趣其死,此畏水投舟,避坎蹈井,愚夫之不若,何取於政哉!今大晋中兴,遵复古典,率由旧章,起千载之滞义,拯百残之遗黎,使皇典废而复存,黔首死而更生,至义畅於三代之际,遗风播乎百世之后,生肉枯骨,惠侔造化,岂不休哉!惑者乃曰:死犹不可惩,而况於刑?然人者冥也,其至愚矣,虽加斩戮,忽为灰土,死事日往,生欲日存,未以为改。
若刑诸市朝,朝夕鉴戒,刑者咏为恶之永痛,恶者睹残刖之长废,故足惧也。
然后知先王之轻刑以御物,显诫以惩愚,其理远矣。
"《晋书·刑法志》,又见《群书治要》二十九引《晋书》,又《通典》一百六十八。 "◇议追赠周札
札在石头,忠存社稷,义在亡身。
至於往年之事,自臣等有识以上,与札情岂有异!此言实贯於圣鉴。
论者见奸逆既彰,便欲征往年已有不臣之渐。
即复使尔,要当时众所未悟。
既悟其奸萌,札与臣等便以身许国,死而后已,札亦寻取枭夷。
朝廷檄命既下,大事既定,便正以为逆党。
邪正失所,进退无据,诚国体所宜深惜。
臣谓宜与周ダ、戴若思等同例。
"《晋书·周札传》"
◇重议周札赠谥
省令君议,必札之开门与谯王、周、戴异。
今札开门,直出风言,竟实事邪?使以风言定褒贬,意莫若原情考征也。
论者谓札知隗、协乱政,信敦匡救,苟匡救信,奸佞除,即所谓流四凶族以隆人主巍巍之功耳,如此,札所以忠於社稷也。
后敦悖谬出所不图,札亦阖门不同,以此灭族,是其死於为义也。
夫信敦当时之匡救,不图将来之大逆,恶隗、协之乱政,不失为臣之贞节者,於时朝士岂惟周札邪!若尽谓不忠,惧有诬乎谯王、周、戴。
各以死卫国,斯亦人臣之节也。
但所见有同异,然期之於必忠,故宜申明耳。
即如令君议,宋华、齐高其在隗、协矣。
昔子纠之难,召忽死之,管仲不死。
若以死为贤,则管仲当贬;若以不死为贤,则召忽死为失。
先典何以两通之?明为忠之情同也。
死虽是忠之一目,亦不必为忠皆当死也。
汉祖遗约,非刘氏不王,非功臣不侯,违命天下共诛之。
后吕后王诸吕,周勃从之,王陵廷争,可不谓忠乎?周勃诛吕尊文,安汉社稷,忠莫尚焉,则王陵又何足言,而前史两为美谈。
固知死与不死,争与不争,苟原情尽意,不可定於一概也。
且札阖棺定谥,违逆党顺,受戮凶邪,不负忠义明矣。
"《晋书·周札传》"◇请原羊聃启
聃罪不容恕,宜极重法。
山太妃忧戚成疾,陛下罔极之恩,宜蒙生存之宥。
"《晋书·羊曼传》"
◇迁丹阳太守上笺
昔魏武,达政之主也;荀文若,功臣之最也,封不过亭侯。
仓舒,爱子之宠,赠不过别部司马。
以此格万物,得不局迹乎!今者临郡,不问贤愚豪贱,皆加重号,辄有鼓盖,动见相准。
时有不得者,或为耻辱。
天官混杂,朝望毁。
导忝荷重任,不能崇浚山海,而开导乱源,饕窃名位,取紊彝典,谨送鼓盖加崇之物,请从导始。
庶令雅俗区别,群望无惑。
"《晋书·王导传》,《通典》三十三。 "
◇与贺循书论虞庙
王所崇惜者,体也。
未敢当正位入庙及毁废之所,不知便可得尔不?"《通典》四十七。 "
戴若思欲於七庙立后别室。
"同上"
◇又与贺循书问即位告庙
或谓宜祭坛拜受天命者,或谓直当称亿兆群臣告四祖之庙而行者,若尔当立行庙,主今固辞尊号,俯顺群情,还依魏晋故事,然魏晋皆禀命而行,不知今进玺当云何?"《通典》五十五"
得刁仆射书曰:如此,京兆是宣帝祖,章郡是父也。
至惠帝为七庙,至怀帝京兆府君应落,想足下亦是识刁侯,不欲告惠、怀二帝,不知於礼云何?"《通典》五十五"
◇答荀松书
意谓君位永固,无复暂还子位之理。
惠帝至先帝虽四君,今亦不以一君为一代,何嫌二代之中重四君邪?今庙尚居上,祀何得居下?若暂下,则逆祀也。
"《通典》四十八"
◇答陶侃书
默居上流之势,如有松舰成资,故包含隐忍,使其有地,一月潜严,足下军到,是以得风发相赴,岂非遵养时晦以定大事者邪?"《晋书·陶侃传》"
◇遗王含书近承大将军困笃绵绵,或云已有不讳,悲怛之情,不能自胜。
寻知钱凤大严,欲肆奸逆,朝士忿愤,莫不扼腕。
去月二十三日,得征北告,刘遐、陶瞻、苏峻等深怀忧虑,不谋同辞。
都邑大小及二宫宿卫咸惧有往年之掠,不复保其妻孥,是以圣主发赫斯之命,具如檄旨。
近有嘉诏,崇兄八命,望兄奖群贤忠义之心,抑奸细不逞之计,当还武昌,尽力藩任。
卒奉来告,乃承与犬羊俱下,虽当逼迫,犹以罔然。
兄立身率素,见信明於门宗,年逾耳顺,位极人臣,仲玉、安期亦不足作佳少年,本来门户,良可惜也!
兄之此举,谓可得如大将军昔年之事乎?昔年佞臣乱朝,人怀不宁,如导之徒,心思外济。
今则不然。
大将军来屯于湖,渐失人心,君子危怖,百姓劳弊。
将终之日,委重安期。
安期断乳未几日,又乏时望,便可袭宰相之迹邪?自开辟以来,颇有宰相孺子者不?诸有耳者皆是将禅代意,非人臣之事也。
先帝中兴,遗爱在人。
圣主聪明,德洽朝野,思与贤哲弘济艰难。
不北面而执臣节,乃私相树建,肆行威福,凡在人臣,谁不愤叹!此直钱凤不良之心闻於远近,自知无地,遂唱奸逆。
至如邓伯山、周道和恒有好情,往来人士咸皆明之,方欲委任,与共戮力,非徒无虑而已也!
导门户小大受国厚恩,兄弟显宠,可谓隆矣。
导虽不武,情在宁国。
今日之事,明目张胆为六军之首,宁忠臣而死,不无赖而生矣。
但恨大将军桓文之勋不遂,而兄一旦为逆节之臣,负先人平素之志,既没之日,何颜见诸父於黄泉,谒先帝於地下邪?执省来告,为兄羞之,旦悲且惭。
愿速建大计,惟取钱凤一人,使天下获安,家国有福,故是竹素之事,非惟免祸而已。
夫福如反手,用之即是。
导所统六军,石头万五千人,宫内后苑二万人,护军屯金城六千人,刘遐已至,征北昨已济江万五千人。
以天子之威,文武毕力,岂可当乎!事犹可追,兄早思之。
大兵一奋,导以为灼旦也。
"《晋书·王敦传》"
◇与从子允之书
太保安丰侯以孝闻天下,不得辞司隶,和长舆海内名士,不免作中书令。
吾群从死亡略尽,子弟零落,遇汝如亲,如其不尔,吾复何言?"《晋书·王允之传》:时允之以父忧去职,既葬,除义兴太守,不拜,导与书。 "
◇书
省示。
具卿辛酸之至,吾甚忧劳。
卿此事亦不暂忘,然书足下所欲致,身处尚在彀中,王制正自欲不得许,卿当如何?导亦天明往。
"《淳化阁帖》二"导白:改朔情增伤感,湿蒸事何如?颇小觉损不?帖有应足下,悬耿,连哀劳,满闷不具。
王导。
"同上"◇麈尾铭道无常贵,所适惟理。
谁"《艺文类聚》作「勿」。 "谓质卑?御于君子。
拂秽清暑,虚心以俟。
"《北堂书钞》一百三十四,《艺文类聚》六十九,《御览》七百三。 "◎王恬
恬字敬豫,导次子,袭爵即丘子。
除中书郎,迁后将军、魏郡太守,加给事中,领兵镇石头,父忧去官;起为后将军,复镇石头,转吴国会稽内史,加散骑常侍。
卒赠中军将军,谥曰宪。
◇书
得示。
知足下问,吾故不差,殊劣劣,力不具。
王恬白。
"《淳化阁帖》三"
◎王诞
诞字茂世,恬孙,袭父混爵雉乡侯。
历秘书郎、琅邪王文学中军功曹,又补元显后军府功曹,除尚书吏部郎,仍为后军长史,领庐江太守,加镇蛮护军,转龙骧将军琅邪内史,随府转骠骑长史。
桓玄辅政,徙广州,为庐循平南府长史,还除员外散骑常侍,未拜。
太尉刘裕请为谘议参军,转长史,从征南燕,领齐郡太守,迁吴国内史,母忧去职。
义熙九年卒,追赠作唐县侯。
"案:《宋书·傅亮传》:高祖文笔,北征广固,悉委长史王诞。 又案:王诞《宋书》有传,《艺文类聚》亦以为宋人,今以卒年为断编入晋文。 "
◇伐广固祭牙文
敬建崇牙,显兹威灵。
使鸣金辍衅,无战有宁。
皇风幽被,凯旆归旌。
"《艺文类聚》六十,《御览》三百三十九。 "◎王洽洽字敬和,导第三子。
康帝时为散骑中书郎。
穆帝时为中军长史、司徒左长史、建武将军、吴郡内史,征拜领军,寻加中书令,固让不拜。
有集五卷。
◇临吴郡上表
前民辞求相鬻卖,一则救命,二则供官。
方今之要,当课功受业,又虫鼠为害,瓜麦荡尽,编户僵死,葬埋无主,阖门饿馁,烟火不举。
"《北堂书钞》一百五十六,又《御览》三十五引《王洽集》。 "
◇辞中书令表
窃以中书职掌机管,有由来矣。
汉武之世,始建此职,历代时宜,置废遂重,武帝朝荀勖张华,并为其任。
中兴以来,宰相居也。
"《北堂书钞》五十七引《王洽集》"
◇书
洽白:辱告承问,洽故尔劣劣,冀以复叙还日"一作「白」。 "不具,王洽再拜。
洽顿首言:不孝祸深,备纷婴荼毒,荫恃亡兄仁爱之训,冀终百年,永有凭奉。
何图慈兄,一旦背弃。
悲号哀摧,肝心如抽,痛毒烦冤,不自堪忍,酷当柰何!痛当奈何!重告恻至,感增断绝,执笔哽涕,不知所言,洽顿首言。
"《淳化阁帖》二"
洽顿首言,兄子号毁,不可忍视,抚之摧心,发言哽恸,当复柰何柰何,洽顿首言。
"《淳化阁帖》二"
洽白:向感塞不成叙,得告承问,殊乏劣,白不具,王洽再拜。
"《淳化阁帖》二"◇与林法师书
洽稽首和南:夫教之所由,必畅物之所未悟;物之所以通,亦得之於师资。
虽元宗冲缅,妙旨幽深,然所以会之者,固亦简而易矣。
是以致虽远,必假近言以明之;理虽昧,必借朗喻以征之。
故夫殆坠之旨,略可得之於千载;将绝之趣,可悟之於一朝。
今本无之谈旨,略例坦然,每经明之,可谓众矣。
然造精之言,诚难为允,理诣其极,通之未易;岂可以通之不易,因广同异之说,遂令空有之谈,纷然大殊?后学迟疑,莫知所拟。
今道行指归,通叙色空,甚有清致,然未详经文为有明旨邪?或得之於象外,触类而长之乎?今众经甚多,或取譬不远,岂无一言,昭然易喻?古人有云:圣人之言可能,使人信之不可能。
是以征之於文,未知所释,今故谘其数事,思闻嘉诲,以启其疑。
洽顿首和南。
"《广宏明集》三十五"
◎王劭
劭字敬伦,导第五子。
历东阳太守、史吏郎、司徒左长史,丹杨尹,迁吏部尚书、尚书仆射,领中领军,出为建威将军、吴国内史。
卒赠车骑将军,谥曰简。
◇书
劭白:明便夏节,哀慕崩摧,肝心抽绝,烦冤弥深,不自忍任,痛当柰何!当复柰何?得告为慰,肿转差,劳悴勿勿,力及不次。
王劭再拜。
"《淳化阁帖》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