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后魏文 卷十

  1. 九五查询
  2. 古籍查询
  3. 全后魏文
《全后魏文》 卷十 严可均辑

◎宣武帝"三"

◇立医馆诏

朕乘干御历,年周一纪,而道谢击壤,教惭刑厝。

至于下民之茕鳏疾苦,心常愍之,此而不恤,岂为民父母之意也。

可敕太常于闲敞之处,别立一馆,使京畿内外疾病之徒,咸令居处。

严敕医署,分师疗治,考其能否,而行赏罚。

虽龄数有期,修短分定,然三疾不同,或赖针石,庶秦扁之言,理验今日。

又经方浩博,流传处广,应病投药,卒难穷究。

更令有司,集诸医工,寻篇推简,务存精要,取三十余卷,以班九服,郡县备写,布下乡邑,使知救患之术耳。

"《魏书·宣武纪》"

◇诏卢昶"永平四年四月"

彭宋地接边疆,势连淮海,咸御之术,功在不易。

朐山险塞,寇之要防,水陆交凑,扬、郁路冲,畜聚凶徒,虔刘边鄙,青、光、齐、兖,每罹其患。

卿妙算既敷,克城殄众,展疆辟土,何善如之。

庸勋之懋,朕用嘉止。

故遣左右直长阎遵业具宣往怀。

此戍郁洲之本,存亡所系。

今既失守,有不存之心;彼见扼喉,将图救援之计。

今水雨盛行,宜须防守。

卿可深思拟捍之规,攘敌之略,使还具闻。

"《魏书·卢玄附传》。 卢昶为徐州刺史,表言掩据朐山,宣武诏。 "

◇报卢昶请兵诏"永平四年"

克获朐山,计本于昶,乘胜之规,终宜有寄。

是以起兵之始,即委处分,前机经略,一以任之。

今既请兵,理宜速遂。

可遣冀、定、瀛、相四州中品羽林、虎贲四千人赴之。

"《魏书·卢玄附传》"

◇东堂饯萧宝寅诏"永平四年四月"

萧衍送死,连兵再离寒暑,卿忠规内挺,孝诚外亮,必欲鞭尸吴墓,戮衍江阴,故授卿以总统之任,仗卿以克捷之规,宜其勉欤?"《魏书·萧宝寅传》"

◇令刺史监括僧只谷诏"永平四年夏"

僧只之粟,本期济施,俭年出贷,丰则收入。

山林僧尼,随以给施;民有窘弊,亦即赈之。

但主司冒利,规取赢息,及其征责,不计水旱,或傥利过本,或翻改券契,侵蠹贫下,莫知纪极。

细民嗟毒,岁月滋深。

非所以矜此穷乏,宗尚慈拯之本意也。

自今已后,不得专委维那、都尉,可令刺史,共加监括。

尚书检诸有僧只谷之处,州别列其元数,出入赢息,赈给多少,并贷傥岁月,见在未收,上台录记。

若收利过本,及翻改初券,依律免之,勿复征责。

或有私债,转施傥僧,即以丐民,不听收检。

后有出贷,先尽贫穷,征债之科,一准旧格。

富有之家,不听辄贷。

脱仍冒滥,依法治罪。

"《魏书·释老志》"

◇原僧暹等诏

暹等特可原之,余如奏。

"《魏书·释老志》。 尚书令高肇奏,言僧暹等违旨乖法,逼令赵苟子等课输。 诏云云。 "

◇遣兵赴卢昶诏"永平四年"

朐山之克,实由于卿,开疆拓土,实为长策。

然经讨未服,非卿而谁?而蚁徒送死,规侵王略,天亡小贼,数在无远。

故前者命卿亲临指授,寻以卿疾未瘳,且待消息。

今既痊复,宜遵前旨,秉戈挥锐,殄寇为怀。

已发虎旅五万,应机电赴,指辰而至,遂卿本请。

截彼东南,亮委高算。

"《魏书·卢玄附传》"◇又诏卢昶"永平四年"

取朐置戍,并是卿计,始终成败,悉归于卿。

卿以兵少请益,今已遂卿本意。

如闻东唐陆道甚狭,一轨之外,皆是大水。

彼必据之,以断军路。

若已如此,更设何策?其军奇兵变,遽以表闻。

又闻衍军将帅,每有流言,云魏博淮扬、宿豫,乃是两宜。

若实有此,卿可量朐山薪水得支几时。

脱事容往返,驰驿速闻。

如薪水少急,即可量计。

若理不可尔,亦将军截决。

"《魏书·卢玄附传》"◇以李崇为扬州刺史诏"永平四年"

应敌制变,算非一途,救左击右,疾雷均势。

今朐山蚁寇,久结未殄,贼衍狡诈,或生诡劫,宜遣锐兵,备其不意。

崇可都督淮南诸军事,坐敦威重,遥运声算。

"《魏书·李崇传》。 崇出除征南将军、扬州刺史,诏云云。 "◇通考景明二年以来功过诏"永平四年十二月"

进善退恶,治之通规,三载考察,政之明典。

正始二年以来,于今未考,功过难齐,宁无升降?从景明二年至永平四年,通考以闻。

"《魏书·宣武纪》"

◇许陈终德为祖母持重诏"永平四年十二月"

嫡孙为祖母,礼令有据,士人通行,何劳芳致疑请也?可如国子博士孙景邕所议。

"《通典》八十九。 《魏书·礼志》四载此诏,有脱误。 "

◇答安定王燮诏

一劳永逸,便可听移。

"《魏书·安定王休附传》。 燮为华州刺史,表移华州治冯翊,诏云云。 "

◇密遣中使诏于忠"永平中"

比股肱褫落,心膂无寄。

方任虽重,比此为轻。

故辍兹外任,委以内务。

当勤夙无怠,称朕所寄也。

"《魏书·于栗附传》"◇诏田益宗"永平中"

风闻卿息鲁生在淮贪暴,扰乱细民,又横杀梅伏生,为尔不已,损卿诚效。

可令鲁生与使赴阙,当加任使。

如欲外禄,便授中畿一郡。

"《魏书·田益宗传》。 益宗衰老,诸子及孙竞规贿货,部内咸言欲叛。 世宗诏之。 又见《北史》三十七。 "

◇严敕立学成限诏"延昌元年四月丁卯"迁京、嵩县,年将二纪,虎围阙唱演之音,四门绝讲诵之业,博士端然,虚禄岁祀,贵游之胄,叹同子衿,靖言念之,有兼愧慨。

可严敕有司,国子学孟冬使成,太学、四门明年暮春令就。

"《魏书·宣武纪》"

◇遣医就治肆州伤民诏"延昌元年四月癸未"

肆州地震陷裂,死伤甚多,言念毁没,有酸怀抱。

亡者不可复追,生病之徒,宜加疗救。

可遣太医、折伤医,并给所须之药,就治之。

"《魏书·宣武纪》"

◇诏免卢昶官"延昌元年四月"

朐山之败,伤损实深,推始究末,罪锺元帅。

虽经大宥,轻重宜别,昶一人可以免官论坐,自余将统以下,悉听依赦复任。

"《魏书·卢玄附传》。 朐山失利,世宗遣黄门甄琛驰驿锁卢昶,穷其败状。 诏云云。 案:此诏《纪》、《传》未载年月,据文云「虽经大宥」,知在四月乙酉大赦改年之后。 "

◇检校艰敝诏"延昌元年六月"去岁水灾,今春灾旱,百姓饥馁,救命靡寄,虽经蚕月,不能养绩。

今秋输将及,郡县期于责办,尚书可严勒诸州,量民资产,明加检校,以救艰弊。

"《魏书·宣武纪》"◇立皇太子恩赐诏"延昌元年十一月"

朕运承天休,统御宸宇,太子体藉灵明,肇建宫华,明两既孚,三善方洽,宜泽均率壤,荣泛庶胤。

其赐天下为父后者爵一级,孝子、顺孙、廉夫、节妇,旌表门闾,量给粟帛。

"《魏书·宣武纪》"

◇定考格诏"延昌元年十二月"

考在上中者,得泛以前有六年以上迁一阶,三年以上迁半阶,残年悉除。

考在上下者,得泛以前六年以上迁半阶,不满者除。

其得泛以后,考在上下者,三年迁一阶。

散官从卢昶所奏。

"《魏书·郭祚传》"◇又诏

独著、超伦及才备、寡咎,皆谓文武兼上上之极言耳。

自此以降,犹有八等,随才为次,令文已具。

其积负累殿及守平得济,皆含在其中,何容别疑也。

所云通考者,据总多年之言,至于黜陟之体,自依旧来年断,何足复请。

其罚赎已决之殿,固非免限,遇赦免罪,惟记其殿者除之。

"《魏书·郭祚传》、《北史》四十三。 "

◇水旱减降徒流已下诏"延昌二年八月"

顷水旱互侵,频年饥俭,百姓窘弊,多陷罪辜,烦刑之愧,朕用惧矣。

其杀人、掠卖人、群强盗首,及虽非首而杀伤财主,曾经再犯公断道路劫夺行人者,依法行决。

自余恕死。

徒流已下,各准减降。

"《魏书·宣武纪》"◇听高季贤赦后复仕诏"延昌二年秋"

死者既在赦前,又员外非在正侍之限,便可悉听复仕。

"《魏书·刑罚志》"

◇报李崇诏"延昌二年"

卿居藩累年,威怀兼畅,资储丰溢,足制劲寇。

然夏雨泛滥,斯非人力,何得以此辞解?今水涸路通,公私复业,便可缮甲积粮,修复城雉,劳恤士庶,务尽绥怀之略也。

"《魏书·李崇传》。 崇以洪水为灾,请罪解任,世宗诏。 "

◇地震宽刑诏"延昌三年正月"

肆州秀容郡敷城县、雁门郡原平县,并自去年四月以来,山鸣地震,于今不已,告谴彰咎,朕甚惧焉,祗畏兢兢,若临渊谷,可恤瘼宽刑,以答灾谴。

"《魏书·宣武纪》"

◇答江式诏"延昌三年三月"

可如所请,并就太常,翼兼教八书史也。

其有所须,依请给之。

名目待书成重闻。

"《魏书·江式传》。 式上表,诏云云。 于是撰集字书,号曰《古今文字》,凡四十卷,大体依许氏《说文》为本,上篆下隶。 其书竟未能成。 "

◇赠高贞诏"延昌三年四月"

故太子洗马高贞,器业始茂,方加荣级,而秀颍未实,奄雕夏采。

今宅兆有期,宜蒙追陟。

可特赠骊骧将军、营州刺史,以旌戚俊。

其墓次所须,悉仰本州营办。

"《高贞碑》拓本"◇宫臣直从诏"延昌三年"

自今已后,若非朕手敕,勿令儿辄出。

宫臣在直者,从至万岁门。

"《魏书·扬播附传》。 肃宗在怀抱之中,至于出入,左右乳母而已,不令宫寮闻知。 杨昱谏,于是诏。 "

◇清河王怿为生母服诏"延昌三年"

《礼》有从无服而有服,何但从轻而重乎?怿今自以厌,故不得申其过隙,众臣古无疑厌之论,而有从轻之据,曷为不得申其本制也。

可从尚书及景林等议。

"《魏书·礼志》四"

◇又诏

比决清河国臣为君母服期,以礼事至重,故追而审之。

今更无正据,不可背章生条。

但君服既促,而臣服仍远。

礼缘人情,遇厌须变服。

可还从前判,既葬除之。

"《魏书·礼志》四"

◇费羊皮张回事诏"延昌三年。 《通典》作「景明中」"羊皮卖女葬母,孝诚可嘉,便可特原。

张回虽买之于父,不应转卖,可刑五岁。

"《魏书·刑罚志》,又见《通典》一百六十七,「羊皮」作「羌皮」。 "

◇宗室犯罪依常法诏"延昌三年。 《通典》作「景明中」"

云来绵远,繁衍世滋,植籍宗氏,而为不善,量亦多矣。

先朝既无不讯之格,而空相矫恃,以长违暴。

诸在议请之外,可悉依常法。

"《魏书·刑罚志》、《通典》一百六十七。 "

◇册谥李谧诏"延昌四年"

谧屡辞征辟,志守冲素,儒隐之操,深可嘉美。

可远傍惠、康,近准玄晏,谥曰贞静处士,并表其门闾,以旌高节。

遣谒者奉册。

"《魏书·逸士李谧传》"

◇以田益宗为济州刺史诏"延昌中"益宗先朝耆艾,服勤边境,不可以地须其人,遂令久屈。

可使持节、镇东将军、济州刺史,常侍如故。

"《魏书·田益宗传》"

◇报田益宗上表自理诏"延昌中"

既经大宥,不容方更为狱。

"《魏书·田益宗传》"

◇三藩妻从妃例诏

夫贵于朝,妻容于室,妇女无定,升从其夫。

三藩既启王封,妃名亦宜同等。

妻者,齐也,理与己齐,可从妃例。

"《魏书·广平王洛侯附传》"◇赏封轨诏

权宜征口,使人常体。

但光扬有称,宜赏一阶。

"《魏书·封懿附传》"◇报崔楷诏

频年水旱为患,黎民阻饥,静言念之,昃不遑食,鉴此事条,深协在虑。

但计画功广,非朝夕可合,宜付外量闻。

"《魏书·崔辩附传》"

◇诏崔鸿

闻卿撰定诸史,甚有条贯,便可随成者送呈,朕当于机事之暇览之。

"《魏书·崔光附传》。 世宗闻崔鸿撰录《十六国春秋》,遣散骑常侍赵邕诏鸿。 "

◇诏报甄琛

里正可进至勋品,经途从九品,六部尉正九品,诸职中简取,何必须武人也?"《魏书·甄琛传》"

◇监库莫奚国交市诏

库莫奚去太和二十一年以前,与安、营二州边民参居,交易往来,并无疑贰。

至二十二年叛逆以来,遂尔远窜。

今欲款附,犹在塞表,每请入塞与民交易。

若抑而不许,乖其归向之心;听而不虞,或有万一之警。

不容依先任其交易,事宜限节,交市之日,州遣上佐监之。

"《魏书·库莫奚国传》"

◇赐奚康生枣柰果面敕果者果如朕心,枣者早遂朕意。

"《北史》三十七。 "

◇赐裴叔业玺书"景明元年正月"前后使返,有敕,想卿具一二。

宝卷昏狂,日月滋甚,虐遍宰辅,暴加戚属,淫刑既逞,朝无孑遗,国有瓦解之形,家无自安之计。

卿兼兹智勇,深惧祸萌,翻然高举,去彼危乱。

朕兴居在念,深嘉乃勋。

前即敕豫州缘边诸镇兵马,行往赴援。

杨大眼、奚康生铁骑五千,星言即路;彭城王勰、尚书令肃精卒十万,络绎继发。

将以长驱淮海,电击衡巫。

卿其并心戮力,同斯大举。

殊勋茂绩,职尔之由,崇名厚秩,非卿孰赏?并有敕与州佐吏及彼土人士,其有微功片效,必加褒异。

"《魏书·裴叔业传》"

◇赐夏侯道迁玺书"玉始元年闰十二月"得表,具诚节之怀。

卿忠义夙挺,期委自昔。

中有事因,以致乖舛。

知能乘机豹变,翻然改图,奖率同心,万里投顺,远举汉中,为开蜀之始。

洪规茂略,深有嘉焉。

今授卿持节、散骑常侍、平南将军、豫州刺史、丰县开国侯,食邑一千户。

并同义诸人,寻有别授。

王师数道,络绎电迈,遣使持节、散骑常侍、都督征梁汉诸军事、镇西将军、尚书邢峦指授节度。

卿其善建殊效,称朕意焉。

"《魏书·夏侯道迁传》"

◇赐邢峦玺书"正始三年九月"

知大龛丑虏,威振贼庭,淮外雾披,徐方卷曷,王略远恢,混一维始,公私庆泰,何快如之!贼衍此举,实为倾国。

比者宿豫陷没,淮阳婴城,凶狡亻舟张,规抗王旅。

将军忠规协著,火烈霜摧,电动岱阴,风埽沂峄,遂令逋诛之寇,一朝歼夷;元鲸大憝,千里折首。

殊勋茂捷,自古莫二。

但扬区未安,余烬宜荡,乘胜掎角,势不可遗。

便可率厉三军,因时经略,申威东南,清彼江介,忘此仍劳,用图永逸,进退规度,委之高算。

"《魏书·邢峦传》"

◇与彭城王勰书"太和二十三年十一月"

恪奉辞暨今,悲恋呜咽,岁月易远,便迫暮冬,每思闻道,奉承风教。

父既辞荣闲外,无容顿违至德。

出蕃累朔,荒驰实深。

今遣主书刘道斌奉宣悲恋,愿父来望,必当届京。

展泄哀穷,指不云远。

"《魏书·彭城王勰传》"

◇修家人书与彭城王勰

恪言,奉还告承,犹执冲逊,恪实暗寡,政术多秕,匡弼之寄,仰属亲尊。

父德望兼重,师训所归,岂得近遗家国,远崇清尚也。

便望纡降,时副倾注之心。

"《魏书·彭城王勰传》"



友情链接: 九五查询  古籍史书  老黄历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5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